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医院内部管理;居民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8-0149-04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从“六统一”整合基本制度政策,并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效能[1]。要求各省(区、市)要于2016年6月底前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工作作出规划和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健全工作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2]。各统筹地区要于2016年12月底前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综合医改试点省要将整合城乡居民医保作为重点改革内容,加强与医改其他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早在2014年底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工作的意见》在“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t疗保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城乡统筹、互助共济,参保居民公平享有权利义务;坚持制度并轨、资源整合,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统筹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率;坚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级负责、属地统筹,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3]”的基本原则基础上,2014年底前,通州区完成资源整合的相关工作,做好管理职能调整和经办机构编制、人员以及基金、资产的合并交接。其他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革,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资金管理、经办服务的统一[4]。2015年3月底前,市级层面完成制度并轨的政策设计,制定出台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同步开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2015年4月1日起,各统筹地区按照新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序过渡,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并轨运行。2015年9月1日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南通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江苏南通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工作的正式启动,我市也于今年5月出台了《海门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移交、经办机构整合、政策制度并轨工作[5]。为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迈出了一大步,奠定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解和认知的不断深化,探索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并轨,可结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的整合并轨业务上的综合性分析,依照相应的分割处理,解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元独立”体系的保障制度,在其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和基本的参保标准基础上,实现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效率的目标,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6]。
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三种典型模式分析
随着城乡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也要做出适应性调整。目前,从医疗保险的典型模式、制度特点角度分析,根据不同区域发展阶段探索呈现的城镇结构,其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也能较好地适应和满足对保险基金筹集、补偿运行制度的调整[7]。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三种典型模式主要如下。
1.1 “三保合二”的分档模式
在相应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践中,为满足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改进,可结合改革方针,并通过对医保形式和待遇的挂钩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改进对城乡在医疗保险制度上的模式执行调整,并以此来实现对城乡综合配合形式上的合理化调整。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建设好“一体化”医联体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向上的协调,从而确保实现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创新,并为最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统一,综合实施多个可执行模式。对于医保制度的全覆盖调整,促进对制度在改革方向上的统筹计划改善,并依照城镇居民保险制度调整,以此实施多种模式的共同执行[8]。
在进行此类模式的建设上,需要结合医保和城乡居民的医保关系进行转移调整,在全面数据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对综合体系的全面建设。对于城医疗保证体系的失业结构建设,并完善对医保制度上的执行调节,通过合理的缴费制度调整,完善对转移渠道上的综合性建设。对于不同的医保制度,以及调节的分析模式,可结合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对城乡结构的转移调节。对于经办部门管理模式,在整合经办机构上,通过顺利的管理体制整改,从而实现对医保管理资源在保障基金安全运营的基础上,探索商业化[9]。
1.2 “三保合二”的再保险模式
从现有的保险模式来看,“三保合二”的再保险执行模式,是现在医院医保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其中整合了两项制度,并通过城乡居民医保的统筹管理,实现不同保障水平上保险额度调剂,以此完善对发达地区在不同结构下的地区结构。从最基本的制度上,实现信息整合,并从三元的分割状态来进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的医疗保障制度执行,通过医院管理手段调控医院行为,进行反馈调节,从根本上完善对不同待遇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城镇职工保障制度的衔接,保证统筹层次形式上实现卫生资源有效管理。通过对市区与乡镇之间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机构、药品保障供应机构间的互动来实现对整体的经典模式特性,为政府的筹资标准提供有效依据。对于二次再保险,该整合的模式以典型的特征管理,结合个人筹资信息进行适当的医疗保险再投保,为居民医疗保障增加一个保护罩[10]。
1.3 “三保合一”统一模式
在我国国内某些地区,执行了“三保合一”统一模式,并通过安全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较好的执行基础。并通过统一资源整合,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其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有机整合,并为医疗保障提供了基金保证。同时,对基本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保险结报系统进行了有效对接,多个阶段逐步整合到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破除部门信息屏障,尤其是医院、职业、户籍等人口信息管理上的不统一,难以保证在不同对象、不同医疗管理制度上,享受同样的基本保险保障待遇;二是拉开医院等级待遇标准,针对城镇农村户口居民的界限进行适当调控,并依照乡镇居民的医保执行,从而实现对制度归并体系上的表达,促进对医保合作管理的合理执行。通过调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保障待遇可报销比例,合理引导分级诊疗,促进小病在基层首诊;三是破除乡镇界限,在突破居民身份限制上综合性调节,并依照其城职结构的保障并轨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模式的制度改良。
针对这一模式下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需要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相应保险保障待遇的理想,并建立其统一的制度标准以及基金调节模式,为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合理同意的管理制度保障做支撑。其实际的意义需要从“三保合一”制度进行调节,并以此来实现对发达地区在代表性执行机构上的调节,并以此来实现对整体探究经验和经济发展结构上的综合性调节。
2 城乡医保模式的三种典型结构影响分析
从实际的操作执行情况来看,对于不同的影响模式,以及调节的医疗保障待遇形式来看不同的影响水平问题,对医保制度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参数。下面对其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2.1 “三保合二”分档模式的影响
在“三保合二”分档模式执行管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对参保居民的待遇差距,一定程度上为城镇职工提供了安全保障,通过居民在相应缴费保障体系上建设,为政府的基金筹资管理,提供相应的基金支付限额保证,其报销的比例以及保障内容变化,可结合年度决策进行整体调节。其使用的保险在调整前后的数据参数如表1所示。
2.2 “三保合二”再保险模式的影响
从当下的制度变化情况来看,其影响结构如表2所示。
2.3 “三保合一”统一模式
在统一模式中,其最终结果保证了居民、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医疗保障,并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其中,以2013年的调整来看,最大额度上调20万,而门诊报销也调整为60%,其中包括所有的医疗保险项目。
2.4 三种典型模式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影响
三种典型模式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影响总体上是一致的。整合后仍然归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在调控基金盘子安全和医院规范运行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卫生资源总筹集与卫生资源总支出可以有效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医院能动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积极性[11]。
整合后医保管理职能归属其他部门管理,手持基金的管理部门作为买方,卫生计生部门所辖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卫生服务的提供方,而参加医保的患者作为实际消费方,在各自的动机、目的、诉求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部门协调工作比较难,如果加上药品、耗材供应商一方,问题就更加复杂。所以需要有效的谈判机制作为支撑,形成共识作为基础[12,13]。作为医院内部管理,医院精力主要集中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院管理者在开展内部管理时,更加注重于对高技术、多服务的激励,对于控制医保经费滥用没有足够的动力[14]。
如果没有有效的“三医”联动做基础,“三种典型模式”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并轨,乃至发展更进一步的建立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制度改革不会产生深刻影响,难以达到通过影响医院内部管理实现控制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趋势[15,16]。
3 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需要依据当地的医疗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制度调整,作为对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和患者报销待遇高低要求上的合理化调节,保证人均筹资标准在相应资本投入上的合理性、保障水平上的安全性。在近年来综合医改在不断深入,“三医联动”在不断完整和调整中,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整合医改成败的关键环节,通^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为建立统一、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满足我国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制度提夯实基础,并最终深刻影响我国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变革和国民就医行为模式,合理引导分级诊疗,整体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卫星. 城乡统筹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必要性[J]. 现代商业,2013,(8):71-72.
[2] 马旭东. 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探讨[J]. 甘肃金融,2015,2(2):64-66.
[3]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四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的问答[J].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6):27.
[4] 汪心海. 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5.
[5] 铜陵市编办.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源[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3,(6):45.
[6] 张宗久,周军,梁铭会,等. 推进我国大病保障制度建设工作的思考与设想[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1):2-6.
[7] 王晓玲. 构建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机制创新――基于湛江实践的比较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5(2):95-101.
[8] 王利娟.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 对外经贸,2015,(7):117-118,128.
[9] 邢伟.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13,(10):41-43.
[10] 王薇.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5,(23):201.
[11] 周新发,白薇,石安其琛,等. 从湖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的成效看完善对策[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28(4):49-50.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节选)[J]. 人事天地,2015,2(6):43-45.
[13] 张英. 常熟市开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情况报告[J]. 新经济,2014,1(11):51.
[14] 李玉华.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运作中的政府职责――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视角[J]. 南方金融,2016, 2(4):81-86.
[15] 颛慧玲,丁润萍,李小伟,等.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构想――以山西为例[J]. 经济问题,2014,3(6):126-129.
关键词:会计档案;档案管理;医疗保险
引言
财务会计档案能够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档案会出现一定的新问题。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积极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特别是医疗保险等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进行逐步的完善和加强管理。
一、我国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
财务会计答案是日常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完善。其记录数据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并且相关数据内容具有重要性。我国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性、普遍性和严密性,档案管理的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工作过程中,档案的装订和保管有着自己独特性。针对单位的档案管理具有普遍性。数据的形成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严密性。这样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特点,才能帮助经营者进行准确的计算和综合分析。
二、探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的观念意识淡薄
会计财务档案是最基础的信息资料,很多领导难以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相关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档案意识淡薄。主观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收集归档和日常管理。缺乏对其经济效益和运行机制的全面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管理,认识上的不到位就会导致诚信危机。
(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单位的经营机制需要不断的转变。很多相关的配套措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例如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着制度缺陷。例如针对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没有形成监督机制,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很多管理机制与操作规范不符合实际。责任落实难以明确。
(三)财务会计档案缺乏完整性保管模式保护
很多财务会计答案,由于存在这种上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导致缺乏完整性保管。很多信息存在着数据丢失的现象。完整性难以准确地落实,针对档案的管理及凭证的装订,往往缺乏完整性保管。很多档案规范和使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零散性。档案资料装订松散,标准不统一现象普遍存在。
(四)针对财务档案管理缺乏认识—忽视医疗保险档案
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缺乏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就会导致档案的缺失。例如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位,档案的数据处理没有及时完整系统地进行管理。保险业务档案是个人信息数据的真实体现,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关系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管理过程中忽视医疗保险档案的建设,使得相关数据内容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应对措施
(一)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意识
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要全面的开展,需要增强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专业人员的档案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专业业务培训,加强管理意识。增强责任心,加强档案管理。特别在思想认识上进行全面的提高,通过落实责任的方式增强其责任心。建立检查报告制度,防范违法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在认识上,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综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健全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监督机制。新时代背景下,要完善财务档案制度,运用新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例如针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要加强信息数据的监督,建立责任落实制。进一步明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遵守相应的原则,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质量。
(三)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服务医疗保险建设
加强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特别是针对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要进行全面的数据维护,制定详细的档案数据信息,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加密处理,才能防范信息数据的错误,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和现代化处理,才能确保医疗保险数据的真实性。信息建设上实施信息储存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转换设备、信息安全加密设备的运用,保证医疗保险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四)与时俱进,提高信息化认识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认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信息内容,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加强医疗档案服务网络的能力。健全的医疗保险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可以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数据库内容,进行科技的管理,尤其是在数据的整理和存档的管理,要迅速的建立准确的数据库内容,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实现公开化建设,顺应民意,将档案信息实行网上公开,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探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优化建设,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相关内容的发展,关乎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帮助社会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推动社会更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海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5).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一、医院财务管理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部门货币资金运行的各个方面,是企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财务管理内容包括对企业筹资,部门资产的购置,运营资金调配及利益分配等,贯彻于企业生产运用的全过程。
在医院内,由于各科室复杂,人员众多且病患关系复杂,涉及的资金流动范围大,且流动较为频繁,因而其财务管理难度较高。医院财务管理,实质是以医院为对象,进行的筹资、资金调配、设备购置等一系列财务组织、协调、控制及审核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新医改的深入,财务管理逐渐融入到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在医院整体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显著。相比于其他普通单位,医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仅仅是对财务预算的管理,还是对医院整体财务运营状况的管理。医院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财务方面保持着核算独立。因此,在医院所进行的财务管理,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医院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缺乏
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内,受以往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一些医院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未能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在医院实际财务管理中,通常采用按部就班的形式,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及统一格式实施预算,再进行年终预算及真实支出的对比分析。通过这种形式实施的财政预算,无法充分反映出医院各个科室的具体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其预算执行考核也较为片面,难以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并最终使得医院的财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二)医院财政投资存在较强主观性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许多医院都纷纷进行了内部体制的调整,运行管理效率有了较大提升。但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财务管理方法与模式滞后于财务管理形势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为医院财务风险监管体制的不健全。医院对于内部财务的控制,缺乏有效的依据,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项目的投资上,由于财政监控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其项目投资无据可依,存在较强的主观性。而且,医院大部分设备的购置都需要投入大笔资金,一旦出现任何投资失误,都有可能为医院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在医院实际财务管理中,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审核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使得医院未能在昂贵设备购买前,作出全方位的科学数据分析,对其投资风险认知不全面,造成投资的不合理,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许多大型设备使用较少,甚至被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运营中的财务风险,为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国家所颁发实施的新医院预算法中,明确指出了要完善医院预算制度,并提出其制度的透明度,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人员加大对医院财务预算的监管审查力度,确保医院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但在许多医院内,仍存在较多财政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的具体目标混淆、编制流程不规范、编制预算不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等。并且,在医院财政支付方面,也没有经历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不高。
(四)财务人员整体水平有待加强
财务管理人员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因此,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但在当前医院内,许多财务人员管理理念及方式都较为落后,并在长期工作中形成懈怠心理,职业素养不断下降,而医院也未对财务人员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方案,使得财务人员逐渐与新医改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财务管理效率极低。
三、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措施
(一)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的管理
在新医改形势下,要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需提升相关人员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意识,特别是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明确医院领导与财务人员的各项职责,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程序,通过严格执行财务管理问责制,驱使医院财务人员不断强化科学财务管理理念,自觉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遵循相关规定实施预算编制。同时,医院领导可加大对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管,全面掌握医院各类经济活动的详细情况,确保各项财政支出均控制在合理预算范围内。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贯彻,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各类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在此情况下,要确保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拥有可靠的经济支撑,必须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通过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应及时进行改进与完善,弥补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让其制度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需求,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提高财务管理的认识水平
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还需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其中,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医院,需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与财务人员存在不足,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技能,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鼓励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作为医院财务人员,也需强化自身职业素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医院经营发展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对其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准确,并符合国家相关医疗收费规定。同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还需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制度,规范自身财务预算编制行为,以此来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四)完善医院网络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实行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成为新医改形势下,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必经途径,对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可借助医院网络平台,构建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统一体系,将各项收费的定额计算法设置到系统内,并接入兼容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自动化统计软件,在保证财务核算准确率的基础上,实现财务核算的自动化。同时,财务人员也需通过财务软件,对医院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分析,掌握医院各类资产的处置状况,以保障医院各项财务决策的准确、科学。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分析工作的自动化,也是实现其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将一些先进的财务分析软件合理应用到财务管理分析工作中去,开展对网络系统内医院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的自动化分析,掌握医院的实时资金运作状况。财务人员也可利用财务分析软件,进行医院财政决策的合理性分析,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财务决策的风险。
(五)加强医保资金的管理
新医改的实施,对各类性质及规模的医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更好地贯彻新医改政策,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还需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将医保资金的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一系列活动。财务部门需要病患建立相对应的费用结算报表,定期进行资金费用的核算,并加强与审核部门的合作,确保医保资金账目的无漏差。同时,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监管,加大其审核力度,尽可能实现专款专用,并在规定期限进行各科室医保资金的账目核对,确保医院内各科室医保资金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医保资金挪用现象。此外,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省去较为冗杂的医保结算程序,以最大限度提升医保结算效率,为病患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晴.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物价管理
物价管理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医疗政策的执行效果,关系着医院的社会声u和经济效益。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收入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医院管理也走上内涵建设的道路。顺应改革形势,适时拓展医院物价管理工作,提升物价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一、背景
2009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0日02版)报道,截至2012年底,参加全国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4亿,已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的“六统一”。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医保管理服务实现一体化。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要求: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医疗改革形势倒逼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的定位、手段、职能急需改变。
二、目前公立医院物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1.物价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较低,构成单一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项目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也亟需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中,补偿医院的服务成本,保证广大群众得到最新医疗技术的惠及。但由于大多数医院物价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专业或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对一些医疗项目和收费标准的范围界定不能正确理解,而工作中遇到的特殊医用材料与临床适应症相对应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如何提升专职物价管理人员工作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医学知识,保证医院收费行为规范,患者经济利益得到保障,是当前医院和主管部门应切实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医院物价与医保管理工作出现交叉重叠,造成工作效率低及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随着医改配套政策的持续完善,医院服务的对象将全部成为医保患者,医保资金已成为医院医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目前医保与物价的管理对象存在交叉重叠,而大多数物价与医保办公室分属不同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物价办公室负责医疗服务项目及药品、耗材的价格管理,医保办公室负责医保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医保的结算政策又是根据物价局的收费文件制定。日常工作中涉及物价方面的医保工作或涉及医保方面的物价工作,都必须经过这两个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沟通协调。由于两个部门管理角度和考核要求不同,对临床科室的工作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及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3.医院物价管理手段未能与医院运营管理及信息化程度同步发展
物价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有机组成,关系到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一直以来,公立医院物价管理的日常工作是监督收费行为,更多表现在事后的监督。目前,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已从事后的反映监督,发展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全过程。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环节多、工作量大,延伸至医院的各个角落。只有进一步完善物价管理的对象,采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才能跟上医院整体发展的脚步。
4.医院物价管理未能紧密结合临床、医技等科室业务,实现物价管理与临床业务管理的融合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不仅是价格政策的执行者,还要对临床科室进行指导与监督,起着联系协调、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更是新兴医学技术在临床迅速发展的推动者。如何将物价管理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医院临床,服务于广大患者,使价格政策更加符合医院实际情况,需要将物价管理的控制点嵌入到临床相关业务流程中,实现物价管理工作流程与临床相关业务的融合。
5.医用耗材管理缺乏统一的网络平台
目前大部分医院物资管理采用信息管理系统,但只覆盖物资出入库管理,而物资管理系统并没有与HIS收费系统联网集成,使物价管理与物资采购部门只能依靠手工单据传递,工作效率低。物价管理、物资采购和临床科室三者之间在医用耗材的领用与消耗方面也未建立统一的共享网络平台,医用耗材领用后的使用情况未得到物价部门全方位的监控,出现管理盲区。
三、顺应医改,积极举措
1.物价专职人员应适当吸纳医学专业人员,迅速提高医院物价管理的医学专业水平
优化医院物价管理人员结构,适当增加医学专业人员,尤其是熟悉临床业务的医务人员,能够提升物价管理人员的医学专业水平,规范医院收费行为,更好地促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使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2.整合医院内设机构职能,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医保管理流程
按照大多数医院物价管理的三层级组织架构,医院成立物价医保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或一名主管院领导统筹安排,负责全院医保、物价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职能部门则应将医保与物价部门合二为一,成立物价医保办公室,合并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医院内部价格、医保管理的日常工作;临床医技科室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本科室的物价医保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价与医保相互兼顾的组织体系。
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流程,将原有医保与物价管理的流程进行并轨;重新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物价医保管理制度,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加快医院物价信息化建设,实现物价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随着医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医院信息管理基本上都实现了系y化,包括财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HIS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多个运行系统,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医院的收费项目字典库为物价管理工作基础,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医院多个系统数据共享,从而促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为医院申报新技术新项目和提高物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注重医院物价人员的理念更新,积极尝试物价与医疗管理的业务融合,转变角色定位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物价管理必须紧密配合临床管理,物价人员也要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不但要坚持对医学、护理、财务会计、管理知识的更新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还要分析医改、价格、社保各政策的调整对医院运营、科室发展的影响,由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到临床业务工作中,如单病种成本测算及临床路径的设计与执行等相关工作,对新开展的诊疗技术进行成本效益评价,制定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避免价格昂贵、效果不佳的治疗方法,真正发挥好临床路径的管理效能。
5.整合优化医院供应链流程,实现网络平台管理,将物价管理嵌入到供应链流程中
充分借助网络化平台,依靠信息管理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实现院内物价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方医用耗材的信息共享,确保物价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用耗材的库存及消耗情况,及时维护更新价格数据库,提高材料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便于物价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追踪监管,及时指导干预使用情况。
随着新一轮医改政策的落地,物价管理在公立医院运营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只有不断加强价格管理工作,发挥价格管理在临床诊疗行为中的调动作用,在降低成本中的导向作用,才能保障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钦海,潘小亮.大型公立医院医保与物价统一管理模式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11):50-51.
[2]王莉燕,马泳,刘凡娜.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物价管理面临的“解惑”之道[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6):392-394.
[3]蔡欣芸,但秀娟,苑萍,王晓京.医用耗材价格管理在物价政策执行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疗装备,2012,(5):60-62.
[4]余佳妍,金俊娇,王东.浅谈医院价格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9):876-877.
[5]史高松,许凤娟,韩君.大型综合性医院提高物价管理质量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1,(9):55-57.
【关键词】医疗服务体系 分级诊疗 社区首诊 双向转诊【摘 要】为了解国外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情况,采用文献复习方法,对一些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了文献综述分析与比较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障碍,从增加基层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供给、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借力区域医联体建设和加大政府投入4方面提出完善国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Thoughts and reference of foreign healthcare system in completing 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system / LIANGYong, ZHANG Ning //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8):50-52【Key words】healthcare system,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as gatekeeper, dual referral system【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system in abroad counties, the health care system in some typical countries were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literature review.The barriers of shaping 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system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of the system, the authors bring forward 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 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s in primary healthcareinstitutions, well-defined purpos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leveraging medical complex construction and enhanc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Author’s a ddress:Shijiazhuang the 1st Hospital, No.36, Fanxi Road, Chang´an District, Shijiazhuang, 050011, Hebei Province, PRC
新医改以来,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病乱。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有利于降低群众就医费用,减轻奔波之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要制定分级诊疗办法,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也是2015年全国卫生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总结与借鉴国外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 完善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是我们在深化医改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国外医疗服务体系概述
1.1 英国
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ational Health System,NHS)建立于1948年,主要通过3个层级医疗体系向民众提供服务:第一层级是以社区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主要由开业医生(全科医生)和开业护士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第二层级为地区综合医院,通常是一个地区的医疗中心,主要提供综合和专科医疗服务;第三层级为跨区综合医院,跨区专科医院负责紧急救治和疑难病症诊治并承担科研任务。
英国实行严格的转诊制度,居民需要在初级医疗机构登记,接受一名指定的全科医生。除急诊外,全科医生只有在确实无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才开具转诊单,将患者转向地区综合医院或跨区综合医院。英国重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居民所患大部分疾病可在全科医师处得到医治。英国建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系统,诊所之间、医院之间、诊所与医院间网络实现互通[1]。
1.2 德国
德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大致分为4部分:一是开业医生,主要负责一般门诊检查、咨询等;二是医院,负责各种形式的住院治疗;三是康复机构,负责经医院治疗后的康复;四是护理机构,负责老年以及残疾者护理[2]。德国的医院和门诊服务分开,医院不提供门诊服务,患者首先到开业医生的诊所就医,如果开业医生认为确有必要住院才开具转诊手续。德国医院服务体系分为4级,按其级别从下至上分别为:社区服务级医院,跨社区服务级医院,中心服务级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德国各州每个城市均按上述4类医院服务等级和服务人口建立起医院服务体系。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每个区域性医院服务体系中,由1所最高服务级医院、2所中心服务级医院、6-9所跨社区服务级医院和5-10所社区服务级医院共同组成。
1.3 法国
法国的门诊服务由私人开业医生提供。提供住院服务的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私立医院数量上多于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中起到主导作用。公立医院类型主要有:大学附属医院,一般配有现代化医疗设备和先进治疗手段,主要治疗各种疑难重症; 中心医院, 多设在主要城市,是各地医疗保健服务的骨干力量,能承担大部分重症及疑难病症的治疗;地方医院,为地方一级医疗机构,多设在市、镇所在地,拥有一般性的医疗救护设备,规模大小不等,能承担一般疾病的防治工作;专科医院,主要有精神病院、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口腔医院及结核病院等;急诊医院,主要承担急救治疗、急诊救护等服务。在法国,只有具有专科医师资格的专科医学国家医学博士,可以去公立医院做主治医生[3]。
1.4 美国
美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分为2级:第一级由私人开业医生组成,担负病人的初级治疗;第二级由各种形式的医院组成,承担病人的基本治疗和高级治疗。美国大部分医生是私人开业,其中有1/3是初级保健医生,2/3为专科医生[ 4 ]。居民患病首先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需要病人做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或者是住院治疗,医生可将病人推荐给医院,继续为病人服务,并分别收取费用。
1.5 加拿大
加拿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分为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和二级医疗服务2个级别。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即指社区医疗服务。患者就诊需要先到社区诊所看家庭医生,所有社区医生要具备全科医生资质,这些专业医务人员大多数是独立开业行医,有些家庭医生则在社区的医疗中心或医院附属的门诊等不同地点分时间工作。二级医疗服务是指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服务,一般只有在初级医疗对患者病情无法诊治的情况下,家庭医生才会将患者推荐到专科医生那里接受进一步治疗[5]。
只有患者病情紧急才可以前往任何一家医院的急诊室救治。
与两个级别的医疗服务相对应,加拿大医疗机构主要有3种基本类型:大学医院和省级综合医院、地区医院及社区医院。大学医院和省级综合医院技术装备先进、医院科类齐全,能治疗各种严重疾病和疑难杂症,并能承担医学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地区医院为地方一级医疗机构,有较齐全的临床科室和仪器装备,能承担各地区医疗保健服务和疾病治疗工作。社区医院则是承担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医疗机构,一般设有100-150张病床,其主要功能是向居民提供各种门诊治疗、预防保健及各种护理工作。
2 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障碍
分级诊疗是指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我国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过程中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紧缺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收入不高,实践机会少,大多数医学本科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最近整理数据显示,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约有50%的医生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6]。一项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乡村医生医学专业学历调查显示,占61.8%的乡村医生具有中专学历,另有13.2%的乡村医生没有医学专业学历,25.0%的乡村医生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该数据也证实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生较城市更为缺乏。
2.2 社区首诊制刚性不足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强, 患者由于缺乏医疗信息,在就医过程中会出现非理性选择,盲目追求大医院的治疗,追求高新技术仪器设备的检查。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患者自由就医。而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差异补偿比基本起不到调节患者就医流向的作用,最终导致患者涌向大医院。
2.3 体制机制的硬约束
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在医保制度方面,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未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纳入医保定点的地区而言,由于我国三大医保制度基本都规定了不同级别医院实行不同的起付线和补偿比,这就意味着患者如果在不同医院之间转诊一次,就要多支付一次起付线,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费用负担;基层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大医院不受基本药物目录约束,患者下转后用药限制将导致无法实现连续性医疗。
在内在利益驱动机制上,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如果激励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动力不足;在公立大医院的逐利机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医院一定倾向于尽可能留住每位就诊患者。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管理主体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特大型城市,部属、部队属、市属医疗机构并存,管理主体不同导致很难建立起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制度。
2.4 机构功能定位不清
理论上,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大医院负责疑难重症的诊疗。然而现实中缺少明确的标准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界定,事实上,大医院七成以上的患者是常见病、普通病、多发病患者[8]。使用高精类的仪器设备治疗常见病、慢性病是典型的“大马拉小车”,并直接引发新的“看病贵”;大医院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被占用后,可能延误重症患者的治疗,降低医疗质量。
2.5 信息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建而不用”。调研中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内部基本已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信息无法共享,信息系统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可能出现重复的医疗行为,人为造成医疗服务的碎片化问题。
3 对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借鉴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结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有利于尽快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3.1 增加基层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供给
大部分国家的开业医生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担当“守门人”角色,开业医生基本上是全科医生。在法国,医学生只有取得全科医学博士学位才可以成为开业医生。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培养(含在培)全科医生11万人,距离30万人的合理配置数量还有很大缺口[6],需要不断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体系,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优质卫生人力的需求。短期内可借助诊疗共同体建设等形式,发挥大医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3.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大多数国家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具有明确定位。我国目前存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晰、诊疗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急需明确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城市建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一级是基层医疗机构, 担任“ 守门人”角色,解决患者常见病和多发病;三级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省级中心医院,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开展疑难危重病的诊疗; 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目前的二级公立医院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转型:发展为地区综合医院承担疑难重症诊疗工作、或者承担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或者转型为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农村建立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
3.3 借力区域医联体建设
国外医疗服务体系整合探索较多,如德国通过建立疾病管理计划,鼓励居民进行社区首诊[9]。基于可行性考虑,可将区域医疗联合体作为实现分级诊疗的有力载体,在区域医联体内部首先实现医疗信息共享,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治疗,节约医疗资源;改革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医保管理制度和规定,对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实行医保管理相关政策支持。通过改革管理制度,在医联体内部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具有双向转诊的动力。
3.4 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
源不足的现状,还需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高度重视基层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全科医疗队伍,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使同等资质医生在社区工作待遇不低于在医院工作的待遇。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病种,实行严格的社区首诊制度,既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又缓解上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参考文献
[1] Green A,Ross D,Mh-zoev T. Primary healthcare and England: The coming of age of Alma Ata?[J].Health Policy,2007(80):11-31.
[2] 顾海,李佳佳.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5):102-107.
[ 3 ] 任国胜, B O U R G E O I S J P L E , A D V E N I E RC . 法国医学教育的概况和特点[ J ] . 医学教育探索,2002,1(1):58-61.
[4] MacReady N.Reforming the US health-caresystem[J].Lancet Neurology,2008,17(11):986-987.[5] Abelson J,Miller FA,Giacomini M. What doesit mean to trust a health system? A qualitative studyof Canadian health care values[J]. Health Policy,2009(91):63-70.
[6] 王宁.分级诊疗体系构建求索[J].中国医院院长,2014(6):39-41.
[7] 吕兆丰,王晓燕,线福华,等.北京市村级卫生人力资源标图信息兜底调查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