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废物处置协议书

医疗废物处置协议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废物处置协议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废物处置协议书

医疗废物处置协议书范文第1篇

为巩固我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果,促进村卫生室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农村居民就医需求,确保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现就乡村医生录用、工资发放及村卫生室财务管理、药品管理、收费标准等方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落实执行。

一、村卫生室医疗行为规范

1、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转诊记录、疫情登记报告、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置、药品管理等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规范。

2、做到门诊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输液有观察记录、疫情有报告。

3、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应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4、药物使用要规范、合理,不滥用抗菌药物、激素,根据病情,调整用药,作好输液观察记录并规范输液程序。

二、乡村医生录用办法

1、录用条件:

一是遵纪守法、热爱农村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是取得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证书,且经县卫生局注册;

三原则上男性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

2、根据镇(办)区域卫生规划需用人数,组织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和群众评议,综合成绩后,择优录用。

3、每年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考核,成绩统一行文公布,择优选聘责任医生,办理聘任手续,聘期一年并签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

三、乡村医生工资发放办法

1、工资发放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基础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2、工资组成:基础工资:包括村医工作年限、考核等级和职务补贴,按月固定发放。效益工资:包括经济指标、出勤情况,根据实际完成情况,按月浮动发放。奖励工资:包括在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做出成绩的,酌情发放。

说明:

①基础工资中工作年限、考核等级和职务补贴所占整个工资比例,由各镇办结合各自实际自行制定。

②考核等级:各镇办根据村医培训成绩、业务考核成绩、群众测评结果,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合格、一般(一、二、三)三个等级,确定每个等级的工资标准。

3、工资发放办法。

一是卫生室收入,在扣除成本费用、缴纳养老保险金、发放基础工资后,剩余部分的90%用于发放效益工资,另5%-7%用于发放奖励工资;

二是村卫生室,可按业务收入的3-5%提取发展基金,用于房屋修缮、设备更新等。

4、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根据“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任务完成情况发放。

四、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办法

1、收入管理。卫生室的收入要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使用卫生院统一发放的收费收据,有专人收款,每天收入与处方、治疗单、收据核对无误后,按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填写“收入日报表”,要与微机结算相符,每月定期汇总后向卫生院上交月报表。

2、支出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卫生室资金,保证合法收入不受任何损失。卫生室账目做到日清月结,每月定期向卫生院上报支出月报表及支出明细(包括开支发票、工资发放表等)。

3、帐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财务账目,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公示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村卫生室的收入、支出向每一位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公示,使其清楚明白。

4、固定资产管理。卫生室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二级帐卡制度,即卫生院设立总帐、明细帐,村卫生室建立登记帐簿。卫生院组织人员每半年一次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做到帐物相符。如有亏盈,需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五、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办法

1、镇办卫生院按规定采购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目录药品及部分必须非基本药物,并对村卫生室药品实行统一代购分发,不得私自购进。

医疗废物处置协议书范文第2篇

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改革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五个重点领域整体推进的部署。要将践行十精神与学习贯彻王敏书记视察卫生工作时提出的提升宗旨意识、改革意识、精进意识、省会意识四点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定为民服务意识,破除庸、懒、散的思想和工作状态,坚定不移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群众进一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突出三项重点改革,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做好宣传发动,保持应参尽参。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50元,其中个人不低于70元,财政补助不低于280元,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优化统筹补偿方案,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5万元;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保持在75%以上,提高实际补偿比;提高门诊报销水平,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稳妥开展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工作;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试点,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障能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门诊补偿总额预付制,积极开展按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住院支付方式试点工作,逐步实现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及病种的全覆盖。推进即时结报工作,巩固统筹区域内即时结报,扩大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范围。强化新农合基金监管。积极推进新农合立法。

二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

1.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有效途径,逐步将公立医院、国有企业及非政府机构等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价格和报销的网络化管理。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监管,强化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考核。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网络监测系统,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强化医疗机构药械安全使用监管,开展“文明诚信药房”创建活动。抓好麻醉和购用审批监管,确保麻精药品临床供应和使用。配合药监部门,进一步加强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信息上报管理工作。

2.继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深化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和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到2013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重点人群的40%,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50%以上的农村家庭。开展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巩固提高年系列活动,举办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三基理论培训,实施村卫生室“双提”工程,力争全市2366所村卫生室全部达到“双提”标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按照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识别系统》要求升级社区机构整体面貌,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所。实施社区医务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社区医务人员技能大比武,2013年底前,3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通过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与帮扶对象签订的帮扶协议书,认真完成帮扶平阴卫生改革各项工作,确保“突破平阴、卫生先行”工作任务落实。

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监管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加大市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县级医院工作力度,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和药品统一采购配送,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形成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适时在商河县和济阳县推开。继续推行预约诊疗、临床路径、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措施,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单病种费用管理和质量控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社会办医机构床位数占比增加3个百分点。强化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市中心医院、三院、四院、五院、儿童医院等单位建设项目。提速长清区人民医院扩建、市传染病医院迁建进程。

三、推进四项基础工程,实现统筹共进

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程。

1.落实好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工作,将排查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患者均纳入管理范围。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一类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保持95%以上;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高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完成3.6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任务,3.4万名农村孕前和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任务。槐荫区、章丘市完成1.4万名孕早期妇女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任务,章丘市、历城区分别完成1.4万名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2000名农村适龄妇女乳腺癌检查任务。完成好农村改厕项目落实,确保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3个百分点。

2.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健全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继续加强艾滋病、霍乱、结核病、流感、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重大和重点传染病防控与疫情处置,努力实现“一个确保”目标。巩固发展地方病、寄生虫病、麻风病防治成果,强力推进慢性病防治和精防、牙防工作。积极推进章丘市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积极推进国家重点干预项目的落实。

3.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演练。分级分类制定应急储备目录,重点加强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化学中毒、群体性伤亡事故等所需的药品、疫苗、医疗卫生器材等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建设,指导创建1-2个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完善风险排查与沟通协调机制,规范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4.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体系建设,9月底前完成一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工作。深化县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开展基层(县级及以下)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评选示范儿童保健门诊和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和婚前保健工作。做好妇幼疾病防治、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妇幼保健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

5.深入推进“健康•幸福”行动。年底前创建完成健康示范社区(村)15个;健康示范单位20个;健康示范餐厅20个;健康促进示范学校20个。深入开展“健康大使”走基层活动。指导章丘市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按时完成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项目,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促进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巩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成果,加强控烟法规修改调研,加快无烟环境创建,

二是医疗监管强化工程

强化医政管理。制定《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强化市级区域医学中心、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监视与管理,指定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核心指标。制定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标准。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医院评审评价及优质医院创建活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强化临床专业质控管理。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强化血液安全管理,规范献血场所建设,细化血液质量管理,开展医院输血科建设考核评估。加大临床用血异地报销工作力度。健全院前急救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加大急救知识宣教力度。

三是中医强基工程。

推进中医药工作创新开展。落实五部委要求,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市、县政府分别签订目标协议,实施目标管理、项目建设、典型示范、监管评估等措施,使98%的社区卫生中心、95%的乡镇卫生院、80%的社区卫生站和75%的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提升目标。强化创建工作,以市政府的名义申报并迎接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工作评审。指导县级中医院做好迎接等级评审工作,争取5家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深入开展地区名中医调查与登记工作,编撰《百姓寻“名中医”指南》。

四是法监食安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深入开展医疗市场规范工程、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督工程,推进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继续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以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等为重点,推进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健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做好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卫生监督抽检。开展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检,以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教学环境为重点,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诊断鉴定工作。

2.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完善监测网络。在完成国家、省计划基础上,结合经费实际和群众需求,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样本量,进行重点监测,提升食源性疾病的预警防控能力。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大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宣传力度。

四、夯实“三大发展支撑”,增强内生驱动

一是扎实做好科教外事工作。加大卫生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和学术团队。扎实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以科技创新协作联盟为载体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医药卫生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全市医疗机构以及列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县级医院,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乡村医生医改专项培训等。加强对各类培训基地的指导和培训过程管理,保证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