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一个较为艰深生僻的经济学名词“供给侧结构改革”,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词。供给侧是针对需求侧来说的,供给与需求是一对同时存在的关系,供给能创造需求,需求也能倒逼供给。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从经济学逻辑来讲,主要是针对“供需匹配错位”、“供给结构落后”这两类问题,如果能够通过需求管理来解决,运用需求管理政策进行治理和调节才是更科学的。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从来不是由需求决定的,而是由供给决定的。中国的教育事业所走过的历程,同样也是如此。
一、现实挑战与反思
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年频见大学生“回炉”读高职的新闻报道,想凭一技之长方便找个理想又实在工作的需求是广泛存在的。一个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愿望,理想的教育环境,应该提供给学生这种转换和提升的途径。“供给侧改革”思维运用在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加强校企合作,彰显学院和专业的办学特色,增加实践环节,多开设学生需要、拓展素质的选修课,要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党和国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前不久召开的两会精神,向应用型转变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有两千多所大学,好大学要奔向世界一流,大部分的普通地方高校面临转型发展,一时间有六百多所地方院校改办职教。去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规范了发展路径。
二、路径选择与构建
学校的转型本质和核心是向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转变,“意见”中对此明确的表述是:转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意见”也提出了很多,概括起来,就是从内到外,从课堂到师资等的转变,大致有:立足学校所在地方、行业、社区办学;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遵循其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程序性、时效性和严肃性。在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上,要明确“一个定位”,即围绕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清“两个关系”,即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好“三个对接”,即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岗位的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明晰“四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德为先,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要以能为重,引导学生“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赛为要,赛教结合,将职业技能大赛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以用为基,产教融合,将实验实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新制定的未来五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宗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优化学科与专业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框架和优势学科群,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创新机制,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施“一体两翼五大专业群”建设,做精信息电子、做强机电汽车、做大财会商贸、做特艺术传媒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构建以工学为主、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并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岗位目标定位,开设能够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三、范式驱动与培育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新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以“三平台、五模块”为架构,(三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综合能力素质平台。五模块: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以职业岗位和岗位关键能力要素为目标,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认真制定并扎实落实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分互换,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综合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性的培养和评价,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整合质资源,搭建开放合作共享平台,提升应用型办学实力。面向地方装备业、信息产业、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重点打造以工科为主,一体两翼,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建工类、财经管理类、文化产业类五大学科专业群。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进行业标准,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没有爱心,没有社会责任的教师和辅导员是不可能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强调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陶行知:“爱满天下”。
二要通过开展教研科研、质量工程、振兴计划以及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挂职锻炼、派出进修、举办教师实践技能竞赛等,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四要不断创新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完善教学考核机制,逐步提高教职工待遇,改善办学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 教发[2015]7号。
一、“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背景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根据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专业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过硬、能够在实际工作发挥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2009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明确了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学[2015]5号),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临床医生职业特点,全面改革考试内容,促进科学选才。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等十一条指导性意见。
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需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达到培养单位学位授予要求按期毕业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即“四证合一”,实现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实现了研究生学历与能力协同发展。
二、“双轨合一”研究生教育的实践
1.招生和资助政策改革与实践。我校于2014年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5年首次招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标准偏低,除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可申报外,临床医学成人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甚至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也可申报。我校于2014年9月确定的首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中包括了本科考生和同等学力考生,在录取结束后(2015年6月)国家公布了《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要求,纳入规培范围的应为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且获得学士学位的考生,因此当年已录取的1名同等学力考生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6月的《关于对2015年录取的不符合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本科学历要求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处理意见的通知》转为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培养,毕业时仅能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今年,经过严格审核报名条件,2016级全部考生均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且获得学士学位,目前已顺利通过规培注册,毕业时将有条件达到“四证合一”。为保证参加规培的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避免与单纯规培的医师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生在享受学业奖学金和三助待遇同时,学校将国家助学金金额由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中规定的每生每月60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1200元,学校还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和各级各类活动、评比,设置相应奖项进行资助,保证了研究生的基本生活支出。
2.培养方式与考核标准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后,统一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注册,并安排在国家级或国家级协同规培基地进行规培。按照教育部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并轨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完成至少33个月的临床轮转,因此我校研究生新生于每年8月初提前报到,集中在暑假期间安排为期5周的理论授课时间,课程包括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的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基础课,之后研究生转到相应二级学科所在规培基地进入临床轮转,专业课与住院医师的理论课程相统一,由规培基地统一开设,选修课与临床技能考核内容相结合同步开设与考核,研究生需填写《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研究生的临床培训细则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参加科室和基地的相关考核,考核通过后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培养期满方可获得学位证书。研究生需在第二学年内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培养期满方可获得毕业证书。
3.加强管理体制,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学校建立逐级负责,权责明晰的三级管理体系。完善“研究生院-临床学院科教科-学科培养点”三级职能管理体系,明确体系上下级之间的指导关系。学校研究生院发挥统筹领导作用,负责宏观政策制定和指导;科教科负责在本单位轮转学生规培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学科培养点落实培养和教育管理各环节工作,理顺轮转安排、运行和考核等事项。“双轨合一”模式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同于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须坚持一定的学术标准,保留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但又有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领路人,对培养研究生高水平的临床科研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保证。“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学校要求学科培养点实行导师组制度,成立以导师为中心的指导小组,采取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杜绝了导师不支持研究生去轮转实习,而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科研课题的现象。
4.完善质量保障,建立分流机制。学校加强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监管,包括研究生公共课程授课和考试环节管理、对公共课程和任课教师评价管理、专业课和专业外语管理、导师及导师组管理、临床轮转和技能考试管理、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考核与答辩环节的管理等。学校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教学秩序,对不适宜继续按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学生,按照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采取合理分流机制: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或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批准,可申请延期培养一年;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者,可申请转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继续学习,但应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对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毕业后3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向学校申请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展望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进是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素质、人文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单位实现培养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培训包 人才培养方案 比较分析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往往都需经过必要的培养训练,才能成为适合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计划,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及认定人才的指导性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涵盖培养目标、培养年限、获得证书、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模块设置及课程说明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培训包即相当于中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解读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
要比较分析澳大利亚培训包与中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异同,我们首先对培训包内容做一个简单解读。以TAA04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Training Package为例。TP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1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此部分为接收培训课程学员需了解的一些信息。TP是动态管理,提示学员选用最新的培训包,并对培训包的修订及本培训包的能力模块做了详细介绍,保证培训包的延续性。
1.2 Overview:综述部分
介绍什么是TP、如何开发、何人执行、国家认证部分、能力模块代码名称解读、本培训包培训技能等。
1.3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证书体系
介绍AQF及完成本培训包培训所能获得的证书及相应技能。
1.4 Employability Skills从业技能
澳大利亚认为未来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大基本技能:Communication、Teamwork、Problem solving、Initiative andenterprise、Planning and organizing、Self-management、Lear-ning and Technology。从业技能综述帮助确定各个行业从业技能具体要求。
1.5 Industry requirements for Employability Skills/
Qualification行业从业技能在证书体系下进行详细分解。例如学员要获得TAA04 CERTIV证书需要完成12个核心模块和2个选修模块的学习。并详解了该行业对获得该证书所需达到的上述技能的具体的要求。
1.6 Assessment Guidelines/Designing Assessme-
nt Tools/Assessment System Overview考核评价体系。对培训包考核评价进行综述,考核评价手段、考核评价的认定、及考核评价人的资格等作出具体要求。保证考核评价有效、可靠、公平、灵活。
1.7 Competency Standards/Competency Standar-
ds-Industry contextualisation 能力标准/行业能力标准。
从业技能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确定本培训包能力模块组成及获得技能。
1.8 Units 模块内容
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描述(unit descriptor), 列举其组成部分Element和授课标准performance Criteria,以及本模块所需技能及知识(Required skills and knowledge)等。
2 澳大利亚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与中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
对照TP和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组成,我们可以看出TP与中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多相近之处,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已日臻完善。但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TP细微之处仍对我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1 人才培养动态管理
TP的内容是根据最新的行业动态不断进行修订的而且每一次修订都是受控的(version controlled)。这既保证培训满足行业要求,又保持人才培养的延续性。我国职业教育现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成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为各院校自行制定,且每年的调整也没有必要的备案。这不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TP的动态管理模式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行业开发更具权威性
要培养合格的行业工作人才,首先要制定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培养满足行业所需的人才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前提。满足行业需求,得到社会认可,必须首先要对相关行业做充足的调研,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高水平的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分析研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分析报告,制定出适时的人才培养方案。
19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领域推行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理念。培训包是由相关行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下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且通用的资格体系和能力标准。1998年起培训包在全国推广,TP的认证全国认可。
相对而言,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根据国家制定指导意见,各职业院校自行组织调研的前提下,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不相同。与TP相比缺点在于无论从调研的范围、人员水平等都相对较低,缺乏权威性。但也有优点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切合地方特点,适合培养地方人才。
2.3 培养目标简单明晰
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一般都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一目标都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但这些目标要求往往是宽泛的,具体在专业培养方面如何融合获取却缺乏相应的办法。相对而言,TP中各专业的能力培训都围绕技能Communication、Teamwork、Problem solving、Initiative andenterprise、Planning and organizing、Self-management、Learning and Technology展开。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工作素质融合一起,通过各种能力培养模块的设定获得相应综合技能。
3 澳大利亚培训包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3.1 国家资格认证确保职教地位
培训包(TrainingPackages)是澳大利亚国家职业与培训中重要的官方文件和教学法规。其主体部分得到国家认证,获得文凭全国通认,疏通职业教育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通道。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重要一环。
3.2 行业开发保证教育和就业质量
培训包的开发由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资助,委托国家行业培训顾问机构(以及一些其他被认可的行业机构和公司)开发的。开发和实施是动态管理,大约每3年进行一次修订更新维护。其基本特点行业制定、资格体系和能力标准全国统一且通用。培训包由行业制订又为行业服务,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衔接;标准全国统一,保证教育质量;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能力。
3.3 证书一体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AQTF框架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确保学生可以从一种资格证书水平进修高级水平,也可凭借这一证书进入高等教育学习,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沟通,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与普通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一起构建了国家终身教育体系。
总之,对照TP与中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具特色,各有优势。而培训包的国家认证、规范性、权威性及延续性等仍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进一步借鉴学习之处。通过借鉴学习,有助于我国各职业院校制定更加合理,社会认可,提升培养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让国人更加尊重和认可并愿意接受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祥瑜,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培训包休系及其优势[J].中国职业教育,2006(12):37-40.
关键词:特色专业;国际旅游岛;海南高校;奢侈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50-02
一、海南高校开设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举措,足实反应了国家及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正在迅速成长,一批水平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正在形成。比如海南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热带农产品方向)专业、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俄语专业、海口经济学院工程造价等专业被评为2012年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批特色专业是海南各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举措,将对海南高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导引作用。
但海南高校专业的布局目前还属落后状态。2007~2011年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占全国的0.376%,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另一层面,2011年,我省共有13所院校30个专业参加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其中本科专业13个,高职高专专业17个。2012年,共有18所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增设全日制本专科专业(含方向)60个,其中,本科专业(含方向)25个,专科专业(含方向)35个。但经专家审议,2011、2012年最终评定下来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科分别为7个、6个,高职专科两年通过评审的都是8个。省级专业建设点绝对数据太小,特色课程在我省的开设还属于不多、不全、不成熟阶段,其增设新专业的空间还很大。
二、从海南国际旅游岛行业建设的需要看开设行业特色课程的必要性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划了海南省未来的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提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南将着力培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运动休闲、疗养休闲、商务会展、民族风情和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带森林等特色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目前,我省国际旅游岛特殊政策的试验包括大型免税购物、体育彩票、西南沙旅游、游艇旅游、水域开放、森林旅游,离岸金融等已在先行试验区集中实施。其中产品创新的试验包括发展海上运动、潜水等项目、推进开放西沙旅游、建设邮轮母港、发展邮轮产业、探索新媒体总部基地、国际私人博物馆等文化创意产业。
有需求就有市场。顺应时代潮流,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但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按照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12~2013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新增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本省要进一步加大现有专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与我省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另外,自十以后,中国的经济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传统的房地产与汽车工业,高能耗、靠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提升GDP的产业要逐渐被高科技、新能源、信息产业所替代,未来的人才培养走向亦必须适合这种产业建设的需求。
三、从海南国际旅游岛多元化人才培养需要看开设奢侈品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性
《意见》的颁发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纲要》让海南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这同样给海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海南高校应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曾毫不讳言地指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不缺宾馆酒店,而是最缺人才。”基于此,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海南全省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纲要》),也对未来12年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做了详细分析和具体规划,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把人才适度跨越式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走人才强省之路。根据《人才纲要》精神,我们来对本省奢侈品营销学课程设置的可行性进行有益探究。
奢侈品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使旅游与奢侈品的消费同步进行。据统计,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免税店共消费约1.58亿欧元,同比增加47%,2012年中国奢侈品全年消费460亿美元,其中国外消费271亿美元,国内消费189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或将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另外,由于国际顶级奢侈品进驻我国时间较晚,因此,我国国内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市场不成熟,经营及管理水平不高、熟悉世界顶级奢侈品的营销人才短缺,中国消费者对于世界顶级奢侈品的消费还没有达到理性成熟的阶段。
目前,我省虽已有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应专业。但据笔者资料分析,我省各高校开展的现有特色专业中,尚无时尚管理专业及奢侈品营销学之类的专门性课程,海南高校在部分学科专业领域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所有这一切为开设奢侈品营销学课程提供了设想的空间。
四、现阶段时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与奢侈品营销学课程体系建构
国际奢侈品营销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营销项目之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市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及奢侈品本身行业的发展也对营销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紧贴行业发展,规划好海南特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建设应明确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该密切和世界奢侈品经营店、免税店合作,充分吸收实践者的意见,由学校和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然后根据工作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制订人才培养验收标准。
(二)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海南高校尚无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认为,海南高校教育对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其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专门型人才。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高文化修养与素质、道德水平;掌握各类奢侈品基础知识、具备世界奢侈品品牌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的基本技能;具备在奢侈品经营店、免税店营销的实操能力;从事组织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
(三)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和奢侈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以满足整个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以奢侈品经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具体概括为“全程理论与实践交叉模式”,即“理论教学+仿真实训+课堂修正+顶岗实习+总结提升+零距离就业”。
(四)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立足分析该专业的职业背景和岗位要求,把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工作态度等要求一一列举出来,找足开发点,形成教学门类。
(五)注重课堂教学、实训操练、顶岗实习三个过程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奢侈品管理等基础理论,以及经管专业所需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产品市场营销等技巧;通过实训操练,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操的磨合;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在店(所)服务能力、销售能力、客户关系管理
能力等。
五、结语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实施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办高校各种合作。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呈现巨大的增长,设置时尚管理专业并开展比较成功的奢侈品营销学课程,不仅为我省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而且可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输送所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服务管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参照群体效应研究[J].商业时代,2007,(1).
[2] 骆冰.黎族竹竿舞在海南高校开展的构想[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3] 朱沁夫.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
关键词:本科;培养方案;修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0-02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工作的依据,培养方案体现了高校办学的教育理念,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办学的自,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本科教学活动中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意义深远,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高校应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十二五”规划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问题
1.从修订的理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来看,培养方案的修订容易被理解成对原培养方案的否定,导致在修订过程中,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忽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过大的改动影响年级间的衔接,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反而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教学。
2.从修订的过程、修订的方式以及修订者来看,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修订前缺乏广泛调研,指导性意见论证不充分,在修订过程中缺乏规范审核,修订过于频繁,在修订后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每一轮的计划修订只是表现在个别课程的调整上,对于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调整后对计划实施的意义存在主观判断,缺乏说服力。培养方案的修订者在很多情况下是教务员或者不熟悉本专业的其他工作人员,而不是专业负责人。
3.从修订的内容来看,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的安排缺乏整体架构,为了突出培养方案,经过修订,修订者会破坏原有的课程结构,添加或者删除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安排,往往没有经过系统论证,随意安排。
4.从修订后的执行情况来看,对修订后的方案执行坚持度不够,常因人因事改动培养方案。
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相关依据
1.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其培养目标有关,高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前都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一切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每一门课程的设立,每一个知识结构体系都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其培养对象有关,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学风较差,上课不专心,考试不理想。一方面可能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关,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风差和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因材施教有关,修订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可接受程度,学习积极性以及课程的难易度。
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其各项教学资源有关,许多本科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得非常合理,课程设置接近当前社会需求,学生也喜欢学习,但是无法开设。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时要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师、教学场地(包括实验室)等各项教学资源。缺乏任何一种资源,再完美的计划也是一纸空文。因此,方案修订者必须以本校实际情况为基础,实实在在地制定可行的方案。
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1.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者要加强理论修养,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开展。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修订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修订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和深入探讨,切忌实用主义和浮夸主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者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完善计划,让学生在大学四年有所学,而不是充斥一些眼花缭乱的课程。
2.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充分调研,突出专业特色。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有特色的人才成为吸引高考生的重要指标,做为教育管理者和方案制定者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全面掌握目前的人才培养动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结构。既能给学生架构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又能让学生学得满意,在工作岗位上学有所用。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或是进行略微改动,最终的结果是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培养出现问题。
3.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课程的比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期望,调整课程结构,在专业课程中相对压缩理论课时时间,强化实验和实践课时。
4.规范审核机制,加强执行力度。方案的修订者对修订意图有自己的理解,为了避免一言堂现象,必须建立规范的审核机制,让各种力量加入到计划的修订中来。学生(包括毕业生)、任课教师、学校专家、行业专家甚至家长在修订计划时都可以积极参与。也正由于多方面的参与,计划的执行力度才会加强,不会出现只有一两个人能了解计划修订的意图和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者和修订者应该担负起传经解道的责任。
5.规范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拥有一支合理的专职队伍,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师资力量强大与否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本科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要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通过各种招聘引进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计划的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所修订培养方案的评价和论证。包括实施前的评价和实施后的效果评价。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比较热衷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而比较忽视对源头的评价和效果的评价。方案的修订者和管理者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深入社会,切身体验,更要与相关的单位部门沟通交流,多听听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甚至是毕业生的意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改动都要有所依据,并按照规范的审核流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一方面注重计划要紧随社会需求而改变,另一方面尊重方案的稳定性,因为只有在规范的审核流程中才能对方案修订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避免因方案修订而对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71.
[2]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层次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3]翁妮尔.高校教学计划的运行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苏柏山,王秀清,崔晓华.关于开设公共选修课几个问题的量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5]罗刚淮.高效热的冷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1).
[6]王帅.论校本知识创造与校本能力建构[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7]古祥生.对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