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情景
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知物理知识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初中阶段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宝贵的物理学习资源,能动性地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化物理学习情景。”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其实质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初中物理教学充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历或者体验之上。
在对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形成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笔者将其很好地运用到了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并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升华和凝华是一组相对的物理术语,可是由于定义描述得过于理论化与抽象化,不少学生在初接触时很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深刻理解,甚至还经常出现将两者混淆、错用的现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就采取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即引用大量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辅助展开教学。
在寒冷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被晾干是因为固态的冰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慢慢从衣服中蒸发出去,最终衣服变干;放置在衣柜中用来预防虫子的樟脑片会慢慢地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固态的樟脑丸会逐渐变成气态的形式,并渐渐挥发在空气中……这些原本由固态最终演变成气态的现象就是升华;在寒冷的冬季,室内的窗户玻璃上很容易出现一层厚厚的冰花,这是因为屋内有大量温暖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就会由原本的气态凝结成固态,也就出现了冰花;秋季早晨经常出现霜冻现象也是这个道理:原本湿润的水蒸气在遇到寒冷的空气时,也会由原本的气态迅速凝结成固态,从而出现了霜……这些原本由气态最终演变成固态的现象就是凝华。
借助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不但重新唤起了学生对于“升华”“凝华”这一物理知识点的浓厚学习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正是这些生活实例的运用使得原本抽象的“升华”“凝华”的物理定义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熟悉而亲切,在大大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为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大大改善了该节物理知识点的实际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理教学手段的创新及优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及辐射性普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为各阶段各学科教师有序、规范地展开常规教学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很好地顺应了这一时展趋势,做出了“积极学习、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开拓物理教育新渠道”的指示。
这其中,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科学使用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手段的创新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都可以起到显著而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知识点时就涉及托里拆利这一实验,该实验的正常进行离不开水银,但众所周知,水银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稍有不慎,实验者就会面临非常危险的处境,并不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对此,笔者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提前在网络上搜集了关于“托里拆利实验”的演示视频,在上课时将该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这样一来在避免有可能产生实验危险的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辅设备直面、近距离地观察到了托里拆里实验的整个过程,大大加深了他们对于该实验的主观印象与感知,从而为他们实现对于该实验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起到了优化实验教学手段、获取完美实验教学效果的双重目的。再如,在教学“光的折射”这一物理知识点时,笔者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制作了一张幻灯片,如图所示。这样一来,借助该幻灯片,学生就得以最直观、最立体、最直接的形式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直线角等形成深刻的认知,而这些很显然为他们实现对于“光的折射”这一内容的熟练掌握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工作,有利于最终良好学习效果的切实获得。除此之外,笔者还会有意识地将物理课堂上用到的视频资料、幻灯片等信息一并打包发送到班级公共的QQ群之中,倡导有条件的学生及时下载进行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一来就在创新学生复习模式的基础上,极大地保障了最终的复习成果。
三、设置实践运用情景,着重发展学生的物理实践运用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认为新时代的教学不能仅仅将教学目标局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的肤浅层面,而应当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及实践运用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发展,而后者显然更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类似的教学指导意见:“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而能动性地为学生创设实践运用性质较强的物理学习情景,推动学生物理实践运用能力的显著进步与发展。”因此,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授学生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之外,通常都会有意识地为其设置一些与所学物理内容密切相关的实践运用情景。如,在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这一内容之后,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
找一个皮球进行反复的拍皮球动作,并尝试从中归纳皮球从手中落下又重新高高弹起过程中不同能量的相互转化;找一个装有弹簧的门进行反复的关门动作,并尝试从中归纳弹簧门在推开之后能进行自主关闭过程中不同能量的相互转化……
如此一来,就通过这些实践性质较强的课后练习任务,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对自身所学物理理论知识点进行实践运用的物理学习情景。在这一情景中,既帮助学生实现了对于“机械能及其转化”相关知识点的及时复习、巩固,而且对学生“机械能及其转化”部分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锻炼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帮助与推动作用,教学反响良好。
总而言之,新课改运动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使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呈现出了以前未曾出现过的蓬勃发展趋势。鉴于此,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新课标所积极提倡的优秀、先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在真正满足新课改运动发展需要的同时,显著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1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1)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
(2)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
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区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性比较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区内保四争三的目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2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业务学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展。
二、促进自身的转变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我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常规训练上有自己的特色。
2、教案的编写是作为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
但如何使教案的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我将尝试着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编写实用、新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
三、加强备课
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对希望生的辅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让每个希望生都能在学期末的时候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要多动脑筋,多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不再为作业而苦恼。
四、积极参加教研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守纪与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七、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素质,能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形成扎实的物理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高等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培养一批物理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3本学期在学校以“自成教育”为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的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将面临两大重要任务。即要做好电教和实验工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服务;又要完成初三年级四、五、七班三个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特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各学科特别是物理和各实验学科科技前沿的进展;积极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及电教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认真研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并探索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力争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家有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物理教学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三4、5、7班与其它平行班级相比,基础较差,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方法的同学较少。本学期又面临毕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与中考相结合,尽自己的能力使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其次配合学校的.“自成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初步树立理想信念,同时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并以此带动中间学生的全面发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都有进步。在班级内形成学习气氛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服务、落实工作
在工作中,结合我校理、化、生三个学科全面进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具体作好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新精神、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2、做好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实验开出率100%。
3、做好电教器材的借还、维修、维护、保养工作。
4、做好实验记录、帐目的清查、规范工作。
5、为各种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6、做好卫生工作及领导分配的各种临时性工作。
7、做好初三年级4、5、7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四、遵纪守法、履行职责
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有事要向值班人员请假,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实验室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不够完善的地方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搞好卫生,要与德育处配合定期搞好卫生扫除,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实验环境。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4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5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一、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分析
1.教师队伍现状
根据2005年对全县在职物理教师的统计,教师情况如下:
全县共有物理教师132人。高中56人;初中76人
表(1)性别情况:
初中(人)高中(人)
男2832
女4824
表(2)职称情况:
初中(人)高中(人)
中二4922
中一2513
中高221
表(3)学历情况:
初中(人)高中(人)
专科694
本科752
表(4)教龄情况:
初中(人)高中(人)
三年及以内59
五年(包括三年)及以内2212
十年(包括十年)及以内2127
十年以上288
表(5)视导听课情况:(04年视导初中校16所、听课41节;高中校4所、听课33节)
A级节数A级
所占比例B级
节数B级
所占比例C级
节数C级
所占比例D级
节数D级
所占比例
初中37%3380%512%00
高中515%2885%0000
2.教师队伍的构成及现状分析:
(1)从上述教师结构看,初中显现出的问题比较大,男女比例失调、职称偏低、学历偏低。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系统的学过物理,存在教师不稳定的因素。高中的情况较好。
(2)教师的教学情况,总体是:能够驾驭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法,体现培养学生能力、体现课改意识的A级课较少,占6%;能够较深刻的理解教材、合理运用教法的B级课较多,占46%。基本胜任教学工作的占1%。
(3)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很高,他们积极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学的专业不是物理,靠的就是这种积极性,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效果也还不错,是一支很有生气的教学力量。
3.教学现状及分析:从整体看,目前我县高中在知识教学方面情况较好,教师能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教学,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重视能力的培养。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对教改理念学习还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理念的问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初中的教学,由于教师队伍年轻,在教学中能及时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由于教学年限较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方面还存在差距。
4.学生学业现状及分析:和全市其它区县相比较,物理学科还处于落后的位置。从我们县内的检测情况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二、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1.课改理念的学习:经过课改理念的学习,结合新教材的使用,教师普遍明确了新的教学理念,按照新的教学理念上课。在教学中,不单单注重知识的教学,也注意了学生素质的培养,注意了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培养,注意了交流合作。在课改理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2.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课改理念引导下,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普遍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猜想、实验、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对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另外,还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丰富了教学方法,总之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注重过程教学:通过课改理念及教学评价的学习,教师普遍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重视了过程的教学,并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运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有的运用多媒体展现物理过程;有的运用学生分析讨论的方法。普遍的加强了物理过程的教学。
4.加强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补充了教材外的小实验,有的把演示实验设计成了学生的探究实验。初中教师用身边的物品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小实验,高中教师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实验。教师在备课时都把实验做为考虑的重点。
5.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有的通过课件展示物理过程,使教学更直观;有的运用课件,使得物理现象更带有趣味性;还有的运用了录象设备,录下了学生自己运动的场面,使物理课上学习物理知识显得更加亲切,学生理解了物理就在身边。多媒体正在成为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三、教学中存在问题:
1.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与课改还存在着差距:课改要求教师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储备,一方面是因为教材内容增加了,初高中都增加了联系生产实际以及对于现代生产有用的物理知识,扩大了教学内容的涉及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方法改变了,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生会在课上课下提出很多问题。以上都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更新、要充实。否则,教师就不能很好的胜任课改。近几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有些薄弱。培训、继续教育大多数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忽视了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再学习。这会给课改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教学方法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其原因或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够深刻,或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的不够深刻。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深刻,就不敢超出教材讲课,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图回答问题,教学就放不开。教师对教育理论理解的不深刻,就不知哪里该让学生猜想,哪里该让学生讨论,哪里该教师讲,所以也就不能合理的运用教法。还有的教师虽然有新的教学理念,有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想法,但由于意识不强,讲的高兴了,还是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总之还存在不能按新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的现象。
3.实验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会做实验的问题,教学中应体现实验在物理研究的基础性,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有机体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县的物理实验是一个薄弱环节。有的课堂上,实验作用不明显,或效果不好;有的实验和教学分离,实验是实验,教学是教学,实验和教学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做不好实验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实验的研究。实验不能和教学有机的融合,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刻。
4.如何理解在课改理论的指导下搞好教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新的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情况,新的课程标准与各类教学评价之间都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问题,对目标、教学、以及评价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模糊,会影响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5.教学效果还存在差距:或是由于教师对教学要求理解的不够深刻,或是由于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够合理,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够深刻,反映出来的问题或是教学重点突出的不够,课堂很热闹,学生对重点知识却不理解。或是内在联系脱节,减弱了过程的教学,学生理解的不深刻。同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会影响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够合理,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虽然想到了学生的参与,但由于教师知识面有限,不敢让学生随便说,所以会活动不自然,教态生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累,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四、改进教学的意见:
1.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新课标,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理解三维的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的教学目标,把目标、教学和评价三者统一起来,是目前教师面前最大的课题。教师能够清楚每学段、每学年应该完成哪些教学目标,哪个学段应主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具体到每一节课可以进行哪些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还应进一步明确。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应逐步理解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2.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应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方法。目标是使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发展,运用的更合理、更科学。在这方面,一是要加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观;二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学习规律,教育规律,探究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规律。通过以上学习,每位教师都形成符合教育规律且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3.加强与改进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既是物理研究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尽管几年来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加强,但距离课改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仍然是我县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后一方面应激励教师拿出时间研究实验,自己制作教具。另一方面要对实验进行研究,研究如何利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把实验过程和其它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构成教学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使实验真正起到它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作用。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工作,使实验教学真正的活跃起来。
5.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为了课改的需要,教师很需要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更新和扩充。教师不仅是需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方面的更新,更需要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在这方面,教师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多读一些继续教育方面的书籍,多通过电视、杂志等方面学习有关的知识,多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各有关方面都应关注教师的成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创造学习的条件。
五、学科教学要求及建议:
1.教学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要理解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共包含几个知识点,其中重点是什么,各知识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二.考虑本节课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要完成哪些知识点的教学。三.考虑进行什么实验,考虑器材是否具备,可以自己设计哪些实验,自己制作哪些实验装置,考虑在这个环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四.考虑本班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组织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过程。五.考虑本节课在哪个环节上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在这个环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六.考虑可以应用或制作什么课件,以弥补实验的不足或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七.根据以上教学的分析,编写教案。教案要求写出课题、提出的问题、要研究的问题、重要的语言、主要的教学过程、知识的结论、练习题的原文、以及板书等。
2.编写教案
教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并且在课改的形式下,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中知识:预计本节课达到了解、认识、理解中哪个层次。技能:应达到独立操作的程度。过程:预计达到经历、反应、领悟中哪个层次。方法:设想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学习或学会那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培养哪些情感,培养什么价值观。
(2)教学过程的设计,整体方面要体现明确的教学思路,体现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和措施。内容方面应包括:复习的内容,重点提问的语言,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实验等环节,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练习的内容以及板书等。
(3)板书的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板书格式,内容要简明。主板书应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
(4)练习题的选择要精、要最能体现本节教学内容的本质,难度要适当、要有层次。
3.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提倡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过程的教学,即不但重视结论,也要重视结论的得出过程,通过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观察、动手、探究等各种能力。对于物理还要强调一定要做好实验,做好实验指的是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有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结果是科学真实的。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从教学进程看,教师要根据教学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教学主线,既有节奏,又环环相扣。从教学结构看,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组成一个教学整体,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4.教学的反思。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如实验效果,学生情绪、教学效果等,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有了反思,才能进步。
六、学科教学的目标
1.知识的目标
各学段按课程标准和毕业考试说明的要求完成各学段知识目标的教学。
2.技能的目标
初中:简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能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区别实验过程中错误和误差的区别,知道怎样减小误差。能判断简单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原因。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现象分析。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制作。
高中:能设计实验,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用图线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3.能力的目标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目标,各学段逐步培养各种能力。
初中: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初步的计算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高中:一定的质疑能力、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一定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交流、合作能力。
4.研究物理方法的目标
初中: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知道实验推理的方法、学会探究的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高中:学会探究的方法、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会实验推理的方法、培养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学会建立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方法。
物理组
05年6月
中学物理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物理学科包括从初二到高三五个年级的教学,其中初三要参加全市的中考,高二参加全市的会考,高三参加全国高考。各年级的教学和检测既要体现目标的统一性,又要体现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阶段性。各年级应在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分阶段完成教学目标。物理学科的检测依据是初高中的教学标准,以及中考、会考、高考说明。
一、物理学科的性质
1.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2.高中: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学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打下基础。
二、监测依据: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也是检测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监测命题的出发点,也是评价的依据。
三、监测命题的特点要求:突出学科特点,突出课改理念,重视联系实际。突出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重视物理学习方法的考察,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
四、各年级监测的知识内容及目标要求
1.知识:各年级按照本学段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各知识点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当年的中、会、高考说明中对各知识点所制定的标准。并参考现行使用的教材所编写的内容,作为各年级监测的范围及要求
2技能:
初中: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简单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
高中: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能力:
初中: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高中:一定的质疑能力、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交流、合作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能源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意识。
高中:实践意识、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科学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五、监测的时间、形式及方法
1.初二:每学期检测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检测形式为笔试。期中由学校命题;期末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所有在籍初二学生参加。测试范围以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主,全卷100分,时间120分钟,难度为:7:2:1
2.初三:第一学期检测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检测形式为笔试。期中由学校命题,期末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测试范围以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主,全卷100分,时间120分钟,难度为:7:2:1
第二学期毕业考试、模拟练习两次,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毕业考试所有在籍初三学生参加。模拟练习参加人员由学校决定。最后参加全市统一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范围为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主,全卷100分,时间120分钟,难度为:7:2:1。模拟练习范围为物理两册初中教学内容,全卷100分,时间120分钟,难度为:6:2:2。初三升学考试难度为:6:2:2。
3.高一:每学期检测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检测形式为笔试。期中由学校命题,期末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所有在籍应届高一学生参加。测试范围以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主,全卷100分,时间120分钟,难度为:7:2:1
4.高二:第一学期检测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检测形式为笔试。期中由学校命题,期末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测试范围以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主,全卷100分,时间120分钟,难度为:7:2:1
第二学期期中由学校命题。期末模拟练习两次,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所有在籍应届高二学生参加。测试范围为高中一、二两册教学内容。全卷100分,时间120分钟,难度为:6:2:2。最后参加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文、理科毕业会考难度均为6:2:2。
5.高三:第一学期根据发展情况待定
笔者前期成果“例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1]通过案例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该策略的实施模式和措施进行实践探索,并对策略的内容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加以阐释,奠定了策略内容的理论依据.
逻辑化处理策略包括三个策略:逻辑层次显性化、逻辑层次认知化、逻辑层次细腻化.逻辑化处理策略适用的教学内容是广泛的,无论是概念、规律、实验还是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都是可以运用的.如何才能使逻辑层次显性化、认知化和细腻化,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使逻辑层次显性化、认知化和细腻化的模式和措施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实施:(1)以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基础;(2)以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为主线;(3)以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为中心;(4)以“问题化”为手段;(5)以学生为主体.概言之,该策略是教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准确定位,逻辑化处理教学内容,以“问题化”为手段,实现知识向学生有效转化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模式如图1.
一、以教师专业知识为基础
2011年,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从“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2]《标准》的公布从政策层面表明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实践表明,教师的专业知识越丰富、扎实,逻辑化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教师缺乏相应专业知识,逻辑化策略就难以有效实现.在高中阶段,有不少细枝末叶的知识并非每个教师都处置得当.
案例1 在高中受力分析时把各力图示的末端集中画于一点上,这一点是什么?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集中画在一点上?首先,明确这一点是表示物体的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所以这一点可以画在物体的任何部位,也可以画在其他空白的地方,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认为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其次,各力矢量都统一用尾端做作用点,是便于力的运算,由于物体简化为一点,所以各个力的尾端都重合于这一点上.再次,通过设置如下例1,检测学生掌握情况,通过反馈进一步使更多的学生在应用中掌握这一理想化方法.让学生思维经历以上这些逻辑层次,才能真正理解透.
例1 用两条细绳把一个镜框悬挂在墙上,把镜框用一点代替,画出在如图2所示的三种挂法中的受力示意图.
案例2 关于合运动、分运动的等时性,如果教师理解得足够透彻,就会在谈论过河最短时间问题时,简洁明了地从相对水的分运动角度去思考过河时间,在相对水的分速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方向变化,对应分位移变化,只有当分速度和分位移方向垂直河岸,分位移最短,所以分运动时间最短.事实上,至少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上,都没有提到过这种方法,都是把相对水的速度再分解成平行河岸和垂直河岸两个分速度,在此基础上讨论最短时间.
案例3 对电阻定律适用范围“截面粗细均匀的导体”缺乏变式训练教学层次,致使学生头脑中把“截面”只建构成“圆形”,阻碍了对电阻定律的灵活运用,当他们面对矩形、环形或三角形均匀截面问题时是绝对想不到运用电阻定律的.
可见,教师需要具备清晰的、细腻的、关于细枝末叶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教学.笔者觉得,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关于高中部分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切忌粗枝大叶,天马行空,而要精雕细琢,步步为营,丰满教学逻辑层次.
缺乏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往往对教材中已有的逻辑层次也视而不见.
案例4 如人教版新课本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伽利略对运动原因的教学内容已有丰富的逻辑层次,但如果处理不当,该层次体现不出来,学生对伽里略的科学思想方法就没有清晰的感受。笔者教学中显性化处理为如下几个层次:(1)逻辑推理猜想本质.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简称下坡),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简称上坡),它的速度减小.那么,当沿水平面运动时,不下也不上,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2)比较事实,产生矛盾.事实上,球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不断减小,与猜想矛盾.(3)坚持猜想,寻找原因.发现摩擦影响.(4)研究摩擦影响规律,理想化推断本质.发现摩擦越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远,如果没有摩擦,将一直运动下去,不需力维持.(5)设计新的理想化实验,进一步充分论证.关于伽利略的新的理想化实验的教学层次:①综合情境,事实呈现.设计了球经过下坡、水平、上坡的组合运动情境,实际现象是球冲到上坡的最高处比下坡时的开始位置低.规律是摩擦越小,小球上坡的高度就越高.②理想化假设,逻辑推断理想实验现象.假设没有摩擦,球上坡就一定冲到开始释放的高度.③理想实验现象的逻辑推演.上坡倾角变小,球要到达开始高度,将运动得更远.④逻辑外推,推断本质.如果倾角变为零,球为了到达开始高度,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而不需力的维持.[1]
案例5 在远距离输电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新旧知识认知冲突的逻辑层次.当按照,P=UI减少电流,升高电压时,设计了提问:如何实现升高电压,减小电流?不少学生头脑中产生这样的质疑,根据I=■,电压升高,电流也增加,怎么会减少呢?
为什么笔者在此教学案例中想到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逻辑层次?首先是教学实践中重视关注学生的疑惑,其次是重视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认识这些疑惑生成的内在原因.从心理学规律上看,人的学习过程会有抑制效应,比如前摄抑制,后摄抑制,这些抑制效应不仅在同一节课时所学的知识之间有相互抑制效应,而且表现在不同课时之间所学知识之间的抑制效应.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看,学生学习新知都是在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同化或顺应两种机制实现.按照这些理论分析以上事例,从心理学规律角度看,初中所学“I=■”,会对后面所学新知“闭合电路的现象和远距离输电中通过升高电压来实现减小电流”有抑制作用;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新知是建立在原有基础上,应当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经过顺应机制,才能建立包括新旧知识相融合的新的知识结构,如果缺乏设置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认知逻辑层次,学生势必运用了同化机制,把闭合电路问题简单纳入原有知识结构“欧姆定律(部分)”中,把“升高电压减小电流”简单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和原有的认知“电压升高,电流增大”的新旧知识矛盾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知识,又相对自闭而缺乏交流,即使教了好几个轮回,也难以发现学生认知过程中应有的这些逻辑层次.
通过以上事例,可以感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对能否有效实现逻辑化处理这个中心具有决定性基础地位.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是准确把握“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学”的基础. 这一基础还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定位水平.定位都有,但准确与否,却和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有重要的关系.如对学科专业知识认识上的局限性,会使教学目标定位错误;而对新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知识的缺乏和受应试理念的感染,导致教学目标越位、错位、缺位等.
二、以准确定位为主线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必须清楚、具体、可操作.”清晰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3]有效教学必须以准确定位为主线.
何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提到,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4]是教学目标制定者――教师的一种预期,这种预期参照一定的标准.如果教师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参照的标准又不标准,那制定的教学目标就不准确.实际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参照高考标准,一步到位的教学目标.
准确定位包括目标的数量要合理,质量要高.教学目标数量上的合理性关键是受教学时间上的限制,教学目标数量过度,必然会忽略、忽视丰富的教学逻辑层次,致使逻辑化策略成为空谈.质量高低,一方面看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理念,是着眼学生发展还是应试,另一方面要看是否清楚、具体、可行,目标不能假、大、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3]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逻辑化策略实施,比如立足于应试理念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忽略学生的认知需求的逻辑层次,教学过程变成知识点的灌输,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紧凑灌知识抓紧做习题,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好.
影响准确定位的因素主要有:对高考题理解程度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教材理解不透产生的影响;对新课程理解不透产生的影响;学科知识缺乏产生的影响等.这些影响常常使教学目标缺位、越位、错位、求全、一步到位,而目标的这些问题导致教学逻辑层次的模糊化、教师化、粗略化,流于低效教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正确评估,罔顾课时的限制,把学生主观盲目异化为知识的“广口大容器”,想“灌”什么就“灌”什么,想“灌”多少就“灌”多少,想怎么“灌”就怎么“灌”.教学目标求大、求全、求难,要么顾此失彼,无法实现,要么事倍功微,欲速则不达,要么盲目延时,教学进度步履蹒跚.
三、以逻辑化处理教学内容为中心
何谓教学策略?教育专家袁振国先生如是说:“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4]
逻辑化处理策略包括三个策略:逻辑层次显性化;逻辑层次认知化;逻辑层次细腻化.[1]
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的内容包括:知识的呈现结果(如板书);知识的呈现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知识的呈现结果的逻辑层次也就是知识结构,知识的呈现过程的逻辑层次也就是教学的节奏.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策略就是教师将这些内容的逻辑层次明确地显示给学生,使他们清晰感知这些逻辑层次,以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1]
逻辑层次认知化就是在呈现逻辑层次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换言之,就是教学的节奏要适合学生认知规律.这一策略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也可称逻辑层次学生化.[1]
逻辑层次细腻化就是将知识的逻辑层次以及知识的认知逻辑层次展现得细致入微、丰满充实,以使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和透彻理解.[1]
三种逻辑化处理策略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施中往往要互相渗透、综合运用.逻辑化处理策略适用的教学内容是广泛的,无论是概念、规律、实验还是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方法,都是可以运用的有效措施.三种逻辑化处理策略虽然各有侧重,但有共同的核心即关注学生,是教师立足学生立场,实现知识转化的有效策略.[1]
逻辑化策略是实现知识有效转化的有效策略,是中心.是教师创造性处置教学内容的手段.它的运用,使得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成为空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抓手.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看,显性化,是学生获取、存储学习信息加工的必要信息的有效策略;细腻化,确保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加工信息;认知化,是知识逻辑基于学生最有效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而设计的教学流程,认知化有赖于显性化和细腻化的支撑.
四、以“问题化”为手段
如何使学生感受到清晰细腻的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层次,即逻辑层次显性化?以逻辑层次“问题化”为重要的手段.例如,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这节课教学中,在提出课题基础上,运用“问题化”手段,引领学生感受并经历“实现实验目标”的思想、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逻辑层次.
问题1,实现本实验目标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合力的功与速度变化.问题2,先思考如何测量合力的功?分析力: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阻力,如果轨道水平,重力、支持力不做功,需要测摩擦阻力和拉力做的功.问题3,能否通过控制条件使测量更加简便易行呢?气垫导轨,没有摩擦力,只测拉力的功即可.这个主意不错!但我们学校实验室没有气垫导轨!怎么办?平衡摩擦力,使合力等于橡皮筋的力,只需测量橡皮筋力的功即可.问题4,橡皮筋力是变力,如何测量变力的功?倍变法解决.如何实施好此法?尽量控制橡皮筋相同,控制橡皮筋做功开始状态和结束状态相同,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直到弹力为零的过程,各橡皮筋做功相同.问题5,再思考如何测速,有什么疑难?能否更加简便易行?控制从静止开始,使初速为零,这样只需测量做功过程的末速度即可.由于我们平衡了摩擦力,所以,橡皮筋做完功之后,小车做匀速运动,这样,通过测量匀速运动阶段速度即为做功过程的末速度.问题6,请同学们思考预测纸带上点迹间隔的特点会是什么?大家要根据牛顿定律判断运动性质进行预测.实验过程中,纸带上点的间隔应是先不断增加,然后相等,最后可能减小.可见,本实验平衡摩擦力有两大好处.这样,运用设计的“简便和可操作性原则”为统领,以“问题化”为手段,在围绕思考完成实验目标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平衡摩擦力、倍变法等物理思想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还要善于运用实验、幽默风趣的语言、谐音、粉笔简图以及物理学史资料故事化等手段创设有趣的物理情景,再把有趣的情景“问题化”.要善于运用“问题化”手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五、以学生为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5]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并据此展开教学,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5]
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化,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的心理化,其实就是生本化.[6]
基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准确定位、逻辑化处理、“问题化”手段都是立足学生立场,实现知识向学生转化的有效措施.所以,逻辑化策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个教学策略,是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惠作.例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逻辑化处理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8):32-34.
[2] 陈建.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学科分析[J].物理教师,2014(2):62-63,66.
[3] 汤家合.有效教学需要目标引领――“目标引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索[J].物理教学,2013(11):6-8.
[4] 戴大勇.初探高中物理必修模块教学目标的设定及教学策略[J].物理教师,2014(2):8-9,20.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进行研究
问题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常规的教学大多数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如何能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呢?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课前预习改成预习提问。要求学生在看书预习时,对每节内容至少提出五个以上的问题,迫使学生去认真思考并学会提问。教师对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逐类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大约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较浅显,这些问题答案在书上可以直接找到;第二类是有一定的难度和超前意识的问题,可以在后续学习中能够解决的;第三类是发散性的问题,所涉知识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一时无法解决。对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较好的问题,在所教的几个班级中给予表扬,以此激励其他同学,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将这类问题收集起来并编写成学生问题集。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经常会有同学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所以,我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一般不直接给予解答,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动手实验,自己探索研究,当遇到困难时,再来和老师共同探讨。
如王子义同学,在预习机械运动一节时,对书中提到的一则“飞行员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小故事提出质疑:子弹飞行的速度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战飞机的速度还没有达到这个速度,飞行员能抓住子弹吗?教师首先肯定他积极思考,引导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认真研究。几天后,他高兴地跑来告诉我,飞行员是有可能抓住子弹的,因为子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和空气摩擦,导致运行的速度减慢,从而导致在高空中它们的速度几乎相同,再用刚学过的运动的相对性解释。再如岳增辉同学,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后,提出电源有没有电阻?如果有可能是多大?我鼓励他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然后组织全班讨论,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开放实验室,提供他们所要求的实验器材,由学生自发、自主地探索研究,分析实验所得数据,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电阻概念的理解,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鼓励提问、思考和创新,在这样一种新型的研究教学模式下,你会发现你的学生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自信,如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课上,蒋玉鑫、李航林等同学在安装完直流电动机模型后,提出“能否利用电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我鼓励他们进行当堂探究,好几组同学觉得很有意思,都加入他们的探究过程中。当他们尝试着用一台直流电动机通电后转动带动另一台未通电的直流电动机模型转动时,欢呼跳跃,为自己的设想得到验证开心,然后我提示他们怎么定量地测量此时的电流呢?并提供电流表,当他们发现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指针并没有来回偏转,他们再继续提问和分析电动机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到换向器的作用。
有时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鼓励他们去上网查资料,去请教老师等多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重要的是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进行开放式教学,自主参与探索
1.改变教学风格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敢想敢说,形成了学生自主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他们有不同的思维的方式和思维的品质,有的思想比较深刻,有的比较灵活、敏捷,有的善于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和独创性。在不同见解的交流和碰撞中,常常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及时鼓励和引导。
2.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从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换位、互动,尝试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授课:让学生试着当一回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对所授课的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推荐一名代表,作为主讲人,课前由教师作适当的辅导后,由学生代替教师主讲一节课,然后师生对课堂内容作共同的小结和评价。
实验设计课:由多名学生共同主讲。在学习了测电阻方法后,学生回去各自设计测电阻的可行性方案,可以选用恰当的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单刀单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等,设计成不同测电阻方案。上课时,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设计图,然后由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再上台画,直到所有不同的实验方案都展示在黑板上,至此同学们设计的图画满满一黑板,然后从第一组开始,请参与设计的同学自己上台讲他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以及如何推导出表达式。整整一节课,同学们轮流上台,共同讨论,台上台下互相交流,思维非常活跃,同学们对每种方案都畅谈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展示,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在宏观上加以调控和引导。
复习评卷课:学生抢占教师的讲台,发表观点。在复习课和试卷评讲时,为了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经常有学生会主动要求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教师非常愉快地让出讲台,看到学生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上台下气氛和谐、活跃。
综合复习课:按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分小组自主复习。每位学生围绕所划分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复习方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实验,也可以改编、自编复习题等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方案提交给本组的组长,组长进行汇总后,组织本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形成一个初步的复习方案,报告教师。教师在学生酝酿的过程中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提出一些指导意见。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由各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台上台下互相提问,教师参与提问引导,最后教师小结和点评。这种互动式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被提问者变成提问者,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诸多因素的变化,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他弄懂所学的知识,还要他有能力评价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的正确性,这对他是一种真正的考验。在讲解中,有的同学说着说着,会前后矛盾,也有的同学对台下同学所回答的答案不能辨别其正确与否,这时正好是帮他解决这个难题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他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他的思维是积极的,他迫切需要知道为什么,教师及时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个时候所学到的东西会让他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