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环境治理施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河道;清淤;施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水环境的改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水环境治理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河道清淤。清淤是水环境治理的先决条件,在治理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河道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淤泥淤积,河道狭窄过水断面比较小,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防洪标准低,防洪能力衰退等问题发生。河道淤泥的清理工作不完善会直接导致河水水质恶化,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二、河道清淤施工的意义
在城市内部进行河道清淤工作施工,必须考虑对城市内部环境以及正常秩序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安全文明施工。在城市河道清淤施工中,必须对周边设施环境以及其他市政配套设施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施工方案制定中,必须以河道清淤施工作业为主要内容,尽可能的避免不同作业内容的交叉进行,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在保证清淤效果以及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工期及造价要求。河道清淤所用机械设备简单方便,施工噪音小,尽量避免对河道清淤区周边沿线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严格控制河道疏挖作业,避免对河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清淤的设计要求,确定清淤厚度,避免施工过程中超挖或挖深不足,在施工过程必须保护好城市河道的边坡护岸。
三、城市河道清淤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城市河道清淤工程施工前,应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临建设施的搭设,施工机械设备到场,人力物力资源的准备等。清淤工程施工前,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应了解审核施工图纸,根据工程工期及成本控制指标,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围堰修筑以及清淤施工作业。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施工工序为首先填筑围堰,将河水抽出,利用吸污泵将淤泥吸至罐车转运,之后清理河道渣土,完成之后进行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后继续下一段的清淤施工。为了避免水中进行确保清淤施工作业,河道清淤作业需要分段修筑围堰进行施工。围堰修筑一般采用袋装砂土,顶宽0.6~1.2m之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围堰两侧放坡坡率在1:1~1:0.75之间,如有需要,可通过木桩对围堰进行支撑加固。围堰高度一般比河道高水位1m左右,为了避免泌水是泥浆溢出,可沿河道一侧增设透水层,通过漫水结合的侧压力强制渗水回流。利用污水泵将围堰内污水抽干后,通过吸污泵将浅层淤泥直接吸至运输罐车,运输至预定堆弃场所,河道淤泥下部的渣土及淤泥一般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清理,通过渣土车外运至堆弃点,淤泥清理过程中,测量人员通过预先设置的断面桩控制开挖深度,确保清淤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机械设备的移动距离,避免出现漏挖的现象。淤泥清理作业结束后,测量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下一分段施工作业。在淤泥以及渣土的运输中,对于清理出的渣土及淤泥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运输,运输车辆应该封闭性较好或者采用覆盖篷布等方式,尽量避免云殊过程中渣土散落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城市河道清淤施工管理
(一)城市河道清淤质量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随即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实现质量管理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仔细阅读审核清淤施工图,对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及时提出意见及处理措施,然后依据施工图以及机械设备人员配备等条件,组织编制施工及质量管理计划,以便能够科学合理的按照标准施工工序及工艺作业。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河道清淤整治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清淤施工作业的深度宽度符合规定。对于清淤施工作业的分段范围桩号,高程以及工程量作出详细的审核及记录,作为质量管理审核资料保存。
(二)城市河道清淤安全施工作业管理
清淤施工安全管理,应首先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以及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岗位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列好安全管理计划,结合工程实际位置以及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与工程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工程规模以及机械人员等施工力量,综合制定完善安全措施。由于城市河道淤泥臭味较大,应采取相关防护措施,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伤害,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环境。由于河道作为防洪水道,工程施工中若遇暴雨以及洪水,具有可能造成危险,因此,提前关注天气情况,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河道清淤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作业主要在城市内部进行,如果施工作业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首先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的污水处理,粉尘以及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作业,及时采取整治措施。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清除,渣土运输尽量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在工程施工完工后,及时拆除临建设施,对场地进行平整与绿化处理。
五、结语
河道清淤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雷部长2008年1月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今后水利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其中之一是“基本建成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要求“主要江河湖泊水污染有效控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重点地区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对河道淤泥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清淤外,更要从水保的角度控制好上游的水土流失,从环保角度控制好生活污水、畜牧养殖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减少永体中淤泥的沉积,从源头上做好淤泥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邢立军,陈洪彬.浅述河道扩挖及清淤工程施工技术[J].吉林农业,2012(08).
关键词:农村水利;节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当前农村水利现状1.1农村水利管理混乱,分工不细。农村实行生产体制改革后,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大大增强,集体观念弱化,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用水,不想方设法去合理用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呈粗放型形态,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导致部分水利工程加速老化,毁损严重,形成双向损失,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需要随意截流、自设堤坝,拦水堰、开沟私自引水排水、放水,使水线和明渠逐渐失去输水、汲水功能。有些稻区农民在浇不上水的情况下选择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只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1.2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所配套水利工程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调整为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的设施要求标准更高。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是市场化行为,现有的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使得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出现了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和矛盾。
1.3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一些矛盾,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和有效分配与再利用。1.4财政投入不足。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大部分农村农业灌溉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一些重建轻管现象日益普遍。没有较多的资金用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启动。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缺口很大,主要靠群众自行解决,因此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2发展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2.1认真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国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一是坚持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权、利,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二是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子、新办法,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管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的乱耕乱种、违章搭建、随意侵占、任意取土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稳步发展。 2.2农村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东中西部统筹,平原、山丘区和草原牧区兼顾,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努力创新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当前,农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要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2.3.1加快推进农村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比例,逐步建立以财政补助为主导,国家、农民、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农村水利投资机制。要以县为单位、以规划为依托,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项目。2.3.2继续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要全面完成大中型灌区、泵站管理单位的"两定"工作,通过中央补助、 地方加大财政投入等渠道,足额落实"两费",做到以事定员定岗,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要逐步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管单位,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和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2.3.3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水权合理流转。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把农村集体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工程费用纳入水价测算范围,推行农业终端水价机制,探索实行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加强量水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建立水权合理转换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2.3.4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制定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国家取消水利费,一些地方相继搞起了有奖励种田,如选拔‘种粮能手’,“产量高手”,并给予相当可观的奖金,鼓励搞农业畜牧业,从某种程度上刺激水利生态农业合理发展。
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主要得益于渔业产量较快增长、畜牧业降幅收窄、种植业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9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2元,同比增长9.3%。
1、种植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市早稻面积为15.8万亩,增幅2.2%。春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 “三增”,其中,春粮面积同比增长1.5%,单产增长18.26%、总产增长19.6%。全市蔬菜瓜果面积66.2万亩,呈现面积略减、产量增、效益增的态势。上半年种植业总体呈现增产增效,主要得益于天气利好。
2、畜牧业生产持续下滑。受小型畜禽养殖场关闭和存栏下滑的双重影响,我市畜牧业生产仍呈下滑态势,但降幅继续收窄。据统计,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7.95万吨,同比下降7.28%,降幅较去年同期缩小3.5个百分点。禽蛋产量2.83万吨,同比下降12.91%;牛奶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21.77%。生猪生产形势较好,猪肉价格强势反弹,涨幅超过30%,创下三年新高,目前每头猪盈利约一两百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猪肉价格上涨或预示着物价经过一段时期的低位盘整后开始出现走高苗头。
3、林特生产有升有降。茶叶呈现量质双增,产量2125吨,同比增13.1%,产值5.4亿元,同比增7.2%,高档名茶价格平均下降10%左右。樱花、红枫等较大规格常规苗木,量价齐跌,行情继续走低。受外贸形势影响,竹笋价格大幅下降,产量大幅上升,实现产值7.2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枇杷、杨梅量减价升。水蜜桃、葡萄等受“灿鸿”台风的影响损失惨重,大幅减产。
4、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1-6月水产品总产量40.65万吨,同比增长4.3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2.83万吨,占生产总量一半以上;海水养殖产量12.71万吨,同比增长1.03%;淡水产品产量3.48万吨,同比减幅1.83%。从渔业生产效益来看,经济鱼类占比有所回升、柴油和钢材价格下降明显、水产品价格总体上涨,渔民收入总体有所增加。因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欧元和日元贬值等因素影响,1-5月,全市水产品出口总量7.06万吨,出口额16.84万元,同比分别减少17%和15.2%。
5、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72元,同比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8579元,占比58.1%;经营性收入4314元,占比29.2%;财产性收入483元,占比3.3%;转移性收入1396元,占比9.5%。从占比看,工资性收入仍占大头,上半年得益于二、三产业稳步发展,就业形势较好,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财产性收入占比偏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增幅来看,转移性收入增幅达20.3%,主要是中央已下达我市和我市自主安排的政策性农业农村补贴补助资金1.7亿元左右。
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出现下滑。上半年,我市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为58.1%,近三年来首次跌破60%。主要原因是当前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企业投资意愿下滑,小微工业企业用工需求下降。据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监测系统分析,全市七成以上企业反映用工不紧张,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反映用工需求增加的仅占23.17%,比上个季度减少13.2个百分点。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幅度较大,这种情况是实施小微企业监测以来首次出现。可能预示着当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低迷状况,已经影响到劳动力就业,需要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台风灾害对全年农业生产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今年7月初的“灿鸿”台风造成我市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8.4亿元,占全市总损失的67%。尤其是水蜜桃、葡萄、西瓜、梨等水果种植户损失惨重。受“灿鸿”台风影响,预计三季度农民收入和农业增加值将出现增幅下降趋势,要完成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增加值增长2%,《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农民收入增长10%的目标难度进一步增加。
(一)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速
1、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计划新建现代农业园区35个,上半年有5个项目通过验收,累计达到128个;计划新建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目前在建和建成的总面积达45万亩。推进农村土地流状和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5.9%,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7.3%。扶持发展林下经济,上半年已建立7家示范基地,林业园区项目计划立项8个。着力推进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491艘,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涉渔“三无”船舶取缔任务。完成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57万亩,占年度计划75%。1-6月,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482.8万人次,同比增长18.6%,实现营业收入14.81亿元,同比增长20.04%,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省率先出台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职业
经理人)认定管理办法,__县和慈溪市成为国家级试点县。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各类农民培训4.11万人次,新增农村实用人才6464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1.3%和64.6%。2、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80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约46.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7%。“治水强基”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7.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53%。推进农业“两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今年已建设完成2.5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完成农村河道疏浚210公里、整治140公里,分别占年度目标的70%和93%。小流域治理项目已完成28公里,完成计划任务的70%。全市围垦工程在建项目7个,完成投资3.3亿元,圈围面积约34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机插率近80%,机械化烘干能力13500吨位,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4%,居全省第一。上半年我市实际生产远洋渔船总数25艘,比上年增加9艘,总功率和总吨位分别达到32341千瓦和24731吨。全力优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3、农业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更大,上半年共申报国家、部、市级项目36项,已立项30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果蔬绿色化学防腐剂研发与应用”正式立项,实现我市此类项目“零”的突破。现代种业发展态势良好,甬优538被农业部确认为国家超级稻推广品种,累计已有4个超级稻品种。甬榨5号打破榨菜亩产和单个重两项浙江省吉尼斯纪录。粮食高产能力提升明显,自主选育品种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甬优538等9个水稻品种列入全省性主导品种,落实超高产百亩示范方100多个,推广面积超420万亩。大力推广“万元地”与“粮经结合”等高效种植模式,上半年引进新品种206个、推广主导农作物品种35个、主推技术10项,创建“粮经结合”示范点5个,落实“万元地”面积17.5万亩。完成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__岱衢族大黄鱼良种场建设,实施各类科研项目18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重点星火计划项目1项。
4、为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88家,平均每个涉农乡镇3.2个,居全国领先水平。“三位一体”新型供销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新增专业合作社联合社8家,累计16家,余姚市率先实现基层供销社乡镇全覆盖。全市域农村电商网络渐趋成形。出资1000万元成立__供销电商公司,现已成为淘宝大学全国首批22家县域电商人才服务商之一。淘宝“特色中国·__馆”上半年实现总销售额7000万元,累计突破1.2亿元,居淘宝特色中国市级馆第一。金融支农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市农信担保公司上半年担保余额8200万元,累计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担保5.6亿元。全市开设有财政保费补贴的主要险种25个、附加险5个,上半年全市投保4.38万户次,保险金额25.39亿元,赔款2226户次、1975.14万元,在险种数量、参保人数、保险责任等方面均居全省第一。
5、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最高标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市肉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查处违法行为22起。推进标准化生产,承办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上半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2个,累计达到1158个、产地面积190万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上半年市级以上共抽检农产品2250批次,总体合格率98.3%。已完成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706家,新增生态消纳地14万亩;按照“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要求,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建成1个市级、5个县级处理厂和115个收集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深化化肥、农药“双控减量”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万亩,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6.2万亩,非化学防治面积50万亩次以上。
(二)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1、深入实施“三村一线”创建。今年全市计划创建全面小康村45个,培育中心村18个、特色村30个、精品线8条。计划于10月份在____乡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精心筹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明确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市财政每年落实保护专项补助资金5000万元,今年上报的省第三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与市确定的5个试点村落已实现有效对接。积极扩大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启动实施试点村4个。
2、强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围绕“新建770个村、受益28万户”的年度任务不动摇,确保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在工程进度方面,截止6月底,共有781个村完成施工方案设计,占省任务102%;各县(市)区全部完成主要管材采购;598个村完成建筑施工招标,占省任务78%;532个村已经进场施工,占省任务69%,工作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各县(市)区已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约21.2亿元。
3、有序推进农房“两改”。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过渡期内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政策、力度和方法上作适当调整,侧重于执行和兑现好现有政策,做好不同区域农房改造建设政策的衔接以及在建项目的实施完成和扫尾工作。全年计划新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2万户,完成改建面积300万平方米。上半年全市投入资金50.4亿元,开工改造6.5万户,其中完工1.7万户,完成改建面积258.5 万平方米,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3.47%和86.17%。
4、继续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高度重视生态示范创建,上半年建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__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区现场验收、__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全市累计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4个(__、__、__、__)、生态乡镇96个、生态村2个。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森林生态修复工作同步展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4%。继续开展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总计放流3亿多尾,全市完成人工放流4.1亿尾。
(三)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1、全面提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思路谋划,突出改革发展主题,围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目标,启动“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研究。推动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纳入全市改革大局,将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相关项目任务写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2015年度全市重点改革项目清单》、《__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及《2015年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发展改革工作要点》中,增强推动合力。推动政策出台,协调各职能部门加快制定出台12+7配套政策。上半年已有《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__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等政策出台。对还未出台配套政策牵头部门,加强协调对接,争取配套政策尽早出台,形成1+X政策体系。抓住国务院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机遇,及早启动户籍制度改革、调研土地制度改革。鼓励改革试点,对慈溪市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试验、__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两个试点进行深入调研指导。继续推动25个试点乡镇先行先试,充分发挥试点乡镇的引领作用。
2、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关于推进__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上半年新增股改村社170个,累计达到2154个,占村社总数的76.2%,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经济合作社实行公司化改造或终止退出,已在六个区分别选择一个村社进行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定__区作为试点县整区推进,其他涉农县(市)区各确定1个乡镇试点。
(四)农村民生水平切实提升
1、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路网、水网、环境卫生网进一步健全。全市农村公路网密度达99.6公里/百平方公里,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6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加快实施农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上半年全市年度计划的92个农饮水项目已有51个开工建设(其中38个基本完工),完成镇村联网管道74公里,村内管网152公里,配套净化消毒设备116台(套),完成小型水源工程建设28处,受益人口6.72万人,占计划的52%;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工作,农村饮用水安全覆盖率达到98.8%。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4.7%,“一把扫帚扫城乡”的城乡一体环境保洁制度逐步在全市推广。
2、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1万人,其中享受人数74.6万人,市级统筹区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90元/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一体、标准一致”,市六区为660元,今年待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将再提高8%以上;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813元,其中财政补助586.7元,参合率为98.3%,全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3、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市级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用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的生产帮扶,今年实施生产性扶持项目36个、来料加工项目16个,分别安排资金688万元和312万元。2015年继续启动实施“16+3”区域66个村整治建设,安排资金9900万元,计划完成下山移民2523户、6873人,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目标15%以上。截止6月底,已完成危旧房拆除23.6万平方米,占计划的92%,新建安置房0.93万平方米,占计划的55.1%,完成投资1亿元,占计划的50.5%,实现时间过半进度过半。完成下山移民1332户,占年度计划的52.8%,其中四明山区域813户,占年度计划的67.2%。低收入农户实现现金收入5890元,收入绝对值排名全省第一,较去年同期5131元增长14.8%。拨付村级集体经济运行补差208个村共679万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23个,共安排资金821万元,惠及40个村。研究新形势下新一轮扶持政策,完成“十三五”下山移民规划制定。全面贯彻落实好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意见,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村级正常运行经费、下山移民等补偿,另安排1亿元用于两市一区旅游和林业项目建设。
下阶段全市“三农”工作将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的目标,始终坚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不动摇,强化深度谋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切实抓好防汛防台及其他灾害性气候应急工作
台风“灿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下阶段,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农口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应对,将工作重点放到修复灾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上来,坚决打赢“灿鸿”灾后救助战。7月15日起,我市全面进入台汛期,全市上下要力求做到“三保”(保主要道路畅通;保供水、供电等公用基础设施安全;保通讯、电视等敏感部门安全)、“三预”(预测得到、预报得准、预警到位)、“三到位”(党员干部人员到位、抢险救灾物资到位、互帮互助温暖到位)。
(二)切实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
要把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按照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产业市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五化”的要求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一要在“供”字上做好文章。着力抓好粮食安全保障及农产品供给,确保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09万亩、总产量79万吨,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0万亩,新建现代农业园区30个的目标任务。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整村、整组连片集中委托土地流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训,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4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的目标。二要在“转”字上做好文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设施大棚200万平方,创建农机示范社15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1个。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肥药双控与减量。深化渔业“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生态养殖、标准化池塘改造,鼓励发展现代化专业远洋渔船。三要在“安”字上做好文章。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推进绿剑3+X行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保证农业标准化水平达到60%以上。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更严标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合格证明管理制度。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要在“实”字上做好文章。大力实施“治水强基”行动计划,围绕完成水利投资80亿元,力争90亿元的目标。以新开工项目为重点,倒排时间,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切实做好质量与安全管控工作。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及早完成新增旱涝保收面积6万亩,扩大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喷微灌面积4万亩的任务。五要
在“优”字上做好文章。全力优化为农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资金互助会、专业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完善农产品产销合作平台,积极发展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提速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三)切实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着力于谋划“十三五”美丽乡村规划,市委农办进行深入调研,组织力量编制《提升农村品质,建设美丽__——农村品质提升行动(2015-2017)》,目前已完成初稿。提出了近期和远期两大目标。主要任务是实施6大行动,21项工程。一是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农村环境集中清理工程,重点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丢乱扔”集中整治。实施农村环境长效保洁工程,树立“建管并举”理念,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洁网。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工程,到2017年,全市200个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美丽庭院扩面推广工程。清理庭院内外积存垃圾,整理庭院内外杂物,绿化美化庭院内外环境。二是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培育创建工程,每年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10个。市政府以奖代补予以扶持(800万元/镇)。实施美丽乡村风景线培育创建工程,全市每年筛选确定重点培育风景线10条,市政府以奖代补予以扶助(1000万元/条)。实施美丽乡村精品村培育创建工程。每年评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区域协调发展工程。继续实施“16+3”地区村庄整治提升政策,每年完成下山移民1600户左右。三是农村安居美居行动。实施农民改善型住房工程。落实农民建房用地指标,加大财政支持,对连片联户改建翻建达到一定规模,给予基础设施大配套补助(每年1万户,每户补5000元)。实施美丽宜居(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工程。实施农村住房集聚工程。四是农村生态环境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任务。实施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到2017年,全市“三河”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实施村庄绿化彩化工程,加快推进“森林__”建设,提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主干线两侧的绿化彩化水平。五是农村交通道路及基础设施行动。实施农村道路提标升级工程,进一步完善村道路网结构,提高村道密度,配套建设消防通道,增加停车泊位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覆盖率。实施农村电气化改造工程,打通服务农村电力用户“最后一公里”。六是农村公共服务行动。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综治、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集约进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工程,推动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布局调整,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在实现农村养老、低保、医疗城乡制度并轨的基础上,推动保障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