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培训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师 公共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公共心理学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素养、从教技能和心育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诸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调、严重脱离教育和生活实际等问题,始终是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此谈几点体会。[1]
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1.提升未来教师职业能力的需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专业一直比较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和心理学之教学应用的培养,忽视了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理解不准确,更谈不上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方法。走进基础教育后,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这些教师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更谈不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如此普遍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高师公共心理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专职心理辅导员的职责,也应是每位任课教师的责任,任课教师还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有学者就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2]
2.适应基础教育实际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民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趋向多元化,这对处于未成熟期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然而,长期以来,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注重于心理学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不关注和解决中小学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致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我校往届毕业生的座谈会上,许多师范毕业生提出曾学过的心理学课很难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排上用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心理学教学严重脱离中小学教育实际所致。为此,公共心理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让师范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悦纳自我、发挥潜能的技术方法,知晓如何引导中小学学生有效解决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心理学教学对接基础教育实际,提高心理学教学的实效性。[3]
3.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在社会适应、人格和事业发展方面最易产生心理困扰。虽身体上已经成熟,大学生在心理上并不完全成熟,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还缺乏完全适应的能力,心理韧性和抗挫力相对较差。一旦生活突变或遭遇挫折,心理的弱点便暴露无遗,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如,一些学生因体相不佳、社交困难等感到苦恼和焦虑,不敢面对现实,陷入自卑和偏激而难以自拔。为此,许多大学生十分希望公共心理学课能在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所帮助,为心理素质自我提升、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等方面提供更多适用的知识。然而,以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主干,添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部分内容的公共心理学内容体系,未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 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能为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注入活力。[4]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重在理念和方法
1.准确定位,目标融合
许多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薄弱主要表现在自控弱、社交困难、情绪易波动、适应能力差等方面。为此,公共心理学教学必须树立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公共心理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善学善教、育心育人的未来教师,带有一种理想色彩。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不是强迫学生达到某种理想境界,而是视学生为社会现实中的活体,以普通人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让他们全面、现实地认识真实自我,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要融合两种目标,使之既符合教育目的,又贴近社会生活,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5]
2.案例教学,体验为主
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助人与自助的能力,其教学必须兼具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倘若学生只会记忆一些抽象的心理健康概念,完全偏离了教育初衷。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沿用传统讲授法,而应采用以典型案例研讨为主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案论理,以理解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可以领悟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心理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课堂将活起来,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还应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体验式教学,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公共心理学课程环境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亲身体验交流分享内化应用”五阶段体验程式,协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3.创新模式,三助为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学生、团体和教师的力量融入教学过程,构建学生自助、朋辈互助和教师帮助的“三助”教学模式。
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其价值在于,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具体的途径和形式有:自助式心理探究、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激励等。实践证明,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效果良好。[2]
朋辈心理互助是指大学生相互给予开导、安慰、鼓励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类似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活动,促进互助者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青年大学生喜欢向同龄人敞开心扉、倾诉心声,因此,朋辈互助能使助人者与受助者保持完全接触,通过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帮助心陷困境的同辈恢复自己的理性和认知能力,缓解过度情绪,重拾自信,恰当应对。同时,助人者也提升了同学友谊质量,提高了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有利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3]
师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教师为大学生提供课堂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发展性心理辅导。
课堂心理咨询是指将心理咨询融入课堂教学,是一种受欢迎、实效好的新型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上解答大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可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二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辅导,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学不仅仅是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对日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具体操作是,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先由大学生梳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扰的心理问题,然后收集、分类这些问题,最后通过三种方式予以辅导。一是对普遍关注的典型性问题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辅导;二是对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在课堂上公开解答;三是对个别性的心理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4]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适应与发展的助人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心理困扰的成员提供理解、支持的气氛,在这种安全的氛围里,成员会尝试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用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一般由辅导教师引导,重点放在大学生共同关注或可能共同遭遇的心理问题上,常用的方法有讨论、分享、交流和体验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反思,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发展性心理辅导致力于培养健全人格和开发心理潜能,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危机,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目前,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过去,此类问题主要是通过心理的成熟来自己解决,但如今,发展性问题在数量上日趋增多,在性质上日趋复杂,仅靠自我成熟的途径已很难加以妥善解决,因此,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
三、要加强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
近些年,公共心理学教材虽内容有所取舍、体系有所重建,但仍未能适应当前我国学生心理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需要。为此,组织相关同行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尝试性建构,形成《教师教育心理学》一书,201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本校2013级、2014级师范专业共3000多名学生中试用,师生普遍反映较好。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该教材,要以“高师公共心理学‘理论、实验、咨询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为题申报了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并获立项资助。在近两年教学实践、课题研讨和基础教育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正着手修订《教师教育心理学》,力争在反映教师教育、心理学最新成果的同时,渗透实践性取向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突出教材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整个教材分为基础编、教学编和育人编三编。基础编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教学编和育人编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教材主要部分以 “双主线贯穿”的方式组织,教学编以善教善学工作为主线,育人编以育人育心工作为主线。[5]
课程内涵建设说到底是任课教师本身的内涵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关键。为此,对学校公共心理学任课教师进行了系统性培养和培训,主要从三条途径进行。一是实践培养,即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任课教师经培训后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二是科研提升,即在学校层面指定若干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作为教学改革项目由公共心理学任课教师承担;三是校校合作,即本校公共心理学教学团队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组团,做学结合、共同研究、分享交流。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J]. 大众心理学,2000(4):12- 15.
[2]王希永.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05(2):26-28.
[3]于娜,杜天骄,李艳波. 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J]. 西北医学教育,2008(5):990-992.
[4]王瑶. 将心理咨询引进课堂教学实践[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2-104.
[5]唐芳贵.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实践性的视角[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31-134.
考核重形式,轻内容。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形式大部分为考查课,从态度上学生不重视,因为大家都一致认为,所谓的考查课就是开卷考试。也导致了教师授课的不重视,形成恶性循环。从试卷上可以看到,试题多以名词解释、英译汉和汉译英为主。而且笔试部分占到了70%,平时成绩占到30%,和其它的普通课程是一样的比例,学生缺少对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特殊性的深入了解。
2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重新思考
转型后的许昌学院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其重要。基于以上做出的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新思考心理学专业英语的教学问题。
(1)思想上重视,政策上保障,行动上落实
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基础英语教育的延续,是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过渡,是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侧重语言的应用及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在许昌学院转型后的今天更能凸显它的优势。故学校、相关院系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政策上保障、行动上落实心理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增加心理学专业英语课时,由原来的一周2个课时增加到4个课时,原来的开设一学期增加到两个学期,即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保证学习的连续性。
②大学英语教学部不但要设置基础英语教研室,还要设置专业英语教研室,从教学机构上彻底解决专业英语长期存在的问题。
(2)强化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师培训工作
许昌学院的转型给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目前来看,教育科学学院的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师是一名有心理学基础的英语教师来担任,虽然教师能够流利的运用英语来给学生交流,但是在专业知识方面,难免会有空白,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也会有影响,故强化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①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方式来获取相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向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和心理学专业任课教师请教切磋问题;
②由院系牵头,请一些心理学专业领域的一线知名专家以报告的形式来传授知识;
③委派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师到美国、英语等其它国家学习。毕竟心理学是舶来品,要想学到成熟的、前沿的理论,更应该到国外去熏陶和感悟;
④学校可定期聘请企事业单位的精英来学校开展讲座,帮助专业英语教师、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也应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保证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3)改革教法学法,突出讲授内容多样性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教学是社会中的子系统,不能拘泥于同样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倦怠的状态。教师要积极去研究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从而使改革后的教学能推动许昌学院转型后的发展,更能凸显心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本色。改革教法和学法的核心是凸显授课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从两方面来才尝试:在教学模式上,除了课堂讲授(阅读+翻译)之外,还可以采取专题讨论、实验室听力口译训练、分角色阅读、录音、录像、辩论会等模式来完成授课任务。在讲授内容上,讲授内容是改革的核心部分,教师在内容的设计上要精细,更要符合专业英语学习的应用性目标。除了设计一些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翻译内容之外,还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心理学专业英语写作课、听力课程和口译课程。数据表明,有90.8%的企业都认为一个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听和说方面的能力最重要,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和客户交流。
(4)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力度,提供硬件支持
教学资源是中介手段,没有了中介手段的依托,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实现。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力度,整合心理学专业英语教材方面的资源。通过研究发现,国外的原版教材虽然心理学的原汁原味没有改变,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里面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长难句。国内教材在知识的系统上保持的非常完美,但毕竟是翻译过来的内容,失去了心理学的原汁原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学专业英语的特点编制校本教材,达到学以致用。在编制教材时,可以同时吸收原版外文教材的原汁原味和国内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整合学校教学实验室和院系教学实验室,开设大量的听力和口译课程,使心理学专业英语课程开展的有滋有味。
(5)丰富考核形式,合理设定比例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
目前,虽然很多教师也认识到坚持“职业导向”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是从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改革措施。
1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职业导向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
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家颁布了《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合理定位,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1.2坚持“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
在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职业导向”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全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2职业导向下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教师对护理心理学课程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并未认识到护理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之前,教师也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低下。
2.2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在使用旧版本的护理心理学教材,知识结构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普通护理心理学,二是医学心理学,三是心理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详细讲述了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活动,并分析了维护不同时期人心理健康的方法。很多护理心理学教材中的内容过于抽象,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实践性的内容较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教学效率低下,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教学缺乏针对性
通常情况下,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为30~55课时,护理心理学课程会被穿插在基础性护理课程和临床课程中间,课程缺乏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护理心理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课程时间比例较大,实践课程时间比重较小,教学效率低下。二是课程安排集中。对于进入高职院校1年的学生,即将面对实习和就业的问题,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是护理心理学课程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护理心理学课程过于形式化,没有体现出其价值。除此之外,当高职学生学习护理心理学知识时又未开始进入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护理学教学规律,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4教学方法单一
如今,很多高职教师都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无法参与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2.5考核方法单一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以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就算掌握了护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护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就不理想,但是只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根本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考试成绩更多反应的是学生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也无法分析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护理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效率影响很大。但是,从高职教师结构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护理心理学教师,现有的护理心理学教师都是其他专业的教师,甚至有部分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授课,教学效率低下。除此之外,很多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师自身未从事过护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以职业为向导的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对策分析
3.1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护理心理学课程的开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制定护理心理学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通过学习护理心理学学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观察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分析人们的现象和行为,进而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客观公正的分析人们的行为和人格;三是帮助人们健全人格;四是提高人们的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五是帮助人们进行心理护理。
3.2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性
在职业向导理念下,护理心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在高职第一学期,学校应该开设30节的护理心理课程,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心理分析规律。二是在第二学期,学校应该设置40学时的护理心理学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和心理护理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
3.3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坚持“职业向导“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感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以职业为向导进行考核
在护理心理学课程考核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考核:一是考核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实践能力;二是增加考试题型,并把考试成绩和能力养成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评价,完善考核体系。
3.5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职业向导理念下,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在教师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4结语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职业向导理念下,高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比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薛锦莲 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D].中南大学,2012.
[2]徐金梅.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应用于高职“急重症护理”课程的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2.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1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再次走进校园,走进那个无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动难以按捺,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身份的转化,从坐在教室接受知识变成了站在讲台之上传授知识,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和骄傲的。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特地将我们送到四川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个月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包括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概论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本次的岗前培训最重要的是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我从事的飞行教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教授学员飞行实践技术,让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这也就是传道、授业。
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也就是解惑。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加上军事化得管理,使得我们和学生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在飞行上又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所以随时与学生保持者联系,只要学生有事,都应该及时在他们的身边。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负责。这个一名成功的飞行教员应该具备的。
其次,本次培训让我明白今后的教学除了技能以外,还应该讲究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高校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并且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自身就应该走在学术的前沿,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本次的培训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要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2
庆幸自己可以有机会步入教师的队伍,对于我来说有心而无力,有许多时候自己希望可以把自己懂得的东西教给其他人,可是自己学历实在是差了很多,但是一步步走来,总算是有机会加入教师队伍,心中的喜悦,却不能过于表达。因为我什么都不是,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只有听的份,看的份,其实和博士、硕士一起参加岗前培训,还是会有那么点自卑感的。不是说他们当上教师一定比我强,只是他们能拿到高学历,而我没有,就证明在这方面人家都比我强。下面介绍一下岗前培训的受益。
现在人的素质差得只有‘奴隶式’的强迫了。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竟然比小学生还不如,必须签到还要用成绩来控制。(每节课1点5分)真的没办法,因为你不这样,这些高校教师或者还未成为真正意义的高校教师,他真的会有一大部分缺课。即使这样,依然有缺课的,有迟到的。寒心之于,我不得不想,我们将来从教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用这种方式来控制我们未来的学生,祖国的花朵。
岗前培训分五门课‘《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高等教育法规》、《高校教师职来道德》’
《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以高等教育和心理学两方面着手,主要从心理学上来帮助高等教育,了解人的学生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规范其行为,研究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等行为。其中着重讲了,如果你是位漂亮的女老师,那么来听你课的人会很多。不管学生出于什么心理,总之你讲的东西会让更多的人接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以美传教授业,也可以算是一种辅助教学。但是可能其他的教师会产生妒忌等等的思想言论,正是‘怀壁其罪’。另外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来分析学生,同时也分析教师自己。如何让自己教得符合学生,如何让学生配合着学习。因才施教,对于脾气暴的同学,他犯错,你当同学们面教育他,他可能挂不住面子揍你,这又何苦呢?针对其弱点进行教育教导。让学生感受到‘爱’,抓住学生想要的,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想要的。把学生的心理搞清楚再给学生进行教育。
《高等教育法规》法是规定人们生活活动的,维护秩序的。对于学生的管理,首先教师要懂得法,才会去遵守法。比如半夜查寝,没收电炉子,禁止大学生结婚等等我们以往认为对的行为,却已经触犯了国家的法律而不自知。想想这是多么可怕。你的行为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这很重要,一个不懂法的教师,你的言行一旦传给学生,岂不是要天下大乱,误人误己、将来学生犯错,说‘我们老师就是这么教的!’真是难辞茯咎。
《高等教育学》教大学生,却不懂得什么是教育学,这能行吗?不懂不知道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这能行吗?不知道教育目标,这能行吗?如何教?怎么教?如果不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靠自己的点墨,如何能教好学生!不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怎么教?所以其中还涉及了《多媒体CAI课件制作》。这一部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个高校教师不仅要懂自己教得东西,还要运用现在的媒体技术,音频,视频乃至于一些小的动画,都以为是高科技,可是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三言两语,就让自己对制作课件感了兴趣,自己掌握了这些知道教学的时候,自然会让学生不只单调的听,还会在娱乐中学习。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不学不知道有不足!如何使自己具有教育能力,如何推动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如何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开始愿意接受,这真是个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不是夹着本书进大教室给大学生‘的不的,的不的’念念书就行了。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从他的教学中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从怎么维持课堂纪律,怎么去让自己以爱上这个行业,真正的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乐趣来教学,而不是见到学生就头痛,放任自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他凭什么去当别人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我们这些新进入教师行业的新人是不是也应该思考!
总之,虽然自己每天上课也会坐不住板凳,也会有点犯迷糊,但是真正想做教师这个伟大职业的新人,还是应该多听听这些教授前辈们苦口婆心的指点。也许有一天我们在教师讲台上,会想通他们曾经说过的某一句话,原来应该这样子理解。就像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问题,当你还没蹋上讲台上的时候,已经有人给你解答了,而你却从没记起!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3
今天下午开展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受益良多。张书记和訾校长的现身说教以及实践案例都给了我许多启发。我对今天的培训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