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心校开展“信用进校园”系列活动总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为加强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树立诚信之风,建设诚信校园,下初镇中心学校扎实开展“诚信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弘扬广大师生“知信、用信、守信”诚信意识。
会议引领砥砺前行——方案传达部署
召开“信用进校园”方案传达部署会。会上,根据《乳山市信用“进校园”工作推进方案》要求,结合本校实际,通过了《下初镇中心学校信用“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方案》《下初镇中心学校“信用进校园”(教职工)信用积分管理试行办法》《下初镇中心学校“信用进校园”(中小学生)积分管理试行办法》等“信用进校园”活动文件。
校长衣月光强调,全校师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让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深入师生心中,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将诚信做人、诚信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学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用保障。
会议引领砥砺前行——启动仪式
“信用进校园”启动仪式上,政教主任林丁发表了题为“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的讲话,宣读《诚信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携手并进,将信用进行到底。
营造诚信文化宣传氛围
为加强校园诚信环境建设,学校设置了诚信教育专栏,张贴诚信宣传海报、创建诚信书吧。
家教小报、校园文化墙、板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定期宣传诚信文化,课间广播播放《诚信歌》更是营造了“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浓郁诚信校园氛围。
诚信活动深入人心
01 诚信班会提高意识
开展以“诚信进校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各班以“诚信”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找自身在诚信方面的缺失。通过分享诚信名言、诚信宣誓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诚信意识,让孩子们懂得诚信的内涵,明白“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兴”的道理,让诚信教育入心入脑。
02宣传小报了解诚信
各班级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明礼诚信“主题手抄报及书画比赛。作品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成才的关系,起到了人人争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好少年的良好育人效果。
03 主题演讲观念入心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中,同学们树立了“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大家纷纷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诚信小事,彰显出他们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责任与担当。
构建信用共同体打造“金拇指”诚信网
为教师建立诚信档案及诚信手册,一人一卡一册,每名教师签订诚信承诺书。创建“师生信用共同体”,使更多的老师深度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粘”在一起,带动全体学生诚实守信,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创建学生诚信手册及学生“诚信共同体”,通过学习、诚信等方面可以获得诚信积分。创建信用学习小组,评选“信用模范家庭”,通过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做到诚实守信。结合学生在校学习表现以及其家长的日常诚信行为,定期组织“信用模范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带动家庭成员诚实守信。
“信用共同体”搭建起了以老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的诚信教育模式,多维度打造家校、师生、生生之间的“信用共同体”,不断提升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偶遇车祸显身手,扶起满满正能量
学校教师林丁在下班路上将车祸老人送往医院,不留姓名悄然离去。该事迹被乳山电视台、乳山、文明乳山等多家媒体相继宣传,更是成为我校师生学习之楷模。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信用制度 美国 欧盟。
“信用”的范畴很丰富,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不需要提供物质保证,不需立即支付现金,凭信任进行的商品货币交换[1]
。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用体系已成为市场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不仅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有效整合。
根据《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中心的信用调查显示,2005-2012年,中国的政府公信力、企业信用、人际信用以及中国信用小康指数均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在中国诚信形象不佳的十个行业中,2011年食品行业排名第二,2012年排名第六[2][3]
。
可见,食品安全领域的信用机制构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的有效经验,在对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框架的发展对策。
一、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我国食品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禁不住市场诱惑和利益驱动,违背了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的原则,违法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更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研究美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对于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美国政府特别重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了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并及时食品市场检测、不合格食品的召回等信息,使消费者及时准确的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政府对媒体的报道有严格的规定,媒体必须以客观、准确、科学的食品信息服务于社会,不得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来牟取经济利益。美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允许国内外的任何个人和单位获得政府决策依据的信息,并进行评论,提高政府公务的透明度。
美国农业部(USAD)设立有消费者热线,为消费者解答关于食品安全知识、风险防护、营养搭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知识指导、教育和培训。美国有专门的食品投诉系统,主要接受来自消费者的投诉确认是否确有致病、致伤,以及产品不合法的报告。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美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完善。
美国建立有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有严格的食品安全召回制度,如果食品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生产厂家有义务将其召回。不仅有《食品质量保护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联邦肉类检查法》、《禽产品检查法》等诸多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惩罚也比较严厉,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且要受到行政甚至刑事制裁。
2.欧盟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欧盟将食品安全管理局实施的人类与动物健康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其他的一些科学建议公布于众,增强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
消费者或相关组织可以参加观察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的一些活动,使公众可以广泛获取该局掌握的文件和信息。在食品标签管理方面,欧盟的前身欧共体于1979年颁布了《食品标识说明及广告法指令》,作为一部食品标识规范的总则,通过这部法律保证标签能为购买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信息。促进消费者自由选择,并保证消费者不受标签的欺骗和误导。该管理法案进行多次修订,对食品标识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1990年了《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指令》,对特定的项目、特定类别的食品有特殊的管理规定,即专项指令。这些都使消费者能够充分的了解食品信息,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作为食品可追溯制度最早的倡导者,欧盟也是最早实施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地区。欧盟法规《食品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欧盟食品安全及有关食品安全程序》(EC178/2002)为食品追溯提供了法律依据。欧盟通过一些其它的法令和控制系统来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比如,提出了《良好生产实践指南》来监控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潜在危害。建立了以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和食品标签管理体系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二、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发展现状与完善对策。
1.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发展现状。
为了加快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4月7日,会同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察[2004]99号),《意见》中确定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从2004年至2008年,为全面推进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5年,通过5年的建设,要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制、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奖惩制度等六项制度体制。
同年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了《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试点工作将在两年的时间内分三个阶段完成,并确定了五个试点城市(吉林省辽源市、黑龙江大庆市、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常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三个试点行业(肉类行业、粮食行业和儿童食品行业)。
随后,山西、河南、吉林、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也了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至2004年11月,全国又有33个市被确立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城市,部分省、区、市还在饮用水行业、乳制品行业和调味品行业开展了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4]。至此,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从法律层面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规定。
为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同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计划从2010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诚信信息征集体系、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确定了以建立和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制度和标准体系、诚信管理体系、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奖惩机制建设为主要任务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2.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经过各地政府大力推动,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食品企业不断探索,我国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食品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比较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建设和食品安全诚信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实际执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且仅仅依靠食品安全法来解决食品安全诚信建设所需要的法律支持和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加快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促进法律法规有效衔接,完善食品安全诚信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修订。
(2)宣传教育方面。我国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还存在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信誉度普遍较差,因此针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仍需加强。
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科普宣教,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科学知识等培训,同时,利用社会舆论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5],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专业技能与道德水平。
(3)信息共享方面。建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过数次改革,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规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涉及卫生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各个监管部门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从事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能,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政处罚等有关信用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和利用,在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的情况下,使得监管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晰各相关部门监管职责,消除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能。强化中央与地方及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健全资源共享、联合执法、信息通报等机制。
(4)信用档案方面。企业诚信档案是为了全面反应企业经营过程中诚信相关行为而形成的记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体系,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将某些企业的失信行为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社会公示,使企业接受社会公众的谴责和惩罚。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设和管理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因此,建议依托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和身份证信息,全面建立并动态更新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细化完善档案记录信息,逐步实现信用档案电子化和全国联网。
(5)信息公开方面。我国的追溯制度相对比较欠缺,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且大多信息都是从新闻媒体等途径获得,而非政府、行业协会等官方机构,这不仅会降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更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增加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于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培育先进的食品安全诚信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食品从业者必须详细记录进货来源,并将相关信息保存好,同时要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三、结语。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在今后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政府指导、企业践行、公众参与的原则,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强诚信自律,将那些缺少安全信用的企业驱逐出市场,从而彻底扭转我国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参考文献:
[1]周利丽。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现状和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06):15-16.
[2]欧阳海燕。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诚信危机刺痛中国[J]小康,2011(08):25-27.
[3]鄂璠。2011-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社会信用趋于好转,透明度对政府信用影响最大[J]小康,2012(09):58-62.
一、试点基础
(一)创新现状
l、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9亿元,较“”末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亿元,分别较“”末增长145%和22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0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3亿元,分别较“”末增长78%和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分别较“”末增长56%和27.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9%以上,大额医疗保险全面启动。住房保障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进展。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4元,分别较“”末增长5816元和2548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2、产业聚集及创新效应突出。聚集区建设全面推进,凤凰山开发区列入市南部工业区规划,城东工业区纳入全市第二批省级工业聚集区申报计划,着力做大做强建陶业、纺织业和化工业等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3、政产学研联动创新体制与机制基本形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企业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R&D经费分别占全县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和R&D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建有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创新联动体制与机制基本形成。县政府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全国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天津大学、科技大学、铁道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八所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汇集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457项,各行业专家165名。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政府部门、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在构建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大科技”的格局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4、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到年底拥有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县级企业技术中心。政府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定增长,年达到300万元,比2009年增长7%。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共引进高级人才165名,各类技术人才1000多名。
5、创新能力增强与创新效果显著。年以来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00多人,高层次人才165人,科技中介组织4家;获市首届科技创新团队1家,获科技部“星火科技二传手”1人。2009年以来取得省、市科技成果4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3项)。获得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年度市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
(二)特色优势
1、较大潜力的县域科技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产业特色优势。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人才、机构、经费等领先优势推动县域创新快速发展。相继组织实施了一批建陶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使基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拥有力马、福隆、圣泽、恒力等一批大型建陶企业集团,陶瓷产业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打造了一批建陶产品知名品牌。
2、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县城距省会50公里、首都北京330公里、国际机场60公里、天津港300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及107国道纵贯南北,连接晋冀鲁的省级郑昔标准化公路横贯东西,境内公路纵横交织,是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三)薄弱环节
1、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从整体上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和产业化主要依靠财政投入,企业科研成果所占比重偏少。
2、政产学研金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科技创新的标志性地位不强,缺少高端产业集聚,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对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支撑作用不足。
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对农业科技资源整合不到位,对高层科研单位和专家利用不足,上下技术对接效果不明显。
二、试点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实现创新驱动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着力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创新资源整合与优化,加大创新能力培育力度,推进制度、管理和文化创新,构筑和完善创新体系,努力建成创新特色鲜明、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创新型县城。
(二)发展目标
1、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创新投入水平。到年,县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3%,规模以上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达10%,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达5%。培育5-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加值占地区增加值的比重达20%以上。形成由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县域特色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各类产业重点开发、引进附加值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新产品(新技术)分别达到50项、20项、20项和30项。
2、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体系。营造更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使县成为富有创业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到年聚集转化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企业100家,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50件,拥有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数量达50个。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50家,研发能力大幅提升。
3、完善科技人才储备能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聚集各类高端人才。到年,吸引聚集国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R&D人员超过0.5万人,科技人才总数超过2万人。
4、建成战略性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建陶业、化工业、纺织业、蔬菜业、苗木业等战略性产业。到年战略性产业实现总产值400亿元,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以上。
5、创新成果惠及民生。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优化县城交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到年,全县城乡交通通畅无阻,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6、农业结构调整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步伐加快。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100项,良种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农业科技普及率达8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88%。
三、试点工作思路
按照“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重点跨越突破、示范引领带动、全面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走出一条创新理念先进、创新环境友好、体系机制科学、政策措施完善、优势特色鲜明、创新成效显著的路子。
(一)集聚创新资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要求,引导和支持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集聚,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二)营造创新环境。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的规范性文件以及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并在投融资、技术标准、对外贸易、政府采购、财政资助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出台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推进技术、制度、管理和文化创新。
(三)重点跨越突破。探索具有特色的县域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建陶业、化工业、纺织业、蔬菜业、苗木业等战略性产业,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等方面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跨越和突破。
(四)示范引领带动。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和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努力探索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创新试验环境和科技产业发展环境的营造模式,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创新试点。
(五)全面系统推进。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通过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和技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步向其它传统优势产业和技术领域、企业推进,形成全面系统的创新局面。
四、重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县域科技创新体系
1、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中心等各级各类孵化器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培育。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挥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典型带动作用,推进县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5年内全县建成5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技术市场建设,5年内,建成2家在市内外有影响的常设技术市场。组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龙头企业创新中心,组织建设县域公共科技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咨询等方面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以科技型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专利权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施的资助力度,努力提升我县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
3、强化企业技术主体地位,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创办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企业的支持,以创名牌产品、建知名企业为目标,重点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民营科技企业。一是完善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华北建陶生产基地的目标,整体推进建陶产业技术升级。二是以工大干燥设备公司为龙头,加大制造业信息化实施力度,推动制造产业信息化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是继续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加强民营科技企业协作合作,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四是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研发项目,在建陶、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培养一批技术高、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以此带动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加强政、产、学、研、金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人才的创新作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政、产、学、研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建立与国内名校、名所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县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搭建技术对接平台,积极谋划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科技与金融互动合作机制。利用银行贷款,设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应用技术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把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有机结合,把产学研合作链进一步向金融领域延伸。
(二)加强工业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建陶产业。以凤凰山开发区为主要抓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重点建设陶瓷产业基地研发中心、产业核心区和原料生产区等产业聚集区,密切和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形成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产业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化整体发展,形成大产业。以现有建陶企业布局为基础,打造凤凰山循环经济园,完成燃气置换,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陶瓷生态产业园区。支持力马、圣泽、福隆、恒盛、莱特、恒泰等优势企业,向高档、品牌、规模化发展,力争5年内陶瓷年产量达到5亿平米,销售收入20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的陶瓷技术及新产品产业基地。
纺织产业。遵循“名牌带动、产业聚集,加快改制、做强做大”的原则,按照“抓龙头、促联合、提高工艺水平、延伸产业链条、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发展思路,以东城纺织、富鑫纺织、永利纺织为龙头,加快现有织机改造,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精梳精纺,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县纺织行业升级换代,完善产业链条,使纺纱—浆纱—织布—印染产业在规模上、质量上形成良性循环。加快纺织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纺织基地。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强化知名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纺织工艺研发中心,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污染排放从原料投放、生产过程到末端控制的全过程治理。到年,纺纱规模达到50万锭,纺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5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向现代化转变步伐。实施农作物良种产业化工程,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新技术,建设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示范区。重点抓好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示范基地。到年,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1—3次,优良品种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0%以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应用率达70%以上。全力抓好蔬菜建设,以“园区发展、基地育苗、科技增收、精品蔬菜”为发展思路,扩大种植规模,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努力形成“大产业、大龙头、大基地”的蔬菜产业化新格局。大力宣传“槐河、哨营九州”等蔬菜品牌,到年全县蔬菜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快研制开发设施农业技术、新型农机具。重点引进设施农业新材料、新装备和新的栽培模式,采用高新和先进适用的工业化技术、装备武装农业。到年主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2、抓好优势畜产品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抓好优质畜禽品种的选育,抓好畜禽产品优质加工技术和畜禽主要疫病的诊断和控制技术,构筑与优势区域布局配套的畜牧科技支撑体系,将优势产品、优势区域做大做强。到年,全县猪、鸡、奶牛和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96%、80%和77%。建立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应急预案,大牲畜病死率控制在1%以下,猪、羊等家畜病死率控制在5%以下。到年,建成2家畜牧龙头企业进入国家和省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示范企业行列,提高畜牧业标准化水平。
3、加快农业节水工程计划实施。围绕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节水工程实施。到年建设高效节水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
4、抓好林果花卉优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建立现代化绿色林果产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农产品龙头企业为龙头,以科技能人、科技示范户、乡村拔尖人才等为骨干组建行业协会。到年建成蔬菜、瓜果、粮食、棉花、杂粮、经销等专业协会240家,入社农户达到10000家。
5、推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工作。以东富村、西富村为试点,围绕梨枣、黄金梨种植和标准化养殖,通过信息服务、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狠抓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促进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全县的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提供示范。东富村、西富村分别建成黄金梨、梨枣科技示范方,改良品种400亩,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早中晚不同品种错季上市。东富村运生标准化养殖场生猪年出栏3000头,产蛋鸡日产蛋2000斤,年创经济效益300万元,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养殖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
6、实施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年内,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受训达50万人次以上。
(四)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规模与质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力争在全县再建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建陶和纺织两个特色专业。实施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的“阳光工程”和“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到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万人次。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到年全县小学100%学校拥有微机室、语音室,人均一台微机。100%的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工程。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公共卫生建设力度,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县乡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统一的疫情及突发公共事件报告专线。建立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县医疗救治网络。抓好各类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农民真正受益。
3、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保障作用,大力推广应用节水、节能、节电等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促进建设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4、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继续强化建陶行业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做好天然气在建陶企业的推广应用工作,彻底解决建陶、纺织等行业的烟尘污染问题。
(五)加强新文化工程创新
1、推动创新文化建设,构建活力。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竞争、倡导合作的良好氛围。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科学素养。加强科技人员、企业家、中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倡协同攻关,鼓励合作创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
2、借力三年上水平,打造魅力。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是“三年上水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三年上水平”的有利时机,把建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力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观、城市魅力快速彰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县级城市。
3、增强创新文化行动力,建设速度。在完善创新制度基础上,加强行动力建设。倡导“严谨的科学观,果敢的判断力,坚韧的执行力”这一创新行动精神。一是倡导行政管理行动力建设,用服务人代替行政人,改善政策执行中关系人的地位与态度,创造一流的执行力,形成良好的政策和管理环境;二是倡导创新主体行动力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求新、务实的态度进行各项创新活动,建设良好的学术和经营环境;三是倡导社会行动力建设,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既宽松又积极,既鼓励竞争又宽容失败的人文和社会环境,在科技探索的实践中实现创新文化的全部价值,建设速度。
4、推进信息化应用,形成数字。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弘扬创新精神,监督创新环境,考核创新成果。一是制定信息阳光化规划,确定创新信息阳光化的内容和程度;二是信息平台投资建设,根据现有传播媒体、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资源的技术水平,合理投资,确定信息化硬件配置,保证信息硬件平台的先进性;三是制定信息化制度,包括信息共享、信息公开、信息交流、信息运用等制度,用制度保证信息化运行结果的高质量。提高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创建数字。
5、挖掘与弘扬燕赵文化传承,再造诚信。挖掘燕赵文化精华,注重燕赵文化与城市创新的融合,以刘秀主题公园为龙头打造汉文化名城。大力弘扬诚信价值观,开展广泛深入的诚信文化宣讲与建设活动,结合实践讨论与树立社会各界诚信行为标准和准则,形成言必信、行必果、坚定勇为、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新精神。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着重采取如下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制度。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由县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发改局、人社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试点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全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事项,组织、督导、协调、考评全县各相关单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负责做好全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调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督查、落实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具体工作。
(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线。一是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二是抓好产业承接载体建设。明确各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方向、功能及承接的具体产业。三是抓好重大项目招商。统筹管理全县重大招商项目,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招商,抓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
(三)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为抓手,激发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四)构建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的测评机制,研究制定《全县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创新型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和目标进行责任分解,列为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的任期目标,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体系。
六、进度安排
(一)启动阶段(年10月—2011年3月)。成立“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在对全县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特色优势和薄弱环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政策,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重点任务,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项行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部署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县创建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启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