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例1: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等式:
对于一切正整数n成立?证明你的结论。(89年高考题)
分析:本题一要回答常数a、b、c是否存在,二要证明回答。假如这样的常数存在的话,由于它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当然对n=1、2、3成立,因此可以用1、2、3这三个特殊数去寻找常数a、b、c,然后再证明这样的a、b、c对于一切正整数n成立。
解:假设这样的常数a、b、c存在,则要求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必然对整数1、2、3成立,因此必有:
成立,即
这说明,若等式对正整数k成立,则等式对正整数k+1也成立。存在常数a=3、b=11、c=10使得等式
对于一切正整数n成立。
例2:平面上有n(n≥3)个圆,其中任何两个圆都相交于不同两点,任何三个圆都不经过同一点,记f(n) 为这n个圆把平面分成的区域数。求f(n)的解析表达式。
分析:本题就一般的n很难发现结论,本来n≥3,为了寻找规律,我们不妨从n=1、2、3、4开始寻找规律,特别要注意圆的增加对平面区域的增加的影响规律。
解:显然f(1)=2,f(2)=4,f(3)=8,当圆从3个增加到4个时,增加的这个圆与前3 个圆有2 3=6个交点,这6个交点 把增加的这个圆分成了6段弧,而每段弧都把它所在的平面区域一分为二,因此有f(4)=f(3)+2 3; 一般地,当圆从k个增加到k+1个时,增加的这个圆与前k个圆有2k个交点,这2k个交点把增加的这个圆分成2k段弧,这2k段弧把它们所在的平面区域一分为二,即f(k+1)=f(k)+2k…①
今在①式中取k=1、2、3、…、n-1得n-1个等式相加得:
f(n)=f(1)+2(1+2+3+…+n-1)即 = -n+2为所求。
*例3:对于给定的正整数n,记 为|x|+|y|
分析:对于一般的正整数n本题十分抽象难于找到问题的结论所在。不妨先考查n=1、2、3、4这几个特殊值有何结论,从中发现规律再抽象归纳到 。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感染血常规变化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24-01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学龄前小儿MP感染有增加趋势,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尽早治愈MP感染小儿呼吸道外病变的关健。小儿MP感染后血常规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本文观察了60例1~6岁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的血常规变化,初步揭示了MP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的规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MP感染组:为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儿60例,女26例,年龄1~6岁,平均3±1.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气管炎34例,支原体肺炎14例,病程3d~4个月。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正常体检的儿童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6岁,平均3±1.1岁。
1.2方法。对MP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小儿均抽静脉血化验,将两组小儿的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
1.3血常规检测。在地应用日本东亚SF-3000血细胞分析仪,抽取2ml静脉血(不加抗凝)进行自动分析。
1.4MP-Ab检测。以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MP-Ab,病程≤2周检测lgM,病程>2周者检测lgG。
2结果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88-03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逐年扩招,本科高等会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完全步入大众化教育。大批量的本科毕业生,必须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而不是研究或管理工作。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培养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就成为高等会计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当前教育发展战略的一次调整,也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事业。会计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动态的人才质量概念,是需要高等会计教育在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变的质量标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会计实践教学,则是培养能力、缩短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方式。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形成创新精神等方面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在会计教育领域,会计实践教学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会计教育领域,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认识是比较清晰的,管理也是比较规范的,能够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管理中,类别划分更加明确,如从层次化管理的角度,可以将会计实践教学分为阶段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可以分为课程实务操作训练和综合能力测试训练;按照实践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会计实践教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审计实践教学等。这些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环境支持和条件保障。但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实习内容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是围绕会计的操作规程进行的一般简单的动手能力的训练,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据对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调查,一些学校都分别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中开设了实践课。会计学基础课程所进行的是单项实践,中级财务会计学实施的是综合实践。在单项实践阶段,是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以核算方法运用为核心,实施的是如何记账的训练。在综合实践阶段,所采用的实践方式主要是按照固定模式进行,即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电算化的实习训练通常的做法是用简单的会计数据,套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这些实践训练,一般是以制造业为主设计的,行业单一,内容简单,对学生业务训练的程度远远不足。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混乱,缺乏定性和定量的质量要求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应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质量要求,可是,实际上这部分教学活动在各个高校是随意性最大的教学环节。虽然各个学校在实施会计实践教学时都有教学大纲,都有实习之后的评分标准,但实际上所有的考核要求是由实习指导教师自己确定的。从整个会计教育的系统来看,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质量要求,各个学校没有可参照的规范指南,因此,对这部分教学活动的考核监督就无法进行。
(三)各个学校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成绩计入方式不统一
各个学校的实践教学,都是在没有参照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建设发展起来的。因此,就出现了各个学校在考核标准、成绩计入方式上的千差万别。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比较高的学校,学生的实践成绩单独进行考核,成为其成绩结构的一部分;而重视程度不高的学校,在学生的成绩指标体系中根本看不到实践成绩的字样。学生的实践成绩是否应计入学生的成绩指标体系并单独反映,这不仅仅是一个成绩计入问题,而且也是学校学籍考核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问题。目前的学生学籍管理中的学习成绩,只有课堂的课程学习成绩,而没有课程实践的训练成绩,说明学校的成绩考核制度存在缺陷,这样的考核制度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能力训练的有效实施。
(四)实践教学缺乏层次化管理,没有系统的建设标准
各个学校现在都在建设自己的会计实验室,并且都在进行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尤其是会计实验室的大量硬件投入,表面上使会计的实践教学显得异常重要。但应如何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应达到什么样的建设标准,应形成什么样的教学功能,很多学校的建设思路是不清晰的。在这些建设思路不清晰的学校中,对实验室的建设只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在实践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能力训练的软件开发中,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在用什么实践?怎样实践?实践与能力培养如何有机地结合等问题方面考虑不多,没有将软件的开发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放在应有的位置。普遍存在硬件很好,软件不足,实践资料粗糙、单一、量少、内容简单等问题。而且实践教学缺乏层次化管理,建设方向不明确,没有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层次方面下工夫进行研究,出现了多年建设,多年都是在低水平位置徘徊的状态。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理念产生的偏差。由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上的不足、理解上的模糊,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会计实践教学重视和研究不够的各种问题。
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与完善的设想
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得知,目前的高等会计教育已出现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状况,一方面一般的会计人员是供过于求,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另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十分紧缺。市场向会计教育,发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即市场需要的是经过深加工的人才。如何让会计专业毕业生具备成为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基本条件,并且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高素质队伍中的一员,是当前会计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选择。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把握培养目标的方向,并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通过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逐步达到培养目标。
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会计实践教学的雨露滋润。如何让会计实践教学的培养功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如何在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的升华并形成能力,是当前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突出矛盾。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会计实践成绩应单独考核,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
会计实践成绩的单独考核,不仅是向学生传递会计实践教学重要的信号,更主要的是将教学管理的基础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对外发出的是培养方向调整的信息。会计实践成绩单独考核,是形成系统的实践记录。过去那种会计实践教学没有记录,只是作为课堂考核的辅助记录的历史必须改写。应提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基础理论教学与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实施,并分别确定考核标准。这样的考核,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知识应用的程序和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使人才培养不仅能看到量化数据,而且能呈现质量标准和要求。这样的制度安排,能够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培养模式的转变得到真正的落实。考核制度是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检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在考核制度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实践内容的特殊性,即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其评价标准应围绕独创性、完整性、真实性等核心指标来制定。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结构,应实现层次化管理
高等会计教育肩负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双重责任,而人吸收知识和能力的形成都是渐进的,所以,在会计实践教学的安排中必须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能力培养环节应实施层次化管理,首先是单项能力的训练,其后是单科程序训练,再后就是主干课程合理组合的综合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拓展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各种实习内容应确定合理梯度,并形成不同的考核要求。在层次化管理中,应突出核心能力的训练,同时,处理好与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还应将不同的实践项目明确规定其能力标准,用能力标准来考核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三)高等会计教育,应制定统一的会计实践教学规范指南
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指南,是从高等会计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打破目前各自为战的状况,用统一标准来规范各学校的教学活动。该规范指南,是对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系统文件,是从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范围、程度、方法、模式、考核标准、定性和定量指标等方面确定的统一标准,并在成绩计量、课时比重等方面规定操作要求的质量规范。有了共同的质量规范,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考核各个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为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转型提供制度指导。同时,各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执行,避免了现在各个高校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跑地找经验。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各种专业行为规范。实践能力的提升是要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来完成。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教学体系,对于落实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实现培育目标极为重要。
经过多年会计实践教学管理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可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大二学年结束后,用一周时间进行实习。此阶段的实习,重点是对会计处理流程的了解和熟悉,通过实习应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日常的会计处理。第二阶段,在大三学年结束后,用两周时间进行综合实验。综合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的实验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会计实验资料应全部是企业仿真的信息数据,实验内容应包括会计、财务管理、税收、成本管理会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公司制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事项,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第三阶段,在大四学年最后学期进行,以校外毕业实习为主,并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研究训练,以便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五)强化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训练,以便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很多青年教师阅历非常简单,从校门又到校门,没有从事过任何社会实践,从课本上拷贝下来的知识有时难以自圆其说。更多情况下是不知道实际工作中是怎样干的,不能解释程序中的合理连接。因此,应鼓励青年教师到实践中去锻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以便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应当建立教师进修和培养计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的培养和培训,这也是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
(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成为一种共识。教育的功能就是传输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高等会计教育还应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应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知识层出不穷,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将工作所需的知识全部学到,一般只能领略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使其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学校的教育重心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进行转换,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领悟新方法的能力,学生只有拥有了学习能力才能掌握知识的主动权,所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今天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计实践教学,就应在教学环节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并主导课程计划的安排。
三、建立科学的会计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高等会计教育,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会计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实现会计教育管理的量化考核,以便突出体现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综合水平。建立高等会计教育的评价体系,其意义主要是:一是可以向社会传达学生能力的信号,通过能力形成和分解的量化指标,能够比较真实地概括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校的培养方式,对于用人单位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学生的能力状况,一般可以准确地判断用人的取舍;二是通过会计教育评价体系,可以综合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情况,相关的评价指标可以与国内、国外相同专业进行比较,并能准确地判断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通过这些信息的提供便于衡量与国外名牌学校的差距,也有利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建立会计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引入竞争机制。教育评价指标是会计教育的评价标准,它能够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指引教师实施自身提高和自身修炼工程,并且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的评价说明。评价指标的结构,应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综合。课程设置是知识形成的主要途径,又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对知识的考核实际上就应是对各门课程的考核,在考核中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传统的考核标准,主要是通过考试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还应实行学年综合能力测评,根据学年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综合测试实施学年的综合考评。学年的综合测试是一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检验,主要从综合能力的角度进行出题。通过这种综合测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并在不同的学年逐步提高测评的要求,使能力的培养逐步升级。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学年实习、案例教学、案例策划、小组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很多东西还需要进行广泛调查和系统研究,所以,这里只是提出一些基本设想,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王一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3] 项贤明.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主体与我国教育改革走向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
【关键词】车联网;贵阳学院;汽车服务中心;交通协同优化
1 车联网的概念
1.1 什么是车联网
通过射频识别(RFID)、环境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毫米波雷达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是以自组织网络技术、移动传感器技术、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为基础,进行车和车、车和路侧基础设施、以及车和智能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促进人、车、路三位一体协调发展。通俗地说:互联网能让人们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交流,“车联网”也能让车与车、车与人、车与环境进行“对话”。
1.2 车联网的典型应用
1.2.1 紧急救援系统
当紧急情况发生,车主按动车上安装的紧急按钮,通过无线通信接通客服中心。客服人员能够通过 GPS 技术精确定位,将救援送达车主。
1.2.2 智能导航系统
现行试用的路线推荐系统能够根据司机需求和实时交通信息,推荐最短路径、时间最优路径,甚至为出租车司机推荐最有可能搭载乘客的路线。
1.2.3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1.2.4 车载社交网络
实现车联网技术的未来城市交通将告别红绿灯、减轻拥堵、交通事故和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
2 贵阳学院汽车服务中心的情况
2.1 中心简介
贵阳学院汽车服务实训中心,是由贵阳学院投资的,由机械工程学院、基建处、实验中心、教务处等各部门共同建设的,为我校师生提供科研、教学、实践实训的基地,为广大教职工及校外的车辆提供汽车保养、维护、检测维修、美容等多种服务的场所。
2.2 平面布局
(1)中心的西北角分为二车们的洗车及汽车美容工作区域,该区域的入口较小,需要洗车或美容的车辆较多时不宜在入口处排队。
(2)中心的北面部分5个车位是室内的保养、维护车位,主要完成比如换机油、空调清洗、轮胎修补等等的常见车辆保养维护工作。
(3)中心的西南方为无尘房,主要完成贴模、喷漆等等功能
3 交通协同优化解决方案
3.1 数据采集
利用车联网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的系统主要包括车辆设备、路侧单元、通信网络和信息中心4部分。车载设备包括:车载 GPS 设备、车载 RFID标签;路侧单元包括:路侧检测基站、差分基站和中继站;通信网络即无线传感网络包括:802.11P,WiFi,RFID、3G网络,WSN网络等。车联网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数据采集服务器;②数据存储服务器;③数据处理/分析/融合服务器;④GIS地理信息系统;⑤车载 RFID 传感设备;⑥路侧传感设备;⑦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⑧无线通讯收发装置。
(1)车载GPS系统由天线、微处理器、变频器、信号通道等等组成。GPS接收机通过天线、信号通道、变频器来对信号进行跟踪处理,从而计算出接收机所在的位置,可连续对车辆进行准确定位,相关数据存在内存中,通过GSM网实现数据传输。
(2)车载RFID传感器具有传感器器作用的射频识别设备,RFID读卡器与传感节点或传感设备结合,兼具读卡器和传感节点的功能,可以识别物理、感知物体状态和周围环境,并且能与其它传感器交互成一个无线传感网络。车载传感设备之间、车载传感设备与路侧设备之间都可相互流车辆信息,如行车状况、车速情况、行车间距、道路状况等等。
(3)工作流程
基于车联网下的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基本工作流程为:
①车载GPS接收机利用卫星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并存储发送到路侧基站;
②路侧基站接收信息后进行校正;
③基站反校正后的信息分别发到车辆和信息中心;
④车辆与路侧基站通过RFID进行交通及车辆信息传输,并将相关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
⑤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数据的整合处理并与GPS数据相匹配,将控制中心接收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一些处理分析,获得所需要的产能流参数。
4 车联网数据的应用
通过 GPS、RFID 和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可以同时获得进入或将要进行汽车服务实训中心的辆车的实时运行信息,并获得大量的车辆出行需求信息,这些出行需求信息组成一个OD路径需求数据库,云计算中心根据各应用领域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
4.1 交通诱导方面
车联网在交通协同优化上显示出其特有的优越性,我们可以改以前被动诱导为主动诱导。所谓主动诱导即控制中心通过车联网获取当前汽车服务实训中心的运行状态和各车辆的服务需求,根据中心的停车、道路状态把由这些服务需求所得出的最优方案进行实时的分配,以保持整个中心运行平衡为标准,分别给各车辆路径诱导信息,引导车辆运行,以达到整个中心做到动态平衡。
4.2 交通控制方面
车联网数据不仅包含道路流量数据,同时还有车速数据。通过云计算中心计算路段实时平均速度,同时,控制中心根据该平均速度和路段流量在控制方案库中得到所对应的路段信号控制方案。
4.3 交通安全上的应用
在车联网条件下,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达到实时的车-车通讯,借助于相应的感应控制系统,实现车辆信息反馈,减少碰撞机率。如在交叉口车辆相遇时,通过相遇信息反馈,有效地防止车辆经过交叉口时碰撞。通过路侧服务器处理并反馈数据计算两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间,并实时跟踪验证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车载终端显示车辆在交叉口与附近车辆相遇的情况,若发生碰撞危(下转第335页)(上接第173页)险时,及时的给出危险信号,提示驾驶员慢行或停止。若两车之距离在可调节范围内,系统可以通过车载终端提示,并给出不发生碰撞的行驶路线和行驶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卫,陆小波.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诸彤宇,王家川,陈智宏.车联网技术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07(05).
[3]郑贤忠.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车辆识别与控制终端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杨兆升.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与模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杨兆升,初连禹.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研究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2000(01):36-40.
Chen Xiaojuan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u 241000,China)
摘要: 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课程内容按照职业导向的理念进行了重构,结合重构后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以培养学生物流规划设计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constructs the course content of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iew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 philosophy, and also seek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relevant to the reconstructed course content in order to foster students' skills on logistics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
关键词: 职业导向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重构
Key words: professional guidance;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course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62-02
0引言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作为产业转移示范城市的芜湖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芜湖作为皖江制造基地,形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电器、建材等三大支柱产业,而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汽车产业链条上的汽车零部件仓储配送企业,由于经营对象的品种繁多、类别各异,以及配送及时性的严格要求,使得对其运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过去信息不准确、配送不及时、仓储不安全、包装标准不统一等各种问题造成的服务质量不高,由此就面临着汽车零部件物流系统的重新整合优化问题。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来说,培养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就成了必须。
我院在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之初就设置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这门专业核心课程。[2]该课程综合了系统工程、运筹学、管理学、物流学等相关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课程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得学生在物流职业领域游刃有余,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本文从课程内容重构、重构后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以职业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经调研,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领域相关的岗位有:物流系统分析员、物流规划员、信息系统助理工程师、物流项目经理助理等。本文以芜湖地区某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因服务水平升级的需要而筹建新的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项目为背景,结合物流项目规划设计主要阶段的工作任务,分析了以上所列岗位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重构后的教学内容按照规划设计的工作任务,分为四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调研与目标定位,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共10课时。任务1,物流系统的SWOT分析,4课时;2,基础规划资料调查、筛选和分析,4课时;学习任务3,新建系统的目标定位,2课时。
学习情境2: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选址及整体规划布置,分为四个学习任务,共16课时。学习任务1,物流节点的选址,4学时;任务2,EIQ分析,4课时;任务3,配送中心布置规划,4课时;学习任务4,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布置图并优化,4课时。
学习情境3: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硬件软件及组织结构设计,分为五个学习任务,共18课时。任务1,硬件设备包括货架、包装容器、搬运设备、配送车辆等的数目及型号选择,2课时;学习任务2,配送路线的规划设计,4课时;任务3,新建物流系统业务流程的分析,VISIO软件绘制业务图并优化,4课时;任务4,新建物流系统主要单证页面的制作设计,4课时;任务5,运营组织的构建及岗位设置说明,4课时。
学习情境4:芜湖某汽车零部件集配中心的方案制定及综合评价,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共48课时。学习任务1,方案的整理制作,16课时;学习任务2,仿真设计,16课时;学习任务2,方案的展示及评价,14课时。
2重构后的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重构后,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职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了主动的学习探究知识以解决问题。下面简单举例说明。
在学习情境一中,任务1,物流系统的SWOT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查询相结合,来对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物流战略。在交流中学生对芜湖地区的零部件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逐渐清晰,并且结合产业环境能够进行市场定位。任务2,基础规划资料调查、筛选和分析,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供大量的基础规划资料,并提出最后想要得到的关键信息,由学生来决定自己通过什么方式来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学生自行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比对。在这一阶段锻炼了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为后续的规划做铺垫。任务3采用讨论式教学,通过前面的战略定位、现有资料的分析,来对新建系统的目标进行定位。
在学习情境三中,对于配送中心的内部布局规划设计这个学习任务,采用理论教学和软件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介绍完必备的设计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据相关的背景资料即着手进行区域的规划,运用乐龙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对于信息系统的分析这个教学任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学生首先对企业的运作流程进行调查,并用visio软件绘制业务流程图,教师进行总结教学。
在学习情境四中,配送中心的方案制订阶段,学生3-4人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进行方案的设计编写工作。在综合评价阶段,选择几个小组分别展示,并请校内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点评打分,学生根据相关专家的评判采用AHP法对展示的方案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并得出较优的方案。在该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3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之前的考核方法为:总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以作业10分,出勤10分和课堂表现情况10分来评定。重构教学内容以后,需要对原有的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并且增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习情境15分,共60分,教师根据每个学习情境需要提交的文案及其在讨论环节的表现、答辩情况等综合进行评分;期末考试环节,共40分。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