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1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印发〈达州市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我校根据实际,建立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 目的与原则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在教科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红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吴应述担任,成员由办公室、政教团队负责人员担任。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队办,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向上级部门主要领导请示,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2、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由信息股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3、一般网络舆情  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4、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股室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及时上报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办公室或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学校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五、后期处置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2篇

一、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认真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管理体制,及时有效地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人员力量等落实到位。

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方案,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

(四)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部署,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方案,并落实各自的职责和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五)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县(区)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规定和事故级别设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在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指导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有效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六)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食品安全应急方案进行演练。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三、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隐患发现机制,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七)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利用市场巡查、专项执法检查、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12315行政执法网络和相关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道等,及时了解各种食品安全信息,掌握食品市场动态情况。应当综合分析利用各类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苗头。各相关职能机构应各负其责,互通情况。按照规定统一日常监管预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八)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食品安全突发问题,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信息的沟通、反馈和报告,立即将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抄报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并向突发问题波及地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报。

四、强化和创新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手段,切实做好物资和人员保障工作

(九)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运用无线网络执法平台、移动查询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联网应用,有效开展网上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逐步实现总局到基层工商所信息网络五级贯通,并努力做到与同级相关行政部门的信息联网,切实提高网络信息互动效率,提高应对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3篇

一、组织机构

成立稽东镇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方卫利担任,成员由其他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方卫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为网络管理员和各办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和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稽东镇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

(三)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各办(中心)密切配合。

(四)突出导向,分类处理。发生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时,由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领导,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发生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发生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时,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办(中心)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舆情预警。网络舆情管理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稽东镇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在报告的同时采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二)舆情引导。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稽东镇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迅速协调主流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三)舆情应对。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舆情评论员要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不能漠视、一概不知和回避应对负面质疑;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要及时拿出统一的解释口径,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当事实的调查时间较长,一时拿不出完全的调查结论,也要考虑梯度信息,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维护稽东镇的良好形象。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4篇

1.1 应急响应决策

应急行动方案制定决策问题是指应急决策者基于当前态势,根据应急领域知识,为完成识别的应急任务目标集合所制定的落实到各具体职能部门和执行单位的操作层面的行动方案,描述了各具体任务的执行单位、执行时间和资源。

1.2 应急响应决策特征

应急决策的决策主体:由来自和代表不同单位的,具有应急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应急指挥团队。

决策主体特征:

人员动态组成,随着突发事件发展,团队成员动态变化;

团队成员来自与不同单位,具有应急决策知识和经验;

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角色,决策权限和职责;

决策环境特征:

时间紧迫――必须在突发事件造成灾难后果前,制定应急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高度动态性――应急环境动态变化;

资源稀缺――相对与完成的任务,应急资源不足;

心理压力――非常规突发事件后果严重,导致决策者具有心理压力。

2 层次任务网络规划―HTN规划

2.1 HTN规划

HTN规划体现了目标驱动的决策行为,能够建模问题领域过程性知识,是一种用以解决大规模问题的有效技术。

HTN规划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规划模型,应用领域包括:生产线调度、危机管理和后勤规划、航天器规划和调度等。

输入:

系统初始状态:描述规划初始时刻系统实体状态。

初始任务网络:描述应完成的任务集合,及其逻辑关系。

输出:

行动方案:完成初始任务网络的行动序列。

任务分解网络:搜索行动方案过程的任务分解网络,描述了规划过程和路径。

领域知识:

操作符模型:与原子任务对应,描述完成该原子任务的行动的执行前提条件,以及执行完成后对规划状态进行转换的执行效果。

方法模型:与复合任务对应,描述当规划状态满足不同条件时,完成复合任务的不同途径。

公理模型:描述对规划状态信息进行推理的规则,能够对当前状态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规划过程中的导出谓词。

规划过程:

递归地将抽象的复合任务分解成越来越具体的子任务,直到可以通过执行规划动作就能完成的原子任务为止。

规划求精步骤包括:

分解复合任务: 当任务网络中存在复合任务时,利用方法模型对复合任务进行分解,从而扩展当前任务网络;

执行原子任务:当任务网络中存在原子任务时,选择操作符模型,执行该任务,对规划状态进行更新;

现有HTN规划器基于特定的领域特征进行设计,包括:UMCP,SHOP,SHOP2,SIADEX,SIPE2,O-Plan2和IxTeT;

HTN规划已经被用以制定应急疏散方案、森林灭火行动方案、防汛应急行动方案、地震救援方案等应急管理领域。

2.2 HTN规划与应急决策

HTN规划的适用性:

应急行动方案制定决策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复杂非结构化问题,传统的建模优化方法难以在应急决策实践中应用。

HTN规划是一种根据预定目标推理并生成动作序列的方法,能够很好用于求解应急行动方案制定决策问题。

HTN规划模型在应急决策中应用的问题:

现有HTN规划器基于特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属于静态规划方法,很难适应应急响应领域特征。具体包括:

由于应急决策的时限性,往往具有复杂时态特征;

未考虑规划过程中的资源调度问题,只能将规划过程与资源调度过程分成两个独立的过程;

如何利用HTN规划支持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制定行动方案;

应急决策执行、环境的不确定性。

3 基于HTN的应急行动方案制定

3.1 考虑复杂时态特征的HTN规划

应急领域复杂时态特征:

应急任务之间存在着定量时间约束条件;

应急任务之间存在着时间依赖关系,用偏序关系进行表达和处理,即定性时间约束关系;

应急任务执行具有过程性特征;

事件目标具有时限条件。

应急决策方式: 在规划过程中利用偏好信息指导行动方案搜索过程展开;同时,在规划过程任意时刻作出响应,输出当前优化的行动方案。

3.2 考虑资源约束的HTN规划

现有研究将HTN规划和资源调度独立成两个连贯的过程。先选择和组织出应急行动方案中的任务序列,再通过数学模型完成资源和时间上的分配。

应急管理中方案制定和资源分配高度耦合,需要在HTN规划任务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中动态的进行资源和时间的分配。

在HTN规划中,能够推理资源在时态上的变化过程,来实现资源规划。

层次资源推理机制:

采用多时间轴技术,为每个资源配置属性建立一个本地资源时间轴以实现HTN规划中的资源描述。

资源约束传播加速算法:

通过一致性检验,修剪HTN规划中资源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值域来加快层次资源推理的处理速度;

验证当前任务相关变量集合与所有变量之间的一致性;

对于单容量资源,检验时间一致性;对于多容量资源,检验时间一致性和资源一致性。

3.3 多部门分布式协作规划问题

传统研究:各决策主体单独制定自己的方案,然后再统一协调。

特征:多应急任务;并行的规划过程; 实时资源冲突。

协作规划过程:处理应急资源冲突, 考虑应急任务截止时间。

特征: 合作(复合)应急任务; 串行的规划过程; 行动时间调度; 非全局累加的执行时间。

3.4 不确定环境下的HTN规划

应急领域知识不完备: 难以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态势,快速描述完备的领域知识。

应急行动不确定:应急行动易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不确定的行动结果发生。

应急时态不确定: 应急行动易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应急行动的完成时间不确定。

应急方案执行过程不确定: 由于应急响应环境的开放性和风险性特征,应急行动方案的实际执行过程往往与方案制定过程原有的设定不相符。

应急行动的持续时间不确定:动作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的间隔无法提前确定。

考虑动作执行时间不可控和受限的资源,能够生成具有一定柔性的应急行动方案。

受灾环境的复杂性,存在部分应急环境信息事先是不可观的。

考虑不可控持续时间和部分可观情况下的条件时态规划方法。

4 应急演练仿真平台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处置流程、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发现应急工作薄弱环节的重要手段。

应急演练形式:实战、桌面或实战桌面结合。

应急演练规模:局部、区域或全国。

应急演练内容:单项演练、综合演练。

应急演练对象:现场操作人员、现场指挥人员、高层指挥人员。

应急仿真演练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和训练需求,构建虚拟的应急情景,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常态化、多样化的应急演练,并对其应急指挥能力进行实时和动态的评估。

应急仿真演练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灾害发生、灾害演化等应急情景,并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桌面练习和讨论,实现对应急指挥过程的演练,可以训练各级决策与指挥人员、事故处置人员,发现应急指挥或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加强各部门协调能力和应急能力,使应急演练科学化、智能化。

5 结束语

应急响应决策是典型的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具有协作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很难用单一的数学建模和优化方法来解决。

HTN规划是一种通过任务分解的方法实现行动选择和组织的智能规划方法,它体现了目标驱动的决策行为,是解决应急响应决策问题的一种方法。

结合应急响应决策的特点,还需深入研究HTN规划方法,使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通过应急协同决策综合模拟训练,以提高应急决策人员的应对能力,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关注。

网络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字: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加上城市自身人口的发展,车辆的迅速增长,交通设施严重匮乏且陈旧、城市网的不合理布局已经不能适应整个城市发展,一系列因素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秩序混乱,特别是高峰期间,人流量,车流量已经使道路不堪重负,车辆行驶难,路边违章摊点,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都使城市交通越来越难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

1.我国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现状1.1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有固定路线,铺设固定轨道,配备专门列车再由人员操作的运输方式。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它具有运输量大、比较准时、运营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合理利用空间、节约资源、同时具有较高舒适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大中城市中较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磁悬浮交通等。(1)有轨电车全在街道上行走,列车只有单节,最多亦不过三节。另外,某些在市区的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亦可算作路面电车的一种。 由于电车以电力推动关系,车辆不会排放废气,因而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2)地下铁道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 (3)轻轨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4)市郊铁路,指的是建在城市内部或内外结合部,线路设施与干线铁路基本相同,服务对象以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即短途、通勤旅客为主。 (5)磁悬浮交通是一种非轮轨黏着传动,悬浮于地面的交通运输系统。

1.2我国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现状

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轨道交通基建、车辆系统工程造价高,一次性投入大,涉及面广,对土建、车辆、电气控制、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风险较其他形式交通工具大,因为投入大,限制了民营私营企业进入,不利于竞争。在轨道交通使用过程中,突发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以及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情况都会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并且遇到突发事件后,由于轨道交通人员比较密集,对于疏散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多数城市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只是在事故发生后吸取教训,或者是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对事故进行分析与管理。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比较被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运作模式2.1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具有人流高密度,运营高频率,运行高强度等特点,再加上牵扯部门较多,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在运行过程中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如何保证其安全运行,如何有效合理的建立轨道交通网络应急方案,防患于未然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过去的“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寻找这样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案:根据轨道交通的特点,应该运用高精尖的网络技术和专家队伍建立一个轨道交通网络应急平台。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积极处理防止事故扩大,事后做好处理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相互协调,有效应对;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

2.2 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的运作模式

针对轨道交通的特点各大城市提出了不同的运作模式:

北京:管理模式有指挥线网中心与控制线路中心两种,实行只是监管而不去控制的模式。

深圳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的运作模式有三种:(1)平时日常工作中只是进行监管,只有的突发事件时进行必要控制;(2) 平时日常工作中只是进行监管,在突发事件时不进行控制只是适度指挥;(3)平时日常工作中只是对一些范围进行监管,在突发事件时不进行控制只指挥。

上海:对整个线网和线路进行分散控制,发生突发事故时处理较困难。以政府为中心,建立由公安、消防与专家等一系列应急办事与工作机构,形成应急指挥与网络协调进行结合的模式。

天津建立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根据应急预案中所储备的知识,如何进行指挥等内容再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向上级反映事故。

香港应急模式实行一条线路一个控制中心,各个线路互不关联的模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进行统一协调指挥。

3 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与完善措施3.1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

由于目前应急模式只是处在探索状态,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人员素质差,发生突发事件时处理的手段比较落后,只是片面的处理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及事后的应对措施,只是对本次事件进行总结,不能防患于未然;(2)网络技术的滞后,网络信号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影响,往往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快速和有效的传送信号;(3)缺乏高科技人才,很难从根本上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应急方案。

3.2轨道交通网络化应急管理模式的完善措施

(1)建立网络应急平台由线路控制、应急指挥与线网控制组成。建设、完善相应的应急系统平台,保证日常监管实效和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它是通过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与指挥,它能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掌控,在日常运作中对经常检查与管理。

(2)网络应急平台对于突发事故能实时监控,减少损失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核心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目的是解决突发紧急事件并实现与外部承上启下的控制。由原来“以人为中心”主观推断到现在建立应急管理系统,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管理。

(3)加强政府监管,在轨道交通出现问题时,集中统一指挥管理,任务分配到相应部门;同时理清各部门之间关系,做到安全、有效、快速处理突发事件。

(4) 各个轨道线路和线网紧密联系,建立统一指挥中心,面对紧急状况时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快速进行指挥。

(5)制定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应急指挥管理预案,并对地铁设备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突发性大客流等事故和事件进行必要的桌面推演和实操演练,全面提升应对各类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

(6)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轨道应急方案,组织开展轨道交通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安全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制定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宣传计划,编写相应的应急宣传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常识,开展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工作。

(7)对于轨道运行中的隐患进行举报反映,做到奖罚分明。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证轨道交通应急方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得以顺利实施。拟订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指导、督促检查各区、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根据专项预案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预案。

(8)与电台、电视台、气象台、机场、港口、铁路、公交等单位的信息沟通制度,确保信息共享,适当、有序地向社会公布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4小结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运输的生命线,具有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对轨道交通突发性事故如何处理,建立怎样的网络应急模式逐渐成为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琪. 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与应急演习及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管理出版社,2007

[2]黄典剑,丁文喜.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以城市地铁为对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张小明.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