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学习的感悟

高中学习的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学习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学习的感悟

高中学习的感悟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感悟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课堂实际效率为目的建立的新型课堂模式。高中化学的教学更应该这样,原来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授课教师通常会把课堂当成讲堂,着重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然而,真正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授课教师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增强技能的过程中锻炼能力,获得乐趣,并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为“活到老、学到老”打下基础。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式学习的综合能力,通 过自己与别人的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去解决自己的难题, 最后通过老师的细化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掌握知识要领。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的知识相对更多,教师的教学气氛自然亲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下对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是教学的第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整个高效课堂教学里最重要的环节。备课是决定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环节,更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必要起点和根本 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一名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展过程等方面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胸有成竹的话,试问,他能上出一节高效优秀的课给学生吗?由此可知,教师的课前备课是十分有必要而且是十分关键的。在备课时,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在备课时,要围绕我们确定的这个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抓住教学重难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要点,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在追求教学严密性、完整性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和生活实际,为体现学生的社会时代性而备课,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备课,为培养学生的远大发展而备课。为了让课备好,化学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在认真研究和总结教材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下,把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目标具体分配到各节课程里。然后老师们就怎样设计这堂课等问题相互讨论,发表意见,讨论后依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套相对合理的课堂方案。化学这门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对于化学教师来说,还需要制定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这样,不仅使教师们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培训、一起进步,而且可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

二、高效化学课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哲理让我们明白,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自己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会,在思考与参与中获得能力和知识本领。高效课堂就是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怎么样才可以调动学生加入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便是高效课堂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影响触及心灵,教师的言谈举止均在学生的视野中,因此对待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贫富、美丑、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对待。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去创设适宜的化学情景,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处于活跃期。一旦如此,学生便会融入其中去认真地探索化学奥秘与知识,继而可以将从课堂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一项应用能力,这样的一节课便是一节成功的高效的化学课。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的思维状态始终处于活跃呢?这要求我们的化学老师依据教材内容来优化和完善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案,巧妙、自然、生动地对整课堂进行调控掌握。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去开发思维、去实施创新。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一个畅所欲言、欢快和谐的教学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轻松自然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真实思维状态有利于被老师及时捕捉,掌握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乃至掌握的程度,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知识点理解上产生的偏颇,从而尽快地调控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反复讲解疑难难懂的地方,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全面掌握知识点。

三、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高中学习的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习题课;数学教学;感悟

Abstract: the problem sets, interpretation and summarized class is mainly a practice class. Careful planning, classroom before class earnestly practice more, after class is to improve the problem sets class seriously reflect on the effect of three elements.

Keywords: new course; Problem sets lesson; Mathematics teaching; feeling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效的习题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给学生上习题课,而且效果不错。为此,笔者就数学习题课教学谈几点看法与体会及做法。

一、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习题的学习和解决停留在被动等待上,认为要做的事情是认真听讲和做笔记,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时间去多问几个问题,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质疑习题的对错及教师讲解方法的优劣。很少学生喜欢在例题解决后对习题进行小结和反思。

(二)教师理解片面

1.教得“多”不等于教得好

教师总是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认为习题讲得越多越好,没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2.教得“好”不等于学得懂

教师讲课头头是道,上课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不顾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

3.教得“懂”不等于学得深

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很多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没有暴露自己分析问题的“元认知”,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

4.教积极不等于学主动

做题,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反复地练习与反思.教师的“积极”不能代替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准备充分,教学也很投入,有时甚至讲得满头大汗,但学生无动于衷,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二、上好习题课的关键

1.详细了解学生。

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备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困惑点,针对学情精心选择习题,设计习题的提问方式等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2.认真选题目。

(1)反复研读课标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用好课本习题,将各个版本中的好题为我所用。

(3)以我为主,对教辅材料进行大胆删改。

(4)积极进行原创题的研究和编制。

3.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1)“分析―启发”模式。习题训练,目的是巩固知识,启迪思维,在习题训练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观察与联想,不仅会按原来的习惯性的顺序思考,而且会倒着推理,逆向思维,就会加强思维训练的深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方法按以下程序展开: 教师呈现习题―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解题规律―学生解决题目并反思―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2)“探究―解决”模式。“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学模式的核心或共同点。“探究式”习题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解决,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这种方法按以下程序展开:教师提出问题―形成解题思路―分析解题困境―探求优化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找到解决方案。

5.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温顾知识,发现盲点。教师在讲评习题时,一般都会涉及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回顾,然后根据回顾情况,对知识盲点及时做好记录,以便课后查漏补缺,对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回顾起到强化的作用。

(2)理清思路,触类旁通。教师在讲解例题时,首先是进行思路探索,然后运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选择,用比较合理而简捷的思路完成解题过程。课后,学生对这些思路进行推敲或再思考,了解某些思路困难之所在,还要看一看某些思路是否可以改进。教师常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整体把握,再遇到此类问题就能得心应手。

(3)查漏补缺,锦上添花。老师讲到相关方面的习题时,学生应注意老师是怎样分析的, 找到自己产生困惑的症结所在, 一旦找到原因,如知识缺陷、理解错误、书写不当、计算失误等,就能有的放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反思总结,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评习题时,有时循循善诱,有时热情洋溢;学生在听讲时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解题小结或点评,还要学会反思前后知识如何贯通;思规律:思考所运用的方法,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思多解:思考多种解法并优选,优化思维方式;思归类:回顾与典型例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找到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思错误:反思易错易混的地方,找出错因和解决的方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三、提高习题课教学质量的非智力因素

高中学习的感悟范文第3篇

一、运用激发认知冲突策略清除思维干扰 

人们对认知冲突的一般理解是原来的认知对象和新结构之间所产生的不能被包容的矛盾。教师应通过设立一些情景式的教学过程,纠正学生对于知识的误解和破除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式,从而构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只有在对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怀疑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思索和探究,从而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五到六章都是以变异知识体系为核心内容展开的。但是学生由于对其认识能力的不足,一般均由字面内容展开理解,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式,所以在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通过激发认知冲突来清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如可以通过细胞癌变来激发学生“癌变细胞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的;而癌变细胞一般产生于个体的体细胞当中,所以不会发生癌变遗传。学生通过这种认知冲突的解决,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重要知识点。 

二、运用同课异构模式策略清除思维干扰 

同课异构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多人同课异构,另一种是一人同课异构,前者是通过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实现异构,而后者则是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异构。这里所说的是后者。 

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中,有丝分裂的内容是学习减数分裂内容的基础,对两者图像进行识别是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的难点。初次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动画,同时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讲解并做好进一步的铺垫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而在复习或强化巩固时,则可以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学生用不同于以前的方式来再次学习,比如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探索,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探究还没理解、掌握的问题,教师再适时点拨、帮助,最后再结合之前的训练,设立一些比较有情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同课异构方式,能较好地转换学生的思维角度,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更正生活误区策略清除思维干扰 

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模糊性,一般也是因为自身缺乏科学体系造成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更正学生对于生活的误解,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用科学方法提升生活的品质。 

例如,学习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一种现象:一般人们在挑拣瓜果时,总是认为那些长相不端的不好吃,首先予以淘汰。其实这些长相不端的果实是植物在完成激素调节时,由于某些激素分泌缺乏或者不均而产生的,卖相的美丑与其口感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同样,消费者青睐的大号草莓、颜色鲜红的油桃、双头的西红柿等,却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可怕的影响,因为它们可能是长期使用瓜果催熟剂或者是膨大剂等不符合用药规定的药物作用的结果。这样,联系实际对一些生活误区进行更正,能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认知偏颇进行自动调节,进而清除思维干扰。 

四、运用实践经验引导新知识策略清除思维干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概括性的结论和知识内容,如果不是通过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和理解得出的,而是基于他们的背诵和记忆,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正常使用这些劳动的成果,并且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也是一样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只有在将知识内容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之后,才能更好地构建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介绍生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如久置的青菜会产生萎蔫的情况,凉拌黄瓜时盘子内出现许多水,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网进行和服务,欢迎光DYlw.NeT 联系方式QQ 712086966]

高中学习的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原生态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85

1 引言

高中生物是高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目前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物教学质量一直没有提高。因此,提出了高中生物的原生态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通过进行真实再现生物课程中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实践能力,这种高中生物原生态教学方式的应用已经成为很多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并且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2 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精力不集中

生物课的特点在于实验多于理论,讨论多于倾听,这就要求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回答与解释。然而,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趁着老师讲解时间游玩,缺乏组织性、纪律性,造成实验时间放松的局面。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具有了太强的自主性,自由进行支配的时间太长,从而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生物课时出现了不积极,不专注的现象。

2.2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联系不紧密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孤立,联系不是很紧密,学生都是表现出一些被动式的教育,完全遵从老师的意见,并且从来不会对老师的意见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不能够正确进行交流,这样也就导致了生物教学的质量不好,大大影响了生物教学的水平。

2.3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合作效率比较低

高中生物的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都需要配合一定的生物实验进行教学工作,而且生物实验都是通常由几个人进行合作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不错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目前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水平一直无法提高,效果也不好。

3 高中生物原生态教学主要策略

3.1 从自然的角度进行高中生物原生态教学

高中生物的原生态教学结合自然生命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自然知识和生物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学习的渴望性,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进行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世界杯足球赛精彩赛事的精彩瞬间进行,分析人们的激动高兴的心理状态下,这些动作和反应都和哪些神经调节的知识有关,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比如在进行学习免疫调节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当自己的胳膊不小心出现伤口时,如果对伤口没有进行及时的消毒和杀菌处理,在几个小时后你会发现胳膊上会有脓液出现,提问学生这种自然现象是通过哪种细胞或者病毒形成的液体,这种调节属于什么类型的调节,这样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学习知识的牢固性。

比如同学们在进行组织春游活动中,由于采摘野花的原因,为什么会有一些同学的身上出现一些红斑状的过敏现象,但是其余的同学就不会出现这种过敏现象,这种现象和生物知识有哪些相关联的部分?这样的结合自然现象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通过自然现象的理解和生物的知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生物的教学质量。

3.2 从生活的角度进行高中生物原生态教学

在高中生物原生态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大量的生活实践和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进行教学,并且将高中生物的知识内容融合到这些生活实际中,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保证学生的生物知识能够与实际的生活状态联系到一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求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内环境与稳态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人体的肝脏功能的相关检查报告结果进行分析教学,通过联系相关方面的医生,掌握肝脏功能的检查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方面的物质成分信息的收集,并且为什么这些物质成分的信息数据能够一直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些正常的数据和肝脏的功能有什么必然联系,超出了这个范围对于人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人们应该从哪些方面避免或者防止这些危害的发生,这些都和生物的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在生活实际中结合生物知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提高高中生物原生态教学水平和质量。

4 结语

因此可见,高中生物原生态教学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生物课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生物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逐步进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归纳教学经验,创建真正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原生态生物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胜春.如何做好新课改下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学[J].知识经济,2011,(5).

[2]王兴麒.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的几点体会[J].魅力中国,2009,(6).

[3]石菁.新课改后生物教学总复习要把握“五个重视”[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7,(1).

[4]任怀秦,龚大洁.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高中学习的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改  理念  实践   反差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课改理念理应超前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自2004年秋季起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改实验已近2年了。此次课改后的中学教学与课改前相比有哪些异同点?课改的基本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对新课程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1 课改实验:新课程理念的初步实践

    1.1 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继承和发展  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教材变了。这是实施新课程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首先是版本多了,其次是内容更丰富了,版面更活泼了,与实际的距离更近了。虽然教材的选择权不完全在各中学和相关授课教师,但毕竟有多个版本同时推出,至少给一线教师多提供了几本优质的教学参考书,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标精神和探讨教法提供了权威性指导;同时,部分教材所设置的练习形式有所改变,更富有探究性和针对性等。二是教学方式有所改变,教师的探究意识和尝试变革教学方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更加开放了,学生实验等活动时间增加了,教学活动变得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了。三是授课时间和评价方法有所改变。许多原来只是高二才开始开设生物课的学校提前在高一开始开设,多数学校建立了涉及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分认定制度。生物学学科教学地位有所提高;四是教师的学习和合作探究意识加强了。例如,学分认定等活动是以前从未开展过的,其涉及到过程评价等,需要教师边实践边总结,同时需要与学生、同事和家长等进行更密切的配合。五是新课程引发了新一轮高考改革。为适应和推动课程改革,部分省出台的高考方案在现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生物学科高考涉及的考生增加了,等等。

    1. 2 新课程实验阶段值得改进的问题  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得到全面兑现。例如,从总体上看,与旧课程相比,知识本位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大班教学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以本代纲”的现象依然存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同虚设;过程评价可有可无;教师的负担有所加重;部分学校生物课的相对地位变化不大,其课时仍少于物理和化学等学科。更突出的是,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依然如故。学生自主选课等方面的改革仍然像以前的会考等改革活动一样面临“走过场”的尴尬境地,他们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等等。

    2         反思课改:背离课改理念的实际问题溯源

    课程理念的超前性与相对落后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反映了理念的先导性和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值得关注的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活动能否提高考试分数,这是中学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为升学率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客观要求,能否升入理想的高校是直接关系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课改正是在这样无法改变的背景下进行的,任何脱离此背景而对课改所做的思考都是片面的。

    2.1  探究性与应试训练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程虽然为学生留出了许多探究空间,而教学中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课时用于加强应试训练。

    探究性要求课堂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更加注重能力和方法的探讨,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要求他们“会学”,而真正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之目的;同时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可现实是,教材仍然是应试的纲要,受课时少而内容多的限制,教师们大多难以去主动适应教材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而坚定地认为“严格遵循教材和配套的教参设计教学是最保险之举”。因此,牺牲学生探究活动时间用于增加对教材知识性内容掌握的训练,也是符合情理之事。如何做到既保护基层学校参与课改的热情,又增强实施者参与课改的成就感,同时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在其它评价方式因为权威性和公正性欠缺的情况下,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似乎是检验学校和教师水平的核心标准。从这个角度上看,高考改革的成果将直接决定课改的成败。

    2.2选择性、全体性和课业负担  可以说,高考方案代替教学计划,考纲取代课标,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取决于高考方案等现象在短时间内不会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例如,为适应未来的高考,部分中学在高二一开始就分文理科,同一年级,同一必修模块,不同学生却同时存在3种不同的课时安排。例如,有的学校学生全学年每周生物教学时数,文科是1,理科是2,选生物的是5。也就是说,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在高考方案面前只能被无情地扭曲,必修模块的要求难以在全体学生身上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在高考实施文理综合考试的省份姑且如此,不考这一科目的地区将会怎样?是不难想象的。

    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鼓励他们都怀揣着希望,愉快进步。但进入理想的高校或专业深造的愿望与个人在高考中的实际表现之矛盾总是存在的。而这是高考的选拔性与应试者实际水平之间有差别之事实所决定的。或者说,如何保证“让每个学生成功”的课改理念和教师通过课改更好地得到专业发展与获得成就感而不被高考“一票”否决,这不是普通教师所能做到的。

    高考改革的“三有利于”原则中没有直接提出“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之要求,但减轻由少数学科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却是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过去高考改革曾以学生负担过重为由而将部分学科的考试资格取消。结果事与愿违。多年来,有关减负的呼声始终没有停止,可结果总是“越减越负”、“负负得正”。其原因是对负担缺乏具体而切合实际的分析和采取有效的对策。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源是什么,重负之下能否导有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学科不平衡问题 部分学校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课时数是36课时/模块。而语文、数学等学科则超过54课时/模块。其实,许多生物教师也深感课时的严重不足!为什么在课程具有较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也会出现这一现象?到底是教学内容多了,还是课时少了呢?原因是教师心里无底,对模糊的课程标准和未来严格的高考要求难以把握,只好不断补充教学内容,惟恐有疏漏。在探究活动不放松,知识教学仍按旧课程讲授的情况下,所需教学时数大大增加是必然的,而不同学科因学校领导心目中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的影响,学科课时在分配上出现新的不均衡,也就不足为怪。

    2.4 影响课改的因素 许多课程专家都认为“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最关键因素”。由于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加以落实,似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无庸置疑;但稍做分析也会发现,它明显存在片面性,因为其需要前提条件,促成教师一心一意开展课改理想的环境因素之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课改要求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中学教师进行课改所遭遇的压力不仅是来自课改本身,更是来自应试。事实上,课改推进的状况在升学率提高面前只能是次要的。这就是基本国情。对此,在进行课改决策和采取相关行动时都是不可忽视的。

    3 面向未来:推进课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许多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因素,在旧课程体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发展的出路。如何保证新课改的有效推进?

    坚定走课改路 虽然课改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它毕竟是振兴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因此,做为课改的实践者,对课改方向要坚信不移,对课改过程要探索不已。通过课改,激发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细化课标要求 要求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是做到有效落实的前提。因此,细化课改要求,是课程设计专家和广大实践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