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第1篇

一、本科会计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引领作用,是对教学目的的一种陈述。同样,本科会计的教学活动也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会计教学活动应当以实际操作为主,并结合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际操作技能。会计是一门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的课程,实践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计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下的分支,其专业知识不仅仅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学等专业知识,还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投资学等与企业管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系统知识也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而实际操作技能就是学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整体来看,会计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理论知识部分、技能要求以及实践应用三个方面。

(一)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部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的经济法律环境以及各种企业组织形式,并通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记账方法以及各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并且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会计紧密结合起来[1]。总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该形成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

(二)技能要求

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提高逻辑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我国的会计法律也在不断更新完善,这也要求学生能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会计法律环境。

(三)实践应用能力

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各种与会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能够和公司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最终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本科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的会计教学多采用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下,教学活动与实践相脱节。课堂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则在台下听,这种模式中老师仅仅在向学生传输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中的要点,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步入社会后难以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另外,多媒体等科技并没有进入教学课堂,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会计教学工具,课堂中的讲授多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堂中缺乏经典案例

在当前的本科会计课堂中,老师往往只重视课本上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课本之外的内容的拓展。这种方法虽然不会偏离会计教学的整体方向,但是学生缺乏对新的会计案例的了解,对于相关的会计法律也不了解。长期下去,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更会失去对职业规划的方向。一旦走出校门,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应用性知识较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会计的理论知识也仅仅死记硬背,并没有深入的理解,遇到真实的案例时也难以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课堂中老师讲授的案例较少,学生难以从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很难成为会计行业中的高端人才。

(三)课后巩固缺乏实践操作

在一些高校,尤其是一些会计专业实力较弱的学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实施,甚至没有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丧失了动手实践的机会。社会中需要的是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而不是只会照本宣科的书呆子。有些工作单位优先录用海外高校毕业的学生,不仅仅是其拥有海外求学的背景,更看重的是国外较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国外毕业的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当前,企业招聘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在教学工作上更应当注重课后的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四)追求考证,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本科院校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多数的高校教学观念落后,实践教学环节仅仅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另外,高校里,考证成风,这也使得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会计实践技能的学习。学生盲目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在未来求职时获得加分项,但是这也浪费了学生的实践时间。另外,学生普遍认为一证在手,天下我有,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意识,证书并不能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脱节

目前,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手工实验室,但是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电算化实验室,仅仅局限于手工做账,并多利用仿制的凭证让学生模拟记账。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熟悉相关流程,学生也仅仅是在简单地模仿相关实验。另外,会计电算化实验也仅仅是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难以形成系统性的会计思维。学校教学中无法将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结合,对网络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这种教学只是利于形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3]。

三、怎样改革本科会计教学

当前,本科会计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的漏洞,学校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合时展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衡量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转变以往落后的观念,增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本科院校中应当修改人才培养规划,今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的理念。另外,学校相关领导应当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观念,逐渐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最后,应当从思想上加强老师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只有老师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放在同样的位置,才能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

(二)创新教学方法

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的实习两部分。会计实践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過实践加深对其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实务演示法、模拟实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实务演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讲解会计实务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课堂中的讲授内容直观感受;模拟实习法是指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会计资料,模拟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实际的业务处理工作;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对某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增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来不断培养学生是实践能力[4]。

(三)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是一门较为重视实践的学科,所以在今后的会计教学改革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我国的本科教育中都会在毕业前让学生进行实习,比如说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真正了解会计这个行业。在会计教学改革中,学校应当加强对实习的重视,防止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懒懒散散。以往的实习中学校只是重视实习报告,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另外,实习结束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将在外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者经验进行分享。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消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只有更加重视实践环节,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拓展校外实习

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来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能够学习到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即使通过各种模拟实验也仅仅是在进行简单的模仿,虽然某种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但并不能和真实的操作相比。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学校也可以通过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总之,学校应当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拓展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会计的教学工作之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五)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

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环节必须将手工记账与电算化相结合。手工记账能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电算化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将二者融为一体能够让学生熟悉会计业务的整个流程。可以采用平行实验的方法,即将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同时进行。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熟悉业务流程的同时,了解电算化的操作,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为了适应今后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学校及相关部门必须重新制定教学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5]。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化学与现代社会 教学方法改革 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Chemistry and

Modern Society Teaching Method Reform

TANG Ke, ZHANG Qijian, WANG Liqing, ZHOU Yingchun, ZHOU Yanjun, GUO Yu

(School of Chem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nzhou, Liaoning 12100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my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and Modern Society" course of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relat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courses reform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Chemistry and Modern Society;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experience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先生定义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以及物质相互之间转化规律的科学。①化学不同于基础的数学和物理学科,它是介于这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如环境、生物学等学科)之间的一门科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见,化学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存在和作用。②化学与现代社会是一门反映化学学科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密切关系的课程,化学与现代社会课程的开设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拓展化学教学视野,反映当代化学前沿,体现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透过这个窗口,了解本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体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依存的关系。③

1 开设化学与现代社会选修课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都与化学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到高科技太空探险,从纸笔墨砚到迅即发展的计算机等等,无一不和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源、环境、材料、生命和信息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产生、发展乃至最终解决,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人类现代社会的面貌是无法想象的。然而,近年来,化学的成就被那些以化学为基础的领域所产生的成就掩盖了,甚至在个别地方化学被妖魔化了。全世界莫名其妙地滋生了一种淡化化学的思潮。因此,使公众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化学以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化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使化学化工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及其用途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与现代社会教学方式的改革

针对以上目的,为了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和面貌向“零起点”(具备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生展现化学“思想者”的形象、化学广泛的涉猎技能以及化学在生命、生活,乃至社会中的魅力。我院从2010年开始,在第一学期开始时就为大一新生开设了化学与现代社会这门课程。该课程从介绍本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材料、生命与生活及环境几个方面来阐述化学与它们的渊源、联系;然后尝试着用基本的化学原理来解释这些联系的原理及作用效果;同时,达到灌输一定的化学思想和化学学科方法论,包括可以应用化学作为武器来与人们千百年来利用化学造福人类过程中形成的“魔鬼”――各种污染作斗争的目的。最初的授课内容主要有:化学与人类文明;专业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基础化学;化工单元;专业课五大专题。由学院五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分别授课,其中重点对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研究方法、主要实践环节及课程之间的联系作了较详细的说明。但经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后发现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并不太感兴趣,教学效果一般;经过几位任课教师多次详细研讨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首先,将任课教师增加到了六位,并且从2013级学生开始将化学与现代社会原有授课内容改为两大板块,分别为(一):化学化工发展史;(二)化学与社会。在第一板块中包括化学的历史、硫酸、纯碱、合成氨、甲醇、石油化工、单元操作以及绿色化学八个专题。第二板块包括化学与化妆品、化学与食品、化学与生命以及化学与材料四个专题。

各个专题选择的内容都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上与学生形成互动。如化学的历史专题从人们对化学变化的“物质基础”与“推动力”两方面,讲述了化学自“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了化学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从而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如讲述生命中的化学元素时,缺乏各种元素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缺碘、缺钾、缺铁、缺氟等所引发的疾病,都由学生回答;讲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介绍克隆和转基因食品;讲解金属材料时,向学生介绍首饰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良好。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充分沟通互动,让学生对各种化学行业有了充分认识和了解。而且,把以后所涉及到的课程融合到了各专题的讲课内容中,使学生知道所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相互关系以及每门课程的重要性。

3 化学与现代社会考核方法的改革

化学与现代社会的考核也采取了新方法。首先,在全部专题讲授结束后,学生自愿任选四位教师的四个专题撰写四份报告,由相应的教师评分后得报告总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查阅中外文文献和各种书籍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及独立思考能力,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次,将选择相近专题的学生分成4~5人的研究小组,对相关专题展开专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最后将研究内容做成PPT,并由组长在课堂上做专题报告。由六位任课教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该组同学的工作进行评分,然后由组长根据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工作情况分配得分。这不但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培养他们从事基本科学研究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50%;另外,再加上10%的平时成绩即为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改革,化学与现代社会课程教学效果逐步提高,克服了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枯燥、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将专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由不愿意学、被动地学到想学、爱学。最终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不但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使大一化工相关专业的新生了解了本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化学学科的基本内涵、化学各相关领域的科学思想和基础内容、国内外相关行业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从大学刚入学阶段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进而使大一新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怎样学!为其今后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并最终能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规划。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编号:LJQ2012057;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13;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教改立项(2014024)

注释

① 唐有祺,王夔.化学与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本科;PLC;教学;

0引言

从高等教育角度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有扎实理论功底、有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任务。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强化创新的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市场经济和用人企业方面分析,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希望得到“来则能用”的员工,以节约培养成本。然而目前培养的大学生,一般要经过企业的再培训后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主要问题是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和创新能力欠缺。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最关键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学生。我院目前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三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开设PLC技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选用

目前出版的PLC教材中, 普遍存在的结构都是概述、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指令、基本操作、高级指令及应用等各个相互独立的章节,这类教材编著的优点是结构严谨、内容系统。任课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首先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然后再学习基本应用,最后再进行实践的基本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首先接触的都是一些枯燥的指令,学习后的印象并不深刻,并且容易造成混淆,等到基本应用和实训操作的时候,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势必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更谈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和用不能相互促进,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教师实施PLC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接收过程,注意到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我的教学总结,将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分成若干个模块,并且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入到当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任课老师也是一种挑战。

1.2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对于我院的三个应用型本科专业PLC技术的教学,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各个方面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只是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

1.3 学习方法

对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由一名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不断地记笔记,然后复习,再参加考试。传统学习的主体是老师,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得到概念、理论和方法。现在所进行的本科教育便是与传统学习紧密相连的。传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了比较固定的学习习惯,上课做笔记,课后记忆、练习,虽然是一种相对比较笨的学习方法,但却是相对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学习结果能够被老师合理把握。这种学习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可以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一旦脱离老师的监督和检查,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和自制力。因此,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先学后用,强调知识的拥有。所学知识是不同知识的简单结合,是简单的“发送、接收”过程,往往使学员感到“事倍功半”。这种学习方法,与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有一定的差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境。而PLC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随着PLC 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现代化企业对PLC 技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多, 培养高质量PLC 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我院的三个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自动化方向更应该坚持“以PLC 技术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思想, 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与此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工程实际应用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复合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用人企业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水平。

2 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2.1 教材编写的创新

对于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实行教材评价制度,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目前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教材出版工程”为基础,该教材的特点是从实际应用出发,对工程上常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及调试维护等进行了详尽的讲述。通过大量由浅入深的PLC应用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熟悉和应用PLC,为PLC的开发和深入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以后从事PLC控制工程工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继续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来编写出版教材、学习辅导资料或实验指导书。三年来,共资助教师出版教材3部,以后将根据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编写更加适合学生的教材。

2.2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与学

2.2.1 以教师的创新素养,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PLC技术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学改革立项,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课堂教学减少“灌输”,增加“互动”,讲好课,讲精彩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这门课程打破课内课外的限制,与学生就课堂上的问题展开课下网上讨论,使有限课堂自由延伸。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教师可结合各个专业和PLC技术的特点编写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配套课件,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在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的专业创新素养对学生创新意识起引导作用。这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在PLC教学过程中具备创新思维,对工业现场设备足够的了解,这是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

2.2.2 以创新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一位成功的专业课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PLC技术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为全面掌握PLC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课堂上,想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需要我们每位专业课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有丰富的专业课知识,使学生愉快地学习。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有两周的课程设计,以实现具体的任务目标为教学要求。在这一阶段,学生分组给定一开发目标任务来完成,首先要完成基本的动作任务,然后逐渐逐渐动作的数量和逻辑关系,一方面有规定的动作,另一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发能力自定义功能,最后工作在实验室完成,验证自己的开发结果。这样学生在完成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增加和提高了学习结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创新意识。

2.2.3 以创新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教学意识

在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过程中,落后的教学目标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而且也不符合PLC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更难有真真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根据PLC技术发展和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融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思维,做出及时的调整。例如,把组态软件图库中丰富的图形设备及动画效果引进到PLC教学中,并可以结合相应的PLC程序,使学生对控制线路的认识更直观,理解更深刻,结合相应PLC设备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及组态软件在教学中的融合及相互促进。同时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完成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创新意识的强化。

2.2.4 以创新的教学团队,促进学生适应新环境下的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一支具有较深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工科专业很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教学团队的老师更应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我院PLC技术的教学团队由老中青的教学梯队组成,分工合作,不仅提高了知识点的教学质量,而且给学生传输了集体合作的创新模式,使学生能建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当前的学习和以后的集体创新时,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其他队员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处理个人创新与集体创新的关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识和重要性,促进学生适应新环境下的创新。

3 结束语

在我院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PLC教学过程中,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形成了一支以PLC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应用,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 积极性提高, 学生实践能力增强,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 王立忠,张伟亮,王咣德.新形势下的PLC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2] 王艳.基于创新培养的高职机电专业PLC教学方法探讨,时代教育[J],2012.04

[3] 马元三.应用型本科教学方法研究,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J]2009.04

[4] 高林. 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20-22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成本会计 教学方法改革与探析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课程是基础,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专业技能的培养,即要通过理论方面的教学,又要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会计课程目标定位不够科学。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上看,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模似案例太少,不利于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影响教学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对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等内容不够详细,也影响了对成本会计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具体应用。虽然成本会计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长,但却没有一本较为实用的教材,因而给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够准确,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

2、成本会计课程讲授的方法不太理想。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凭证、表格等单据来反映的,上课时没有实物单据,而教师又受课时、教具等限制,因而只有从书本上解释某些数据在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3、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手段比较单一。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书本知识的考试。考试题型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验效果。在这种考试方式下,要了解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只有通过练习等方式进行。而平时成本会计实践环节的评分也只有40%体现在学习成绩中,对总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和形式,没有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1、加强成本会计教师专业队伍素质的建设:第一、鼓励教师走上社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第二、积极开展教师互帮互学,组织教师听课,做到共同提高.第三、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并到企业兼职,熟悉成本会计岗位,掌握成本会计实际操作流程。

2、加强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即要保持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在接受知识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另外,要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教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还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互动式教学,要组织专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争取成本会计网络教学课堂尽早实施。

3、加强成本会计教学考核的多元化方式。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练习、课后实践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练习和实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测试可以是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东西,在考核过程中用正式凭证,帐表进行操作,使学生有实际岗位的感觉,从而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突出高职院校对人才技能型的培养目标。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别,选择适合成本会计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还要包括那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学生自学、模拟实训,还包括计算机实训教学等。

2、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学”,如何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要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中让学生亲临企业,了解企业产品成本的形成过成,让学生知道原材料是怎样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品的。对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生产组织方式及成本核算,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内容等也应相应改革。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环节的制约。课堂考试只考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不能反映出来,光改革教学方法,技能的培养仍受其他因素制约,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以会计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岩,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科学经济市场,2009年8月

[2]李佳林,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思路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复式记账原理;本科教学评估;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各高等院校都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和立卷归档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原始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依然欠缺,同时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检查门类较多,包括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新专业评审等,在根据不同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容易因档案的交接和流转而发生遗失现象。

一、会计循环与档案管理流程

通常情况下,企业以一年作为一个会计周期,以日常交易为基础,以记帐凭证为依据,对财物的进出进行分类登记,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交易。因此,会计信息处理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会计循环。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开设帐户:根据企业历史交易情况开设总分类帐户,设置会计科目。

(二)会计分录:根据会计凭证在分录簿中序时记录交易项目,并编制科目汇总表。

(三)过帐:将分录簿记录的内容过到相应的总分类帐户中。

(四)试算平衡:即编制试算平衡表,检验分类帐户中各项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是否相等。

(五)编制财务报表: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说明本会计年度内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

会计循环的具体图示如下:

与会计循环类似,高校教学挡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统计、分析等工作环节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前后继起,环环相扣。与此同时,对教学档案的交接流转也必须如会计帐簿作帐一样,清楚记录档案的来龙去脉,以避免遗失现象的发生。但和会计循环不同的是,它通常以一个学期为管理周期。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教学常规工作先编制目录索引,建立目录与数字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记录每个目录项下资料的存放,交接和流转情况。然后开设总分类目录,根据总分类目录,设置文件盒。依据内容需要,建立统一的格式。格式一般包括总目录代码、分类目录代码、材料项目名称和盒编号四部分组成,按顺序依次排列。最后根据要求将收集的教学文件分类归档,以实行标准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其具体操作图示如下:

二、会计科目与档案目录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会计对象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由于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有很大不同,在经营管理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不仅要按照各会计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一)目录设置必须结合教学主体的特点。即根据教学主体的需要,本着全面反映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该设置哪些档案目录。

(二)设置档案目录必须满足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一是要符合国家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来划分教学业务档案的类别,设定分类的标识;二是要符合高校自身教学管理的要求,以便于为高校的常规活动、项目决策及信息管理。

(三)设置档案目录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活动有一定差别,因此在分类目录的设置上,需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就是在设置档案目录时,对指标的设置标准、口径需要统一。所谓灵活性,就是在能够提供统一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各个单位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设置或者增补反映本高校特色项目的目录。 转贴于

(四)设置档案目录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档案目录作为分类标识,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和混乱。简单明确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特点尽可能简洁明确地规定科目名称;字义相符是指按照中文习惯,能够望文生义,不致产生误解;通俗易懂是指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便于大多数人正确理解,也能够为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便利。

(五)设置档案目录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了便于在不同时期分析比较教学评估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汇总各项指标,应保持档案目录相对稳定,尽量不要变动目录的名称、内容、数量,使分析指标保持统一性和可比性。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建立如下主要档案一级目录名称对照表:

在一级目录下,为方便查找和管理,还可以下设二级目录和三级目录。此外,对于跨连续几个学期的教学档案,如 :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实验教学区,产学研基地等项目可以灵活处理,单独开设独立的目录,突出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不必仍以一个学期作为档案的管理周期。

三、财务报表与文件汇编

会计财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会计报表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为国家经济管理机构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必要信息,为投资者和贷款者进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与之相类似的是,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通常要求提供三个部分的材料,即:(一)自评汇报材料,也就是《自评综合报告》。它是在利用原始档案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后重新撰写制作而成的材料,作用是让专家了解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使专家看了以后能对学校本科教学的整体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二)佐证材料,它是由高校档案部门、校内各部门所保存的档案经过统计分析等加工处理而来,作用是支撑自评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对自身教学工作所作出的正面评价,起到增强说服力、提高可信度的佐证目的;(三)备查材料。它是由高校档案部门、校内各部门所保存的原始档案直接转化而来的。其中,备查材料的准备在每学期平时的资料整理过程中已经完成,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准备过程中,主要是完成资料的清查工作和部分材料内容的查漏补缺工作。佐证材料部分应在学期末聘请专人对各部分材料进行档案汇编,将材料整理成有组织有体系的内容,装订成册,总结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自评汇报材料起到了会计财务报表的作用,它是在备查材料和佐证材料基础上进行归纳后重新撰写制作而成的综合报告,是全面反映本科教学水平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此部分通常于本科教学评估前一个月内完成。

四、结束语

教学档案材料内容丰富、类别繁杂,涉及面广,如何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工作性质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办法,对于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及日常档案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财务会计账目处理的方法对档案管理进行流程再造,为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档案材料的散失提供解决途径。总之,遵从客观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不断摸索,寻找适合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保证,是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赵彦昌,刘柳.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J].中国档案学研究,2006,(4).

[2]陈祖芬,张煜明.档案学本科教学评估体系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