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区域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政府在我国国家机构中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石,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改革发展前沿阵地的重要责任,并且由于乡镇政府是国家基层领导行政机构,因此与农民群众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能够为农民和农村提供直接的服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乡镇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评价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一、乡镇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一般来说,乡镇政府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如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下面本文就对乡镇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其能够对市场作用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在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出现一定的不足之处,也就是说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市场无法为相关对象提供公平的经济环境,此时乡镇政府就可以通过宏观干预对市场加以调节,弥补市场作用的不足,促使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其次,地方政府的小团体主义。随着当前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日趋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保护主义逐渐形成。这种地方政府引导下逐渐形成的小团体主义对经济发展大局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限制区域间的交流和沟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最后,政府公共服务存在不合理之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公共服务投入分配不合理,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整体需求;其二,公共服务投入管理缺乏科学的系统,也没有对经营性投入和非经营性投入进行科学区分,限制了公共服务的合理运行。其三,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性较差。
二、乡镇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评价
乡镇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引领,还能够借助政府支持、平台建设、信息辅助等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特定的支持,下面就对乡镇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加以评价,希望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照。
(一)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对区域经济建设的统筹
乡镇政府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严格遵守并执行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积极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对乡镇区域经济实施科学的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来说,乡镇政府可以适当的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规划,如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逐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序性,为取得更大的发展效果提供科学的支撑。而基于乡镇区域经济不同发展领域之间的协调,则应该按照最佳的资源配置原则,对资源配置工作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规划,促使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序性得到显著的增强。借助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地方政府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实现对区域经济建设的统筹管理,促使地方经济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
(二)对地方经济信息资源加以整合,适当引导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乡镇政府在建设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本乡镇以及周围乡镇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为区域经济市场上的相关对象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在促进不同区域信息沟通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特定的信息支持,进而通过区域经济信息的协调加强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降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风险,为农业经济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同时,乡镇政府对地方经济信息资源进行适当的优化整合,还能够在经济统筹过程中创建一定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促使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进而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
(三)搭建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乡镇政府部门所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为本地区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基本发展目标而服务,并且可以借助平台的优势适当的引进优秀的人才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基础设备资源等,为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乡镇政府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投资环境、法制环境、行政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市场环境进行优化,进而以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更新的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以及更为优惠的让利政策等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区域经济的良好协调还可以促使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区域内部的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也必然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对市场秩序加以维护,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监督
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不仅仅承担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还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监督,促使区域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促进区域经济在新时期获得更稳定的发展。具体来说,乡镇政府在区域经济监管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监督上级政府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对经济市场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政治、对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监督、依法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唯有如此,我国乡镇政府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监督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区域经济也才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乡镇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乡镇政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应该重视发挥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功用,进而适当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国巨.乡镇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D].山东农业大学,2011.
[2] 曹颂今.地域文化:一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2012(12):87-88,138.
[3] 蒲明.衍生创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184-186.
[4] 民盟甘肃省委宣传部.以生态为支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民盟甘肃省委员会推动西部生态建设与保护纪实[J].发展,2015(1):44-45.
[5] 孙建武,冯寿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管好财源利国利民--旬阳县财政工作新常态[J].法治与社会,2015(6):70.
关键词:社区乡镇图书馆;现状;管理模式;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2
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建设先进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为市民提供了公平的信息获取机会和学习机会。
一、图书馆价值的概述
在哲学中价值作为哲学范畴,它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表示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满足需要和被满足需要之间的一种效益关系。这个定义里面我们必须弄清楚价值中的两个点,即客体和主体,在这里,图书馆是客体,而利用图书馆的人类就是主体。从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来看,图书馆是保存和传统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智力成果的机制系统,那么它势必要和社会发生联系的,社会是图书馆得以保存的源泉,同时社会也是图书馆传递的归宿,当图书馆发挥它的本质属性时,其价值就凸现出来。
笔者认为图书馆的价值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自然价值,形成科学的理性成果,科学理性成果的运用就会创造新的科学成果。二是社会价值,丰富的社会理性是人们能够运用的并能够指导实践,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整体的不断前进;三是人文价值,图书馆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不断深化,就是用健全而又深邃的理性之光去烛照人的终极价值,真正提高人自身文化素养,营造健康和谐的信息文明社会。
二、社区乡镇图书馆的现状
当前社区乡镇图书馆以它特有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地方百姓,为推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正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薄弱的环节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地区开始建立社区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领导认识还没有到位,工作还没有摆上日程,社区图书馆建设还没有起动。社区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所面临数量少、设施简陋、人员素质低、办馆效益差等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经济基础薄弱。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就全国整体而言经济发展依然落后,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社会性公益事业。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②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对图书馆在城市和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图书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没有提升到“知识就是生产力”的层面上,因此,行动上不够积极和自觉,严重影响了社区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三、社区乡镇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无法实现全部由地方财政支持建立总馆和分馆这一举措。因此,要充分利用乡镇、社区现有的图书馆馆舍、设备、人员等资源走合作办馆之路。合作办馆是乡镇、社区图书馆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对乡镇、社区图书馆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不同情况,与乡镇、社区签订合作办馆的协议,规定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市级图书馆定期为社区、乡镇图书馆提供新书,使社区、乡镇(试点)图书馆的图书常换常新;社区、乡镇图书馆则解决馆舍、设备、人员和报刊订阅等问题。协议同时规定,乡镇、社区的图书馆都必须保证每天开放八小时,并且全部实行无偿服务,对所有进馆的读者一律免收借阅费。这样,对乡镇、社区图书馆的投入并不多,但从社会效益角度看,合作办馆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的举措:产出的是文明和文化,产出的是民众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产出的是社会祥和与安宁。
四、社区乡镇图书馆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管理机制。建立组织统一的社区、乡镇图书馆管理机制是实现社区、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以市一级图书馆为依托、区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有选择性地建立若干隶属中心馆的社区、乡镇图书馆,分馆的行政、业务均由中心馆领导。因为是由各级公共图书馆兴办,在文献资源组织方面,可以由市或区一级图书馆负责文献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并根据社区、乡镇的实际需求对文献资源进行统一配置,既能使书目数据实现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还能免去各馆重复劳动,缩短图书上架时间。在读者服务组织方面,由中心馆与各社区图书馆共同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并组织各社区、乡镇馆实施。在读书活动方面实施统一组织,这样对其他社区、乡镇图书馆也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但作为区公共图书馆的自身能力有限,不可能办很多分馆,因而合作办馆也只能是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一种补充形式。组织统一的社区、乡镇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建立,也将解决在调查中发现的社区、乡镇图书馆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服务内容。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为社区乡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由于条件限制,乡镇社区群众无法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因此,将新思想、新科技以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社区、乡镇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为了使群众及时掌握农业新科技不断了解群众需求,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要大量收集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并将下载的共享工程资源信息刻录成VCD光盘或印制成宣传资料,通过区、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他途径传输,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
(三)服务方式。实现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把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发展纳入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并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社区、乡镇都有一所图书馆,平均3至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在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中,每个读者不仅可以利用所在图书馆的馆藏,而且还可方便地查阅利用其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社区、乡镇图书馆要积极依托市、区图书馆,组成社区、乡镇图书馆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另外,还可通过利用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快速及时的传递。社区、乡镇图书馆要积极争取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添置设备,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地区公共图书馆实现网络化服务。这样既解决了藏书质量差的问题,又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
五、结束语
为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社区、乡镇图书馆可举办展览会、演示会、学术报告会、读书演讲、书评讲座及评选优秀读者等活动,吸引广大读者参加,为社区、乡镇读者创造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文化氛围。通过读书活动,使图书馆与读者相互了解、支持,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文化、交流以及休闲娱乐中心,进而扩大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惠.关于图书馆本质属性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6,(2)
[2]吴正方.关于乡镇、社区图书馆(室)建设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05,(5).
[3]杨艳玲.浅谈乡镇社区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1).
要:介绍了火电厂主要设备的典型故障以及采用的故障诊断方法,阐述了现有的故障诊断系统和火电厂设备故障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研究方向。
大型火电厂主要设备包括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完成从热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转换过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耦合性、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设备在高温、高压、高速旋转的特殊工作环境下,决定了火电厂是一个高故障率和故障危害性很大的生产场所,这些故障都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因此,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设备状态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或故障、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故障的劣化趋势,以确定合理检修时机很有必要。
一、火电厂主要设备的典型故障及其诊断方法
1.锅炉的主要故障及诊断方法
(1)主要故障
①过热器泄漏。过热器泄漏爆管区集中在高温过热器下弯头外圈向火侧,主要原因是炉膛高度偏低,使该处出现过热,此处也有选材裕度不足及焊接质量问题。
②省煤器泄漏。主要原因是飞灰磨损造成管壁减薄,特别是在穿墙管、炉墙漏风和弯头处为常见。
③水冷壁泄漏。主要原因是局部过热和腐蚀,局部过热是水循环破坏和管内结垢造成,而火焰偏斜或燃烧区烟温过高则使水冷壁高温腐蚀。
④除尘器故障。主要原因有烟气流速太快,灰粒的粒度较大,含尘浓度大,排烟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等。
(2)诊断方法
在锅炉故障诊断中,物理诊断方法有:红外测温技术,具体应用范围有锅炉火焰和燃烧状态进行辨别与控制、热力设备疲劳损伤、热力设备热机械学特征规律、热力系统漏热及保温进行诊断与评价、锅炉热污染控制等;超声波诊断方法,它可用来监视炉膛上部区域的烟气温度,决定何时进行吹灰操作,保持锅炉良好的运行性能,监视炉膛各个燃烧器区域附近烟气温度,有助于识别和清除燃烧器故障导致的燃烧工况异常,同时可对污染物生成有重要影响的温度的优化控制,实现清洁燃烧;无损伤检测技术是指对材料、部件进行的非破坏检测,以期发现表面和内部缺陷的一项技术。数学诊断方法有故障树诊断法、模糊诊断方法等。在诊断系统方面,主要有清华大学研究开发的大型电站锅炉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开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线监测与状态诊断专家系统等。
2.汽轮机组的主要故障及诊断方法
(1)汽轮机的主要故障
①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转子存在加工误差和永久弯曲、叶片脱落、联轴器漂偏、接长轴制造不良、受热不均匀或材质缺陷而引起的热挠曲等造成的。
②不对中。主要原因是滑销系统卡涩,汽缸温差超限,机组升速太快,真空下降过大,基础不均匀下沉等,使机组膨胀不畅和轴承座膨胀不均匀,以及联轴器偏心等。
③转子碰摩。主要原因有汽封间隙设计和调整不当,汽缸膨胀不畅,汽缸热变形过大,机组振动过大和轴向位移增大等。
④叶片脱落。主要是由于设计的强度不足,蒸汽参数波动较大,机组在电网周波变化较大和低负荷下长期运行,以及机组在小于额定转速以下某转速停留时间过长等。
⑤蒸汽激振。主要原因是由于高中压转子临界转速较低,并且高中压转子热态下挠度变化较大,轴承标高变化较大,接长轴的加工和安装质量不良,联轴器中心径向或轴向误差太大,轴系平衡和对中状态恶化等,使高中压转子失稳。
(2)发电机的主要故障
①油膜振荡。主要是因为发电机转子一阶临界转速过低,并且三轴楔瓦稳定性差,在载荷减轻时,其失稳转速过低。
②定子线圈绝缘故障。主要是由于磨损、老化、污染及腐蚀等原因使绝缘失效,造成局部放电和温度升高,以及由于绑扎不紧、冷却水泄漏、疲劳磨损等原因使绝缘层损坏,造成线棒位移和匝间短路。
③定子线圈过热。主要是由于制造或安装过程中某些缺陷使匝间短路,造成局部过热。
④转子绕组故障。包括接地、匝间短路和断线故障。接地和匝间短路障碍主要是由于绝缘降低和损坏引起的,接头开焊和热变形会引起断线。
⑤冷却水系统故障。主要是由于冷却水泄漏、管道异物堵塞、误动作等使冷却水流量降低和中断,以及由于材料和安装缺陷引起定子漏水。
(3)诊断方法
在汽轮机组故障诊断中,振动法是应用最普遍也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应用热力学分析诊断汽轮机组性能故障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另外还有油液分析、声发射法、无损检测技术等。声发射法主要用于动静碰磨故障检测、泄漏检测等。日立公司在350MW汽轮机高中压转子上设置试片,在两端轴承的轴瓦处进行声发射和记录,诊断转子的碰磨。在汽轮机组寿命诊断中,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相当重要,目前用到的非破坏性评价法主要包括硬度测定法、电气抵抗法、超声波法、组织对比法、结晶粒变形法、显微镜观察测定法和X射线分析法等。
现今国内外已经研制开发出了几十种用于汽轮机组的故障诊断系统。国外主要有美国Radial公司开发的汽轮发电机组振动诊断用专家系统,西屋公司的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Bendy公司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系统。国内主要有上海大学研制的热力参数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TPD,该系统可以提高汽轮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同时能够优化运行方案、提高运行效率、延长运行寿命。由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工仪表所等院所联合研制200MM、300MW汽轮发电机组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全面监测诊断机械振动故障、气隙振动故障、热因素引起的故障、机电耦合轴系扭振故障以及调节控制系统故障。
3.变压器的主要故障及诊断方法
(1)主要故障
①线圈匝间短路。主要原因是绝缘老化或散热不良或长期过负荷,由于短路电动力损伤匝间绝缘,绕组的材料或工艺方面的缺陷,进水受潮,大气或操作过电压的袭击。
②绕组断线。主要原因有短路电动力使线圈断线,焊接不良,匝间短路。
③绕组对地击穿。主要原因有主绝缘的老化,绝缘油受潮,绕组内有杂质进入,过电压短路时线圈变形损坏,因冷却系统故障、冷却油道堵塞、保护失灵从而产生整体或局部过热以致绝缘损坏。
④绕组相间短路。主要原因与对地击穿相似,也可能是引线间或套管间短路,油面过低。
⑤铁芯片局部短路或局部融毁。主要原因是铁芯或扼铁的螺杆绝缘损坏,故障处有金属片使铁芯片短路,片间绝缘损坏严重,接地方法不正确构成电流环路。
⑥分接开关接触不良,触头表面熔化。主要原因是结构装配上存在缺陷,切换分接头后,接触不可靠,动触头弹簧压力不够,有载调压装置安装调整不当。
⑦套管对地闪络或爆炸。主要原因是表面积灰,脏污,裂纹,密封不严,呼吸器配置不当。
⑧负荷正常油温升高。主要原因是绕组匝间短路,损耗增加,大电流连接处接触不良,油位过低,冷却效果差。
(2)诊断方法
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常用的方法有振动分析法、油中气体分析法、局部放电法、恢复电压法、频率响应分析法以及红外诊断技术等。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是红外诊断技术。在诊断系统方面,国内外学者和研究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已经研制出了具有故障检测和初步诊断功能的专家系统,如河南电力试验研究所开发研究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微机专家系统。此外,国内有许多著名高校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果。
二、目前火电厂设备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许多诊断方法和诊断系统应用于火电厂设备的故障诊断,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实际应用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手段
故障诊断的推理机制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征兆的获取成为了一个瓶颈,即最大的问题是检测手段不能满足诊断的需要,不能真实地反应故障的特征。
2.复杂的故障机理
对故障机理的了解是准确诊断故障的前提。目前,对电厂某些设备的复杂故障,很难从理论上给出解释,对其机理的了解并不深刻。
3.人工智能应用
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在电厂主要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已获得成功,但仍有一些关键的人工智能应用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知识的表达与获取、自学习、智能辨识、信息融合等。
4.诊断方法的单一性
当前火电厂设备的故障诊断系统所用的诊断方法有模糊逻辑法、故障树分析法、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等。但是单一的诊断方法往往难以达到期望的诊断效果。
5.故障定位
目前的故障诊断系统常常只是进行到故障类型识别这一部分,不能确定故障的具置,且对设备的状态进行预测的功能研究不够。
三、火电厂设备故障诊断的发展
1.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趋势
(1)分层分布式结构的故障诊断系统
火电机组的各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分布式和多层次的,这种结构上的层次关系,要求其诊断系统是分布式和多层次的,由全局诊断系统和子诊断系统组成。全局诊断系统负责诊断任务的管理,包括将总体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和向各子诊断系统分配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是相互耦合的。诊断子系统完成以后,通过对各子诊断系统结论的综合,给出最终结论。分布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具有推理效率高,诊断速度快,系统可靠,适时性好的特点。 (2)集成式故障诊断系统
由于当前的诊断系统在推理方法上的单一性,在求解复杂系统的诊断问题时受到很大的限制。未来的火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将根据不同子系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推理模型,甚至采用几种不同推理模型进行混合推理,各种推进模型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推理速度和准确性。
(3)构造大型监测诊断中心
在同一电网中,有许多同类型的火电机组在同时运行。构造大型监测诊断中心所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①便于集中保存机组的运行数据和机组健康状况的资料;②便于多台机组之间、多个电厂之间共享已有的知识,便于知识库的完善化;③有利于机组的负荷调度。
(4)自主闭环诊断系统
全自主、闭环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在人员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持续的故障诊断,形成决策,再由诊断系统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对机组施加适当的控制。要实现自主闭环诊断,必须要有成熟和先进的诊断技术。诊断系统的知识库必须完备,诊断系统应有学习机制,能诊断不可预知的故障。
(5)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Internet的远程应用系统成为可能。将故障诊断系统与Internet相结合不但能够获取大量的故障案例与诊断经验,同时能够共享诊断资源,实现专家异地会诊,提高故障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 阮跃,黄雅萍.大型电站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电站系统工程,1997(5)
2 李录平,韩西京等.火电机组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电力情报,1997(3)
3 刘峻华,黄树红等.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汽轮机技术,2000(2)
4 陈维荣,宋永华等.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及现状.电网技术,2000(11)
5 徐敏等主编.设备故障诊断手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昨天,我们认真听取了××镇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陈镇长的工作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尤其是近几年取得成绩令人鼓舞、有目共睹、实事求是,通过讨论对过去政府工作是满意的,一致认为希望继续发扬,对今后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通过讨论我们大家都表示拥护和赞成,同时也表示积极发挥好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镇党委和政府的发展思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建设,对报告中提出的“完善镇区长效管理,切实加强镇容镇貌”的思路和要求,我们听了很振奋,很高兴,在当今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一个地方的行政中心面貌如何,能反映经济实力和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一名人民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提出几点初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巩固和完善镇区长效管理体制。
1、利用广播、黑板报及其它宣传形式,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知识,以激发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誉观,做文明市民。
2、建议新镇区的管理,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围绕政府所在地是全镇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管理网络,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建立良好和应有的大豫新面貌奠定制度机制。
3、加大对街道乱摊点、乱停放、乱搭建的整治力度,倡导文明经商、建立文明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和谐的镇区形象。
二、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1、为了更加美化镇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建议政府在新桥河西北侧,规划建设居民健身场。
2、政府在集镇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适合镇文化中心和中老年活动中心一体化的活动场所,以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要求。
3、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居民的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围绕“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要求,共同维护和创建新型的大豫集镇,共同创造文明、洁净的投资招商软环境。
三、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建设新型集镇。
1、建议政府安排相关人员现场调研,制定农贸市场东南侧的垃圾场搬迁办法,解决高温季节及下雨天,蚊蝇乱飞的现状。
2、在现有的基础上,随着镇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工作量的增加,考虑适当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另外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老街和新区适当增加垃圾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垃圾池。
3、针对老街下水道时有堵塞现象的发生,部分虽然已经作过修建,但仍有一部分仍然存在不畅,在财力允许或多方筹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疏通,解决污水难排、群众意见多的矛盾。
以上建议仅是本人所见的、所想的,人民群众所盼的作了归纳,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是人民代表,深感联系选民还不够,为此表示这次会议后,加倍学习,认清形势,不断探讨基层管理的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有责任支持政府,广泛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政策,提高群众“人民集镇人民管,管好集镇为人民”的认识,共同为建立和谐美貌的新大豫而努力。
论文摘要: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乡镇行政的过度干预与村民自治功能萎缩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失衡。要改善这一关系,一是要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要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两种力量及其制度模式构成我国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一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具体表现为党的政治领导下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权;二是存在于农村社会的村民自治权,村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自己进行管理,按照民主的原则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两者产生了诸多矛盾,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冲突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当前西部贫困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交通落后、土地分散、粗放经营效率低、公共卫生建设严重滞后、公共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等现状,急需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的民主创造性和主动性,并且需要国家负责任的引导和帮助绝不能将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变相转嫁于农民或压制村民自治运行。所以正确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分析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此规定明确界定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实质上是村民自治权与乡镇行政权关系在法律上的定位,他们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关系”。但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现状而言,现实中的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常常与法律法规存在着种种偏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频繁干预与过度控制,将村民委员会当作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进行行政领导,布置各项任务并下达行政指令,从而将乡镇行政权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转嫁于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造成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空挡与错位。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乡镇行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人事控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村民会议负责,乡镇政府无权任免,但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通过在村干部中培植自己的人实行对村的问接控制。例如在选举中对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进行限制,使他们认为“听话的”、“有能力”的人当选。将村民自治组织的“当家人”转变成乡镇政府的“人”,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角色错位。虽然便利了乡镇政府对村的管制和所属行政责任的完成,但往往造成村民心目中精英人物落选,压制了村民民主权利实现的构想与向往,实质上是对村民自治权的一种剥夺。
第二,在日常事务中进行行政干预。在现行压力型体制下有时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不仅是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它还直接“领导”村委会;要村民完成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村委会仅仅协助是不行的,必须由村委会“负责”完成。所以实践中村委会承担着诸多乡镇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使村委会成为“准政府”,这样以来村民自治组织便陷入忙于繁多的政务而无暇顾及村务的局面当中,以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日益萎缩,村民自治原则也被消解于无形之中。
第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财政监控。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财政基础有限的现象,而乡镇政府往往凭借自己的财政监控职能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进而影响整个村的管理形式,缺乏经济基础的村委会也只能听任乡镇政府控制。
第四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价值控制。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缓慢,需要国家提供各种贷款救济及其它资源供给,使得乡镇政府可凭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社会价值分配权对村委会进行调控。
二是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导致村民自治功能萎缩。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环节。但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只注重强调民主选举,认为“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自治权利不过就是在三年中参加一次投票而已”。村委会也片面重视村级换届选举而忽视其它环节运行;自治组织结构中除村民自治中的执行环节存在村民委员会这个“实在”机构之外,民主决策环节及相关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环节都是“虚位”的,因此,在自治实际运作中出现失衡现象,造成村民自治呈偏斜状态运行,使村务管理实践中出现大量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和损害村民利益的现象,降低了村民自治的实效。
二、实现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路
通过上述对西部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的分析,为保证村民自治的健康运行和乡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立足贫困地区现实,从改善乡镇治理和提高村民自治两方面出发,努力寻求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一)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管理范围,实行依法行政。《村民委员组织法》只是笼统的、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操作,使乡镇干部很难把握。所以可在总结村民自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法实施细则》,从实际工作考虑,对乡镇政府行为进行明确规范,明晰那些是属于正常政府行为,那些是属于不合理的干预。
其次,合理划分二者权限,界定村务和政务。所谓政务是政府管理的事务,它具有国家意志性,是需要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事务。村务,是在一村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它涉及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共同利益,是由一村之内的村民共同管理的事务,具有群众自治性,体现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公共意志,由村民共同决策、共同遵守。所以,乡镇政府要区别二者的范围,凡是政府的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属于政府的职权。因此,凡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属于政府办理的事情,如果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如果不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个人事务。对自治领域的事务要给于指导和支持,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不加干预;对非自治领域的事务要通过引导和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保证国家任务的完成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三,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首先,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明确乡村关系实质,将上下级隶属、指令性执行观念转变为平等互助、民主协商观念。其次,乡镇政府布置任务,要根据村民委员会职权和各村实际情况,与村委会协商,再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改变过去指令性工作模式。再次,乡镇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学会指导,指导村委会依法换届选举,尊重村民民主意愿,不委派干部,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形成健康、有序的村民自治氛围,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进行村民自治。
其四,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贫鼠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越来越多、扶贫力度越来越大,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需要向村级渗透。鉴于此,对于西部特别贫困的地区国家可适当加大基层管理成本的投人,增设乡镇政府对村的派出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减轻困扰在村民自治组织头上的现实行政压力,从而使村民自治组织轻装上阵,投人主要精力搞好村务。真正实现给村民自治组织“减负”。
(二)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四个以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方式、民主监督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方式,应该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科学构建村民自治结构,成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进行会议的有效召集,并代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村民委员会,切实发挥村民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一般情况下,西部贫困地区村民比较分散,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常设机构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村民意见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村经济发展计划和项目的建议;另一方面,对村委会提出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这样既有利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得到有效充分表达,也对村经济建设项目起着科学参谋和严格把关作用。
二是定期组织进行村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加强监督考核,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可根据不同村的不同情况,村委会一季度或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村民会议决定事项的完成情况、报告村经济发展和财务收支情况,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其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听取意见后积极答复。由此可形成对村委会较强的约束和激励,促使村干部积极工作,管好村务,避免出现过分关注选举阶段而选上后元所作为的现象。
三是对外积极寻求人才和智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严重的人才匮乏和知识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村民自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所以,村民自治“知识引援”迫在眉睫。目前可实现的途径有:联系志愿服务西部组织,求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持续引进热爱农村的知识青年深入基层,安排他们进入村民自治组织挂职锻炼。同时积极与周边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大学生来村实践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村民自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