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教学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趣味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更是教学的重要艺术。趣味化的课堂导入,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调动,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教学内容中去,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以《串联电阻》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我们可设计如下情境进行课堂导入:“爷爷买的收音机出现了故障,找维修人员检修后,发现是1个2欧姆电阻烧坏的缘故,但维修人员只带了几个4欧姆的电阻,应该怎么修呢?你能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维修方案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被这个问题吸引,很容易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这种趣味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快速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并且主动与教师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更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抓住关键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无论是对公式还是概念的理解,都需要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定律概念表面看似简单明了的描述,但若我们抓不住其中的关键字,那将会误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只有抓住关键所在,将模糊的整体视觉转变到精确定位上来,才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课本中对压力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看似简单,但其中精髓就是“垂直”两字。理解了这两个字,那么对压力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机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种很好的锻炼。再者,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如坐车紧急刹车时,我们会发生什么事?泼水时水为什么会自己出去?这些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是非常有效的,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三、利用好实验,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实验教学拥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那些繁杂苦涩,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对本质现象的观察,形成直观明了的思维影像,加深体验理解。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准备假鱼、鱼叉和水缸,用鱼叉去插水中的假鱼,但根据看到的位置下手却无法插到鱼,学生们就很好奇这是为什么啊?随后教师再引出“光的折射”这个概念,学生们这才醒悟原来这就叫做折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水平做出科学的调整,精心备课,优化教学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力求教学效果最大化,推进物理教学深入开展。
在任一科目的学习中,相应的习题教学都是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力的一种手段。另外,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科学地完善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除习题教学外,注重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建议同样重要。在新课程下,评价建议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过程中,无形中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相应提高。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现策略
1. 面向学生全体,注重基础与主干
基于物理的学科特征,即理论结合实际,就表明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使学生更多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些内容应作为习题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习题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学生全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基础和主干内容。教师进行习题设计时,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譬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尽可能避免简单知识的重复出现,避免偏题和怪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专注基础和主干。
2. 关注思维引领,突出学生的思路
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上,而应当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典型例题和对习题的剖析和示范,更多地关注思维引领,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养成自主规范的解题习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突出学生的思路。通常这一方面的习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分类练习、一题多解以及解题反思等。进行分类练习时,学生可以在做习题的同时还能总结出这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而形成思维定式。一题多解,顾名思义就是多多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在比较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解题反思,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不能把答案向学生直接展示,这样做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难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应当为学生细致地讲解习题的分析方法及相关思维方式,还要适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领悟出教师的分析方法,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解答。正所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如果在习题课上,老师仅仅给出讲评和正确答案,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解题过程无聊,甚至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仍然不会解答,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无法实现物理教学的意义。这时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进行分析和解答,虽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答案,但是学生通过对多种解题方法的分析比较,会自主地发现自己做法中的不足,从而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评价建议
注重物理习题课中的实时评价和建议教学,对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课堂的学习评价建议主要是课堂质性评价,具体来讲,需要评价的是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讲,是否做好了课堂笔记,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认真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等。最好的评价形式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习题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本,并做出具体的评价和评定等级。评价可以是小组间、同学间、师生间及自主评价,在每一项评价结果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需要改进和继续发扬的地方,从而处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状态中,以期提高物理综合成绩。
关键词:物理;提问;基础;多媒体;掌握
一、物理课堂提问质量不高,有效性不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无论什么都要问,低级的、单调重复的、不着边际的、模棱两可的问题.(2)整堂课教师只顾自己讲,没有任何的问题,即填鸭式教学.(3)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距离较远,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没有递进性.(5)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生;或者只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或对学困生进行有意识的刁难发问,让学生出丑.(6)提问表达没有做到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知道老师的提问意图. (7)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 (8)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积极响应,对学生的提问置若罔闻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三个问题: (1)困难和容易的问题.教学内容深浅不一,提问应当与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相平衡,对于较深奥的问题要巧妙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消化,切忌深奥的知识点给学生造成夹生饭的后果.(2)知识点和知识面的问题.教育应面向大多数的学生,课堂提问既要照顾到学困生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以点带面,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达到使全体学生的成绩都得到提高的目的提高.(3)过多过少的问题.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于巧妙的提问.我们千万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于频繁,学生就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会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消化.提问太少或者不提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就会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势必造成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厌倦感的滋生和蔓延.
二、忽视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盲目搞“题海战术”
有些学生在物理课的复习中,不把重点放在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努力设法提高物理技能上,而是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做难题、多做题、甚至做偏题,以便在今后的考试中轻车熟路进行解答,更有学生错误的认为:练习的难度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高.实际上,物理课程的学习并非如此.
针对此种现象,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进行一些概念习题的设置, 通过对知识学习中错误产生原因的讨论分析,让大家充分暴露他们的知识点的错误,在萌芽状态就把概念性错误消灭掉.其次,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综合运用基础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而且要做到精讲多练,强调举一反三, 一题多解,培养其思维的变通性,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摆脱学生“题海战术”的烦恼.
三、以多媒体代替演示实验
多媒体演示实验,给物理教师带来了方便,利用微机巨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解决常规教学中难以表达演示的实验,虽然演示实验能够比较真实的再现物理现象,但有些常见的实验还得自己动动手.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教学时,有的教师只图一时的方便,用绘图板上的线条来说明两种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口头介绍其关系,用多媒体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简单的推导出反射定律.还有的教师在讲“焦耳定律”时,用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不同电阻在串联时的不同发热情况.这样做教师特别的费力,而且学生不大信服,会出现种种的疑问,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无法代替物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而且还要想办法做好演示实验,有时还需教师动手进行演示实验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电化教学也有可取之处,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要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贯彻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针.制作的课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讲授过程.课件的设计者要具备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物理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方法的培养,轻知识的掌握
在传统式的教学中,课程以知识为本位,一直是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现象便屡见不鲜.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正因如此,在时下的物理课教学中, “合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占据着整个物理课,凡教学必探究,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对立起来.因此,不论是什么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讨论交流,似乎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由学生探究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顾忙于知识的探究,却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落实.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看似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但影响了知识的牢固、扎实的掌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能力的提高必将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董英华.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教学探讨,2002(1).
1.合理评估学生的基础,逐层分析教材内容
差异化教学有别于一般的教学方式,不是传统的学,而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来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案。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从而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容易、一般和较难三个等级,以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或者发掘自己的潜能,使班级不再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例如,针对“速度”这一课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基础上,列举了不同的学习方案。因为小学的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关于速度的公式,所以他们运用起来应该游刃有余。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对速度的定义;理解‘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图像的定义”。但是针对学习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要提供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如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反复验证,观察比较其中的差异与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评估学生的基础,逐层分析教材内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2.强调课前的备课准备,制定层次化的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自身的接受能力,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密度”这一课时,由于之前学生对这个概念不甚了解,所以掌握它更是有点困难了。教师上课一开始时,拿出木块和石块,让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后拿出天平、量筒和水,通过做实验来发现两者的区别和特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这里,我设定了“知道密度的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运算”的学习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所以这部分知识需要教师拓展延伸。教师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让他们需要继续研究密度“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不同种类的物质,其密度是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制订这样的不同层次的问题,不仅考虑到基础较弱的同学,还促使了全班学生熟练掌握密度相关的知识。
3.通过课堂的互助活动,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好坏在于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沉闷呆板的课堂氛围,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活跃的课堂氛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创设一个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重力”这一内容时,在实验中添加师生互动的环节。在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猜测木球沿不同方向抛出后,其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然后,教师把一只木球举到一定高度让它落下,学生把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下地面,观察其运动过程。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地面。结合这个实验,教师再向学生解释球运动中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落回了地面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样的师生互动,掌握较好的学生会主动联系实际去思考探究,就连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对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感兴趣了。
4.巧设课后作业与拓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与巩固。知识的掌握靠的不仅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指导,课后的复习与巩固同样重要。和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样,课后作业也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布置,不同的是,课后拓展可以稍微提高一点难度,让学生勤动脑筋多思考,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例如,在教学“速度”这一内容后,一般教师都会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探究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区别与联系。但是课后拓展难度加大,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世界上的速度都是现在的五分之一,人类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万物都有它的生长速度,如果一旦速度减缓,人类都会习惯于慢吞吞的生活方式,缺少生活激情。课后的拓展提升,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多动手多动脑,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后作业的布置不仅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增强记忆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开发大脑,主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情感 模拟 课外活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74
实现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要的学科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强调的是全体学生的和谐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这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挑战与摒弃,我们要发挥学科特色,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内心的主观学习意愿,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更有成效,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我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将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结合起来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传统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本身情感的培养,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教学,而没有师生积极情感参与的教学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与思想包袱,而使得学生厌学情绪滋长,不愿参与教学,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实现有效教学的根基。为此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让教学成为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共同参与。
(一)教师要热爱物理学科
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人格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试想如果教师不喜爱物理学科,教学中只是机械地应付,自然也会将这些消极的情绪与情感传递给学生,而很难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为此教师要对物理学科表现出极大的热忱,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修养,要有渊博的知识与宽广的视野,要在教学中表现出自己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对课堂教学的热爱,这样就能在无形中来感染学生,学生自然会给予物理学科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师要热爱全体学生
教师不仅要热爱物理学科,还要热爱全体学生,要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变化,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接纳教师。同时在师生开展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与关注也会发挥情感的激励效应,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探究,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互动、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这样才能让整个探究活动轻松自由、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究,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将模拟实验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却处于空白状态,以讲实验、画实验代替了做实验,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发现真理的机会,学生并不能走进物理世界。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动,对实验教学更为重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功能,可以完成许多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并且成本低,没有危险,现象更明显,实验可见度更高,而倍受教师的青睐,被广泛地运用于物理教学中。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使得许多抽象而深奥的物理得以直观而形象地展现,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实现手脑并用,更加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在亲身操作中对实验的印象更深刻,所获取的信息更为直接,更能在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中上升为理性认知,而这些都不是模拟实验所具备的。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重视实验,就必须要将模拟实验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做实验的机会,能在现实条件上完成的,让学生有更多发现真理的机会;而对于那些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或是存在危险的实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可以先通过实验模拟再进行学生操作等。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学情来选择某一种实验,或是二者穿插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物理科学的殿堂。如光的直线传播、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光的折射现象等实验,我们就可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模拟实验为辅助的思想,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实验的开展以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要实现有效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将物理学习的空间向现实生活延伸,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统一起来,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原则,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物理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组建课外实验小组
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涉及生活的一角,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组建课外实验小组,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来完成更多的实验,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课外科技制作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手脑并用,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更能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与才能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清物理与生活的关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同时可以体验小制作成功的喜悦、物理学习的乐趣,更加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求学态度与精神,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之,有效教学是教学理念,也是教学目标。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依托物理学科优势,对物理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探究,享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超.初中物理如何开展课外活动[J].成功:教育,2012(16).
[2]周水平.借助初中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