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用
面对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人从小就逐渐形成并影响其终生的素质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心理素质,另一个是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应激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心理潜能被学校和家长所忽略,他们或因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或因同学之间的小纠葛,或因老师和父母的一句重话,便离家出走,恶意报复、甚至轻生等极端行为。有媒体曾报道了某省一学生因与同学之间的小纠葛而投毒报复,造成全班数十人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该事件在令教育界震惊的同时,也提醒着教育界人士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
据国内一项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很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一般都在10%~30%之间。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6.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4.2%;初中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4.2%,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9%;高中生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14.8%,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5%。
学生中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矫治;心理品质不高、心理潜能挖掘不够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引导和矫正。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应肩负起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具体包括: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心理健康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以讲授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以小学为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之社会经验很少,因此这种口耳相传加文字讲授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心理教育的预期目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因为现代教学媒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正确使用它,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能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能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而且对学生知能发展的每个环节,诸如感知、理解、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另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视听结合,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就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增进其心理健康。
2、增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
人们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在学习中眼、耳、脑的功能发挥得越好,学习效率就越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可以让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因此,这样能使学生得到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学规模。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和增值率。由于现阶段我国学校心理教师尚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弥补这一空缺。
过去以个别教学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只能一比一的增值,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信息的增率增加到几十倍、上百倍,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增值率可扩大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突破在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课本为主要信息载体,以言语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这样一种授课方式,突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实际经验或模拟情景体验的授课方式。在突破的基础上,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以小学为例):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⑴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矫正其与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不符的认知。
⑵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能愉快地接受自己,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⑶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
⑷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目标,并根据目标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⑸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⑹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
2、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心理辅导个案,心理咨询手记,心理辅导教学设计。它既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媒介,又是在心理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怎样让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得到优化,让它的辐射范围更广、使用效率更高呢?网络在传输、管理、共享心理教育资源的优势明显,能够达到使资源优化的两个标准:一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将相同主题类的活动方案、辅导个案、咨询手记、教学设计放置为一类;二是资源共享的优化,教师能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在心理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和面对的难题,能将自己所需的活动方案通过查找关键词快速调出来并根据本班学生心理特点,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这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压力,有利于全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减少她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对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及推进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在班级内开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心理咨询中心开展的咨询活动。采取这类途径来展开心理教育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局限性也不要避免地暴露出来,它的受益对象有限,这与我们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目标存在差距。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可以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更大范围的传播信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
⑴利用电视、广播等视听工具及时反馈学生或家长咨询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办专栏的形式定期定时与学生见面,集中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人际交往的辅导。
⑵利用渗透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要操作的渗透模式。
⑶建设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中心,开设心理辅导热线,接听师生、家长的问题,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心理咨询平台,以适应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寻求心理辅导的要求。
⑷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班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心理辅导。
4、利用渗透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认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是被教育心理学业已证明的客观事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懂得心理发展对知识发展的影响,那么,教学目标就难以全部实现。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特点。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它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和所承担的独特任务。
⑴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语文教学既要发展抽象思维品质,也要发展形象思维品质,既要发展逻辑思维品质,也要发展非逻辑思维的品质。
⑵数学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数学学习是学习抽象的概念,法则和定理,并运用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法则,定理进行逻辑转换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品质。
⑶自然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自然学科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发展,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品质。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⑷艺术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它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创造力。艺术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美感与道德感的发展。艺术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
⑸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任务
体育能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生理素质的基础。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动作思维品质。
学生厌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的顽疾。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其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有关。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积极的互动模式、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系统和谐,消除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军(化名),男,12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读于南通市崇川区某小学,该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小军在安徽老家已念完小学二年级,因为学习基础差,到南通后重新从一年级读起,因此他成为全班年龄最大的学生。小军智力正常,但不喜欢学习,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均反映其有很强的厌学倾向,学习不用心,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还经常干扰别人,态度散漫,作业常常是乱写或干脆不写。学习成绩不理想。最喜欢体育,爱打乒乓球。经常“攻击”(推搡、拍打、拉头发等)同学,在班级里几乎没有朋友。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在南通打工,平时忙于工作,无暇辅导孩子学习,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也很少,父亲偶尔还会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
二、诊断分析
审视其微生态系统环境,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小军厌学和攻击发生的原因。
1. 家庭原因。在家里小军也像所有孩子一样,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父母却因为工作或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不能给予他足够的关注。父母虽然比较重视小军的学习,但是教育方法不当,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也很少。这些都充分说明小军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忽视型的,对孩子缺少关注与爱,对孩子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孩子感到受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认为,这类父母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的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2. 教师原因。从交谈中,我们发现小军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赏识。可现实是老师眼中只有他糟糕的成绩,认为他是不求上进、没有追求的孩子。有些教师还经常讽刺挖苦小军,放任其自由发展。这些都说明教师未能考虑到小军从外地转学的实际情况,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对小军的评价也欠公正,没能给予小军合理的期望。师生关系不良,严重打击了小军学习的积极性。
3. 同伴原因。学生们受到老师对小军评价的影响,也习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他,所以都不愿和小军深入交流,不愿做他的朋友。这使得小军产生了偏离同辈群体的恐惧,于是就采用搞破坏、攻击别人的方式来表示反抗。
4. 自身原因。我们让班主任为小军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量表由8部分组成,共80个项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F、G、H表示。其中A为学习障碍,B为情绪障碍,C为性格缺陷,D为社会适应障碍,E为品德缺陷,F为不良习惯,G为行为障碍,H为特种障碍。若一个量表的合计分数达到10分或10分以上,一般可以认为存在该方面的心理问题。测试结果显示,小军在学习、社会适应、品德和行为四个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
三、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和诊断,我们认为想要从根本上帮助小军,矫正其厌学心理,就必须从改善其微生态系统环境着手,对小军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小军本人进行辅导。为此,我们为小军制订了如下辅导方案,并在其父母、老师的协助下组织实施。
1. 辅导目标
(1)微生态系统方面: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形成,改善小军的微生态系统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案主个人方面:矫正其错误认知,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动能;提高其注意力集中水平,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补习功课,促进其学习进步;使不良攻击得以消退,引导其与同学和谐相处。
2. 辅导方案及具体流程
第一阶段:了解情况,建立关系。
与小军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在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小军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小军的评价;向其父母了解小军在家的具体表现;以家庭教师的身份与小军进行沟通,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一起游戏,了解他的喜好和特长。综合多方面信息以发现问题所在。
第二阶段:改善案主的微生态系统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青少年在由学校、家庭及同伴所构成的微系统中与各成员产生交互作用,他们交互作用的模式与结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只有从生态系统入手,改造生态环境,或改变其与系统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式,才能使他得到有效改变,否则即使他本人在接受辅导或矫正的阶段有显著改变,但如果他的生态系统环境依然如故,那么他也会很快就回复到原先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
于是,我们与小军的家长、老师共同商讨辅导方案,并对他们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
与其父母达成协议,要求每天必须有一人照顾小军的衣食起居,平时抽时间多陪伴、关心小军;停止粗预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多一些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定期与小军的班主任沟通,了解小军的在校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从小军的老师入手,建议老师多利用强化、榜样示范、期盼暗示等心理学原理,给予小军更多的关注;对他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帮助小军重新树立在班级同学面前的形象。具体建议:给予小军合理的期望,对他多一些关心,态度友好和蔼;对于小军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表扬;多与小军谈心,了解其内心所想;学习上给小军提供更多的帮助,课堂上多提问,等待小军回答问题的时间加长,并能启发诱导;指导小军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定期进行家访,与小军父母交换意见和建议。
从小军的同学入手,通过“我来帮帮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友善地对待别人,真诚地帮助别人。鼓励班里的同学主动与小军进行交流,游戏的时候同意小军参加,帮助他共同参加班级活动,并对其攻击行为进行监督,采取日报告制。
第三阶段:进行认知矫正的同时,通过系统的注意力训练、与案主订立契约、代币强化的方法,对案主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同时进行,对于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体认知会影响其行为,而个体的行为又会对其认知产生反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认知矫正。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归因训练及成就动机训练。
理性情绪疗法:从小军爱攻击同学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情景故事,让其了解攻击行为对同学的危害,进而与其共同探讨该如何与同学相处。
归因训练:与小军的班主任进行沟通,指导其学会迁移不良的归因形态,对于积极的归因给予及时表扬,以巩固良好的归因形态。同时,在平时的心理辅导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军进行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小军实现角色转换。以前小军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是“嫌弃儿”,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自尊与自信,使他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在我们的建议下,班主任让小军担任一名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老师,以帮助小军改变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也为小军创设了更多的机会,让他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在班级中给小军树立成功的榜样,因为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会增强自我信念,从而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班主任帮助其制定个人目标与计划,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小军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目的在于: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2)注意力、意志力训练。教师和家长都反映小军上课和做作业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向老师、同学寻求答案。对此我们对小军进行了专门训练。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地增加游戏难度,对其意志力进行训练。同时,考虑到小军很喜欢打乒乓球,于是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成才史也成为了我们对小军辅导的最佳素材,小军很愿意听。
(3)订立行为契约,运用代币法来控制其不良行为。针对小军有自控力差、扰乱课堂秩序、对同学有攻击行为、作业质量低等不良行为,我们采用了代币制,由辅导者、小军的同学以及小军妈妈根据小军的表现填写,并由辅导者进行统计积分,由家长提供奖励,促进其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四阶段:学习辅导,通过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其自信心。
在继续第三阶段训练的同时,我们把对小军的辅导重点放在了学习上。小军的各科成绩都不是很好。语文阅读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经常跳字漏字,不能仔细读题。我们在对其进行辅导时,让他将题目认真读出来然后再做题。阅读文章时和他一起读,一旦出现错误则重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做数学作业时也不是直接帮其指出错误,而是让他自己检查,纠正其做作业时的不良习惯。每天监督小军完成作业,帮助他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知识,鼓励其课堂积极发言,课后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教会他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学会做笔记,尤其是数学,学会整理错题集,把自己不懂、或者做错的题目整理成集,并且归类,等到考试之前拿出来复习。小军在获得学习成就满足感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分析
在为期近一学期的心理辅导结束时,我们再次让小军的班主任为其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班主任用),结果发现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数都在10分以下,除了学习方面的测试分数是8分,稍高一点,其他方面如社会适应、行为、品德等方面的分数都降到了5分以下。测试结果显示,小军已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了。
1. 微生态系统环境得以改善
(1)亲子关系更融洽。家长更加注重小军的全面发展,能够按照契约及时提供奖励。父亲的管教方式也有所改善,更多以讲道理为主,小军妈妈重新找了一份每天只上半天班的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陪伴小军,小军愿意亲近家长了。
(2)师生关系更和谐。班主任经常利用晨会的时间对小军的进步进行表扬,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小军还被编进了班级的“进步组”。小军说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没有以前凶了,还经常给他“开小灶”,他很开心。老师较少打电话跟家长“告状”,还去小军家家访过几次,而家长也经常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小军的在校情况。
(3)同伴关系略有改善。在辅导期间,小军几乎没有出现攻击行为,部分同学开始愿意亲近小军,已有不少同学愿意在课间和他玩,但还有部分同学因小军以前的不良表现而心存顾忌,不愿意与他接触。
2.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小军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厌学情绪也明显缓解。各科成绩与以前相比有了进步,特别是小军最不喜欢的数学,虽然测试成绩有波动,但是整体上分数是呈上升趋势的,均分在85分以上。(在该班属良好水平)
3. 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在辅导期间,小军几乎没有出现攻击行为,只是偶尔还会搞恶作剧,小军说他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没有搞破坏的意思。数学学习方面,虽偶尔还会因为粗心而出现错题,但跟以前相比他学会了检查,并且能够自己进行改正。语文学习方面,他也养成了做题前先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充分认识到了审清题目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做课后阅读时,也改正了不读文章直接做题的坏习惯。课堂表现也有改进。根据班上同学的反映,他现在上课也比以前认真了很多,只是偶尔会开小差。注意力较以前集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有时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总的来说,小军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迈进。
五、辅导反思
1. 对小军的厌学程度应进行专业测量与分析。
本文判断小军厌学个案的依据仅仅来源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以及案主的外在行为表现,未能运用专业的厌学量表进行测量。在心理辅导效果的分析评估上也是如此。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外并没有较权威的专业厌学程度测试量表,而笔者本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在探索中。小学生厌学量表的编制对于厌学心理辅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对小军的心理辅导周期应适当延长。
在近一学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小军出现了许多可喜的进步。但在后来的回访中,我们发现小军的不良行为又有轻微的反弹,比如上课有时还会不定神,课后有时还有攻击同学的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三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有时还会出现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另一方面小军的老师和家长对小军的关心和帮助未能持之以恒。当然,如果我们的回访及时也会好一些。于是,在与小军的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下,我们建立了周回访制度,以帮助小军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点评
邓亚琴老师的研究报告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小军的厌学心理、攻击行为进行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与以往的个案辅导相比,此辅导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在干预个案本身的同时,干预了个案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系统,这对心理辅导效果的取得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该辅导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微生态系统变量没有量化,它的变化和发展依据的是辅导者及案主等人的感受;微生态系统干预的操作技术没有标准化和程序化,其他辅导者很难进行重复实施,这些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点评者:沈永江,副教授,南通市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咨询师培训专家,南通大学心理系主任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会心教学研究”――和谐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滚]C/2009/01/08)的阶段研究成果。
1.2 方法
干预组按自然班划分小组,每个小组15~20人,由2位课题组成员领导,共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每周1次,每次2 h。两组学生分别在干预前、第7次干预结束(第1次复查)及干预结束后半年(第2次复查)进行心理测验,3次测验的测验时间均为1.5 h~2 h,在心理辅导室进行,由班主任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低年级学生由班主任念题,课题组成员负责解答。3次测验时间、地点、组织人员一致,并与各班班主任进行开放性访谈。心理辅导小组成员由三甲医院心理咨询科医生及国家心理咨询师组成,均接受过团体心理干预的相关培训。对照组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1次。
1.3工具
1.3.1 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10]
根据量表手册计算出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L)量表分。内外向(E)分数越高提示个性越外向,通常标准分61.5表示典型外向,38.5表示典型内向。精神质(P)标准分61.5表示典型精神质。神经质(N)标准分61.5表示典型神经质。
1.3.2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 `s Self-conceptScale ,PHCSS)[11]
共80题目,分为6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粗分低于46分为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总分或某一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意识越强或在某方面的自我意识越强。
1.3.3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儿童版(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CES-DC)[12]
共20题目,主要评价当前抑郁症状,分数越高提示抑郁出现频度越高,CES-DC≥20分表示肯定有抑郁症状[13]。
1.3.4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问卷(Rutter Children'sBehaviorquestionnaire forcompletion by teacher)[14]
共26题目,分为N行为(神经症行为)和A行为(违纪行为)两大类。问卷由儿童所在班级班主任根据儿童半年的情况填写,总分超过9分被认为有行为问题。班主任需担任3个月以上。
1.4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团体目标: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从团体吸取温暖和力量,促进人格构建。
团体方案:①开始阶段(第1~2单元):建立团体,制定团体协议与规则。学习认识情绪、表达情感。②工作阶段(第3~6单元):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处理与父母的情感联结。③巩固与终结阶段(第7~8单元):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处理分离情绪(表1)。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和自身对照t检验 、非参数u检验。
2 结 果
2.1 3个时段2组间及干预组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测验结果无显著差异。第1次复查干预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得分低于对照组,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第2次复查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智力与学校、幸福与满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表2)。
干预组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显示: CES-DS第1次复查得分高于干预前(t=1.99 ,P0.05),第2次复查得分低于干预前(t=2.80,P0.01)。干预前后EPQ各分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留守初中生、小学生复查结果比较
第1次复查,初中生干预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焦虑分、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分、Rutter儿童行为问卷N、A行为分均高于对照组;小学生干预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行为分低于对照组。第2次复查初中生干预组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分低于对照组,儿童行为量表N行为分高于对照组;小学生干预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精神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的智力与学校、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及N行为分低于对照组(表3)。
2.3访谈结果
团体辅导后,85%班主任认为留守儿童较前好管理,情绪较前开朗,小学教师反应较强烈。例如有一位四年级学生以前常与老师对立,违反纪律,经心理辅导后行为明显改变。课题组就此与班主任展开讨论,一致认为提高其自信自尊水平是改善其行为的有效方法。
3 讨 论
国外报道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抑郁症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15],本文显示对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亦有良好效果,辅导后留守组儿童的抑郁水平明显下降,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对于抑郁的个体来说,团体是一个具有支持功能的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启迪儿童从同伴交往中吸取温暖,摆脱消极情绪。但在第7个单元儿童得知活动很快就要结束时,对课题组成员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时复查抑郁量表分数较高,经处理分离和以后的保持联系,半年后复查情况好转,提示对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如何把握干预结束的时机,处理好分离情绪,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本组儿童的生活环境无大的变动,心理干预后其神经质分曾出现下降,提示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的个性重塑可能有一定作用,半年后神经质分有升高趋势,显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艰巨性。儿童的人格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化中形成的,正常家庭环境的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不良个性的重要原因,团体心理辅导在某种程度上使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于修复其过于敏感焦虑的个性特征应有一定功效。显然,相对于长期的亲子分离来说,两个月的干预时间是不足的,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其远期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以往资料报道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自我概念[16]有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初中、或小学留守儿童,总体上提高自我意识的效果不甚明显,在焦虑水平,智力和学校生活、幸福与满足感方面则有所改善,尤其小学生较突出,可能与和父母分开的时间不如初中生长、年龄较小自卑心理相对易矫正有关。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多由隔辈的直系亲属照看,或托付在亲戚家里,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的自卑心理较一般儿童更难纠正。在本研究中,小学生干预后神经症有所改善,中学生的改变不尽如人意,提示接受心理干预的年龄越小越好,也反映了青春期少年的反叛特征对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短,未能对留守儿童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案,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目标性不同的心理辅导,在农村学校及监护人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2]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 2008,24(8):917-919.
[3]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3-634.
[4]刘中华 .宁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绘画艺术治疗[J].宁波大学学报,2008,21(1):135-140.
[5]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8-9.
[6]Tvminski RF,Moore PJ.The impact of group psychotherapy on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Int J Group Psychother,2008,58(3):363-379.
[7]Newton E,Larkin M,Melhuish R,et al.More than just a place to talk:young people's experience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therapy as an early intervention for auditory hallucinations[J].Psychol Psychother,2007,80(Pt 1):127-149.
[8]Kim S,Kverno K,Lee EM,et al.Development of a music group psychotherapy intervention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in Korean adolescent girls[J].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2006,19(3):103-111.
[9]王秀珍,郑直,陈国锋,等.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7,6(6):538-540.
[10]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4-44.
[11]苏林雁.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06-307.
[12]刘平.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00-202.
[13]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27-31.
[14]王玉凤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56-59.
[15]Siskind D, Baingana F,Kim J.Cost-effectivenessof group psychotherapyfor depressionin Uganda[J].J Ment Health Policy Econ,2008,11(3):127-133
三年级:
1、学习目标。(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2)摆正自己在班级(或小组中)的位置,肩负起自己的责任。(3)掌握学习技能,克服自卑,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4)能集中精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人格目标。(1)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2)学会观察别人的优点,能接受别人的批评。(3)懂得宽容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并体谅他人。(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性情。
3、生活目标。(1)了解消费常识,学会合理消费,培养管理钱财的初步能力。(2)培养处理日常班务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四年级:
1、学习目标。(1)增强学习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会调整学习情绪,具有良好的进取心。(3)增强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懂得与他人交往应遵循的准则,尊重他人人格,友好的与亲人、老师和同学相互沟通和交往。(2)能向别人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焦虑,争取别人帮助(3)能谅解别人的不足,在老师与家长地指导下,学会指出他人不足的方法。
3、生活目标。(1)增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3)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五六年级:
1、学习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习技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2)能及时调整学习情绪,克服考试紧张心理。(3)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能在成绩面前,保持良好的进取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较强的自信心。(2)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别人的不足。(3)能理解别人,真诚待人。
3、生活目标。(1)培养生活中的独立自主能力。(2)进一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实施途径的工作目标:
1、使学生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达到优良水平。
2、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性、坚持性、批判性、挑战性、进取性、合作性等个性特征以及创新人格,具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
3、研究探索编写更适合小学年龄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4、探究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方式方法。
5、深化家校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6、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以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7、探索“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的方式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1、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模式。
2、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3、研究编写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二)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4、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创新、能创新,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
(三)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1、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对待人生。
2、帮助个别学生克服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3、做好个案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档案,规范管理。
4、出版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成果集。
(四)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
1、提高现代家庭教育质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
2、针对问题家庭开展心理咨询。
3、探讨新形势下现代家庭教育模式。
4、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探讨理论培训的方式,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5、构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
(五)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懂得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
2、让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3、引导小干部自觉在同学们当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4、学会遇事的处理方法。
(六)小学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具有自尊、自信和较好的自控能力。
2、能愉快的胜任教学,与学生、家长、同事有良好的关系。
3、具有广泛兴趣、果断、机智,有领导才能,有幽默感。
4、坦白、公正、真诚、热情尊重学生,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
五、研究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各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采取以下类型:
1、应用研究 2、个案研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各子课题组长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13年1月——2014年12月)
(1)各子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2)各子课题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各子课题进一步实验研究,并写出实验报告,总课题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完成总课题实验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
(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七、成果表现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活动课教材及教师用书
3、校刊及研究论文集
4、个案研究典型案例集锦
八、课题研究机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新能
副组长:谢绪友 张晓毛 叶仕红
成 员:黄明芳 刘 芳 管雪君 王德良 李桂华 伍邵华
周进良
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谢绪友
副组长:刘 芳 周进良
成 员: 朱 莉 陈雅琴 张 艳 瞿利云 徐晓云 许小丽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小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会碰到许多社会适应性的问题,如情绪处理、心理冲突、是非辨别、沟通择友、信仰目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问题。他们非常需要成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在沟通中得到帮助,特别是到了小学六年级和步入初中阶段的青春期学生。
关键词:
小学;青春期;人生观;心理辅导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广泛,学习内容的增大使不少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扰和危机,出现了学习障碍的现象。这些困扰的解除,可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去解决。辅导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知识性的遗漏补缺,更加需要运用心理手法去提高他们自我观念、自信心、情感、兴趣、动力、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们更好地去适应现阶段的学习任务,更能帮助他们在步入青春期的道路上,起到一个正确的带头作用和引导作用。
1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花园中盛开的花骨朵。老师作为辛勤的园丁。不仅起到教育意义这一作用,更需要为他们在步入青春期的道路上,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和带头作用。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目标的最简单的表述可依据江耀强1999年提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八自”目标:自觉、自知、自爱、自持、自尊、自强、自制和自信。作为小学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点,笔者为之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1)学会认知:正确制定出未来中学习的计划性、学习中的楷模典范、拥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枝巧、正确的对待民族与外来文化的认知度。(2)学会做人:设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了解和遵守公民道德、自觉遵守人身行为规范、学会正确的社交技巧。并拥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劳动意识。拥有一个正确的荣辱观。并且能够正确的了解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拥有的权益以及自身多需要履行的义务。(3)学会生存:安全知识、自我保护(包括不沾)、劳动技能、升学指导。怎样面对校园恶势力以及外界恶势力的困扰以及如何正确的进行自我保护。
2实例详解、案例简介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小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以下笔者根据某校某某学生的真实案例结合理论来进行详细分析与指导建议。吴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吴某。最近心烦气躁,总是感觉内心空虚害怕一个人独处。这个学期的月考没发挥好,成绩由年级前5名退到了五十多名,知道成绩时忍不住大哭了起来。班主任批评吴某,吴某觉得在班里面子;妈妈看到成绩斥责吴某,吴某觉得痛心。于是,她每天加班加点,中午也不休息。距离下一次月考时间越来越近,她就越紧张、心烦,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心里总想着考试的事,担心自己又会发挥不好,很焦虑。晚上睡觉前一想起要考试了,头脑中就会不自觉的浮现出妈妈斥责的情景,觉得呼吸急促,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或者干脆睡不着。白天上课、做作业时也常走神,非常担心自己下一次考试又考不过,如此恶性循环。
3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只有真实的了解孩子的困惑和压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问题,才能找出真正存在的误区、只有正确的面对这些误区才能够找到解决孩子心理困扰的最佳措施。根据以上真实的案例我把改学生所面临的困扰和问题解剖成了以下几点进行分析:(1)澄清问题、挖掘原因。教师应该尝试了解当事人对问题的主观阐释、问题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当事人如何处理问题、当下发生了什么是当事人觉得困扰而在意的。(2)协商目标,辅导教师协助当事人描绘对于问题解决的美好愿景和目标。从对当事人所偏好的未来细节进行探讨,聚焦当事人的多个问题,协商出当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他制定下一个小目标。(3)挖掘资源,寻找例外阶段。寻求例外是整个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辅导教师必须积极探讨当事人过去相关的成功经验和各种优势资源。讲学生的优点放大,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力量。强调学生已经切实做过的事情。列举出学生获得的成功与荣誉,给学生规划出下一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并且有计划的去进行和实施。(4)教师和学生相互反馈。提供反馈前,一般休息五分钟,给咨访双方都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反馈时首先一般教师需要对当事人进行整体的肯定和赞许,特别是针对与目标达成有关的优势力量。然后当事人也对此次谈话对自己的内心辅导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进行一次总结反馈。两者相互达成共识。
4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不同的小学生、不同的问题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共同性。我们可以先总结出矛盾的普遍性,再把不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我把该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上理论指导的共同性相结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解决方案。(1)化解青春期女孩的心里误区。小学6年级是步入青春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女孩子在生理上会逐渐发育,所以会感觉内心焦躁不安,害怕孤独,害怕寂寞,不愿意一个人独处。这都是所有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在生活上的关心更需要老师去进行学习上和生活中正确的引导。(2)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优化辅导。吴某这一次的考试失误。不仅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也受到了母亲的斥责。使吴某承受了双重打击。考试失误内心已经非常自责,加上老师的批评让自己觉得在班里没面子,这个时候非常希望得到父母家人的鼓励和肯定,结果母亲看到成绩也严厉的斥责吴某。此时在吴某的心里就犹如雪上加霜、更是痛苦不已。老师和家长的双重不理解是导致学生压力大的根本原因。此时老师应针对学生的成绩下滑对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想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3)自身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吴某每天加班加点学习,中午也不休息。不合理的学习和作息时间往往适得其反。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或者失眠干脆睡不着。甚至白天在学校里上课、做作业时也常常走神。结果学习也没学好,休息也没休息好。更是得不偿失。需要调节好自身的心态。正确的去面对考试,考试只是检验你是否用心学习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因为考试成绩去否定一个人的能力和付出。(4)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排解精神压力。因为一次的失误,而导致其过度的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知道成绩时吴某大哭了起来。紧张、心烦,有时还会出现头晕。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白天上课时也常走神。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年纪小,自我认知能力不足,无法自己给自己寻找排解压力的出口。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进行正确的开导。例如,带孩子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给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是孩子心中最好的礼物。
5结语
面对青春期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做到积极的心理辅导,家长更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一方面更加关心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适当的缓解孩子在学习上的难题和压力。只有这两方面相互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误区。更应该做到具体问题集体分析。把理论知识和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相结合,从而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去适应现阶段的学习任务,才能够正确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英.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J].学周刊,2016(7):215.
[2]麦从心.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4):50-51,55.
[3]孙益光.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