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查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干部,任中审计,审计制度
近几年来我们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任中审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缺乏经常化、规范化的任中审计,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经济犯罪得以产生。要搞好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意义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是指导任中审计人员现场工作的依据,是明确任中审计目标、突出任中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任中审计程序、控制任中审计风险的主要载体,对任中审计工作起着全面指导作用,是任中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是撰写任中审计报告的基础。
2.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及控制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由任中审计组编制,经任中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任中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任中审计组负责实施。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编制的依据,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任中审计的目标,任中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的确定及任中审计风险的评估,预定的任中审计工作起讫日期,任中审计组组长、任中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编制的日期,其他有关内容。有的任中审计实施方案还附有表格,表格部分相当于具体任中审计计划,通常包括任中审计事项及其具体任中审计目标、任中审计方法、任中审计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任中审计实施方案进行控制审查:
2.1对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依据的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应当包括任中审计机关签发的任中审计通知书和任中审计组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审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任中审计依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2对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介绍的被任中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应当直接来自于审前调查表或审前调查报告。对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收集的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否完整、真实。如被任中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单位的性质、行政和财务隶属关系、特别是其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是否叙述清楚,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是否调查到位,特别是关键控制点是否掌握,内控薄弱环节是否了解等。
2.3对任中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
任中审计目标是任中审计组办理任中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境界,是任中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任中审计总目标对任中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方法等的确定具有导向作用,是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任中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任中审计事项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任中审计目标。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任中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任中审计事项。对任中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编制的任中审计目标是否能够突出本次任中审计的主题,任中审计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易于理解、可以实现。另外还要审查任中审计内容是否符合任中审计目标的要求,时间范围和具体事项范围是否准确,任中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等。。
2.4对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任中审计风险评估进行审查
任中审计重要性指取决于具体环境下被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应从错报的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来考虑。任中审计风险是指被任中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任中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任中审计结论的可能性。任中审计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被任中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固有风险的评估旨在确定任中审计项目和各项任中审计内容存在重大错误舞弊或严重损失浪费问题的可能性。控制风险的评估旨在确定被任中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总体的健全、有效性和与各项任中审计内容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
(1)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的审查
主要检查其是否掌握并取得了相关的资料,对被任中审计单位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研究分析和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任中审计方法的提出是否恰当。
(2)对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审查
对确定重要性水平审查应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关注以下因素:以前年度的任中审计经验、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任中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和业务范围、内部控制与任中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内容等。是否将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在任中审计实施方案列示以决定任中审计抽样的规模。
(3)对评估的任中审计风险的审查
根据任中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计算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我们应该根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设计任中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评估的任中审计风险的审查主要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将任中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写入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任中审计风险评估的评估是否合理,评估的数据采集是否准确、充分等。
2.5对任中审计范围的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范围是指被任中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任中审计事项。在编制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确定任中审计范围时,往往还需要解决需要不需要进行延伸任中审计的问题,即在时间上要不要延伸到以前年度,在空间上需要不需要延伸到下属单位及关联单位。
2.6任中审计方法的确定问题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方法是指为获取充分与适当任中审计证据以实现有关具体任中审计目标所应采用的方法。在实施方案中,每项具体任中审计目标都应当有适当的任中审计方法保证其实现,重要的具体任中审计目标应当有专门的任中审计方法保证其实现,一般的具体任中审计目标可以和其他具体任中审计目标结合采用适当的任中审计方法予以查明。
3.如何发挥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全面指导作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有效发挥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3.1做好审前调查。以充分利用任中审计资料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提纲,认真开展内部控制测试,以分析性复核为关键点。
3.2提高编制质量。。突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研究问题,规范编制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3.3严格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增加对实施方案的了解;提高重要性认识,确保任中审计全过程围绕实施方案展开;以查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主线,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合理安排任中审计人员。
3.4规范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调整。在任中审计过程中,当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确需调整任中审计实施方案时,任中审计组应当提出任中审计实施方案调整申请书,说明调整的内容和原因,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后调整,维护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 汤凤英. 任中经济责任任中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 铜陵学院学报, 2006, (05) .
[2] 方爱珍. 关于开展任中经济责任任中审计的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4, (02) .
[3]视野[J]. 党的建设, 2004, (11) .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流程;关键问题
Abstract: the author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hands on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land resources department and the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issued the relevant documen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each link,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such key problems.
Key words: assessment of risk of geological hazard; evaluation process; ke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概述
我国复杂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频繁发生的地震活动和极端气候,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是导致了我国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源头上把好防治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损失,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写好地质灾害评估报告,首先要有一套清晰的评估工作流程(见框图1)。笔者从实际工作中出发,简要的分析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
框图1
2、工作流程分析
从框图1可以看出,整个评估流程为14个环节。归纳一下,可以大体分成三个阶段。即接受委托到地质灾害调查为第一阶段;地质灾害调查到提交报告或说明书为第二阶段;评估报告专家审查与备案为第三阶段。
2.1第一阶段
接受委托之后,首先就是要向委托方收集基础资料,一般包括:建设项目设计报告,包括文字说明书及建设项目平面位置图(常附于灾害评估报告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部门的批复(发改委等部门或其它上级有关部门);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设项目勘测定界图;诸如环评报告类相关资料;矿山项目还需提供当年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等相关资料。资料收集的全面、详实,直接关系到了评估报告的质量。通过业主提供的可研报告等相关资料,可以对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通过现场地面踏勘,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提供依据。结合以上两大要素,确定评估报告的评估级别。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确定评估工作的评估范围,以便进一步做地质灾害调查。
2.1.1评估报告的级别划分
评估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见下表2.1.1-1。
表2.1.1-1 评估级别划分表
注: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由表2.1.1-1可知,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对评估工作级别的确定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与否,只要是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工作的级别均为一级。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如何划分,主要从建设项目的占地面积、性质、投资额等方面来界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人们往往习惯以建设项目的占地面积或者投资额等单一要素来划分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类别,不善于进行综合性判断。首先,项目的占地面积大小不是绝对的划分标准,比如大于20公顷的沉陷区复垦改造,由于没有任何设施建设,也只能属于一般建设项目。其次,建设项目的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容易被忽略,多数是由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包含或者陈诉模糊。最后,项目的投资额必须在其它的分类标准难以界定的情况下,才能用于建设项目重要性的划分,其作为补充的分类标准位于最后。
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是划分评估工作级别另一大要素。大致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即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具体划分见表2.1.1-2。
表2.1.1-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注:上述五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2.1.2评估范围的确定及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第5.1条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第5.2条规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下面笔者举例介绍几种地质灾害类型的评估范围及调查内容。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一方面应查明坡体构造面的发育特征。即所有发育的节理、裂隙、岩层面、断层等构造面的延伸方向,倾向和倾角大小及规模、发育密度等。另一方面查明结构面的相互关系、组合形式、交切特点、贯通情况及它们能否将或已将坡体切割,并与母体(山体)分离。最后,综合分析调查结果,那些相互交切、组合,可能或已经将坡体切割与其母体分离的构造面,就是崩塌体的边界面。同时应查清评估范围内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地下水的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是崩塌、滑坡的重要影响因素。
泥石流的评估范围应以地形地质图为索引,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即为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应查明评估区范围内降雨量,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及地下水情况;地层岩性,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等。
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面塌陷应确定塌陷类型,岩溶塌陷应查明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划分出土洞发育程度区段。采空塌陷应查明矿层的分布、开采的深度、采空区的抽排水等情况。地面沉降应着重查明第四系岩性、厚度、及压缩层的分布,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等因素。
地裂缝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应着重查明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地裂缝的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
2.2第二阶段
经过对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分析,可以确定评估区范围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存在地质灾害,则对其危险性和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即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成后,会对地质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实际上也是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的因素之一,人类的工程活动。),结合前期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需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对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即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根据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结果、结合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对评估区范围内的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分区、分级评价,即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定性的评估,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至此一份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或说明书基本完成了。
2.3第三阶段
评估单位应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评估单位应持通过专家修改审查之后的报告,及专家的书面审查意见,按照评估报告的评估级别,到相应的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项目备案。备案通过之后,将管理部门返回的备案登记表连同评估报告,一式三份,提供给业主,至此圆满完成业主的委托任务。
3 结束语
本文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的粗浅分析,希望能给初步接触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新人予以帮助,同时希望广大同行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4】69号)
存在问题
1、反洗钱工作思想认识不深刻。思想认识是制约我们邮储银行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支行反洗钱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虽然反洗钱工作已开展多年,市(县)人行和邮储银行也做了大量工作,并进行了所谓的培训,但缺教材、缺师资、缺案例、缺成熟规范的反洗钱技术模式,从而培训学习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翻来覆去抄法规、读概念,对如何深化反洗钱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在实际工作中多数职工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办理,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加之部分农村的管理人员及员工对反洗钱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一方面认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贪污、贩毒、走私、黑社会等犯罪分子不会通过本地网点机构进行洗钱犯罪;另一方面是怕得罪客户,担心业务流失,影响自身经济效益,发现疑点后没有深入调查。
2、反洗钱工作宣传力度不到位。反洗钱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加强力度宣传相关知识的必要性。由于农村邮储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而农村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文化素质较低、体弱病残的老人或留守儿童,再加之农村地区大多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群众基本不知道洗钱为何物,更谈不上了解或熟悉反洗钱的相关洗钱工作的开展。
3、邮储银行存在“重现金支出管理、轻现金收入和大额转账业务管理”的现象,市、县上级部门虽制订了相关审批办法,但我们科技手段相对落后,对上报到事后监督和业务部门审批的大额现金及转账业务也只是走过场,而上级相关人员无法现场审核交易的真实性,只得放任自流,致使审批监督流于形式。
4、虽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分析程序和操作规程,但只停留在操作人员的口头汇报上,且只进行了简单的登记、审批和汇总,操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
5、未制定内部反洗钱工作激励约束办法,未将反洗钱工作纳入部门、员工日常和年度考核,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导致反洗钱工作不能高效开展实施。反洗钱工作资料审查、保管不规范。由于邮储银行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农村网点人员配备不齐,而营业员面对的客户对象多且杂,于是对客户的了解有限,柜面也只对客户开户资料进行了即时的完整性审查,没有实地调查开户资料真实性。因此开户资料真实性调查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同时,我们营业员对开户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开户有关证件审查不严,开户资料档案的保管不规范,造成开户资料档案缺失,不能及时有效排查风险。
6、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一是各金融机构之间缺少协调和资源共享的机制,我们邮储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工商、税务、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实行横向联网,无法真正实现客户身份识别的资源平台信息互通,对客户身份无法有效识别,对大额资金的来源无法进行辨别分析,给一些洗钱犯罪分子造成可趁之机,反洗钱[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工作没有形成联动。二是由于县级人行与反洗钱的联系机构属于同一级别,制约了区域性人民银行反洗钱联席机构,不能有效发挥反洗钱联系部门的职能,难以将金融机构、工商、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起来,无法形成强大的反洗钱社会联动网络,无法营造良好的社会反洗钱氛围。而这些机制的建立对我们这些深扎在农村的邮储银行来说,是一个望尘莫及的事。
对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反洗钱工作体系。建议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根据当前机构改革的现状,尽快组织人员安排落实辖区各级支行的反洗钱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反洗钱组织体系,确定反洗钱工作的负责部门,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工作职责,确保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反洗钱社会氛围。一是加大社会公众宣传力度。在集镇、闹市和营业窗口宣传的同时,联合人行、公安、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在媒体上做公益性广告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对偏远农村反洗钱宣传教育的投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反洗钱宣传,使偏远农村的农户更多地了解反洗钱知识和反洗钱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我们邮储银行自身的网点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向广大群众宣传洗钱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重点要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宣传洗钱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营造浓厚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3、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规范反洗钱操作行为。邮政储蓄银行是金融机构反洗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邮政[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储蓄银行网点众多,加之邮政储蓄体制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进行洗钱的“温床”。因此,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邮政储蓄银行的反洗钱操作行为非常重要。
关键词:统计工作;重要性;问题及建议
当前,随着经济设计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统计工作的领域和深度在不断的扩展,同时统计工作中统计的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受市场需求和依赖。由此可见,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统计工作并正确看待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统计人才,进一步优化统计手段,在最大程度上把统计工作的监督、咨询作用发挥出来。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利益多样化,统计工作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统计信息失真度风险正逐步增大,因此,当前的形式迫切需要提高统计工作数据的质量。
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统计工作的特征。从总体上来说,统计工作具有两项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数量性。统计工作就是依据事物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和指定数量作出一个统计和分析,从客观上协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分析,从而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第二、综合性。整体来看,统计工作涉及到的面是非常广的,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科技发展等各方面,从各个领域的微观到宏观等,都有统计工作的存在。
2、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以企业的统计工作为例来说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够让企业更加客观认识到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具体发展状况;其次是能够从宏观上反映出企业的经济规模以及结构情况;第三是统计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企业的运营效益审查效率;第四是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数量和数据特征;第五五是从微观层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相关因素。
二、存在于当前统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统计数据上的准确度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最终效果。所以,它的准确度重要性由此可见。但实际统计工作中,有的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却带有不同程度的虚假性,凭空虚报、随意改动或者有意瞒报数据等行为都会导致了数据有误差,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二是统计工作的时效性较差。从客观上来讲,不同行业的统计工作和核算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而且在许多指标的获得上难以从正常渠道上来进行,统计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当前的制度进行一些估算,再加上数据是来自于事后统计,这样就很难展开数据的调查和分析,所以数据统计就不具备时效性。三是统计工作不完整。造成数据不完整的主要几个原因是:负责统计工作单位出现遗漏、调查对象不全面以、调查渠道不畅通和缺乏科学统计方法等。
导致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对当前统计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行政干预。统计数据受到目标管理任务的影响,很容易收到上级部门的行政干预。一些部门的管理者出于部门利益或者单位利益,在统计数据方面大作文章,而统计工作人员只能听从领导的安排。二是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和基础知识不牢固,队伍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所以导致统计分析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三是统计台账不健全,填报的数据不真实。甚至有的还存在严重的虚报、瞒报等现象。四是社会氛围不够。全社会范围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对统计的好处不够了解,所以支持度明显不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被调查对象不愿意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
三、推进统计工作快速发展的措施分析
统计工作有序进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统计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限制着统计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需要加快。显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过程是长期且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笔者仅就自己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从事统计工作的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统计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1、从统计力量上看,应该加大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投入。当下基层统计工作不但任务繁重而且所耗时长,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的人员大量缺失,在通常情况下人要承担多个人的工作任务。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统计数据的准确程度和统计工作的效率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对统计工作开展是相当不利的。
2、从统计对象上看,当前的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压缩统计范围,更多关注一些民生问题。在进行统计时,建议统计部门将一些过时的计划经济指标或无法准确掌握的经济指标排除在统计范围外;一些私营企业的月度数据汇总在不能及时完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季报的形式进行统计,诸如此类的措施对于统计效率和统计质量的提高是有一定效果的。此外,统计工作也不必要将那些考核的经济指标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而是应该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这样一来,统计不仅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更能为大众服务。一个好的统计方法或者制度是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让群众享受成果的,而不是只为几个考核指标而存在。
一、合理确定内部审计项目,科学选择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考虑以下三点:一要体现重要性原则,即立项和计划审计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单位改革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二要体现针对性原则,要紧紧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单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三要有可行性,审计事项必须与审计活动的要求范围相适应,并且审计人力资源能够达到开展审计活动的要求。
二、充分做好审前准备,提高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质量
首先,要充分开展审前调查,积累基础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审计前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采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等,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掌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总体情况,初步评价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力求突出重点,搜索有价值的审计线索。审前调查和编制实施方案,既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既可以使审计事半功倍,又可以保护自己。
以对学校后勤服务总公司项目的审计为例。后勤服务总公司下属四个中心,审前调查了解到饮食中心资金流量大,情况复杂。我们对饮食中心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编写了审前调查报告,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错弊风险作出分析。编制了细致且可操作的审计实施方案,该审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