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教育的方法

科学教育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教育的方法

科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小学生涉世未深,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这也是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要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观察能力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多种兴趣,尤其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以W生为主体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热爱、探索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就有强烈好奇心和积极的探求欲望,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小学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的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比单纯的讲述训练更加有效。科学老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的知识是很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特别是一些概念,学生很难接受,这时就需要老师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例如对太阳高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就有难度,对于人看太阳的视线、人的水平视线,人看太阳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的夹角,比较难与理解,需要我们借助图形图画进行表述解释。还有一些科学规律,对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都很难认识完整,而这些又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周围。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任何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将来科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需求

应当要求小学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此准备大量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主要是因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学生以自身自主学习、观察的角度来了解和探究引发兴趣,继而在老师的引导活动中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感悟科学、探求真谛,培养科学探究的情感和客观的科学态度,在活动中让学生,从参与体验探究中去内化,而不作为一种结论去记忆和背诵,要尽可能通过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得出结论,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留出充分空间,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我们知道,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讲关于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但是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有很多动植物是我们难以见到,只能通过观察标本认识了解它们,可是有些观察相对缺乏,这就使得小学科学课程讲起来枯燥无味,甚至有些东西我们自己很难讲清楚。因此,科学老师要尽全力收集更多的标本和图片,广泛运用网络上的各种新兴媒介平台,力求让自己的课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

三、改变传统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

小学科学教程要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出发,而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科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新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课程学习,形成一个循环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注意教材要以小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为起点,从他们熟悉具体事物中展开学习内容,并帮助他们逐步发展认识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原则,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要有机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鼓励他们从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科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儿童来说,接受任何知识的学习之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只有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她们才能真正投入进来。喜欢涂涂画画是少儿时期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他们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现,是对大脑中事物的记忆恢复,孩子的涂鸦是画出她们的想法和喜爱的东西。成人时常会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孩子却不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画面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把握这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开发兴趣为主,孩子的喜好是学习的原动力。如何延续孩子的兴趣是少儿美术教育的关键,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寓学于乐。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适当的运用游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延续孩子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应当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展的,孩子在快乐游戏里展开丰富的想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 在《印第安人之帽》一课中,老师给小朋友讲述了一个关于印第安部落的传统活动,并且告诉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和他们一起来开一个印第安人的舞会。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引起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在教学之中,老师也应该把握少儿的绘画心理,孩子画画更多的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少儿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接受科学的美育,使其健康成长。所以,延续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更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二、重引导,激发自我创造力。

有了学习的兴趣,然后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少儿时期每一个没有经过错误的引导和过多的干预的孩子所具备的想像力、创造力和随心所欲的表现力是我们成人不可及的。科学的引导是激发孩子创造天赋的关键。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方式,表现孩子独有的个性,从小形成创新思维受益一生。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引导孩子自己创造想像出多少,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所达到的教学成果应该是: 同样的教学内容孩子们画出的作品确是不相同的,传统的老师画一笔我画一笔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扼杀了少儿独有的丰富的想像。

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天赋,教师的引导是重中之重。而引导又分为课前引导和少儿创作过程之中的引导。课前引导则在于老师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让孩子有自己想像的空间。在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视,听,说这三种手段来进行课程的引导。视,即少儿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展示在课堂上,观察是少儿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教师便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给孩子创作一个这样的情景,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孩子观察到重点。听,即通过音乐的渲染孩子在脑海里展开天马行空的想像。音乐与绘画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让少儿以音作画,将音乐给自己的带来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说,即老师通过优美柔和、情感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述故事或对课程主题的情景再现。通过故事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知道他们总是会有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想像力。做好了课程的导入,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 不知道该用哪个颜色、不知道画什么好的等等。这时我们老师不能过于直接的告诉学生该画什么,而是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像。让少儿大胆的尝试各种颜色各种绘画方式,鼓励孩子创造五颜六色的神奇画面。

三、多鼓励,提高自信心的培养。

科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重要性;科学方法

谈起幼儿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幼儿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通过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建构,提高其科学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习惯。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70%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优势:天然的早期化、巨大的感染性、强烈的针对性、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六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将很难把握未来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化,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

(2)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幼儿的智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3)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婉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又可以使人潸然泪下。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

科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一、幼儿的特点

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绝不能是盲目的、成人化的,应当依据幼儿自身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启蒙性教育。幼儿期即学前期(3―6岁),这一时期幼儿有如下特点。

(一)心理特点。

1.幼儿活泼好动、爱模仿,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一些新鲜的东西,总是不停地、积极地运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活动主要依靠大脑向高级神经系统调节。幼儿大脑的成熟程度不足,兴奋过程的活动胜于抑制过程,因此,幼儿好动,此特点在幼儿中期尤为突出。

2.由于幼儿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行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

3.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伴关系开始冲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从主要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和同龄人的关系过渡。逐步有了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行为。

4.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幼儿对事物逐渐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互相联系密切,先前的心理活动、先前形成的态度,影响着后来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

(二)感知发展特点。

幼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主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感知过程概括化、系统化。

2.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幼儿感知过程的主动性最初表现为选择性。在幼儿期的观察活动中,特别是用眼和手及其他感官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更明显地表现出感知的选择性和目的性。

3.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随着感知过程分化和综合水平的提高,幼儿不但可以感知到许多以前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及其特征,还能够抓住关键性特征减少多余动作。通过较少的感知动作,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三)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的发生使幼儿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征的初步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的发生与思维的联系非常密切。幼儿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认识自己。

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表明,幼儿期属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分为两个阶段:(1)前概念阶段。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出现表征功能。这个阶段幼儿由于不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部分与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们常常是“转导推理。”(2)直觉思维阶段。此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又受直觉感知形象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向现实靠近,神话故事式的思维成分减弱了。幼儿逐渐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新概念”,追求客观的认识。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针对特殊性怎样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一)顺应幼儿天性,满足求知渴望,拓展科学教育的范围,引导他们更广阔地接触科学。

1.顺应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幼儿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探究欲望极强。因此,我们要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引导他们广泛接触周围世界,及早播下科学的种子。

2.满足幼儿求知的渴望。幼儿期是人生中提问最多的时期。他们瞪大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渴望了解周围世界,提问的内容大大超出了《纲要》的范围,涉及方面很多,动物、植物、地理、人体等各个学科。我们应满足幼儿的求知渴望,带领他们寻找答案。

(二)反映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科学的进步与未来的需要,增加新内容、吸收新信息、渗透新观念。

1.增加新信息、吸收新信息。拓展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要善于捕捉新信息,抓住教育的契机。对于幼儿来说,大量的新信息是发生在身边的新变化,要引导幼儿随时随地注意与发现。

2.渗透新观念。要思考未来社会的需要,在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设计活动等时要渗透各种新观念。如环境意识、发展意识、创造意识、时间意识、合作意识等。

(三)不应超越幼儿认知水平,强求幼儿背诵抽象的科学概念。

1.考虑到幼儿期的概念只是经验水平上的概念,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进行科学教育。幼儿应该学习日常生活概念、具体事物概念,区分日常生活概念与错误概念的界限。我们不能以幼儿概念的幼稚性、朦胧性为借口允许错误概念的出现。

2.不能迁就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科学教育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幼儿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概念的形成,并逐步提高概念水平,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四)不要追求记忆大量知识,而要减少知识难度,增加智力难度。对于幼儿发展来说,兴趣、能力、情感、个性比知识更重要。知识难度不等于智力难度。

(五)在快乐的活动中学科学,让幼儿经历、尝试、发现,充分品尝科学的乐趣。

1.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与材料。大自然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广阔、最有趣的课堂,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2.直接接触、动手、动口、动脑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鼓励幼儿的主动活动,从物质上创设便于幼儿探索的环境,从精神上营造利于幼儿探索的探索气氛。

科学教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教学

新人教版教材初中《生物学》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等。教材的安排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而科学方法教育此时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显微镜的使用教学,教师通过例子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在观察比较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引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成像原理,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结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科学方法。这就是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良好运用。

一、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概述

1.科学方法教育的概念

科学方法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某门学科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熏陶,逐步掌握最为基本和最为主要的某门学科的方法,以达到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含义

生物是研究生命起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作为载体,以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如:调查法旨在倡导学生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训其实践能力。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也可以是本班同学某种生物性状如单双眼皮情况调查,学生有了参与调查的体验,进而对调查法加以运用,延伸扩展到对其他选题的调查。

3.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选择原则

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科学方法,其选择原则是:(1)从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理论知识都是由无数的实验得出的,这就决定了每一个生物知识点都具有相对应的科学方法。学生学习不仅要了解生物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因而科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生物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2)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生物学知识对应的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每一种科学方法都适合生物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认知观和世界观,对于科学方法的概念还是不够清晰,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的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方法的选择。

二、我国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1.对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生物教师对于观察法、科学实验法、对比法等一般普通的科学方法较为了解,但是对于模拟比较法、假说法及想象与创新思维等方法则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由于教师对科学方法的内容认识不到位,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建立科学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2.科学方法还处于自发阶段

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是凭其感觉和以往的经验应用科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还处在自发操作阶段,没有很好地将科学方法和理论相结合。

3.科学方法的应用缺乏计划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虽然说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注意,但是没有相对应的理论作为基础,并且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使得科学方法教育失去了完整的体系,缺乏完整性的安排,在使用科学方法教育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三、科学方法及初中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结合教育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常用的初中生科学方法包括:(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考察研究,从而获得被观察事物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如:观察花的结构。(2)科学实验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应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人为地进行操作和改变客观物质和过程,以求进一步认识自然生物规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3)资料分析法。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4)比较法。将研究对象的现象个别部分、个别方面和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对象异同点的方式。这四种是较为常用的科学方法,还有数学方法、假说方法、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2.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用

新时期,教育有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极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物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物生存需要的因素做出总结,再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及开展实验,让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讨论。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其实很普通,并非只有科学专家才可使用,还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在观察生物表象、认识生物形成和构建、了解生物规律及分析解决实际的生物科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认知结构及相关生物知识和方法都和科学方法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3.科学方法教育对于教师的作用

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针对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和单元内容作出详细的科学方法目标,并且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把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如,植物的绿叶在光照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教学,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出可进行试验的素材,比如天竺葵,其他植物也可进行实验。但是菠菜叶是不可以进行的,因为其不可积累淀粉,所以不能进行相关实验,所以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需要做足功课。

四、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意义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设计问答、思考、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应对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合作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持。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教师可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设计出以实验和讨论为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内部变化进行归纳阐述。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需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随着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把科学方法教育和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把具体的科学方法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生物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转,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