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工业互联网 工业4.0

[中图分类号] F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7)03-0060-0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RK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600694)。

[作者简介] 方海洲(1972 ― ),湖北红安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城市发展政策;刘厚莲(1987 ― ),江西吉安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深圳市坪山区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发展问题。

一、推进“中国制造2025”存在的问题

继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战略之后,中国于2015年正式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了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方针和“三步走”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等。目前,中国制造尚处于工业2.0和3.0并行发展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但制造能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大而不强”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水平发展也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区域单元。从该战略的推进情况来看,部分城市已经制定了行动计划或纲要,但是,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宏观规划缺乏具体内容支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十年规划,更多是在规划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未来中国制造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尚缺乏具体的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政策保障等具体内容,特别是在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重点制造领域。虽然各省市区依照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纷纷制定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但大多是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基础上的“变式”,且集中在创新发展、质量标准建设、制造能力建设等方面,重合多、目标多,行动少、特色少,缺乏具体方案及措施,仅有上海、深圳、武汉等制造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及部分城区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但也未能结合城市或城区发展基础,提出与其产业、制造发展的针对性方案,这些方案也还处在提出规划的阶段。德国于2016年9月成立了“工业4.0平台”、“工业4.0实验室网络”和“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三大平台共同推进工业4.0建设,而我国各个城市还没有针对建立制造平台制定专门政策文件等,不利于提升城市自身制造水平,也不利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

第二,制造国际标准话语权亟待强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大而不强,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技术不强,制造业关键技术、标准制定不够。目前,一些重点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却未能掌握,国内庞大的技术市场需求过于依赖进口。相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信息通信、软件、芯片等技术,以及制造基础和制造能力均存在较大差距,足以说明我国制造能力强,但制造先进水平不高,制造国际标准话语权不多,影响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同时,我国在制定制造标准方面做得不够,标准制定未突出各个产业细分领域,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成效,使得中国制造长期处于跟进地位。

(二)规划落地存在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美国立足其发达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德国依托其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分别提出各自的工业发展战略,这与互联网基础设施高度发达是分不开的。我国提出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旨在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但相比美、德等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足,大量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以深圳为例,各类产业园区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难以满足智慧园区、智能园区信息技术发展要求,这也成为未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障碍。

第二,与现有产业、园区发展结合不够。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依赖科技创新、“互联网+”等。目前,科技创新主要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互联网+”主要是打造企业生产线,建设若干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等,但仍未与现有产业园区、基地等紧密结合打造智慧园区等,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数据收集、共享和分析,彻底变革生产流程,实现元素重构等方面明显不够,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城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没有站在当前城市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服务等,促进园区智慧化发展,以及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

第三,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有限。尽管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但较多企业对智能转型的积极性并不高,创新创业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多数企业发展还处于效率较低的阶段。而在美国和德国,智能化发展主要起源于企业,如美国GE公司首提工业互联网概念,此后又联合多家巨头公司组建工业互联网联盟,通过制定工业互联网标准,推动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融合发展;德国西门子公司建立智能工厂,推进制造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德国企业、科研院所成立了工业4.0联盟,大量的德国中小企业成为成员,推动德国制造I交流沟通、协同发展。与美、德明显不同,中国推进制造强国呈现明显政府规划和引导特征,除上海、深圳等少数大城市外,多数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力量并不强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不优,产业协会、标准协会、智造联盟、创新联盟、工匠联盟等社会组织明显发育不足,都不利于高端制造发展。

第四,制造业人才供给相对不足。从领导型人才、技能型产业工人等方面来看,我国与美国、德国差距较大。美国和德国制造业拥有大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型人才,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技术创新、技术传承也优于我国,同时他们也拥有大量的操作人员、技师、工匠,以及良好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为美、德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多数城市虽然提出大力培养和引进制造业人才,但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制造人才服务平台不多,精细化程度不高,这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进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对策建议

比较和分析“中国制造2025”、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我们可以发现美、德在推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视制造标准、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人才供给、产业社会组织等,而这些正是中国制造发展不足之处。当前省市层面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在资本配套、平台建设等方面,有诸多不足。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目标,以及各大城市顺利推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的系列支撑文件。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继续提升城市和国家的制造业创新能力、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创新创业主体力量、推动制造企业向生产服务提供商拓展等,加快研究制定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和政策保障等系列支撑文件,保障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二是重视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据测算,1960~1996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中,标准实现的贡献率近1%,足以体现标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不仅需要重视一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坚突破,更需要在关键技术领域参与和抢占话语权,用标准引领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融合,打造中国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标准生产模式等。同时,注重组建标准化组织机构,聚焦制造核心领域,增加标准制定的投入,促进标准带动制造业发展。

三是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在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物联网与互联网连接,收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

四是鼓励成立一批制造业社会组织。德国的中小企业(SME)数量总共占德国企业的99%,而全世界最优秀的2000多家中小企业中,德国占了47%,他们都是各个制造联盟、产业协会、创新联盟的成员单位,如“工业4.0工作组”、“工业4.0标准化工作小组”等,说明产业社会组织在制造业创新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可见我国需要鼓励成立一批制造业社会组织,促进行业交流、参与标准制定等。

五是重视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美国、德国相比,我国精细制造能力水平较低,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还十分缺乏,需要借鉴美国和德国应用型教育做法,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创新教育理念,培养一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较多的高新园区正在引进和布局高校,应重点探索产业与教育融合新模式,促进培养新型人才。

六是加强制造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发展总体处于跟进水平,应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交流合作,建立工业4.0对话机制,参与标准制定,学习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经验,共建中德制造园区、中美制造园区等;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合作,试点示范一批重点智造生产线、智造园区等。

[参考文献] 略

Abstract: Made in China 2025 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strategy, which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two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and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m. We fou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le this national industrial strategy has been carried out, such as Top-level desig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we need to develop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and rules, promot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expand production service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mber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cultivate number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范文第2篇

《专项行动》明确了三年发展目标、五个重点领域、六类核心关键技术和四个重点应用领域,要求到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首次明确“智能硬件”概念

《专项行动》首次明确提出了“智能硬件”的定义。《专项行动》指出,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是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专项行动》起草工作组的牵头支撑单位,其专家认为,该定义一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对产品的计算处理、应用服务提供能力不做过高要求,既包括类智能手机的复杂硬件产品,也包括智能腕带、智能纽扣等简单硬件产品,涉及大众消费、行业应用和工业生产多个领域;二是突出感知与交互能力的创新,体现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传统智能终端的区别;三是强调服务是智能硬件产品的基本属性,尤其突出了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的云端服务能力。

同时,智能硬件也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指明了智能硬件将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支持政策等紧密结合发展。《专项行动》中重点支持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均为定义范围内的新兴、重点产品。

任务重点涵盖三方面

如今,智能硬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应用、便民惠民的重要载体,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尽管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其发展仍需破解瓶颈性问题。因此,《专项行动》从三方面设置重点任务。

首先,《专项行动》要求,面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提高智能硬件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强产品功能性、易用性、增值性设计能力,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供给模式,强化应用服务及商业模式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穿戴、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的供给能力。

《专项行动》主要从整机设计和生产角度出发,解决重点产品高端化和服务化问题,以丰富消费类智能硬件的品类和增值性,增强符合行业标准的智能硬件产品供给能力。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支持方式来看,该任务将以产业标准引导、公共服务支撑方式为主,配合优秀解决方案的试点应用予以支持。

其次,《专项行动》要求,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化创新工程,支持关键软硬件IP核开发和协同研发平台建设。掌握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智能硬件共性技术。加强国际产业交流合作,鼓励国内外企业开源或开放芯片、软件技术及解决方案等资源,构建开放生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的聚集、交流、开放和共享。

智能硬件要实现更多的感知、交互等智能化功能,技术体系较智能手机更加复杂。重点任务二支持的低功耗软硬件和通信技术、智能感知、智能控制以及端云协同等智能硬件技术在产业整体发展中均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从支持方式来看,该任务将以国家级技术开发工程、工业转型升级专项等方式予以支持。

最后,《专项行动》要求,深入挖掘健康养老、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智能硬件应用需求,加强重点领域智能化提升,推动智能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推广。

重点任务三推动智能硬件在养老、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建立成熟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解决智能硬件在行业推广中存在的产业生态、数据打通等实际问题。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从支持方式上看,该任务将以区域试点、示范项目、试点城市等方式进行申报和支持,积累示范经验后予以全国性推广。

四方面保障目标实现

为保障《专项行动》所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信部将在政策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协同、建设创新体系和完善产业生态四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在资金支持上,“互联网+”重大工程包、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及专项建设基金三项国拨资金将有效支持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鼓励以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支持“双创”发展。资金运用强调“因地制宜”原则,利用顶层规划和跨区域协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是在产业协同上,强调以标准和检测服务为抓手着力加快产品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产品软硬件协同,提高产品用户体验,确保产品安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健康发展。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范文第3篇

在24日上午的大会上,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作了题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工作报告。

会议提出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能耗降低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电信业、互联网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3%、25%和14%左右。

提速降费 行业转型

会议要求重点抓好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分业施策调整存量,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高端制造业。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等八个方面工作。

其中,提速降费、信息通信业转型也成为明年工作重点。会议提出制定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和提速降费年度行动方案,力争2016年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超过50%,4G用户达到6亿户。

2015年提速降费工作成效显著。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动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全力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方案的落地实施。在网络提速方面,城市光网覆盖能力持续提升,四川省率先建成“全光网省”,全国平均接入速率达17.8Mbps,是2014年年底的2.7倍。

在网络降费方面,三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面向所有用户的套餐内流量当月不清零等多项优惠措施,取消了京津冀漫游费和长途费,降低了热点国家国际漫游资费。截至10月底,固定宽带单位带宽资费水平相比去年年底下降50.6%,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39.3%,超额完成了《指导意见》年度目标。

会议提出,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推进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共享,实现1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和2万个行政村光纤化升级改造。继续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落实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工作。

2015年,电信普遍服务机制趋于完善、投标管理力度加强。国务院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的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促进农村宽带建设的格局。

会议提出,组织落实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稳步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分期分批扩大至全国。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开放发展。出台移动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政策,深化宽带接入市场开放试点。

2015年工信部扎实推进移动通信转售开放试点,推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降低转售批发价格,为正式商用做好准备。截至目前,共有39家民营转售企业正式放号,累计发展用户超过1500万户。不断加大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力度,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分三批将26个省份的61个城市纳入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城市。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对外开放,指导上海落实好上海自贸区电信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相关措施。

加强管理 改革创新

会议提出,加强互联网行业管理,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尽快出台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抓好新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的实施,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管理办法。深入开展不良网络信息和网络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网站安全专项整治、打击治理通信信息诈骗等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电信和互联网等企业经营和竞争行为,探索建立互联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深化基础电信企业安全责任考核。

会议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和改革创新,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精心编制工业通信业领域“十三五”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扎实推进电信业放开竞争性业务试点。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突出抓好无线电管理条例、电信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等的制修订及宣贯。务实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创新行业管理方式,推动产业政策加快向普惠性、功能性、结构性转变。

2016年信息通信

重点工作

实施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

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推进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共享。

稳步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分期分批扩大至全国。

积极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开放发展。

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科学配置与合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

尽快出台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用户权益保护。

进一步规范电信和互联网等企业经营和竞争行为,探索建立互联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范文第4篇

IBM(中国)有限公司

作为助力行业与企业转型及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翘楚,IBM因其综合贡献荣获了“2013年度产业变革领导力成就大奖”。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推行5年,此奖项是对IBM公司在中国推动该战略的进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移动、社交商务、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助力企业、行业转型与城镇化发展中所展现的产业领导力的高度认可。

2013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头市与曙光携手共同推进建设的包头市工业云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贯彻“8337”发展思路、落实工信部“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一项阶段性工作成果。平台以曙光包头云计算中心为基础支撑,以资源整合共享为立足点,既能满足当前包头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需求,又能深化服务体系,为的政府、企业及个人在政务、教育、交通、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提供信息服务。

2013年度最具成长潜力企业奖

奇虎360 科技有限公司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360”)创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免费安全服务,并为中国互联网安全做贡献。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木马、病毒、流氓软件、钓鱼欺诈网页等多元化的安全威胁,奇虎360坚持以互联网的思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同时,奇虎360奉行开放与合作的精神,通过360导航、360游戏中心以及360软件管家等产品,与诸多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奇虎360的用户、流量、品牌,实现合作共赢,共建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2013年度中国IT产业最具价值分销商奖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世界知名IT产品在国内的分销业务,同时也是金融、制造、流通等多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技术咨询和服务的领先供应商。其目前共有26家分支结构,搭建起了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上千家经销商在内的稳定的多维渠道体系,成为HP、H3C、微软、 LifeSize 、BARCO、康普、富士通、三星、康宁等IT厂商在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

2013年度中国云计算创新企业奖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自2010年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启动向云计算转型战略至今,已成为涵盖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在技术创新层面,浪潮在云计算核心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中国中国第一台云服务器和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和云安全产品方案。此外,浪潮还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云计算节能体系、云计算安全体系等领域主导起草了7个国家级标准。而在技术之外的“商业模式创新”层面发力,它也在积极推动自身由产品、方案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

2013最佳CDN厂商奖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蓝讯通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hinaCache)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内容传输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ChinaCache在全世界拥有15000多台服务器,为国内外21000家知名企业提供网络应用基础服务,拥有25项发明专利和14项软件著作权。2012年,ChinaCache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面向海量用户的新型视频分发网络”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ChinaCache正式了内容感知网络服务下重新定义的四大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等。

2013年度最佳CDN服务奖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CDN/IDC服务8年,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CDN内容分发网络的平台搭建运营以及互联网增值业务拓展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目前帝联在全国近300个CDN节点,储备带宽超过2500G。同时帝联和众多运营商开展CDN节点合作业务,率先在中国移动、教育网、铁通、电信通、长城宽带、科技网等运营商部署大量节点资源,显著提升在运营商的覆盖能力。

2013年度中国IT解决方案智慧引领奖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提供专注于前瞻技术、高效和优秀性价比的服务支撑体系及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了包括医疗、教育、金融、政府以及中小企业等多个行业的数十套解决方案。在建筑智能化领域,其推出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囊括了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布线、整体机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通讯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以通过组合应用到办公、医院、学校、交通等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中。

2013年度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奖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是实现显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对策。”这是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升提出来的,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京东方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10000项。截至目前,京东方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五。与此同时,京东方积极布局新型显示生产线。京东方鄂尔多斯的中国首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已于11月21日投产,正在建设的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也将于近期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在新型显示领域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3年度4G 宽带集群产业创新奖

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范文第5篇

2015年3月31日,云计算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座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座谈会得到了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市经信委、呼和浩特市政府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云体系产业战略联盟、中央电视台总编和新闻组的组长,以及微软等机构和企业代表等。与会嘉宾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云计算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智慧城市与城镇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报告明确支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的支撑和推动,特别是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既可以扩大信息消费,又能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由此可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代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八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按照这一要求,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时,我们将以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并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一切需要的计算服务的支持。总的来讲,云计算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将延伸更多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自2013年起智慧城市的试点启动,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多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名单中,包括京津沪在内的大部分省会省市都榜上有名。由于政策红利的到来,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还有待正确的定位,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的这次座谈会非常的必要,非常的及时,特别是在云计算的新模式下,进一步理清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创新投融资的机制,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互联网+”行动

为城市和社区发展另辟新径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在会上发言道:有一个笑话,说“互联网+”是马化腾做的饭,让马云先吃,“互联网+”的研究报告首先是阿里研究院正式公布的。

所以这个计划体现了“互联网+”不仅仅是代表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也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更广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所以互联网从过去的一个工具一个媒体变成了一个新的业态。

正是由于有“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与传统产业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创新。这是新的业态,也是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的行动也为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另辟新径。新的基础设施,云加网加端,这种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新的分工网络,为“互联网+”的能量释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强劲力量。

当前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仍然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目前,由于在中国创造的两大元素方面有重大的积累,而且有巨大的需求,一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研发的主力。现在从中关村到深圳,到杭州,形成了三大创业的热点。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传统企业的融合,“互联网+”不是算数上的加法,而是化学方程式的加法,所以它是化学反应的深度融合。按照现在的初步框架,就是做优存量,推动现有的传统行业提质增效,包括加快“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发展“互联网+”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可观

云时代的智慧城市本质是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利用云计算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的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全国有几百个城市都在抓紧落实智慧城市工作,创新改进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构建智慧城市现代化综合治理生态,加快制定智慧城市急需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这个培育我国的消费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也要实现几个关键转变 ,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 深化应用转变。从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 ,从纵向系统独立运行向统一服务平台并实现安全互联互通和资源依权共享转变 。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平台建设转变等等。在面对新的技术时,智慧城市也面临着新的转变,今后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聚焦需求导向,同时要更加注重条块的结合,把纵向系统与各地特色应用做好分工做好协同,同时要和各地的改革深度融合,推动各部门的业务协同,避免信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