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工实习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刚开始我的心情是充满了疑问,不解的是,我们学计算机的,怎么会干钳工这样的活呢!但现在想一想,学了不少的课外知识,有些东西能让我终身受益。这是多么可贵的呀!
从安全教育,动作要领和工具的使用到拿起锉刀的实际操作,这无疑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的过渡。有些东西是要自己去摸索的,有些东西是要从理论中去发现用于实际。从开始的打磨平面,就让我学到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要用实际去证实它。眼见的不一定真实(平面看上去很平,但经过测光就能发现它的不足);这让我想到了学校为什么要我们来这里实习,是要我们懂得学习的可贵,学习和打磨平面一样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做到最好,同时还要让我们认识到动手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学习理论,那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际的体验,发现不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都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需要头脑和双手的配合。
从平面打磨到划线、打点;从修整形状到钻孔;从铰孔到攻螺纹,每一步让我学到的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
从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钳工,知道了钳工的方要内容是为划线、錾削、锉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等等。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钳工实习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我们不但对钳工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同时让我们学到了老师的敬业精神。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查找操作中的错误。我们还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关键词:汽车工业 创新
随着我国加入WTO,给整个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汽车产业的大发展,给其营销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大汽车厂商为了维护其企业的品牌和利益,对汽车经销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汽车工业在营销理念、模式、管理各方面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主要论述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的创新。
我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企业客观环境的变化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提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已成为国民消费的主要支柱之一。因为国内外资本、国外各大汽车集团大举抢滩国内市场。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汽车生产国,第四大汽车消费国。国外汽车各大巨头纷纷寻找国内合作投资机会。中国汽车业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鹿死谁手的精彩演义正在进行。它给汽车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理念、交易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汽车经销商的生存与发展与汽车生产厂的命运密不可分,物流企业重新洗牌和布局在所难免,厂商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营销企业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
微观环境的变化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由弱到强,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汽车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汽车市场由卖方转到买方;汽车产品由贫乏变得丰富;汽车价格降速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汽车消费方式从利用储蓄购车转到利用贷款买车;汽车市场发展由慢到快;汽车车型从以商务车为主转为以代步用车(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车)为主;市场主体由进口变为国产;消费主体由团体变化为私人。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厂家平均每年产出2-3款新车型),客户的选择余地加大,厂家之间,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加剧,经销商的盈利空间压缩。因此按照传统的、单一的以产品为主的营销模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营销创新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然选择
在长期市场环境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产品推销模式,尽管这种传统的营销观念为企业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是它难以适应今天的市场。由于市场竞争与变化,客户需求不断提高,这种营销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理念的错误。推销观念假定被哄骗购买了某产品的客户会喜欢使用该产品;或即使他们不喜欢该产品,他们也可能忘记自己的失望,以后还会再次购买。
方法的缺撼。推销观念采用“由内向外的工作方法,它从企业出发,就企业现有的产品大力进行推销和促销,实现企业的盈利。它强调的是征服客户,即取得短期的销售量,而非关注购买者是谁以及为什么购买。
短暂的客户关系。由于与客户的关系主要保持在买卖期间,此外企业也无需经营客户在买卖之后的利益,因此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不可持续的,当然也谈不上业务的可持续性。
恶劣的市场效果。大多数市场研究表明,一般客户会告诉其他三个人有关其愉快的购物体验,而客户会将他糟糕的购物体验告诉其他十个人。
我国汽车工业营销创新的主体
营销观念的创新
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的正确判断,并能以比竞争者更加有效的方式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市场营销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推销观念“从内向外”的视角,而采用“从外向内”的视角。它从明确的市场出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协调所有影响客户的营销活动,并通过建立基于客户价值和长期客户关系来取得利润。换句话说,企业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通过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获利。
营销模式的创新
营销模式的战略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社会、企业、消费者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企业将自己和客户作为利益的共同体,通过高效有序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识别、吸引、获得、留住和发展有价值的客户,与其保持终身的互动关系,了解并有计划地满足其需求,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具体地说,汽车流通企业应通过有序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建立功能齐全的“四位一体”(“4S”: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信息反馈)的营销管理模式。
这种通过提供舒适的购车环境,专业健全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程式产品终身服务,真正实现了“以消费者为本”的市场营销理念。新型的“4S”汽车专卖店,通过其服务的延伸:整车售前服务,提供汽车产品的技术性能、价格咨询、整车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上牌、缴费、保险、汽车的装饰等);售后的回访、车辆保养、零部件供应、车辆维修、24小时车辆救援服务;汽车更新服务(处理老年、更换新车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拓展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建立新的营销服务体系。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模式,必须建立新的营销服务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客户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市场发展趋势就是我们的目标。
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通过一定规模连锁店的经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规范接待、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服务的程序和员工的行为以及业务的协调和应急机制。
完善客户和业务信息系统,建立汽车电子商务。通过调查、收集、统计、汇总客户和业务资料,分析客户群、客户的分布、乏味户的需求,指导业务的发展,确定营销公关的目标。
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和激励机制。通过定期、专项的培训计划,向员工灌输营销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勤奋工作,培训良好的学习时尚,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并明确激励机制,达成以目标为导向(业绩、客户满意度、平均生产力等),以金钱、荣誉、参与感激励个人和团队,金钱激励又以单车提成和效益提成结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维护企业和品牌的形象,连接营销服务体系各个环节。
营销组织创新
市场营销组织是指企业内部涉及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营销组织创新是营销创新的保证。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及时灵活地调整相应的战略和策略,动态地设计相应的营销组织结构形式,进行营销组织的再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减少管理层次。在新的营销战略模式上,需要充分利用基层员工的知识和智慧。营销组织的设计要适合这一变化特点,向扁平化发展,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向员工进一步分权。营销决策者必要时可直接授权或指挥一线营销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市场主动权。这样可以使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同时,还能解决企业内部因营销管理层次过多而产生的、效率低下等弊端。
组建多项目的营销管理团队。企业根据特定的营销问题和任务从营销组织或其他职能部门抽调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人,组织临时性的“营销专业团队”,接受营销决策层授权,全权负责特定项目,起到成员共同攻关,解决问题。在使命完成后,团队即告解散。
营销沟通创新。企业各业务部门间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交换意见,有助于彼此,缩小认识分歧,化解种种不协调。营销组织主动发挥营销沟通职能,通过营销组织的设计,创新信息交流方式,建立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促进信息的横向流动,消除部门之间的营销不协调。
我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创新前景
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将有如下特点。
市场营销主体:在大批量生产的车型中,以生产制造企业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将成为销售组织的主体。经销企业服从和实施制造企业的总体市场战略。
战略伙伴关系:制造企业寻找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战略伙伴,大多数经销单位将分别与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结成长远、牢固关系的战略伙伴。
区域集团组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和用户密度条件下,销售商将形成区域性集团,每个集团中建有仓储、维修、配件,形成多种功能。以区域集团为基础,形成全国性经销集团。
市场补充体系:小型独立销售单位和一些汽车修理作为销售补充,为其他企业和部分关系用户提供服务。
新兴销售方式:百货店销售方式,作为一个区域集团的延伸和摊点存在。而电子商务首先将与传统方式结合它的后期影响,目前尚无法估量。
在中国谈汽车营销模式的走向,必须立足现实的国情,未来的汽车市场只能是土洋结合、多元化的、有区域特色的、符合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的多种模式长期并存。
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那么对于汽车销售企业而言,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也就难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国内市场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改变陈旧的经营观念,推行新的市场营销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顺应市场大趋势,与国际先进的汽车营销模式、体系接轨,企业才能重获生机,蒸蒸日上,取得更大发展,树立企业的民族品牌。市场营销创新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体而言,世界在迅速地前进、变革,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在不可逆转的经济大潮中,每个制造企业都要不断确立和调整营销战略,选择符合市场规模的营销模式,每个经销企业更要把握好时机,选择自己的命运。目前,中国营销企业一个最大特点是:数量众多,组织分散,状态混乱。但是,就中国汽车工业而言,现有经销单位在资金、资产、人才、知识、技术资源、用户关系等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产,利用好这部分资产,是国家的幸事,也是汽车工业的幸事,更是制造企业抢滩市场的捷径。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外国厂商看好的伙伴。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汽车工业无疑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而对国际汽车集团竞争的压力,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会。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迎接挑战,抓住机会,确定自己的地位,寻求自身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康荣平,大型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邵海忠,WTO与汽车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3.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汽车营销模式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汽车维修市场,2001
4.秦远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研究,2001
一是要找准工会工作在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中的定位。劳教所工会组织的主体是民警职工,特别是民警,他们肩负着维护安全稳定的重任,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用工会工作这一群众组织形式激发工作热情。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工作载体和工作手段,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水平,从民警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涉及民警职工切身利益、突出问题的解决,使广大民警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要坚持一切为了民警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体现了党和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本质要求,工会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维护职能来展开。工会是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密切关心民警职工的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争把关心送到每个民警职工的心坎上。
三是要加强“职工之家”建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要进一步把“职工之家”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以“职工之家”为载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文体比赛、知识竞赛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充分展示民警职工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政策网络;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10-0162-05
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受到传统化石能源供给的严重制约,尤其是我国对原油进口的依存度已在2011年达到56%。同时,我国计划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排放成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就意味着能源和环境已不允许按照现有的路径发展汽车产业,不仅作为传统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趋于枯竭,而且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也不断威胁数亿人的健康和环境。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已明确了电动汽车是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然而,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刻不容缓。目前,公共政策领域的学者还未充分关注充电设施供给政策问题研究,也未充分关注如何构建和完善充电设施供给的政策体系探讨。充电设施供给政策体系是由诸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网络系统,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是与政策网络的运行密切相关,在充电设施供给的政策网络中,网络结构以及网络主体互动关系是核心,政策网络理论为上述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一、政策网络理论在充电设施供给政策分析中的适用性
政策网络概念最初是来自于美国的“铁三角”模型,即由行政管理机构、立法机关和利益集团主导政策制定过程。但随着社会价值观分化和利益多元化,20世纪70年代赫克罗(Heclo)提出了相对开放的“议题网络”,认为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决策过程已成为围绕特定议题而形成的参与者之间的松散网络模式,即参与者不光包括政府官员、国会议员、游说团体,还包括学者、大众传播媒体、公众等,这些参与者之间并没有紧密关系,而是通过各自方式对政策过程施加影响。虽然不同学者对政策网络概念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但多数学者认同政策网络是一种在政策参与过程中分析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理论,参与者通过策略互动、水平协调并交换信息及合作,促成政策形成并影响政策效果。
网络理论被引入公共政策领域后形成了政策网络理论,从而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政策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从政策网络理论看,政府在政策过程中不是唯一的主导者,政策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的行动者和逐利者,各行动者和逐利者的资源与信息交互关系形成网络。因此,政策网络具有三个基本特性:(1)行动者及其目标的多元性。所有成员都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诉求,但各个成员并不是拥有平等相同的权力和影响力,并且任何一个成员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而是通过资源和信息的交换达到彼此的目标。(2)交互依赖性。政策网络中的不同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需通过资源和信息交换实现各自的目标,形成相互依赖关系。(3)网络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网络中各成员间的交互关系一旦形成,会在一定时期达到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使政策网络能够实现制度化运行。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的政策过程同样具有以上三个特性。首先,充电设施供给政策过程包括多个行动者和逐利者,如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电网、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等。各行动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如国家电网和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希望通过充电设施建设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新能源汽车使用者则希望充电设施布局科学合理。然而,各行动者和逐利者的权力和影响力是不同的,如在充电设施供给中,国家电网比国有大型石油企业更具技术和资源优势,因此,话语权和影响力较石油企业要强。其次,充电设施供给政策过程中的行动者之间交互依赖,如国家电网拥有智能电网等技术和资源优势,而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凭借加油加气设施拥有充电设施的布局优势,两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部拥有决策权,国家电网需要掌握政策意图和导向,从而实施合理供给,而科技部也需要了解国家电网及其他行动者对充电设施供给的意见和态度,以便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最后,充电设施供给政策过程行动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特点。从充电设施供给的议题确立到政策的逐步出台,各环节都是由行动者间的持续互动来完成,这种互动包括合作与博弈,但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具有制度化特点。
二、充电设施供给政策网络的主体分析
政策网络主体划分的理论模型有Wilks&Wright模式、Atkinson&Coleman模式、Van Waarden模式等,其中Rhodes模型是较为经典的模型(如表1所示)。本文也采用Rhodes模式作为充电设施供给政策网络主体分析的逻辑框架。Rhodes将政策网络分为政策社群、政府间网络、专业网络、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
结合Rhodes政策网络的经典模型,根据充电设施供给政策的实际情况,将充电设施供给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网络分为政策社群、专业网络、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图1)。
(一)政策社群
在充电设施供给政策网络中,政策社群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社群。中央政策社群是指与充电设施供给相关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地方政策社群是指省、直辖市以下的主管部门,包括各省(市)的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厅或科委、财政厅(局)、发改委和电监局、办。充电设施供给作为政府一般性调控政策,立法机构没有主动权,但具有监督的权力。中央政策社群由各部委职责确立部级协调机制,地方政策社群同时构建平行部门协调机制,中央政策社群和地方政策社群之间具有明显的纵向府际关系,中央政策社群对地方政策社群具有领导或指导关系,两级社群行动具有高度一致性。
(二)专业网络
充电设施供给政策专业网络的行动者是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入政策过程的学者和组织。在我国,充电设施供给的研究性组织主要包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相关系所。这些专业网络主体通过承担政府、企业委托的充电设施供给相关技术和政策研究,协助制定充电设施供给标准和政策。
(三)生产者网络
在充电设施供给的政策网络中,生产者网络主要包括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石油公司、金融机构等。我国目前有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和五大发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和华中五个区域以及代管业务,南方电网公司负责云南、贵州、广西的业务。电网公司与发电集团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协调问题,涉及的利益是发电成本、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等之间的平衡,但都拥有电力供应的技术和设施优势。石油公司主要是指拥有广泛加油加气设施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拥有充电设施布局优势,如中石化在全国拥有超过3万个加油站。电网公司与石油公司之间存在充电设施供给主导地位的争夺。银行等金融机构扮演利益支撑角色。
(四)议题网络
充电设施供给的议题网络中具有众多成员,包括公共媒介、部分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中电联、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等。这些成员较为分散,但拥有平等而自由表达政策意见的权利,成员之间不具有垂直联结,仅有一定程度的水平依赖。
公共媒介在政府与公众问架起桥梁,能够强烈影响政策问题和方案的偏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背景下,充电设施的建设也成为一个瓶颈,通过媒体的报道,工信部等部委加快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等标准,推动了各地充电设施的供给。
这里的部分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是指未能直接参与政策过程的个人和组织。由于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政府的限制,更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贾新光提出停车场或可以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是以全国电力企事业单位和电力行业性组织为主体,在议题网络中联结政府和企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代表会员向政府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策,另一方面向会员传达政策意图,减少政策实施阻力。针对充电站(桩)的设备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中电联成立了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将在近年初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为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做好政策协助。
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目前主要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交通领域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他们主要是对充电设施的布局、充电时间、充电模式等表达诉求。在现有阶段,这些使用者处于政策过程的边缘,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使用者的诉求也会在议题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充电设施供给政策网络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在充电设施供给政策网络中,各主体问存在着众多利益诉求,由此引发复杂的权力和利益博弈与合作关系,包括政策社群与专业网络间、政策社群与生产者网络间、政策社群与议题网络间、专业网络与生产者网络问、专业网络与议题网络间、生产者网络与议题网络间等。
(一)政策社群与专业网络
政策社群与专业网络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多表现为合作,博弈现象不明显。一方面,在我国,政策社群的地位、决策权和影响力高于专业网络,专业网络的定位是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持的角色。政府希望得到专业网络的理论论证,为政策科学合理制定提供借鉴,特别是各电力科学研究机构和学者针对充电设施供给的技术、布局等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向政府提供专题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社群不仅需要考虑充电设施供给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技术瓶颈等问题,还会兼顾不同利益集团的互动关系和利益协调。因此,政策社群与专业网络间也会存在不明显的博弈现象。例如,在充电设施供给中,多数学者认为电网企业应当在充电网络建设与运营中起主导作用,但根据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经验,石油企业作为充电设施供给的重要力量也得到政府的认可,我国政策社群也会试图平衡电网企业与石油企业在充电设施供给特别是布局上的利益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社群与专业网络会存在一定的利益相左,但从总体上看,合作多于博弈。
(二)政策社群与生产者网络
政策社群与生产者网络相比具有权威性,拥有充电设施供给的政策决策权,而生产者网络仅仅是政策执行者和接受者,然而生产者网络也可以发动专业网络、议题网络,或借助其他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向政策社群施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过程,维护其利益。
政策社群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当对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有利于改善公众环境和实现节能减排的充电设施给予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充电设施供给过程中可以对生产者网络给予政策支持或财政补贴,如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开辟充电设施金融支持的“绿色通道”、在充电设施建设初期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但在同时,政策社群在有限的公共财政中如何取舍支出领域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公共财政需要衡量投入产出比,在充电设施供给初期的投入效益较差,投资回收期长,且经济社会效益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政策社群有可能采取较弱的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
生产者网络是以营利为目的,在充电设施供给行为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充电设施建设初期,生产者网络同样面临充电需求小,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希望政府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分担其投资风险。
就电网公司而言,其充电设施建设和电网升级的成本很高,而以目前的电价计算,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因此,政府应当在考虑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适当对电网公司给予经济支持,有利于提高电网公司的积极性。以广东省为例,2012年到2020年预计充电设施及电网升级的总建设成本约为24亿元人民币,期间社会用电总量约为5.6万亿度,如果每度提高0.0005元人民币,即可达到收支平衡,如图2所示。
只有当政策社群与生产者网络在互相博弈中取得平衡点,充电设施供给才能取得实际成效,而这个平衡关系的达成是与投资风险、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带动效果、政府支持的成本、充电价格等因素直接相关。亿元人民币
(三)政策社群与议题网络
政策社群是处于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机构,拥有公权力和强制力,对议题网络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同时,议题网络成员众多,力量较为分散,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为影响政策过程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同。公共媒介是充电设施供给相关利益方的代言人,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力相对较强,特别是在传递新能源汽车使用者、部分未进入政策过程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等成员的声音和监督布局、建设、运营和管理充电设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策过程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借助自身的专业研究向政策社群提供辅助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以完善政策。中电联作为电力行业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对争取财政补贴、协助政府出台充电设施供给的相关标准有重要作用,如其企业成员的利益受损或激励机制不足,则可以向相关部委反映沟通,维护成员利益。新能源汽车使用者虽然处于政策过程的最,力量分散,但他们对充电设施供给的布局、充电时间、充电模式和定价等方面的建议会影响将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因此,政策社群不能忽视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和对充电设施供给的建议。
(四)专业网络与生产者网络
专业网络与生产者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可能表现为合作,有可能表现为博弈。如果专业网络与生产者网络关系密切,且前者是后者的隶属单位,或是利益共同体,则专业网络多为生产者网络的利益表达者,直接影响政策决策。如我国电力科学的权威研究机构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在充电设施供给的决策支撑和政策建议方面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当然,如果专业网络与生产者网络关系并没有构成直接的利益同盟,专业网络就可能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出与生产者网络利益相悖的政策建议。
(五)专业网络与议题网络
专业网络与议题网络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首先,专业网络与公共媒介之间的互动,专业网络能够通过公共媒介对充电设施供给政策过程和政策条款进行明晰地解释,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得到支持和贯彻,公共媒介能够向专业网络反映企业、消费者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促使专业网络向政策社群提出更为完善、科学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其次,专业网络与中电联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专业网络与生产者网络的关系,有可能表现为合作,也有可能表现为博弈。最后,专业网络与新能源汽车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较少,一般只有当使用方通过适当途径以较为强大的力量表达利益诉求时,才有可能引起专业网络的重视和交流,而这种途径有时候可能会是非常规的渠道。
(六)生产者网络与议题网络
生产者网络与议题网络之间最重要的是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关系,两者权利不对等。生产者网络中成员,如国家电网,利用其自身所拥有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可以不考虑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利益,借助专业网络、议题网络中的公共媒介、中电联等主体对政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充电设施布局、充电模式选择和充电价格等方面拥有绝对话语权和最终决定权。然而,新能源汽车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公共媒介等常规渠道或采取新能源出租车集体罢工等非常规渠道增加与生产者网络谈判的筹码,维护自身利益。当然,议题网络其他成员也会与生产者网络产生互动,如公共媒介监督电网企业建设充电设施情况、部分学者和研究机构表达对充电设施布局和充电模式的建议、中电联向电网企业传达政策等。
四、结论
我国已明确了电动汽车是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然而,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规范。然而,充电设施供给涉及多方利益,存在复杂的政策网络特性,充分探讨由特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网络结构和网络主体互动关系,对实现充电设施科学、合理供给和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驱动创新;工程实践;课程体系创新;轨道交通车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136-03
一、引言
1.国外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起步较早,美国制定了ABET EC2000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加坡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国际间学术和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ule,简称FH)培养工程师—高层技术人才的做法是延长实习学期,主要培养具有专业应用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日本Kanaz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开设了两门关于工程设计的基础课程:工程设计Ⅰ(EDⅠ)和工程设计Ⅱ(EDⅡ);训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对比发达国家的工程人才培养,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的趋势越来越凸现,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精深、轻综合,重灌输、轻自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不适应。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第一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科和专业方向瞄准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技术,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通信信号、运营管理和交通工程四个专业方向,以适应上海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迅速发展对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创新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原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在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上,表现出与既有的铁路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雷同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上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专业建设方向的深化与质量提升,建设成效不明显,无法彰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1.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偏重理论教学,制约创新意识培养的提升。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在培养计划上,课程体系较大程度上还是反映出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主观性、臆断性与刻板性,导致了学生学习中出现被动、消极与盲从,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
2.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了车辆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受到课程体系在课程大纲和内容上的约束,偏重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使得教学方法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较难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技术更新发展快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实践的特点导致了创新氛围不浓,因此,也导致了课程、教材、实验建设、学生创新培养环节上存在一定的瓶颈。
三、基于驱动创新的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重构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充分考虑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具有与其他高校差异化竞争特征和鲜明的专业特色,重视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在宽厚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构建和支撑上,创新性地增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知识,突显了特色。本校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等15门特色专业课程,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定位的基础支撑。在实践环节上,突出专业关键技术知识点,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综合实验等4门校内综合实验课程;创建了基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等4门专业课程设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认识、生产、岗位等特色专业实习环节。形成了独特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综合训练、生产现场应用实践的“三位一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体现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培养模式。
2.全面建设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实践环节。以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085内涵建设为契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积极开展校内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建设,快速推动和实施了双赢式的校企实践环节及基地建设。①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关键技术的校内综合实验项目的创建,相对于传统的铁道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其鲜明的理论和技术特征体现在车辆的牵引、制动、控制和维护保障技术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通过以专业教师为主体,聘请该领域的技术专家及工程师共同开发的形式,构建了车辆安全保障技术相关的车辆转向架实训平台、车辆电力电子实训平台、列车控制回路实训平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综合实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综合实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现代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模拟驾驶和故障诊断综合实验及其创新实验的开发。这些综合实验集理论分析和动手实践为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优化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地位,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主观性和刻板性,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②充分利用产学合作教育资源,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校外实践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依托院、校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申报并获批了教育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专业建设也得到上海市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开展了全面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维护保障中心车辆公司深入合作,企业导师联合开发系列内涵特色鲜明、与企业现场需求无缝对接的校外实习项目,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等3门课程综合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实习、岗位实习3门特色专业实习内容;把握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大力建设龙阳路“两站一区间”的培训基地的建设机会,积极参与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建设。通过上海地铁电动列车改造项目和集实验、实训为一体的上海轨道交通952列车平台建设,开展了车辆多种形式的车门、转向架、电气设备等关键部件的结构、电气原理方面的系统性认知实训设计,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起到重点的支撑作用。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自主研发了实验实训设备,使得校外实习基地能够紧跟企业的技术革新,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方向划分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3.重点实施卓有成效的专业实践保障措施。①构建了校企共同管理的实践环节保障体系,为了更有成效推动和保障校外实践环节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依托院校与上海地铁维护保障中心、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签署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协议。结合教育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成立,实质性建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实践教育理事会,双方人员共同参与组织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工作的决策。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负责中心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其工作直接向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设立了中心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任由管理委员会聘任,技术委员会是中心的技术咨询、评价和监督机构,其成员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校方教师和企业界专家组成,由中心管理委员会聘任。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实施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包括机械类课程、电气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的协作组,负责研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实践教育方面的工作。②基于现场工程案例,深化理论与实际对接,实现师资队伍工程素养的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成立在全国尚属首例,专业缺乏符合培养要求的教科书。通过立项方式,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进入产学研合作企业进行不低于一年的挂职锻炼学习,同时鼓励已有挂职锻炼经历的教师,结合新的科研或教学项目继续进入企业深化挂职锻炼。教师深入现场一线采集案例信息,编写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特色的贴合工程实际的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等6门教材,并已与中国铁道出版社签订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等5门教材的出版合同,目前教材已完成了编写工作。这些教材有效填补了专业知识结构中的空白,深化了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同时基于对现场案例的分析,专业积极开展了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和市级精品课程。基于车辆维护保障现场技术难点,专业开展了产学研攻关项目5项,解决了现场技术问题,提升了教师的工程素养。以产学研项目为基础,凝练了学科增长点,获批了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8项。并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教学成果显著,如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于课堂和实验教学。③以学生兴趣爱好为驱动,搭建创新活动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通过配置专用教室,购置系列单片机、微机原理、电子技术等开发平台。多方位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单位和学生创新平台的建设,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采取自发、自愿的组队原则,成立了电子技术协会、新锐科创团队、数学建模团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为每个学生科创团队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能实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专业教师共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20余项,20余人在大学生竞赛活动中获得包括市级以上奖项,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性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
本文以驱动创新为主线,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载体,从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和拓宽性的原则出发,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通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人才的培养实践过程,探索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车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实施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树彬,朱文良,方宇,等.“卓越计划”下的城轨车辆专业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设计[J].大学教育,2013,(2):5-7.
[2]朱忠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77.
[3]董晓梅.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63:14-17,28.
[4]柴晓冬,方宇,郑树彬,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75-76.
[5]赵海波.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科教信息,2012,(36):169.
基金项目:2012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项目(11X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