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小学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小学教师为教学目标,近年来此专业学生的科学教育及研究被严重忽视,毕业生很难满足未来小学对合格师资的需求,就谈谈加强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教育及研究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教育是培养未来小学师资的专业教育。近年来本专业招生规模基本在缩减,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更是受到严重冲击,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及研究被较严重忽视。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明确要求开设科学这一综合性学科课程,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怎能满足未来小学教育工作的需求。

一、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美国“2061计划”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把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所谓有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有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些特定的能力。”该书还对这些特定的能力进行了解释。

中国教育部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

二、小段共有较,科学.并的专业化的舍格娜资

(一)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学年级需要合格的科学课师资。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小学中高年级要开设科学课程。小学迫切需要能够承担科学这门综合课程的合格师资。而现承担此课程教师多半是课程改革实施前的自然课教师,由于我们小学教师教育没有对应的科学专业,教师队伍非专业并且老龄化。据哈尔滨市大多数小学反映大部分科学课教师都是临时抽调,不能教主科的就来教科学,即使有刚毕业的理化专业大学生愿意教科学课,也都是教两年科学,就转教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或改当班主任,应该说这支队伍现状还不能满足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

(二)小学语文和数学等主科教师亦应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另外,由于小学的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就是未来的小学语文或数学等学科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关于自然的基本观点,获得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20世纪末期,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最高宗旨。不论是小学语文还是数学课里,都可能有涉及到“自然的基本观点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的教育教学内容,就看任课教师具各不具备这方面的素养和知识储备,如果具备,就能有效地利用语文、数学课的教学资源开拓性地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既然课程改革目标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就应该在每一学科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小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奇思妙想和无数个“为什么”随时都可能出现,是干脆忽视而令其绿灭,还是及时捕获孩子思维的火花,点燃其科学素养启蒙的火炬,就在于教师是否具备关注的心理和一定的科学素养。比如小学语文《称象》一课就会涉及到物理学中关于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刻舟求剑》课文会涉及相对运动的参照物的选择问题,遇到类似学习、生活中例子还有很多。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是随时都会出现的,不应该都找科学老师或者参加科学实验等特长班等才能够得以解决。

(三)斑质教育要求全体小学教师都应其备较深厚的科学素养.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广义的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国民教育体系。既然是全面素质,就不是顾此失彼,不是强调哪些方面而忽视另一些方面,不是要把原来忽视的品德素养、艺术审美素养扩张到涵盖一切,而把科学素养完全忽视或省略。那样,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会重新置于较为尴尬的境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渗透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实施。小学教师,基本的科学素养都应具备。

三、我省小,.师位育专业的科,级,.学及研究的理状

(一)我省未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只能在理化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我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院校包括本科7所,师范高等专科3所,高职高专7所,原有中等师范学校5所。包含了五年制专科班、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三种学制,但都没有开设科学教育的学科课程。普师专业或者中文、数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都是通过开设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来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我省教育厅2004年下发《黑龙江省五年制小学教育(含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已把原普师专业等专业开设必修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学时数压缩近半。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下滑,各师范院校普遍要求压缩理化学科的学时数。

(二)未开发国家或者地方的《科学》、《科学教学法》统编教材。我们没有全国统编的小学教师培养专业的物理、化学教材,而我们省亦没有省里统编教材:和全国大多数省一样,使用的是高中物理、化学教材 (部分学校使用的是课改前的高中教材),可以说是特别不规范。

四、加强科及研宪的实挂趁谈

(一)在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物理、化学课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对全省培养小学教师院校或相应的专业系、部,号召其尽量使用高中课改后人教版的高中物理、化学必修模块和物理选修模块1和化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实验教科书。

物理、化学的这几个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介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而这些正是未来的小学教师所应必备的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学研究;医学生教育;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66-02

一、科学研究对医学生的意义

(一)利于提升医学生的主体意识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还是以教授为主,医学生在本科的医学教育中主要对医学诊疗知识进行学习,不重视医学研究,缺乏创新的观念。这决定了我们目前医学领域独特的医学建树较少,多为常规诊疗的局面。在和国外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由于医学创新能力的缺少,我国广大医学工作者一直在延续国外已经成熟的医疗技术和观点,缺少自主创新。因此在学习阶段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工作也即提前为医学生打下预防针,为未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利于丰富医学生知识储备量

通过科学研究学生既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当前在我国医学生教育当中普遍存在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科研能力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较为狭窄,而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就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学习之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学生们需要对指导老师指定的题目或者自拟的题目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发表文献的回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复习所有的相关文献之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献所阐述的问题,他们还要查阅更多的教科书、相关材料,这种学习过程属于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不同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传授,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知识面,扩大了视野。

(三)利于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

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大量的实践工作。医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分析提出问题后,自己必须动手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往往与预期不相符,所以如何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如果调整试验方案,除了需要分析能力之外,还需要动手能力的提高。在重复多次试验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很明显的提高,这些毫无疑问对今后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帮助,可以使他们能够运用在科学实践中获得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甚至创造出更加适合病人的新的诊疗方法。

二、加强医学生科研教育的必要性

(一)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墨守成规已经不再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前进,我们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需要新思维、新思路,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无论是高等医学教育还是涉及民生的临床医疗工作都需要创新,决定这些创新的还是我们未来的栋梁医学生。他们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水平的高低及走向,所以如何加强医学生这些能力的提高目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转变以往医学教育中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增加以创新为主的教育思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最新发展要求。

(二)培养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是我国医学今后发展的趋势

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临床医疗工作者。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所以要求所有医学工作者不断地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医学也在不停前进,大学里医学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日益更新的变化。所以要求所有的医学生除了在掌握医学基本诊疗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自学、创造性学习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我们的医学院校广大教师除了教授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手段之外,教授和培养学生的创性能力、自学能力及归纳整合能力是非常必要及必须的。传统的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已经落后,医学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医学课程中加入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研究思想和能力的科学研究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仅是学习,还要创造。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医学生在今后的诊疗实践中能够提升独立思考及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的临床工作对广大医生的要求一定会提升,只会死背书本的医生很难适应新的医疗体系,所有医生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对疾病的开拓诊疗更加重要。

(三)加强科学研究教育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甚至于与国外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的合作往往都集中在学生们的科学研究交流之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性非常有利于这种合作交流。医学院校之间的竞争就是学生素质之间的竞争,抛开医学生入学前的基本素质、医学课程的学习及科学创新研究能力的提升代表着医学院校教育的水平,其中科学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广大医学生来讲是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对于整个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社会医疗水平的前进往往需要的就是这些医学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医疗工作者。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一直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当学生们进入到医学院校后,教育则更重视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国外的医学院校强调文献收集、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回顾了大量文献后,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这些培养对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及必要,对比国内外研究生,我们发现国外的学生的确在提出问题等方面要远远高于我们本国的研究生,这正是我们医学教育倾向于学习型,而非创造型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国医学生教育模式应该更加鼓励教授指导学生多进行学术交流,就某一问题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开放某些实验室,以增强医学生科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国的医学生教育除在本科阶段需要增加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阶段更不应该被忽视。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虽然比较着重科学研究,但也存在地区、学校及科研水平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严重制约着我国广大医学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合理安排研究生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时间比例,让医学研究生们能够在有限的几年中科研工作能力得到扎实的提升,但也要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只有这样综合素质全面的医学研究生在今后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才能崭露头角。

三、加强医学生科研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科研教育的重视度

科学研究对于医学生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不仅是学校,国家都应转变对医学生科研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其的重视度,从实际出发加强医学生的科研教育工作。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给医学生指定本科科研指导教授,面向医学生开放实验室,给予其参与科研的机会。由于目前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科学研究培养主要集中于研究生阶段,但是我们目前能够考入并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所以给医学本科生配备指导老师,使其在文献回顾及试验阶段均有专门老师代教,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对本科生都是不完全开放的,学生无法在一个全面轻松、方便、能够使自身潜能全面发展的实验室中进行学习和培养科研能力。所以建议在配备了本科生指导老师的情况下,让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可能只是一些比较容易的操作,但对他们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

(二)加强科研设备的引进和完善

科研设备是医学生在学习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任何科学研究离开科研设备都将成为纸上谈兵,难以获得实际的成效。尤其是医学专业是极其严谨的一门科学,在任何一个过程当中都不能出现疏忽,轻者是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不解,重者或许在学生参加工作当中导致病人生命危险。因而,政府应加大对医学专业科研设备经费的投入,学校自身应加强对科学设备的管理,降低损耗以延迟设备的寿命,使其发挥更大的教育与科研功能。目前本科生教学中的仪器设备是以往陈旧的设备,在操作上对学生本身的培养性不强,学生毕业后往往很少接触这些他们曾经用的实验仪器,在科学研究中无法跟上最新的实验技术发展。所以高等院校除了改变制度,准许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外还应该加大投入,及时更新本科生实验所用设备。

(三)提升医学院校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医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之外,科研活动中指导教师的重要性也决定着医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第一,包括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内,所有科研活动相关的参与人员必须更新现代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渗入科学研究技术的最新信息,最新的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跟自身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广大教授可以在介绍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提供部分领域科学研究的临床素材,寓科学于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可以采取提出研究问题,让医学生采取自学、分组讨论及回顾文献等方法,使学生掌握领悟学术研究中的基本思路、基本程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性,以便于今后自行进行科学研究时具有更好的创新思维。其次,要针对具体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老师放宽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研究教育积极性;同时进行量化考核,并且做到奖惩分明。高校行政部门应该首先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医学生的科学研究代教中,多服务于广大教师,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以达到广大教师愿意,并且踊跃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同时在教授过程中,也要制定相关审核措施,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教授水平。鼓励以课题组形式,多进行组内及组间学术交流,多举办科研讲座,提高科研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技工学校学生 德育课重要性 教学 就业 择业

多年来,在教育系统普遍重视高中教育,轻视中等技工教育,而在中等技工教育中,又重视专业技能课教学,轻视德育课教学,在部分中等技工学校中,尤为明显,表现为:学校对德育课从课时上安排得少,有时还挤占,对德育课教师不认真挑选,有的甚至不是本专业教师,学校的观摩课不安排德育课,德育课教师不受重视。德育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上不钻研、不创新。而专业课在中等技工学校受到重视,认为技工教育,就是专业技能教育。如此的指导思想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不重视,似学非学,敷衍塞责。有的甚至在德育课上偷学专业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对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下面就德育课在中等技工学校中的位置、重要性,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择业、创业乃至一生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亮明自己的观点。

一、在中等技工学校,德育课的位置应该与专业课并重

在党的十报告中对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做了专项的论述,将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国的理念。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素质。

古往今来,一般的用人原则是:德才兼备,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可见德育在人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而德育课又是技工学校德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的德育好坏,主要反映在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强调技工学校德育课的重要性,并不否认专业课的重要性。专业课在中等技工学校是占主体地位的,而专业课的主体地位及重要性,所有的技工学校都是认可的,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不会轻视,故在此我不做多论。

二、中等技工学校的学生非常需要德育课,他们德育课学得好坏对其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等技工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其年龄为15周岁左右,是未成年人,属于少年时期。从生源的素质来讲,是差的和比较差的。近几年来,由于高中、大专院校的扩招,加之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所以初中毕业生里的好学生、中等生上了高中,准备再上大学。剩下的差学生和比较差的学生,上了中等技工学校,这部分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思想道德也滞后,而后者更为可怕。他们的年龄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教育好了,就是一个国家的后备建设者,否则,就是社会闲散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个教育,就是德育。当然,这个德育是靠多方面的,但作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学校的德育课是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中等技工学校的任务是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用的人;如何做事,如何做有意义的事。

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生,人生不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还有别人,有国家,有社会。首先得有父母,在自己未成年时,我们靠父母抚养,等父母老了,得靠我们赡养,这是一种责任。任何工作都带有社会性。这就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使学生懂得人的一生可以称之为职业的一生,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中等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这些学生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职业道德教育,如职业理想、职业素养、创造能力等。

三、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中等技工学校的学生能够学好德育课

要学好德育课、首先要有好教材,而现在德育课的教科书,编写得非常好。以2004年出版的中等技工学校德育课教材为例,思想性先进,内容丰富充实又贴近实际生活,循序渐进的教材顺序的安排以及图文并茂的教材形式,特别有助于学生德育课的学习。如第一册的第一课,从理想教育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第二课从适应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角度,为他们指点迷津,解决心理困惑,使大家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学会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合作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

有了好的教材,就看教师的教学效果了。好的教学效果来自好的教学方法。中等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好的效果,这是个难点问题。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不爱学理论,德育课比较枯燥,所以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就我20多年的教学经验,概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使德育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融洽的过程,要少讲教材理论,多联系生活实际。如我在讲到“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时,我就给他们举了一个“破烂王”的例子。呼市西郊有个收破烂的,收破烂30多年,发财致富。此人从农村来到呼市,最早使用自行车收破烂,后改用三轮车,再后来建立回收公司,现成为公司经理,八年前就买了两套住宅楼,人们叫他“破烂王”,在呼市西郊很有名。在普通人看来,收破烂是下等职业,但成功后,变成公司的经理,成为企业家。举例讲解后,学生们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的理解就加深了。

四、中等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在校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择业乃至事业的成败

成功的德育课教学,能使技校生的德育成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由此促使专业技能成绩的提高。文章开始就讲到了,中等技工学校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进入技工学校的。入学前,他们属于少年期,而这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是差的和比较差的。学习成绩差,此时我暂不讲,而基本素质差,主要是德育差,而中等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正是来填补这个“差”的。如果有优秀的德育课教师运用成功的教学方法,将这个“差”补成“良”或者“优”,那么这些学生的德育就进步了,基本素质也就提高了,也就懂得学习技术、技能了。技术、技能学好了,道德水平相应的又高了,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原来的差学生毕业后就成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技术工人。

成功的中等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择业、创业理念的正确理解和适时把握,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成功的中等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师,在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就业、择业、创业观念的讲解,要作为专题来讲解。就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讲,一般情况下,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来决定。特别是择业,一定要慎重,否则对自己一生的事业造成局限性。每一个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择业,教师既要遵循教材上介绍的一般就业规则,又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要语重心长地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身潜力的、将来能够创新的职业。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健康教育课程;终身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健康教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教育,同时配以卫生知识的宣传就是所谓的“健康教育”,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

一、我国健康教育的现状

1992年国家教委联合卫生部,全国爱委会制定《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并加以推广。1992年11月,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试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健康教育的落实也仅仅是口头提出以后以一种分散、渗透的方式进行,并没有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情况

在我国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已把中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如何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造体育课还缺少办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不足。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卫生、运动卫生、饮食与营养、行为健康(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戒烟与反毒教育等。

2.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的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需要和接受能力来安排不同阶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包括人体生理解剖特征、青春期生长发育规律、预防疾病的措施、一般性伤害事故的急救与护理、性知识教育等。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包括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常见心理疾病的预防与纠正、面对挫折的心态调整与情绪控制等。

(3)周围环境的保护和自我健康行为的养成,包括科学体育健身方法、良好行为及卫生习惯的养成、掌握运动卫生常识及营养科学常识等。

3.学校健康教育的软件情况――“教师”“教材”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并不理想。当前,绝大部分学校认为,体育教师就可以承担健康教育任务,其实,很多体育教师具有的健康知识很少,对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也是十分匮乏。现在我们学校根本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所谓的健康教育也仅仅局限于宣传卫生知识、学校组织的卫生检查。

二、健康与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

1.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不再把健康局限于身体这种生物性上,而是扩大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从而克服了把身体、心理和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的传统观念。

2.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成千上万,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类: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2)生活方式(life style)。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

3.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德育所包涵的内容很多,卫生道德也是内容之一。通过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懂得讲卫生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对于培养一代新人、发扬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2)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通过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在掌握卫生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还可以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为智力的充分发挥和才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3)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体育卫生知识是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要有体育卫生知识作指导,体育卫生知识又可以促进体育目的更好地实现。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三者的关系。在中小学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我国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阶段已成为人人必经的阶段。必须在人人必经的学校中实施健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人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健康的儿童才能在学校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刘祥瑞指出,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个体行为有益于他人及自身健康;(2)个体行为符合科学规律;(3)行为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4)行为表现与能力相符合;(5)行为与环境相协调;(6)言论与行为的一致;(7)行为应反映良好的健康道德;(8)有良好的人际适应行为;(9)行为特征符合生理年龄;(10)能初步把握气质、性格特征在行为中的影响。

学校一定要切实加强健康教育的落实。首先,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即在学生的课程表上给予其一席之地。其次,加强培养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最后,采取一定的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前预习;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大量的预习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前预习呢?

一、课前预习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课文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更需要学生在课前对其进行理解掌握,所以,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转变学生的角色,化被动为主动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依旧保持着被动的学习状态,上课积极性不高,喜欢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殊不知,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语文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它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有关,很大程度上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加大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个时候,如果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更有针对性。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听讲,更能集中注意力。总而言之,课前预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拉出来,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真正爱上初中语文学习

课前预习的实质是学生对课文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预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课文本身的内容外,还需要对该篇课文的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其是在何种情况下创作的这篇课文,了解他的情感因素之后,才能与文章达到共鸣。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必然会调查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对鲁迅先生创作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只有了解了创作背景与创作情感,才能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这篇文章。因此,课前预习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是非常有用的。

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真正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其了解整个学习过程,也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意味着他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量的增加,而是要学会学习方法。

二、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具体方法

1.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其实,许多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预习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部分学生预习的方法不够正确。所以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家长能够在家中进行监督,与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而且,教师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不同预习方法的培训,增加预习的乐趣,使学生爱上预习,爱上学习初中语文。

2.教师应该对课前预习的内容作出要求

课前预习的内容极大程度上会影响预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安排好预习内容。安排预习内容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预习内容。

3.帮助学生定期更换预习模式

在同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对学习失去兴趣。预习也是一样,经常使用同一种预习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定期更改预习模式,比如,预习的侧重点可以更改。可预习生词、生字;也可预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也可预习文章的写作风格等。

4.教师要对课前预习作业进行检查

初中生毕竟还是一群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所以他们的自觉性并不高,要求教师对他们进行鞭策。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查是促进其预习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中学习中,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本文就针对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师帮助学生课前预习的具体方法进行论述,希望通过这些论述,能够提高教师对课前预习要求的重视,从而提高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