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统计学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 378.91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90-02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患病率;学生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每年有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1-2]。对于群居生活、学习紧张的高校学生来说,结核病的危害十分巨大,部分高校发生的结核病暴发流行就是例证[3-6]。笔者对河北省某高校2005-2009级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 PPD)试验,以掌握该校大学生的结核感染和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河北省某高校6 269名大学生进行了PPD试验,其中男生2 285人,女生3 984人;城镇学生2 917人,农村学生3 352人;2009级新生1 519人,老生4 750人。年龄17~28岁。
1.2 方法 采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BCG-PPD)的稀释制剂,每1 mL含50 IU BCG-PPD。于2~8 ℃避光保存,所有制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吸取BCG-PPD稀释液0.1 mL(5 IU),采取孟都氏法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
于注射后72 h检查注射部位反应。硬结平均直径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结核菌感染情况 全校6 269名受检者中,PPD阳性和强阳性学生分别为2 544人和311人,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40.58%和4.96%。不同年级间PPD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2,P=0.000),2009级新生阳性率最高。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阳=41.31,P
2.2 结核患病情况 对PPD强阳性学生行胸部X线、CT和痰涂片检查,共确诊肺结核病人11例,患病率为175.47/10万,未发现涂阳肺结核患者。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确诊患者中,有6名城镇生和5名农村生,患病率分别为205.69/10万和149.16/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处理 对PPD试验阳性的学生,通过办预防结核病培训班、发放结核病防治明白卡等形式,加强防病教育。对PPD试验强阳性的学生,除加强防病教育外,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实施随访观察。对已经确诊的11名肺结核患者,立即转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抗结核治疗。
3 讨论
大学生是结核病高发人群之一。通过PPD筛检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结核病人和高危人群,对做好高校结核防病治病工作意义重大[7-8]。本次调查发现,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的结核感染率为40.58%,低于杜玉春等[9]和鲁建民等[10]的报道结果,高于葛景荣等[11]的报道结果,和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12]的同年龄组感染率接近。该高校学生PPD强阳性检出率为4.96%,低于杜玉春等[9]、葛景荣等[11]的报道结果,高于鲁建民等[10]、刘敬斌等[13]的报道结果。女生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刘敬斌等[13]的报道一致;城镇学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鲁建民等[10]的报道相同。本次筛检共确诊11名肺结核患者,患病率为175.47/10万,略低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12]的同年龄组患病率,与张一峰[14]的报道相近。
面对高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笔者认为应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除做好入学新生的PPD筛查监测外,还要不定期地对往届生开展PPD筛查试验,必要时进行胸透和CT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发生结核病的暴发流行[15]。其次,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讲座、画报、广播等形式,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结核病的巨大危害和青壮年对结核病的易感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另外,通过开展多种户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降低罹患结核病的概率。
4 参考文献
[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等.新编结核病学.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3:541-542.
[2] 金光,曹志友,欧阳瑾,等.高校大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1): 26-27.
[3] 贺玉芬,年峰,陈德花,等.日照市某中学结核病暴发的调查.职业与健康,2000,16(1):45-46.
[4] 冯光明.安阳市郊区中小学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1):36-37.
[5] 葛景荣,袁从英,马立新,等.石家庄大中专院校肺结核疫情分析.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4):3-4.
[6] 崔剑影,孟祥琪,赵久登,等.河北省育新学校1986-1992年结核病流行情况.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7(1):122-124.
[7] 单,乔俊红,贾力品.河北省某市大学生结核感染的预防性治疗.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3):50-51.
[8] 王田慧,刘生翔,胡东生.太原市某高校学生入学体检中PPD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6(1):181.
[9] 杜玉春,刘伟江,刘柏辉.大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的回顾性调查.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1):101-103.
[10]鲁建民,鲁滨,刘晚霞.某高校6534名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54-255.
[11]葛景荣,袁从英,马立新,等.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496-497.
[12]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73-80.
[13]刘敬斌,王跃进,伍传宏,等.丹阳市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97.
[14]张一峰.某高校2000-2005年新生肺结核疫情分析.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4):38-39.
关键词:统计学 项目教学法 高职教学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②
1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统计学知识很难完全直接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1.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试合格率低、统计岗位技能实践训练缺失。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既具有创新观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师出问题,学生做开放式回答,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施“项目实战”,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统计岗位技能的“项目教学法”。③
在这些教学法中,“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是针对消化、理解、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为实现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2 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2.1 确定项目小组
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组织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要求4~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2.2 确定实施项目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2.3 确定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环保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等问题,确立为调查项目课题,然后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n
bsp;
2.4 项目资料整理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运用统计分组等方法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5 编写项目调查报告
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调查报告。
2.6 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班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以“项目实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项目教学”成绩。由于“项目教学”成绩是统计学综合成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减轻期末考核的压力。(2)要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将其所需过的统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亲自走向社会,搜集原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 刘雅漫.新编统计学基础[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② 刘亚明.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与电子化,2006(3).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市场调查与预测》 教学思路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旨在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企业的市场调研及预测活动,降低企业营销决策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预测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1.《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另外,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文科功底好,数理功底较差,对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望而生畏,存在抵触心理,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1.2单纯依靠教材的理论教学方法实际运用性不强。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的课程,而《市场调查与预测》教材大都以理论方法介绍为主,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少。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远或与自己无关,就不能形成切身感受,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学习效果当然也会不理想。
1.3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
本课程较强的应用性特征,再加上该课程中统计学方法应用较多,包含有大量的公式和复杂的数据计算,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编码、分组、统计、陈示,建模、案例分析等,学生练习时往往会感到单调乏味,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低,导致相互之间抄袭现象严重。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课时,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丧失了师生交流、讨论的时间,造成教学信息量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
1.4卷面成绩驱动影响学生实践作业完成质量。
包括本课程在内的很多课程的考核都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成绩约占总评成绩的70%,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驱动,对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在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作业中弄虚作假,达不到规定的质量。
2.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的教学方法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应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五大内容体系,包括市场调查概述、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方法选择、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方法等五部分,分别对应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调查的认知能力、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能力(包括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能力和问卷设计能力)、市场调查方法选择与应用能力、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调查资料应用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完全按照市场调查实践的流程特点设计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从认识到设计到运用,实现从基本能力到专业能力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从基本思维到发散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2.2通过参与式、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市场调查的能力。
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巩固对市场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例如,在针对具体内容的调查中,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分组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情景的模拟,如通过让某学生扮演消费者,另一学生扮演观察者,观察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眼神、表情、神态、动作和对话等来揣摩其购买动机和决策过程;或通过电话访问模拟调查用户对新购买的洗衣机的购后评价;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模拟调查消费者对某品牌化妆品的认知和态度等。另外,案例讨论式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2.3通过课内实验提高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现在,随着各高校教学投入的增加,课内实验室已经比较普及,在教学安排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都配有相应的课内实验并已成为主流趋势。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师可以在实验室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各种软件辅助教学,通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习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统计分析软件),TSP(时间序列软件),EXCEL等。此外,在许多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都需给学生演示有关软件的应用,并安排3~4课时让学生上机练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公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克服课堂上对繁杂的数学公式、统计数据的畏难情绪。
2.4通过校企共建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联系校外相关单位,或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经营现场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对现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工作的直观认识,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第一,实行课程的校企共建。选择几家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还有具有综合功能的统计局、工商局作为共同建设本门课程的共建伙伴。聘请企业管理者、职能部门专家为本门课程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
第二,建设课程实践基地。选定课程共建伙伴作为课程建设与实践实习基地。并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需要,选取该企业的实际案例,组成系列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接收系统知识的同时,直观地建立起一个现实系统的完整印象。
2.5通过课外市场调查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实践环节的设计主要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市场调查问题为主线,进行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及整理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2.5.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自选调研课题,收集有关资料,设计调查方案,写出市场调查方案报告。
2.5.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运用问卷设计的技术和技巧,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2.5.3市场调查方法的运用。选择几个课题,运用各种市场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模拟实验。
2.5.4市场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5.5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交完整规范的市场调查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1)在实施调研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承担一个调研项目,然后通过小组及老师的共同讨论,确定最终的调研任务。如南昌市人居状况满意度的调查、南昌市广播收听率调查、居民“亚健康”调查、蒙牛广告测试调查、康师傅饮品顾客认知度调查、南昌市统一绿茶消费需求的调查、大学生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调查等。(2)调研结束后,要求学生呈递书面调研报告,并通过汇报讲演的形式进行口头报告,以避免学生实践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3.《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和考核
在本课程考核上,应适当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重要指标,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驱动性。
3.1考核的内容。
实践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情景模拟的表现、案例讨论的表现、习题作业表现、回答问题表现等;(2)实验课任务完成情况。包括收集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结论的准确度等;(3)课外市场调查实践的成果。包括学生提交的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文本的质量及口头报告表现等。
3.2考核的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课堂表现、实验课任务、实践成效设置一定的比例,进而得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总评成绩。当然,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不同的设定,例如对以上三个指标分别设置30%、30%、40%。实践总成绩应与理论卷面成绩一同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例如占到总评成绩的30%或50%等不同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提交的各种实践作业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践效果的最直观的依据,但是为避免学生实践过程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教师除了对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如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进行考核以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口头汇报进行考核,使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各占一定的百分比。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市场调查报告的汇报者,同时,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答辩小组成员,任课老师作为答辩小组组长。第二,每个小组的汇报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本组市场调查的主题、调查的目的、市场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市场调查的结论进行陈述,要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调查成果。第三,答辩小组对汇报者就调查过程中的难点、疑问、缺陷性进行提问,汇报者对此作出回答,答辩小组组长及各成员分别评定实践总成绩,汇总得出各组最后实践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春丽.《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2]钟敏,刘媛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以商务策划管理专业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6).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4个班级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学历层次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实施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学时一致,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同样的教学目标。医学统计学理论课教学方案保持一致,实验组的实验课实施综合性教改措施,对照组仍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
1.3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综合教改措施综合措施包括:①案例逐步分析法。精心设计、制定具有代表性的统计学案例,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复杂性和真实性,还要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②问题教学法。以医学期刊论著中典型的统计学误用案例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和提问,鼓励师生交流互动。③在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增设统计设计实验课。④适当简化了演算程序,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间。⑤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一次综合实习课,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
1.4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医学统计学重要性的认识及对实验课内容与形式的满意度等。同时对两组同学的实验课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5数据处理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教学效果的比较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态度,并以实验报告成绩(以10分计)来初步评价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由表1可见,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临床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增加,对实验课内容和形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报告的成绩也提示实施教改后实验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促进作用。
2.2学生的建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的建议,两组同学均表达了希望“亲自参与资料的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报告,了解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的愿望,同时强烈要求实验教学中增加统计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内容,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巩固理论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灵活和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要是做书本后的习题,而书本上有的习题多年不变较为陈旧,跟不上时代。且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不高,部分学生表示做习题主要是为了拿平时成绩和应付考试。我们尝试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医学统计学实验实行了综合教改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针对此次教改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及时整理和归纳。
3.1通过案例分析法[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生一般在三年级安排医学统计学的学习,由于两年医学课程的形象思维训练的影响,已经习惯大量记忆,思维已成定势,对于统计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较难适应。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放弃了过去简单、刻板、公式化的课本练习题演练的形式。而是根据学习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目标,查阅与之有关的教材、文献和临床资料精心编写统计案例。通过生动的医学实例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2通过问题教学法[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我们精心准备了医学期刊论著中典型的统计学误用案例,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在讨论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导者,帮助学生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讨论,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课堂效果看,学生从拘谨沉默到大胆发言,也不担心因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而“献丑”,气氛十分活跃,对统计学的兴趣也逐步增加。
3.3增加统计设计方面的实验课,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良好的统计设计是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过去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对统计设计方面只安排理论课,未设置相应的实验课,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用分离的现象[6]。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专门增设了统计设计的实验课,利用实例(包括既往的科研项目和手中的课题)使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对科研的兴趣和积极性。
3.4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一次综合实习课,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了解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从科研设计开始,研究对象的确定和样本抽取、问卷发放、回收和审核,然后是数据录入与资料的整理,统计推断和分析直至调查报告的完成,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样的科研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7,8]。本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报告”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
4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供学校教学部门参考。
4.1开展统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
多年来,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统计实验教学一直沿用教授学生手工制作统计图表,采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许多复杂的统计数据难以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变得轻松容易,而统计软件的推广与应用使得统计分析方法也相对复杂化和专业化。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已成为可能和必然,统计软件的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9]。书本上案例都是已经汇总的数据,学生无法体会数据收集整理过程。而通过开设上机实验课可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复杂统计分析的操作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录入、核对以及数据库建立、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强化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统计方法的掌握,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构建网络教学与实践平台
21世纪是网络时代,我们应把网络作为传播医学统计知识的有效途径加以充分利用。在互联网上建立医学统计学网站或学习与交流板块,开设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10],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与教师交流和讨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与实践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值得推广。另外,网络上统计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各种统计软件教程、数据统计分析等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网络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对提高统计学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网络购物;市场前景;高校大学生;网上创业
一、研究方案
(1)调查对象:江西省南昌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中,采用留置调查法,将调查问卷当面交给被调查者,说明填写要求,并留下问卷,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稍后有调查者收回,保证了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调查总体我们采取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再对层内以寝室号为依据编号并采取简单概率抽样,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坏样本造成的误差。(3)样本有效率:本次调查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所抽取学校的人数比例确定各校发放问卷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问卷,收回7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废卷39份,有效率为93.87%。
二、个体人群分析
针对个体人群是否网购,我们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将是否有网购经历作为被解释变量(0/1二值变量),其余各变量为解释变量,且均为品质变量,并建立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可写出Logistic回归方程:式(1)、式(2)、式(3)、式(4):
Logit P=2.685+0.411性别(男) 式(1)
Logit P=2.685+0.411性别(男)-2.746年级(大一) 式(2)
Logit P=2.685+0.411性别(男)-1.052年级(大二)式(3)
Logit P=2.685+0.411性别(男)-1.222年级(大三) 式(4)
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学校对是否有网购经历无显著影响,较女生来说,男生网购的可能性更大,且大四较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有较高的网购可能,大二、大三较大一更有网购可能,且二者网购的可能性相差不大,大二学生网购的可能性略高于大三学生。
三、大学生网购行为研究
(1)选择网购的原因。在选择网购的原因中选的最多的是价格便宜,其次是商品种类丰富,少部分选择商品独特有个性。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价格方面和商品方面。(2)未选择网购的原因。大学生不选择网购的原因中,习惯传统购物及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分别排在了第一、第二位;同时,有部分学生担心网络安全问题及卖家信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络购物中。(3)商品类型。在所调查的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网购最多的商品类型均为服装/鞋帽类,其次是图书及音像制品的购买。而对于化妆、护肤品,箱包,饰品以及食品类商品的选择则是有网购经历的女生多于男生;电子数码类产品、虚拟服务类以及运动器材类商品男生网购的比率要多于女生。(4)大学生平均每月网购开销额度。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网购的开销额度为121.825元,样本方差为113.60,并且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网购开销的额度在112.388元130.725元之间,该数据大于往年调查数据。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知大学生平均每月网购开销的额度有大幅度上升,其中当然也会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但剔除通胀的原因后,大学生网购平均消费水平仍是有所上升的,可见网购消费在大学生中呈上升趋势。
四、大学生创业可行性探讨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与经济预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网上购物市场前景十分良好,网购市场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大学生这个缺乏经济能力的团体更是如此。网购市场的巨大前景,无疑为就业难的大学生多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创办网店。另外,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同龄人的消费习惯都比较熟悉,也就方便其对市场的把握,使得大学生开办网店更容易取得成功,大幅度增加大学生的创业信心。由此可得出结论:大学生网上购物市场前景很好,大学生利用其进行自主创业将更容易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承安,徐永军.论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业研究.2007
[2]王辉等.当前网络购物状况及前景对大学生网上创业的参考[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