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活动小组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镇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协小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与成效
****是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后,由原****三镇合一的大镇,共有村(居)委会**个,常住人口**人。其中农业户数**户,人口**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乡镇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个,乡村医生74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镇共完成参合人口**人,参合率达82.1%。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根据旗政府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各村(居)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把实施进度和成效列入各村(居)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年终兑现奖惩。
(二)、精心实施。20xx年2月23日,镇政府召开了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村群众参加。镇里又抽调58名干部深入到29个村中,会同村干部逐家逐户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宣传形式,极大的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确保筹资工作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规范管理。为配合旗合算办工作,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各村(居)委员设立了联络员,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章制度,规范镇定点医院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手续,实施服务承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强基金管理,在财政所设立收支专门帐户,严格审核,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并接受上级财政、审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四)、新型合作医疗主要变化。从调查情况看:一是减轻了农民看病就医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截止20xx年6月末,****共为位患病农民补偿医疗费用元,其中门诊补人,兑付元;住院补人,兑付元;有人获得4千元以上补偿,最高的一位是**村***,医疗费用元,补偿了元。二是提高了农村产妇入院分娩率,据调查,目前以上的产妇都到医疗分娩,确保了母子平安;三是增强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过去不少农民因家境困难,往往“大病拖、小病挨、到死才往医院抬”,看一次病往往万不得已。四是促进了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的三个定点医院都能够积极改善软硬件环境,强化制度建设,公开药品价格,加强医疗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医院接诊水平和能力。通过改善服务、降低成本,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有大幅度上升,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新的提高。
二、新型合作医疗面临的新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在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便民服务尚需进一步优化。由于部分农民离定点医疗点偏远,少来少去的医疗费用,加上来回车费农民认为得不偿失。(三)政策和制度中尚有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报销的门槛高,报销的比例低,报销的药品面窄,限制过多。(四)对定点医院缺乏监管力度。乡镇政府对医院的管理难度大,只能依靠药监部门监管,政府处境尴尬。一方面政府积极做群众工作,提高参保率;另一方面医院药品价格虚高不下,农民与药店买药相差甚多,影响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五)乡镇医疗机构设施陈旧。由于近几年乡镇医院不景气,国家对医院的投入又严重不足,致使设备较陈旧,医护人才严重缺乏,很多疾病没有治疗技术手段。农民反映,真正看病还得找县市以上医院治疗。(六)农民的期望值太高。农民认为只有拿着《合作医疗证》,进哪一级医院就诊应该是自己做主,不愿受到约束 ,特别是住院后一看花的钱多,报销的又少,就有怨言。
三、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关键之一。各级政府和村组干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领导力度,努力研究新的办法,探索新的途径,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自愿地缴费。
2、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一是强化政府干部和村组干部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把政策了然于心,才能做好宣传工作;二是开展耐心细致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民把参保办法、参保人员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真正了解和熟悉;三是针对性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外,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
3、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 性。为切实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情,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旗有关部门应进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最大限度地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4、充分利用村级卫生室在全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村级卫生是农村群众服务的最基层卫生单位,具有便捷、高效等特点,有利于农民群众就医结报,减少中间环节和降低非医费用。但发挥作用不应仅在常规病方百,在慢性病方面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集体经济:农村的一朵奇葩
一个土地要素奇缺的资源小省,一个农业占GDP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沿海省,一个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大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连续26年“领跑”全国各省区。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303元。
打开农民“钱袋子”,或许可以拉出一张长长的账单。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的“分红”给力十足,已然成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财富之源”。
“农村的集体经济主要由村级经济所拥有的资源性资产、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所构成。”据浙江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处长童日晖介绍,2010年,浙江省农村集体总资产2398.4亿元,村均777.9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4.1倍和5.6倍;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30.9亿元、村均74.9万元。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5128个,占总村数的16.6%。
“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在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土壤中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中的一朵奇葩。”童日晖说。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家住嘉兴海宁农丰社区的叶水江,前不久拿到了600元的分红款。年年享分红,收入岁岁丰。和叶水江一样,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分享到改革带来的收益。
据统计,目前全省已经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1842个村,累计量化集体资产221.5亿元,2010年实现收入66.5亿元,按股分红16.8亿元,股东人均增加集体财产性收入524.4元,其中一些发达村人均分红已到了万元以上。
农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随之也面临着防止流失的问题。毋庸讳言,在一些群众眼里,集体资产是“干部资产”,是“玻璃箱子,看得见,摸不着”。
据悉,一些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集体资源常年闲置或被个人低价承包,到期不能收回或被个人非法长期侵占挪用,严重影响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的村集体资源发包所得的承包费等收入不入账,被个别村干部坐收坐支,资金在账外循环,导致诸多矛盾和纠纷的发生,甚至引发村民上访。
借助制度链扎紧“钱袋子”
如想了解村级集体家底多厚,村干部报酬多少、村里招待费多少、各类补助补给了谁,只要轻轻点击下触摸屏,就能够一目了然。目前,这种场景在慈溪市319个村(社)都变成了现实。只要通过点击村办公大楼里的电子触摸屏,老百姓就可以查询村集体每一笔资金、资产、资源的前世今生,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据悉,慈溪市按照“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要求,全面推广“三资”阳光管理制度,依托信息化构筑“三资”监管网络。
“实行‘三资’阳光管理制度后,实现了信息从定时化公开向常态化公开,按时段公开向即时公开的转变,村级资金更加到位、资产管理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更加规范。”慈溪市农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是说。
以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通常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三资’管理信息的即时全面公开,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和不规范操作现象,大大挤压了村干部在‘三资’管理事务中的权力寻租空间,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了村干部职务犯罪。”童日晖说。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同志也发现,农村“三资”的“阳光作业”,改变了农村过去普遍存在的“书记主任点点头、两委班子碰碰头、许多事情无厘头、村民看着直摇头”的状况,“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除此之外,农村“三资”及项目纳入乡镇服务中心,让村里的“钱袋子”放进了“笼子”,改变原先无序状态;全省进行的“万村审计”工作,使问题资金不断浮出水面。
“这一系列做法,有效地形成了一个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链,其作用十分明显。”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同志表示。
激活内在动力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制度的关键在于运行。童日晖坦言,农村“三资”管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稍有松懈,就很容易反复。
据悉,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接到涉及农村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的来信来访61件,直接反映村干部侵贪村财、村物的43件,占70.49%。
“农村资产处置随意性大、票据管理不够严格、财务公开内容不够细化、农村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村干部与会计相互串通违规报销开支时有发生。” 《浙江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我省农村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直击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强化制度的遵循和执行,加大审计和监督的力度,严格惩处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使制度真正成为铁规,谁撞谁倒霉。”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志芳直言。
目前浙江有不少地方的乡村,村民和村干部都只关心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和集体资金的走向,而对集体实物财产的闲置和流失则往往视而不见。汪志芳在调研中发现,有个村2004年将一片207亩集体茶园租赁给他人,租期长达50年,总价仅60万元,每年每亩租金只有57元。2011年,村里因规划调整,将此地块改为农居地。结果村集体以280万元代价收回了土地使用权,几年时间白白损失了220万元。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个案,不少地方不同程度都存在。”汪志芳表示,农村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没有发展便没有出路,没有壮大就没有希望,这是硬道理。
汪志芳告诉记者,有的村拥有名山秀水、名村古道,没有想到去开发利用,只靠变卖集体资产增加收入;有的村毗邻城镇、靠近市场,没有想到要去从事商品的生产和经营,只靠有限的集体房产出租增加收入……
《调研报告》提出,要激活农村内在的动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发展举措,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创新,建立资金、资产、资源“三合一”的综合性股份合作组织。要搭建起集农村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逐步建立开放式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三资”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
调查显示,在浙江义乌,近年来共有94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同时,还有大量户口始终在农村,一直拥有“双重身份”的公务员。究竟是什么原因在这些城市公务员中刮起“返乡潮”?
自去年8月份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工作以来,***、****区通过从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服务协调三方面入手,以“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为工作核心,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根本要求,以“真心为民、实干惠民”为片区服务品牌,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规范作风行为、加强工作监管为主要内容,力促片区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第一”作用,切实履行驻村工作职责。
一年来,片区15名“第一书记”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真抓实干、克服困难,立足实际,从加强村级基层党建工作入手,积极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落实。重点实施“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乐民、村美宜民、培训强民”五大工程,充分发挥引导、协调、联络作用。截止2016年7月份,共走访群众2538户,接待处理群众咨询448起,参与化解邻里纠纷61起;派出单位计划帮扶资金144万元,已落实帮扶资金107.8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场所改造;组织召开党员会议230次,协调召集村级议事会议177次,议定事项136个;指导建立村级制度80个,片区1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总体成效显著。
一、抓纪律定目标,明确职责打基础
作为组织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工作生活上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用纪律规范日常行为。片区制定并下发《**、**区“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和纪律规定》,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周督查月汇报制度等、述职评议、交流学习等一系列制度,要求各“第一书记”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廉洁从政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工作日期间要确保在村里办公。严格请假报告制度,履行完善好相关请销假手续。增强工作执行力,对上级及片区安排的工作要积极抓好落实,不折不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讲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片区要求各“第一书记”结合驻村以来的工作情况,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努力方向。各“第一书记”采取深入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填写《村情、民情记录簿》,撰写驻村调研报告,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和《第一书记两年任职规划》,真正做到“任职有规划,落实有措施,工作有目标”。
(三)严奖惩促进创先争优。制定《片区“第一书记”创先争优活动方案》,采取定期座谈交流,发挥广饶党建微信公众号作用,建立工作展示交流平台,对工作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评选为片区“优秀第一书记”,大力宣传其工作成效及事迹。对思想不够重视、工作不够得力、作用发挥不够的,片区将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营造讲奉献比业绩、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抓制度强管理,确保工作显实效
严格的制度和执行力是做好管理的前提,从畅通信息渠道、工作督查等方面立规矩强管理,切实掌握各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业绩和思想动态,确保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一)信息报送掌握工作动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周上报周报,总结上周主要工作,做好下周工作计划;每月报送月报,总结本月工作,做好下月工作规划;及时上报工作动态,便于片区做好信息宣传工作;上报其他上级要求上报的材料,包括驻村季度工作情况调度表、驻村工作台账等材料。
(二)监督检查督促工作进展。建立工作督查制度,片区每月采取不定期集中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到李鹊镇和广饶街道“第一书记”任职村督察“第一书记”进行督导检查,一方面检查是否驻村在岗,履职尽责。另一方面督导各项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片区每两个月印发一期《广饶街道·李鹊镇片区“下派帮扶” 工作简报》,刊登片区“第一书记”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方法、工作动态及其他下派帮扶先进经验等。每两个月印发一期《“第一书记”工作专报》,记录每名“第一书记”两月来的工作实绩,便于大家学习学习交流。每一个月印发一期《 “第一书记”工作通报》,通报上月片区工作督查情况、信息报送情况、周报月报情况、工作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重点,为第一书记搭建起工作交流的平台,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搭平台抓载体,组织工作求创新
自开展工作以来,采取搭建工作平台,抓好活动载体的方式,积极探索管理好“第一书记”的方式方法。采取座谈交流、集体专题活动等方式,实现了“组织管理有活力,群众创业有动力,提升党建带动力”的新目标。
(一)多种会议方式搭建交流平台。片区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月例会,总结上月驻村工作,安排部署下月工作任务。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恳谈会、工作交流会、工作培训会,促进彼此间加强工作交流,引导形成“帮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多种方式的会议,为“第一书记”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经验教训、查找缺点不足的机会和平台,为帮助各位“第一书记”更好地做好驻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村的基本情况
××县××镇××村是全县的贫困村之一,座落于××河与落泽河交界处的岔河山脉,距××镇政府38公里,位于××镇政府驻地的北方,东靠××镇××村,南与本镇××村相邻,西与××镇××村隔河相望,北与××镇××村××村相接,山高坡陡,地势险峻,聚高山、二半山、河谷为一体,是典型的立体气候,最高海拔1816米,最低海拔600米,平均海拔1106米;春暖秋凉,冬冷夏热,最高气温40度,最低温度-1度,年降雨量1106毫米,平均日照265天。
全村有国土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70亩(水田365亩),主产稻谷、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花生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花椒、樱桃、李子、苹果等为主。
全村共有十八个村民小组,2008年全村有农户717户,人口2876人(其中男性人口1623人,女性人口1253人);文化结构大学文化11人,中专文化5人,高中文化16人,初中文化380人,小学文化以下(含已扫盲人员)2214人。居住着汉族、彝族两种民族(其中彝族占4%)。全村经济收入主要靠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村民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村民2008年为660人(其中男性320人,女性340人),年人均务工纯收入2159元。二00八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62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233万元,林业收入为2万元,畜牧业收入331万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5万元。人均纯收入1981元,人均有粮256公斤。
全村十八个村民小组有七个村民小组基本通公里,全村基本通电,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基本贯通,其余十四个村民小组都不通水。
二、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大发(2006)24号文件,“十一五”期间××县××镇××村是我局与气象局的扶贫挂钩点。为了切实做好2009年的扶贫工作,粮食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依照已拟定的扶贫工作计划和规划,班子成员多次分别率领干部职工深入扶贫点开展扶贫工作。在前几年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局依然立足于为挂钩扶贫村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开展百千万帮扶工程,就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畜饮水困难、地震民房安全加固、春耕春播、交通、计生、安全、防火、防汛等作专题研究,并竭力为村两委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粮食局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先后12次共有73人次(其中局领导17人次)到扶贫点开展工作,派出1名挂职干部在扶贫点长期驻村帮扶,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捐款2400元,购置粮油等物资,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使11户44名群众受益。先后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以会代训4期,受训人数121人;协助扶贫村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完成放环手术16例,结扎手术10例,全村今年以来收取社会抚养费56600多元;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局自筹资金12000余元帮助完成核桃种植样板100亩;协助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帮助完善应急抢险方案;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拟定计划和规划;积极争取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完成调研报告和立项申请报告,向上级积极争取到近7000余米(折合资金3万余元)自来水管帮助改造了靠村民自己投资,安装的一些简易的自来水管道,解决了22户村民的人畜饮水困难,使200多名群众饮用是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粮食局共有职工11名,11人参与结对包扶,到包扶户开展工作58人次,结对包扶农户11户人口44人,上年度农户人均有粮299公斤,人均纯收入1147元,上年度脱贫4户,人口17人,台帐数据录入15份,新建台帐4份。
三、扶贫工作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贫工作领导,提早谋划“百千万帮扶工程”
为了做好2009年的扶贫工作,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把“百千万帮扶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挂钩扶贫工作领导组,明确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年初就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到扶贫点进村入户进行调研,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共同研究拟定年度扶贫计划,以新农村建设和地震民房安全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贫困农户居住条件为重点,把贫困农户生产生活困难、农村医疗、农村低保、计划生育、春耕备耕、通路、人畜饮水困难等纳入年度帮扶计划内容,并就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了专门安排,为全年的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2009年元旦、春节之际,粮食局和气象局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认真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共同组织职工捐款2400元,为所包扶的贫困农户送去粮油等生活动物资,并筹集资金400元,为特困党员送去春节慰问金。“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粮食局出资600元和气象局出资400元,为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让少年儿童充分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三)加大农业农村政策宣传及适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素质
为把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措施宣传到广大贫困农户,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率领干部职工到扶贫点,并深入田边地角开展宣传培训,以指导贫困农户依靠自身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一年来,共组织培训和以会代训4场次,受训群众达121人。通过培训,使大部份贫困群众掌握了核桃科学种植、良种猪、鸡、羊的科学养殖等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常识,从而使受训群众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派出人员驻村帮扶,使挂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为把百千万帮扶工程落到实处,粮食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领导组,并设立办公室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派出一名党员干部(副主任科员)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来,积极为挂钩帮扶的田园村办实事、办好事,在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以包扶农户为中心,积极发动职工捐款捐物向包扶农户送温暖、献爱心,解决包扶农户的实际困难,同时也为村内学校捐献了价值600余元的文体用品,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在积极搞好扶贫点各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解决好派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后顾之忧,派出人员与单位工作全部脱钩,按时报销派驻人员每月的差旅费,粮食局还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到村看望本单位派出人员,给他送去单位的一份关心和关爱。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脱贫致富的奋斗意识不强。
(二)贫困群众经济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三)随着国家脱贫标准的提高,贫困面增大,加之在以往扶贫开发的基础上,目前的扶贫也进入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仅靠自身单位筹措的资金显得杯水车薪,很难使扶贫工作见到明显成效。
(五)××村缺水面大,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基本解决了全村十八个村民小组(717户)中四个村民小组105(户)515人的人畜饮水问题,仅只能是基本解决,用水谈不上干净卫生,另外由于水源匮乏,全村717户村民中有22户200余名村民靠自己投资,安装了一些简易的自来水管来临时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这些管道而且在干旱季节都处于停水状态,停水时只能靠人挑马驮或是靠下雨天积蓄点雨水来解决;全村其余600余户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只能靠人挑马驮或是积蓄点雨水来解决,人畜饮水非常困难。
(六)在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利部门投资先后修建了一些露天蓄水池和排灌堰沟,但是,由于水源点比较远,村内的几条堰沟畅通率都比较低,干旱季节无水通过,洪涝季节又经常垮塌不通水,由于堰沟不通水露天蓄水池不能蓄水,不能保证对农田的灌溉,在农业生产上只能靠天吃饭,靠老天帮忙,严重制约了××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五、2010年工作打算
(一)多方协调争取项目投入和筹措资金或物资投入扶贫点,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努力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立项投入,建设村完小校舍,改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