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项目为抓手,积聚政策、资金、科技、人才等现代农业发展要素;通过“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促进机制创新,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以新品种展示、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二、目标任务
1.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规划面积5万亩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立科普培训与展示中心、生产基地、综合服务区、农产品加工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农业信息服务等功能区。年内确保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年内,3个产业园要争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8个。按照集群、集聚、集约的原则,创新现代农业发展载体,用三年时间,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领先、运行机制科学、标准体系完善、综合效益显著的以现代经营形式组织起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建设达到有科学的规划设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先进的物质装备、有配套的扶持政策、有领先的科技水平、有完善的标准体系、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八有”标准。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各乡镇要围绕《县“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县在保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力争“十二五”高效农业达60万亩。按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新型农业发展与支撑体系”的要求,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芦蒿、紫、葡萄、西瓜、优质稻米等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设条件要求达到:1.核心区面积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面积1万亩以上,交通便利,能满足鲜活农产品快速运输需要,生产基地、综合服务、市场贸易等不同功能区之间道路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齐全。2.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灌排等畅通。3.加工企业、养殖场以及生活等产生的污水、废弃物处理率达100%,园区道路等绿化到位。
(二)做强优势产业。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载体建设水平,要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品种,等3个镇要以日光温室、拱棚芦蒿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新建3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等5个中部乡镇拱棚基地集群,突出西兰花、西瓜等主体品种,新建5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沿、宁高速的5个乡镇,要着力打造紫出口示范园、鲜切花产业园,新建5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个东部乡镇,要针对本区域地势较洼的地理条件,发展耐寒、抗逆的短季瓜菜种植,新建4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穆圩乡以现有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基地为基础,新建1个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建设要突出优势产品,合理安排茬口,提升园区效益。
(三)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品种研发、繁育中心,充分运用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自动投料等先进种养设施以及设施栽培、规模养殖、高效立体种养等先进技术,切实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做好园区的农产品网上营销平台、视频交流系统、农业咨询系统建设,切实发挥农业信息化作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
(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要求,采取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等综合配套措施,完善园区道路、灌排设施、废弃物处置、种肥供应、技术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清除制约园区发展的障碍因素,提高园区的产出能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五)着力完善运行机制。各乡镇要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成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园区管委会,鼓励企业以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园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社员中的“能人”牵头自主经营。实行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种子种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作业服务,有效地把各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注入家庭经营之中,着力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和收益水平。积极推进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每个园区要有1个市级以上品牌农产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七)努力构建产业服务体系。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进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专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园区保险机制,降低园区风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统一思想,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抓手,认真谋划和推进。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立产业园区管委会,由县分管领导任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各有关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园区建设工作,市、县级产业园区成立以企业为主导,乡镇政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参与的“松散型”管委会,引领农业园区的发展。县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第二条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主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三)坚持科技兴园、突出高效的原则;
(四)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
(五)坚持统筹发展、一三产业互动的原则;
第三条园区规划布局
(一)园区布局。园区必须布局在城市规划区外,符合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
(二)产业布局
1、在城郊等乡镇(街道办事处)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在沿江线的等乡镇重点发展蔬菜产业;
3、在国道线的重点发展花卉产业;
4、在潆新线的中、远郊乡镇适度发展畜牧业。
(三)园区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的要求,高标准、高水平对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用房、绿化等进行规划,报经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批准。
第四条园区发展的重点产业
(一)蔬菜业。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二)畜牧业。适度发展生猪、蛋鸡产业。
第五条园区建设
(一)园区建设必须以业主和农户为主体。
(二)所有入园项目必须先向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申请立项,经评估审定(含项目的选址用地、环境评价、项目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投资强度等)后方可开工建设,未经评估审定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凡违规建设的项目,一律予以,一切费用及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三)园区内建设项目,必须在批准入园建设之日起30日内投入资金或动工兴建,不能按期开工建设的,应当提前申请批准延期。延期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四)工程建设各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具体标准按照行业规范实行),实行建设项目报建制、施工许可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用地管理
(一)园区土地租赁按区法制办审核的合同文本操作,由区农经局加强管理,确保租金兑现。
(二)投资者应本着依法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严格按照土地用途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二)园区内禁止改变土地用途从事非农产业,禁止在租用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四)因国家建设和政府工程建设需要,征占园区土地,投资者必须无条件服从,宗地内的拆迁安置补偿,对产权所有者(国家投入部分为政府所有)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分类给予补偿。
(五)对于停产或破产的园区项目,其项目范围内的土地一律由土地所有者无偿收回,并由土地所有者按规定追偿土地复耕费。
第七条园区扶持政策
(一)扶持年限。凡经区政府列项的重点产业园区,在前2年的示范期内,对重点项目予以给予政府性扶持(不重复享受相关政策)。
(二)扶持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水、电、路由政府根据情况有计划安排建设;园区平场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具体补助标准视其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建设进度和带动能力等,由区政府按“一事一议”原则确定,最高补贴标准不超过50%。
2、产业扶持
(1)蔬菜业。对坚持按统一标准建设,并推行新技术、新品种的蔬菜大棚园区,根据其技术水平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实际造价的40%。
(2)生猪业。对推行零排放“生物发酵床”技术的生猪养殖圈舍修建予以补助,最高标准不超过实际造价的40%。
(3)食用菌业。对按统一标准建设的彩钢棚食用菌大棚可给予补助,最高标准不超过实际造价的40%。
(4)农民集中区建设。按“一事一议”原则进行补助。
(5)鼓励支持园区运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对示范带动能力明显的可给予适当补助。
(6)园区内业主和农民流动资金,视其规模情况,经过审批后可给予1-2年贷款贴息。
(7)对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除享受国家、省、市级奖励外,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除享受上级奖励外,区政府另奖5万元。
第八条区农工办牵头,会同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初评小组、财政、发改、农业、畜牧、水利、国土、交通、环保、工商、蔬菜办、扶贫办等建立区农民产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农民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重要事项须报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实施,确保园区健康持续发展。
第九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区农工办报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可采取清退措施:
(一)违反合同约定,自批准入驻之日起,未经批准延期4个月内未入场建设或延期满后4个月内未入场建设,项目无实质进展的;
(二)违反合同约定,项目建成后,持续6个月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场地闲置,经管理机构督促仍未运作的;
(三)严重违反农民产业园区管理规定,或违反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对园区造成重大经济或名誉损失的;
(四)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勒令停止营业的或吊销营业执照的;
(五)被司法机关裁定破产或执行清算的;
(六)违法合同约定或国家相关规定,需要清退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企业或个人接到清退通知后,应在限定时间办理清退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区农工办报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采取强制清退措施,且一切费用由被清退企业或个人自行承担。
第十一条园区内部管理按照“项目自选、投资自筹、工程自建、经营自主、利益自享”的“五自”方针,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管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规模、质量、特色、效益、富民发展水平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以农业园区、特色基地为载体,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深化农业开发综合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一镇一园、一村一园”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主要发展指标目标。全区新增高效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园区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设施农业4000亩以上,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5000亩以上,新增土地流转5000亩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以上。
(二)农业园区建设目标。依托现代农业“五个一”工程,实施“1460工程”(1个台创园、4个镇级园区、3年建成60个以上村级园区),2013年全面建成台创园5平方公里核心区,初步建成18平方公里建设区,加快建设斗山农业生态园、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绿羊花卉苗木园、鹅湖休闲渔业示范园等4个镇级园区,建成山河高效农业示范园、南丰精细蔬菜园、严家桥优质粮经园、丽安花卉苗木园、南村设施蔬菜园、圩厍高效渔业园、燕水庄时令果品园、松芝精品苗木园、青虹翡翠湾渔业生态园、寨门高效农业示范园、新明高效农业示范园、斗山精品白茶园、山联特色龙虾园、东升食用生物产业园、黄土塘精品西瓜园、湖塘桥无公害葡萄园、新巷精品苗木园、港南特种水产园、谢埭荡特种水产园以及中东优质果品园等20个村级园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发展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结构调整,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稳定粮油业、提升种植业、压缩养殖业”为导向,重点发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设施高效农业和市场前景广、消费需求旺、业态形态新的新型产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能级和综合效益。一是做强主导产业。围绕“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出高效化”的要求,以现有精细蔬菜、时令果品、精品花卉、高档食用菌等产业为基础,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全面推进产业集聚、整合和升级,努力打造设施园艺(花卉、蔬菜、葡萄等)和食用生物(食用菌、灵芝等)两大主导产业,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4亿元,2012年达到10亿元。二是做精特色产业。以形成专业化规模优势和区域化特色优势为目标,加快引进资本、注入科技、打造品牌,重点发展功能稻米、翠竹茶叶、景观苗木、特种水产四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显化资源比较优势,放大产业特色效应,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三是做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化发展,挖掘农业多元化功能,积极培育生物农业(蝴蝶兰组培、生物质能源、红豆杉生物开发等)、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等)和复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博览展示、物流交易等)三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市场链,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
(二)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按照“坚持市场化宗旨、加强企业化运作、提升综合效益”的要求和“招商建园、产业兴园、功能强园”的思路,同步推进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空间、功能、资源的优化重组。一是提升区级园区内涵。依托高科技园800亩土地整理、开普生物能源、荣善食用菌产业基地、农业休闲观光中心、DIY番茄园、农博园92亩配套功能区等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生物农业新亮点,构建台创园“五大中心”(博览展示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物流交易中心、休闲观光中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科技水平,完善配套功能和运行机制,引领和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完善镇级园区功能。积极借鉴、移植区级农业园区发展经验和模式,完善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案,强化产业支撑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拉长做强红豆杉产业链(新建种植基地1500亩、育苗基地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绿羊温泉等新增长点,整合利用斗山、鹅湖的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面推进镇级农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快村级园区建设。以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为龙头,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土地流转、机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各村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社)”发展,按照“先开发农业产业、后完善配套功能”的思路,大力推进村级农业园区建设,整体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三)深化市场运作,构筑发展要素支撑体系。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不断升温的机遇,依托台创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和园区管理公司等运作平台,推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和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战略,台资外资内资齐抓、招商引商选商并举,重点采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主题招商等方式,全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引进农业产业项目20个以上,农业园区配套功能项目10个以上,吸引各类社会资本3亿元以上,引进培育年产值超5亿元、3亿元、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二是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结合农村双置换和万顷良田建设,依托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机构,鼓励农民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流转价格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片区实行一镇一价、一园一价,并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价格正常调整机制。三是完善市场运作平台。切实加大镇村园区冠名申报力度,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对上争取等提供承载平台。按照企业化运作要求,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天地公司等园区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快成立镇村园区管理公司,为园区投融资、项目建设、园区运行、入园企业管理服务、对上争取等提供运作平台。
(四)加快机制创新,完善为农服务平台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进一步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政引导力和服务力,促进农业产业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增收带动力。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农业科技“三创”载体,加强与南农大、浙大、上海农科院对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力争建成功能稻米(水稻园)、精细蔬菜(高科技园)、特种水产(鹅湖群联)、景观苗木(东港新巷)四大新品种引繁中心、浙大()生物农业研究院和海峡两岸农业培训中心(农博园)等一批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并对镇村农技员、农业企业业主、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人员全面开展培训,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二是加强农政执法管理平台建设。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政执法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品牌管理体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平台,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三是加强农民增收致富平台建设。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种养大户、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村级园区发展主体,完善“合作组织+园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土地合作、劳务合作、农机合作等集体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工作班子,细化工作方案,对各项工作早谋划、早部署,确保早落实、早见效。要建立完善“区级政府引导,主管部门和镇级政府规划指导,村级组织主要负责,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把现代农业工作纳入区镇两级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健全考评机制,量化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规划保障。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规划工作的法制化,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规划不招商,确保全区现代农业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稳步推进。高起点编制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衔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导向,以沿路、沿河、环山、入园为重点,结合镇村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突出布局优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三大主题,加快完善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年内完成台创园(以生物农业产业园为重点)、4个镇级园区建设规划、20个村级园区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对策;浙江嘉兴;凤桥镇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18-02
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升城乡统筹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惠农政策等指引下,嘉兴市凤桥镇以打造江南水乡现代田园示范镇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安全、高效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受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市场变化的制约愈加突出,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1 农业产业化现状
1.1 农林牧副渔发展总体平稳
全镇有耕地面积5 133 hm2,农业生产主要以粮油、水果、蔬菜、畜牧、花卉苗木、水产为代表,也是全镇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全镇粮食种植面积3 733 hm2,水果种植面积1 300 hm2,其中水蜜桃733 hm2,葡萄433 hm2,梨、猕猴桃、蓝莓、冬枣、李等水果134 hm2;蔬菜种植2 520 hm2,其中茭白800 hm2;水产养殖213 hm2,其中白对虾、青虾125 hm2,鱼、蟹、甲鱼88 hm2;年出栏生猪45万头,存栏17.6万头,羊存栏0.5万头,兔1.1万只,家禽出栏234万羽,存栏56万羽;蚕茧饲养2 850张;花卉苗木170 hm2,其中鲜切花37 hm2,苗木133 hm2。
1.2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近年来,凤桥镇以现代农业为依托,以田园景观为载体,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产业转型新亮点,已初步形成以“万亩水蜜桃、万亩茭白”,“千亩鲜切花、千亩食用菌、千亩南美白对虾”,以及星火村的台湾世合国际现代农业区、大星村的台湾八福现代农业区、庄史村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三星村的省级水蜜桃产业区、永红村的嘉兴市鲜切花产业园区、栖柽村的茭白产业园区等六大现代生态产业园区为主的“双万、三千、六园”产业发展格局。并建立了水蜜桃研发、茭白套种套养、食用菌、花卉苗木、蔬菜、水产养殖六大类12个基地。
1.3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提高
经过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功能区等项目开发建设,全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 000 hm2,新建改建灌溉机埠445座,硬化渠道475 km,喷滴灌设施250 hm2。拥有耕作拖拉机576台、收割机23台、插秧机11台。农业有效灌溉率达98%,土地机耕率达78%,农作物机播率达16%,机收率达68%。
1.4 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土地流转、农业招商引资等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经营主体。全镇有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拥有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无公害生产基地12个。通过品牌、基地建设,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也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凤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畜禽养殖总量偏大,种养比例不合理
2012年底全镇生猪平均存栏17.6万头,出栏45万头,平均耕地承载养殖生猪90头/hm2。年产值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8%。养殖在给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2 土地流转难度大,影响规模化生产进程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大部分农民依赖土地,不愿放弃经营,使土地流转困难、规模小,新的经营主体难以引进,原有的部分经营者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可见,小规模经营、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等矛盾依然突出。
2.3 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弱
由于骨干型、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偏少,使企业带动农业发展、企业和农民共同抵御和降低农业风险的能力差,占有市场的主动性弱。加上没有宏观调控性的生产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长期相对稳定的渠道,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等,盲目种养导致不时出现蔬菜烂田、瓜果卖不出等收益大落现象。另外,在遇到大的灾害性天气时如台风、洪涝等,发生大棚设施倒塌、农作物受淹受灾,因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保险不到位,生产者利益严重受损,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2.4 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
目前农村劳动力日渐减少(凤桥镇2012年农村劳动力29 286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0 540人,占36%),年龄日益老化,普遍在50~60岁,还有一部分60~70岁的老人也在从事生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不断转移,年青人又不愿从事农业,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能力下降,劳动报酬率逐年提高。例如在凤桥镇目前从事粮油、蔬菜瓜果类行业中,2010年男劳动力工资55元/d,2013年为70元/d,2010年女劳动力工资为45元/d,2013年工资为60元/d,从事水果类的工资从100元/d上升至150元/d。劳动力的减少,劳动报酬的提升,使农业经营主体的用工问题日益突出,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产运作和经济收益受影响较大。
2.5 农业设施用地审批难
在推进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亟需建设必要的生产管理等用房。但在实际操作中,农业设施用地审批难。管理用房、产品处理包装用房、肥料农资仓库等场地难以落实,生产经营受阻,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2.6 生产技术和产品监管有待提高
随着产业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新品种不断引进,技术需求越来越高,但全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知识更新、人才更新跟不上产业发展。因缺少有力监管,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个别生产者使用违禁投入品现象,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3 发展对策
围绕培植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将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科技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农业传统优势资源,走“特色、高效、生态”的路子。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以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3.1 抓好“两区建设”,构建产业发展平台
一是认真实施粮食功能区建设,到2018年全面完成新民、茜柳、大星等7个项目1 513 hm2粮食功能区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农田提升工程建设,通过土地深耕和施用有机肥、配方肥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二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主导产业园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按照“一心六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力推进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化都市农业。
3.2 大力培养以家庭农场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是农业产业化的新起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新的突破口。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发展链条,以龙头带基地,联市场,变产品为商品[1]。全力打造水果、茭白、蔬菜、水产、畜禽等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等措施,把现有农业主体的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成新的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以此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确保农产品有稳定的销路和收入[2]。
3.3 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积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标准化农田,形成田成方、渠相道、路相连、林成网的现代农村田园。同时要大力改造低洼易涝地区,按照20年一遇或50年一遇标准建设圩区,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3.4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目前全镇农机拥有量还不高,特别是新型播种机械和采收机械还很少。因此,要提高农机购买补助标准,积极引进推广适合于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机械,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力紧张的压力。
3.5 加强品牌建设管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品牌建设是产品拓展市场、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事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建设,要着力抓好农资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禽畜、蔬菜、水产、水果等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3]。
3.6 加快违章猪舍拆除,推进转产转业
以“拆、转、减”为核心,制定办法,落实措施,扎实开展违章猪舍拆除。一是调查摸底,通过上门走访摸清违章猪舍面积和农户基本情况;二是广泛宣传,全方位动员,多渠道宣传,营造猪舍拆除氛围;三是组织实施,要把握工作节奏,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拆违工作有力有序;四是转产转业,要制定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开展就业知识培训,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确保农民收入不降低。
3.7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要健全农技队伍,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骨干作用,要加强农技服务队伍建设,强化为农服务,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采取农业科技培训讲座、专家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发展能力。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应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到农村去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8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优化产业化经营环境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少劳动力向城镇、企业转移,不少土地难以做到有效利用,因此,要合理引导,尽快促成这部分土地以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向规模经营集中,向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同时要积极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采集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营销、投资、预警等信息,指导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5]。
4 参考文献
[1] 范禄成.顺昌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337,342.
[2] 李莹,郝毅.农业产业化生产问题探讨[J].现代情报,2004(8):7-8.
[3] 王风池.德州市德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317-319.
一、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县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平稳。
(一)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5.81亿元,增长7%;2017年实现216.47亿元,增长7%;2018年实现213.93亿元,下降1.4%,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省市对2018年GDP数据进行修订,2018年我县GDP修订为179.52亿元,比原数据核减34.4亿元。2019年GDP实现190.09亿元,增速4.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44.2%、5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8:30.2:47.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465元,增长4.4%。2020年一季度实现40.23亿元,增长0.4%。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9614元、13141元,增长7.33%、8.6%;2017年,实现32102元、14232元,增长8.4%、8.3%;2018年,实现34181元、15340元,增长6.5%、7.8%;2019年,实现36441元、16712元,增长6.6%、8.9%;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城镇居民实现9541元、4423元,下降0.7%、0.1%。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6.25%和-12.99%。2019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左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年均增长10%,近年来,受煤炭消费压减、电解铝清理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等因素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冲击,部分企业停止生产导致工业总产值大幅减少。2020年,1-5月份累计增幅13.1%。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13.5%和-20.7%,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5%,列全市第六位,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4.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60.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5.6%。民间投资下降29.7%,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7.9%。
(五)其他指标增长情况详见:附件“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二、三大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一)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理念,2017年争取各级产业扶贫资金5512万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2.7亿元,7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顺利摘帽,589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危房1155户,姜楼镇、县供销社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8年创新“5333”扶贫模式,新识别扶贫人口808户、1892人,享受政策11951户、22489人。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动态管理“1234”工作法全省推广。133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建成扶贫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贫困人口信息零差错管理,10721户21653人享受扶贫政策,建立“5+4+12”产业扶贫模式,发放扶贫收益1431.0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在全市率先交房入住。
(二)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和“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巡查和“回头看”等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10”工作方案,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等制度,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6万户。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河长巡河常态化,主要河流实现“一河一策一档”;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19年PM10、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3.6%、8.2%和15%。。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果。建立健全债权人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废、树诚信”活动,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金融环境企稳向好。处置不良贷款23.46亿元。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上线运行。2019年全县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2.55亿元、189.03亿元,增长9.6%和6.4%。2020年5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79亿元,较年初增加18.24亿元,增幅7.22%;各项贷款余额195.92亿元,较年初增加6.89亿元,增幅3.65%。2020年1-5月份房地产业销售面积10.25万平方米,同比增涨1.9%。全县金融、地方债、房地产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一)供需动态推进更加平衡。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90家,关闭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89台,拆除砖瓦窑厂27家,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8家;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54万吨,停运煤电机组容量66万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企业4家。完成提标改造企业36家,整治造粒企业56家。2019年加强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完成“标准地”供应8宗262.6亩,弹性出让3宗87亩。建成标准厂房15.39万平方米。报批建设用地2913亩,挖潜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507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87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63亩。完成110千伏香翟变电站及配出工程,500千伏站送电运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0公里,建成供电台区120个。气化工程实现镇镇通,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煤改气”任务。
(二)经济质量优势凸显。2019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19%。化纤绳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12%。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金冠网具获批绳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李庄镇获批创建省优质绳网基地,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国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水溶性红曲生产新技术荣获全县首个中国专利优秀奖。黄河三角洲花木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李庄镇获批首批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淄角镇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村庄规划编制,获评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观摩中,鑫诚现代农业产业园代表向全省展示了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创新实践成果。
(二)重大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一是联合办税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国地税实现深度合作。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80个,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实;四是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被评为全省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先进县。五是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顺利实现“3540”攻坚目标,9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六是扎实开展“鲁担惠农贷”全省改革试点,发放惠农贷款2317万元。七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师交流轮岗、绩效工作考核四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联盟向纵深发展。八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县医院与8家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九是公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十是警务协作区机制改革经验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被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
四、重大发展战略任务推进情况。
(一)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加速。编制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意见,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0个;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库项目8个;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36个,国家批复2020年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11个,下达债券资金11.12亿元。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项目172个,到位资金12.84亿元。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4.09万户。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人;引进硕博士93人、大学生879人。获批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入选市级新兴产业“白名单”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获评市优秀企业家“银狮奖”2名、“铜狮奖”3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室45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实验室达到1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众创空间2处、市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459件。
(二)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实。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和意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现代农业实力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4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达到943家、家庭农场达到64家。土地流转面积93.9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0.62%;建设高标准农田39.7万亩,深松土地28.45万亩;成片造林14.4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3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9个。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编制完成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全省首家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原耕”,入围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名单。香菇被评为“中国好香菇”,“联五西瓜”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惠人面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淄角”成为全市首件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蜜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粮食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第一批名录,成功举办2018优质小麦规模种植现场观摩暨全国产业化交流大会;荣获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4个,创建为全国良种棉繁育基地县、省级三资管理先进县和全市首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合村并居工程全面启动,10个镇办增减挂钩项目立项,拆迁复垦村庄16个,9个安置区启动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662户、土坯房1763户。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51个、创建村223个,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达756个。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1万户,顺利通过省政府全覆盖认定;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镇办全部被认定为市级“十佳”,麻店镇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李庄镇荣获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美丽宜居小镇;魏集镇成功入选省十大美丽小镇;皂户李镇火把李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2个、示范村19个,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三是人才振兴助力发展。3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13人入选省市“乡村之星”。四是文化成效明显。胡集书会被列入国家《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曲艺保护传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三)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深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提升“引进来”质量和效益,创造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开放环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届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落实“6+4+6”招商工作机制,2019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52661万元,增长13.22%,其中,出口额143422万元,增长13.31%。2020年1-5月份全县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2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07%;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50191万元,同比增长22.66%。
(四)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黄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省会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京津冀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两区一圈”战略推进,积极承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树立全方位融入理念,主动超前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功能完善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推进交通设施、信息网络、能源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间要素流通。促进产业对接,抢抓发达市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其信息、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优势,共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转移发展平台,提升区域整体产业水平。加强区域间旅游、金融、人才、现代物流、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合作,共建品质生活圈,努力把打造成为承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生态养老休闲旅游的后方基地。
(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网络化立体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以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城际轨道为骨架,县乡道为辅助的立体化交通网,完成了外环路和“六纵六横”公路网规划,完成了滨惠大道绿化、亮化工程。乐安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30%。阳信至胡集里则铁路专线、济滨高铁线型确定。高青至商河高速前期工作、G233克黄线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87公里,养护大中修181公里,改造危桥34座,建设客运站点150个,设置乡镇客运站牌280个,农村客运班线停靠点587个,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编制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古韵慢城、古城墙保护等专项规划,23个城中村改造顺利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用。2018-2020年棚改旧改工程计划完成改造14782套,已签订协议9558套,开工建设7214套,腾空土地面积3468亩。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四城同创”,滨惠大道绿化提升、北城门修复、北关街和孙武三路东延、仿古立面改造等工程完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
三是民生投资持续加大,水利等各类设施更趋完善。2016年民生支出完成26.5亿元,2017、2018、2019年民生支出分别实现24.6亿元、28.4亿元、29.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81.3%、82.9%。实施了3万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樊桥闸、幸福闸新建和灌区干沟清淤等水利工程竣工投用。完成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工程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职业中专,新建、改扩建学校13处、幼儿园148处。
五、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1.2016年,汇宏新材料新建项目、创源集团铝镁合金、龙马重科风电装备制造等大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国内500强企业明阳集团来惠投资合作。鑫诚农业、冠铭菌业、春生食用菌等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黄河三角洲苗木产业物流园、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投入使用。圣豪丽景温泉度假区、古源恒昌乡村旅游度假区、信誉楼百货建成运营。
2.2017年,省网具检验检测分中心投入使用。康和药包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主板上市辅导期。龙马重科等10家企业获准电力直接交易资格,交易用电量达7亿千瓦时。新上沐泽药业、斯蒙特新型建材、创源金属二期、中惠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黄河三角洲花木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开业运营。
3.2018年,以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为龙头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带动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铝用碳素项目、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高品质冷轧薄板项目加快建设。借力“互联网+”,加快化纤绳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成为我县首家市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绳网产业园区入选省绿色制造项目库。以国创风能、辰星耐磨材料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成长为我县新兴主导产业。县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李庄镇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电商小镇,实现电商交易额72亿元,增长30%。国创风能提档升级,年产50套百吨级核乏燃料贮运一体容器技术实现突破,蔚蓝生物二期植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顺利达产,智慧工厂示范项目主体建成,实现无人操作生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中惠生物科技建立国际红曲研究中心。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开工建设一期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建成投产温室大棚146个。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建成润生现代果品种植基地、弘邦苗木二期、滨惠大道绿色廊道等项目。
4.2019年,汇宏新材料12万吨置换电解铝产能达产运营,元旺电工科技高档电工圆铝杆项目建成投产,汉狮高档砂纸、万顺高品质冷轧薄板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铸友机床高端数控机床部件项目开工建设,国创风能与金风科技实现深度合作。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日产3万只菌包车间等项目建成投用,花木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建设,魏集古村落二期主体完工,圣哥帝湾水上乐园投入运营。
5.2020年,成立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落实6项推进机制,建立“1+7+7+N”、“指挥部+专班”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推进指挥体系,盯紧188个列统项目,推动180个“四个一批”项目、9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省市县重大项目,8个集中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做好38个专项债券项目、75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50个省扩内需项目后续跟踪对接,制定出台《县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奖励办法》,发挥7个巡回督导组和30名驻企业服务员的作用,每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运用“工作提醒”、“蜗牛项目”倒逼机制,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六、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有益探索。
(一)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确定的全国4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疫情期间,与阿里巴巴集团创新合作方式,搭建数智平台,推出“同战疫情·平安、点亮、振兴、智慧”四部曲,开展了全民直播暨万人直播挑战赛活动,以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入选阿里巴巴“2019年度淘宝直播村播计划示范县”,“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服务品牌成为国家交通部25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之一。全力构建“6+1+N”数字体系,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举办第三届淘宝五金行业绳网名城大会,打造一批电商示范园区,争创一批中国淘宝镇和淘宝村,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畅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二)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做优化纤绳网产业。发挥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绳网产业集群+人工智造基地,促进绳网产品向农业、海洋、生活、环保、军事等应用领域拓展,推动化纤绳网产业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
(三)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发挥国创风能产能优势和高端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带动作用,围绕数控智能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及汽车精密零部件等高端装备核心领域,攻坚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四)研发编制中国()绳网价格指数打造全国绳网产业话语权。在省发改委的介绍下,南开大学价格指数编制团队两次到李庄进行调研,绳网价格指数编制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是数据建模工作。此项工作已由学院承接,目前已签订协议,6月底完成建模任务。二是数据建模后的平台建设工作。此项工作李庄镇政府已经与相关软件企业积极联系,达成初步协议。三是专家评审验收工作。在指数投入试用完成后,将组织数量统计学、经济学专家、价格指数所在行业专家、省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和指数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进行评审验收。四是后期宣传工作。此项工作省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将为我县绳网价格指数提供媒体平台。
(五)建设省级农高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温室20万平方米,创新采用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孵化器,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和成果转化区。运营打造“原耕”区域公用品牌,开拓高档商超、航空食品等中高端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全县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与首农集团合作,把农产品全面推进京津冀。
七、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不理想。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压力叠加,工业产业园区实力不强,园区核心区集聚效应不高。工业上,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矛盾依然突出。当前,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压力较大,传统产业改造仍需加快,在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上任务艰巨,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投融资渠道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辐射效果不明显。优势特色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产业集聚、规模集群形成仍有阻力,以“四新”促“四化”步伐仍需提档升级。
三是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依然不足。县是全省贫困县,在经济、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历史欠账多,经济发展及民生项目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年均用地需求量较多,未利用地资源稀缺,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亩均论英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经济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紧缺。环保、交通等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是机制体制体系创新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较弱,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务公开缺乏突破性进展,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跟不上发展需求,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够浓厚,创新体制机制任重道远。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不够。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建立乡村振兴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仍有困难,乡村振兴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二)工作建议
一是在规划编制上给予支持。建议在研究上报国家重大事项、编制撰写“十四五”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专项规划时争取省市支持,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汽配风电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一区三园)、“健康”、“慢生活”旅游和“原耕”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和上报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列入市“十四五”规划内容,争取列入省“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在优惠政策上给予支持。作为渤海区根据地,有18万人参军参战,80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建议争取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充分重视渤海老区发展,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与沂蒙等革命老区享受同等待遇,执行中部地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