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版权资产管理的内容
版权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一系列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具有明显的财产属性,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一种资产。版权资产是权利人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版权的财产权益和与版权有关权利的财产权益,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版权资产强调的是权利人享有的相应财产权利,而不是拥有享有版权的实物资产。例如,出版企业购买的一本图书是实物资产,属于有形资产,只有通过签订合同取得一部作品的某项财产权(如复制权或发行权)才能称其为该企业的版权资产。
版权资产管理是企业对所拥有的相关版权权利开展清查、登记、评估、统计、使用、流转等活动。版权资产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法律管理、实务管理、价值管理和运营管理。法律管理是指对企业所购买和出售的版权进行法律方面的审查,实务管理是指对版权资产权属进行清查与登记,价值管理是指对资产价值开展评估并将其纳入财务数据,运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拥有的版权资产进行运营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
做好版权资产管理将对我国的出版业有重要的作用:
(1)开展版权资产管理有利于壮大我国出版企业的资产规模,推动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文化企业的重要力量,我国出版企业拥有大量的作品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出版企业重要的版权资产,据估计“其价值和规模甚至会超过固定资产”,完善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既能够保障出版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避免我国国有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的流失,也是推动出版企业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2)加强版权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定义,“核心版权产业是完全从事创作、制作和制造、表演、广播、传播以及展览、销售和发行作品及其他受保护客体的产业”。出版业即属于核心版权产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版权作为资源,出版业将无法存在。因此,版权资产是出版企业获得经营收益的核心资源,也是反映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是促进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版权资产有效管理手段欠缺
1.出版企业版权资产规模小
根据《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4)》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国有文化企业资产总额2.2万亿元,其中版权等无形资产占比只有3%左右;中央文化企业中只有13.5%的企业建立了版权资产管理制度或开展版权资产运营,版权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例不到20%,直接通过版权资产运营获得收益的企业数量较少。我国出版企业亦是如此。以《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流通市值排名靠前的7家出版上市公司为例,7家公司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2%到11%不等,其中主要是土地使用权,约占到90%以上甚至更多;7家企业中将版权列为无形资产的只有4家,版权在无形资产中的比重在10%以下甚至不到1%。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比重小,这反映出有些出版企业没有把版权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这种情况与作为核心版权产业的企业属性不符。
表1 部分出版上市公司版权与无形资产的比重
2.开始探索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制度
2009年中央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方向是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设立于2011年的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文资办”)具体负责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日常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涵盖产权登记转让交易、资产评估管理、重大事项监管、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出版业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版权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相关出版企业已开始进行了版权资产管理的探索,明确版权资产管理的部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明确总编室作为版权资产管理部门;人民教育出版社制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权管理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权许可使用暂行规定》等。但大多数出版企业还没有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上普遍存在“重有形、轻无形”的情况,对拥有的版权资产缺乏清晰、有效的管理,导致版权资产权属不清,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沉默”的资产。
3.版权资产价值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
版权资产管理的另一难点在于价值管理,这也是导致版权资产管理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一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单项规定,对版权资产的价值管理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难以确定,导致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在改制、重组、并购过程中被低估。二是版权资产评估体系还不成熟,由于版权资产的无实物形态、价值不确定性、受市场影响大等特点,资产价值难以衡量,限制了出版企业的版权质押融资、版权证券化等活动的开展,制约了企业通过版权资源实现创新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已在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10年颁布了《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从基本要求、评估对象、评估操作要求、评估披露等方面系统规范了版权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推动了版权资产评估的规范化发展。2012年我国成立了首家专业版权评估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版权评估中心,并于同年完成全国最大一单版权质押融资案例的评估工作,帮助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以11部电视剧的版权打包质押获得1亿元银行贷款。
4.版权资产运营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版权观念和意识的提升,我国出版企业开始把版权资产运营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既注重开发和购买自有版权资源,扩大版权资产规模,又重视全版权产业链的运营,同时还积极开展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工作,使版权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如青岛出版集团通过近年《速成围棋》系列图书的出版,编辑出版了多品种、多层次的围棋图书,并吸引了包括《聂卫平全集》等一批名家名作版权落户集团,还组建了青版棋院,连续举办全国性围棋大赛,并借势延伸到少儿围棋的连锁培训,开发了“聪明围棋”线上产品,做到了版权资源的多层次运营。但我国大多数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运营还处在初级水平,出版业的版权资产运营仍然主要局限在“编、印、发”的传统环节,较少向数字领域、网络领域、影视领域、游戏领域等下游产业环节延伸和拓展。
三、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和运用
加强对出版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既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版权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和完善资产清查、价值评估、财务核算等方面的方法和制度,又需要出版企业树立版权资产的观念,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保护和运用。
1.重视版权资产管理,开展版权资产清查工作
将版权资产管理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文资监管和出版管理部门积极鼓励和组织各国有出版企业开展存量版权资产的清查工作,全面掌握国有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的数量、种类、权属和使用等情况,摸清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家底,做好资产的清理和登记,对存量资产形成清晰的记录,对增量资产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发现和掌握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情况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完善版权资产管理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监管部门应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相关指导意见,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版权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支持出版企业加强版权资产管理。出版企业要建立以运营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的版权资产管理机制,完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版权资产管理事务,并将版权资产进行会计记账处理。
3.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版权资产
出版企业要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版权资产进行管理,建设版权资产管理平台,对企业版权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和动态跟踪,提高版权资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将版权资产的数据库与出版企业的生产活动相连接,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分析和挖掘受众需求,进行有效的版权产品推送,提高出版产品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变目标驱动型的传统出版模式为用户驱动型的新兴出版模式,促进版权资产的流转和开发。相关管理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财政的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如加大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相关版权资产管理项目纳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4.通过版权运营提升版权资产的市场价值
关键词: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评估 诚信 信用中介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和银行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人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与银行发生着直接的关系。银行业积极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将零售业务提高到战略高度,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启示,一个适合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减少银行风险。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建设的现状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2000年4月,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
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
3.个人资信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开始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参考
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所掌握的个人资信资料开展个人信用评级,把个人信用能力引入到信贷管理中来。
二、制约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1.个人信用资料不完全,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
能否在一个地区开展征信服务,最基本的条件是征信公司能否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取得当地个人信用资料,并能够合法向需求者提供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提供的信用文件主要有: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证明。这些数字并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
2.缺乏明确的个人信用记录
个人信用一般是通过连续记录建立起来的,个人信用记录直接记载着个人信用行为的结果,没有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
3.缺乏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保障
从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环境来看,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规定较少,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法规来调整个人信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少数相关的法律,与个人信用衔接不够,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个人失信行为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方式。
三、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和“ 提高全民族的诚信道德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为其发共同参与展与完善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1. 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1)修改现有法律。修改民法通则,对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信用权及债权人权利享受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修改《商业银行法》,对银行个人信息数据开放和保密作出平衡规定,明确可以开放的条件、范围、方式及其它措施;修改行政法规或规章,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管理部门,强化职责与权限,消除各自为政、零散分割的不利局面。(2)制定新的法律。主要包括:信息公开法,对个人信用数据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与对象,确保征信机构能合法、快捷地获得个人的相关数据;个人数据保护法,强化个人隐私权免受非法侵害;公平信用报告法,规范个人资料的收集、利用、传播及权利、义务与责任等等。(3)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2. 引入科学的个人信用评级指标
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信用,能不能还贷是银行能够度量的问题,而是否有还贷意愿相对来说,更难以测度,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个人素质来反映这一变量。
同时还需要考察的指标有个人资产规模和质量,个人偿债能力、个人盈利能力、个人信誉状况。
3. 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
①大力普及电子化支付手段,推行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上的现金流通,就需要大力推行银行卡、电子钱包、个人支票、网上支付等先进的支付手段,完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普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支付方式的现代化。②建立健全个人有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如房地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包括债券、股票、实物资产的长期投资,以及汽车、高档耐用消费品等,按照有关资产评估的原则、原理、办法进行科学评估。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形势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是对社会经济的有效调整,也是重建个人信用的重要方法和对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④建立对违背个人信用制度者的制裁措施。首先进行金融制裁,银行不再继续贷款;其次结合社会信用制裁,降低个人信用等级;再次应采取舆论制裁,使其难以立足;最后对情节严重者动用法律制裁,维护社会信用。
参考文献:
[1]艾洪德、蔡志刚,《个人信用制度:借鉴与完善》,《金融研究》2001,(03).
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2015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原材料工业系统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组织提出了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全环保效益显著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城市钢厂搬迁等。组织研究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困难行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退出机制。积极扩大高端铝材、绿色建材和钢结构市场需求。
二是加大行业发展指导和监管力度。组织研究编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稀土、建材、新材料等行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化肥行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和《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方案》,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等。联合住建部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严格稀土指令性计划管理,开展稀土投资项目核准工作,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提出稀土资源税改革方案。推进稀有金属立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立法计划。
三是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了符合要求的水泥、平板玻璃建成项目,认定符合要求的在建项目;就钢铁、电解铝项目清理情况征求国土资源、环保部门意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加快项目备案工作。印发轮胎生产企业公告管理办法、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制修订煤制烯烃、对二甲苯(PX)、钢铁、钨、锡等行业规范条件。开展轮胎企业符合规范条件审核,公告第二批铝和铜规范企业名单、第八批水泥和第七批平板玻璃生产线名单等。推进稀土大集团实质性组建,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已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南方稀土已完成集团资产评估。
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重点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和立项工作。利用技术改造资金、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组织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加快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研究制定首批次应用重点产品目录,推动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新材料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为政府制定政策、社会资本投资、用户选用新材料提供决策依据。制定扩大碳纤维在重点领域应用的工作计划,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成立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加大电子材料进口替代工作力度。
五是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制定《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研究建立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和水泥、陶瓷智能工厂技术条件,在轮胎、陶瓷等行业积极实施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在稀土行业建设稀土产品追溯系统,研究化肥、农药开展电子商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启动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为推动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牵住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
2016年的工作思路为:
一是研究落实稳增长措施。密切跟踪和掌握原材料行业生产运行态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分析困难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政策需求,研究降低企业税费、减轻企业负担、调整进出口税率等对策措施。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困难行业扭亏增盈、转型升级。继续组织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加快推进城市钢厂环保搬迁改造、城区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等重大工程。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以任何名义备案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强对地方备案项目产能置换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僵尸企业”退出和低效产能削减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跨区域兼并与区域内兼并相结合,打破资产所有制界限,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2016年,要完成大型稀土集团实质性组建,督促6家集团尽快落实组建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力争2016年6月底前整合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切实抓好稀土应用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是加快智能绿色升级改造。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试点示范,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做法。继续做好原材料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资电商发展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开展建筑陶瓷行业“机器代人”工作试点。针对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开展主要生产工序对标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量。
四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国家新材料创新中心,重点做好新材料中试及工程化开发,突破产业化共性工艺技术。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建立新材料统计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夯实新材料行业管理基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条件成熟的关键材料,加快重点铝合金牌号开发应用;落实石墨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现石墨烯低成本化和工业化首批次示范应用;组织钢铁企业研发生产高铁、汽车、核电、船舶和海洋工程、机械、圆珠笔头等所需关键钢材。
五是加强行业引导监管。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自我声明、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建设规范企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整顿规范稀土行业秩序,严格控制新设稀土采矿权,制定出台稀土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继续完善稀土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列入2016年国务院Ⅰ类立法计划,修订《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
“十三五”期间,原材料工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工作中心,以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新增产能,加快存量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业,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物流、产业基础等综合条件,鼓励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间耦合化,推进原材料工业基地化、园区化发展,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布局。
三是加快工艺技术创新升级。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目标,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升级步伐,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清洁安全、高效高质、数字智能生产。
四是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用装备和重点品种,完善新材料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新材料创新能力水平,着力实现材料先行。
而现在是文化创意产业登台之时了。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犹如面对一道水位高涨的河湾拉开了闸门,积蓄已久的水流必将湍湍而下,引发新一波的产业发展浪潮。而在2010年4月由九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更是从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建设、放宽信贷环境、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保障体系、鼓励保险资金和风险资金进入新兴产业等多个方面,全面改善了文化企业的融资环境。
除了政策的推动,资本的屯扎也日趋明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前者每年将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100亿元的授信额度;苏州则投资450亿元打造43个在建以及规划拟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湖南文化企业获授信额度已达1100亿元;广东省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规定在未来五年内至少投入250亿元用于支持文化强省建设。
从政府到政策,从资本到资金,似乎开闸之后的文化创意产业会如一夜春风后开满枝头的梨花般繁茂。然而,聚光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真的能够不负众望红火起来吗?风险投资介入其中的机会又到底有多大?
伴随着国内第一家上市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开启了另一片资本蓝海。在2009年9月成功上市后,奥飞动漫作为国内第一家以动漫玩具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又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再一次展开新的资本运作: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6股,并且出资9000万元收购广东嘉佳卡通影视有限公司60%股权,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不仅是华谊兄弟与奥飞动漫,自2009年下半年至今,先后有皖新传媒、东方财富、蓝色光标等传媒企业上市,保利博纳、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光线传媒都在积极进行资本运作,实现上市目标。同时十余家出版集团也在加紧筹备上市。
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借道资本市场进行扩张,成为一股令人关注的新势力。
而且,文化创意产业所吸引的资本领域不再局限于小规模的民间资本。北京、天津、杭州、广州等各省市都在积极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引导基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募集与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已经超过300亿元。
除了政府在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外,风险投资也开始有所动作。2010年7月泛城科技联合多家本土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成立了2亿元的泛城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在同月,中国首支专注文化与传媒行业投融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完成了首期20亿元资金募集,其主要发起方和出资方为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汇力基金旗下的专注于中国电影电视投资管理的金额为3亿元的汇力星影中国影视基金在2010年6月正式宣布启动。此外,天越创投投资中南卡通300万元,华奥资本投资电影《画皮》,三井创投投资热度传媒百万美元,银广传媒第二轮融资1亿元,而已经上市的华谊兄弟、奥飞动漫、蓝色光标等公司背后都有着风险投资的身影。
文化十年
从1998年中国文化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司算起,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动漫、游戏、出版、新媒体等细分领域,但是所有的细分领域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有一定的文化附加值的经营。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各大城市的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表示,“新增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2004年至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产业增加值613.6亿元、700.4亿元、812亿元和992.6亿元,分别占当年GDP的10.1%、10.2%、10.3%和10.6%,年均增速达到17.4%。2008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为1346.4亿元,占当年GDP的12.1%,2009年更是逆市飘红,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而对上海而言,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并仍然保持上涨趋势,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然成为了部分地区的经济支柱。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意味着行业中有着更多的投资机会。“事实上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风险投资最感兴趣的,因为它是最符合风险投资性格的产业。”天津意库创业产业园区董事长刘征表示,“以现在发展成熟也最为常见的IT产业为例,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也算是创意产业,而IT产业就是依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的。”
不过,尽管如今风险投资机构在行业内已经进行了许多投资,但是即使是面对影视等被政府热捧的行业,风险投资仍然显得非常冷静,重点关注但是谨慎投资仍然是风险投资的主基调。
“尽管华谊兄弟上市了,但是这个产业的投资机会相对还是比较少。”贝塔斯曼董事总经理龙宇表示,“所以即使文化创意产业的春天来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发展到机构投资者广泛进入的阶段。”
作为一个最符合风险投资性格的产业,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为什么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在风险投资机构面前叫好不叫座?
“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比较多,例如剧本、品牌、著作权、版权以及技术等,这些无形的资产在市场没有通用的评估体系,除非将剧本拍成真正的影片并且获得票房收入,否则在中国的市场上无法计算出这个剧本的市场价值。”刘征表示,因为无法评估这些无形资产是主要原因。
而且,由于文化企业不具有实际可抵押的资产,因此银行通常会对其采取保守态度,大多数中小型和初创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办法得到大量资本的支持,进而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模式
当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无法完全借助资本的力量时,能否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江通动画的公司,这家动漫公司以海外代工和自主原创为主,但是却是从海外代工逐步走向自主原创,这种模式在日本和韩国都有成功的案例,而且这种模式是非常符合动漫行业自身发展逻辑的。”天图创投副总裁冯卫东说到。由于海外代工能够为企业提供非常好的现金流,在保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不仅能够提高制作团队的水平,而且有利于公司进行自主原创,所以许多文化创意产业以此为起点发展企业。
“自主原创是一个漫长的、高风险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公司就从自主原创入手,这就意味着一开始公司就需要依靠资金的支持,江通动画所采用的这种在国内动画产业中非常独特的模式恰恰是最适合他们的模式。”冯卫东表示。
除了动漫产业之外,资本也在关注电视媒体领域,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7月8日,鼎晖投资宣布入股蓝海电视,首期承诺投资额超过千万美元,这也是国内风险投资机构首次直接投资电视媒体。“现在国家正在向民营资本开放电视媒体这一领域,并且在鼓励跨地域经营,这就出现了很多投资机会。”冯卫东说,“以往都是市级办台的方式,而现在则是走出去面向全国,形成像美国五大电视网一样的格局,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广电企业开始向这个方面布局了。”
美国电视业自2006年起形成了由CBS、ABC、NBC、FOX和CW组成的五大全国电视网竞争局面,电视网的差异化运作能够将自身与其他电视网之间有明显的区隔效应,能够在电视观众心中占领不同的地位,使他们对电视网形成特定的收视期待。这种模式无疑是高度市场化运作成功的典范。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能够成功,盈利模式是排在最首要的位置上,那么对于某个公司集合体或某个创意产业园区而言,又应该如何运营,寻找成功商业模式呢?“我们对于入驻企业的租金要求是逐年递增的,这就要求入驻的企业不仅仅要盈利,而且利润要逐年增加,这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入驻企业的资质。”刘征解释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园区里形成产业链,我们会有意识的在某一个产业定位上聚集一些企业,促进形成产业群。”
在意库创意产业园区中,有设计创意的公司,有展示和售卖创意设计的公司,也有制作创意设计实体物品的公司,整条创意设计的产业链逐步清晰和完整了起来。“我想,这种企业群的产业链模式是能够吸引资本注意力的,毕竟只要在一个园区中考察,就能发掘很多上下游的公司。”刘征如是说。
文化风险
尽管资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回报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但高回报伴随着的是高风险,这往往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正如刘征所言,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太多,这种不确定性成为了创意产业利用资本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极大难题。“即使是面对非常出名的导演,你都无法估计出他拍的下一部电影到底能带来多少回报。”汇力基金孟晓苏笑谈,“剧本、演员、上映时间等因素全部定下来,也没有一个财务分析模型能够算出来到底收益是多少,这也是我们寻找专家来做基金管理者的原因。”风险投资机构在面对文化创意产业时尚且步步为营,每一个细分市场中的企业就更无法避免风险。以动漫行业为例,投资大、见效慢、盈利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种种问题让风险投资机构很难产生投资的信心。
“做动漫的风险很大,在衍生品盈利之前,几乎所有的资金投入,包括找编剧、写剧本、做出成片,到联系播出等环节都要公司出钱,哪个环节出现变故,这些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一位动漫行业内人士如是说。
而原创动漫面临着不是窘境而是困境,一套原创动画即使在全国卫视全卖一遍,其成本也远远收不回来,而当地方卫视开始播出第二遍时,盗版光碟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了。整个动漫产业链很长,前半段是创作、制作、发行,后半段是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但只有到了营销阶段,整个产业链才能闭合,资金才能回笼。
综合上述原因,动漫企业要想引起风险投资机构的注意,还需要有独到之处。
而对于出版业来说,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地域壁垒、行业壁垒和所有制壁垒问题,而且企业往往资金实力不够,加之政策不明朗等问题,导致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文化企业难以走到一起。
在资本的眼中,出版行业非常封闭。终于在2010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2010年“1号文件”),不仅进一步肯定了民营资本出版的主体地位,而且也为风险投资进入这个行业敞开了大门。尽管“1号文件”已经进一步明确了民营出版商的地位,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的细则和扶持民营出版商的途径,民营公司的版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出版公司最核心的价值必须要通过出版权才能对资本形成吸引力。没有出版权的民营出版公司就像是没有拍摄许可证的影视公司一样,不可能实现像华谊兄弟那样的业绩。
文化未来
某些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吸引了许多资本的兴趣,然而源自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一些特殊属性,包括创意估值、版权问题等又让投资人止步不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之路到底该怎么走下去?“版权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刘征表示,“在国外,每一个经济成熟的城市里都会有若干标志性的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例如美国纽约的SOHO,英国伦敦的东区以及德国鲁尔地区的创意园区。”“而以上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首先是源于成熟的创意金融的支持。”国外已经有一些创意银行出现,可以为创意第一人提供类似“专利”的保护。这些创意银行能够保存任何一个人的任何创意,当其他人再拿来相同的创意时,创意银行里所记录的时间就是最好的公证。
除此之外还有相关各种法律法规的配套,可以使好的创意有可抵押、可评估的价值,这样创意企业比较容易与资本进行对接。但是在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评估还远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评估模型。
“比如在中国,你说艺人杨议(《杨光的快乐生活》主角)的一个剧本,有人说值100万元,也有人认为不值10万元,中国就是因为没有这样权威的机构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刘征说。
不过,如今风险投资在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创意估值的探索与尝试。“比如汇力星影通过各种行业专家来对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制作人、导演、影视公司管理人都是我们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成员。”孟晓苏表示。
版权问题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每一个细分领域而言,都是最大的问题,对于动漫产业而言同样如此。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动漫产业有许多需要向国外学习的地方。
由于原创漫画是动漫产业金字塔的根基,因此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动漫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和流畅的产业链。第一步通常从在杂志上连载漫画作品开始,接下来才是选择读者反馈好的作品进行单行本发行,随后进入到动漫制作阶段――改编动画片,然后再根据漫画造型制造动漫衍生产品,最终进行相关游戏的开发。
然而在中国,却出现了“产业链环节倒置”的现象。90%以上的资金都投向了动画制作环节,完全忽视了最基本的漫画创作和市场需求,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做法导致了原创动画企业陷入尴尬困境。
陷于冰火两重天境地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想要脱离困境不仅仅是需要借助资本之力,更需要从产业的整体环境以及企业的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变,才能在未来道路上行的更远。
意库 积聚文化创意
何莎莎
让创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效应,等待与资本相遇。
像哈利・波特一样从9又3/4站台登上前往魔法学校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众多《哈利・波特》“粉丝”的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或许将有一部分成为现实。在天津意库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意库)的意库创意街上,就有一列仿造霍格沃茨的蒸汽火车。
而这仅仅是意库创意产业园区的一个小小的亮点。
“意库是2007年7月创建的,是天津市首家利用老厂房整体规划改造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前身是天津外贸地毯厂。”意库董事长刘征介绍道。创建意库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自发行为,是由天津市政府促成的,由于现在的中心城区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因此天津市红桥区制定了三个方向:总部经济、科技园以及创意产业,而将天津地毯厂定位为创意产业的起步示范区。
“我们本身是天津建苑房地产开发公司,最初做意库是因为天津市政府的主导,但是慢慢地我们就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刘征分析道,其做创意产业园区的兴趣一步步被激发,因为有许多吸引他们的原因。
首先,尽管天津的创意园区的商业回报并不高,而且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无法像北京、上海一样有很多成熟的创意企业来支付很高的租金,“但在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
国家在大力倡导文化创意产业,一些能够帮助政府解决执行层面问题的企业往往能够抢占先机。
而且,如今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在国外能够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中国要转型所必需的“添加剂”就是创意产业。“因此我们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多获得一些园区、厂房类的资源,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刘征认为。
不过,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庞大,其中分布了十几种不同的细分领域,到底要将园区定位在哪一个领域?
刘征思索了很久,“任何一个产业想要发展起来,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将意库定位在‘城市空间设计’的产业方向。”这个产业方向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装饰装潢以及工程勘测。“这样的企业是天津目前最需要的,散落在天津各地,意库可以将这些企业吸纳进来来打造我们的园区,到目前为止园区内城市空间设计类的企业占到了94%。”刘征坦言。
目前意库已经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条件,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法律规范等各种增值服务。
“我们在上周刚与北京银行签订了一个1000万元的授信贷款,目前已经将300万元成功贷款给园区内杨议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影视基地了。”刘征表示,“除此之外,我们也对园区中的四个企业进行了一些小额的投资,希望其中能有一个成长为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资产、高风险,即使是风险投资机构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都十分谨慎,意库会如何筛选企业进行投资呢?
“首先是要求企业能够良性发展,其次是排除那些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而且意库的租金在天津地区并不便宜,因此一些低产值的企业无法进入我们的园区,这就进行了一轮筛选。”刘征说,“另外我们还在逐步淘汰园区中发展不良的企业,通常我们都是签订两年的租约,到期之后如果企业不合格就会被淘汰。”
完整的城市空间设计产业链,加上意库链条式设计服务,正不断地吸纳更多知名企业入驻园区。而在未来,刘征还有着更多的计划等待实践。
汇力星影 决胜影视产业
何莎莎
将投资重心全部放在影视产业,或许会大放异彩也未可知。
随着产业基金的设立风起云涌,国内目前已经募集与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元。而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中,有一支基金特立独行,仅仅专注在中国影视制作及其关联领域的投资管理,这就是汇力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汇力星影中国影视基金(以下简称为汇力星影)。
“我们这支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是筛选优质的待投影片以及电视剧,除此之外还围绕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均进行投资扶持。”汇力星影董事长孟晓苏表示,“例如影视剧本的编创、电影电视新技术、院线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影视基地发展等,以推进影视文化的全产业链发展。”
汇力星影的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其LP的构成既有国内资本也有国际资本。“国内一些闲散资金因为投资渠道不畅通,所以希望投资目前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也有一些国际资本非常看好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孟晓苏表示,“2009年中国城市的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了62.06亿元,而今年预计将突破80亿元,这种迅速的增长是推动国际资本关注中国文化产业的动力。”
汇力星影宣布正式成立当天,就签约了4个投资项目:《武当》、《日本四季之旅》、《巨额交易》以及《秘史:不可告人》。
由于电影与电视剧的项目各具特点,因此汇力星影在投资策略上也各有不同。对于电影项目而言,汇力星影会根据目前中国票房的走势,将基金锁定在投资能够创造3000万至1亿元票房、且同时可合符目标年回报门槛的电影,并且要求进行股权及版权抵押,对于单部影片的投资额度在500万至3000万元之间,投资目标比重不超过基金总额的60%。而对于电视剧项目而言,汇力星影通常单部剧投资1000万元左右,要求股权及版权抵押,投资目标比重不超过基金总额40%。对于院线、动漫、制作或者发行公司等创造性项目的投资,则不超过基金总额的20%。
由于文化产业通常以无形资产占据主要比重,整个产业都存在高风险的投资障碍,因此一支基金能否成功操作的关键就在于对投资风险的控制能力。“汇力星影采用了分散投资策略,以‘电影+电视剧+其他影视相关项目’的投资组合形式进行投资,不仅确保投资组合的收益最大化,也减少了因投资产品过于单一、集中而带来的收益风险。”孟晓苏说道。除了分散投资策略之外,汇力星影还采用专业化的项目投资可行性评估,通过第三方影视评估公司对项目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并根据该评估来决策投资的可行性。此外,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汇力星影将派专人对影片制作一切费用进行监控,包括财务审批流程的控制,以便加强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以及效益最大化。
作为一支投资影视行业的基金,除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之外,盛世华锐总经理高军、执行制片人李志刚、美联金融集团高级总监詹幼文、导演贾樟柯等皆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汇力星影管理团队的多样化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错误决策的可能性。
魔铁文化 展出版“魔”力
严 彦
在被国有企业垄断的出版行业中,魔铁文化这样的民营出版公司借政策及资本之势展露头角。
也许你对北京魔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魔铁)不是很熟悉,但是相信你对于《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诛仙》、《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书籍一定不会陌生。魔铁正是这一系列大热图书的出版商。
《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图书已经出了5本,销量近300万册;《盗墓笔记》在起点中文网上的点击率达到了923万次,图书销量在100万册以上;《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更是在2009年卓越网历史类畅销榜长居榜首,其销量也突破百万册。“我没有什么选书的秘诀,我的想法就是立志要为每一类人群出版适合他们的图书。”魔铁创始人沈浩波面对这一系列夺人眼球的数字,淡淡的说。2008年,魔铁获得了来自陕西华商传媒的5000万元人民币的注资,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出版行业可谓是首屈一指,而且在时隔一年多以后,魔铁再次获得来自鼎晖创投1亿元人民币金额的投资。
“我认为之所以风险投资频频向魔铁伸出橄榄枝,主要在于他们对魔铁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魔铁文化的肯定。”魔铁是沈浩波于2001年以十几万元的注册资金成立的公司,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呈现跳跃式的发展。2008年魔铁的销售额达到了3.7亿元,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有了几千万元的增长。“魔铁每年出版600多品类的图书,销售额也以每年几千万元的速度健康的成长着。”沈浩波说。对于魔铁取得的成绩,沈浩波归纳为两个尊重:“尊重每一本书的价值,尊重市场的价值。”尊重每一本书的价值,就是要把每一本书做到最精准的定位,用心体会书的最核心价值;尊重市场的价值,就是说要通过现代化的营销手段,通过个性化的包装和推广实现图书销售。“要以做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来销售图书。”沈浩波补充道。他认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图书都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没有人把图书当作真正的快速消费品来看待,这才造成了图书的营销能力相对落后。
2010年1月初,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2010年“1号文件”),这成为了出版业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进一步肯定了民营资本出版的主体地位,而且也为整个出版行业展开了一幅新的蓝图。“1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出版业市场化的开始。”作为业内资深人士的沈浩波表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出版业都是国有企业的垄断,缺少竞争性,导致出版业的市场化水平不足,这也是出版业长期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如今原先封闭的出版行业迎来了开放的竞争环境,再加上内容为王,使得出版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不过,虽然出版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会,但是其行业本身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面临盗版猖獗的困境。“目前出版业已经被盗版逼上绝路了。”沈浩波直言不讳地说。虽然“1号文件”明确了出版商的地位,但并没有进一步扶持民营出版商的细节出台,版权问题依然是图书出版商心头的一块大石。
漫友文化 谋划资本运作
高诗朦
漫友文化突破动漫出版传媒的囿围,开始谋求全方位的发展。
13年累计发行读物3.8亿册、每年单行本发行250册、月累计发行13本期刊、市场占有率30%、签约原创漫画家和作者200人,这些耀眼的数字记录着广州漫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漫友文化)13年的辉煌成绩。
“不急于求成、稳中求胜”,漫友文化董事长金城总结这十几年的探索时表示。
一直浸于动漫期刊、书籍出版的漫友文化,早已开始寻求全方位发展的脚步。从2009年起,漫友文化开始涉足影视动画、数字动漫领域,并继续拓展周边衍生品的商业模式,在上市的道路上步步为营。
“影视动漫和数字动漫是我们目前的新业务。”金城介绍道,“在影视动漫方面,我们与香港的一家公司合作了一个真人电影《花样梁祝》,已经签了意向书;2009年我们与上海文广合作的《兔子帮》最早有望明年年中上映。”
动漫产业中动画和漫画结合呼声高,打通产业链的需求强烈,但真正操练起来却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影视动漫可以成功实现动画和漫画的结合,但这种结合是漫友文化一直期待又有些担忧的新方向。影视动漫的主要问题是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晰,同时还存在动画和漫画最终版权授权的问题。漫友文化目前以合作为主,影视动漫方面的投资动作谨慎,寻找在影视动漫方面发展较好的公司机构合作,而漫友文化在合作中的主要优势是宣传包装和提供原创内容。
漫友文化也看到了移动传媒的巨大潜力,目前正全力开发数字动漫的平台,把动漫转化成适合网络、手机浏览的作品。同时开发手机阅读终端,提供下载订阅服务。漫友文化和三大移动运营商进行合作,开发移动传媒中潜在的消费群体。“从2010年初开始运营到现在实现了几十万元的营收,今年数字动漫计划达到200万元的收入。”金城表示。
目前漫友文化营收来源中,“图书和期刊贡献了90%,动漫广告、综合授权、新媒体以及周边收入贡献了10%。”在漫友文化整个业务体系中,影视动漫和数字动漫仅占总业务比重的3%-5%,但金城表示“这两块业务潜力很大,我们希望未来影视动漫和数字动漫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
面对动漫产业面临的各种困境,“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金城分析道,“我们目前主营业务是动漫传媒、出版,我们的优势是控制了渠道,所以能够把握整个产业链。”对于出版行业的没落言论,金城纠正说,“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但新酒依旧香。动漫出版物的内容是新的,我们倡导原创动漫,读者是为了动漫内容而进行消费,所以市场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
求发展必定需帮助,动漫产业呼吁资本注入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且有许多公司已经有所动作。但由于动漫产品估值偏低、没有统一估值方法以及盗版问题造成盈利空间有限,成为动漫出版传媒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漫友文化已经开始筹划上市,目前正在积极引进战略资本。“漫友文化现在已经达到20%-30%的盈利增长,我们选择风投不仅看重其在运作上市方面的经验,以及对于动漫行业的了解,最好能在出版资源、版权资源方面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当然这不是必须的。”
橙天娱乐 借力资本
裴 瑜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规模影视娱乐公司,在资本的运作下仅用了五年时间,便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民营影视娱乐企业。
2009年7月10日,橙天娱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完成收购嘉禾89.06%的股份(嘉禾股份则更名为橙天嘉禾),从而以借壳的方式成为国内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民营影视娱乐企业。而这一年,橙天娱乐还不到“4岁”。
像橙天娱乐这样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不失为国内民营影视娱乐企业的一个效仿方向。
众所周之,嘉禾曾是亚洲内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娱乐公司之一,拥有40多年的品牌历史,曾制作超过450部电影,缔造了李小龙及成龙等国际巨星,且在中国香港、台湾和内地以及新加坡等地区经营逾30家影院共260多个影厅。而橙天娱乐对嘉禾完成收购之后,除了在资本运作上大大提高了灵活性以外,在品牌建设及影院经营、电影制作、融资和发行等业务的全面发展上也大有裨益。
“嘉禾的品牌价值及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是橙天最为看重的,其电影发行和影院资源也非常重要。”时任橙天娱乐集团总经理的庄立奇曾表示,在他看来嘉禾的院线资源不仅仅帮助橙天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也是《赤壁》等一系列大片的重要保障。
2004年,庄立奇与伍克波(橙天娱乐董事长)结识,两人决定“一起做点事情”。一位是业界精英,一位则是资本运作高手,两人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2005年橙天娱乐“横空出世”,推出了《投名状》、《风云2》、《爱情呼叫转移》、《赤壁》等一系列大片,并在短短两年间迅速成长为敢于和“华谊兄弟”叫板的“后起之秀”。
而2006年9月,全球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AVEX集团及另外两家美英财团对橙天娱乐4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注资,使得成立才12个月的橙天娱乐成为了当时内地娱乐公司市盈率最高的公司,市值高达16亿元人民币,并创下内地娱乐行业吸引国际资金之最。
在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自去年年中以来,铁路进一步加大投资的趋势明显。一个月前,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对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进行第三次调增,达到8000亿元以上,仅次于2010年的8426.52亿元。
“去年7月,中央就曾要求中铁总拿出其原本就规划好的44条铁路项目开工建设,以便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回暖,但背负3万亿元巨债的中铁总的意见是‘你拿钱我才修’。”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专家王梦恕说。
当前,铁路融资难成为困扰铁路建设所涉各方的首要问题。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下称33号文)提出,要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支持铁路车站及线路用地综合开发,适度提高开发建设强度,鼓励对现有铁路建设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
此次国务院通过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方案,正是上述政策的落地成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方案“并没有过多考虑存量”,这与此前政策将促进铁路存量土地利用的消息有所出入。
对于中铁总来说,存量土地虽然可观,但真正有价值的土地并不多,而少量有价值的土地要综合开发还需要协调地方政府、国土部门、规划部门等多个环节,困难重重。中铁总身负巨债,迫切需要资金,当下着眼于新增土地的利用,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然而,多位业界专家认为,如果不转变既有的铁路建设发展模式,铁路综合土地开发难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更谈不上撬动更深层次的铁路改革。 投资有心无力
在连续三年投资疲软,并陆续中止部分项目之后,2014年,铁路建设投资重回高歌猛进的状态。
在2014年初的铁路工作会议上,中铁总计划安排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为6300亿元,后调增至7000亿元;4月8日,这个数字增至7200亿元,到4月底,再增至8000亿元。不到四个月,三次调增,增幅近2000亿元,前所未有。当时有媒体援引接近中铁总公司人士的话称,至年底还有八个月的时间,不排除未来还会有调整计划。
这并非中铁总成立以来第一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去年8月,中铁总将铁道部时期原计划当年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调高为6900亿元,但最终并未完成任务。
中央已经将加大铁路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抓手之一。4月底,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召开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时,对铁路建设提出四个“确保”:一要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实施,二要确保新开工一批项目,三要确保一批新线投入运营,四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据王梦恕介绍,早在去年7月,国务院就决定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并以更大力度继续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认为,截至2013年一季度,中铁总负债合计2.84万亿元,资金链已近断裂,而其传统的铁路建设基金、铁道债券、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都因还款压力、成本增加等原因难以持续。
政府一直试图将社会资本引入铁路项目,33号文就曾明确表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但事实证明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铁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回报周期长,收益率较低,使得民营资本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一贯强势的中铁总并未做好迎接民间资本的准备。在现有的铁路体制中,定价权、调度指挥权完全掌握在中铁总手中,民资进来后连市场主体都难以确立,更谈不上自主经营权。不仅如此,铁路还承担着公益性运输职责,其补偿机制尚未完善,这也令民资退避三舍。
为破解困局,中铁总决定将土地开发作为融资改革突破口,并多次组织专家就此展开研讨。今年2月,中铁总还专门召集全国18个路局和三大专业运输公司主要负责人开会,商讨土地经营开发议题。中铁总副总经理彭开宙强调,今年必须要在土地综合经营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初,中铁总启动土地资产评估项目,旨在摸清家底,重估和盘活资产。
但曾参与中铁总土地综合开发初步方案研讨的赵坚认为,方案并未能在至关重要的各个体制环节上有所突破,比如规划、土地管理等。 以地养路尝试
在离北京站仅仅一小时车程的燕郊火车站,虽然经历了燕郊地产市场的火热期,但至今仍是荒芜一片。
这种浪费并不鲜见,铁路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差已成共识,如北京南站就被许多专业人士认为至少闲置了价值400亿-700亿元的可开发资源。
按照赵坚的理解,中铁总的土地综合开发方案需要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考虑,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等制度因素都涉及其中。而此前也有消息称,国务院此次批准的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方案,其核心在于通过TOD模式来打造铁路城镇综合体。所谓TOD模式,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其中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站点为中心,按一定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TOD模式发端于美国,并已在香港、东京等城市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对这一模式也有借鉴。但是,TOD模式是否适用于铁路站点,尚待验证。
另外,这一方案明确铁路沿线站点的综合开发,由中铁总及相关建设公司进行参与。“现在来看,方案最大的突破就是(地方政府)可以拿土地来代替投资了。”王梦恕说。
按照传统的铁路开发模式,铁路用地都是通过划拨形式获取,中铁总按照基准价向地方政府支付土地款。而未来地方政府要想与中铁总合作建设铁路,除了提供铁路必需的建设用地外,还需要为铁路建设和运维付出成本,这部分成本可以通过出让部分商住土地交给中铁总的方式解决。“国土部门给了地方政府和中铁总一个协议出让的口子。而且很可能的做法是,地方政府给中铁总的商住用地可以在铁路旁边,也可以是城市规划中的任何地方,只要双方达成了协议。”王梦恕说。
此前,有国土资源部官员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未来地方政府可以就站点设置与铁路企业协商,而铁路公司可以将站点和周边物业统一建设为“铁路城镇综合体”,从而形成地方与铁路之间的可持续性合作。
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也许意味着,未来铁路建设的成本将更多由地方政府来负担。自2003年以来,铁路投融资模式经历了从原来以建设基金为主加少量贷款,到一度以少量部省投资撬动大额贷款,近两年又进一步变为国家财政直接投资。
支持者认为,铁路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乐于接受前述合作方式。有报道称,目前已有广东、福建、江西、安徽和四川五个省份明确提出要开启“以地养路”的融资模式,即通过铁路沿线土地开发来弥补铁路建设资金短缺。
而这方面已有试点,在深圳地铁和珠三角城际铁路的建设上,都突破了现有的规划和土地相关制度的制约。尤其是在珠三角城际铁路项目中,拥有国土部“先行先试”权的广东,给了铁路公司和地方政府土地联合开发权。
其具体做法是,将每个车站的土地范围分为两部分,如车站范围为半径800米的中心划圈,在这个范围内再以红线分出内外,红线内交给铁路公司,除了交通用地外,铁路公司也可以做其他土地开发。而红线外的土地仍然属于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进行招拍挂,但土地收益必须用于轨道交通建设。
鉴于广东的经验,目前中铁总已组织专人赴广东等地展开调研。 最好的时机不再
虽然33号文明确指出,“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其原铁路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可采取授权经营方式配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依法盘活利用。参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统筹安排铁路车站及线路周边用地,适度提高开发建设强度”。
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荣朝和分析,这是在国家总的土地政策尚未调整到位的情况下,特许中铁总使用所有原铁路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进行综合开发。
然而,政策设想是否能成为现实,有学者表示悲观,赵坚认为:“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实际操作则几乎没可能。”他提出的例证即为珠三角的城际铁路建设,由于土地实际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广东省要协调各地将土地拿出来,难度不小。此外,原来交通用地是属于划拨的,如果要转变用地性质,也会受到很多制约。
“铁路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大都市区通勤铁路,从城市核心区的轨道交通车站向外延伸,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由轨道交通连接众多中小城市的大都市区。但这需要破除行政区划体制、财税体制等方面的障碍,铁路管理体制要更深刻变革。”在赵坚看来,中铁总虽然土地资源巨大,但有价值的并不多,尤其是在当前地产形势并不理想的状况下,可开发的只有一线城市了。“但与一线城市政府打交道更难。”他认为。
另一方面,在现有体制下,土地的管理是归国土部门来管,城市的建设是归建设部门来管,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对城市有一个整体规划,城市规划若不调整的话,火车站附近要进行高密度的开发很难进行。
“2014年中铁总开始把土地综合开发作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这势必触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需要中央政府推动在城市规划体制、国土管理、行政区划、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方式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同时需要国铁自身的深化改革,才能把轨道交通导向的土地综合开发落到实处。”赵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