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计划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进入21世纪以来,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大,使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日益加快,产品技术更新周期持续压缩,传统生产方式正向精细化、绿色化、个性化、离散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这种趋势对制造型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国际上许多优秀的制造型企业已逐渐开始采用价值流图分析方法,将生产管理的重点转向整合供应链、优化生产流程、改善生产工艺等方式,理顺产品设计、提前订货、制造过程等,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与优质服务。本文以AIP公司的轮胎生产线为例,绘制现状价值流图分析轮胎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流程控制中引入连续流和看板拉动系统,建立 “未来状态”的价值流模型,以此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达到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价值流与价值流图的界定、分类与绘制步骤
(一)价值流界定
价值流是指从客户下单到出货并赋予其价值的全过程活动。价值流分析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动力,实现各个系统所投入的资源与产出的价值最优化,以此作为目标,发现并消除浪费。价值流渗透于公司整个业务流程体系当中,具有隐蔽性、连续性、相关性、层次性、周期性及重复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通过监控企业价值流的相关数据指标以寻找改善的突破口,制定最优的实施方案。在价值流的运用中,作为负责统筹全局的“价值流团队”,应从关键点及增值角度对所有设计、生产过程及交付的必要步骤进行有效鉴别。首先,把企业所有业务流程活动划分为四类组合:增值——必要型、增值——非必要型、非增值——必要型、非增值——非必要型;其次,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前提下,以“最少资源投入获取最大成效”为方向,根据不同组合做出相应改善,如图(1)所示。
(二)价值流图分析法概述
价值流图是再现生产全过程的路径图,即了解客户需求特定符号,描述从订单到原材料供应商的物流和信息流等。分析每道生产工序的输入与输出状态,使工序间的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变为可视化的流向图。既是定量工具又是现场布局图,能够化繁为简,准确地描述价值流全过程中各项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显露出价值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具体的改善方案,达到消除浪费和减少非增值活动。从管理角度而言,中高层应侧重于系统优化与流程梳理,基层则侧重于消除工序中的浪费,对运作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具体如下:
(1)绘制现状价值流图,描述各环节信息。现状价值流图将整个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梳理,然后通过绘图方式形象、简单、有效地将每个环节进行展示,利用图表化、量化描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实物流和信息流,对制造过程中的生产周期、停工待料时间、转线耗时、在制品库存、原材料流动及异常信息等数据进行描摹和记录,使操作者掌握其中增值核心过程和非增值形成的原因,为解决浪费根源提供重要的改善依据。
(2)分析现状价值流图的流程,挖掘、剖析非增值活动,并绘制未来价值流图。现状价值流图清晰地展示了企业内部的各种现状,而未来价值流图则是基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认知水平,在一定时间内有望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蓝图,运用对生产过程改善的IE(Industrial Engineering)方法,对制造过程进行系统性优化。通过整合资源,结合标准化流程与新思路、新方法,绘制出“未来状态”的蓝图作为改善路标,从而显示价值流的改善方向、目标及结果。具体步骤为:获取流程知识,识别和界定主要的浪费;选择价值流分析工具,分析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价值流;确定主要改善点、制定改善方法;进行检查并提出绩效评价。结合现状价值流图和未来价值流图,管理者能够基本独立地识别和判定浪费的根源,为消除浪费活动和持续改善提供核心思路。
(3)分析评估并完善未来价值流图。未来价值流图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系统化、连续流动性、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四大方面。运用绘图法为企业重新设计制造流程和服务价值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暴露出非必要不增值活动和必要不增值活动,从而制定可行性方案,消除非必要非增值活动,减少必要但非增值活动,以达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反应灵敏程度、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此外,现状价值流图和未来价值流图是相互关联的两大图形,现状价值流图是未来价值流图的基础和改善的起点,而未来价值流图则是现状价值流图改善的目标,同时合理的“未来价值流图”也将会成为未来的“现状价值流图”。
(三)价值流的分类
企业价值流活动分为主要价值流和辅助价值流活动。主要价值流活动涉及产品制造、销售、交付和售后服务等活动;辅助价值流活动则涉及外购投入、技术支持、人力资源保障、信息处理等各种提供支持的活动。在这两类价值流活动中,分别有直接活动、间接活动和质量保证等几种类型,构成如下表所示。
(四)价值流图的绘制
(1)确定产品系列和工艺流程。首先对产品进行P/ Q(Product/Quantity)分析,明确绘制产品系列的型号及种类;其次要着重绘制产品系列的生产步骤,确定关键工作中心或工序,暂时撇开其它方面的小问题;最后要以产品的工艺流程为导向进行分析,使繁冗的生产活动变得清晰,逻辑关系变得更加明朗。
(2)明确实物流与信息流路线。首先根据实际物流路线进行初步实查,对整个流程和各环节的流动顺序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回顾针对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信息的采集,并亲自跟踪传递方式,确保每个相关环节当前状态数据的真实性。价值流的改善重点在于流动过程的优化,故应对实物流和信息流予以高度重视,“价值流团队”在实施改善过程中应予以认真分析。
(3)掌握价值流流向。从客户最先输入的环节开始了解分析,保证核心价值流的输出最终受益者是客户。从抽取某一特定订单着手,从下游终端客户逆向追溯到上游最终供应商,扩展到整个工厂直至整个供应链,对每个过程进行深入考察。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扣住整个系统的价值流“动脉”。
(4)现场记录与数据采集。采集人员必须要亲自到现场记录和绘图,确保数据反映企业运 行的真实现状。具体步骤如下:绘制组织内部的基本生产过程,将连续进行的过程列入同类框内;明确实物流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路径,记录原材料的采购和交付情况,掌握生产物料计划到各工序的传递信息,以及了解生产计划下达方式、产品与服务的实现过程;收集并记录每个生产过程的数据,如确认物料流向、频率,物料存放、停顿和移动地点,批量大小、运输方式、操作者数量及班次、生产节拍、报废率、质量状况、物料转移运输时间、周期时间、加工时间、等待时间、切换时间、有效工作时间和设备利用率等数据;将库存数量按照客户需求节拍转化为时间数据,计算出整个运作过程的生产周期和增值率等。
(5)完成数据采集与专人绘图。价值流图应由团队参与采集价值流的数据,专人汇总把握全局,完成整个价值流图的绘制工作。在车间了解现状时用铅笔手工绘制草图,然后再对草图进行修改和整理。由“价值流团队”检查核实价值流图,以保证没有任何活动或物料的遗漏。整个工厂的价值流图一旦绘制完毕,就可以延伸到各环节中,甚至延伸到工厂外的流程环节,即对价值流图分析进行扩展应用。最后讨论并绘制未来价值流图。
(6)制定改善价值流现状的实施计划。在未来价值流图中首先要明确实物流、信息流中的所有非增值活动,然后应用“ECRS(Eliminate、Combine、Rearrange、Simplify)四大原则”或“5Why”等分析每一个活动改善的可行性并制定实施计划。包括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可测量的目标、进程评估的检查点、负责人、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在此过程中,用甘特图体现计划实施进度,可利用的资源及资金等决定计划实施因素,完成后根据未来价值流图进行再次评估,进一步优化改善。
三、AIP公司价值流图导入准备与指导思想
(一)价值流导入准备
(1)组建专业团队,提供组织保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AIP公司做了充分的规划,建立起跨部门、多岗位参与的项目推动小组,对项目工作进行分解,并对项目参与者进行合理分工,确保项目成员权责分明。
(2)确立共同目标,开展专业培训。由于参与部门众多,必须保证团队成员按照项目设定的思路、流程和方法开展工作。为此,IE代表及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精心挑选培训素材,详细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IE知识等培训,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够掌握现状价值流及未来价值流图技术并熟练运用。同时,项目组还对采购、生产计划、销售人员进行生产计划管理、精益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进而统一思想,规范应用工具和方法,减少推动过程中的阻力。
(3)价值流图分析。利用价值流图实现系统性的改善,必须了解以下方面问题:车间各个工序及物料如何为生产提供服务?产品需求的节拍时间多长,产品可否直接走向发运?产品的总有效工时是多少,瓶颈工序在哪里?产品是否能根据顾客需求进行拉动生产,是否能使用连续流动生产?哪个过程决定整体节奏?生产线是否均衡?使用看板管理能减少多少工作量?哪些方面值得进行改善,如设备利用率、降低库存、快速切换等。
(二)价值流图绘制指导思想
(1)服务体系重组。明确以营销为龙头,从客户需求与差异化的角度重新构思。并借此推动战略梳理与微调,按质量、价格、交期、服务要求不同,区隔营销系统。
(2)以生产为中心,按照订单作业流程,绘制出价值流现状和未来图。在价值流图中要体现出信息输入、输出及处理等业务功能。根据绘制出的未来价值流图来优化设计生产流程与现场:首先应用并行工程原理将串联改为并联操作以缩短生产流程周期;其次运用时间管理理论中网络图的关键路径分析原理,确定消耗时间最长的流程关键路径,并设法转移或将其工作拆分到非关键路径的工序上,以缩短流程;再次运用路径优化的相关理论,使流程关键路径上所有流程的距离总和最小,以减少整个流程所用时间;最后尽量使各工序的生产节拍一致,以减少因库存积压而引起的等待时间。
(3)明确部门职责。针对增值过程,围绕“客户服务、物料采购周期、生产车间”三大现场,明确各部门职责。如增值的现场部门,如客服部、生产部、物流部、技术部、PMC部;现场服务部门,如品管部、设备部;综合保证部门,如人资部、采购部、信息部。
(4)通过聚焦价值流动,引导内部管理形成合力。AIP公司以价值流图为基础,明确内部精益管理的推进方向,以“提高过程稳定化、系统化、制度化,加快产品与信息流动”为长期目标。各部门根据价值流图,收集历史数据,对现状进行数据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本部门价值流环节的主要因素,确定本部门年度主要改善项目,最后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三)绘制现状价值流图
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产品0052作为切入点,从订单接收到出货的整个实物流和信息流进行现场跟踪和记录,绘制现状价值流图,并制定从现在状态转换到未来状态的实施计划。根据产品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流动过程,应用价值流图的特定符号,结合现状数据,绘制现状价值流图,如图(2)所示。
四、AIP公司未来价值流图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制定改善方案
(1)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信息共享能有效缩短信息传递和等待时间,通过对信息的集中管理,优化企业业务体系流程,最终支持企业战略决策,帮助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AIP公司在压缩车间各个生产环节库存量的过程中,结合价值流图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生产信息流进行持续优化。结合ERP与MES系统使车间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进行拉动式生产,最终实现由客户需求到完工交付的整个过程,使生产运作高效地贯通起来,为降低库存、提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优化计划传递流程,强化供应链部门间的业务联动。企业要明确供应链的起始,确定供应链的价值活动构成,列出各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及相互关系,从供应链系统中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向、机会和方法,再以每一个价值活动为中心,描绘具体的价值流流程。具体做法如下:编制《主要物料交货周期信息表》,明确采购周期,便于物控人员明确原料采购日期,有效防止停产;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控制管理办法》,建立物料需求预测模 型,对主要物料增加周滚动预测计划并传递至采购,采购以周需求展开备料,使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匹配,防止物料库存积压和生产线缺料;改善月计划和周滚动预测,对生产计划、物料采购、产品切换、信息传递进行进一步规范,修订《生产计划管理办法》,解决车间计划安排不合理问题;修订《物料采购管理办法》,对生产计划下达、采购需求计划下达及供应商送货的操作方法进行规范;修订《产品恢复管理办法》,规范产品恢复的流程及标准,同时利用信息化系统提高流程效率,对流程进行固化、优化、标准化;成立专门的生产控制中心,由生产控制中心统一进行生产信息的处理与传递,提高了信息处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由PMC部生产指令,在保证质量、符合工艺要求且满足下道工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生产均衡最大化,均衡材料供应、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缩短切换时间、加快生产节拍、平衡生产能力、消除浪费、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和场地的占用,消除工序间的额外搬运及因运输产生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存货的控制,设立库存周转天数指标,逐步压缩各环节的库存量。
(3)优化中间工序,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形成连续流生产。通过分析后改:利用生产线平衡技术对整个单元组进行平衡,减少损失,同时将成型、硫化、入库三道工序组成单元组,在成型与硫化之间,硫化与仓库之间,采用传送带进行传送,减少搬运、入库等环节时间,降低库存积压;炼胶配料用机械手代替人工,减少配料时间;在压出与成型之间,采用电动车配送,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在帘布存放区域,采用重力架对帘布进行存放,确保其先进先出;通过工艺改善取消了割余胶工序,剔除两次搬运,减少两道检验工序,减少了人员;建立柔性生产模式,实施均衡生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根据轮胎市场顾客需求变化快、品种多、批量小的实际情况,通过看板管理拉动生产,考虑引入超市拉动系统等生产模式,通过“顾客”从超市取货来决定上游工序在何时生产、生产多少,尽可能地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流动。当产品出现质量事故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前工序,避免造成批量缺陷。同时在原材料处和压出处各设置独立“超市”,以此拉动上游的配送。
(4)利用信息技术,使客户需求信息流得到改善。首先,对客户的长期需求信息进行宏观上的掌控,通过电子信息获得未来90天的客户季度需求信息;通过客户30天的计划获得客户每月需求信息;再通过客户的周计划获得客户未来7天的短期需求信息;最后从日计划和取货看板把需求信息准确、快速、流畅、便捷地传递到生产控制室,最大化消除生产不均衡、不合理而造成的浪费。其次,通过日计划和取货看板,传递给供应商准确的最近需求信息,并通过电子信息向供应商传递年、季、月、周、日计划信息,使供应商能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掌握供应信息。这样就避免了由于物料供应不及时导致停产或供应商提前交付物料而导致大量库存积压等情况的发生。
(5)应用快速换模技术,缩短生产切换时间。快速换模的关键点是将换模过程的内部作业改为外部作业和标准化换模的动作。半成品产品品种多,且中间涉及部件多,切换频次高,因此生产过程中切换效率是直接影响产品制造周期的重要因素。AIP公司通过区分内外部作业、内部作业转换为外部作业、内外部作业共同优化三个步骤,优化现有产品切换流程及技术,并利用“5W2H”和“ECRS四大原则”,对换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改善的可能性。其目的是在缩短换模作业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制造柔性的基础上,提作业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换模流程做到最优是产品切换的必要因素但并非唯一要素,还需要物料准备、参数调试等要素也同时做到最优化,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下一个良品。在开展快速换模的同时,还可以运用柏拉图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针对全年换模环节的损失工时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得出占总损失工时的75%是预热时间,因此,降低预热时间是年度改善的重点。通过柏拉图分析让现状问题清晰呈现,不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也使整个管理过程具有了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绘制未来价值流图
未来价值流的实现需要建立精益生产链,其中每个环节都是连续并将拉动系统与顾客需求相连接,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本文应用价值流图技术对AIP公司生产流程进行改善,其未来价值流图见图(3):
(三)实施效果分析
(1)有效提高生产效率。AIP公司引入价值流图分析技术,使前置期缩短近60%;生产周期减少了57%,有效减少了不增值的等待时间;非增值时间减少了58%,增值比由原来的3%提升至4.2%;同时推行了快速切换和产品整合的标准化以达到减少换模次数,全员设备管理等标准化作业和优化质量管理等改善活动,使得换模时间由3h降低至1h,设备综合效率OEE由65%上升到了85%;人均效率提高了20%以上。
(2)释放了大量的现金。AIP公司通过精益化管理改善后,从现场5S的整理、整顿、清扫废料,到完善混炼胶现场定置管理;将原来由生产部根据销售订单下达给炼胶车间的推式生产计划,改为由炼胶后工序(成型、压延、压出等工序)并根据每天用量向炼胶车间提出终炼胶计划需求的拉动式生产计划;对终炼胶发放采用看板管理,适时监控生产数据,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近一年的改善,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现金。
(3)库存总量得到改善。AIP公司应用价值流图分析技术,采用物料及时配送形式,消除不必要的中转步骤,把收货、加工、发货改善形成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交货周期,实现了以顾客为中心拉式生产,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突变的能力,为企业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基础。
(4)作业区利用率提高。AIP公司平面布局改善后,整个成型作业区域形成一个U型布置,节约工作场地约2O%,缩短搬运距离约1O%,减少搬运时间约5%,减少等待时间约5%,工作效率提高8%,使生产线平衡率由原来的69.3%提高到95.3%。并大幅度减少工作量,减少劳动力占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合理布局、设计物流系统,对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作用。
五、结语
价值流图分析作为一种先进的流程分析方法,既可以 用于改善车间生产现场,也可以用于改善企业整个业务流程,其优点是运用精益生产的原理与方法深入发现问题并注重系统优化。价值流图工具能有效减少或消除非增值时间的浪费,提升增值比率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库存量等。实践表明,精益生产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有益良方,价值流图技术是企业消除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有效工具。通过连续不断地剔除浪费过程,最终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义乐,李红广,梁斌.价值流分析在精益维修中的应用[J].国防技术基础,2013 (1).
[2] SOBCZYK T, KOCH T. A method for measuring operation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 production value stream[J].IFIP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3,257(1). []
[3] 徐光银.应用价值流的差速器壳生产线的精益生产改造[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1(28).
[4] ABDULMALEK F A, RAJGOPAL J. Analyzing the benefits of lean manufacturing and value stream mapping via simulation: A process sector case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3,107(1).
[5] 缪周,徐克林,李振飞.基于价值流图的生产线再设计: 案例研究[J].工业工程,2009,12(5).
[6] 李文杰,徐克林.基于价值流图析的精益生产研究[J].机电设备,2014 (1).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指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年初与区政府签订的2012年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主要内容,制定计划安排部署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开展形式有效的安全活动,切实把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落到实处,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继续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这项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负责。决定在年初继续与本系统基层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有关单位签订2012年度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基层法人单位再继续与厂、站、商店层层签订,逐项逐条分解到位到人,进一步明确基层法人是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全责,全面实施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检查治理、督促、整改,确保2013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
具体安排实施办法:
1、全年安排召开安全专题会议12场次,坚持每月20日安全例会制,主要内容是汇报分析当前安全形势、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研究治理和整改方案、进行阶段性责任制考核评比等。
2、全年由贸发局组织有关人员在本系统范围内开展检查活动不少于12人次(包括重大节日、夏冬防及“119”活动),坚持每月一次检查制度,实行领导成员分片包干制,采取方法深入基层,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并做好详细记录和资料整理,软硬件工作一起抓,促进安全工作科学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3、全年在本系统范围内广泛进行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继续再宣传、再教育和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培训,充分利用设立消防专栏、专刊等宣传载体,以“安全法”、“劳动法”、“消防条例”为中心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4、按照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精神,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所属企业积极参与,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教育在培养出一批拔尖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了一批后进生。学校在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只重视抓少数尖子生的时候,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学校在抓知识传授的时候,忽视了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时教学方法整齐划一,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使一部分适应不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方面逐渐与其他学生拉开了距离,成为了所谓的“后进生”。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标准,使学习好的学生用优异的学习成绩 “一俊遮百丑”,缺点毛病可以忽略不计。对后进生则是用学习成绩差以偏概全,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种评价只能使“后进生”越来越多。
(二)家庭原因。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少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甚至空白。2.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较为困难,家长只重视眼前实利,忽视了子女教育。3.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不能正确地看待和理解孩子,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4.不健康家庭的影响。有些家长或家庭成员有不良行为,学生在家庭中耳濡目染了一些恶习。在这种不健康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和品德上的障碍,渐渐成为后进生。5.单亲家庭。离异或丧偶家庭的学生旷课、迟到、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作业的人数远远多于健全家庭。6.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家长的外出打工减少了对后进生的家庭监护,又给后进生增加了家庭劳动负担,在校学习与请假帮务土地之间形成了极大矛盾,致使后进生形成厌学、逃学乃至辍学心理。7.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是家长期望的误区。后进生的整体素质一般都比较低,但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同优秀生的家长一样突出,给孩子定的目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必然与孩子的现实发生碰撞。二是家庭教育重点的误区。重智轻德,要成绩多,要品质少。三是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在孩子不出问题时溺爱多,给金钱多,给关心少;消极影响多,积极影响少。家长言行失范,对孩子的要求严,对自己的要求松。对社会问题的评价,消极言论多,积极言论少,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动辄采用粗暴的棍棒教育,造成了教育上的恶性循环。
(三)社会原因。教育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社会往往片面地看重学习成绩,学校教育就要努力培养学习优秀的学生。这种使用人和培养人的机制使学校教育在培养了成绩优秀的“精英”的同时,也“造就”出一大批后进生。
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薄弱学校的不满心理也因此越来越重,家长对薄弱学校存有偏见,“择校”是这种心理最强烈的表现,特别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更是如此。只要有一点可能,父母就绝不会把孩子送到自己不放心的薄弱学校去。摆脱薄弱学校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择校,通过择校,不同素质的学生被分流到了与社会认可的水平相应的学校。
实行小学免试直升初中后,择校分流学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些比较好的学校在按政策规定招收属于本校的尖子学生的同时,违反规定擅自扩大范围以自己的办学优势和优惠的许诺吸引属于其他学校的优秀生源,使原来的薄弱学校后进生相对集中的生源质量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学生自身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内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归因不当。二是学习兴趣不高。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四是自我评价水平低。五是价值观念有偏差。六是非智力因素水平低。
二、转化方法
(一)给后进生以爱心。爱心融情、知识交融的关键是教师。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给他们适宜的条件,再引导他们不停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由浅入深,后进生定会变成优秀生。
(二)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秀生同桌,便于“兵”教“兵”。坚持从起始年级抓起,起始学科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不忽视每一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位后进生的弱点。
(三)要了解学生。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其次是在方法上,对症下药,选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导教育,促其转化。
(四)要尊重后进生。教师要关心后进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激励后进生奋发向上。
(五)设立“后进生进步奖”。这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最能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最好办法。我们招收的学生底子薄,但我们确立了“零的起点,十分的奋斗目标”。用入学成绩与中期考试成绩比较,中期成绩与期末成绩比较,只要后进生有较大的进步,就给予表彰奖励,增大后进生的奖励名额,尽可能使绝大部分后进生在短期内有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渗花砖,阴阳色,色度梯度
1前 言
随着陶瓷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新产品层出不穷,虽然渗花砖作为曾经的主流产品其地位已逐渐被取代,但是由于它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至今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渗花砖的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控制不好都有可能产生缺陷,而阴阳色(指产品表面出现的非特定装饰的颜色深浅不一的缺陷)作为主要缺陷之一,对质量影响较大,一直困扰着渗花砖生产厂家。本文拟对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阴阳色缺陷的环节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釉料配方
2.1 改良前的配方
渗花釉料的常用色料有醋酸镍、醋酸铜、醋酸钴、铬酸钠(俗称铬盐)、铬酸钾、氟锆酸铵等,常用的助渗剂有柠檬酸钠、柠檬酸铵等。在这些色料中,黄色发色剂铬酸钠的使用非常多,也最易产生色度梯度,由于铬酸钠为阴离子团发色,在渗花砖中容易渗透,表现出的发色是表层颜色浅、下层颜色深。一般的渗透剂、络合剂虽然能对这种色度梯度有所改善,但是在很多大面积均匀印花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却极易产生阴阳色缺陷,如何通过改善该类产品的色度梯度来减少阴阳色的产生呢?我们认为应先从改变原料的选择、改良釉料配方开始,这里就以铬-镍体系为例进行说明。
2.2 配方改良
(1) 在常规的铬-镍配方体系中,我们一般采用醋酸镍、铬酸钠为色料,柠檬酸钠与柠檬酸铵为渗透剂,并用高粘甲基增稠进行生产,配方如表1所示。
实践表明,该花釉色度梯度很大,上下层的颜色差异明显,在大面积印花的产品中容易产生阴阳色缺陷。
(2) 在新的改良配方体系中,我们尝试用醋酸铬取代常用的铬酸钠作为发色盐。醋酸铬为阳离子发色盐,在含有负离子团的坯体中不会像铬酸钠那样容易产生色度梯度。同时引进醋酸钠(NaAc)-醋酸(HAc)缓冲溶液对花釉的酸碱度进行稳定。再引入新原料白碳黑帮助渗透,由于白碳黑为超细二氧化硅,不仅具有悬浮作用,而且有利于色料在坯体的毛细孔内进行渗透,起到输水作用。因为釉料的性能较常规配方有所变化,故需采用耐酸甲基才有利于增稠,具体配方如表2所示。
通过生产实践对比发现,表2中的改良配方比表1中的常规配方在色度梯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改良配方从坯体表面到下层约3mm的渗透位置色调都比较均匀,没有出现色度梯度,在大面积印花的产品生产中很好地解决了阴阳色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效果比较显著。
3花网制作
花网质量的好坏,对渗花砖产品最终的质量影响很大,这里就几个主要因素谈谈花网制作对阴阳色缺陷的影响。
3.1网框质量
由于网框强度不好或产生了变形,不仅会造成在拉网时张力不均匀而影响图案,而且在生产时,由于其对砖坯印刷面不平整,也会造成图案印刷效果不均匀,从而产生阴阳色缺陷。
3.2 刮胶及干燥
花网刮胶时,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即使是同一个操作工若控制不好,也很容易产生刮胶厚薄不均的现象;而干燥时,若干燥器热风分布不均匀或摆放花网不平整,也很容易造成花网的感光胶干燥不均匀。以上不规范操作都很容易制作出带有阴阳色缺陷的花网。
3.3 曝 光
花网制作的曝光光源一般采用镓碘灯,单光源曝光。为了保证均匀的曝光效果,需经常检查整个曝光面光强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如有偏差,应及时更换。曝光时间要合理选择,曝光时间长,网版图案通透少;曝光时间短,网版图案通透多。我们不能完全用曝光时间来迁就图案效果,如果将本应由设计和底片制作体现的效果全部用曝光过程来弥补,就会使图案失真,也很容易造成阴阳色缺陷。
3.4 冲 网
曝光后的产品在冲网时,如果由于水压不稳定或过强过弱,会使花网有的图案冲不出,有的冲得太透,造成图案深浅不一,从而形成阴阳色。为减少这方面的影响,要求晒网人员采用恒压水枪,而且尽量保持冲水枪与花网的距离,固定冲洗次数。
4压制成形
在成形过程中,压机的布料是否均匀对阴阳色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布料偏多的位置成形后生坯致密度大,印花淋水色料难渗透,烧制出的砖坯也会尺寸偏厚,抛光后就容易会在这个位置出现颜色偏深的现象;而布料偏少的位置成形后生坯致密度小,印花淋水色料易渗透,烧制出的砖坯尺寸偏薄,抛光后在这个位置就容易出现颜色偏浅的现象,从而造成阴阳色缺陷。
5釉线工序
5.1 印 花
渗花砖应用最多的是皮带印花机,印花机对阴阳色的产生比较直观,在印花过程中就可以察觉出来,因此印花机操作工在操作时要培养与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以便能较好地调整与消除在印花过程中潜在的阴阳色缺陷隐患。
具体的操作依产品版面而定,对于小面积印花、条纹印花而言,相对比较简单,而大面积印花图案就要求很严,要保证印出来的花四边与中间图案大小、颜色深浅一致。特别是印花机收刀处易出现弹网困难、颜色偏深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调整花网和刮刀的高度进行解决,也可以调转花网的方向,或者在颜色偏深的一边适当地增加淋水量。这些措施对于解决由印花机产生的阴阳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5.2 淋 水
淋水设备主要有甩水柜与喷枪水柜两种,这里针对我们生产中常用而且容易对阴阳色缺陷产生影响的喷枪水柜进行分析。
5.2.1水压与雾化
喷头的孔径一般有0.36mm、0.43mm、0.52mm等型号,可根据雾化程度以及皮带的走速来选择具体的孔径和喷枪数量。水泵的压力要做到稳定合适,水压太小会造成喷枪雾化不好,易产生喷水不均而导致渗透不一致;水压太大会造成淋水后砖坯表面出现积水现象,出现积水的地方会渗透偏深而产生色差,同时压力大会使喷枪雾化过头,喷枪水幕容易漂移不定,也会影响渗透均匀性,因此要做到孔径、速度、压力三者之间的平衡。
5.2.2喷枪布置
由于喷枪的形状决定了喷枪的中心位置喷水量偏大,两边喷水量偏小,因此在喷枪的布局上可采用平衡错位的安装来避开中心的叠加效应,以确保砖坯特别是大规格砖坯的中心与两边淋水量的一致。
6烧成工序
6.1 干 燥
渗花砖印花时的干燥坯表面温度一般应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干燥窑出来的每一片砖的温度要尽量保持一致,特别是大规格砖的不同部位的温度也要控制均匀,温度对花釉渗透和水份的蒸发快慢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容易出现四边颜色偏浅的现象,也就是受干燥坯温度的均匀性影响,容易出现四边温度比中心温度低。
6.2 烧 成
窑炉作为陶瓷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在产品质量方面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对于阴阳色缺陷来说,窑炉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温差和砖坯的平整度上。
6.2.1温 差
窑炉截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温差,宽体窑尤甚,这就会造成一排产品的烧成状况不一致。控制不好时,甚至同一块产品两边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产生明显的阴阳色。虽然窑炉在设计时已对这方面进行了考虑,如油枪分布、风管分布、挡火板(墙)的设置等,但仍需在窑炉的使用上进行不断的摸索、调整,才能得到理想的烧成曲线分布,控制好温差,减少阴阳色的产生。
6.2.2 砖坯的平整度
渗花砖产品比较常见的变形如下图(a)~(f)几种。
当这些变形程度超过一定数值的时候,在抛光刮平时就会产生尺码厚薄偏差,阴阳色缺陷也就会随之而产生。因此对大面积印花的产品来说,通过窑炉控制砖坯平整度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如图(d)和(e)的两种情况,如果是变形与釉线皮带平行的话,则可选择在砖坯向上凸的位置在淋水柜处增加一支小水枪喷水,让凸起变形的位置花釉渗透深点,这对阴阳色缺陷的改善很有帮助。
7抛光工序
抛光分为刮平、抛光、磨边几个环节,刮平这一环节对渗花砖的图案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刮平的深浅程度是否均匀有时也会导致阴阳色缺陷。刮平除了要适应窑炉烧成时砖坯的变形,也要根据产品版面情况来控制刮平时的切削量,刮平与粗抛的波动会对最终产品抛光的深浅有决定作用,进而影响到颜色图案是否一致。在产生由于切削量而引起的阴阳色缺陷的情况时,可考虑调整刮平刀的高低平衡位置,或者更换新刮平刀,有时甚至需对抛光的底板进行更换,另外改变抛光线的进砖方向以及调换抛光线等都是可以减少阴阳色缺陷的有效补救措施。
8结 束 语
渗花砖阴阳色缺陷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前面提到的主要因素外,生产中的各个工序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因素之一。有的是单一因素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复合因素引起。为了有效地减少阴阳色缺陷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各个环节都需严格控制,把好每个关,出现问题时综合起来考虑,可能会更快、更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投入; 经济效益;生产可能性边界;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60-03
Study on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model based method of safety investment optimization
Cheng yue1 Song Shouxin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Safety is productivity. Such problems as the proportion of safety investment, inadequate or excessive amount of safety investment, will affec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afety investment and the normal production operation in the whole enterpris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how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work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afety investment. The paper will study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n engineering project. Safety costs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include security equipment cost and safety prevention cost, then build a coordinate system through the safety input distribution fitting boundary curve and the actu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Security Investment Possibility Frontier Model will be build. A membership functions will be founded through MATLAB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d operation mode, the membership degree are introduced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to make sure the enterprise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was optimized.
[Key words] safety investment; economic benef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membership degree
引言
长久以来,以人为本都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安全理念发生了变化,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开始提高,追求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的首要目标,也是共同目标。
我国近年每年职业事故死亡约1.5万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从业人员的10万人死亡率约为8.1,是发达国家的数倍;职业危害也十分严重,每年新发职业病例数均在万例以上,且逐年上升;各类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以上。中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研究表明,我国的企业大量存在着生产事故的严重性与安全生产资源保障、安全投入的显著矛盾,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且缺乏科学性。随着国家及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研究企业的安全投入产出规律及安全投入决策方法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1.安全经济学相关理论
1.1 基本概念
安全投入是指一国或企业用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个人防护用品投入、职业病预防费用等等[1]。
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消耗的重要尺度。安全成本包括实现某一安全功能所能支付的直接和间接的费用。
总的来说,安全投入和安全成本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安全投入是从安全产出的角度来表征安全经济活动,安全成本是从消耗的角度来表征安全经济活动。理论上,企业的任何资源都可以货币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二者的数量关系是相等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本文中安全投入和安全成本并不严格区分。
1.2 安全产出
企业安全产出包括两个方面,减损产出和增值产出,表现在企业安全运营中即为生产责任事故的减少量,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益。
根据安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用“利益”的概念来表示安全的经济效益,(即“比值法”,安全投资经济效益 = 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二是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安全的经济效益,(即“差值法”,安全投资经济效益 = 安全产出量 ― 安全投入量)。
此外,可以用来近似的表示安全产出的还有效率、安全投入经济效率和效果。
对企业而言,效率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之比,即劳动消耗与成果之比。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以较小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效率=(产出量/投入量)×100%。效率反映了企业或社会资源的投入收益率。[2]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系统输出与输入的经济总量之比较。经济效率的计量一般是货币为计量单位。通常用“投入产出比”、“所得与所费之比”或“效果与劳动消耗之比”等来衡量经济效率。
效果是指投入资源的实际产出与期望或应有的产出之间的比较,它反映实际效果相对于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效果=(实际产出量/应有产出量)×100%。
2.企业安全经济效益分析
2.1 安全的经济效益
安全经济学学科中提出了两种安全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1)安全投入和产出的差值;
(2)安全投入和产出的比值;
二者都是用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来综合反应。
2.2 安全成本分类
1.2节中提到,安全成本是一种企业在实际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的消耗。我们认为,安全成本可以货币化,以资金的形式表达。
企业安全成本包括一系列费用支出,根据广义安全成本的定义,我们把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它包括安全设备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而产生的损失,它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
保证性安全成本包括:
①安全设备费用:安全设备费用是指为了购置安全工程、设施以及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安全生产水平而提供基础设施。
②安全预防费用;安全预防费用是指为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使保证性安全措施发挥应有的效能。
损失性安全成本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其中企业内部损失是指由于安全问题使企业内部引起的停工损失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企业外部损失是指因安全问题引起的发生在企业外部的损失和影响。
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有着内部联系,即保证性安全成本越高,安全工程、措施、管理防范越完善,安全问题越少,损失性安全成本就会越低;反之,损失性安全成本相应会越高。
3.基于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的安全投入方法优化
3.1 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下文均简称PPF,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3]。常见经济学教材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向上弯曲的,即凸函数,而不是一条直线或凹函数,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边际成本递增。企业安全投入的经济规律也符合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因此,可构建安全投入PPF模型。
企业安全投入方法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因此,模型中只涉及前期保证性安全投入,不包含后期损失性安全投入,把保证性安全投入分为两大类,即安全预防费用和安全设备费用,可建立坐标系,如下图3-1。
假设在有限的安全投入下,企业可选择的进行安全投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以任意比例和数额进行安全投资,即出现在曲线周围的不同的数量点,每个区域代表不同的安全投入策略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投入优化方法研究的核心,即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安全预防投入和安全设备费用的投入量及二者的投入比例,使得企业安全投入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大。
3.2 样本的选择
企业安全投入方法的优化,是建立在对往年安全投入资金数量和比例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构建对企业安全投入有实时指导意义的模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模型的模拟。
我们按季度将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于2010-2011年在某项目中投入的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整理归类,提出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前期保证性安全成本,(表3-1)。其中,把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检测、探测设备、设施支出,以及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归类为安全投入中的安全设备费用,其余与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及人员培训相关的项目归类为安全预防费用(表3-2)。
由表3-2可生该项目安全投入费用分布图(左下图3-2),我们可以看出,该公司除了少数几个季度在安全投入方面总数额较高,其余时间段的安全投入数额总数相差无几,安全设备费用在项目开展中后期每个季度基本持平。但在安全预防方面的费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隐患排查及人员安全培训等逐步受到重视,安全费用季度总额在减少,经后期总结,损失性安全成本在降低,经济效益在增加。
3.3 企业安全投入可能性模型
企业安全投入可能性模型的构建,需要以企业目前的经济实力及安全投资计划或意愿为基准,模型的构建对象可以是企业整体,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的某一个具体的生产项目。其中,模型中的各个参数都是可控的,我们还是以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这一项目为例,构建其安全投入可能性模型。
由图3-1企业安全投入PPF模型的构建思路,首先要明确企业安全投入在坐标系中的大致区域,也就是边界曲线的确定。边界曲线的确定主要受到企业资源的限制,即该企业每个季度能投入的安全费用数额上限,以及每一项费用的最大投入量,我们由该项目在2010-2011年度的安全费用分布图可以首先确定大致区域。
不同企业对安全投入效益或效果的评定标准不一,因此,在模拟边界曲线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取适当的样本数据点。在本文中,很容易看出坐标中的个别散点是无效的,要删去。例如2011年第一个季度中,安全预防费用过低,导致第二个季度要增加费用来保证安全生产。由此,我们可以模拟出企业在该项目中安全投入的PPF模型右上图(图3-3)。
3.4 企业安全投入的隶属度
企业安全投入可能性边界模型对企业进行安全投入决策的优化,可以借助隶属度函数来实现。
隶属度是指某个元素X或者(X, Y)属于集合ε的测度或程度,在本文中,集合ε即为模型中PPF边界曲线与坐标轴构成的区域,任意一种组合的安全投入决策都可视为一个元素,其测度即可表示该决策的合理性。在综合考虑企业可用于安全投入资源的前提下,确定其最合理的安全投入效益可能性曲线,那么,构造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就可以分析出新一轮的安全投入决策对于相对最优投入的隶属度。
在MATLAB软件中建立模糊推理系统,由Fuzzy()函数打开模糊推理系统的程序,编辑相应语句构造模糊推理系统原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即可输出变量隶属度函数,求得安全投入决策的隶属度,对企业进行安全投入具有指导和优化意义。
4. 总结
1)本文主要研究了经济学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安全投入方法的优化中的应用。文章以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一个工程项目为案例为依托,整理项目费用明细,将安全费用分为安全设备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大类来构建坐标系,最终构建安全投入可能性边界模型。最后,以期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与运作模式,构建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引入隶属度来验证安全投入决策的合理性,优化安全投入决策。
2)由于文章研究内容以构建模型为主体,构建隶属度函数部分的描述相对薄弱。
3)因笔者专业知识、以及可查阅的资料有限,文章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恳请指正。
致 谢
衷心地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在我提出想法的时候给予鼓励的安全经济学任课老师!
参考文献
[1] 姚庆国.《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山东社会科学,2001:87-89.
Qinguo Yao .《The theory of safety cost and safety cost accounting》. Shandong Social Science.2001:87-89.
[2]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2012:25-29.
Kun Man.《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icroeconomic booklet》. SIXTH EDITION .2012:25-29.
[3] 罗云.安全经济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3-22.
Yun Luo.《safety economics》.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4:13-22.
[4] 罗云.安全生产成本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20-55
Yun Luo.《The cost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BeiJing. Coal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2007:20-55.
[5] 袁新生.《LINGO和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2007:129-153.
Xinsheng Yuan.《The application of LINGO and EXCEL in mathematical modeling》.2007:129-153.
[6] 薛定宇.《控制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2007:337-352.
Dingyu Xue.《Control MATLAB mathematical in problem solving》.2007:337-352.
[7] 胡守信.《基于MATLAB的数学实验》.2004:63-69.
Shouxin Hu.《Based on the MATLAB mathematical experiment》.2004:63-69.
[8] 刘松涛.《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D].济南: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17-25.
Songtao Liu.《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safety analysis and the forecast method research》.JiN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 2004:17-25.
[9] 王梓哗.《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生产者决策》.科技创新导报,N0.33,2011:186-190.
Ziye Wang.《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nd producer decisions in different shap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1:186-190.
[10] 刘鹏.《知识型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其启示》.科学学研究,第22卷(第5期),2004:513-516.
Peng Liu.《Knowledge-based enterprises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and its revelation》. Science research, vol. 22 (5).2004:5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