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下经济发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林下经济;制约因素;发展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46-01
我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将森林承包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开发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但是,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开发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林下经济发展时间不长,还处于初级阶段,受到理念、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森林资源利用水平仍然较低。如何改变当前抑制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促进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1 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除了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之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民意识低
当前我国林业资源多数还是承包到农户,而农户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小农思想意识严重。他们在一小块土地上耕作,只需满足温饱即可,对于协作、交易等行为的需求并不强烈,因而也没有动力去发展林下经济[1]。另外,农民意识低还有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①交通不便、农产品交易价格低,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②当前农村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无力发展林下经济;③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农民不愿意多花费精力发展林下经济。
1.2 林地流转少
林地流转是指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但是当前农民的土地意识较强,认为土地经营权在自己手里,心里才会踏实,对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并不高,造成当前土地经营分散,林下经济发展难以规模化。而仅仅依靠个体经营,难以有效发展林下经济。
1.3 资金短缺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一定的资金,如建设配套设施、购买畜牧幼崽等。当前农民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资金仍然有限。尤其是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需要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对于资金的要求更高。而农村由于缺乏相应的抵押物品,难以从银行贷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农民即使想发展林下经济,也是有心无力。
1.4 产销脱节
由于农户经营过于分散,又缺乏政府部门的引导,在产销过程中,都由农民自主进行。而农民资源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销路,造成产销脱节。另外,林下经济产品的产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大,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产量又直接决定了市场价格,在产量较高时,容易发生“谷贱伤农”的情况。
2 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鉴于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促进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发展农村经济。要促进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落实配套政策
林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是完成林地确权,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实施将激活林业产能。政府相关机构特别是林业部门应结合地区特点尽快制订林改配套政策,并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宣传、实施到位。一方面,让群众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有意向的投资者能大胆、有信心地扎根林下经济[2-3]。
2.2 提升融资效率
银行应该履行国家政策,在严格贷款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放宽贷款用途,提高额度、延长期限,采取财政贴息和优惠利率等方式,并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的相互组合,灵活信贷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满足林企、林农的多元化融资需求[2-3]。
2.3 加强技术培训
由于我国林下经济发展刚起步,农民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林业站可联合科技、农林、畜牧等部门组成专门的服务小组,对农民进行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展开培训,提高农民技能,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2.4 促进规模化发展
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看到典型的成功案例。如果相关部门通过引导,树立一定的成功典型,则可大大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另外,还可加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将林下经济化零为整,促进其规模化,可大大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速度。
2.5 成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
通过成立一定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把农民及其林地所有权和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水平,提高了市场竞争力[4]。实践证明,成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3 结语
林下经济的起步与发展,是我国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一大跨越,实现了从平面林业经济向立体林业经济,从传统林业经济向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对林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作用。但是,林下经济发展需部门协作,技术服务、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我国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凌鹤.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J].云南林业,2008(6):22-23.
[2] 廖灵芝,李显华.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云南省大关县的调查[J].中国林业经济,2012(1):10-12.
[3] 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EB/OL].[2016-10-15].http:///link?url=r4b9RSVZ2dppeazSSqA6umGsdhiffI2KN_S_
BeC43v8qRjC6t6B3etL6wtT1ZdgT0SkkfKjXhh4H1BEttdn5oWX2208aV
关键词: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86-03
1林下经济
1.1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是通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可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既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间,又涵养、抚育了森林资源,实现了双赢,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林下经济也为城乡居民休闲、度假、旅游赋予了新的内涵。
林下经济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经营加工、林下休闲度假4种模式。涉及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鱼、林蜂、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和养老养生等诸多产业。
1.3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林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有许多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林区逐渐成为城市人们的青睐之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等生态经济因素,发展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
东北三省及东西南各省部分地区,林下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并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河北省邯郸市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药、林花、林兔、林蛙、林下鸵鸟、林蝉、林蝗、林菌等10余种动植物和家禽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1];云南省依托丰富的药材、食用菌、森林野菜等资源优势,已经逐渐发展起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等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产业[2];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主要有以速生丰产杨树林下种植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等的林菌模式,杨树林下养殖肉鸭、肉鹅、本地鸡等的林禽模式,以及本地蔬菜为主的林菜模式等[3];广西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探索出了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畜、林蜂、藤芒编织加工、休闲度假等8种模式,且不同区域因不同的地理因素发展重点不同[4];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主要分为食用菌、坚果、浆果、林下养殖、森林野菜和北药等,但这6种产业资源在林区各地呈现出了不均衡的分布,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分别规划、分类经营[5]。
天津市地处北方平原少林地区,20世纪70~80年代,天津的静海和大港地区大力发展枣粮间作立体栽培,形成了林下经济的雏形,经济效益不太明显。到90年代,蓟县等区县开始大力发展速生杨树丰产林。杨树栽植前3年,在林内套种黄豆、玉米等农作物,3年以后,随着林分的郁闭开始尝试在林下种植木耳、香菇综合效益较明显。进入21世纪,林木进入中龄林后,平原地区成片林地大幅增加,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有效地解决了林业生长周期长的问题,实现了林地经营长、短结合的良性循环。截至2010年底,全市5个区(县),6382户,2万余人开展的林下种植、养殖面积达4万亩,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形成了林禽、林菌、林草、林药、林下蚯蚓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同时,各乡镇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使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真正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2滨海新区林业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区域面积2270km2,大部分土地为盐碱荒地,林木资源较少,集中连片的林地主要为防护林、森林公园、农业园区、经济林和苗圃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只是刚刚起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使效益最大化,大力推广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已引起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形成共识。
滨海新区现有盐碱荒地1214km2,现有林地面积19581hm2,其中农村林地面积为10500hm2,城市绿地面积9081hm2,平均森林覆盖率为8.6%,防护林总面积为3913hm2,经济林总面积为5936hm2,四旁总面积为946hm2,灌木林总面积为105hm2。新区现有大型森林公园4处,共1500hm2,苗圃基地600hm2,发展林下经济有一定潜力。滨海新区目前可开发利用实施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可达8000hm2,其中,近期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近3000hm2,包括各大森林公园、中型苗圃基地、经济林基地、农业产业园、水库防护林等。这些林地大多长期以乔木和果树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和苗木繁育基地,林下少有小规模的种养殖,鲜有规模化的开发经营。
3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规划
3.1林下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要依托滨海新区、服务新区,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1.1林下旅游休闲
林下旅游作为林下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经济增长快、附加值高、社会效益大、产业链长以及前景广阔等特点。正是由于林下旅游休闲具备的这些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目标,完善林下旅游所需的硬件建设,科学选择开发林下旅游的林地资源,将林下旅游业发展为具有经济发展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文化凝聚功能的新兴林下生态经济。
充分发挥林下旅游的优势条件,深入挖掘滨海新区本地民俗和地方特色,呈现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发展初级林下旅游和农家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特色鲜明的纯自然、原生态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等项目。
目前,新区以森林布局和水系工程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如大港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等大中型公园已成为旅游休闲的热点地区。林地的布局和提升改造有待于完善,前景广阔。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也带动了周边地块的升值和房地产的发展。
3.1.2林下种植和养殖
林下种养殖为林下经济中最早出现的产业。新区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种养殖业的高成本因素,削弱了与其他周边地区的产业竞争能力。针对于此,首先从种养殖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高附加值、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其次要在科学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摸索不同林下种养模式的最佳发展规模,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新区露天林下经济种养业只是刚刚起步。通过大胆尝试,摸索积累经验,比较典型的有新城果园、绿宜生态园、绿地兰天等基地在林下探索养殖了大雁、鸡等禽类和养鱼、垂钓、葡萄保护地种植草莓间作繁殖花灌木等,但还未能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3.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只是刚刚起步,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根据现有条件,其蕴藏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还存在有待完善、提高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不合理、发展滞后。大多定位低端、产业重复、发展缓慢、种养模式单一,粗放经营、经验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市场;二是产业合作和市场运作能力不强。市场运作机制不成熟、联动性差,往往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市场,效益得不到保障,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三是缺乏龙头和典型企业带动,处于盲目发展阶段,规模化、产业化和系统化的林下经济体系的形成还要经过较长发展阶段;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也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少政策和科技支撑。缺少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度不高、信心不足。
3.3加快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3.1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新区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重点发展林下休闲旅游和种养殖,合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林下经济是一门系统工程,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好规划和设计,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露天和保护地经营、种养殖方式等不同需求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十分重要。
3.3.2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支持
通过确立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及新区财政扶持资金。在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中侧重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扶持。
3.3.3抓好林下经济典型宣传与推广示范
积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新闻媒体、科教宣传、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
3.3.4推广实用技术,完善培训体系
林下经济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新发展模式、新品种、新栽植技术、新加工技术等的应用推广。要从林下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向农民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工作,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科学普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走出去考察学习,积累经验,为我所用。
4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效益,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由传统的单一林业向现代复合林业推进是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化林业和都市林业的必然趋势。滨海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仅是刚刚开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为构建滨海新区林业产业新格局及都市型林业产业的发展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石利平.邯郸市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11(4):66~67.
[2] 王学花,杨红艳.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6):116~118.
[3] 战臣祥,袁俊云,申鹏,等.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49~53.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研发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57-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但已经很难适应社会追求经济、环境效益的发展要求。在生态环境中,生态林业作为我国生态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农复合经济经营模式被广泛的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传统的林业生产经济相比,其主要是利用有限的林业空间和土地资源,来进行林下养殖种植、采集以及森林景观等来进行的一个复合型的经济[1],林下经济对于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的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做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林下经济是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剧增,造林的空间越来越小,而林地的空间越来越大,为林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广大的林农来讲也是一大福音,林农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林地空间来发展林下经济,在有效的空间和林地上开展复合型的林下经济,是林农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林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林下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发家致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以及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目标的有效统一,这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统的林业发展中,林地的种植单一、收益的周期较大和经济效益的见效慢,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林下经济的出现和壮大让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重新燃起了靠林业发家致富的梦想。因此,只有通^不断研究创新,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提供更多的思路,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林下经济是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措施
发展林下经济是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措施。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型的林业经济模式,将有限的林地空间和土地合理的利用起来经营一些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如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旅游业等,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下经济不仅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对于促进林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亦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另外,在传统的林业发展中,林地的种植单一、收益的周期较大和经济效益的见效慢,这些缺陷大大影响到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而林下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将弥补了这些的缺陷,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林下经济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的新途径
林下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将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土地紧张的局面。林下经济利用有限的林业空间和土地资源来进行种植和养殖等多种经营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而且还增加了林地中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促进林间的生态系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解决了我国目前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发展[3]。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特别是林农的用地矛盾突出。那么林地的有效利用必须要寻找新的途径,而林下经济无疑就是最好的途径。
2.4 林下经济促进了就业和增加收入
林下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将会拉动周边各种行业的发展,这样就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了就业,缓解了我国目前就业难的问题。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加工,也需要交通运输和物流,更需要信息服务等,这些都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这样会增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城乡的收入增加。另外,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综合型的复合经济,所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有林业、农业、畜牧业、医药等多个行业,这就离不开当地农民的参与和支持,从而直接和间接地拓宽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就业渠道,促进了林业整个区域内的人口的就业率,增加了当地的平均收入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林下经济带动的就业率和增加财政收入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 现阶段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
3.1 资金不足
林下经济的出现给很多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都十分的感兴趣,然而,资金不足成了他们发展林下经济最大难题,很多农民想做又没有钱,只能看着别人发财自己却无能为力。即便是一些手头比较宽裕的农民,但是家里有老有小,需要开销的地方还很多,也不敢全部拿来发展林下经济,也很难下定决心来做林下经济,这将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些正在经营林下养殖、种植农户,也是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经营规模上也没有多大的进展,也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4]。因此,尽管很多农民都清楚发展林下经济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但是资金不足却成为了他们放弃的主要原因。
3.2 农民承担不起经营风险
林下经济中的种植和养殖业,特别是养殖业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大,而农民在技术和市场信息方面都是比较缺乏的,如果中间出现一些经验风险,就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让农民倾家荡产或者背负着巨额的债务,这些都是农民承担不起的风险。因此,就会有很多农民在林下经济的开展上存在顾虑。特别是技术上,很多农民还沿用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和种植方式,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够了解和掌握,这就会在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利的因素,从而加大了经营的风险,最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很多农民一般选择观望或者犹豫的态度,不敢承担风险。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很多农村的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不愿意在家里发展林下经济。
3.3 基础设施条件差
由于林下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这样就会加大农民的成本投入。目前,在我国很多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都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公路没有修好、水电等设施没有完善,甚至有的林场都没有通电,都是靠农户自己拉电来维持生产活动。基础设施不完善就会导致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难以实施,还加大了农户的投入成本,严重制约着林下经济的发展。林下经济要想从规模上和技术上有所突破,是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如果基础设施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会影响到林下经济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也会不断增加农民的投入成本和打消农民的积极性,是非常不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
3.4 对市场信息不了解
要做好林下经济离不开市场,而市场中存在着很多可变性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任何产品的流通都要经过市场,可以说市场决定着林下经济的走向,也是指引着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方向。因此,可以说市场信息是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标,市场不仅引导着农民的生产活动,而且还决定着农民生产的产品所带来的回报。那么,如果农民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相关信息,就很难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把握住方向,就弄不懂生产什么能给自己带来最多的经济效益,久而久之就会市场所淘汰[5]。从目前的林下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很多农民在产品经营中,大部分人都是等着别人上门来收购或者到市场进行零售,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经济效益无从说起。
4 做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政府扶持,落实林业改革配套政策
要想做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是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的,而目前在林下经济政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政策,很多政策都落实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的扶持,认真落实林业改革配套的政策。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应大力的扶持和引导发展林下经济,积极的对林下经济进行调查研究,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从而因地制宜的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另外,相关的政府林业部门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改革配套政策,对于政策也要认真的落实的实处,让农民真正的看到政府的态度,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4.2 加大对林下经济的宣传力度
要做好林下经济,必须提高人们对林下经济的认识,需要相关林业部门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对林下经济的重要性和优势进行宣传,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府、企业和农民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和优势认识。如通过新闻媒体、到村里广播、墙体广告等。另外,还可以组织人们参观学习一些典范的林下经济经营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抓好示范典型建设,总结推广示范户经验,不断提高示范户的经验规模和科技含量,从而推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6]。
4.3 加大资金的投入
要发展林下经济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哪壳暗牧窒戮济发展的情况看,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地方的林下经济发展基本都出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和鼓励信贷资金投向林下经济,多样化的为林下经济吸引更多的投资。政府要不断鼓励金融机构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支持,协调好金融机构并制定相关投资政策,放宽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贷款优惠政策,切实的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7]。
4.4 加大对技术研发和推广扶持力度
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民承担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要想发展林下经济,必须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手段,从而增强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相关林业部分加大对林下产业研发的基础性建设投入,并且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不断提升林下产品的特色和传统优势。另外,还要派遣专家到当地农村对农民进行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努力地推广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给农民,让他们少走弯路,也认识到政府是支持林下经济的,从而不断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4.5 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信息就像是农民和一些小企业的眼睛,如果连市场信息都不知道,那么农民和一些小企业就要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这也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重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专门的市场信息服务机构,使之成为一个官方平台,积极地收集国内外新技术和产品市场需求等信息,然后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播媒体,及时向农户和企业,农户和企业也可以自行登录到平台中进行了解。另外,还要对辖区内林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及时地在官方平台进行更新,从而确保市场信息的及时、有效性,降低农民和企业的市场风险。
5 结语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林下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阮进生.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初探[J].现代园艺,2017(6).
[2]赵恩梅,邱玉山.黑龙江省林下经济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7(2).
[3]宋尚平.广饶林下经济实现2.5亿元[J].国土绿化,2017(2).
[4]蒋泽平,孙体如,胡高瞻.挂县强农结硕果林下经济富泗阳[J].江苏农村经济,2017(4).
[5]吴 岗,李伟东.浅谈沁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J].农民致富之友,2017(6).
关键词:广西;林下经济
中图分类号:S632.9文献标识码:A
1广西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
广西地处我国南方,南部和北部湾相邻,森林覆盖率高达58%,超过半省的国土被森林覆盖,林业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64%,是个林业大省。根据调查,全区适合进行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地达600万公顷,占据林地总体面积的4成左右,相当于全区耕地总体面积的1.5倍左右。由此,以上优越性为广西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地域优势。在气候上,广西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临热带海洋。由北至南年平均气温在17~24℃之间,年阳光辐射总量达到90~100千卡/cm2,日均温度为10℃,持续日数在240~358天之间,降水量在1 100~2 800mm之间,为雨热同季气候,这些条件十分有助于发展林下经济。
2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
2.1广西林下经济取得的成果
2009年广西进行集体林权的制度改革,林下经济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取得良好的成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林地确权之后,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林药、林菌、林花、林畜、林禽、林蜂,藤芒编织加工以及休闲度假旅游等林下经济项目发展迅猛。以2010年为例,全省有350万左右的农民投入到林下经济发展当中,林地达到86.67万公顷,年产值为135.75亿元。到了2011年,林下经济的产值则达到230亿元。(2)林下经济推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的增长。以2010年为例,林下经济吸纳就业人数超45万人,而林下养殖农户就超过20万户,带动了100万左右的农民进行就业和创业,促进农民的收入年增加达115亿元。同时,多个县市林下经济的总产值超过亿元,浦北等4个地区产值超过10亿元,合浦等4个地区产值超过5亿元,苍梧等9个地区产值超过1亿元。(3)加速了产业化步伐,带动企业的发展。广西的林下经济发展造就一大批的种养殖基地,如陆川的林下养殖基地等。同时,凉亭、美凰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被培植起来。这些企业在产业化优势下,实力得到迅速的壮大,且使得林农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受益。
2.2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为项目的选择问题
选好选对项目是进行林下经济推广的前提,林下经济优越性无与伦比,但要有好的项目作为支撑,否则没有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无法得到普及。农民一方面希望赚到钱,另一方面又因自身的局限性,可能无法进行好项目的选择。因此,需要政府进行组织,将领域内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和农民自身的经验相结合,进行专业的分析总结,寻找符合当地环境、气候、资源等条件且市场潜力佳的项目。目前,多数对林下经济了解的农民都愿意进行林下经济发展,但将林下经济的潜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的切实途径还未寻找到。政府应当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寻找到收益较大、风险较小的项目,供农民选择。
2.2.2启动资金问题
要发展林下经济,就必须进行资金投入。目前,一些林下种养殖户存在扩大其规模、延长其产业链的需求,但由于资金缺乏导致无法实现。要实现林下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起复合经营系统为致富增收最佳的途径,但由于启动资金的缺乏导致他们有心无力,裹足不前。
2.2.3市场开拓问题
目前,多数农民仍旧延续老方式,在收成之后坐等采购商上门收购或直接到市场零售。然而,多数农产品的保质期较短且上市的时间集中,因此农民的话语权往往很低,价格由采购商决定,无法获取较好的效益。实际上,产品所需的种类与数量是由市场决定,对市场的把握需掌握足够信息,然而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加之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市场的了解十分有限,对市场的把握与开拓变得困难。由此,林下经济走传统的出售老路,没有发挥其优势,也就难实现经营效益上的提升。
2.2.4基础设施配套与经营风险的防范问题
林下经济需要水力、电力、道路等相关基础配套。基础设施无法跟上,则严重制约林下经济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同时,由于农民多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林下经济的发展又存在技术、市场风险,因此容易制约林下经济的全面发展。
3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景
3.1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四大产业化类型
广西林下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四大产业、三大板块的格局。四大产业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
林下种植,即充分地利用林场丰富的资源进行种植业发展,主要有林——果、林——草、林——菜、林——花、林——药、林——菌等模式。林——果模式是利用林下的空地,间种或套种柑橘等适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的水果。林——草模式是在林下进行牧草种植的办法,用于养殖业的发展。林木可种植桉树等,牧草每年可以收割5次左右,用来养牛、养羊等。林——菜、林——花模式即在林下进行耐阴性花卉等观赏性植物以及耐阴性的野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林——药、林——菌模式即在林下进行蘑菇、香菇、灵芝、红椎菌等菌类和药用植物的种植培育。这些作物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产品往往供不应求,且售价长期居高不下,是一项投资相对少、收益较高的高效经济的项目。
林下养殖,就是对林下空间充分利用,进行立体养殖业的发展,主要有林——畜、林——禽、林——蜂3种模式。林——畜、林——禽模式具体为在林下圈养鸡、鸭、鸟、鹅等禽类,放养或者圈养牛、养、猪、兔等家畜。林——蜂模式为利用林木进行蜜蜂放养。发展养蜂业。林下养殖使得广西的畜牧业行业龙头企业得到发展,生态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扬翔、凉亭等知名企业的壮大,多受益于林下养殖。
林下产品加工,为藤芒编织、松脂、食用菌、竹笋、药材、蜂蜜、野菜、甜茶等的采集加工。根据统计,2010年,林下产品加工的经济产值占总产值的1/4。
林下旅游,是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逐渐成为广西林场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广西已建成大桂山、贺州姑婆山、柳州君武、南宁良凤江等一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的森林公园。这些森林公园,具有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自然优势,同时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森林景观、林下产品资源,进行旅游观光、康复疗养、休闲度假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增加经济收入。
3.2广西林下经济的经济前景展望
广西在耕地的单位面积产出水平较高的情况之下,要达到短期内大幅提升耕地产出的目的,存在很大的困难。充分利用广阔的林地资源和当地丰富的劳动力,大力发展林下四大产业,将“林下”文章做足,将林下经济搞活,已经成为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广西自治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根据广西自治区政府的规划,从2010年开始,全自治区争取用大约3年的时间使得林下经济的用地发展到133.33万公顷,并形成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林下产业。同时,着力培育起一批67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从而推进林下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的有机结合,并创立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同时,促使参与到林下经济开发建设的农户数量达到100万户,每户的平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数值。在“十二五”期间,广西自治区各级的财政将投入超过10亿元作为林下经济的扶持资金,引导100亿元以上的社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金融林下经济的发展领域。
同时,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市场经济等条件,合理选择模式、因地制宜的发展林下经济,聚集生产的要素,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项目,也是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依据“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中的基本思路,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全区的林下经济争取面积达到333.33万公顷,其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并实现人均增收在1 000元以上的农民累计达到2 000万人。
4结语
作为广西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与林地的生产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林下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着眼未来,并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质项目,抓好林品选择、林下经济模式的选择以及林下经济的系统结构配置这3个关键步骤;多方位的筹集资金,鼓励农民进行自有资金投入,并加大相关金融机构支持的力度;进行市场的全面开拓,及时地收集市场信息,打造知名的品牌;同时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确保林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03):21-24.
1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概念与内涵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是在林下经济概念基础上提出的,林下经济虽然还是新名词,没有统一定义,但已有许多不同的表述。大多专家、学者乃至基层科技工作者都偏重对经济方面的作用进行定义。最近,有两位学者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林下经济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表述。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的张东升、于小飞(2011)对林下经济归纳出5个方面的要义:(1)以林业用地(尤其是山区林地)为主要活动范围,包括与之相连的生态文化资源;(2)它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为基础理论;(3)它以获得经济、生态与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直接目标;(4)以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思路;(5)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1]。北京林业大学的翟明普(2011)认为: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林下特有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种植和养殖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构建和谐稳定的复合林农业系统,或开展其他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发展林业生产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2]。
2杭州市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2.1发展林下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十五”以来,杭州市按照国家、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技术标准和有关要求,建设了大量的公益性生态林。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56.5万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49.3%。将生态公益林建设列入林业十大工程,按照森林生态区位的重要性、生态功能的脆弱性和资源保护的特殊性,对位于以水系为主的钱塘江、太湖二大源头汇水区、大江大河两岸、大中型水库(湖区)周围,以重要交通干线为主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两侧,以生态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集中连片的阔叶林、破坏后难以恢复的森林生态脆弱区等重要生态区位的公益林,纳入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实施强制性的禁伐保护措施,采取封山育(护)林、生态补植、林相改造、生态经济利用等定向培育技术,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资源质量,逐步增强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逐步构筑杭州大都市的绿色防护体系,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生态质量,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十一五”期间,全市坚持生态优先,森林面积从106.13万hm2增加到108.45万hm2,活立木蓄积量从3342.00万m3增加到4349.72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64.44%,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首位。杭州市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初具规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在如何协调生态的长期综合效益与农民近期现实利益的关系上已暴露出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杭州市林业用地日趋紧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将更加突出,对于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可行性
2.2.1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是政府的要求与导向我国林下套种或间作蔬菜、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非常普遍,但把林下空间作为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始于21世纪初,随着林下生态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总理在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业。林下生态经济发展被提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2.2.2林下种养生态经济产业已经起步根据杭州市生态条件和主要林相结构特点,已经筛选了几种适宜杭州市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某些相关技术比较成熟,基本摸清了杭州市特别是淳安县林地结构特点,林下种养模式开始规模化示范。如:千岛湖主体经营者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长期从事森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发的发明专利《马兰生态型仿生栽培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淳安县林业行业首个独立完成的发明专利。在森林蔬菜有机栽培、加工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森林蔬菜开发利用和示范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建立林下种植、养殖、游憩三大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8个。推广林下种植2个、林下养殖3个、林下游憩项目3个,实现年产值1134万元,年利润235万元,年税金75万元。
2.2.3林下生态经济产业与森林旅游业有机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森林中富含负氧离子和大量的新鲜空气,步行或在森林下休闲娱乐,对增进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林下广场调节城市小气候的功能最佳,人体舒适度最好,是夏季人们户外活动的较佳选择。森林的健康经营,无论从森林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是从森林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角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充分发挥杭州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林下游憩,有望实现林业和旅游双赢。
3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模式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模式雷同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模式表述很多,如:浙江省林业厅(2011)最近进行了林下经济调查,全省年实现林下经济效益826亿元,并将林下经济发展分为高效经济林、笋竹开发、林苗一体化、林粮套种、林禽共养、复合经营、休闲观光等7种模式[3];胡奕锋等(2011)调查,根据林地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淳安的林下经济主要选择在山核桃、板栗、毛竹、油茶、柑橘、杉木用材林等11个树种下实施,实施总面积1976.60hm2,总产值达到5054万元。其中,山核桃林1816.27hm2,占实施面积的91.7%。目前林下生态经济栽培模式主要有林+林、林+草、林+药、林+粮、林+桑、林+茶、林+畜等模式[4]。海渤(2010)提出林菌、林禽、林—草—牧复合经营、林药、林粮、林油、林菜7种模式[5];李彦玲(2011)认为要发展能源型、园林资源型、畜牧业型、林药型、菜果型林下经济,并从有利于政策的执行、统筹林地整体经营、信息利用、技术扶持、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出发,主张林下经济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6]。尽管众说纷纭,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归结为林下种植、养殖、游憩三大类。其中林下种植包括林下药材种植、林下食用菌培育、林下野菜栽培、林下牧草和绿肥种植、林下育苗和经济林培育;林下养殖包括林下畜禽养殖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林下游憩包括森林旅游观光、林下休闲娱乐等。适宜淳安(含千岛湖)乃至杭州市的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宜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军。通过林分改造方式,林下带状、块状、点状补植南方红豆杉、油茶、杨梅、柿、杨桐、茶叶等经济树种林下种植模式;利用森林发展畜牧养殖和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开发,林下养殖山鸡、草猪等,丰富菜篮子供应的林下养殖模式;围绕生态文化游憩定位,坚持在生态游憩中渗透生态文化教育,将国家级良种基地以及独特的文化和山水人文底蕴相融,森林休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使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形成良性互补,并吸纳带动周边乡村农家乐发展的林下游憩模式[7]。
4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4.1存在问题就杭州市而论,目前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林下生态经济技术研究方面。由于林业周期长,做到长短结合,是林下生态经济的出发点和目标,而在技术层面上,遗传改良、选育、栽植等依然沿袭传统方法,真正实现安全、高产、高效,大有文章可做。(2)林下生态经济产品的生产经营加工方面。如何拉长林下生态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是直接影响林下生态经济发展的瓶颈。(3)林农在林下生态经济产品的营销渠道方面。大多林下生态经济产业还没有统一组织和协调,容易造成生产无序化,缺乏品牌经营渠道;同时在管理上缺乏对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区域分布。
4.2制约因素顾晓君等(2008)认为发展林下生态经济的制约因素:(1)好的项目从哪来;(2)启动资金谁提供;(3)经营风险如何防;(4)市场如何开拓;(5)基础设施要加强[8]。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主要归结为2方面的制约:一是生态方面,科学地揭示和正确地掌握不同环境条件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潜力,做到因地制宜发展;二是经济方面,作为一个产业链,推进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并非易事。
5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方向
5.1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以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企业增效益为宗旨,以产业技术为支撑,整合多种资源,按照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相结合的复合经营林业,延伸林业产业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经营效益,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使林农形成一种新的更好的生存生活方式。
5.2发展原则
5.2.1坚持生态经济原则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经营习惯,选择、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林下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开发用材林地、经济林地林下资源,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方法,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9]。
5.2.2坚持集约经营原则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基地与专业市场,强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5.2.3坚持科技兴林原则发挥科技在林下生态经济发展中的突破、带动、支撑和引领作用。搞好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特别是在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等方面加强科技服务。
6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6.1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管理把林下空间作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来看待,把开发林下生态经济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成立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开发领导组织,积极给予并向上争取政策扶持。林下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要加强资源协调管理,制定林下产业区域、产品调整规划,合理布局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注重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引导的超前和适度性,及时开展阶段性总结和思路梳理,防止一味行政推动,引起产业、产品和规模结构性失衡,引导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深入发展。
6.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6.3坚持典型示范,发挥辐射作用实施林下生态经济试点,动员、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生态经济等多种复合经营发展模式。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生态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做大做强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