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管理模式;问题分析;提升对策
引言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充分综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决策、计划、控制、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平台。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计划管理将ERP系统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连接成有机整体,在推动生产计划目标落地方面起着承上启下、连通内外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某装备制造企业科研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生产计划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单位所生产产品的品种、产出速度、产出时间、人力和设备等资源配置以及库存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资源优化管理。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计划管理重点跟踪和监控项目执行情况,确保项目高效顺利执行。对于现代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非常复杂,缺乏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混乱无序,更严重者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某装备制造企业科研生产任务主要包括自主生产任务、合同任务和上级单位研制任务,科研生产任务主要基于合同任务。计划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包括计划管理处、科技处、质量处、采购处、市场部等。经过多年市场化发展,形成了以研发部门为科研主体,产品制造部门承接基础生产任务的生产模式。近年,企业主营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横向合同生产任务艰巨,外协、外购量巨大,生产负荷动态起伏明显,同时上级相关部门的纵向研制任务繁重,科研产品多型号并举、多任务交叉,科研产品小批量、多批次订单驱动被动生产的特点尤为明显。在自主生产任务方面,该企业滚动制定年度和季度生产计划,以产品预先生产的管理方式安排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完成日期,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现执行计划及后续计划。生产计划管理流程见图1。销售部门与研发部门根据客户订单或销售预测启动任务,生产计划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评审后,下达正式计划到业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相关项目负责人制定人力、物力、项目进度等基本需求信息,并将其反馈到采购相关部门,采购部门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生产部门在加工或装配产品时从仓库领取原材料,加工完毕后成品入库。生产计划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计划管理滞后,管控能力有限。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产品类型多元化,产品技术水平不一,企业市场订单和科研任务均具不可预知和随机性,合同期限和合同产品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实际计划管理过程,面对不确定合同,整个生产系统经常处于应急的状态,材料配件采购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延期交货,计划执行时采购部门存在仓促采购情况,且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能力有限。计划管理人员下达任务后,只能被动对宏观的生产节点进行监督与控制,而对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缺乏直接管控能力,且生产部门与计划管理部门信息渠道有限,计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详细的生产情况,经常造成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计划节点脱节,合同拖期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公司整体经营计划控制乏力。2.计划管控脱节,生产秩序混乱。计划制定方面,一方面销售研发部门在提出自主任务采购计划时,可能过分夸大需求量,进而造成库存原材料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要求交货期尽可能短;而生产制造部门则希望订单单一合同量愈大愈好,交货期越长越好,造成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冲突;另一方面计划制定过程对生产设备的产能评估不足,不合理生产计划安排通常导致库存物资积压较高,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企业运作成本高。计划管控方面,计划制定和管控脱节严重,从企业经营战略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生产计划能力不足。计划考虑不充分,缺少替代计划,以至于生产过程中任何环节的一点小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生产计划拖期现象时有发生,生产计划粗放的特点比较明显,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在客户中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损害企业声誉。3.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长期以来,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目前,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虽初步实现了物资管理和销售(合同管理)功能,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管理模块尚未纳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完整,数据资源不能及时共享传递,更不能提供决策参考。监管不到位,部门协作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问题难以发现或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快速解决。在生产计划做出调整时,信息共享缓慢,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响应,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尤其是产品制造部门多任务多项目并行生产时,基于不同诉求,生产活动秩序混乱,人为干预项目计划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产经营产生消极影响。
二、某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提升对策
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是:生产计划合理、均衡,库存管理优化,设备利用充分,质量管理全面,成本控制有效,财务分析及时等,满足产品的品种、质量、产量、成本和交货期等各项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实现科研生产管理顺畅需求,必须在项目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提高科研生产计划管理水平。1.管理理论创新,深化管理内涵。生产计划管理理论包括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理论,MRPⅡ理论,约束理论、准时生产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生产计划进行指导。基于企业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建议将MRP(ManufaeturingResoureesPlannin)Ⅱ理论、约束生产理论与能力需求计划有机结合。第一以MRPⅡ理论为指导,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统筹配置企业各种制造资源,明确企业计划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第二以约束理论实施管理监控,通过瓶颈识别准确关注生产能力、资源安排和现场控制,充分追求零库存或者库存最小化,寻求需求和能力的最佳结合,使系统产销率最大。第三关注能力需求计划,通过计算测算出物料加工占用产品制造的负荷小时数,平衡各工序的能力与负荷,解决设备闲置与超负荷生产之间的矛盾。以此为基础建立企业科研生产计划管理集成模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2.管理实现模块化,提升管控协作效率。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应该及时准确反映成品半成品及原料库存、企业生产能力、实际生产销售水平和新品研况,预估市场形势和潜在风险,合理安排生产、采购、经营等计划,并跟踪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建议根据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块化管理需要,推动建立销售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和出入库及发货管理模块,分阶段逐步纳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打造科研生产计划管理多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积极推动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协调高效率运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综合服务,全面提升企业质量、成本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功能见图2。3.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程序化。积极推进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集成销售模块(包括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包括发货管理)模块等模块,建立覆盖各业务流程的生产计划管理大系统大数据,推进完善计划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建立科研生产项目信息数据库,并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现有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中计划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数据分散情况,最大效率的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将实施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提质增效上,将计划管理与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工艺文件管理紧密结合,打造多项目基层管理平台。通过计划管理工作程序化,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三、结论
关键词:协同商务 协同营销
协同理论强调协同,强调系统功能和整体协同效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协同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思想和战略方法,它强调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到协同网络上,共同运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1+1>2的效应。
协同商务的基本概念
(一)协同商务定义
协同商务最初被Gartner Group于1999年提出,其定义为:“一种激励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其主要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因此,协同商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企业为了增强市场开拓、渗透和竞争能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目标、营销手段及营销资源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以达到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及扩展品牌知名度的共赢局面,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协同商务更是一种允许企业内部、企业与其业务伙伴之间或者贸易社区(Trading Community)的参与者之间协同交互的新型商务模式。
协同商务以竞争-协同为基本指导原则,从社会经营大环境的视角看待企业商务活动,认为企业商务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互补者、中间商、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并利益共享的过程。协同商务既突破了传统商务活动孤立化的桎梏,又符合现代市场竞争的特点,充分整合相关企业资源,达到“双赢”或“共赢”的效果,是对传统商务模式的革命。
(二)企业运用协同商务理论需具备的条件
1.相同的品牌核心价值和企业理念。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能给目标消费者带来的核心利益。企业在进行协同商务时,首先要考虑合作各方的品牌内涵是否具有相同性或关联性,只有具备这种相同性或关联性,合作各方才能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展开协同,才能展开紧密的营销合作。
合作各方在品牌内涵定位相同的前提下,要想展开有效的协同商务活动,还需要各方在营销理念上首先进行协同,即合作各方要在开展什么样的协同营销活动,如何开展,对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提升等各方面形成共识。
2.共同的营销目标和目标市场。只有各方在营销目标上形成共同的意见,才会更加充分地利用营销资源,才不会出现“一方向东,另一方向西”的状况,从而保证协同营销活动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企业开展协同营销活动的目的是借助“协同”更加有效地达到自身的营销目标。而这一“协同”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合作各方的目标消费者是否具有相似性,只有面对相似的目标消费群体,各方进行协同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相当的企业实力与企业形象。企业实力与形象的“门当户对”是开展协同营销的又一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大企业一般不会跟小企业联袂,因为这样的合作伙伴可能会出现许多麻烦,强大的一方可能会对另一方指手划脚,而弱小的一方就会过分依赖强大的合作伙伴。 如此,双方便不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定决策,其稳定性和发展前景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在一般情况下,协同双方的实力与形象都应该相当。
4.成本分担与利益分享。协同商务是一种合作联盟,参与协同的各企业要想维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确定一个透明合理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分享模式,保证合作各方的合理投入与收益。即要在确定协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搭建共赢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使所有合作成员在共同付出的同时都能获取合理收益,发挥其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合作成员的持续发展与业务创新。
此外,协同商务需要从企业内部开始,把企业内部部门级协同管理整合于一体化的企业级协同,进而发展到整个商务链上相关企业的协同,从而解决原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常有的“孤岛效应”等问题。
基于协同商务思想的采购问题解决案例
笔者对国内知名家具制造企业穗宝集团河北公司进行过细致研究。穗宝是一个在中国家具业有较大影响的品牌,是中国生产软家具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销售持久领先的企业。对于这个以生产家具原辅材料、弹簧床垫、椰棕床垫等产品为主的企业来说,产品的交货时间和补货速度是关键问题。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物资供应不及时而导致的生产受到影响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司曾下大力气试图杜绝这类问题,并且采取过不少的办法,但总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在协同理论指导下,对该问题进行了全面解决。
(一)背景
该公司非常重视对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交货承诺。不过,由于原材料断档而造成生产计划受到影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公司做了严格的规定。当生产一旦停止或停顿就要处罚相关人员,并且连他的上司也要负连带责任,按说相关人员理应会很重视生产的正常运转,各相关部门、相关环节理应会竭力去避免因为自己的工作责任而导致生产受阻现象的发生。问题是,当无论是生产计划部门、采购部门还是生产部门都努力尽职尽责,但还是避免不了物资供应不能及时到位,进而影响生产,这里面肯定有其更深层的原因。
(二)分析
协同的思想就是系统的思想。系统的观点告诉人们,要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它,首先要了解影响个别行动以及使得这些个别行动很相类似的背后“结构”。这里的系统结构所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行为结果的一些关键性的相互关系。正常生产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仓库断货;思考度;程序执行;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
1.缺货,是影响生产的直接原因。缺货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宏观市场出现了异常,物资供应短缺,造成价格上扬,供应难以到位。这种情况不是企业能左右的,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企业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缩短采购时间,尽量保证生产不受影响;生产计划突然增加。因为市场进入了旺季、或因为需求集中而至、或因为大客户突然进货、或因为集团批量进货、或因为其它什么原因,造成生产计划突然升高。面对这种情况,尽管立即采购是通行的解决办法,但延误生产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安全库存。日常必要的、关键性原辅材料要真正建立安全库存制度,否则,很容易影响生产;供应商的问题。有的经销商不能适应企业对产品质量、供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造成供货不及时或因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要求其退货、换货,从而造成生产受影响。
2.程序,是正常生产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没有程序或没有执行程序都会影响到物资的正常供应。规范的程序可以确保“供应——生产”忙而不乱。建立健全每一个环节的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3.机制,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原因。请示机制、监督机制、纠正机制没有建立健全,使得问题发生失去机制保证。请示机制就是只要发生的情况非常规,跟平常的情况不一样,就要执行请示。监督机制就是通过岗位描述、绩效考核、监察检举等手段,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严格按规定动作进行。
在企业,“局限思考”是普遍存在的习惯性错误,它使人们无法看到问题的解决是否还有其它变通的方法。在异常情况下,以往所习惯的思考方式依然具有惯性,大多数人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还是做些习惯的被动的反应。
(三) 解决方案
1.内部部门之间的协同解决。成立物资采购供应部,强化其协调职能。采购供应部负责人参与新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根据库存物质状况和采购中期提出生产计划进程建议。
生产计划部门在接单时就要把最迟交货时间核定好,并且在下单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制定生产计划。对各车间的生产能力负荷预先进行分析并建立产品资料、产品工程资料;生产前期做好完整的生产排程和生产计划,提高备料准确率,提供顺畅生产的计划保证;计划部门根据季节的变化、节假日、促销活动情况、历史销售记录,做出销售态势的变化预测,适时提醒库管做好备货工作。
仓库管理员配合生产计划做到良好物料损耗控制和备料,做好事前增购申请。首先明确怎么知道事前增购?什么时候才叫做事前增购?第一,根据历史生产情况,即历史资料。可以根据前一个月的、去年同期的、过去三个月平均的量等来制定。这里的量是相对量,是一种历史资料。细分一下历史资料,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历,作为一名老库管,应该曾经经历这样的事件,根据经验,应能判断出现在是几月份、是淡季还是旺季、该不该申请定货等;另一种是评估,也就是根据历史库存原始记录来预测本月的情况。如果仓库管理人员很好地利用了这两种资源,在生产大幅度增长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减少断档的机率。第二,根据存量。如果有安全库存量的话,当接近安全库存临界时即刻进行采购申请。如果仓管人员对以往经历、资料评估、安全库存采取积极的态度,断档就有可能被消灭。车间要对生产进度及物料进度及时跟进和沟通协调。
仓库库管建立原始资料记录制度并进行分析。库管根据月份建立原辅材料用料走势图;结合销售形式和生产记录,按月份做出需量测评。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日所需要的原辅材料的数量乘以最小进货周期就是安全库存量。供应部门、生产部门、仓库管理一起挑选出必须建立安全库存机制的若干种材料,进行安全库存控制。总经理牵头,责成供应部、生产部、生产计划部、库管,结合采购周期、生产季节、库存容量,测评出安全库存水平。一旦进入安全库存临界点,就即刻启动采购程序。同时,供应部要用切实的措施提升准时交货的能力。
凡是造成或疑似造成生产受到影响的,都要应用思维树原理来做分析,查明原因。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缜密分析,发现事件本身还隐藏着哪些不易被发觉的诱因,从而形成严谨的管理机制。通过剖析,可以找到造成生产受到影响的原因,通过分析每一个原因,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来说,处罚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要建立一套缜密的思维模式,通过事情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供应部、库管、计划部、车间主任、生产部长进行思维树理论的培训,建立系统思想,树立系统结构观念;同时,集中大家的意见,在上述思维树原理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完善,增加实操性。借助思维树这种科学的思维和心智模式,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动因,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形成无缝溶合、自我监督、反馈约束、自我愈合的活体系统。
建立工作流程制度。公司部门多,人多,效率是非常低的,必须通过工作流程机制来解决。内部工作协同主要是通过工作流程。有了工作流程,一方面是共享和透明,大家都能看得到,一方面通过工作流程控制项目的进度。比如新产品上市,听起来好像挺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从市场调研到策划、相应广告怎么投放、市场促销政策怎么制定、技术部门的生产工艺什么时候出来、生产什么时候可以准备好、物流能否及时配送到,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协同。
岗位职责与考核。对生产、采购等进行考核,用考核从导向上引导各个部门,争取大环节的控制。比如生产传统以产量、质量、品种来考核,我们觉得这样考核不能迎合现在市场的需要,现在市场需要把有效产出作为主要的考核对象,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整套考核体系,力图用有效产出来考核其工作业绩。
2.建立与供应商圆心型协同采购平台。企业的生产计划通常是这样的:首先采购部门根据客户需要结合市场预测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与此同时,生产计划部门做出主生产排程,接着从中细分出2-3天的主生产排程和具体生产计划,生产部门依此计划进行生产。过程本身很简单,复杂的是如何处理其中出现的差异,包括预测与接单的差异和采购的误差。对外部协同来讲,就是当市场变化的时候,生产和采购是否随之变化;当采购变化的时候,生产如何回复到市场的水平。
家具生产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依据家具类型不同而长短不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市场做出反应?从根本上说,必须解决协同采购问题,为供应链提速。为此,笔者构建了圆心型协同采购平台。其实施要点包括:
采购中把货源管理与订货职能进行分离。建立企业内部的资讯整合,即做到生产、运营、销售、采购、财务等的内部协同。而这一点通过前面的解决方案的实施,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从供应商的发展意识和经营理念、产品质量达标程度、与本公司的合作意愿、在同业中的信誉度、交货保证承诺、管理能力、物流管理水平、产品质量零缺陷状况、物资供应延迟与否等指标进行评估,建立供应商档案,那些信誉高质量好供货及时的供应商列为一级供应商。
选择三家以上的供应商作为供应同种产品的采购对象,并作为候补一级供应商。
与一级供应商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联盟成员享受一级资讯。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做到了资讯的相对透明化,每个供应商都可以看到需要多少订单,需要多少零部件之类的资讯。
将供应商拉到这个平台上,建立内外协同。在企业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个协同平台,当销售的情况有变化时,快速的通知生产管理和采购人员,让其能够迅速进行调整和备料,作到企业内部的快速协同;同时将最新的物料需求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给供应商,让供应商也能够进行送货、生产、备料的调整,避免盲目生产导致的库存积压。
采购中心成为采购协调、资讯、信息反馈的圆点, 变以往金字塔型的供应链管理机制转换为同心圆型的供应链协同机制。所有的原辅材料的供应商都围绕在这个供应链的周围形成一个圆。信息的传递不再是以往的垂直式的,而是变为放射状的沟通,从而消除了“长鞭效应”的影响。
建立定期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协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该解决方案实施以来,库存降低40%,订单周期降低60%,采购时间减少25%。协同采购的效益是很明显的,不但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减少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库存量和库存的损失、提升了库存的回报率,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了和供货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找到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它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企业管理进行事中控制
ERP系统把设计、制造、销售、运输、仓储和人力资源、工作环境、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业,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可事中控制的有机整体。ERP通过定义事件处理,在事件发生时同步生成相应信息,从而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处理和数据的一致性,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决策。
(2)以“整个企业资源”为核心
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提出了新的管理体系结构,把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贯彻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将用户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外部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起来,对之进行有效管理。它的目的是将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因素)合理配置,以使之充分发挥效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能量,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2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
CRM是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信息及时、充分地流动,从而有效地利用客户资源的系统。
它的内涵主要在于“以客户为中心”。它将客户视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将客户需求贯彻于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流程。CRM可跟踪记录客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客户单位信息、货物信息、售后服务信息等,通过对这些信息集中管理,使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实现客户识别、客户开发、客户提升、客户关怀和客户自助,以及市场预测和分析等功能,从而实时动态控制销售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
3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
SCM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采购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
它的内涵主要在于“以供应链为主线”。它以“链”的形式将制造商、用户、零售商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可分割的整体,沿着这条链,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企业以及客户间供、产、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它强化与供应商的集成,实现企业、供应商、重要客户之间信息共享,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担风险,降低成本的目的。
4 ERP、CRM、SCM整合的必然性
(1)ERP与CRM的整合
从系统的组成看,ERP系统主要包含销售/营销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BOM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商业智能等功能模块;而CRM系统主要包括销售/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知识管理、服务和支持管理、商业智能等核心模块。显然,ERP和CRM系统在组成上有些重叠。
从系统的功能看,单独使用CRM,则缺乏来自企业后台的信息,从而无法与客户实时响应;单独使用ERP,则无法解决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业务管理问题。只有二者进行整合,才能使市场与客户信息、订单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及时地传递给ERP系统和企业设计部门,全面满足客户需求。同时,ERP系统中产生的产品信息、生产进度、库存情况和财务结算信息可以及时地传递到CRM系统中,为客户提供整个交易过程中的全程跟踪服务。
(2)ERP与SCM的整合
从时代的要求看,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具有两大基本能力,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网络的有效协作能力。SCM的实质在于将企业与其相关企业形成融会贯通的整体,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企业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将无法面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同样的,ERP成功解决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的问题,却无法处理企业间集成协作的问题。
从系统的功能看,SCM涵盖了供应链计划过程的全部关键工作:生产计划和排程、供应链的需求计划和运输计划,成为整个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多生产工厂和复杂的分销网络的计划工具。在实际应用中,SCM完成了ERP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或编制车间进度的工作。显然ERP和SCM两种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重叠。
(3)CRM与SCM的整合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客户是SCM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如果企业无法了解或响应客户的需求,那么它的供应链将因缺乏交流和信息沟通而僵化,甚至出现断点。因此,要保证供应链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4大流的畅通,就必须具有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与客户互动的能力,而这一切都要求SCM与CRM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与效率。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SCM与CRM进行整合,将提高信息流的精确性,有效减少因信息交换不充分带来的决策失误等不利因素;为跨部门、跨企业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快客户反应速度,从而有效、连续地消除不确定性,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库存,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简化需求判断的过程,极大地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 ERP、CRM、SCM 3大系统的整合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ERP、CRM、SCM 3大系统的整合是必然发展的趋势,以下笔者将探讨具体整合的内容及如何实现整合。
(1)ERP、CRM、SCM需要整合的部分
①ERP与CRM整合的部分有:
客户管理:ERP和CRM都要用到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CRM更全面一些。
客户服务和支持:ERP只提供了一些简单功能,而CRM则对这方面进行了全面管理。
工作人员管理:ERP和CRM都涉及了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安排情况,但ERP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强些。
产品管理:ERP和CRM都要用到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品的BOM表、产品的客户化配置和报价等。
订单管理:ERP和CRM都有订单管理,两者是完全重叠的。
销售/营销管理:ERP的销售和营销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而CRM则比较完善,功能也相当强大。
决策支持:ERP和CRM都使用了数据仓库DW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从而实现商业智能BI和决策支持DS。两者所使用的技术相差不大,只是数据对象有所不同而已。
②ERP与SCM整合的部分有:
客户管理:ERP与SCM都要用到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两者是重叠的。
生产作业管理:ERP与SCM既有重叠,又有互补性。SCM可完成ERP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功能。但当生产计划确定后,ERP就确定了所有生产资源,而SCM则可帮助计划、跟踪并分析加工单,从而有效地进行作业管理。
采购管理:这一部分SCM的功能非常强大,不仅可根据交货期、订购数量、预算销售额自动生成详细的计划表,而且还可产生建议的供应商,而ERP相对来讲则简单得多。
BOM管理:ERP与SCM都要用到产品、零件的一些基本信息,两者是重叠的。
库存管理:ERP与SCM都可实现安全库存、缺货报表、再订购水平等功能。不过,相应来讲,SCM的库存分析能力要稍强些。
财务管理:ERP与SCM均包含应收帐款、应付帐款、总帐、现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但总的来讲,两者各有侧重,可相互融合。
③CRM与SCM整合的部分有:
价格管理:这一部分CRM的功能较强,但仅适用于下游厂商,而SCM包含的范围更广,是整个供应链,因此,可将CRM覆盖SCM中的下游厂商部分。
客户服务和支持:CRM与SCM的物流系统的配送管理模块和运输管理模块整合,将极大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在CRM与SCM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些是一切决策的根本点,而CRM的客户信息分析能力较强,因此,可将其中的分析模块整合到SCM中来。
财务、订单管理:这一部分SCM可完全覆盖CRM的相应部分。
(2)ERP、CRM、SCM整合的方法
目前,系统间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①采用中间件技术:利用与需要整合的系统相兼容的标准中间件来构建系统间交流的桥梁,从而保持系统之间数据的同步更新。这种整合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通过中间文件(如IDoc)实现的整合,一种是通过标准化的开放接口(如BAPI)提供的即时数据支持。这种方法在实际当中应用较多,技术也较成熟。例如国内的创智集团推出的Power CRM 2000通过它的ERP接口模块,经过简单配置后,就可实现与SAP R/3、Symix SyteLine ERP、Symix SyteCentre ERP等ERP系统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生产调度;石化企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生产调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企业的生产调度工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只抓生产的阶段,而应在强化调度指挥、健全调度系统的基础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生产经营计划为依据,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使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协调平衡达到衔接配合,消除生产经营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生产经营型的调度管理。生产调度实际上是执行生产经理的指挥权,尤其到了夜晚调度员是最高指挥者,调度员哪里有事哪里到。
油品储运厂承担着原油接卸、成品油调合输转等重任,拥有复杂的技术装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具有工艺繁多复杂、设备繁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多、自动化程度高、连续生产等特点。而生产调度是企业生产指挥的中心,负责组织原油进厂接卸、成品油调合、输转,协调人财物,衔接各专业,优化生产等各方面,对企业的生产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组织指挥生产方面有着相当的权威。如果在生产岗位有两台正常运行的机泵,突然一台发生故障停机,可能造成给炼厂输油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人及时安排处理,可能会造成炼厂重要装置生产瘫痪。这时,如果生产调度没有权威,立即安排另外的机泵接替工作,同时责成车间立即修复机泵,那么势必打乱全厂运行秩序,因此,生产调度在企业生产占着无可取代的位置。
生产调度管理是指对生产调度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PDCA)循环活动的管理;而生产调度工作狭义上是指生产调度管理方面的技术性工作,其内容是指生产调度对生产经营动态的了解、掌握、预防、处理以及对关键部位的控制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概括地说,生产调度工作是生产调度管理的具体表现,它的完成是生产调度管理在实际上完成的具体表现。
在企业内部,一般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将企业的管理层次分为三级,形成一个生产调度系统,使其由下而上和上下一致都具有生产经营目标。生产调度系统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权管理,能够随时掌握生产活动的各种信息,并对所发生的问题做出及时果断的处理,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从而层层保证逐级目标汇总起来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调度管理具有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职能,建立合理的调度管理组织体系,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有机的组织起来,按照确定的生产经营计划组织工作,使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进行。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和掌握进度与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在组织实施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从而使各级各类人员按照生产经营目标协调配合。
协调是调度的职能之一。生产经营系统化管理过程中,动态平衡是规律,协调就是维护动态平衡,保证生产经营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畅通,保证所有生产经营组成部分同步运行。这就是调度所发挥的中心作用。
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生产计划的要求来组织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可见,生产计划是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依据,通过调度职能,运用调度手段来具体组织实施生产计划是生产调度的主要任务。
调度会议是一种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召开调度会议,可广泛进行信息交流和了解情况,是各生产环节生产指挥员相互联系的好时机。通过调度会议可协调行动、平衡任务、解决纠纷、贯彻领导意图、安排计划、检查评比等。
企业体制的改变必然带来管理观念职能方法的改变。作为企业管理生产活动的指挥中枢—生产调度,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由生产型调度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调度。
关键词 校企合作;数控实训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49-04
1 前言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广泛应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迫切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人才需求缺口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量和质的需求,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不足。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做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力量建立起先进、系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培养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设备、技术、师资和项目资源支持,高职学院如何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建设一个“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点,也是高职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
2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础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紧紧围绕数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进行规划、建设,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防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航工业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工种(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技能实训基地、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航空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张家界市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控技术专业是湖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十一五”精品专业、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湖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湖南省专业评估“优秀”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新校区已建成7600 m2的标准厂房,学院欧元贷款项目购置了3000余万元的数控类设备及软件,包括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五轴数控磨床、三轴加工中心、数控车、数控铣、三坐标测量机、快速成型设备等50多台设备,并配套了UG、宇龙多轴仿真软件、VERICUT等CAD/CAM及数控仿真软件,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有力的硬件环境支持。
3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以学院为主体,以数控技术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筑巢引凤”“来料加工”“技术推广”等模式,建设校企合作先进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采用“引企入校”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张家界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提供设备、人员、技术、产品,校企合作共同新建张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改建校内现有数控实训中心,成立张航先进制造有限公司,采用“筑巢引凤”模式,由学院提供生产场地、设备,由张家界天成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飞机起落架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青岛前哨风动工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提供人员、技术、产品,分别成立天成叶轮制造部、飞机起落架零件制造部、青岛风动工具制造部。
采用“来料加工”模式,成立外协生产部,承接区域内中小型企业产品零件的加工。
采用“技术推广”模式,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大师,成立CAD/CAM工作室、逆向与精密测量工作室。
校企双方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明确配置资源、核算成本、分配收益、管理财产、实训教学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建成后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框架如图1所示。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基地内校内企业、张航先进制造有限公司成立相应董事会,学院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进行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确定不同企业运作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基地产品生产和教学案例的调研分析,协调生产计划和实训计划的组织和实施,最后完成产品生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根据市场对产品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调整产品生产和教学案例。实施学院统一管理下的“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按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布局,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统筹发挥基地的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在学院统一管理下,通过校企合作董事会,构建校企一体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体系,确立管理的方针及目标,明确校企双方的管理职责,实施过程管理控制,严格执行内部审核、质量跟踪和管理评审等制度。
1)校企共同制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市场运作管理标准、生产性教学管理标准、生产过程控制工作标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工作标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标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产品质量管理标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等管理制度文件,生产教学全面推行中航工业“6S”管理。
2)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和运行标准,完善现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特种加工等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培训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五坐标数控车、五坐标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加工实训项目以及逆向工程、精密测量、CAD/CAM实训项目的教学培训标准,校企共同评定教学培训质量。
3)公司与系部共同制订生产计划及培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中开工期、日产量、工位数的要求,安排生产性实训任务。实训过程采用班组管理的模式,教师、技师根据生产项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组织实施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使实训过程不但满足生产要求,同时满足教学、实训的要求。学生既能学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真实的生产,掌握实际职业技能,领略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4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按照“生产导向、能力为本、校企互动”的原则,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生产流程为导向,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和德国DMG多轴数控培训标准,校企共同构建“四层次、六模块”的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就业的需要[3]。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和培训体系如图2所示。
5 基地功能建设和内涵建设
基地满足技能培养要求,突出生产性实训
1)承担学院的数控实训及技能鉴定教学任务,突出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2)营造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熟悉职场规范,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
3)基地承接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任务。
4)实现与区域内中高职院校共享共用,接纳区域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与培训。
基地成为产、教、研结合的平台
1)通过基地的张家界市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先进制造企业、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积极开展与中南大学、吉首大学等高等学校的联合研究,充分发挥基地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技术服务团队的建设,共同开展和承担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咨询、新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服务,并针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诊断,推动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实现协同创新[4]。
2)数控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基地的有利条件,在实训基地的各项实际工作环境中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基地成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摇篮。
3)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并开发相应实训项目题库,校企合作开发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仿真教学软件、数控编程教学软件、实践教学微课等,构建校企共享的学生、职工培训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案例库。
基地为学生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
1)成立数控兴趣小组,给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场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同时为学院参加省、市数控技术技能竞赛储备人才。
2)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创业活动提供场所。
3)为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
基地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
1)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引入企业产品生产,在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工艺流程制定、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与企业合作,共同实施产品制造,从而成为校企合作的坚实纽带[5]。
2)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
3)紧贴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与湖南装备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装备高端人才研修培训项目,推动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
6 结语
校企合作是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关键,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教师和受企业欢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面对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在于创新机制,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基地的功能和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55.
[2]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通〔2014〕176号)[Z].长沙:2014.
[3]黄涛,吴劭宸.浅谈我校摄影及后期处理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J].科教文汇,2013(1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