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

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

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腔诊所;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1检查结果

基层口腔诊所感染制度的落实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与重视程度关系密切。新建、规模大、经济条件好的连锁口腔医疗机构(诊所)的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规范,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消毒灭菌设施和清洗设备;建设较早、规模小的口腔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2感染管理存在问题

2.1口腔诊所负责人对感染控制重视不够,感染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有71.4%的诊所未设专职或兼职感染管理人员,机构内无感染法律法规,特别是与口腔专业关系密切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没有制定符合诊所实际的感染管理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日常院感工作缺乏监督,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很少或内容简单。部分诊所装修豪华但布局流程不合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设备、空气消毒、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牙科手机与门诊量不匹配,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混放,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问题和隐患。

2.2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口腔诊所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操作台脏乱,器械包装不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执行不严,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全或安装位置不合理。使用手触式水龙头、固体肥皂,手套破损做不到一人一更换。消毒液浓度配置不正确、使用不规范,未配备消毒剂监测指示卡,诊疗区域每日清洁消毒无登记。

2.3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情况不乐观

有6个口腔诊所建立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固定的器械清洗消毒人员。有省级消毒供应上岗证的3所,与外院签订有消毒灭菌供应协议的4所,其余11所存在流程不合理、消毒间狭小、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有的租用民房,在狭小的厨房灭菌,无独立器械处理区,清洗、保养、检查、包装、消毒和灭菌区没有物理屏障。52.4%的诊所未做生物监测,14.3%的诊所装载过多导致湿包,28.6%的诊所未使用酶洗液,热封机不是医用的占90.3%,导致包装不合格,灭菌包的包内、包外指示卡使用不规范。采用快速卡式蒸汽灭菌的器械,裸露、堆叠存放,未在无菌容器中保存,有效期超过4h。无专业清洗工具或不合格,消毒灭菌不规范,11所诊所不能提供消毒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大多诊所未配备合格的空气消毒设备和做到有效通风,或虽有空气净化设备,但与诊室面积、体积不匹配,有的紫外线灯管悬挂过高,不能做到每周使用75%的乙醇擦拭,无法保证消毒效果。11所诊所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物体表面每日清洁和消毒未记录,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做不到立即消毒。

2.4职业防护不到位

19家诊所虽配备有口腔操作的防护用品,但47.6%的医务人员回答防护知识不正确,且对本人的免疫检查不知晓。个别医务人员操作时不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只戴手套和不合格口罩。诊疗操作中,探针、注射器、扩大针、车针等锐器随处乱放,利器盒配备不足。85.7%的诊所没有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和随访。57.1%的诊所设置有口腔X光机,但放射防护器具配备不全的占25.0%。

2.5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检查的诊所均与医疗废物处置机构签订有处置协议,有19%的诊所设置有独立的医疗废物暂存间,但由于医疗废物量少,不能做到48h回收,存在交接记录不完整、登记重量、数量不规范的问题。有57.1%的诊所存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利器盒、医疗废物包装袋不合格、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3管理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对口腔诊所的督查力度

建立诊所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实行消毒供应验收、消毒供应专业、医院感染管理持证上岗,对消毒供应验收不达标的诊所一票否决,对隐患较大、整改不力的口腔诊所应限期整改或取缔[1]。

3.2加强诊所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

建立健全和完善符合口腔门诊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无菌意识及对无菌观念、隔离消毒重要性的认识[2]。做好基本的环境清洁工作,定时净化空气,进行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等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器械消毒灭菌程序,严格四手操作。针对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时追踪评议,及时沟通、整改,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3.3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充实内涵建设

要求诊所配备与诊疗规模相适应和匹配的牙科手机、三枪头、清洗器、灭菌器、医用热封机、软化水、注油机、医用酶洗液等设备,做到高危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改造不合理的消毒室布局,严格按照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的3个行业标准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做好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印制环境、清洗、器械消毒、灭菌记录表格并规范填写。

3.4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加强对从业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规范和标准。掌握医院感染防控技术,让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取得医院感染管理上岗证,保障诊所医疗安全。

3.5重视职业暴露的防护

为工作人员体检、接种疫苗,建立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随访,配备冲眼喷头、防护面罩、放射防护等用具,保证职业安全。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做好各项登记。

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个体诊所成为我市建立多层次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规模小、数量多、设立分散、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截止目前,全市个体诊所已有近300家,主要集中在市中区和滕州市城区街道,为城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近几年,经过对医疗市场的整治和规范,个体诊所在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环境上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经过实施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以来,部分个体诊所的软硬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xx年开始,我们国家组织了几次大型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今年省里又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级以下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检查结果看,我市民营个体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个体诊所的健康发展,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检查情况,对个体诊所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一、人员执业、地址变更问题

【法律规定】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执业医师法第十七条: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 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从目前我市检查的情况看,有近10%的诊所不是开业申请人在执业,而聘任的人员多数没有办理医师变更注册。有的诊所有医师没护士、有的有护士没医师,个别诊所甚至是护士现场执业,近期,市监督所对一家诊所进行了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是因为没有坐诊医生,由护士进行现场执业,导致患者延误病情死亡。这样的事例不少,由于人员执业导致的医疗纠纷在我市屡屡出现。关于诊所聘用人员行医问题,卫生部有专门的司法解释:第没有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和已取得证书未进行变更注册的人员都视为非卫生技术人员。一部分执业人员未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变更注册。关于诊所擅自变更执业地点问题,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时候,已经对诊所进行了核准登记,核定了诊疗科目和执业地点,不是随便可以变更的,变更要首先进行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今年,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5家诊所擅自变更了执业地点,均进行了行政处罚。

二、超范围执业和夸大宣传问题

【法律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六条 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二)医疗机构地址;(三)所有制形式;(四)医疗机构类别;(五)诊疗科目;(六)床位数;(七)接诊时间;(八)联系电话。

根据检查情况,多数诊所能基本按照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但是有个别诊所存在超范围执业情况,有的内科诊所公然宣传治疗妇科、外科、皮肤科、儿科等疾病,目前,我市审批的诊所中除内科、中医、口腔诊所外,只审批了1家美容诊所和1家皮肤科诊所。检查发现有个别诊所甚至违法开展妇科手术、放环、取环、流产输卵管结扎术、早期终止妊娠术等项目。关于夸大宣传的问题,个体诊所在媒体医疗广告的现象比较少,但是个别诊所通过散发小广告,门头广告牌宣传的现象很普遍,多数有内容违规,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医疗广告前的审查制度,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成品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方可。 二是限制了医疗广告内容,限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等8项内容;同时,规定医疗广告不得出现以下八项内容,即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迷信、荒诞的;贬低他人的;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并规定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或变相医疗广告。

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问题

【法律规定】《消毒管理办法》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 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剂必须索取生产经营1、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2、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3、产品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差,消毒剂、消毒器械使用不正确、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使用过期消毒剂的现象。二是紫外线消毒不规范,个体诊所不做消毒记录,有的做记录但是没有紫外线消毒累计时间,大家知道,紫外线消毒是消毒的重要环节,每天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物体表面及空气质量,保证注射室的无菌状态。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是,有的诊所注射室存放生活物品,甚至将注射台当餐桌吃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这是极不安全的行为。

四、医疗文书书写、保存

【法律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条: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的主要问题:1.医师不签名或者签名不全;2.不具处方权的开处方;3.处方不按要求存放和保存(随处乱扔);4.药品剂量不规范;5.处方格式不规范(有的未按要求使用新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处方是诊疗行为最重要的医疗文书,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大家一定要重视处方的书写规范并按规定保存。没有处方权的一定不要在处方上签名。我们目前已经统一了处方,有个别诊所还未使用。

五、传染病管理方面

【法律规定】《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第三十条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传染病管理工作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情况看,多数的诊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多半的诊所没有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总以为传染病与自己无关,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有救治义务,第一次接诊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拒绝接收传染病人,要按照要求及时办理转诊手续。这次,我们为大家统一配备了传染病登记簿,当你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一定要认真登记,并按时限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六、医疗废弃物处置问题

【法律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第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通过检查,我市个体诊所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1.医疗废物随处乱放2.未分类3.无警示标识4.未用黄色塑料袋包装 甚至 有个别单位将医疗废物进行买卖。今年,我们对诊所统一进行要求:由于我市已经建立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必须按要求集中处置,这次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提供了资料,大家尽快与处置中心联系,根据各自的情况与处置中心签订协议。我们在明年四、五月份将联合环保部门进行检查,对不能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的单位,将进行行政处罚。

七、内部管理方面

1.门牌不一致现象突出:多数诊所悬挂的门牌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名称不一致。有的叫“康复门诊”有点叫“某某社区门诊”、“某某小区门诊”有的门牌上宣传治疗疾病内容,这都是不规范的。

2.内部账册记录混乱,门诊记录、消毒记录乱写乱画,好的用笔记本,有的用学生演草纸五花八门,不严肃。

口腔诊所医疗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污染; 消毒; 院内感染; 控制;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24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141-03

【Abstract】 Oral outpatient hospital infection threatens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medical security,which has a bigger harm.Controling and preventing the oral outpatient hospital infe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oral medicine health development,and it is an obligatory duty of oral outpatient medical care personnel.Oral outpatient reasonable space design and improveing the disinfection equipment,reasonable personnel structure,the strict disinf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prevention principles and four-handed technique,always reflecting aseptic concept are the key to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dental clinic.

【Key word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sh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Qingshui 741499,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7.077

口腔门诊诊治范围广泛,需较多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材料,工作内容以各种口腔内的操作为主,大部分为侵入性操作,如果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或药物、材料、器械受到污染,易将病原微生物直接带入患者体内,传播各种疾病;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常受到牙科手机、洁牙机工作时喷溅出的污染液体及气溶胶的侵袭,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脓液及各种锐器,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可引起各种疾病,故口腔门诊日常工作中医患双方都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如何减小或避免这种风险,是口腔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1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1.1 口腔门诊诊疗器械消毒不合格

口腔诊疗器械在清洗、消毒、保养、贮存等环节,未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部分口腔门诊存在消毒死角,各种磨头、技工钳、蜡勺、雕刻刀、正畸专用器械、正畸带环、托槽、弓丝、牙胶尖、印模、模型、修复体等的消毒常不被重视。

1.2 诊室内发生的各种污染

发生在口腔门诊内的各种污染使各种病原菌广泛存在,污染了诊室内各种物体的表面及诊室内空气,病原菌扩散、进入人体的概率显著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常见的污染情况如下。

1.2.1 医疗设备、器械的污染 牙科综合治疗机因机型种类较多,设计各有特点及缺陷。下挂式手机连接管易受到唾液、血液污染;基层单位多数手机无防回吸装置,手机及牙科综合治疗机气、水路系统易污染;机器内蒸馏水在加注时常存在污染情况;在基层,多无儿童专用牙科综合诊疗机,一台牙科综合诊疗机几乎适合于所有患者,其扶手易受唾液、血液污染;三用枪常难以卸下,难以彻底清洗、消毒,每看一个患者,即已污染;牙科综合治疗机各种开关极易污染;手机及洁牙机工作时的喷溅污染;高速手机卸针器多不注意清洗、消毒,多个患者公用,污染严重;口腔医疗器械消毒良好,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

1.2.2 口腔科专用药物及材料的污染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医护人员用已经污染的双手或器械取出或调拌药物、材料,引起药物、材料及其外包装的污染,如失活剂、氢氧化钙、CP、FC等药物及正畸材料的污染问题,未引起广大口腔医护人员的重视。

1.2.3 医护生活及办公用品的污染 医护生活区未单独分开,生活区物品易受到喷溅物、气溶胶等污染物的污染;医护人员在进行口腔操作时直接接打电话,拉抽屉、开门窗等;戴着污染后的手套开处方、写门诊病历等,污染了办公用品;许多口腔门诊只有一个普通水龙头,既清洗污染器械,医护人员又洗双手,水龙头开关污染严重;抹布及拖把未按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分开使用,造成污染。

1.2.4 口腔门诊医疗垃圾污染 医疗垃圾未按有关规定分类、贮存、销毁处理,污染周围环境,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健康危害。

1.2.5 诊室内空气污染 口腔门诊诊疗区、候诊区未分开,布局不合理,诊室空间小,缺少通风换气装置,洁牙及普通的牙科治疗产生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气溶胶污染诊室内空气[1];部分口腔门诊牙科治疗机痰盂污水排出管道欠通畅,血液、唾液等各种污染物残留,经空气挥发,污染诊室空气。

1.3 医护及清洁人员职业暴露

口腔诊疗需很多尖锐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使用、销毁等环节上,难免出现意外刺伤,易引起院内感染。

1.4 忽视口腔门诊院内感染

对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投入,人员、设备、器械、材料短缺;口腔医护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无菌观念淡薄。

2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途径

2.1 接触途径

接触途径是各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途径,引起的后果较为严重。各种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通过医护人员双手、器械或药物等进入患者体表、体内;医护人员、患者或家属双手触及诊室内污染物,将污染物带给自己、同事、或家人等,产生医护之间、医患之间、患者和家属之间或更广泛的交叉感染。

2.2 呼吸道途径

高速手机及洁牙机工作时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通过呼吸道可进入人体,使人体致病;部分患者或医护人员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污染了诊室空气,病菌进入他人体内,引起相关疾病。

3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

3.1 病毒性疾病

比较常见的有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各型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艾滋病等。

3.2 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相关疾病

结核病,各种化脓性感染,破伤风,念珠菌病,梅毒等。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中,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特别是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我国是世界上HIV感染及AIDS迅速增多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口腔患者中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比例将逐年增加,在口腔领域,艾滋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溅到皮肤、黏膜上的血液、唾液以及气雾中的微生物间接传播。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在10%左右,口腔医护人员HBV感染率保守估计为25.8%[2],说明口腔门诊中医患双方接触乙型肝炎病毒的概率非常高,很容易传染乙型肝炎。

4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4.1 做好口腔门诊消毒、灭菌工作

4.1.1 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制度 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杜绝一次性器械反复使用;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消毒;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的器械必须达到灭菌合格,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必须达到消毒合格[2],杜绝一次性消毒外包装材料的反复使用;成形片、玻璃板、调刀最好高压灭菌,杜绝一片玻璃板、一把调刀使用于所有患者;要注重放置银汞合金材料的小布块的消毒;修复管理正畸技工室物品: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每次使用后均置于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5~10 min后,流动水下清洗干净,晾干,放于清洁容器中保存备用。

4.1.2 口腔诊室内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被污染的表面必须每天清洁、消毒,遇到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一般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特殊问题表面可依据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达到可靠的消毒效果。

4.1.3 诊室内空气的消毒 每天开始工作前及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消毒各一次,每次30 min,消毒时紧闭门窗,消完后开窗自然换气10 min,人员方可进入。

4.2 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有效控制感染源

口腔门诊内发生的各种污染,特别是口腔诊疗器械、设备、材料、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是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根源,控制污染源,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4.2.1 口腔医疗设备、器械要改进落后的设计理念,杜绝因设备缺陷引起的各种污染,三用枪、医师座椅升降手柄、牙科椅升降开关、手术灯开关等部位,一位患者使用后多已受到污染,应及时清洁并用消毒抹布擦拭,有条件的口腔诊室,这些部位可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一人一用即更换,可增加患者就医安全;避免给牙科椅、医师座椅套布质护套,因其易污染,难以常规擦拭消毒;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日趋规范,但在使用环节上易出现污染,要加强无菌观念,出现污染及时消毒或更换污染器械;要重视各种磨头、技工钳、正畸专用器械等的消毒工作。

4.2.2 口腔科专用材料、药物由专人保管,使用时应由护士取出、调拌,杜绝材料及包装的污染,发生污染,应及时废弃或消毒处理;失活剂、氢氧化钙等药物使用时常与牙髓组织接触,易进入血液循环,更要加以注意。

4.2.3 医护办公用品表面常易受到污染,医师给患者开处方及书写门诊病历时应摘掉手套,常规洗手,避免污染电脑、各种检查单、笔、门诊病历等;医护生活用品的污染,生活用品应放置在独立的房间,可避免被污染,医护在诊疗患者时,应杜绝接打电话,既不尊重患者,又污染了电话。

4.2.4 未经特殊处理的医疗垃圾按要求毁形、分类,妥善安全放置;手术摘除的人体组织应分类无害化处理,做好各类医疗垃圾的移交及记录工作;口腔门诊内应设立专门的污染器械清洗区及医护人员洗手区,水龙头应采用感应控制开工或脚踏开关控制开关,消除因传统水龙头开关污染而引起的污染物的扩散;抹布及拖把应清洁区及污染区分开使用,做好标记,避免混淆,并定时消毒。

4.2.5 诊室每天要通风换气2次,每次20~30 min,患者及家属应在候诊区候诊,减小科室空气污染和被感染的风险;有条件的单位,接牙可设立单独的房间,技工喷砂、打磨室应有相应的通风及保护措施。

4.3 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所有临床医师提出,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即假定所有患者都有潜在的传染病而在诊疗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只有这样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口腔医师及患者的安全[3],口腔门诊患者数量众多,难以短时间内逐一排除哪位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且在伦理上、制度上也不允许这样做,故可将每一位患者均按有潜在传染病的患者对待,医护人员采用常见传染病患者诊疗时的防护措施,适当提高防护级别,可基本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对于已知的传染病患者,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患者在实施口腔手术前,应常规简单清洁口腔,并用3%双氧水、0.2%碘伏漱口,可明显减小口腔内的细菌,减小患者术后感染及菌血症的发生;口腔医师及护士患有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有可能对患者易造成感染时,应暂停工作,积极治疗。重视职业暴露伤的预防,完善职业暴露伤发生后的各种应急措施。

4.4 普及四手操作

口腔门诊工作以各种临床操作为主,目前多提倡四手操作[4],即一个医师和一个护士相互配合,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小或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私人诊所、甚至部分公立医院口腔科都没有专业的口腔护士,口腔门诊医师既做手术,又当助手及巡回护士,不仅污染了手套,又污染了口腔科专用的药物、材料,使患者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院内感染必然要发生。国家应尽快制定强制性标准,规定口腔门诊必须按医师及病人数量安排一定比例的口腔专业护士,口腔医师门诊日常手术时按主刀医师要求对待,杜绝口腔医师双手污染,明确医师及护士岗位职责,将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医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种关于口腔专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安全,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4.5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要投入相应的医疗设备、器械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科室布局及人员结构合理,要专人监督、管理院内感染业务,还需要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配合,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工作,明确奖惩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水平;口腔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工作,绝不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应在医德医风及法律层次上认识院内感染问题[5],真正考虑患者及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院内感染风险,要换位思考,提高认识,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患者可以信赖的口腔医护人员。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重在控制和预防,其核心是做好口腔门诊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规范各种临床操作,减少或避免各种污染,防止各种病原微生物进入医患双方体表或体内,减小或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口腔门诊合理的空间设计、严格的器械消毒、管理制度、口腔医师和护士的密切配合、时时刻刻落实的无菌观念是控制和预防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因口腔门诊就医引起的院内感染纠纷日益增多,注重和加强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是口腔医学健康发展的必然步骤,是口腔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和使命,做好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不仅保护了患者的就医安全,又保护了医护人员,同时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医患关系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顾红政,曹卫平.牙科手机高速旋转形成的气溶胶与医院感染关系研究[J].口腔生物医学,2011,2(3):145-146.

[2]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7-361.

[3]李刚.口腔诊所交叉感染消毒防护[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10):474.

[4]刘彩云,贺维,徐晓明,等.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