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实操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是医疗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担负着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医用低值器械和医用耗材的装备管理工作。其技术档案是在医学装备论证、采购、调试、验收、培训、发放、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光盘、磁盘以及随机材料。

一、医学装备现状

医学装备档案是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正常使用、维护和技术性能开发不可缺少的资料。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医疗机构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满足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医疗机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核实、总结、调研及分析、整改总结,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管理工作,需具备一定医学工程基础知识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才能胜任。

二、医学装备档案工作实操

(一)医学装备档案组织结构医学装备不同于普通工业装备,具有使用需求量大、价值高、维护保养复杂、报废处置特殊等特点。由此带来了医学装备管理的种类繁多、流水量大、定检计划繁杂,无形中提高了管理的风险,管理效率不易提升。针对医学装备管理的困扰,有必要在管理中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标准的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用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操作步骤,实现医学装备管理的准确、高效、低耗。经过对医院现实中的医学装备汇总分类,建立了档案类属模型,并由此绘制了医学装备档案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医学装备可分为医疗设备、医用低值器械、医用耗材三大类,其中,医疗设备类的特点是精密、价值高、使用频繁、定检要求严格,需要针对每一项设备建立专项使用记录,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周期检定计划,严格执行;医用低值器械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大、入库与出库流水繁杂,需要细心核对,准确记录;医用耗材的特点是用量大,使用情况多,不易记录,需要制定使用计划,并预留足够库存,保证供应。这三类医学装备并不是互相割裂的,无法简单地划入某一具体类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二)医学装备档案具体工作要求医学装备由医疗设备、医用低值器械、医用耗材三大类目组成,各类目档案管理要求不同,下面通过对实际使用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措施要求。1.医疗设备档案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用于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卫生专业技术特征的仪器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监护、康复等的医学装备,是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根据生产厂家设计而定。其档案的保存年限为该设备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医疗设备档案保存的内容有:购置申请、论证报告(各医疗机构要求金额不同)、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会签单、合同及相关资质、医疗机构验收单、随机资料:说明书、合格证(进口设备需提供出厂检测报告及报关单)、保修卡、计量设备需提供计量器具许可证、发票复印件。另外,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档案内容需增加:(1)《使用登记证》;(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3)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技术文件和资料;(4)压力容器安装、改造和维修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5)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和定期安全检查记录;(6)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定期检验报告;(7)安全附件校验(检定)、修理和更换记录;(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甲乙类医用设备档案内容还需增加: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

2.医学装备管理类档案

(1)医疗设备前期购置管理档案内容:医疗设备论证、评价及总结、招标申请。(2)医疗设备后期管理档案内容:中标通知书、合同、购置、验收、保养、维修、报废。(3)医疗设备年度资产核查档案。(4)卫生监督管理主要是对医疗机构放射源及医用射线装置及操作人员合法、合规的质控和安全使用管理。根据其管理要求而建立档案,其档案内容要求:医疗机构相关放射源及医用射线装置的管理制度及放(辐)射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和管理人员调整的文件、预评价及控制评价资料、批复文件、放射诊疗许可证正副本、日常监督检查管理资料、季度稳定性检测、年度状态检测、卫生监督部门监督检查整改资料;另甲乙类医用设备档案内容需增加: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合格证(即上岗证);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5)生态环境管理主要是对医疗机构放射源及医用射线装置的使用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审批和监督。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6)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及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监督检查(包括医用耗材及医用低值器械管理档案)。

3.医用耗材及医用低值器械管理档案

根据医用耗材管理实际管理工作,其档案可按以下两类:普通医用耗材(含低值易耗、影像、试剂、消杀、医用气体、血费耗材)和高值(植、介入)耗材。医用耗材档案保存的内容有:招标论证及申请、招投标资料、中标后产品目录制定的论证资料、中标通知书及合同、资质、库房查验记录、入出库记录及月年报表。普通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档案保存期限: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以上是医学装备档案收集、建立、归纳、整理实操,其收集和总结工作是考核医学工程档案人员的医学工程技术能力。通过上述医用装备档案管理的内容分解可以看出,医学装备的管理信息繁杂,体现在既有文档资料的收集保管,还有对医用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与管理,其中不乏带有放射性、压力容器、传播污染性等特殊用品的管理。因此,医学装备的档案管理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的管理,更是一个信息中枢,而且是信息更迭频繁、必须高效管理的信息中枢。传统的手工书写记录的方式已经不能够胜任日益增多的医学装备管理需求,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尤其在医用低值器械以及易耗品的管理中,数量巨大、批次繁多的医用物品必须建立完整的采购、控制、使用、去向记录,工作强度很大。如果引入信息化管理设备,通过电子标签,实现对采购信息、质量信息、分发信息、回收信息的自动扫描登记,可以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低级错误的触发可能,保证了医疗安全,也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c)-0177-04

[Abstract] The trial of new medical consumable products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hospitals.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the management of this area in hospitals is very weak, with a considerable security risk.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medical safety problems of clinical direct trial in the trial of new medical consumable products without the qualification inspecting by hospit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poor attention of hospital managers, the relatively low quality of the managers in consumabl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erprises, the lack of legal consciousness of medical personnel, improper economic benefits chased by some medical personnel of part of the departments, circumvention of access system of new medical consumable products during few medical personnel, and so on, which also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 makes full use of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strictly implements the approval process of consumable trial, strengthen the trial management of new medical consumable products, and it has obtained the substantial result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ople engaged in the same pursuit.

[Key words] New medical consumables product; Trial; Management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1-3]。医用耗材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确是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4]。医用耗材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与健康,其规范管理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相关的法规也陆续出台。2016年2月1日实施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第四条明确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用质量管理制度,承担本单位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目前,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重心一般均放在准入、采购、存储和发放或配送等环节上,已建立比较完整、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5]。而对临床普遍存在的耗材新品直接“试用”往往未予重视,相关文献报道也极少。本文的医用耗材新品试用是指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市场正式销售、但在具体某家医院尚未正式准入的耗材,在临床的少量试验性使用。试用是对耗材新品功效、使用方法的很好的了解过程,但如果耗材新品不经医院管理部门资质审核直接用于患者,显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因耗材新品试用引起的医患纠纷并不鲜见。对医院来说,医用耗材的管理范围理应包括院内使用的所有耗材,对耗材新品的试用管理同样应当重视。本文就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将实践中加强耗材新品试用管理的体会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1 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现状

医用耗材是医院为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用卫生材料,是临床医学护理和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6]。随着医用耗材研发技术的不断加强,医用耗材新品种层出不穷[7]。医院正式采购医用耗材均有准入流程,包括审核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资质及正当的授权、临床和管理专家讨论、成本效益分析等多个环节。而生产经营企业为了使耗材尽早进入医院,采用各种形式向临床介绍产品,甚至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如免费试用、赠送小礼品、许诺回扣等,希望取得临床医务人员对产品的了解和好感。临床医务人员则因为种种原因,大都拿来就用。这些耗材新品不经医院管理部门审核直接用于患者,其中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追溯源头。江苏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医用耗材年采购金额3亿多元。在2015年3月医院实施医用耗材新品试用规范以前,和绝大多数医院一样,对试用问题疏于管理,先后发生了数例与耗材新品试用相关的投诉和纠纷,影响了患者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2 原因分析

2.1 医院管理者重视不足

医用耗材因为种类繁多、技术专业性强、流程复杂、使用面广、风险因素多,所以管理难度很大[8]。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常常是设备处或采购中心,管理部门因为合同管理、证照管理、招标采购等日常工作量大而繁杂,常常无暇他顾。目前从事耗材采购管理的人员,大多来自于其他行业的改行者(如医生、护士、财务等人员)[9],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对于耗材新品的试用,常常认为大多数是免费的,用量也不会太大,往往忽视其管理。

2.2 耗材生产经营企业及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供应商类型不一,素质、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10],相对于药品管理,国家对医用耗材的生产和销售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获批的产品和企业多、重复度高、规格各异、集约化程度低等现象严重,加之国产和进口产品的相互掺杂[11]。因此医用耗材的销售人员总体素质也普遍较低,为了能让耗材进入医院,常常绕开耗材管理部门,直接到临床科室介绍产品,甚至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博得医务人员的好感,以获得可乘之机。

2.3 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很多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耗材使用前应经过资质审核,不了解耗材市场远未规范,且绝大多数医院对耗材试用也没有硬性规定,因而对自行试用耗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医用耗材从非正规途径进入临床,给医院的经营秩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带来隐患[12]。

2.4 少数医务人员追求不正当的经济效益

医院对医疗收费均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准确收费,不允许串收、套收。耗材试用品在医院的收费系统中不可能有相应的收费条目,但少数医务人员明知故犯,贪图蝇头小利,明明试用品是从供应商处免费获得,但为追求经济效益,套计项目、多计费用,从而侵犯了患者权益[13]。

2.5 极少数医务人员故意规避耗材新品准入制度

医院对医用耗材新品准入都有明确的制度和一系列的程序。一些临床医务人员为了规避新品准入的严格流程,尽快使用新产品,常常钻医院对耗材试用疏于管理的空子打球,以试用的名义大量使用,造成既成事实,等供应商要求医院付款时,迫使管理部门不得不直接引进这些耗材。

3 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实践

3.1 加强宣传教育

医用耗材新品直接试用的现象在医疗行业内普遍存在,要对此进行规范管理,必然会有一些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因此,规范管理首先应从改变认识着手。为此我院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包括:在医院办公自动化(OA)网上挂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请药监局稽查人员为医务人员讲解耗材使用的各项法律规定、使用不合格耗材造成患者损害以及医院承担法律责任的典型案例;利用科主任会议、护士长会议进行宣传,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供应商进行规范营销的沟通教育,并将该内容纳入供应商信用评价考核。

3.2 制订管理制度

医院制订《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规定》,明确申请试用的流程及相关要求,包括:①临床申请,临床有试用需求时,在OA网上填写《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申请表》;②管理部门审批,按医疗耗材和护理耗材的不同首先经过医务处或护理部负责人审批;③资质审核,采购中心审核产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资质;④科室试用,对经审核通过的试用申请产品,采购中心通知供应商送货,验收合格后通知申请科室领取、试用;⑤结果反馈,临床科室在耗材试用结束后,填写《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结果反馈表》,送采购中心,作为新品准入评审的参考依据;⑥申请准入,如试用满意,科室有正式使用需求时,填写《医用耗材新品准入申请表》;⑦违规罚则,如有未经审批自行试用者,一经发现将扣减科室绩效考核分,发生患者安全问题的由科室承担所有损失,该耗材1年内不得进入医院新品准入申报流程,扣减供应商信用评价分。

3.3 开发信息模块使试用申请审批流程便捷透明

医院管理的很多规定之所以常常落实不到位,大多因为流程繁琐,临床医务人员常常不胜其烦,宁愿放弃申请或想方设法绕开程序。为此,我们借鉴淘宝物流的做法,专门开发了《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申请审批流程》模块,设置到医院OA网上,通过在信息系统平台下分角色、分权限、分职能操作,以达到改善现状、完善机制、提高效率的目的[14]。整个申请审批流程均在网上进行,每到一个审批环节,相关人员均能接到手机信息提示,申请科室也可随时在网上查询审批流程进展情况。方便快捷透明的申请审批流程使工作繁忙的医务人员乐于接受。试用申请整体流程见图1。

3.4 试用耗材资质材料严格管理

资质档案管理既贯穿于医用耗材管理的全过程,也是保证医用耗材使用过程安全有效的第一关[15]。对试用耗材各项资料的管理,我们将其与正式准入的耗材同样严格建档留存,一旦临床试用中发生耗材质量或患者安全问题,均可追溯到源头。

4 医用耗材试用管理结果及分析

4.1 受理审批情况

我院自2015年3月实施《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规定》以来,共受理试用申请119件,具体申请审批情况见表1。

4.2 审核未通过的原因分析

4.2.1 省市集中招标未中标 公立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有关规定,凡属省市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用耗材严格按招标结果执行[16]。2014年江苏省对11类高值医用耗材进行了集中招标。中标范围外的耗材医院不可能准入,自然也就失去了试用的意义。

4.2.2 耗材注册证过期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17]。

4.2.3 试用耗材与注册证不符 这种现象包括几种情况,一是耗材包装中所含内容与注册证登记表所示不一致;二是耗材说明书中的材料成分与注册证登记表不一致;三是供应商提交的资料中用的是新注册证,但提供的试用耗材是老注册证有效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产品与审核资料不符。

4.2.4 供应商经营资质不合格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需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17]。2004年施行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即只要持有许可证就可经营二类和三类器械。而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即经营二类医疗器械需有备案证;经营三类医疗器械需有许可证。在试用耗材资质审核中,我们发现有些供应商不知道法规的变化,仍用许可证经营二类医疗器械,因此审核不通过。

4.2.5 供应商授权过期 医疗器械可由生产商自行销售,也可通过逐级授权由商销售。有效的授权是产品质量、供应渠道正当性及源头追溯的保证。耗材授权链中任何一级商授权过期,则最后的供应商授权无效。

4.2.6 本院已有较多同类产品 有些临床科室提交申请的试用耗材本身并没有显著的优势,而医院原有同类产品较多,原产品技术成熟、性能优良、价格优惠,这样的申请自然不能被审核通过。

4.2.7 供应商不愿免费提品 有些供应商因为产品本身价格较高,不愿意向医院免费提供试用产品,如骨科高值医用耗材等。

5 讨论

医用耗材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在整个医疗诊断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8]。医院所用医用耗材的层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医院的医教研水平。医院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医用耗材不断推出,其累计品种达数万种之多,单位价格从几角钱到十几万不等,且种类和应用范围仍不断递增[19]。任何一家医院正式准入的耗材品种毕竟有限,要在浩如烟海的耗材市场中披沙拣金,选到最适合的产品并非易事,新品试用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前期调研途径。新品种医用耗材进入医院,首先审核各项资质证照,在合法性得到确认后,由临床先进行试用[20],医务人员通过新品试用,了解到本专业相关的最新材料、最新信息,并够为新品准入评审提供很好的依据。因此医用耗材新品在临床的试用非常有意义,值得鼓励和提倡。医院器材管理部门是贯彻和落实医用耗材来源合法、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控制点,是医用耗材质量保证和施行医院耗材有效使用管理的关键环节[21]。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规范管理,既保证患者安全,也保障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自身的执业安全。

我院在对医用耗材试用加强管理之初,部分医务人员开始认为自己所试用的耗材大多是知名厂家的产品,不会有问题,觉得医院管理部门在人为设置障碍。但经过正面宣传教育、反面典型案例警示、绩效考核约束、申请流程的简便透明,新品试用的管理规定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2015年3月规定正式实施后,仅在第1个月出现1例未经审批临床科室自行试用的情况,医院严格按规定对科室和供应商进行处罚。一年来未发生一例与耗材试用相关的患者投诉或安全问题。如今,不仅耗材试用必须经过申请审批流程在我院已成共识,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增强了,医院后续相继出台的高值医用耗材标准条形码管理规定、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医用耗材管理规定,在实施过程中都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医用耗材新品试用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医疗行为,耗材试用管理是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者应当将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纳入常规管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国家尚无专门针对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的统一、系统的规定,各省也没有相应的规定,然而可喜的是,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亟待加强的现状引起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高度关注,并于2015年8月正式委托广东省医用耗材管理学会(2014年9月成立,目前国内唯一省级医用耗材管理学会)牵头,在全国范围成立工作组,负责起草《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规定》,该《规定》将是我国对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的第一部“法典”。目前《规定》的框架已经明确,其中就包含医用耗材试用管理的章节。相信随着这部法规的正式出台,医院医用耗材新品试用管理必将得到极大的重视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殷亮.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节约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75.

[2] 许媛,安爱玲,马雯.信息化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11):75-76.

[3] 吴步秀,沈爱玲,严康.完善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监管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4):65-67.

[4] 祖贺飞,刘丽华,曹德森,等.ERP环境下医用耗材管理标准体系设计[J].中国医院,2014,18(8):16-17.

[5] 尚长浩,程俊佩,徐海林,等.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环节精益化管理和实现途径[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5,39(1):72-73.

[6] 苑萍,但秀娟,王琳娜,等.医院耗材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131-132.

[7] 刘爱平,朱莉,王华,等.医用耗材使用管理中考核方案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96-97.

[8] 尚金华.体悟医用耗材管理与实践[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12-14.

[9] 张琼,吴静炯,霍兴平.浅谈医用耗材采购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80-81.

[10] 张宾.新形势下医用耗材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6,29(5):119-120.

[11] 盛红彬,马延斌.医用耗材管理现状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15,22(7):688-690.

[12] 张恩科,王凤,李宪军,等.医用耗材二级库与流量流向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65-66.

[13] 谭彦宏,祁晓婷,缪绍武.浅析大型综合医院特殊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3, 34(4):120-122.

[14] 韩沛爱,刘刚.探寻医用耗材信息化流程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8):82-84.

[15] 李帅帅,郭惠涵,王凤,等.医用耗材资质档案管理要点与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2):90-92.

[16] 汪亮.浅谈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5(16):204-205.

[17] 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S].2014.

[18] 赵伟伟.医用耗材管理心得[J].医药卫生,2015(2):194-195.

[19] 王红宇,钱志凤.浅谈医用耗材的“零库存”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5):555-556.

[20] 蒋红兵,马俊,张卉泳,等.医用耗材采购档案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0):43-45.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范文第3篇

一、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一)全面推广预约诊疗服务。拓展“智慧健康”微信公众服务号预约挂号服务范围,2020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预约时段精确到30分钟,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院实现预约诊疗。建立健全门诊治疗、日间手术、住院床位、健康体检、检验检查、双向转诊等预约服务制度,对预约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市一医院预约诊疗率≥5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50%,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率10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鼓励开展停车预约等延伸服务。

(二)优化诊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检验检查等候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出具检验、影像、功能检查和病理报告。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30分钟内出具报告,急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内出具报告,CT等大型设备和特殊检查24小时内出具报告,术中冰冻切片30分钟内出具报告。不断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在3天以内,严禁压床住院,公立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控制在8天以内、9天以内。

(三)推行日间服务模式。2020年底,市第一医院开展日间手术,严格遵循《第一、二批日间手术(操作)试点病种及术式推荐目录》,完善日间手术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按照“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思路,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手术时间。市第一医院2020年日间手术开展率≥5%,2021年间手术开展率≥10%。鼓励支持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为日间手术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缩短上级医院平均住院日。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提供日间化疗、放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

(四)推广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要完善重症疑难患者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在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及消化、呼吸系统肿瘤等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基础上,逐步扩大病种和专业范围,提高首诊准确率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进一步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次均住院费用。鼓励支持将麻醉、检验、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2020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

二、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五)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要完善医疗机构内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

(六)全面施行临床路径管理。市直医院要严格落实《省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将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骨关节植入和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治疗方案明确、技术成熟的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明确治疗药物,限定使用的耗材,严格入、出院标准。鼓励医院将临床路径文本嵌入信息系统,对临床路径管理有关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降低变异率。2020年底,市直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不低于出院病例数30%,入组后完成率≥70%。

(七)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要求,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规定、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促进合理诊疗。重点加强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费用负担较重病种的全过程成本精细管理,严格质控和费效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及时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切实减轻不合理费用负担。

(八)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推广应用临床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介入等适宜技术,禁止疗效不确切、安全无法保证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日常监测与定期评估,持续改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要求,对医师进行手术授权并动态管理,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安全、适宜、有效。

三、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九)完善医药费用管控措施。市直医院要科学制定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增长幅度控制指标,原则不超过我市GDP增长幅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内在激励机制,严禁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调整医院收入结构,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比重,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比重。

(十)规范临床用药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重点监控药品、抗肿瘤药物等重点药品使用管理,全面开展处方审核、点评和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严格落实药品用量“双排序”“双公示”制度,规范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行为。市第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院不超过35种,其它医疗机构不超过2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厂企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十一)规范医用耗材应用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制订本机构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建立高值医用耗材院内准入遴选机制,严禁科室自行采购。实行医用耗材分级分类管理,将植入类耗材纳入术前讨论范围。建立耗材使用院内点评和超常使用预警机制,对超常规使用的医用耗材,及时进行预警;对存在或潜在问题实施干预,制定改进措施,促进耗材合理使用。全面深入治理高值医用耗材,定期开展临床应用监测和评价,对使用频次高和费用大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市卫健局将进行重点监控、定期通报,并向社会公开,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十二)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市直医院要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度,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严禁无指征输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确保临床合理用血。积极推行和倡导自体输血等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十三)规范检查检验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和临床路径,开具检验检查项目。凡是通过费用较低的检验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的,不得诱导患者再行其它同类检查项目;非疾病诊治需要,不得重复检验检查。依托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和影像资料共享有关技术标准,市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实行检查检验互认和共享,增加互认、共享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病例适应症的抽查和通报力度,提高大型设备检查的阳性率,市直医院大型X光机、CT、MRI检查阳性率≥70%,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诊断符合率≥N90%。

(十四)规范价格行为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收费及价格公示制度、费用清单和查询制度,完善计算机价格管理系统,增加收费透明度,严禁自立项目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等违规行为。落实《医疗机构内部价格行为管理规定》,三级、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分别配备3-5名、1-3名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人员,健全医疗服务收费内部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依法收费的自觉性。医疗机构要及时进行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和价格申报,规范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内部审核流程。

(十五)规范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坚持廉洁行医,严禁收受红包和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规范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纳入医院考核范围,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情况与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挂钩。

四、强化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是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根本举措,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具体工作举措,明确目标任务,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平台;供应商资质审定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95-01

引言

陕西省人民医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医院现设69个临床医技科室,7个研究所(室),开放床位2000张。随着医院的迅猛发展,日益繁重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使得管理部门必须做出相应改进。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医疗耗材品种繁多,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只有根据临床不同的需求和耗材不同的性质采用相应的采购形式,并认真贯彻《采购法》等相关条例,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条例监督采购的医疗器械,才能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合理合法的进行采购,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可以使耗材供应商资质的审查过程中更加规范和市场化,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证实企业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较以往的人为审查,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在准确性方面也得到大大提高。

系统的设计

1、现状

目前多数医疗机构使用的收费系统中,医用耗材部分未能与设备仓联网,设备科使用的耗材代码及名称与收费代码及科室习惯叫法不一致,供货商材料名称和规格的使用混乱。另外,有部分医疗耗材是先使用后付款,比如实物在病区直接验收使用后,供货商没有及时将结算发票送至设备科入库,设备仓库无法及时出库到使用科室,没有及时通知财务科,财务科不能设置收费代码,最后只能由使用科室自己按进货价加成计价。这种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除此以外,由于设备仓库保管人员没有直接接触到实物,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导致实际工作中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例如,入库信息的错误输入使管理者在送达财务部门付款确认时才被发现重新退回供应商处。再或者,有些医用耗材直接由使用部门接收,而仓库保管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做出处理,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医用耗材管理环节上的人为出错、效率低下和推诿扯皮等弊端,医疗物资仓库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2、系统构思与设计

建立“医用消耗材料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用消耗材料计算机管理,编码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采用科学的分类编码,实现医用消耗材料一物一码,使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同时在严格编码的基础上,根据物品的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基础信息编制条形码,对医用消耗材料实行条形码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计划排程系统,借助自动识别技术建立便捷的录入或操作系统。条码如同一条纽带,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连接在一起,可以用作跟踪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方便快捷的综合了产品的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利用条码技术可以根据每件物品设置条件查询产地、型号、规格、注册信息等,而对问题产品的不良反应检测、停用、召回以及使用后造成伤害的评价、赔偿责任的确认、辨别产品的真伪都能起到关键作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可以让管理比以往的人为资质审查更加规范和市场化,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证实企业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系统自动审核耗材销售厂家的资质,并对销售到医院的耗材自动生成条形码。提高医用材料的管理水平,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少投入大收益,做到真正维护病人、医院、供应商各方的利益,从而达到共赢。

条形码标签的认证必须由生产厂家、国内总公司出具证明,在证明上必须附有生产厂家、国内总公司制作、认可的条形码标签的样张,其中所显示的字体、格式为固定模式,在以后的产品验收时作为验收标准使用。

3、预计效果

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是对医疗耗材的采购及收费价格的有效监控,医疗物资仓库管理系统对财产物资管理程序管理功能上的有益补充,进一步规范了医疗物资仓库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主要体现在:一,业务与业务同步化,责任明确化。这一管理方法明确了仓库保管人员在出入库管理每一个环节上的责任,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输入错误,有助于降低由于信息传递错误而延迟入帐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业务与业务在系统中保持同步性。二,信息与业务协同化,在用管理透明化。系统中的入库和出库确认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在用物资,有利于设备采购部门实时监控数据,以便及时提示供应商将相关资料送至设备仓入库,将物资纳入核算范围,实现了信息与业务的协同。除此以外,医疗物资仓库管理不仅仅针对医疗耗材的价格管理,也为医院设备物资仓库内部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方向。按照这种管理模识,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信息部门通过对目前出入库和收费管理的流程再造,使得医用耗材料管理环环相扣,使用和库存物品一目了然。

结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资金来源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而合理的运用资金、降低内耗,就可以使医院的资金运转良性进行,其中医疗耗材的采购占用医院经济支出的一大部分,医疗耗材的采购管理是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信息技术会在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军,医用高值耗材采购供应流程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48-49

[2]于春华,于京杰,医用高值耗材物流一体化管理和医院设备器材信息管理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65-66

[3]汪为希,张志彬,条形码技术在医用高值耗材中的应用探讨[J]医疗装备,2011,25(1);29-30

[4]关致威,RFID在库存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4);980-983

[5]鞠萍,高值医用耗材全程跟踪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8,3(6);51-55

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范文第5篇

关健词:医院 高值耗材 监控管理

随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对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监控力度势在必行。由设备物资部门在外科手术室、介入心导管室、骨科手术室等高值耗材集中的临床科室设立高值耗材分库房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从物流学的角度看,能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加迅速、准确的专业物流服务,使临床医生护士从繁琐的医用耗材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搞好医疗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能更加精确地对由医用高值耗材产生的医院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并最后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从医院发展角度看,能让高值耗材从招标采购到消耗结算的操作过程更加规范,透明,杜绝商业贿赂,维护医院的信誉。

一、目前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高值耗材是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且大部分经过消毒后直接进入人体,稍有不慎将给医院和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医患纠纷。目前医院使用的高值耗材品种不断增加,性能不断完善,这些高价值材料越来越多用于手术及各种治疗中。因此对医院高值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医院内部管理不善,仍存在一些问题。

(1)制度不完善,医院未建立统一的高值耗材管理流程,设备科、使用科室与管理科室相脱节,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宏观上未把握控制好,监控机制较弱。

(2)目前医院所用的高值耗材管理软件,虽然看似功能齐全,但一些功能无法相互串连起来,在实际操作中过于呆板,在细节上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3)医院耗材管理一般只重视采购,对于入库、领用出库及后续监控只是形式上的管理,跟综与反馈较差。不能很好地解决科室领用量、使用登记的数量与收费数量相符等问题。造成科室所使用耗材信息核算不完整,财务信息失真。

(4)高值医用耗材的加价不统一,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购进价顺加5%作价收费。存在着违规加价现象。

(5)对于高值耗材,财务部门根据科室计划所需用的耗材名称和价格在无办理入库手续之前提前录入计价收费,采购部门没有很好地按照科室所计划的名称及时办理入库调拔手续,造成入库名称与收费名称不一致,不便于对其进行监控分析。

(6)高值耗材因规格型号复杂多样,造成库房备货困难,占用资金大,易出现不合理消耗等问题。临床提出的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不能得知轻重缓急,有时难以协调,影响临床使用。

(7)对科室所使用的高值耗材缺乏管理,没有规范的病人使用贵重医用耗材登记表,存在着执行收费标准不准确,透明度不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对医院可加价的特殊材料进行了全方位管理,对加价特殊材料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将医院的采购科、使用科室和管理科室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高值耗材购入、使用、记录、计价收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

(2)推进医用耗材计算机管理系统,以信息化作为医用耗材现代化管理的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高效、简便,易于统计, 不但提高了管理质量,还节约了人力和管理成本。

(3)加强对高值耗材购进的管理,高值耗材的采购严格按照省卫生厅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规范进货渠道,杜绝假冒伪劣医用耗材流入医院。采购部门根据科室计划督促客户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4)加强对高值耗材的价格管理,由专职物价管理人员负责收费项目及价格的执行与维护,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对于科室申请的收费项目物价员要认真把好准入关,严格按规定价格执行。

(5)很多耗材只能根据患者术中的实际情况才可确定材料的型号及规格.按照高值耗材使用特点.医院利用反向物流,采用先临床使用,后审核入库、出库的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采购-库存-发放的供应模式,可以节约资金的占用以及不合理消耗等。能够根据病人的需求选择所适用的品种,及时地满足临床需要。

(6)加强对高值耗材使用过程的管理,建立科室使用医用耗材明细登记表,医院设备科库房作为一级库房,使用科室作为二级库房,是高值耗材的直接保管点,材料使用后,由手术医生填写《病人手术使用贵重医用耗材登记表》,科室主任复核后签字加以确认。手术护士要认真核对,术后将该患者产品条型码贴在患者病历上,以便进行查对复核。

(7)健全可加价材料的收发存明细帐薄,定期对高值耗材加强监督检查,因为高值耗材是在病人使用后才收费,与入库时间和科室成本的结算有出入,要经常督促科室在使用收费后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保证医用高值耗材在领用量、使用登记数量与医院收费数量的一致性。使财务信息反映更真实完整。

三、我院加强医院高值耗材的监控管理取得的效果

高值耗材是医用耗材中的特殊种类,卫生行业及相关各界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如近两年由国家卫生部和八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及国务院纠风办和驻卫生部监察局参与监督的八省市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招标等,足以证明这类耗材的使用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我院根据积极的工作,在高值耗材的监管方面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我们在执行招标采购及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渐完善工作流程,结合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现状,本着边摸索、边完善、边规范的原则,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对我院高值耗材从购进、验收、价格、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管理,使各部门工作协调一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多环节互相监督把关,保证医院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运用计算机机信息网络化,对各使用科室医用耗材用量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这不仅从根本上减少工作量,还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做到了财物完全相符。

(3)收费名称与入库名称趋于一致,方便查找和监控。采购部门、使用科室、物价部门都能严格按照科室申请计划办理,所办理的耗材名称都与医疗机构医用材料中标产品目录名称相一致。

(4)价格执行严格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集中招标采购价格进购。并在此基础上按进价顺加5%作价收费,没有出现随意加收不合理费用等价格违法行为。

(5)提高了高值耗材的收费准确率,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高值耗材明细表登记的使用,核查计费是否重复或遗漏,是否执行收费标准更为方便快捷,收费准确率100%。增加了透明度,没有发生因高值耗材收费错误病人投诉的案件。

(6)因利用供应商材料备货,设备科材料库高值耗材实行零库存,节约流动资金100余万元。

(7)在采购部门的管理监督之下,入库调拔办理及时,财务信息核算完整,较好地解决了科室收入支出配比的原则,促进了成本核算的质量,为领导提供更为合理地参考依据。

高值专科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是项系统工程,要求管理者持有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具备一定的专科耗材相关知识,熟知各种产品的功能、特点、临床应用等,应与临床专家教授们加强沟通协调,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临床用械安全、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和节约型医院。我们坚信,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有医院职能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医院高值专科医用耗材的全程监管工作,将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而进一步的深化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种银保,赵玛丽,李楠.医用耗材应用现状及其规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杂志,2005,29(6):460- 461

[2]于春华,汤黎明.从现代化管理角度探讨医院器材“零库存”。医疗设备信息杂志,2004,20(2):56-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