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集团基本情况

教育集团现有两个校区,共有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42人,教职工145名。行知校区地处柳花泊山区,学生多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学生素养与教学质量与太行山路小学校区有着较大差距,有效缩小差距,共同提升办学质量,实现集团优质均衡发展,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集团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主要发展举措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和《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精神,小学教育集团提出了“以优质教育服务师生,建现代化一流教育集团”的目标,确立了“共享优质资源,推动均衡发展”的发展主线,通过管理互通、师资共配、研训互动、文化同建、资源共享、质量共提来实现发展共赢。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让集团全体干部充分认识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教育集团于9月6日召开集团干部联席会议,带领全体干部学习局领导讲话精神和上级集团化办学文件,明确集团发展目标,明确全体干部肩负的责任,这次会议的召开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凝聚起集团发展的蓬勃力量。

(二)统一制度,健全机制。

为统一集团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教育集团整合了两个校区现有规章制度,经过全体教师参与意见建议,建立起集团通用的“教师量化考核”“班级管理考核”“教师考勤”“联席会议”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让集团全体师生有章可循,步调一致。

(三)队伍共建,共同成长。

教师的成长是集团发展的关键。为带动行知校区教师快速提升专业能力,两个校区联合开展了山东省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研讨会,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研讨,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等多种教研活动;校区派出老师长期支教,派出业务干部短期支教,同时选派了一批语数英骨干教师与校区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既重输血更重造血,有效提升行知校区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学生的成长是集团发展的核心。为助力校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两个校区联合承办了“红颜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青少年红色文化大讲堂活动和“大手拉小手,党员带队员”主题教育,将红色教育推广到校区;

(四)课程共享,深度融合。

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集团为单位开设相通的校本课程,这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校区梳理了现有的五大类六十余门学校课程,将适合行知校区学生的无人机、足球、啦啦操、古筝、书法等十余门课程率先引入行知校区。同时,为推动两个校区的国际化特色同步发展,在小学校区的俄语国际同步课堂中首次纳入校区一个班级学生参与学习,由俄罗斯教授通过网络同步为两个校区的孩子授课,开阔了孩子们的国际视野。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 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以一个或若干个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为核心,由多个优势互补的独立法人主体组成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多法人联合体的办学行为,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

一、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需要

1.进一步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海河教育园区是天津市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提出的新举措。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借助政府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大胆改革创新,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上探索新路子;可以利用有实力公司企业的加盟,争取行业企业的全方位支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通过学校之间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集中资源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2.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岗位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职业院校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一是可以通过集团内部的所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解决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资源不足、难以适应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的需求,在合作中寻求各院校办学效益最大化。二是要进一步密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各方面的联系,不断培植新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长点,提高办学效益。

3.资源共享培育特色。海河教育园区建设使许多学校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使得原来以就近上学而设置的专业地域优势尽失,势必使各校一些弱势专业发展困难。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一规划协调专业布局,在考虑各校综合发展的同时,整合教学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业,将优势专业做大、做精、做深,为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条件与基础

1.政策导向与政府支持成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因。《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体化、连锁式发展模式。”《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津政发[2010]46号)指出:“坚持并完善行业、企业为主的办学体制,强化集团化办学,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理事会(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加强产教结合委员会对职业院校的业务指导,做大、做实、做强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办学模式。

2.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造了条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方向、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特色等各方面受到经济发展状况与水平制约。《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天津市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崛起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滨海新区八个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标示着天津经济的未来走向,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结构匹配,这就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规划办学方向上确立了坐标。三是滨海新区经济迅速发展为海河教育园区院校与滨海新区企业融合带来了机遇,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注入;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经常参加高水平的实际工程项目、技术的研发,提高执教水平;可以建设高水平的校外生产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3.园区学校的实力及地域优势形成了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良好基础。首批进入海河教育园区的五所高职院校中有两所是国家示范校建设单位,有两所是国家骨干校建设单位,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高,在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各种变化,在改革和创新中更容易产生经验和思路。在精品课建设方面,截至2009年天津市高职院校中国家级精品课共有42门,而首批进入海河教育园区的五所高职院校就达到18门,这为以国家职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以行业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为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了保障。天津市职业教育以行业办学为主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改革创新为天津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使得依托行业办学、走工学结合之路成为天津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特色。首批进入海河教育园区的七所职业院校中有五所是行业主办的院校,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行业企业多方面的支持,在合作办学、工学结合、人员培训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探索与滨海新区结合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策与建议

1.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的建立应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成功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及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站在把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并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的战略高度加以考虑和落实。基本思路是由政府统筹,以海河教育园区有实力的1~2所高职院校为核心单位,联合教育园区其他职业院校学校、企业及相关实体组建教育集团。

第一,设立教育集团董事会。董事会是教育集团办学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一般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集团成员单位法人代表、教育界知名专家、社会经济知名人士、教育研究咨询机构专家等组成。董事会负责决策教育集团办学方向、目标、形式、范围的确定;决定教育集团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教育集团办学重大业务活动和投资方案;批准教育集团的基本管理制度;负责政府与集团成员中间的联系与协调等。

第二,政府的主导与统筹。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职业教育集团建立需要政府从园区长远发展考虑统筹与协调。特别是天津市政府作为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项目的承担者,将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责无旁贷。

第三,横向多主体、纵向多层次的运行机制。横向多主体机制决定了教育集团化成员单位不仅包括园区内各职业院校,还应广泛吸收社会各种力量参加,特别是利用园区毗邻滨海新区的地理优势争取滨海新区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入教育集团,以得到更多的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支持。横向多主体机制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市场化运行的效率,充分尊重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好参与各方的利益,用利益杠杆激发成员单位、特别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共赢。纵向多层次机制就是强调教育集团的功能不仅包括高职教育、中职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研究咨询功能、培训功能、职业资格能力鉴定功能、技术服务功能等。纵向多层次机制着眼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水平。

第四,强化内部管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各成员单位、各职能部门、全体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履行集团章程及各项制度,确保集团化办学正常、高效运行。强化内部管理主要体现在科学地进行组织机构设置及制定有约束力的制度,以保证集团化办学的管理、组织、运行及督导。

组织机构设置就是建立一会三系统。董事会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决策机构,其职能决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设计。执行系统负责集团化办学各项业务工作的计划、运行与管理;督导监控与评价系统监控检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督导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业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数据进行跟踪、收集、整理、分析,帮助集团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

进行有约束力的制度建设就是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职业教育集体化办学的文件精神,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教育集团章程和具体实际,制定、更新与完善内部管理的各种办法和规定,以达到规范和约束组织行为的目的。

2.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第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协调的目的是使集团成员形成合力。根据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际,强化政府主导的协调是集团化办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政府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引导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二是出台各种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教育、实行校企合作,使企业在集体化办学中发挥作用;三是强化管理与服务职能,为校际之间合作服务,加强学校之间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建立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激励理论认为,激励最直接有效的因素是需要,从组织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利益。利益决定行为,为保证集团成员单位行为的一致性,并主动、自觉地保持和维护这种一致性,建立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容忽视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政府和集团的政策上要充分尊重成员单位的意愿,兼顾集团和成员单位的责权利,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二是在制度上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行为准则以及工作业绩和成果评价体系,做到利益的分配以贡献服人;三是加强监督,建立相应督导检查机构,制定奖惩办法,将工作质量、效果与利益紧密挂钩。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职教集团类型选择

职教集团是指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要着力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完善政产学研的协作对话机制,推进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共赢的集团化办学机制。集团化办学,就是让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主体在结盟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或者说让资源以更集约的形式、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这就要求集体化办学有良好的系统性与协调机制,只有政府才有职能与责任实现,因此,开展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集团的组织与有效运行。

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职业教育及相关产业部门的功能,牵头组织和整合相关职教资源成立职业教育联合体,通过政策、法令、投资等不同手段,促进各成员实体之间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共赢,在集团运行过程中发挥投资、购买、筹措、协调以及规范职能。二是有明显的区域性,集团运行主要目标是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集团内各成员实体都是本地区内较有影响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运行内容的互补性强。

二、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行业理事会多元合作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从职教集团的选择出发,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行业理事会多元合作职教集团”,基于职教集团开展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保证各合作主体共赢发展。运行机制见图1。

以现代管理理论为依据,形成包括集决策系统、组织保障系统、制度保障系统、宣传教育系统、执行系统、评价反馈系统为一体的 “产学研”结合职教集团运行机制。职教集团必须坚持各主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涵,体现教育教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发挥资源共享、有机合作、共赢发展的实质效能。

图1 “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行业理事会多元合作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一)决策系统

一般为省或地(市)政府主导,成立由政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从本区域产业、教育、科技、经济等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负责区域职教集团的总体筹划、集团章程的制订与协商工作,指导行业理事会的设立与组建工作。

(二)组织保障系统

由政府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牵头院校、行业理事会等构成组织保障系统,按照区域职教集团的总章程,确定牵头院校,成立区域主要行业的理事会,分行业运行职教工作。各职业院校负责产学研合作相关评价信息的收集与汇总与评价工作。

(三)制度保障系统

直接维系职教集团运行的制度保障为职教集团章程,此外,包括国家、地方相关职教育发展、产业发展、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就业准入、就业促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制订有利于本地区教育集团工作的相关政策与办法,兼顾各主体利益共同点,调动各主体积极性,达到依法按章、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宣传教育系统

由政府组织建立职教集团专题网,职能部门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教集团相关材料、各理事会信息、合作成果,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召开区域各主体相关协调会议,各主体在本单位宣传职教集团程、实施方案。使各合作主体了解、认同集团工作,积极参与合作工作,使社会了解“集团”合作的优势,并形成广泛影响。

(五)执行系统

在区域职教集团章程的约束下,主要由各行业理事会执行各行业集团合作事务。各行业理事会由牵头单位组织,形成本行业理事会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等合作领域。按照职教集团章程、理事会工作方案开展合作工作、保证职业院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发展。同时,收集、存储运行信息,为评价工作提供详实基础数据。

(六)评价反馈系统

院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实施。将总体评价信息和个别信息(优良的和待改进的)反馈给各级教学组织机构、个人、生产单位,各级教学组织机构、个人研讨,寻找改进措施,并形成决定,由组织保障系统机构或个人贯彻执行改进后的措施。或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完成评价,进行工作改进。

三、职教集团的职能发挥

(一)政府的主导职能

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和区域化出发,政府主导作用主要应该由省、市两级地方政府通过区域创新来实现。在政府主导职教集团建设中,不应该以法人身份作为参建主体,职能主要应体现在组织引导、投资、购买、协调、规范、宣传等方面。政府在管理层面上设立由发改委、财政、人社、教育、产业、科技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行使协调、管理、指导职能,制定职教集团章程,明确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引导集团发展。实施集团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行业理事会制。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指导成立主要行业理事会,确定牵头单位,成立组织机构,设立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按照职教集团章程,行业理事会制订本行业职教联合体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搭建教育、科研、产业与社会服务等广泛的合作平台,开展本行业产学研合作。行业理事会的工作受集团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与指导,行业理事会向集团指导委员会提交建设性意见。

(二)产学研合作功能

产学研合作为行业理事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各行业理事会搭建教育教学平台、生产合作平台、科学研究平台、社会服务平台等四大合作平台,见图2。确定各合作领域负责人,协调行业协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能工巧匠参与合作工作。

1.教育教学平台。以实现人才培养校企(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的,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在院校建立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行业企业建立学生培养基地,开展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课程建设、综合实训项目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技能竞赛等工作。

图2 职教集团产学研合作平台

2.生产合作平台。以优化生产者素质、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全面提高生产活动的综合效益为目的,以生产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合作开展人力资源建设、生产项目、校中厂建设、学生创业等工作。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整合 职业教育资源 发展职业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66-02

一 百色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辖区基础条件差,石漠化严重,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广,贫困人口比例大,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全市现有中职学校30所,其中自治区属职校3所,市属职校27所,市属职校中有公办职校17所、技工学校2所。12个县(区)的职业技术学校中,有6个县职业学校与市直职业学校和区级示范性职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市属中职学校校园面积2188.7亩,建筑面39.42万平方米,图书61.38万册,教学、实训设备总价6717.6万元;专任教师857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654人,学历合格率为72.3%,其中专业课教师519人,“双师型”教师294人。目前,市属中职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达41374人,市属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为0.79∶1。

二 百色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部门条块分割管理;(2)专业设置不当、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3)招生秩序混乱,生源严重不足,县级职业学校步履维艰,生存困难;(4)经费投入不足,点多面广,成效不佳;(5)缺乏特色,无品牌专业,办学吸引力不强;(6)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

三 百色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工作情况

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工作初见成效

2010年以来,把人口规模不到30万人口的那坡、乐业、西林、田阳等县的职教资源进行初步整合,均获得了一定效果;相继取消辖区内6所小型的民办职业中职学校学历办学资质,转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组建了一批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点;2011年将百色市城区3所中职学校合并,组建了百色职业教育中心,今后还计划将2所职业学校合并到职业教育中心。百色职业教育中心重组得到了国家及自治区财政的重点扶持。

2.教育扶贫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中作用显著

第一,开办“百川励志班”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自治区发改委、百色市人民政府、百川慈善基金会4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百色市正式启动国家教育扶贫试点项目,开办“百川励志班”,将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指导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和百色市人民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百川慈善基金会依托大型企业的资金募集和就业平台优势相结合,以百色市籍生态脆弱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适龄学生为主要对象,采取以“1+1+1”为主、“2+3”为辅的职业教育扶贫模式,通过中央、自治区及地方专项财政和慈善机构的资金支持,使受助贫困学生达到“接受职业教育并优先就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最终实现“教育—就业—移民”。该项目计划在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由广东百川慈善基金会投入资金1000万元,每年资助500名生态脆弱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适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三年共培养1500名贫困生成功就业。“百川励志班”承培学校为田东县职业技术学校,第一期2011年8月开班,共471名学生,第二批2012年8月开班,共400名学生,目前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以点促面,全面扩展教育扶贫试点项目工程实施范围。在2011年成功开办“百川励志班”的基础上,百色市得到国家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在广西右江民族商校成功开办了“巾帼励志班”,2011年第一期招收350名学生,2012年第二期招收400名学生。除此之外,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的“506特困村助学班”,2012年招收学生300名,百色农校的“好男儿自强班”招收学生400名。

百色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工作初见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教育扶贫项目,贫困学生得到了实惠,切实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了贫困学生的流失,使贫困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有出路,成效显著,成为了全区职教工作的新亮点。

四 整合百色市职业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1.纲领性文件所提供的政策性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辖区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使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重点办好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这些纲领性文件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供了政策性依据。

2.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现实意义

百色市各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一是有利于形成职业教育的整体合力,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二是有利于争取项目和资金、统筹发展经费,减少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为创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奠定基础条件;三是有利于发挥集团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把百色市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四是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百色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五是有利于净化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实现中职招生的统筹管理,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五 整合百色市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1)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订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依法督促足额拨付到位;(2)要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以及招商引资、社会捐助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教育融资体系;(3)要强化组织领导,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提供软环境和经费保障。

2.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本着跨县协办、优势互补的原则,对邻近的县实行联合办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集团优势。(1)以自治区级重点中专学校建设为目标;那坡、靖西、德保三个县以靖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西林、隆林、田林三个县以隆林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平果、田东两个县以田东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乐业、凌云、田阳、右江四个县(区)以百色市职教中心为平台,组建新的职教中心,整合后的其他县职业技术学校转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2)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以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建设为目标,重点发展百色市职教中心,结束百色市无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历史。(3)专业设置以服务百色市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打造有特色的品牌专业,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3.整顿和规范招生秩序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规范招生行为、严明招生纪律,按照“政府主导、学校自主、各负其责、规范行为”的原则有序规范地推进招生工作。

4.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办学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政、行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职业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改革管理和服务方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教师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师评估、监督、考核机制,依法履行中职学校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流动调配和考核督察等管理职能。学校要力所能及地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营造一个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构建一支文明和谐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依法执教,依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要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6.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把“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学校的管理者要通过制度建设、情感渗透、教育沟通等途径,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建设富裕、幸福、充满魅力、生态、和谐的新百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百色市“十二五”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百政办发〔2011〕137号

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十一五”期间南通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

1.政府重视,统筹发展,科学谋划区域职教蓝图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两级政府均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探索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合理、协调配合,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南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未来走向,由市教育局牵头,多部门合作,并邀请省内专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长三角北翼职业教育先行区的发展规划。围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推动南通桥港经济发展”的主题,开展了南通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等专题调研,出台《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制订本地区中长期及“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2.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切实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重点职业院校建设,投资7.2亿元的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南通中专新校区扩建暨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南通体臣卫校异地新建工程启动实施,并成功申办江苏联合技术学院分院。各县(市、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通过撤并、重组、新建等方式,整合县域职教资源,如海安、如东两县政府均投资5亿多元新建了7000人以上规模的职教中心校,进一步提高了办学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组织职业院校申报南通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校际共享实训中心,推动公共实训中心对社会开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深化教改,强化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职业院校扎实推进职教课程改革,加强职教课程建设。全市共创建省级职教课改实验学校13所、职教课改专业实验点22个,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2个;开发180余册中职校本教材,高职院校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课程35门,分别由南通商贸高职和南通中专牵头研发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物流和服装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辅助教学资源”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省得到推广;积极探索职教课程实施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如东第一职教中心提出的“德育课程重体验、文化课程重涵养、专业课程重实践”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如皋市推广的“活动单导学”和“任务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区域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

注重“三创”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形成了南通中专“成功教育”、如东第一职教中心“文明小事工程”、通州中专“珍爱生命教育”等一批德育品牌。抓实基础课程教学,强化专业实践教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我市师生代表在全省、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15枚、银牌192枚、铜牌338枚,综合成绩位于省内前列。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就业、立业、创业和兴业能力为宗旨,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批学生创业园,2011年有9个学生创业园被确认为南通市首批职业教育学生创业园。

4.校企合作,多元办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各职业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数量、范围、方式、层次和质量等均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如:逐步从以往单纯的企业录用职教毕业生,转向校企联合招生、企业共同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转向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尝试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学校主动走向企业建立“厂中校”、或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从单一的职业学校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革新和职工培训等。“十一五”期间,先后有100对校企合作组合被认定为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

5.产教对接,注重契合,不断提升职教服务水平

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南通桥港时代”主题,市教育局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和职业学校开展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专题调研,并相应制定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意见与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如皋市围绕该市支柱产业,提出组建五大产业职教集团,并于2011年成立了建筑产业职教集团。从2011年起,市教育局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实行专业申报与论证制度,取消了少数办学条件差、产教契合度低、教育教学质量差、办学效益低的专业招生资格。

近年来,南通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贡献度。各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开展“热爱家乡、服务家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和职业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人才市场,逐年提高毕业生本地对口就业率。

“十二五”时期南通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是南通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也是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时期。为此,南通职业教育正着力实施以下五大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