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养牛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天,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项目实施工作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抓好项目的实施。县委王书记在百忙中亲临今天的会议指导工作,将会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明确工作目标,促进工作迅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回去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草地生态畜牧业与*模式
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必须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快转变生产模式和行为模式,走一条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又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目标,实施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就是实现“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一条有效途径。
围绕建立“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总体目标,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模式”加大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20*年,把石漠化较为严重的20个县作为科技扶贫示范性,实施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每县每年补助资金500万元,从次年起为600万元,连续支持五年,发展种草养羊。今年,在原来20个县的基础上,又新增13个县,通过滚动发展,从而逐步形成黔东、黔南、黔西、黔北和黔中五大片区种草养畜规模,逐步形成畜牧大省。同时,林树森省长要求在各片区建立加工生产线和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好实施好这一扶贫产业,并要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延续问题,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我县在王富玉书记的亲自关心、亲自过问下,得到省政府的许可,成为今年新增的13个项目县之一。
所谓*模式就是:一是“基地带动模式”。即成立草地畜牧业中心,配备技术干部,建立能繁母羊良种示范基地,带动其它农户共同发展。二是“滚动发展模式”。即“中心+养羊协会+农户”模式。利用省扶贫办支持睛隆的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项目资金,由县扶贫部门牵头,县草地中心实施项目和技术服务、销售,由农民出土地、出劳力,自己建草场,在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放牧、守牧和草地管理,增加的羊群,中心与农户按比例分成,每年结算一次。同时,草地中心负责帮助项目实施村建立养羊协会,由协会负责协调解决农户之间的矛盾、搞好草场以及羊群的日常管理,参与中心的销售,并提取日常管理费用。三是“集体转产模式”。即整村推进,彻底改变原有产业结构的形式。选择比较边远、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薄弱,但土地面积较大、荒山较多的地区,发动农民将土地全部拿出来统一规划、统一种草、分片管理、分户饲养、分户核算,引导农民由种植业转向养殖业,由农民向牧民转变。四是“小额信贷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户,由中心向银行担保,为每户农户贷款5000-6000元发展种草养羊。五是“自我发展模式”。
即以土地入股或被中心吸收的农户,经过3-5年的发展后,对羊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草地管理都能熟练掌握,并有一定数量的自有羊群后,凡不想隶属于中心,要求自己饲养的农户,中心每年无偿负责春秋两季疫苗注射,8个月更换一次种公羊,并负责商品羊的销售,提取农户利润的1成作为技术服务费,其余9成归农户。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探索了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探索了促进农村就业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探索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有效形式;探索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有效做法。这既是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整合,又是基层农技推广的改革,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被中国工程院概括为“*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他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二是科技支撑,服务保障;三是建好基地,多极辐射,做到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方案,统一技术要求(包括品种、圈舍布局及技术服务)”,达到四配套“每个示范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生产设施及技术设备相配套、相适应、资源共享”,节省投资,提高生产力;四是整合资源,强化管理,除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外,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大力支持,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变,任务不变,集中使用,各尽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用出好效益。
可以说,“*模式”的成功,政府主导是根本,龙头带动是关键,协会组织是基础,多方支持是保证。它较好地破解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拉开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序幕,充分体现了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展、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思路雏形,形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羸,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协会组织,多方支持”的良好运作模式。我们要结合我县的实际,充分加以借鉴和运用,努力促进我县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项目启动以来的基本情况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到位。3月15日,我县接受任务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听取汇报,并在3月21日的县委第五次常委会议上进行了专题研究,初步确定在*、*、*、*、*5个乡镇实施种草养畜项目(后经深入考察、调研,确定在*、*、*3个乡镇实施种草养羊项目,在*镇建立良种繁殖场一个),并由县财政解决种草养畜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万元。同时,决定在县扶贫办设立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2名,并抽专人负责项目实施。
二是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措施具体。项目启动后,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县种草养羊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实施方案》。3个项目乡镇也相应成立了草地生态畜牧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规划、实施、协调、后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明确了专人分管。项目开始实施后,县草地中心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并组织实施种草养羊项目,采取定人分片责任制的方式,进驻项目乡镇开展督促、检查、指导。3个乡镇分别采取集中喂养、集中与分散喂养相结合、分散喂养等方式,落实了项目实施农户,并与农户签订了种养合同。
三是项目宣传发动到位。县人民政府于3月24日召开了项目乡镇启动工作会议。各乡镇也分别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群众大会,大力宣传国家、省、地有关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的政策、法规,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种养。通过广泛地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养积极性,262户农户与县草地中心签订了种养合同。
四是项目教育培训到位。项目启动后,县人民政府于4月29日召开了全县草地畜牧业种草养羊项目动员暨技术培训会,对所有项目实施乡镇分管领导及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了项目政策和技术培训。同时,县草地中心还聘请省草科所的专家深入项目乡镇,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形式,分别对养殖户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了项目实施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五是认真开展督促检查。项目启动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关注,多次过问项目实施情况。县扶贫办、县畜牧局、县草地中心多次深入项目实施乡镇督促、检查、指导工作,确保了项目的实施质量。5月29日、6月5日,县人民政府分管县长率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办、县畜牧局及县草地中心办公室人员等,采取一听(听取汇报)、二看(看相关资料和实地查看)、三走访(走访种草养羊户)的方式,对胡家湾、亭子坝、瓮溪3个项目实施乡镇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加大了项目的实施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期的工作督查发现,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的乡镇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够具体,特别是对以物投放的项目实施方式认识不够,导致后劲不足,极个别地方侧重于发展养殖大户,违背了扶贫项目资金必须用于贫困农户,户均20亩草、20只羊的规定和二者必须统筹兼顾,带动多数农户滚动发展的方针。
二是有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实际到位不够,项目前期宣传发动不到位,导致农民对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不够,种养积极性不高。
三是种草面积不足,尤其是连片种植面积不大。种草土地多是耕种多年的熟土,没有充分利用荒山草坡,再加上播撒不均匀,管理不及时,导致种草质量不高。截止6月5日,全县共发放草种4200亩;发放肥料160吨;实际完成种草面积2670亩,仅完成发放数的63.6%,完成全年任务数10000亩的26.7%。
四是羊舍建设进度缓慢,建成的羊舍相对较少,且部分羊舍建设不规范。截止6月5日,全县共有建成和在建羊舍4105m2,占任务数的82.1%。
五是由于是第一年启动实施,经验不足,有的乡镇对项目的规划不够合理,存在区域性整体规划不够、分散发展的现象。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草地生态畜牧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生态畜牧业大省、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县生态植被较好,在养殖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实施草地生态畜业种草养羊项目的33个县之一。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五年该项目在我县的连续实施、滚动发展。因此,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草地生态畜牧业,扎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项目乡镇要高度认识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挂帅,明确专人分管;要结合本辖区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同时,要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加强对项目有关政策的学习、领会和掌握,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推动项目健康发展。
(二)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自然生态、气候资源等优势,抢抓国家在西南省区实施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机遇,因地制宜,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入发动群众,充分利用荒山草坡和部分高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重点抓好养羊、养牛、养猪、养禽等项目的实施,增加牛、羊、猪及禽的存、出栏量,通过实施滚动发展,在今后几年不断扩大项目乡镇和种养农户,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发展实际的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的以“种草养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产业发展路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三)扎实抓好“种草养羊”项目实施工作。各项目乡镇要结合本辖区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已种牧草的田间管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搞好羊圈建设,协助、指导农户抓好养羊协会组建及后续服务工作。二是要扎实抓好秋播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完成10000亩的种养任务。6月底,县人民政府将对3个项目乡镇进行再次督查。三是要切实抓好防疫工作。目前,首批基础母羊近800只已入栏,各项目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羊群的防疫工作。要组织畜牧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户及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防疫”工作,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落实责任,加强疫情监测及防疫工作,力争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切实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严防各种疫情发生,确保项目实施的安全性。
(四)积极开展农民产业化技术培训。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积累人力资本。而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活力的因素,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和稳定,关键是要提高农民文化、技术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对农民实施产业化技术培训是实现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种养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生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抓好扶贫贴息贷款及后续服务工作。“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扶贫贴息贷款是政府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的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各项目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对那种有一定养殖基础、种养积极性高,又确实有困难的农户,要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帮助农户解决资金困难和问题,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种养,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同时,要加强生态畜牧产业的后续服务工作。县草地中心要严格实行“中心与农户利益联动”机制,把中心技术人员的工资、资金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农户的经济效益情况挂钩,加强对种养户的技术指导。同时帮助项目实施村建立养羊协会,负责协调解决农户之间的矛盾,协调搞好草场及羊群的日常管理,参与羊的销售,帮助农民增收。
一、做好年终决算、年初预算编审、工资统发和09年部门预算、部门专项业务费测算工作
1、为了做好XX年度年终决算工作,我科人员加班加点,认真审核每个单位报来的财务决算报表,配合相关科室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报送决算报表;
2、2009年初预算编制过程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精打细算,尽量做到细化预算,严格审核各单位的人员、车辆等费用,对业务费逐项进行核实,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
3、加强经费管理,做好工资统发工作;
4、认真做好09年部门预算测算工作;
5、认真做好09年部门专项业务费测算工作;
二、农林水事务资金拨付情况
截止11月10日资金共投入情况及拨付情况:2009年农林水事务拨付资金5394.6万元,其中:农林水事务经费为255.65万元,专项资金为5138.95万元。
三、完工项目验收情况
(一)农业
1、XX年省投资的村容村貌整治建设8个点,完成投资80万元,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2、XX年省投资的农村集体经济建设2个点,完成投资16万元,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3、09年下达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33万元:上级下达第一批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55万元,区级配套255万元,共计510万元,购置马铃薯种薯4500吨。其中:区级安排良种1530吨,调配到相关受灾乡镇;各乡(镇)就近购种2970吨,完成完成投资510万元,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二)水利
XX年省投资龙泉办事处白坡社区抽水站维修及人饮完成投资26.8万元,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四)扶贫
1、XX年年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情况
XX年年度整村推进第一批24个,第二批35个,共有59个整村推进,投入总资金1161.35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85万元,群众自筹276.356万元。建设安居工程419户10848平方米。村内路面硬化40333平方米,院坝5340平方米,墙体抿糊8400平方米,文化室1个80平方米,10kv输电线路4.75杆公里,220v输电线咱10.5杆公里,50kva变压器1台,人畜饮水管引79.2千米,小水窖65口,池塘5件1660立方米,沟渠180米,防洪挡墙260米,滚水坝1道,拦砂坝1道,村社道路19公里(桥涵1座),沼气池145套,养牛451头,猪2205头,羊324只,鸡9310只,种植樱桃590亩,花椒210亩,脱毒马铃薯373.7亩,魔芋90亩,山嵛菜90亩,石榴70亩,山辣椒100亩,苹果159亩,大棚蔬菜10亩;种养培训1225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400人次,公示牌59块。项目已经完成,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2、2009年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情况
2009年度整村推进第一批12个,第二批46个,共有58个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885万元,主要建设安居工程,道路硬化、产业发展、,人畜饮水工程、科技推广等项目建设,现有11项目已经完成,部分已通过验收。
3、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情况
XX年年市级整村推进项目,财政投入资金60万元,扶持农户544户2061人,建管引7.4km,村内道路0.511 km,卫生路3600平方米,院坝600平方米,公示牌6块,养殖业培训120人次,劳动力培训230人次。项目建成可解决1126人的饮水困难,283人的交通条件,1200人的环境卫生条件,可巩固1349人的温饱问题。项目已实施完成,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4、小额信贷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省扶贫办(云财农[XX年]96号)##区XX年年小额信贷扶贫贴息贷款计划是700万元,财政贴息35万元,已全部完成。扶持34个村、1164户,其中:种植业163.442万元;养殖业520.654万元;加工业4.673万元;其它产业小额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1.231万元。
5、新农村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情况
XX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其中:永丰镇绿荫簸箕湾自然村投入资金90万元,完成了399户民居改造,该项目的实施使绿荫簸箕湾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变,民居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达到预期效果。大寨子乡雨霏村投入资金10万元,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已实施完成,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6、09年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
涉农企业扶持项目,扶持企业9家贷款贴息、基地建设和一个低产苹果果园改造项目,财政投入资金46万元,项目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使得我区的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高。
7、劳务输出项目实施情况
XX年年上级部门安排我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3000人,财政共投入资金60万元,人均补助200元,培训37875人,现已完成劳动力输出3000人。
8、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情况
XX年以工代赈项目财政投入资金400万元,其中:XX年第一批以工代赈投入资金180万元,用于洒渔排灌沟项目的实施,建0.5×0.6三面光灌沟13.1千米。用于勒力寨水库建设资金20万元; XX年第二批以工代赈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青洒公路的建设,改扩建四级路12.6公里,涵洞25道, 洒渔排灌沟项目已经通过验收。
9、中央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共3页,当前第1页1
中央产业扶贫用于青岗岭乡黄牛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财政投入资金80万元,其中:农户种牛补助75万元,购买适龄母牛500头,扶持农户500户,2400人,科技培训补助5万元,用于母牛的养殖培训,项目已经通过验收。
10、XX年年异地开发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总投资113.7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13.76万元。计划搬迁乐居乡新河村46户200人,建安居房46套4857.6平方米。改造中低产农田200亩,建引水主管1430米,进户管水管1380米,入户设备46套;取水池1个1立方米,蓄水池1个30立方米,建防洪沟274米,改造四级公路1040米,路基宽6.5米,有效路面4.5米,建涵洞2个;户间卫生路面硬化840平方米。新建10kv线路150米,安装30kva变压器一台,新建0.4kv线路1690米,配入户器材46套。购置节能灶46套,在安置区新建文化室1所,对安置区及周边群众拟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及劳动技能培训15期900人次。现已完成安居工程9户,基本农田40亩,公路1.04公里,桥涵1座,挡墙2道,科技培训6期500人次,项目已经通过验收。
11、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玉溪明珠花卉公司),总投入资金550万元,财政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百合花种球繁育的购置,项目已经通过验收。
12、09年第二批下达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将用于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补助23万元、果蔬、魔芋恢复生产补助70万元、良种地膜、肥料补助45万元、畜牧业畜禽补栏、畜厩维修、人工种草、畜禽良种的恢复建设140万元;粮经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经费20万元;新植苹果园种苗经费51.5万元等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已经通过验收。
13、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情况
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财政投入资金20万元,区职业中学计划培训6期400人,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部分学员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全部完成,已经通过验收。
四、在建项目
(一)农业
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经费(盘河大花/旧圃后海)20万元;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5个点项目经费50万元等项目正在实施。
(二)林业
09年林业恢复重建资金70万元,其中:核桃种苗的培植,投入资金60万元,防火公路及防火了望台的灾情调查维修及维护,投入资金10万元;新民航路造林绿化工程,投入资金100万元;城市周边坟墓绿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正在实施。
(三)水利
09年冰雪损毁水利工程救灾省级补助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冰冻灾害人饮工程应急处理,解决灾情最重的龙泉办事处白坡社区、洒渔乡弓河、北闸镇岩脚村人饮工程修复;特大防汛补助经费20万元;5.12省补助震损应急抢险修复资金关闸60万元、保山吁30万元;第二批中央特大抗旱补助经费10万元;第一批、第二批小农水及人畜饮水经费51万元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四)扶贫
1、XX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项目实施情况
该资金由于三个项目的实施,财政投入资金34万元,其中:盘河乡冷家坪村投入资金28万元,用于架输电线路1000米,解决112户462人照明及生活用电;盘河乡五寨村阿初鲁自然村投入资金3万元,用于民族示范村建设;青岗岭乡青岗岭村投入资金3万元,用于解决123户640人乡村公路3000米的建设,以上三个项目正在已经完成,待验收。
2、2009年易地开发项目实施情况
易地扶贫开发项目(青岗岭乡核桃林、小河边)该项目财政投入资金175万元,其中:安居工程投入资金99.4万元,基本农田建设投入资金10.5万元,人饮水工程投入资金13.34万元,通路工程投入资金23.45万元,通电工程投入资金17.21万元、生态工程投入资金7.1万元,、科技培训投入资金4万元,
3、2009年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情况
2009年度整村推进第一批12个,第二批46个,共有58个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885万元,主要建设安居工程,道路硬化、产业发展、,人畜饮水工程、科技推广等项目建设,现有47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4、2009年市级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情况
2009年市级整村推进项目,财政投入资金50万元,项目建设区域在洒渔乡(白鹤村)、守望乡(甘河村)、苏家院乡(苏家院村)、炎山乡(小田村)、田坝乡(凉山村),主要建设安居工程,道路硬化、产业发展、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的建设,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除以上在建项目外,其于农业、水利、林业和扶贫等项目,正在紧密筹备和顺利实施过程中。
五、惠农“一折通”资金补贴情况
09年我区兑付给农民退耕还林、农资综合补贴、冰冻雪灾、种粮农民补贴资金通过惠农“一折通”平台全部兑付给农民。全部兑付率100%,
根据上级文件和相关要求,区政府、各部门、乡(镇)高度重视种粮农民补贴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按照“谁种粮补给谁” “谁种粮谁受益”等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对每个农户的良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必须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好种粮农民补贴工作。
1、农资综合直补:通过二次下达2844.12万元,补贴资金2844.12万元,涉及17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补贴农户14.64万户,兑付率100%。
2、冰冻雪灾补助:补贴资金58.89万元,涉及17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补贴农户54142户,兑付率100%。共3页,当前第2页2
3、种粮农民补贴:通过三次下达430.9万元,玉米补贴按照10元/亩标准,累计补贴资金292.3万元,涉及16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补贴农户14.3万户。中稻贴面积92400亩,按照15元/亩标准,补贴资金138.6万元,涉及12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补贴农户14万户。该补贴资金通过惠农“一折通”平台全部兑付完毕,兑付率100%。
4、XX年退耕还林补助:补贴合格面积39979.9亩,补贴资金1083.5万元,涉及11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补贴农户9470户。该补贴资金于2月份通过惠农“一折通”平台全部兑付给补贴农户,兑付率100%。
5、现启动09年能繁母猪补贴,上级下达我区资金为262.33万元,补贴头数为26233头,同时由于我区能繁母猪补贴因上级下达我区指标小于我区能繁母猪实际数,正在积极争取根据实际数进行补贴,各项工作正顺利进行中。
六、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补贴情况
1、XX年年三、四季度、2009年一、二季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通过三次兑付,补贴人数19896人,兑付资金1790.64万元;信用社根据区移民局提供的补助移民名单,补贴资金已打入移民直补对象的存折内,到目前为止我区共发放2年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达到2387.52万元。
以上项目资金的投入,使我区的基础实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生活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同时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使国家的惠农政策得予充分体现,让农民准确理解国家补贴政策,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项目申报
09年完成项目申报5个:涉及2个人畜饮水工程、1个蔬菜产业发展、2个农民专业合作项目,到目前为止我区申报项目已经批复2个项目(蔬菜产业项目、农民专业合作项目)。现批复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在开展中。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投入结构还不够合理,资金运作不到位或效果欠佳。
2、重要项目轻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农业资金投入总量还比较小。
4、惠农“一折通”核实农户基础信息工作难度大,监督和管理困难,部分村社干部收集补贴信息随意性大,出现漏统,错统现象;同时因惠农“一折通”系统建立在财政部门,部分乡(镇)将分配方案下发后,就不在履行其自身的职责,把所有工作压到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身上。
5、我科人少事多,支农资金事前、事中、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九、下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1、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农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支农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2、深化财政支农改革,积极向上级争取,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进一步整合支农项目资金。
3、按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理顺预算编制,规范编制程序,认真编制部门预算,会同分管部门和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确保各单位经费及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
4、强化支农项目监管,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积极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强化事前、事中、监督。
6、不断完善“一折通”农补数据网建设,勤于思考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把各种容易发生的事情思考在前;不断提高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日光温室;调整;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S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1-0009-03
1 基本概况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和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现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盆地,东北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环绕,目前民勤绿洲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天然植被大面积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面临消亡威胁。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就是要通过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水资源配置保障、灌区节水改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措施,进一步压减耕地,优化水资源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实现全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2 发展暖棚养殖的必要性
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实施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节约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用水约占全区总用水量的86 %,是石羊河流域节水目标的核心。项目实施后,凉州区总需水量从2003年的7.787亿m3减少至2020年的6.498亿m3,节水重在农业,压减耕地节水使凉州区现有耕地面积从20.65万hm2缩减到16.29万hm2,压减面积4.36万hm2,给区内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对此,《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提出以发展设施农业修建日光温室、劳务经济等措施来平衡压减耕地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其中,凉州区设施农业中需建设日光温室1.12万hm2。
日光温室属于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产业,加之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制约,大范围推广难度较大;日光温室建设成本较高,考虑原材料价格、人工工价上涨等因素,建设一座标准(60 m×9 m)日光温室约需资金4万元,扣除国家补贴的1万元,农民尚需自筹3万元,自筹压力较大;其次,日光温室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对农民的种菜技术较普通的农作物要高,对习惯于种普通蔬菜的农民培训、适应周期较长;另外,日光温室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湿热,与劳务输出相比,群众建棚的积极性不高。加之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制约,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的市场风险较大,效益较不稳定,以上多种因素制约了日光温室的建设,造成大规模推广难度较大。
养殖暖棚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适时适量的发展是符合群众利益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养殖业规模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前景。目前,随着畜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畜产品销售市场的拓宽,养殖业已逐渐作为凉州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成为农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另外,随着日光温室建设项目的大面积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对有机肥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凉州区山水灌区双孢菇等食用菌生产中对牛粪的需求量将激增。发展暖棚养殖、增加畜禽饲养量,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将为设施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大量高效优质有机肥,可提高日光温室设施种植的生产效益。所以,日光温室建设的同时适时适量的发展暖棚养殖是符合农民的切身利益的。
3 发展暖棚养殖的可行性
3.1 凉州区饲草种植业的发展为扩大规模化发展暖棚养殖奠定了基础
凉州区是甘肃省的粮食高产区,粮食作物稳产高产,每年可提供饲料粮36万t以上,年产玉米秸秆96.5万t,年产麦秸54.5万t,甜菜叶及各类农作物秧蔓17.8万t,酒厂、糖厂、食品厂等企业年产糟渣类13.7万t,合计182.5万t。另外,全区有希望、铁骑力士等饲料生产企业和200多个饲料销售网点,每年可向市场稳定提供近百万吨优质畜禽配混合饲料,为设施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为扩大规模化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群众发展暖棚养殖的积极性较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消费水品不断提高,膳食结构明显优化,对食品消费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肉类、乳类、蛋深加工产品的消费增加,粮食直接消费趋减,饮食消费已开始进入追求高质量、多元化阶段,对畜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个性化的新特点,高档、专用、营养、安全的畜产品市场潜力较大。冷却肉、发酵肉制品、干酪、专用蛋粉等产品的消费量将有较大的提高,优质畜产品的出口较以前有所增加。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需求量今后仍将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畜产品销售市场的拓宽,养殖业已成为农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稳定的发展条件、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得项目区广大群众对养殖积极性普遍较高,为规模化养殖暖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3 养殖业发展技术力量雄厚,服务体系健全
凉州区境内有甘肃省畜牧工程学院,多年来凉州区一直与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通过技术合作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指导生产的实际工作能力;全区5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40人,其中高级6人,中级28人,处级306人。推广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为发展暖棚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4 市区政府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暖棚养殖发展规划和相关制度
为切实改善项目区生态与环境恶化状况,缓解区域农业用水矛盾,控制农业灌溉规模,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步伐,依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发展思路及治理目标,实现项目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武威市政府制定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凉州区养殖暖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凉州区规模养殖暖棚建设发展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补充说明(一)、(二)》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及相关制度文件,文件中对养殖暖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明确了项目建设任务及发展目标,同时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以上制度的制定,为暖棚养殖规模化推进奠定了制度基础。
4 养殖暖棚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凉州区规模暖棚养殖建设规划》及相关文件,一个暖棚建筑面积60 m2,占地0.07 hm2,养羊小区每户饲养繁殖母羊25只,年出栏肉羊60只;养牛小区每户饲养繁殖肉牛3头,年出栏肉牛10头;养猪小区每户饲养基础母猪3头,年育肥出栏瘦肉型猪30头。一个养羊暖棚按一年出栏肉羊60只计,每只平均重35 kg,按14元/kg计算,一个暖棚一年的产出为2.94万元,利润按40 %考虑,每年获利1.18万元;一个养牛暖棚按一年出栏肉牛10头计,每只平均重300 kg,按12元/kg计算,一个暖棚一年的产出为3.6万元,利润按40 %考虑,每年获利1.44万元;一个养猪暖棚按一年出栏瘦肉型猪30头计,每只平均重100 kg,按9元/kg计算,一个暖棚一年的产出为2.7万元,利润按40 %考虑,每年获利1.08万元,效益优势非常明显。
近年,凉州区政府相继出台一些相关扶持政策和饲养管理办法,为暖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暖棚养殖建设可有效利用荒滩闲地和治理压减的农田,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促进农副产品及农作物秸秆的转化了利用。暖棚养殖建设可改善农牧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可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5 发展养殖暖棚保障措施
5.1 政府引导、项目扶持
为了大力发展养殖暖棚,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强化服务意识。项目实施时,进行政策指导和行政协调,在金融、土地、税收、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资金安排和工程建设给予协调监督检查,确保其在技术、工艺等方面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运作,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分阶段验收,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2 扶持和帮助群众开展养殖暖棚建设及其产品销售
制定并的《养殖暖棚建造技术规范》、《养殖暖棚建设典型及知识问答》、《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养殖暖棚补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政策和技术性文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养殖暖棚建设。根据农户建设养殖暖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意愿,有重点有区别的予以扶持。完善区、乡两级养殖暖棚建设技术服务队,实行技术服务包干制,制定每个乡镇有1~2名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服务,保证技术服务人员队伍稳定可靠,并逐步建立可持续的各个层次技术保障体系。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经过培训的农民技术人员的作用,扩大培训覆盖面,对新建养殖暖棚用户,继续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先培训后建棚。
5.3 构建饲草保障体系
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和粮草、林草间作技术,不断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大力推广社会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引导、扶持养殖户修建青贮窑、氨化池,提高青饲料利用率。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姻,下功夫研究适合凉州区实际的饲草料转化技术和替补饲料开发,挖掘棉花秆、茴香秆等秸秆新资源潜力。继续推进“23556”种养模式试点工作,探索推进“以井定草、以草定畜、以畜建棚”小群体发展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利用饲草资源,奠定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5.4 加强市场开拓和研究工作,强化市场信息服务
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指导和帮助农民建立供稍网络,维护农民公平权益,防范市场风险。进一步完善已经建立的服务网点,不断扩大规模,重点加强市场劳务需求、产品销售、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与,逐步形成高效、快捷、准确的多功能服务网络体系,最大限度的化解养殖风险。
5.5 推进保险服务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让农民认识和了解农业保险的重要性,调动农民主动参保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地探索制定合理的养殖业保费补助办法,最大限度的降低养殖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帮助和指导农民积极理赔,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 结论及建议
6.1 设施农业建设中部分日光温室调整为养殖暖棚
调整符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水效益,对加快项目区农业畜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作用。
6.2 科学养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标准化养殖暖棚建设,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大力促进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6.3 实现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通过养殖暖棚建设,不但可提高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实现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减地、减水不减收的治理目标。
一、根据我县产业发展思路和部门科普职能,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科普项目
20__年,向中国科协申报了燕门拖拉养猪协会贾图“全国科普带头人”推荐表彰项目;向省科协、省财政厅申报了“××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活动”、燕门乡茨中村“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向州科协申报了“申请解决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科普设备购置资金”的项目。年度共申报4个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得到立项扶持。一是“茨中村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得到立项补助5万元,在项目实施中,县科协严格按照县政府批复的实施方案,在茨中村修缮田间配渠水利工程1000米,制作了18㎡的科普宣传栏。二是“××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活动”项目得到立项扶持8万元,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传活动10期,发放宣传册子1500张(册),开展专家讲座10期,举办农户培训班10期922人次,购置了部分硬件设备。
二、加强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科技培训是县科协的主要工作,在人少、经费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及“农函大”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科学养鸡及预防、科学养猪及饲料配方、核桃嫁接、种植重楼、当归、秦艽、羊肚菌、蔬菜种植、糕点制作等九个专业的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28期,受训人员5050人次。举办了蔬菜种植、兽医、核桃嫁接、葡萄种植、小型农机具维修、养猪、养禽、养蜂、畜产品加工、养牛、农家经营、服装剪裁、中草药种植、食用菌种植等14个专业16期农函大培训,招收学员490名。培训结束后,统一安排考试考评,考试合格率达98。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在培训当中,县科协聘请县级科技部门退休的老专家,长期从事农村科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授课,强化县乡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提高科技服务的实效性,为今后组建县级“科技服务工作队”奠定基础。在培训的方式上,我们采取了以围绕所实施的科技项目开展培训为主,以农民生产生活急待解决的技术需求开展培训为主等方式,把参训人员直接带到田间地头,带到果园里,带到猪(牛)圈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直观地结合起来授课,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为农民解决经常碰到的又一时难以解决的农业技术问题,用最简单的办法,最低廉的费用,解决最实际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加强科技宣传,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日全食”宣传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一是协同县科技局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宣传周”活动。以节能减排,科技常识宣传为主要内容,展示科普图片28份,发放科技知识材料1000多份,参加人数达5000多人次。二是根据州科协对做好20__年“科普日活动”的部署要求,以“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知识”、“地址灾害及防灾减灾知识”、“倡导科学用能”等科技知识的宣传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全国科普日”的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900份,张贴科普挂图50张。三是积极做好“日全食”科普宣传活动。此期间,县科协、县科技局以发放科普宣传资料、播放科普光碟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活动,发放了云南农村科普报4080份、日全食宣传小册子5200份、观测日全食注意事项小册子(由县科协、县科技局整理印发)1000份、云南省科协科普大讲堂光碟8碟以及观测日全食专定眼镜700幅。云南天文台专家向广大机关干部和群众讲解了有关日全食的天文知识,参与群众大约6000人次。
四、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学会工作发展,努力探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法
根据省、州各级科协“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促进科技服务经济”的要求,做好对我县农技协的调研和发展工作,在对原有农技协组织加以引导、梳理活动规程的基础上,对于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来的,要求以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或技术服务团体的形式带动广大农户共同创市场促增收的村组,帮助建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力争在产业配置条件较好的地区,将分散经营的农户以协会方式联系起来,以一定规模开发市场,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一年来,新发展羊拉苏鲁村民蔬本文来源:文秘站菜水果合作协会、奔子栏镇书松村花椒核桃种植及其加工合作协会、燕门乡养猪合作协会、燕门乡茨中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协会、拖顶村土鸡养殖专业合作协会共5个农技协。
学会作为科协的基层组织,是科协联系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县共有3个县级学会,县科协结合年度科普任务和科普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对相关学会的联系和沟通,求得业务主管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以各自部门的业务工作为平台,发挥技术专长,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科技支撑经济的目标。年内,先后从农学会等抽调科技人员配合县科协开展科普宣传和农民培训工作,发挥了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一年来,县级学会基本上做到了按照 章程办会,发挥了科技人员应有的作用。但学会工作仍然是我县科协工作的薄弱环节,很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科协具有“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能,是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体现党委政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县科协计划在20__年元旦前对各行各业科技人员中的业务骨干、贡献突出或特殊岗位勤奋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走访慰问,征求他们对全县科技事业发展的呼声和建议,并及时向县委政府做好汇报。
五、认真开展其它各项工作
(一)根据县委的部署安排,认真抓好本部门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各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活动任务。
(二)党风廉政工作。根据“党风廉政目标责任”,由党支部负责组织党员及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学习制度,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并将学习教育情况及时向纪委作了汇报。
(三)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量化考核责任书》、《20__年××县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行业目标管理责任状》、《××县县级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创建“平安县”目标管理责任书》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书》等相关要求的学习内容并安排专人负责。
六、存在的问题
(一)科普项目少,投入力度不够。虽然,州县两级的科普投入逐年有了增加,解决了科普工作中的很多具体困难,但依靠每年累计投入才十来万元的经费,实现一个贫困地区劳动者科技素养提升和各种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难度大。
(二)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发动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调动工作积极性做得不够好,成效不够明显。
(三)科协很多工作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下乡次数多,急需解决一名驾驶员编制。
(四)科普工作涉及内容广泛,对科协机关干部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要求高,需进一步加强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
七、20__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科普组织体系建设,增强科协服务功能。结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抓好乡、村两级的组织体系建设。争取形成“以基地为中心,以协会为依托,以乡(镇)科协为主体,以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农村科普网络。
(二)加强与各部门的团结协作,进一步做好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使实施《刚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推动社会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
(三)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好各种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科技意识。
(四)以服务“三农”为重点,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科技需求,开展好“农函大”培训和各种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五)加强学会、农技协的发展与管理。围绕我县产业培植思路和农村产业发展状况,发展一批在农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专业技术协会,同时要做好原有各种农技协的巩固和提升工作,使他们充分发挥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作用;加强县级学会的管理,以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落实管理,从建章立制入手,从经常性的活动入手,让学会工作步入正常化的轨道,引导学会工作健康发展。完善县级科技人才信息库,动员科技人员积极在有关刊物及新闻媒体上发表刊登科普作品,开展学术交流,反映科普工作情况。
(六)积极开展农村科技示范推广、科技扶贫活动。申报和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示范村”等科普项目。以实施科技项目为契机,强化各乡各村科普阵地、基地建设,提高农村科普功能。
(七)积极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继续开展科普示范学校、“大手拉小手”等科技传播活动。
(八)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严格按照目标责任要求,切实抓好党风廉政责任等相关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