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精益制造;生产执行系统;销售模块;订单;需求分析;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5-6000-03
Function Design of MES Sale Module Oriented to Lean Manufacturing
SUN Li-qu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 Commerce,Suzhou 215009,China)
Abstract: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oriented to Lean Manufacturing should construct foundation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 which help enterprise invest less but gain more profits . compared to sales module of traditional ERP ,sales module of MES can utilize those advantages of the production data gather and response from MES running system on real time . This paper would illustrate relative requirements details and design strategies.
Key words: Lean Manufacturing;MES;sales module;orders;requirements analysis;software design
1 系统设计需求与目标
面向精益制造的生产执行系统本项目是为制造类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益管理而开展的技术研究和项目研发。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换代成果,更好实现精益制造在企业落地应用,满足品质和交付能力持续提高的要求。项目以产品级的MES为载体,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产品。实现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对生产中实时事件及时反应、报告和处理,减少企业内部无附加值活动,使其既能提高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
本文主要是对该系统中的销售接口模块的功能需求与设计理念进行阐述
1)询价处理。客户正式下订单前,从产品价格、产能、技术装备、库存和物料采购能力等条件对客户订购需求作可行性评估,各条件均确认后生成正式订单。
①自动生成订单供货方式。询价评估过程中,系统自动匹配成品库存并可预测未来库存,生成询价单中各产品的缺省供货类型组合,如直接发货、自制生产和成品外协采购。
②自动生成缺省物料采购需求。对于自制生产供货方式,系统可自动匹配物料库存,生成缺省的物料采购需求(包括品种和数量)清单。
③产品定价辅助决策。询价中确认产品价格时,系统具有产品价格辅助决策功能,能自动提品的各类参考价格。
④询价数据除可录入外,支持excel格式数据批量导入。
2) 创建销售订单。询价单经公司和客户双方确认后,生成正式订单,确认供货方式,启动后续供货任务。
①订单自动流转。正式订单生成后,根据订单中需求产品的供货类型,自动生成需求任务并推送至处理节点。成品发货的生成销售发货通知至仓库,成品外协采购的生成采购申请单至采购,自制生成的生成生产通知单至生产管理部门。
②灵活安全的的订单变更处理。允许正式订单创建后,因需变更订单数据。无论变更时订单已执行至哪一阶段,系统自动生成覆盖所有任务节点的事件提醒并提供缺省的自动处理流程,用户也可完全自己决定处理策略。系统都将自动保证订单生产、采购和库存数据的逻辑正确和完整。
3) 订单跟踪。为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销售部可实时查看客户订单的完成进度状况。
系统贯彻了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可追溯客户订单每项产品的物料准备,生产进度的实时状况。销售部可查看到订单中每项产品的可供库存数,直接外购数及其采购计划交期。需自制生产可查看物料组成,每种物料的备库情况,需采购数及其采购计划交期。在制品数量及质量数据,成品检验数据,完工入库数量等。以便对订单完成情况实时评估,达到更好的客户满意度。
4)销售订单发货。销售部按照客户订单交期进行产品出库发货处理。
①销售发货提醒。系统自动对入库数量满足发货条件的订单和接近发货日期订单发送发货提醒和警告。
②支持一个订单的分批发货。对于一个销售订单内交期不同的产品,可进行分期发货
③智能选择发货产品来源。系统能自动关联为本订单入库产品,并且根据产品的不同来源(采购、备库或生产)和批次选择销售出库的产品。
④灵活安全的产品――订单绑定策略。既支持销售订单与为本订单生产或外购的产品严格绑定,也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为其他订单准备的同类产品,并保证所有订单可完全执行。
2 销售接口模块功能设计
2.1询价处理
销售接口模块的流程设计如图1。客户正式下订单前,对产品价格、产能、技术准备、库存和物料采购能力等条件作可行性评估,各条件均确认后生成正式订单。
询价单主要内容包括。询价单表头主要内容包括客户名称,客户联系方式,询价日期,交货方式,销售人名称。询价单表体为各产品求信息(采购项)。采购项记录主要内容为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图号,订购数量,溢短装数量,实际订购数量,产品单价,交货日期,预计开始生产日期。每个采购项要经过技术评估确认和供货能力评估确认。采购项的技术确认部分可包括若干技术因素确认,生产部全部确认后表明技术准备可行。
采购项的供货能力部分包括产品库存期望数,产品外购数,产品生产数三个数值以及确认选项。这三个数值分别代表可直接发货、成品外购,产品自制三种供货方式的组合。库存期望数为未被其他订单占用的产品实际库存数与备库生产中还未入库的在制品数量之和。
在询价可行性评估阶段,由计划部区分出库存成品三种方式的组合。系统能根据库存实时状况,自动查找计算出可供的产品库存期望数量,需自制的产品数量,并根据bom定义自动计算各处物料需求数量,根据各种物料库存量(未被其他订单占用的数量)自动计算出需外购的各类物料数量。用户可直接接受上述自动计算的数量组织供货。也可根据业务安排手工修改三者数量关系,但库存期望数只能作减少操作,表示本销售订单只使用部分库存。
三个数据生成后,采购部对生成的成品采购和物料采购需求进行采购能力确认,系统自动计算订单每个产品物料分解及其需要的采购数量,采购部可评估在预计开始生产日期前采购产品、物料是否能到货。计划部确认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生产需求。当技术准备、采购能力和生产能力都经过确认,评估工作完成。
2.2订单资源的占用分配策略
从询价操作开始,被某个询价单确认使用的库存产品就如同被预订的车票一样被占用,不能再被别的询价单(订单)所使用,但考虑实现业务的灵活性。系统对此处理策略为。
询价时无论是成品库存期望数还是生产所需的物料库存期望数,都必须来自未被其他询价单和订单占用的同类品的合计数。不足部分的数量,只能用外购成品或外购物料进行生产的方式。在此基础上,保证了产品和物料供应量精确满足需求量。但销售订单由于优先级的不同,如交货期紧张、vip客户等因素。可能需要立即销售发货,而为其生产、外购的产品资源还未及准备充分。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发货使用资源的顺序是。
可使用的供货资源按序如下。未被其他订单占用的库存成品; 为本销售订单采购的成品;为本销售订单生产的成品;可使用其他订单占用的库存成品或采购成品或生产成品(如依次使用交期目前最远的订单)。这种发货策略又可保证在总体资源进出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灵活的资源流出使用次序。
2.3生成订单
询价单经公司和客户双方确认后,生成正式订单。正式订单生成后,已有成品库存处于待销售发货状态。成品外购部分生成“采购申请单”,由采购部执行采购任务自制部分生成“生产通知单”,由计划部据此生成“生产计划”,采购部再根据 “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采购申请”。生成订单后,根据系统需求跟踪订单的实时状态。
2.4 订单变更
正式订单产生后,发生订单内容更改情况。包括产品数量增加或减少,产品品种增加或减少,还可能发生交付日期发生变更。订单变更发生的时间节点情况比较复杂,可分为下列处理方式。
1)包括正式订单还未生成生产通知单,已生成“生产通知”但还未生成“生产计划”
说明订单后续采购、生产处理流程还未开始,该情况处理方式同“生成新订单”,重新生成“生产通知”。
2) 若订单变量时,“生产计划”已经生成。表明订单后续处理流程可能处于任一阶段。为此,系统采取一种灵活、安全的处理方式。系统会将订单变更事件发送到相关工作结点,工作结点“必须”响应订单更改事件并做出具体处理。
“生产计划”处理节点响应方式为根据需要对生产计划修改或不修改(如后续生产任务已下达执行中)。“生产任务”处理节点响应方式为若生产计划不更新,则可不作更改。若生产计划更新,则必须更改以满足更新后的生产计划。“物料(成品)采购”处理节点响应方式为根据需要对采购计划修改或不修改(如订单更新某产品需求量减少,但物料已完成采购)。
采用以上处理方式,当订单变更是产品数量或品种增加的情况,“生产计划”、“生产任务”和“物料(成品)采购”处理节点是添加操作,不会产生副作用。而当订单变量是产品数量减少或品种减少的情况时,“生产计划”、“生产任务”和“物料(成品)采购”处理节点若不便进行对应的减少处理。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包括,对于更新后订单,发生物料(成品)多采购,产品多生产,物料多领料(已按原订单数量领料但按新数量生产)。这些副作用情况实质是增加物料或产品的库存,可以自然得纳入系统的退料,增加备库库存或进一步退货中处理。
2.5 销售发货
销售部按照客户订单交期进行产品发货处理。订单产品中成品外购,生产自制两类都需先逻辑入库(可能不进行实际入库)后才能销售出库。
仓库查看浏览各领料申请单,选择某个领料申请执行领料出库操作。销售部发送销售出库申请至仓库。销售出库申请记录主要内容包括。销售订单号,产品名称,产品规格,订购数量,出库数量,交货日期,出库日期。销售出库申请记录数据由销售订单数据自动生成。
入库、出库匹配策略。销售出库产品所对应的库存成品来源性质分为。未被其他订单占用的库存成品; 为本销售订单采购的成品;为本销售订单生产的成品;因本销售订单优先级高(如交期紧张),可使用其他订单占用的库存成品或采购成品或生产成品(如依次使用交期目前最远的订单);
系统自动按这五类策略的前后顺序向导操作人员的出库操作,直到销售出库数量满足申请要求或可拒绝占用其他订单的成品。销售出库操作自动更新产品库存和销售订单对应产品项的发货数量。
3 总结与下一步目标
根据精益制造目标,生产制造型行业在销售环节要尽可能按需启动后续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我们在这一层面的需求分析上,突出强调这一能力构建。并在功能设计和策略定义上充分考量。达到了预期目标。当然由于企业现实运作环境的约束条件复杂多变。不存在统一的解决方案。
下一阶段,我们继续追求在精益制造目标下,在垂直维度上,如何通过先进的软件设计理念实现功能在复杂度、细腻度上柔性替换,以适应不同管理水平和成长阶段的同功能业务需求。水平维度上,不同功能模块如何自由组合,适配不同企业间功能量体裁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志新,金寿松. 制造执行系统MES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李清, 陈禹六.企业与信息系统建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朱丽娜,徐春停.面向离散型企业MES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1).
[关键词]面向订单;汽车企业;综合经营计划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38
1 汽车企业生产计划概述
1. 1 汽车企业生产计划主要模式
生产计划是汽车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科学安排生产任务的重要依据,生产计划的制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基本的生产资源,另一方面要保证产品的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对于企业的短期综合生产计划来说,要在兼顾资源和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车间作业计划,通过有效调度生产负荷、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控制生产进度等完成汽车产品的装配作业目标。在汽车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基本前提。目前在国内,许多汽车企业已经逐步总结出了诸多生产计划的作业模式,例如:面向准时供货的生产计划、面向企业生产资源的生产计划等。
1. 2 汽车企业生产计划与企业的关系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往单一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被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所取代,企业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转变带来了客户需求预测难度大、生产计划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影响,尤其是在面向订单的生产模式中,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能否全面利用生产资源等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任务的合理分配、市场需求的科学预测、订单优先权确定、生产作业流程等。
2 汽车企业生产计划中出现的问题
2. 1 面向生产计划和面向订单存在一定冲突
汽车企业在面向订单组织生产活动过程中,订单的变更频率较大,一些时间紧急的订单可能没有在原先的生产计划中合理安排,因此面向生产计划和面向订单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面向订单,企业生产活动的组织难度将大大提升,如果面向生产计划,企业的一些订单任务和生产需求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例如:重卡汽车企业在总装配生产线上,往往因为订单的高频变更以及紧急插单等导致生产组织管理和排产顺序受到干扰。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两者的合理结合问题,增加面向计划的订单预测和生产活动的组织柔性以及增加面向订单的优先级排序和合理组织生产计划,充分利用生产资源,优化生产效率。
2. 2 企业短期生产计划制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由于受到订单的影响,企业在制定短期生产作业计划时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使得制定的短期生产作业计划频繁出现不准确的情况,造成零部件的大量库存和产品积压,究其原因也就是企业的生产计划没有和市场合理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单纯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资源在出现需求变化时要么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要么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企业要想在面对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时提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必须要对供应链、生产资源的均衡以及对紧急订单的快速响应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例如,某重卡汽车企业在面向计划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订单数量多、技术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以及频繁的订单变更等情况导致企业原先的生产作业计划出现混乱的情况,生产活动的组织、生产车间的管理以及总线装配变得难以控制。
2. 3 短期综合经营计划缺乏生产预测和订单优先权的确定
短期综合经营计划中的生产预测对象是产品供应链、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订单变更的快速响应等,但许多企业在制定短期综合经营计划时往往忽略了对汽车市场短期需求的科学了解,订单数量的变动、采购计划的不及时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企业在订单数量众多、零部件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下,必须对订单的优先权或者生产资源的合理调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面向订单生产的作业模式中,产品的生产是一个总体最优问题,只有每一个订单都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企业才能获得生产中的竞争优势。
3 汽车企业加强生产计划和面向订单结合的有效措施
3. 1 加强订单的需求分析和生产预测
在面向订单生产模式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呈现出产品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加强订单的需求分析和生产预测是完成保质保量交货目标的基本途径。首先,要明确需求分析和生产预测的目的,利用生产预测保证产品供应链稳定、生产资源分配均衡,同时提升对紧急订单以及订单变更的快速反应能力,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其次,要明确生产预测的依据,主要是企业以前的生产数据和确定合理的预测模型。利用需求分析和生产预测,企业就可以根据未来的生产需求提前采购零部件,满足生产需求的变化,由于重卡汽车很大一部分的零部件为通用件和可选件,因此提前安排和组织生产活动有利于提升生产计划的效率。例如,重卡汽车企业通过生产需求和市场预测,能够解决面向生产计划模式中的库存积压严重和对订单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3. 2 完善车间排产和订单的动态管理
企业面向订单生产要面对订单种类多、订单需求变动大等问题,优化车间的排产效率以及加强订单的动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完善车间排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订单变更、插单、零部件分配、总装线的故障对车间排产的影响等。目前,重卡汽车企业多采用混流装配线,能够完成多个种类重卡汽车的装配,在发生插单以及订单变更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产品生产转换时间会大大影响生产线的装配效率和装配速度。因此,排产方案的确定及优化是完善车间排产的重要目标。订单的动态管理则主要是结合排产顺序以及排产方案合理处理订单变更及订单管理问题。例如,重卡汽车企业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动态规划理论以及遗传算法等对企业的排产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确定,有效减少面向订单生产过程中不同种类产品在进行生产转换时的调整时间。
3. 3 加强面向生产计划导向和面向订单导向的结合
企业单纯面向生产计划容易造成生产活动组织的柔性差、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而单纯面向订单容易产生生产活动组织难度大、生产资源调度复杂等问题,所以有必要加强重卡汽车企业面向生产计划导向和面向订单导向的合理结合。结合的关键在于企业首先要对短期的生产需求和订单需求做相对合理的预测,然后根据产品供应量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生产资源对生产任务、零部件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计划等形成合理的短期综合经营计划,如果订单的数量和要求与当初预测的相差不大,企业只需适当的调整便可完成生产任务,而如果订单数量较大或者订单变动相对频繁,企业就要对订单的优先权进行调整,然后完善短期综合生产经营计划,再合理安排车间排产以及生产管理问题。例如,重卡汽车企业通过实行结合面向订单和面向生产计划的生产模式,可以解决库存积压问题,也可以减小生产活动的管理组织难度。
4 结 论
汽车企业无论是面向生产计划安排生产活动还是面向订单组织生产管理,都只能兼顾问题的一方面,在实践中面向订单灵活性强的优点以及面向生产计划组织性强的优点进行有效地结合,可以大大提升企业在订单种类多、变动频繁情况下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流程制造企业;流程ERP;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
一、流程制造业ERP系统的特点
产品结构比较简单,物料数量和层次较少,设计变更极少。在流程制造业ERP中,通常采用配方的概念来描述产品结构,其含义除了进行物料计划以外,还可用作企业考核的技术指标。
流程企业针对市场需求量大、稳定的产品,采用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给销售提供支持。作为流程企业生产计划的依据,主要是来源于全年度的订单以及市场预测。在主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之间,不像离散行业ERP,有“工作令”(work order),而是只有指令计划下达。另外,随着生产计划的下达,同时也将下达质量检测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
由于流程制造业企业是大批量面向库存进行生产,成本核算通常采用分步结转法,费用的分摊范围随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将越来越小,并变为直接计入,与生产管理结合起来。
二、流程制造业ERP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
产品生产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全部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流程ERP中生产成本的控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直接材料成本控制。直接材料是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占70%左右,因此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流程ERP中直接材料成本控制首先区别产品生产用的材料种类然后确定它们在单位产品中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制订出标准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控制。流程ERP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分为“量”和“价”两个方面。“用量”是指人工工时,称为人工效率,“价格”是指小时工资率。在实际产量下,当直接人工实际工资与直接人工标准工资之间出现差异,要从人工效率差异和小时工资差异两个方面来计算分析,寻找原因,制订对策。
3、制造费用控制。流程ERP中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按部门分别编制的。各部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也是分别确定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的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其他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制造费用的分摊率标准。
(二)期间费用成本控制
在企业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对于这一类费用的控制就不能像生产成本那样分为“价差”和“量差”来进行控制,应采用预算控制和审批控制相结合来进行。
1、采购成本控制。企业采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回扣,这部分成本是由企业承担的。流程ERP可以将采购透明化、制度化、公开化,有助于企业管理。有了ERP系统中的庞大数据,可以轻松地从中调出同一商品不同供应商的报价。
2、库存成本控制。库存太多将会浪费大量的成本,这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流程ERP中的物料需求计划就是企业所需的物料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以恰到好处的数量到位。它对生产部门和供应商都有一定的作用,以此减少成本。
3、销售成本控制。企业实现销售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分销网点的库存结构。借助ERP系统就可以对分销网点的库存结构进行有效、及时地控制,从而实现销售成本的控制。
(三)产品的质量成本控制
流程ERP中的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预防和检验成本;损失性成本。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是相互矛盾的一对成本。前者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比,预防和检验成本增加,也就相应加强了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质量就会相应提高,这时损失性成本也就相应降低。而损失性成本则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比,产品质量下降,废次品及不合格品比率升高,损失性成本就必然增高,相反,若产品质量上升,损失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想使一个企业的质量成本最低,就必须使两者之和达到最小。现代流程型制造企业ERP中的具体实现通常采用的是公式法。
三、ERP下的现代成本控制模式探讨
传统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控制是对整个作业链、价值链的控制,以达到系统成本最低。本文将在现有的ABC/ABM基础上探讨一种基于作业链的改进型作业成本控制思想,通过在流程ERP系统中添加作业需求计划和作业成本计划、认定增值作业和消除不增值作业、分析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的差异、业绩评价等方法来控制成本。
(一)在流程ERP中添加作业计划以实现对作业成本的控制
在标准的ERP计划系统中,通常的做法是根据主生产计划产生物料需求计划,形成对物料采购、库存的控制,但是随着高科技企业中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的日益上升,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比重的日趋下降,对制造费用进行控制的重要性己经超出了直接材料,现有ERP系统中如果没有像物料需求计划等类似的计划来对制造费用加以控制,则需将作业成本计划融入ERP的计划中以实现对作业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制造费用的控制。
当一件产品设计好后,可以产生一个产品结构表(BOM表),依据BOM表和主生产计划可以产生物料需求计划。同理,当一个标准的作业集设计好后,可以产生一个作业清单(BOA),由于在BOA上,作业与成本对象存在对应关系,因而依据BOA表和主生产计划就可以产生企业的作业需求计划。通过作业计划,可以得出花费作业的数量和花费作业的时间以及这些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最终得到一个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计划。同时,把作业计划分配到企业的价值链上,就使得ERP系统不仅能控制企业的物料需求,还能对企业的生产作业活动和企业成本进行控制。作业成本控制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建立作业中心认定增值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
首先,在熟悉生产流程的基础上识别和认定作业,并根据同质性原理归并相关作业,建立作业中心。其次,认定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并计量每项增值作业成本、不增值作业成本。最后,努力消除非增值作业,降低非增值作业成本。一般企业的各种加工作业、装配作业等都是增值作业,而大部分的仓储、搬运、维护、检验、整理、分类、清洁、因质量不合格而进行的返工、修理,以及销中任一环节的等待、延续都属不增值作业。
(三)计算实际作业成本
实际作业成本是指一定期间内作业中心归集的实际资源费用之和,它与标准作业成本的计算期、口径应保持一致。实际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由ERP系统中的作业成本计算子系统在制造过程中产生。
(四)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差异分析的一般步骤是:计算差异数额并分析其种类;差异调查,寻找原因;判明责任,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我们可以直接套用标准成本法下的差异分析方法,即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成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
对于发生于各个作业的制造费用,可以分析各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同样,还可将各作业实际消耗的资源成本与作业标准消耗成本进行比较,并进行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分析。
(五)业绩评价,持续改善
作业中心即责任中心,作业成本是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汇集的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部门、单位或个人)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范围所归集的成本,即特定成本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每个计划期结束后,要定期编制业绩考核报告,对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按成果的好坏进行奖惩。
参考文献:
1、罗鸿,王忠明.ERP・原理・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刘秋生,郝必传.作业成本管理(ABC) ERP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1(7).
3、周室屏.企业资源计划(ERP)实施与应用[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字:飞机维修 维修控制
【分类号】:V267
航空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保障飞机飞行安全是航空事业重要的工作内容。维修是飞机日常养护的重要内容,在保障飞机安全飞行方面有重要价值。近几年飞机航空运输事故频繁发生,就在今年3月11日发生的马航航空失联事件至今还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为了提高航空运输事业的安全性,重视飞机维修系统控制的设计研究是非常必要。
一、 飞机维修系统生产计划控制设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民航于1950年创立,当时的航空运输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交通需要。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中国民航已经发展到拥有飞机800余架,年旅客运输量可以达到1.3亿人。可见国内航空运输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日益增长的飞机数量对飞行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当前国内飞机维修控制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提高飞机维修监管水平有重要意义。
1、国内飞机维修生产控制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国内飞机维修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受历史的原因,国内的航空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正是这个原因,国内飞机维修生产控制实践起步比较晚。通过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实践经验,国内民航在飞机维修生产控制方面有了很大发展,表现建立了一定的飞机维修流程,落实了飞机维修监管制度。形成了从飞机的定期维修到飞机大修,以及飞机的发动机、APU到附件修理的建立了专门的维修体系。目前国内飞机维修业务主要有:外委维修业务、自主维修业务、设立维修分公司等形式组成。
2、国内飞机维修生产控制管理的水平并不高。首先,国内民航飞机的数量不断增加,飞机分布范围广还有航线越来越广,因此飞机维修管理控制成本不断提高,而且维修体系的组织机构也越来越复杂,造成了飞机维修的效率一直上不去。其次,国内民航飞机维修在一些专业技术方面还比较薄弱。目前国内飞机维修建立比较完全的主要是一些定期常规检修,但在一些飞机重要核心的机器检修方面则比较落后。通常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机器检修则需要委派给具有专业技术的维修公司。最后,国内飞机维修生产系统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受地域分布、机构职权、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国内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系统,导致了国内飞机维修资源的浪费。
二、 做好飞机维修系统生产计划控制设计的策略
做好飞机维修系统生产计划控制设计是保障飞机飞行安全的有效措施。面对国内外报道的一些航空事故,重视飞机维修系统生产计划控制的设计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本人在机场的工作经验,现对做好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科学的飞机维修思想。飞机维修思想即飞机的维修原理,是飞机维修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飞机维修生产设计的原则。因此,要做好飞机维修系统生产计划控制设计工作就先要确立飞机维修思想,以此指导飞机维修大纲的设计工作。目前飞机维修思想主要有: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可靠性管理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飞机维修计划控制大纲的制定必须坚持这两种维修思想。飞机维修的目的就是预防飞机故障,及时发现隐患,防范于未然。因此,飞机维修控制设计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另一方面,可靠性管理维修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一些重要维修项目通过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来确定维修方案。该维修思想的优势是有效控制和降低维修成本,并提高飞机重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飞机维修思想中严格落实预防为主和可靠性管理的维修思想,才能真正实现飞机维修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2、及时收集准确的飞机设备信息。在飞机维修生产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飞机设备参数和零件配置参数。在飞机维修生产系统控制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飞机参考数据是非常必要的。在购买飞机的同时就需要要求供应商提高完善全面的设备参考指标。例如:计划的有效性分析数据、适航指令、运营中的情况分析数据、经济性分析、维修能力和航材设备等等。另外,在飞机维修系统生产控制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多参考一些经验丰富的飞机维修技术人员的建议。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技术支持资料。重视飞机维修人才和维修控制设计人才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
3、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工具,建立一套飞机维修管理控制系统,提高飞机维修的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资源共享提高了较好的技术支持。在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支持下,建立飞机维修信息采集、方案制定、维修、资源调配等为一体的综合处理系统。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将从事飞机维修的各个单位、企业、分支机构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录入飞机维修综合管理平台。在飞机维修过程中,可以更加综合平台收集的强大数据库做数据处理分析,有效控制维修成本。例如:飞机维修中常因为缺乏一些重要零件维修不得不拖延进行,在综合管理平台的处理下可以从国内最近的维修点调用零件。综合处理系统实现了人力、物力资源在维修实践中的最大化利用。
三、 结束语
飞机在现代社会已经并不陌生,而且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国内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能力对国内飞机维修系统生产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重视国内飞机维修系统生产控制水平的提高,是实现飞机安全飞行,保障广大乘客生命安全的关键。因此,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对航空事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生.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01).
关键词:管理模式 竞争 创新 激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竞争的严峻性愈趋凸显。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基于此,企业不断寻求发展创新的出路,创新便是在企业中引入新鲜事物带动企业经济发展,从而获取企业经济发展的潜在价值。企业通过管理模式创新,重塑企业发展的活力;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带动经营领域扩展;经营模式创新,调整企业发展思路,拓宽企业发展领域,保持市场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主要包括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和外部管理模式创新。其创新原动力主要依托于企业经营的内容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概况如图1所示。
内部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创新点主要包含企业文化、企业规模及技术经济水平、企业内部结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收益分配以及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部分。企业内部简要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一)技术创新
在市场竞争体制下,企业寻求创新的根本出发点依托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就创新本质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原有技术模式创新。它主要依靠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于技术性凸显的企业来说,企业核心技术是其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原有技术模式创新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培养一支科技研发队伍,伴随市场需求研发符合市场发展的尖端产品,在技术创新上获取一定市场份额。
2.引进技术模式创新。许多企业在技术层面距世界尖端技术尚有一定差距。在原有市场中仍能占据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同行业竞争形势的加剧,现有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自身通过科技研发需要投入大笔经费开支,而且时间上不能获取同行业市场先机。基于此,企业更多的是引进同行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变企业原有生产技术模式,生产技术得以达到创新。
3.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对于技术性较平稳的企业来说,“软技术”显得至关重要。要紧紧围绕企业客户创新,针对客户需求,利用企业现有技术进行营销创新。满足客户需要是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企业采取先进的营销手段,将企业产品与客户紧密联系起来,扭转企业缺乏先进技术的局面。
(二)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发展以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创新足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于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以员工为本,员工奉献企业”是企业文化的高质量体现。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具有导向性功能、激励性功能、重塑企业形象功能,以及凝聚力功能等。
1.树立品牌文化创新。企业品牌的建立是需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逐渐打磨出来的一块招牌,体现着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品牌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经营的侧重点。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树立不是短时间可以见效的,更多的是需要企业的长足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责任重大,员工的一言一行时刻体现着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产品销售。因此,诸多企业对于企业品牌的建立,不仅是依托于企业产品的质量,员工的个人素质培养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品提升的同时,为员工提供培训课程,改进服务理念,加强员工服务意识,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与自豪感。
2.人际沟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活动中,面对最多的便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好坏影响着企业营销的发展,对企业自身的生产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部门之间协调工作,上司布置工作,员工之间的交谈对于企业文化创新的快速带动起着导向性作用。上司的言行在工作布置时会给员工一种企业导向性意识以及激励性作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工作时,更多的敢于承担责任,时刻以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对于企业发展,塑造企业形象奠定了文化创新的基石;员工彼此交流,一种和谐的企业氛围有助于企业的生产。
3.知识管理文化创新。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侧重文化发展,为企业培养一批善于经营与管理的智慧队伍,在注重知识化管理的同时挖掘企业管理人才。知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有意识战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基石,而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重要因素,二者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前者的基石作用更加显著。
(三)调度创新
调度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调度在生产过程中被细化为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调度主要是指企业按照正常的生产计划进行运作,而动态调度则指企业在面对突发状况而安排生产计划的一种行为,其主要依据现场状况进行调整。
1.静态调度创新依托于企业的生产计划,如何合理地安排企业生产计划,缩短企业生产周期是企业进行静态调度的重要目标。调查研究表明,产品在准备与加工阶段的时间之和仅占生产周期的5%~10%,绝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产品的等待以及搬运等时间上。可见,静态调度创新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企业生产运作计划具体细分为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和短期生产计划,静态调度是对生产计划的一种合理分配。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
企业安排长期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生产进行一系列规划决策,主要包括产品推广决策、生产能力决策、竞争能力决策。企业长期生产计划是以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为出发点进行考虑,在企业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规划,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战略计划。
企业中期生产计划对于企业生产安排具有导向作用,在正确预测市场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安排企业生产计划总纲,充分调动企业现有资源,均衡控制企业各项生产活动,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利润。
短期生产计划直接依据顾客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遇到突然问题的解决方案,保证顾客要求的各项指标。
2.动态调度主要是针对企业面对突发状况的生产计划调整,使企业在改变原有生产计划的同时对企业的各项生产运作的影响程度达到最低,甚至为企业带来增产增值的效果。
动态调度的发生对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应对能力都是一种考验。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要切实考虑到市场的随机性变化,将各种可能发生的因素考虑进去,应对变化的各种生产调整策略做好提前规划,当企业面对市场需求出现变化时,能够从容应对,进行动态调度安排。
外部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在做好内部管理模式创新的同时,不可忽略企业外部管理模式创新。在企业内部更多的是需要注重技术、文化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调度,而在企业外部需要与外界各方达成良好关系。其中,企业采购、企业宣传与企业营销更是企业外部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重要环节。
(一)采购创新
企业简要采购流程首先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要求,指定采购计划(定单),然后在市场上寻求适合价格(处理报价),协商确定购买后下发采购通知,得到产品后检验入库,并通知财务部门及时付清商议价格。此流程在消耗了企业大部分精力的同时存在较多缺点:首先,采购管理、物料管理、供应商管理三者同时由一个部门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其次,负责企业采购的职能部门承受了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巨大压力;第三,基于此种模式下的采购机制,对于企业创新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尤其在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时,职能部门为应对供应需求,必然会加大采购量,从而加大了企业的库存积压并加大了应付账款。
就采购本身而言,需要安排具有专业素养的采购人员并定期予以采购培训,熟练掌握谈判技巧,就采购物品协商购进价格。采购本身创新的体制仍属于沿袭采购本身,属于改进技巧,就其创新含义而言,上浮空间不大,难以在短期内有明显效果。
(二)形象创新
企业外部管理模式中另一重点为企业宣传,企业宣传力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知名度以及企业产品的“品牌”效应。企业在形象创新的同时与企业内部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网络媒介创新。随着电子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已走入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据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可见网络宣传创新是企业形象创新必须搭建的一个平台。企业通过自身建设的门户网站将企业的各个方面展现在网民的视野当中,在通过广告宣传自身的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上也超越一步。
社会影响力创新。企业在提升自身产品的同时,贯彻社会影响力的效应对企业未来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在因素。企业在关心国家建设的同时,更应当积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在社会上得到良好的效应。在社会影响力起到一定效应的同时,企业的各项文化事业建设以及企业的品牌建设都会得到同步提升。
“外部人员”创新。企业与外部市场交流最多的是从事于企业外部事业的员工,可以说“外部员工”体现着企业的形象。就“外部人员”创新来说,与企业文化的底蕴是密切联系的。企业的外部员工的素质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会体现着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在内部建立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应当侧重培养“外部员工”的个人素质与个人魅力。
(三)营销创新
企业创新的核心部分便是企业产品的最后一道“生产线”——营销。企业摆脱传统营销方式的束缚,以营销的深层次含义创新。据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人群对于表面性质的营销缺少信任感,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营销的一种质疑,相对程度上对于企业的营销策略起到了一定的导向性作用。
企业营销的基础是产品,更加直观地在消费者面前反映的是企业的营销人员,营销人员的素质体现着企业的一种文化理念,体现着企业的整体实力,所以,营销创新在避开产品优劣不谈的情况下,营销创新可以概括为营销人员的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在培养营销人员的时候抓住一定的侧重点进行专业培训。
企业在营销创新的同时,根本落脚点就是抓住营销人员的创新,将营销从自身员工做起,将企业文化贯穿于营销的始终,本着诚信的精神,从营销人员的创新开始做起,不断深入营销模式,加深企业社会影响力,这些都是环环相扣,企业在内部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外部采购协调工作,必然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而收益的直接体现便是企业的营销。
结论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无论从内部管理模式创新、还是从外部管理模式创新来看,企业可能直观地表现为一种激励与约束员工的策略。企业的创新原动力为市场收益,创新能力为管理模式的改变,创新理念是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创新文化熏陶下的个人素质。企业创新将内部管理的企业技术水平、企业文化底蕴、企业的生产调度安排进行调整安排,达到开创新局面的条件;并将企业外部管理中的宣传、采购为基点,达到企业整体层次的创新,最后将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加以改变,以企业营销人员创新为基础,其中涵盖了企业内部文化创新以及形象创新,对营销战略进行创新。从而企业内外部管理模式达到了预想的创新层面,从而带动企业在新形势下获取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马宁,官建成.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