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开放实验室前一般都是预先做好计划和安排,但在开放时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例如指导教师另有其他工作安排、学生开会等,遇到这些情况,本系进行了灵活应对,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时间,如利用7~8节、晚上、甚至是周末来开放实验室。
1.1实验程序上开放传统的实验教学因实验时间的限制,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试剂的配制、部分标本的预处理都是由教师准备好,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而在临床工作中学生就会缺乏完整的工作流程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本系加强了常用试剂配制、标本接收、预处理、操作前期准备及废液、污染物处理等环节的训练。
1.2实验模式上开放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都是针对性强、内容单一的单列项目,使初学的学生易于掌握,但临床上基本都是多项目的模块组合。面对这种与临床实践脱节的情况,本系结合临床实践,推出多项目组合的教学模块,如肝功能组合、肾功能组合、尿液综合分析等模块等进行训练。
1.3实验资源上开放学校虽然有先进的教学仪器,但因为价格昂贵,较好的检验仪器都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各种先进仪器的数量都不可能很多,一般只有1~2台。在仪器教学时,只能开设演示实验,一个班的学生同时围在一台仪器旁,听教师讲仪器的结构、原理及简单操作方法,没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或者只有个别同学操作,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掌握仪器操作,导致实习时,面对新仪器无从下手,而带教教师也不敢放手让其操作仪器。面对这些问题,本系实验室进行了分批的小组教学和开放,由教师在旁指导,每个学生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从而较好地掌握仪器操作。
2开放实验室的探讨
2.1开放实验室取得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开放实践,各种开放实验室措施的实施,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的开放,突出基本实验技术的操作,变“教学固定项目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需求项目为中心”,学生掌握了合理分配时间,并根据各自的情况培优补差,掌握了所有常用的技能操作。通过实验程序的开放,突出完整的临床操作流程,使学生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工作流程,实习时即可全面开展工作,不再是只懂“水线样”的操作。通过实验模式的开放,突出符合临床实践的多项目模块组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准确的检验信息,加快成为一流医学检验人才的步伐。通过实验资源的开放突出与临床仪器学的接轨,增加了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各种实验测量仪器的机会,使在实验课没有动手操作的同学能够大显身手,既熟悉了实验内容,又基本掌握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率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实验教学资源。
2.2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实验室的开放,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开放的力度不够大,虽然在时间和项目上进行了开放,但基本都是教学预先安排好的内容,缺乏学生的自主设计,无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今后还应启发、指导学生研发设计性实验,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医学检验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仪器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环境及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且长期开放实验室也需较多耗材,因此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不断改善实验环境、更新实验设备、增加实验耗材,以满足开放实验室的需求。
(3)因为各级医院的条件、资源不一,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厂家、型号、功能、操作程序大都不一致,而任何一间医学院校都不可能具备很多仪器,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应该借助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收集、制作各类型检验仪器的型号、原理、结构、操作编程、工作流程、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相关视频及PPT,使学生拓展知识面,了解自动化仪器在临床的应用及发展,加深对现代化仪器的了解。
3开放实验室的总结
关键词:数控实践 开放性 创新意识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的不断创新进步靠什么?靠的是人才的不断创新进步。随着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但我们职业教育也要有紧迫感,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在社会得到承认,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硬的技能是学生今后赖以生存的基础。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生命线、立足点,2008年开始江苏对口单招又将技能成绩列到高考成绩里,且占有300较大分值。然而,一些人对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扼杀认识不足,几年不变的教学模式:课题、图纸、工量具、工艺路线、编程模式、教科书般的实习小结等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任何发展的空间,更加不要谈什么创新了。其次,不同的实习批次的同学实习流程是一样,程序是一样,实习指导老师多年一直重复不变的指导内容,没什么新鲜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态。作为从事实践教学的专职老师无论是从学校,还是从学生和自己角度出发,有责任、有义务改革传统实习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列入到教学改革中来。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把实习分成三个阶段:“早期方法开放;中期图纸开放;后期课题开放”。
一、方法开放
如果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方法开放。传统的实践教学每次上机后,学生选择好图纸后,老师请同学思考,集中点评,推荐加工路线。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按照老师推荐的加工路线进行加工,学生得不到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控的兴趣就会削减。人生在成长中,摔几个跟头也许会更好的成长,经验往往是在失败后明白,但却难以忘记。假使,同学自由选择加工路线。其加工路线不合理,完成加工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一种锻炼。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或经过老师指导帮助,完成加工,对学生知识的总结、升华,都是一种帮助;选择合适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加工的、成功的喜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以后的实习过程有选择性的挑战自己,追求最短路线和最短时间,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创新意识。方法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图纸开放
当实践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可以将上机操作图纸不确定,任同学自己去选择。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传授一个知识点后安排同学上机床实践时,老师选择图纸类型,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图形难易,或自己设计图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刀具,安排加工路线,进行加工,以学生为主体安排实习内容。其次,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选择实践内容,因人而异,可以激发学生上机实习的热情,从而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同学都有发展,都有进步。
三、课题开放
数控实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差异就会显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是职业教育办学宗旨,而传统的实习教学是老师根据绝大多数学生情况合理选择进度。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就认为课题太简单,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接受能力薄弱点的同学就觉太难,畏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长久下去,数控对他来说就跟天书差不多。传统教学虽然可以照顾大多数同学,但是是以牺牲两头同学为代价的。这样的教学有失公允,无法体现教育的公平。如果没有了前领后赶同学,对中间同学也起不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将实习课题开放,两头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习内容,成功与虚荣会刺激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一点难度的工件,老师只要对学生合理引导,让每个同学都有成功的喜悦,不会产生今天实习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从而老师可以更快地推进实践进度。只是这样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要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掌握学生实习进度。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 集中实践环节 多元化激励模式
注: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课题《对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以激励为主的学习模式构建研究》(GJXH2013-115)成果。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试教学条件下进行。
集中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测评的必要途径。通过理论与实践联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体现开放教育办学特点,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等都有帮助。毕业论文是集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形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员的毕业成绩和学校的声誉。然而通过近年来实践环节教学分析,发现存在有不少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以激励为主的学习模式构建研究,并重点在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中实施。因为在课程教学中多数学员选择远程学习,但在集中实践环节他们与老师交流最多,最有利于实施课题研究。
一、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该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分量很重,调查占3学分,论文5学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学生对该教学安排认识不到位,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 目标定位低,以获取文凭为目的,不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大部分学生以拿文凭为主要目的,希望今后对岗位晋升、职称评定有帮助;大多学生是家长督促报名,被动学习,积极性较低,目标定位低。
(二)没信心,对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不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撰写论文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想抄袭下载蒙混过关。针对这种情况,怎样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引起学生重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点也是重点。
(三)懒惰,没有耐心。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大部分学员一次就想过关,不想对文章修改,对老师的修改意见不理解,认为老师太苛刻,是故意为难刁难。
(四)工作忙,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时间和精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中途放弃。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任课教师面对的主要课题,多元化激励模式对改善现状有较好的效果。
二、构建多元化激励模式方法探索
(一)内因与外因结合法,激发学习动力。
激发内因可有效激发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利用政策激励,从外因条件入手激发转化成学习的内力。一方面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从内因上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另一方面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激励政策,比如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希望田野”奖学金、优秀学生表彰等,从外因条件给予激励。这种内因与外因、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形成了良性互动,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专题讲座法,增强学生信心。
安排师生见面会,将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制作成专题。专题讲座的主要议题主要有:鼓劲打气增强信心;讲解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要求;如何选题和实践;调查和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规范的格式及优秀文章展示;发放毕业实践的文字材料;与老师沟通互留电话、qq、邮箱等联系方式。专题讲座明确指导老师和学生各个阶段的要求和任务,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想放弃或找人代劳,我们用身边的事例鼓励引导,消除学生顾虑,增强了信心。
(三)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激励学生,增强信心。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谈论和课堂交流。案例式教学的核心在于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模式。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体现出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实践环节教学针对性强,效果好。
我们以“往届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为案例,从论文的初稿开始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文章的观点、层次、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教师对参与的学员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大家积极性很高。在逐次分析、酝酿和讨论中,大家对论文指导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论文的层次、结构安排有了整体的把握,为学生自主写作和探索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四)启发引导法,让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写作。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上,通过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学员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指导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引导,从其工作、熟悉的行业、感兴趣的课程等入手,结合专业理论特点,启发点拨,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思路。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联系实际自主选题,在实践环节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五)问题与对话教学法,激发兴趣和热情。
学生有问题直接与老师联系,随时随地开展指导,语言的撞击产生头脑风暴效应。这种全面、多元、自由发展的教学方法,能以教学主体为中心,针对性强,激励到位,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化激励模式的途径探索
(一)运用激励政策,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丰富的多元的激励政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对到课率高,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给予好成绩;对表现好,积极参加学习的学员,任课老师可推荐优秀学员;优秀论文推荐刊登在学校学报;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给予奖学金;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精神激励等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改进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的有力措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和发展。集中实践环节教学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将专业理论和学生实际的有机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适应学生探究的特点。这些思想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上,更有落实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我们开展的创新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相比,如专题讲座法、案例法、启发讨论法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 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培养学习能动性。
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对教学的认知模式,是对教学问题稳定的、持久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它具有文化性、传递性、习惯性等特点。教学思维方式由一系列要素构成,即教学知识要素,教学观念要素,教学思维习惯要素以及教师的个性和智力等构成。在集中实践环节教学中,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共同开展开放性备课,在思维撞击中,大家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方式,形成了创新,设计了创新教案。
(四)教学手段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微信、qq群实现交互教学。
现代网络资源的利用,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尤其克服了成人院校师生交流少的弊端,在微信、qq等介质帮助下,师生实现了零时差零距离交流沟通。学生有问题、有想法可以随时老师交流。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方便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种个性化教学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尤其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效果非常突出。
(五)加强课内和课外两课教学的结合。
成人学生上课时间有限,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课外活动,老师通过学生社团、学习小组、班级qq群、微信群,加强沟通联系,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激励学员积极参加学习。
(六)注重教师培训,更好服务教学。
提高教师素质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的教师,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素质,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同发展。一是政治素质要坚定。终于党的教育事业,传播文明,立人先立己。二是要具备创新素质。有进取心,与时俱进,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规律,创造新方法。三是文化素质高。具备广博精深的学问,厚实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四是要有思辩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握矛盾,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五是教学能力要强。教师首先要善于掌握各种教学方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采用参与式、启发式和案例式等教法,用通俗语言、活泼形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其次要运用现代手段,充分发挥网络、通讯等媒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小结与思考
激励可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缺乏有效的激励,会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兴趣减退。可见运用激励政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计划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较好体现。如何落实这一重要环节,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实施了多元化激励教学模式,在反复运行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教学模式。
在任何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活动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尺度。经过多元化激励模式在集中实践环节中的探索运用,效果如何呢?实践证明,运用多元化激励创新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习兴趣,驱动学习的内力。学生对实践环节教学重视程度高,认可度高,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志刚.远程实践教学:理念、环境、创新[J]. 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2]齐坤,傅志贤.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3]沈健,郑宇国。论电大“多元、动态、闭环”教学督导模式[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4]杨稳荣.电大转型期提升质量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教育,2013,(03)
关键词:问题意识;原电池;智能课件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3-0057-02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对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人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我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做结论”是科学探究的五个要素,如果把科学探究分为两个部分,那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反映的是人类现有认识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而“发现问题”则反映的是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它代表的是创新和发展。众所周知,一切思维和行动的发生发展都是需要动力来点燃和支撑的,所以如何对发现问题的动力源――“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1 “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存疑、质疑最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化未知为已知,不断地向真理迈进。其次,“问题意识”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赋予了“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密不可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次,学生只有形成“问题意识”,他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实现主体自我意义构建和全面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现阶段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教学方式之一,而化学实验的实质是科学探究,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对学习化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和焦点,由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验教学、乃至整个化学教学的核心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以来,这一教学思想逐渐成为席卷世界的国际性教学改革潮流。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由于多年来受凯洛夫“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者均拘泥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索,而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却关注不够,这就导致了普遍出现“学生入学时像问号,毕业时像句号”的不良现象。由此看出,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是哪些因素引起这种现象的呢?
2.1内隐性问题意识缺失
内隐性问题意识指人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疑难时感到困惑, 而产生的一种有探究欲的内在心理状态[2]。在大量“题海战”中,很多学生无暇顾及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逐渐失去了对问题的敏感性;同时,一般认为“问题”是学生通向成功的拦路虎,教育的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在这种观念下,学生便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产生问题”;当然,还存在敢于向化学权威定论提出挑战的学生,但教师对他们的行为常常没有给予应有的支持,这也就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导致“问题意识”的流失。
2.2 外显性问题意识缺失
外显性问题意识是因疑难而产生的探究欲的外在表现,它是伴随内隐性问题意识而产生的,即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明显,在内隐性问题意识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学生失去了发现、解决化学问题的意识和动力,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不愿在他人面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愿与他人交流解决化学问题的外显性问题意识的缺失。
3应用交互仿真智能性课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都是一系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各具特色[3]。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交互仿真智能性课件[4]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已体现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更深层次上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十分有价值的。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笔者开发了交互仿真智能性课件[5]。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随意操作计算机图形元素,同时,计算机能对学习者的操作路径进行跟踪,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及评价[6]。
下面就以高中化学“原电池”实验为例,简单介绍该类课件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
3.1提供实验探索的环境,为“问题意识”的形成创设条件
原电池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如何判定其正负极,因此,促使学生建立关于这两个知识点的“问题意识”十分关键。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型课件提供了“实验”环境,在“实验”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构成原电池的电极和溶液,电极包括石墨、铜、铁、镁、锌、铝、银以及铂;溶液包括硫酸、硝酸、酒精、氢氧化钠、盐酸和硫酸铜,学生可以自由添加“试剂”和组装“实验器材”:
第一次“实验”,学生把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如碳棒和铁片)放入盛有非电解质溶液(如酒精)的烧杯,连上电流计,没产生现象。
第二次“实验”,学生把两个相同电极放入烧杯,连上电流计,添加电解质溶液(如硫酸溶液),也没有现象。
第三次“实验”,学生把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放入烧杯,不连接电流计,添加电解质溶液,仍没有现象。
第四次“实验”,学生把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放入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连上电流计,课件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电子在导线上不停地流动,正负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不断地朝相应的电极移动,一个电极上的物质逐渐被损耗,同时电流计指针随电子的移动发生相应偏转。
第五次“实验”,在第四个“实验”基础上,交换两电极位置,不改变其他条件,结果,课件中仍出现了类似上述的反应现象,只是离子和电子的流动方向、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都发生了改变,出现逆转。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形成了关于原电池构成条件和如何确定原电池正负极的“问题意识”,在思考和交流后,他们便可得出构成原电池条件的结论及正负极判定的要点。
3.2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为“问题意识”的形成提供保障
学生只有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才会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新型课件中,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实验”,若操作正确,课件会出现“成功了”字样;若操作错误,则出现“加油哦”字样。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任何批评和指责,同时,该类“实验”不会像真实实验一样存在任何安全隐患,这使得学习者在“实验”时消除了恐惧感。由此可见,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心理安全和思维自由,从而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3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形成“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和悬念,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学生一般认为,镁活泼性大应为负极,但在模拟“实验”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开始时,电表指针向铝偏移,其表面有气泡生成,很快电流减小至0;随后,指针偏向镁,电流逐渐增大,铝片表面气泡减少,而镁条表面气泡产生。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解释当前的认知任务,便形成“问题意识”。在反复分析和探究之后,学生就可得出这一结论:开始时,铝片电势高于镁棒,电流由铝片流向镁棒;而后,镁条表面不断生成的Mg(OH)2紧密覆盖于镁条的表面,使镁条发生钝化,导致镁棒电势高于铝片,电流由镁棒流向铝片,最终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
新型课件的这些特点,表明学生学习已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在“问题意识”的促动下,积极地、科学地、创新地提出问题,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最后得出结论,独立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但“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今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重视此类新型课件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方建新. 新课表下“问题意识”的培养[J].理论阐释,2005,(2):9-11.
[2]梁书凤. 我国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3-64.
[3] 宋尧武. 抓住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式[J].职业与教育教学方法,2008,(6):54.
[4]吴海燕,刘源,冉鸣. 交互仿真智能性课件运用于气体溶解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08,(2):53-55.
[5]黄红梅,严海林,谢康,冉鸣. 应用交互智能性教学课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初探[J].化学教学,2008,(3):44-47.
[6]任建华,冉鸣. 全交互智能化化学课件及实现方法浅析 [J].化学教学,2006,(9):47-49.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
对教师来说,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以严谨的计划作为辅助,案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需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其次,教师还应该利用案例的一些特性,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案例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加以利用的地方.最后,为了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
一、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所谓严谨,是指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地契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状况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应该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案例教学的主要组成是一些例子,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地选择例子.所谓科学,是指这些案例应该符合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制订一些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四则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组成,它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学生接触这些运算方法的时候,应该首先对他们各自的含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法和减法是相对的,而乘法则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势,除法则是由乘法转变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师进行加法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两个苹果,这就是加法的最简单形式,这样的直观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对加法的内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上述的案例可以改变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重新定义数学课堂,并且对教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都是案例教学所带来的改变,教师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改变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水平.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性进行一些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发现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问题而言,它们之间也存在普遍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可以将其进行一些划分,根据问题的不同,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教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这些主要是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得到应有感受,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带有趣味性的案例,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中,学生所面临的情况也有所差异.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案例,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四则运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它的内容枯燥,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为此,教师可以为它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将运算融于具体的情境中,以此改变数学课堂的氛围.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从而获得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听取学生的建议
对教师来说,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多样的,而且要随着教学的改变而不断调整.此外,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保证学生对教学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尝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就案例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这样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建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的建议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由于受到学习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学生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建议并不是统一的,教师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只能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体会.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听取学生的建议,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作业中得出结论,发现学生的思维需求,在教学中做出合适的调整.
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满足学生们在教学中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案例教学的相关特点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地利用教学案例以及互动关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数学课堂的情况,选择学生的建议.在不同的时期内,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建议,并且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