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运营方案

线上运营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运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运营方案

线上运营方案范文第1篇

以太网专线 MSTP VPN 互通测试

Discussion on Intercommunication Testing Scheme of the Cross Operator Ethernet Private Line

LIU Cheng, LU Quan, YUAN Shi-zhang

(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 Co., Ltd., Guangzhou 510630,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wo typical scenes that domestic and overseas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s tackle the intercommunication of global Ethernet lin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Ethernet line in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ors are discussed. The test scheme of the in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ors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ensure service and its circuit are normally open.

Ethernet private line MSTP VPN intercommunication testing

1 前言

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在承接客户的国际以太网专线业务时,客户的一些分支站点在国内,但另外一些分支站点位于国外,国内的运营商需要租用国外当地运营商的本地线路;另一方面,国外的运营商也存在着租用我国国内运营商的本地线路开展其以太网专线业务的需求。本文将主要探讨在开展跨运营商的以太网专线业务时,有怎样的技术要求以及该如何进行相应的互通测试。

2 跨运营商以太网专线的典型场景

以太网专线主要是指通过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为客户提供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以太网接入专线业务。在跨运营商之间的以太网专线业务互联,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典型场景:

场景一:端到端MSTP专线业务的以太网互联(见图1)

在场景一的情况下,客户租用MSTP专线,对于国内运营商在海外的客户分支站点,需与拥有当地资源的以太网服务提供商(ESP)合作,租用其本地MSTP线路,同时国内运营商需要通过互联接口(NNI)与合作ESP进行互通。NNI通常采用1G或10G以太网电路互联,可以使用独享或者共享的方式。而对于海外当地ESP负责的本地接入接口(UNI),需要支持多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以支持客户在其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上的一个端口配置1个或多个VLAN,连接到其多个相互隔离的其他站点。

场景二:MSTP以太网专线业务的VPN接入(见图2)

在场景二的情况下,客户租用MSTP专线,对于国内运营商在海外的客户分支站点,需与拥有当地资源的以太网服务提供商(ESP)合作,租用其本地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专线,同时国内运营商需要通过互联接口(NNI)与合作ESP进行互通。

与场景一相比,场景二的主要区别是在海外所租用的线路是VPN而不是MSTP专线。在国内,MSTP网络的覆盖已经相当完善,其业务开展也非常广泛,但在海外,运营商采用VPN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情况更多。因此,国内运营商采用场景二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以太网专线也是一种主要的选择。

对于海外运营商在我国租用国内运营商开展以太网专线业务的情况,其场景基本类似,因此不再展开讨论。

3 跨运营商以太网专线互联的技术要求

在运营商之间有合作需求时,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是与合作ESP进行以太网专线互联的技术要求沟通。沟通的目的在于:一是验证潜在合作ESP是否具有提供符合客户订购业务需求的网络能力;二是根据沟通结果,与合适的ESP协商以太网互联的相关技术细节。

互联技术要求的内容主要由接口、业务属性、VLAN管理、服务等级四部分组成,通过相应的信息反馈,为下一步的业务开展提供支持。技术要求的协商内容可以参考表1所示,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运营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海外当地的网络技术特点进行相应补充及修改。

表1 运营商以太网专线互联技术协商

协商内容 国内运营商主要情况

接口

是否支持1000 Base-LX接口(单模光纤) 是

是否支持1000 Base-SX接口(多模光纤) 否

对用户是否支持1000 Base-T(电接口)

对用户是否支持10/100 Base TX(电接口) 是

对用户是否支持100 Base FX(光接口)

NNI互联端口是否支持全双工 是

用户接口的流量控制和自动协商参数 全双工,自动协商OFF

是否支持用户各种不同速率的接入 按VC12/VC3/VC4级联

业务属性

所采用的封装技术(GFP、PPP等) GFP

对纯以太网帧进行透传 支持

对客户的VLAN ID进行透传 支持

是否支持广播和多播 支持

是否支持802.1P中定义的8种优先级 支持

是否支持2层控制协议 支持

是否支持3层协议 支持

可以支持用户侧发出的最大以太网帧大小

VLAN管理

在NNI接口是否进行多用户聚合 支持

在UNI接口是否支持单端口多用户

外层标签是采用802.1Q还是802.1ad格式 802.1Q

是否支持同一客户在同一端口的多VLAN标签

点对多点模式,是否支持QinQ

服务等级

是否遵循RFC2544性能测试规范 遵循

电路可用率

丢包率

时延

抖动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4 互联测试方案

以国内运营商为例,当国内运营商需要租用海外运营商的电路为客户提供以太网专线时,互联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海外运营商的网络是否满足国内运营商的要求。因此,互联测试主要是测试海外运营商的电路服务质量。

具体的测试模型可以参考图3所示。

其中,蓝色云状部分表示的是海外运营商的网络,国内运营商可以选取两个测试站点(站点A、B),在各测试站点分别安装一台测试仪表,并模拟两个采用Hub-Spoke组网的客户。如图3中的细虚线(黄色和绿色)表示客户1,Spoke端在测试站点B,通过测试站点B的测试仪表的Port1来模拟两路数据流代表客户的两个分支机构,Hub端在测试站点A,通过测试站点A的测试仪表的Port1来模拟客户的总部并配置对应两个分支机构的数据流。对应客户两个分支机构数据流的CVLAN由客户(测试仪表)规划,SVLAN由合作运营商规划。测试带宽可设定为两个不同的带宽,由合作运营商按测试要求提供。

图3中的粗虚线(蓝色和红色)表示客户2,Spoke端在测试站点B,通过测试站点B的测试仪表的Port2来模拟两路数据流代表客户的两个分支机构,Hub端在测试站点A,通过测试站点A的测试仪表的Port1来模拟客户的总部并配置对应两个分支机构的数据流。其相关的配置可参照客户1的情况进行。

物理线路选择方面,可在Spoke节点(测试站点B)分别采用光纤(客户1)和铜缆(客户2)进行测试,在Hub节点(测试站点A)采用GE接口的汇聚接入。

搭建完相应的测试环境后,具体的测试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互联测试操作示意图如图4所示。参照RFC2544的相关标准和目前国内运营商以太网专线业务的开通情况,可进行以下五项内容。其中,项目一、二和四适用于场景一;项目一至四适用于场景二;项目五作为候选项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两种场景均适用。

项目一:丢包率测试

(1)测试步骤

1)配置单向的测试数据流从Port1发送到Port2;

2)配置单向的测试数据流从Port2发送到Port1;

3)配置往返的测试数据流从Port1发送到Port2。

(2)测试要求

1)测试数据流以太网帧的大小配置为64Bytes;

2)每一步测试持续的时间是2分钟。

(3)测试标准

要求测试结果显示无丢包。

项目二:吞吐量和时延测试

(1)测试步骤

1)按照测试带宽配置满负荷往返的测试数据流从Port1发送到Port2;

2)在Port1核实测试结果。

(2)测试要求

1)测试数据流以太网帧需配置64Bytes至1 526Bytes范围内各种大小的情况;

2)测试持续的时间是60分钟。

(3)测试标准

1)要求在满负荷的情况下测试出的时延和丢包在ESP前期的技术应答的承诺范围内;

2)要求遵循RFC2544的相关标准。

项目三:透明传递特性测试

(1)测试步骤

1)配置测试数据流从Port1发送到Port2,并设置以太网帧的优先级,设置范围是0~7;

2)在Port2上验证ESP网络没有对测试数据帧的优先级设置进行修改;

3)配置测试数据流从Port1发送到Port2,并设置包含不同二层协议的数据流,如CDP、VTP、STP、RSTP;

4)在Port2上验证ESP网络可以透传所有二层协议数据帧。

(2)测试要求

1)测试数据流以太网帧配置为256Bytes;

2)测试持续的时间是5分钟。

(3)测试标准

1)ESP网络没有对测试数据帧的优先级设置进行修改;

2)ESP网络不对二层协议数据帧进行修改,能透传所有二层协议数据帧。

项目四:可靠性测试

(1)测试步骤

1)按照测试带宽配置满负荷往返的测试数据流从Port1发送到Port2;

2)在Port1核实测试结果(丢包率)。

(2)测试要求

1)测试数据流以太网帧配置为64Bytes;

2)测试持续的时间是24小时。

(3)测试标准

ESP网络的丢包率在其前期的技术应答的承诺范围内。

项目五:互操作能力测试(见图5)

互操作能力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电路在跨越不同运营商的情况下其互通能力。在互通测试方案中,当实际网络具备此条件时,可作为一个候选项目进行测试。

(1)测试步骤

1)配置往返的测试数据流从Port1发送到Port2;

2)在Port1核实测试结果。

(2)测试要求

1)测试数据流以太网帧需配置64Bytes到1 526Bytes范围内各种大小的情况;

2)测试持续的时间是60分钟。

(3)测试标准

1)数据帧能正常穿越国内运营商和其他ESP的网络;

2)要求遵循RFC2544的相关标准。

5 结束语

对于跨运营商的以太网专线业务,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相应的参数设置及技术细节上会存在差异,因此进行跨运营商的以太网专线互通测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研和互通测试,从而保证业务电路的正常开通和业务提供。

参考文献:

[1] 郭向勇,吴光斌,赵怡滨. 千兆位以太网组网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 王占京,张丽诺,雷波. VPN网络技术与业务应用[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3] 徐荣,龚倩,邓春胜,等. 电信级以太网[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线上运营方案范文第2篇

产品运营总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谈判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11、根据公司战略,负责规划纸黄金产品年度经营计划,拟定并实施营销方针和销售策略;

2、负责产品线上线下运营管理,产品上架、营销推广、流量转化等系统工作

3、负责制定产品专题、热点活动的营销策划案,并推动执行;

4、协同其他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协调处理产品运营相关事务。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21.负责项目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2.完成活动策划、执行方案的撰写,执行方案的顺利达成;

3.寻找营销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合作,进行商务洽谈等;

4.总结分析各种推广活动的数据资料,做出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

5、设置销售目标、销售模式、销售战略、销售预算和奖励计划;

6、准确掌握市场趋势、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和客户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31、负责市场洞察和用户研究,并结合品牌用户画像,进行“指北生活”(APP/小程序)产品设计规划与运营,其中包含积分、酒店、餐饮等模块的整体用户体验;

2、规划管理平台运营资源,通过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商品运营等方式,确保用户持续增长、有效留存,提升用户活跃和粘度,促进用户付费;

3、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分析,挖掘“指北生活”商品机会,打造爆款活动,驱动BU对产品、商品进行改造或定制,优化商品结构;

4、对产品数据进行跟踪与研究,分析运营效果,并优化运营策略。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41.制定产品需求计划:结合公司战略进行公司品牌和产品整体规划、构建产品体系,进行原材料发掘,市场趋势和产品可行性分析及设计(需要具体案例);

2.制定产品业务规范:整理完善产品业务流程及相关内容;

3.跟进产品销售、客户反馈,进行产品销售数据分析,研究了解行业竞品发展动态及客户需求及行业市场前景;

4.提出营销策略产品迭代和新产品开发的建议,协助推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部门工作管理安排和沟通协调。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51、通过数据和用户反馈,分析用户需求、行为,引导和维护核心用户,提升用户留存;

2、面向应用市场用户进行需求调研,理解用户对应用和服务的需求,引导用户在应用市场完成应用的下载和使用;

3、根据App运营目标,制定APP运营策略并执行,提升用户活跃度;

4、组织产品公测、内测,收集数据与问题,

对运营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和挖掘,并整理和总结产品运营策略,提升运营质量。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61、负责社交平台的新增、激活、留存、转化工作,制定平台整体运营规划,包括新媒体运营、品牌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等;

2、通过数据挖掘制定用户运营策略并推进执行,对核心社交功能模块进行日常维护和数据监控,定期分析运营效果,跟踪用户行为,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数、活跃度、转化率等;

3、分析线上及线下推广渠道,市场环境,竞争品牌,政策风险及其他风险要素,制定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品牌定位;

4、负责社交平台的活动策划、线上和线下推广,策划、组织推广活动,并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估,观察并复盘活动数据,优化活动策略,不断提升社交平台用户量和活跃度;

5、负责对产品平台的所有运营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运营策略,实现运营目标;

6、负责公司运营团队的管理,带领部门员工按时按质完成项目运营任务,

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对流量、用户数及转化率负责;

7、根据项目总体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策略,明确相应运营方案、计划,并监管上述策略及方案的执行。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7A.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的运营工作,并组织团队进行实施;

B.确定产品运营战略规划、产品定位、盈利模式以及运营指标等;

C.编制和完善运营相关制度、业务流程、内部管理体系等;

D.与推广、营销等部门合作,通过线下节假日等活动策划、商家运营、产品运营等方式提升产品活跃用户量、产品市场影响力及用户粘度;

E.构建用户精准营销体系,对运营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能,挖掘新的商机和运营模式,推动业务增长;

F.分析线上及线下推广渠道、市场环境、竞争品牌、政策风险及其他风险要素,制定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品牌定位;

线上运营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列车;车辆段;往返正线;接发车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U29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社会的进步必将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必将对出行的交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国家倡导大力利用地下资源,发展地铁运输,地铁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具有快捷、便捷的特点,因此,地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广泛的关注。地铁的日常运营中,车辆段的接发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铁系统输送能力的高低,下面笔者以某市地铁拟建线工程所进行的地铁接发车路线为例,浅谈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分析。

一、车辆段往返正线接发车概述

为优化某市地铁拟建线工程由车辆段至正线B站的站间线路,轨道专业的设计人员建议对车辆段的出/入段线与正线间的线路予以重新调整.

本文从运营角度出发,对列车的运行进行计算机模拟,并比较原设计方案和推荐方案分别处在非正常情况时列车在车辆段与正线间的作业情况。

二、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计算机模拟基础

(1)根据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服务文件中的要求,在车辆段与正线B站间的行车线,必须按双向行车设计。

(2)本次针对列车运行所作的计算机模拟以远期运营要求为基础: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为2min,每小时有30对列车在正线上运行;非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为4min,每小时有15对列车在正线上运行。从非高峰时段至高峰时段,正线列车的对数将由每小时15对增加到每小时30对。

(3)根据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服务文件中的运营要求进行计算,非高峰时段所需的列车数量为17对,而在高峰时所需的列车数量为34对。因此,在高峰时段出现前车辆段必需具备向正线发车17对列车的能力,才能满足高峰时段的运营要求。

(4)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两方案的接发车能力均相同,故本文只对非正常情况下两方案的接发车能力作重点比照性分析。

三、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能力计算机模拟结果及对应分析

(1) 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发车能力分析

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可知,当出段线因故障而利用入段线进行发车作业时,推荐方案中列车向正线的最佳发车能力可达每小时20对。该显示结果直接表明推荐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运营要求(即从非高峰时段至高峰时段需向正线额外增加列车17对),还存在约17.6%的富余量。

从处理故障能力来分析,当出段线因故障而利用入段线进行发车作业时,在原设计方案线路状态下,列车须由人段线驶向正线,从而与正线行车方向造成冲突。在此情况下,须将上行线的旅客列车扣在正线B站。待入段线往正线的列车到达正线适当位置停定、转换行驶方向并驶离所停定的位置(往C站方向)后,扣在B站的旅客列车才能正式由B站发出。由此可知,上行线的列车作业将严重受阻。

同一故障发生在推荐方案的线路上,利用入段线往正线发出的列车虽然横跨上下行线,但由于横跨路段短、横跨位置距B站远且在正线上无须转换行驶方向,故与正线列车作业构成的冲突较小,所以在处理故障能力上推荐方案较原方案为佳。

(2) 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车能力分析

在原设计方案线路状态下,若入段线故障利用出段线进行接车作业时,列车在正线B站至车辆段的入段线路区域上构成反方向行驶,故须以人工限制驾驶模式进入车辆段。在此情况下,正线列车服务明显严重受阻。

在推荐方案的线路状态下,运营人员只需把故障区内的转辙机锁定在规定位置,上行线的正线旅客列车即能以自动驾驶模式直接驶往下一车站,正常的正线服务不会受到影响。同时,当利用出段线进行接车作业时,列车亦以自动驾驶模式经由上行线按正常行驶方向驶入车辆段,从而大大减低了正线列车受阻情况的发生。

四、列车由车辆段往返正线的接发车推荐方案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就城轨交通信号系统而言,为满足运营要求,推荐方案用于正线的道岔应采用9号道岔。由于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在正线上所使用的道岔采用曲线尖轨类型,所以每组9号道岔需配置两台转辙机实施牵引。由此可知,推荐方案较原方案需额外增加4台转辙机,设备及维护费用相应有所增加。

从原设计方案与所推荐方案的线路情况看,所推荐之方案可明显减少其所处地段的建筑物的体量、降低对其两侧构成的噪声影响,并因可减少门式墩而优化桥梁的布置。同时,由本文详细分析可知,推荐方案未降低线路的运营效率,并可提升处理发生在车辆段与正线间的故障的能力。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即推荐方案明显优于原设计方案,它是一个可行的优化方案且从轨道专业、信号专业及运营的角度考虑均可在该市地铁拟建线工程中付诸实施。

线上运营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运营线 插入道岔 封锁基本作业 教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47-02

在铁路运营站场改造工作中,既要保证原有运输组织不受到大的影响,又要保证改造施工能按新设计图的要求顺利进行。其中插入道岔施工是运营站场改造工程中非常典型、重要的内容,组织方案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与运营的相互干扰,在确保运输生产基本正常的同时有效地加快改造工程进度,加速新设备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的周期。因此,在铁路轨道的教学工作中,运营线插入道岔这一工作应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予以详细阐述,特别是施工组织方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占据着龙头地位,必须作为课堂教育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教材中关于运营线上插入道岔工作是这样说的:“在运营线上铺设道岔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把一切能预先做好的工作(即不需封锁线路所能做的工作)尽量放在准备作业内完成,争取最大限度压缩基本作业(即需封锁线路才能进行的工作)时间;其次,应集中力量先铺通直股,开通直线保证行车,侧线在不需封锁线路的条件下,利用列车间隔进行铺设与整修。”

至于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压缩基本作业,教材中并没有继续予以说明,而且按目前铁道部运营线施工的管理模式及提速道岔的特点,已经没有利用列车间隔进行施工的条件了。笔者认为教材中关于运营线铺设道岔的相关内容过于原则化和抽象概括,并与目前的铁路运营线施工管理模式不相适应,与现场"32作过程”严重脱节,难以真正据以组织有效的施工,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形成相当不利,有碍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提高。

二、针对“运营线插入道岔”工作过程的探讨

铁路运营线插入道岔的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将新设备与旧设备实现对接,要将对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降到最低限度。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现场的施工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压缩封锁的基本作业。

一提到运营线上插入道岔施工,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封锁线路、中止运营行车作业或限速行车、插入道岔,特别是受教科书影响较大的人甚至可能认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根据设计图封锁相应线路插入道岔即可。但笔者认为,需不需要封锁线路,以及以何种方式封锁线路,或到底要封锁线路多长时间,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其中的每一种思路相对应的施工组织方案都是不一样的,其最终的封锁施工基本作业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目前很多铁路运营管理局的安全管理理念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更新,对施工组织方案的制订有着本质上的影响。

在施工现场,参建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就是要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压缩封锁线路的基本作业,便于控制成本,减少施工与行车的安全风险。

在该工作过程中,笔者认为通常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详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当可协商采取长期或短期停用该线路时可创造条件按照新线现铺的模式进行插入道岔的施工,实质上取消封锁线路的基本作业。这种模式适用于次要站线或一般专用线插入道岔的施工,优点是可将施工与行车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利于有效控制成本,缺点是运营行车部门要适当牺牲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可在后续的运营中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弥补)。这种模式能得以实施的关键是取得运营部门的坚决支持。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充分调查所施工地段的行车情况,与运输部门充分协商、沟通,让运输部门充分理解施工方案意图,明确封锁施工的行车安全风险,能为运输部门提出后期加大运输力度的措施更佳。

第二,经相关经济技术方案比选,采取临时线路过渡方案绕避运营线路,集中力量按照新线现铺的模式现铺道岔(群),同样取消封锁线路的基本作业。这种模式适用于高难度的特殊道岔和道岔群的插入施工,优点是可将施工与行车安全风险降至较低水平,利于组织施工技术攻关,缺点是运营行车部门要适当牺牲一定程度的利益(限速行车,但可在后续的运营中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弥补);同时施工单位要确保临时过渡线路的安全。建设单位要承担临时线路工程及维修养护费用。这种模式能得以实施的关键是施工单位的临时线路过渡方案能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充分调查,理解设计意图,与运输部门充分协商、沟通,使其充分理解施工技术难度,并提出经济技术可行性方案,能为运输部门提出正常行车措施更佳。

第三,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抢铺新线临时开通线路代替运营线路过渡使用,按照新线现铺的模式现铺道岔,同样也取消封锁线路的基本作业。这种模式适用于站场新增股道的道岔插入施工,优点是可将施工与行车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缺点是施工单位要确保临时线路的安全,建设单位要承担临时线路维修养护费用。这种模式能得以实施的关键是施工单位可以快速地完成新增股道工程。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理解设计意图,及时清除施工障碍,按时铺设新股道,能按照局部正式线路竣工再投入使用更佳。

第四,与相关专业工程结合,将高等级的封锁降为较低等级的封锁。铁路运营线施工实行等级管理制度,一级施工的管理是最严格的。这种模式适用于站线因施工或运营的要求而出现降等级使用时的道岔插入施工,此时将大大降低封锁线路的基本作业的难度和内容。优点是可将施工与行车安全风险降低,缺点是要求相关专业单位必须全力配合。这种模式能得以实施的关键是施工单位能提出降低线路使用方案或善于捕捉机会。如铺架单位一般都要占用车站的一股道作为铺架通道,在开始铺架后该站线即作为铺架通道纳入工程线管理,此时即为插入道岔的最佳时机,但要与铺架单位充分协商施工时间段。再如某些发线改用作调车线单向使用,可断开一头线路现铺施工。

第五,将长期连续封锁插入多组道岔施工合为一次或较少的几次施工,以减少多次封锁的相同施工准备和整修开通等重复工作。尽管单次的封锁基本作业量及时间都增加了,但总体上的封锁时间会大大减少。在行车速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要求不断严格的今天,很多铁路局会愿意以这种“长痛不如短痛”的方式解决道岔插入的难题。这种模式适用于施工地段集中而施工内容重复的道岔插入施工,优点是可降低施工与行车安全风险控制难度(持续天数短),同时避免多次封锁的相同施工准备和整修开通等重复工作,缺点是要求施丁单位必须集中全力组织足够的人员设备等参与施工。这种模式能得以实施的关键是运营部门能“挤”出施工时间段,而施工单位具备大规模全面作战的施工能力及条件、

第六,将一次或较少的几次施工分解为多次连续封锁插入多组道岔施工。这种模式适用于施工内容重复的道岔插入施工,优点是可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单次时间短),缺点是施工单位必须重复多次封锁的相同施工准备和整修开通等工作。实施这种模式是因为施工单位不具备大规模全面作战的施工能力及施工条件,运营部门“挤”不出集中长时间施工段。

第七,在分阶段开通能满足原有运输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将后阶段既有线的施工留待旧站场停用或废弃后再施工,这样可以取消一部分封锁线路的基本作业。这种模式适用于站场新增股道多于原有股道的道岔捅入施工,优点是可将部分施工与行车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缺点是施工单位要分阶段组织施工与交工。这种模式能得以实施的关键是施工完的部分新增股道能代替原有车场。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理解运营的关键所在,及时清除施工障碍,快速铺设运营急需的新股道,能按照局部正式线路竣工再投入使用更佳。

第八,上述方法都没有实施的条件时可按正常的封锁施工办理。

三、运营线上插入道岔工作的教学建议

笔者认为,教材中介绍运营线铺设道岔的原则及具体作业的同时,如果能将上述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的几个方面内容适当予以体现,或由教师在讲课时予以补充,就会紧贴该“工作过程”,这也合乎当前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对设计文件图纸的施工方案要确认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其施工条件是否具备。因为很多设计方案可能是可行方案,但很可能不是最优方案。

第二,领会运输的真实意图。很多情况是运输部门并不很了解我们的施工思路,不要想当然,应与运输部门多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我们自己想当然的否定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施工麻烦。

第三,协调局部与整体方案。要在几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建设、施工、运营等单位在其中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对各自的利益有所取舍,着眼于长远。

第四,协商分阶段开通是共赢选择。既可缓解建设、施工单位的压力,降低施工难度和使配合工作简单化,又可快速投入使用,最终解决运营部门的压力,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尽量采用对运营与施工“综合干扰”较小的方案。即尽量减少既有线影响范围内的作业或降低其难度,尤其是在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更应该在这方面下足工夫。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应该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现场任职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结合现场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补充、完善教学内容,确保优质、适用教材走进职业教育课堂,充实和加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铁道工程“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116)

线上运营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ERP沙盘;图表作业法;沙盘技法

从输入输出系统角度看,任何一个企业必须具备三大职能:市场营销、内部运营和生产、财务会计,其中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头;内部运营和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方式;财务会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状况。ERP沙盘是对现实企业的模拟,必须将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承担三大职能的组织结构反映到沙盘盘面上,如图1所示。

图1中的运营部,即企业的内部运营与生产中心,主要负责在原料市场上获得企业所需的人力、物料、技术、设备等,并通过企业的生产中心进行生产制造,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卖给市场客户,主要承担着“物流”的运营: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全过程;图1中的财务部就是承担财务会计职能的组织部门,主管随着商品实物及所有权转移而发生的资金往来过程,即承担着“资金流”的运营管理:从企业外部融得资金,支付资金购买原料,将产品售卖获得收入从而回收资金;图1中的市场部是承担市场营销职能的组织部门,通过交易其产品来满足外部市场需求和欲望的规划和管理全过程,主管着“市场信息流”的运营管理:采用各种方式实现信息交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等。企业外部交易台负责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行为应对。综上所述,ERP沙盘企业通过盘面和相应工具将企业的基本状况呈现出来,学生模拟部门员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运作。

沙盘企业作为模拟企业,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实体,其运作也是在盘面上进行的实实在在的推演。因此,可以将其进一步抽象或模拟出来,以便学生在运作时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规划并实施优化方案,这就是图表作业法。综上所述,企业、沙盘企业、ERP沙盘图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一、ERP沙盘图表作业法简介

图表作业法主要用于求解规划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在图表上运作初始可行解,若为非最优解,则更换变量和变量值,找出新的可行解,直到得到最优解。ERP沙盘图表作业法是根据以上原理,在各种反映沙盘企业基本特征的图表上对各种运作方案进行模拟,并通过多次的推演模拟、比较和决策寻找满意解或最优解。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为:1.通过在图表上模拟不同方案从而寻找到优化方案;2.使师生在资源瓶颈(课时)上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与推演;3.增强ERP沙盘规划技能,并促使学生逐步脱离物理沙盘。ERP沙盘图表法的基本符号如表1所示。

在表1中,“(Q)”符号右边的括号部分可以省略,若不省略则表示具体的更新到哪一期生产信息。同理,符号、、旁边的括号部分也可以省略,若不省略则表示具体的产品类型信息。

ERP沙盘图表作业法的基本步骤为:1.在各个年度初明确企业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生产状况在生产业务作业表上运作,并给出生产组合方案。2.销售总监根据生产组合方案参加订购会,争取企业订单。财务部根据企业订单状况,进行企业利润表预算,并给出预期的可接受所有者权益及费用控制方案。3.市场部在生产需求和市场规划基础上给出市场部业务安排和资金需求信息;生产部根据企业订单情况在生产作业表上进行生产安排,并给出资金需求信息;采购部结合生产产品和物料上线情况,在采购业务作业表上给出采购安排和资金需求信息。4.财务部汇总各部门的业务安排和资金需求,在财务业务作业表上进行产能不扩大和产能扩大两种方案的模拟,并作出方案决策。5.在上述决策方案和业务安排基础上,在运营流程作业表上进行业务模拟推演,并给出企业运作的结果报表。6.明确企业年度末的情况为下一年度初工作做好准备。

二、ERP沙盘图表作业法案例企业应用

某案例沙盘企业1年度末的情况为:现金:17M;所有者权益为44M;5Y长贷30M;4Q短贷20M;本地和区域市场资格;国内和亚洲分别投入1M;ISO9K投入1M;1Q订单3R1、2R2; P1、P2生产资格;P3已经研发4M;小厂房30M;在制品4M; 7号建成5M手工线,线上2Q在制品P1;8号建成8M半自动线,线上2Q在制品P1;9号和10号在建15M自动。

企业在每年度初参加订购会之前应该计算出明确的生产组合方案作为选单的决策依据。该案例企业生产部的生产业务作业表上安排作业结果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

注意:一般情况下,规划方案时因自动和半自动生产线需要转产周期和转产费,故不考虑转产;手工和柔性因不需要转产周期和转产费,故考虑转产;此外,企业大厂房也可以利用,应该算出其下线产品情况,为选单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安排生产业务作业后,生产总监给出产品组合表(如图7所示),该表中任何一列产品之间的关系是“或”逻辑,因此,选单时,只能在任一列上选择一个成分。案例企业市场总监根据产品组合表在订购会上获得了较合理的产品订单,订单分析表如图8所示。图8中毛利为25M提示我们:案例企业上年所有者权益为44M,本年费用之和最好不超过29M,以使本年所有者权益在40M以内,从而来年短贷仍可融资80M(最高额度为上年所有者权益的2倍,以20M为基本贷款单位),满足来年日常营运资金的融资需求。案例企业市场部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及市场预测情况,给出市场部本年度的市场开发资金需求信息如图9所示。

案例企业生产部在市场订单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安排并应将资金需求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如图10所示。生产部应该将上线物料需求信息传递给采购部门供其在采购图表上进行作业,并给出采购安排及采购费用信息,如图11所示。

案例企业财务部汇总资金需求信息后按不扩大产能和扩大产能两种方案在利润表分别运算,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和表3可知,在不扩大产能方案中,企业费用和所有者权益都控制得很好。然而,若是进行产能扩大投资,则增加5M的厂房租金,所有者权益变为39M。考虑来年的融资情况,需要减少1M的ISO9K的开发费用。案例企业财务部进一步在财务业务图表上进行具体的财务业务模拟运作,不扩大产能情况下和扩大产能方案下的业务安排结果如图12和13所示。图12中,案例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可以融到的所有资金,而图13中完全利用融到的资金,扩大产能投资,分3Q共投入30M新建2条自动线,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基础。案例企业经过分析比较,决定采用扩大产能方案,并在运营流程作业表上进行业务运作模拟,模拟结果如图14所示。

案例企业在运营流程表作业模拟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企业的三张结果报表如图15所示。

案例企业在ERP沙盘图表上运作第2年度后的第3年度初情况为:现金:35M;所有者权益为40M;4Y长贷30M;5Y长贷40M;2Q短贷40M;3Q短贷20M;4Q短贷20M;本地、区域、国内市场资格;亚洲投入2M;ISO9K投入1M;1Q订单4R1、6R2、3R3;2Q订单3R3;P1、P2、P3生产资格;小厂房30M;在制品11M;7号建成4M手工线,线上3Q在制品P1;8号建成6M半自动线,线上2Q在制品P1;9号和10号建成15M自动,线上分别有1Q在制品P2和P3,企业具有2Q36M和3Q8M的应收款。

三、总结

沙盘企业是学生运作的模拟企业,也是一个实体,其运作业务有多种方案,可以通过反映其特征的沙盘图表将沙盘企业模拟出来,将各种方案在模拟图表上多次模拟推演,寻找满意或最优解。笔者结合多年授课经验给出的ERP沙盘图表就是这样的一个模拟平台,它可以将沙盘企业各种规划方案的运作过程与结果呈现出来,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本图表作业法可以模拟除选单外的所有沙盘企业业务,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利用EXCEL VBA工具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开发出沙盘企业ERP图表作业法的运作平台,从而使沙盘企业的业务运作更高效,促使师生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