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电商发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范文第2篇

“三农”的建设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发展重点。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的信息化显得更加迫切,农村的信息化借助互联网能够一定程度地缩小城镇与农村的差距,缓解数字鸿沟效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是,现在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大多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或结合农业生产建设信息平台的阶段。信息服务的便捷使得部分农民接触互联网成为网民,但这样的农村信息化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年轻的农民迫于生计,只能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农民则因为“不会电脑”等原因成为非网民,农村的信息化对他们而言只是电话、电视的开通使用。现在,农村网民更加注重商务类的网络应用,希望通过农村信息化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从而从“要农民信息化”向从“农民要信息化”的主动局面演进,达到信息化的脱贫致富。农村电子商务为他们提供了极好的途径,这既是农村信息化的进一步成果,同时也能为农民带来更多商机,吸引外出农民返村经营,也可部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生产力不足等农村社会人口问题。广东作为经济发展强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排名仅次于浙江。了解广东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发现广东农村信息化新手段——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对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迄今为止,针对农村信息化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农民信息素质研究、经济特性与发展策略以及信息服务的需求挖掘与评价等,即使有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仅仅针对某个模式或我国整体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作探讨,少有研究针对局部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鉴于广东电子商务尚属研究空白,我们提出了“广东农村信息新手段——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农民接受程度”这一个命题,通过问卷调研广东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现存在问题,厘清发展路径,丰富地区性电子商务的研究,同时也为广东地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2广东农村电子商务现状调研

2.1问卷设计

在前期的文献搜集以及专家学者访谈的基础上,参考Churchill量表开发程序,将电子商务普及程度、电子商务创业情况等构念转化成若干便于理解的量表题项。参考量表设计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量表模块划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基本信息收集,第二部分为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评价,第三部分为受访者所在地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查;第二阶段纯化量表,去除有导向性的题项,对有歧义的题项重新组织描述语言,第二阶段量表共30个题项;第三阶段小规模测试,对10个受测者进行测试,团队成员对每一个题项进行访谈确认,根据反馈内容进行增加、删减、修改形成最终量表,共26个题项。

2.2问卷数据分析

2.2.1样本信息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居住在广东省农村地区的居民。样本性别比例为男性59%、女性4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1~30岁区间,共206人,占样本的42%,其次集中在15~20岁区间,共110人,占22.4%。可见本次受访者的年龄均较为年轻,是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主要生产力群体。如图2所示,本次问卷的受访者主要来自粤东地区、粤西地区(322人),占总样本的65.5%,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占25.2%,粤北地区仅占9.3%。

2.2.2问卷统计性描述

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表示有网购经历,表明电子商务的消费市场已经逐步扩展到农村区域。2014年,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为55.7%,虽然本次研究的样本数较少,数据波动会较大,但67%的受访者有网络购物经历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民的电子商务消费普及率与城市市民相似。随着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及道路建设的日益完善,农村居民也开始接触并熟悉电子商务,享受着网络购物的便利。

2.2.3网购经验与电商创业意识关联分析

受访者中有网络购物经验的占主要比例,共238人(达样本数362的65.7%)。没有网络购物经验支持的农民对电商创业的认同度不高,仅占该群体中的29%,共36人;反之,在有网络购物经验支持前提下,农民对电商创业的认同度有了显著的翻倍提高,达该群体中的51.7%,共123人。可见,网络购物的良好体验,可增加农民对电子商务有用性的认识,加深农民电商创业的兴趣。由此可推断网络购物经验对农民的影响,受访者对于电商创业的认同程度与网络购物经验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丰富农民电子商务的经验,对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2.4农民事业选择关联分析

在选择电商创业的农民受访者中,选择全职,或者先兼职、后期再全职经营网店的人数占主要部分,共有86%的农民选择全职或者兼职经营,仅有14%的人选择没考虑全职经营。受访的电商创业农民中,将电子商务作为终身事业的选择属主流选择,说明农民对于电子商务接受程度已经普遍提高。在图4中可以看到,考虑全职经营的以及先兼职后期再全职的,在粤东、粤西地区选择的人数比例较高,分别为粤东占比70.91%、粤西占比66.67%。由此我们推断,粤东、粤西农民电子商务接受程度在广东农村地区普遍较高。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及城镇密集区,已从“核心-边缘”的城市化模式转变为“多中心”的结构特征。城市的产业发展选择因“多中心”的结构特征而比较丰富,因而个人的事业选择范围也相对较大,所以电子商务事业的选择比例在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会相对较低,因为其他事业的选择同样可以获得相当利润。

3调查结论

经过历时1个月的问卷发放与回收,我们一共收到有效问卷491份。对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多层关联分析等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电子商务已经渗透进农村市场,农民普遍有电商购物经历,农村在消费端已经开始电商化,并逐渐成熟,农村信息消费潜在需求强烈。农民网民使用信息服务不再单纯为了了解资讯或娱乐,农民网民的商务类消费诉求正在提高。

(2)多数农民认为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趋势,并愿意进行电子商务创业,作为自己的全职事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受访农民的信息素质正在提高,农民对于信息服务如电子商务的认可接受程度有了普遍提高。

(3)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的农村占比仅1/3,广东农村电子商务销售市场方兴未艾。现在比较著名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如:沙集模式、遂昌模式等)均不在广东省内。广东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根据广东省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特色,发展出符合广东省发展思路的、可复制的农村电子商务成功模式。

(4)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能够激发起农民的电商创业热情。如增加农民电商购物经验,宣传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等。虽然农民的信息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只是基本的使用信息的入门条件,是信息观念素质的提高。信息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能力素质方面,即它是人们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更新信息的能力。只有提高信息能力素质,农村电子商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新一轮信息化。

(5)政府对于农村电商的投入力度还需加大。政府的扶持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中,政府如何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是除开农民的主观能动核心因素外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因素。

(6)粤西、粤东等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情况比较突出。粤东地区的揭阳市政府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到战略高度,希望建设粤东地区农村电子商务辐射中心。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资源丰富,农村的发展路径较多,电子商务并不是其唯一最佳发展途径。

4发展建议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十二五”乃至更远的未来在农村发展战略上的部署和发展路径选择。根据问卷调研了解的实际情况,结合前期调研的资料以及参考相关文献,我们针对广东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引进,努力提高农民信息观念素质及能力素质,提高其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本研究发现,农民信息观念素质已经有一定的提高,但能力素质及电子商务观念仍有待加强。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信息化,人才资源十分重要,人才是农村信息化的根本所在。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官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带领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脱贫致富。同时,也要进一步消除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偏见。“沙集模式”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模式,充分显示只要农民在农村电子商务中获得利益,在农村信息化中享受便捷,他们的内生积极性问题就会解决,只要学习到基本电商知识,学以致用,包容性增长的成果也会出现。

(2)积极宣传农民网商的成功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我国农村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对成功电子商务建设经验的扩散十分有利,关键是要有成功者的有效示范。我们需要对广东农村基层进一步实地调研,及时发现和总结成功典型的经验。通过与政府联合,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成功典型的传播,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的动力,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特别要重视和鼓励年轻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热情,重点鼓励有互联网经验的农村大学生、回乡农民工带头开展电子商务,给更多农民网上创业和就业提供示范。

(3)重视农村周边城市优势资源的利用,辐射电子商务效益,带动城市电子商务化。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巨大,方兴未艾。应该正视农村资源的不足,积极利用周边城市可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联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集约式发展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城镇化发展。在我们先前调研的揭阳军铺农村商务模式中,其以农村作为战略支点和辐射源,依托周边城市的有利资源,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大力引导下,实现自身电商行业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电商行业发展,通过城市与乡村相互协作,正在逐步实现城乡电子商务产业一体化。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范文第3篇

在发展电商的同时,我县明确提出了电商企业要成为服务本地经济、服务本地群众的“创业平台、创新平台、发展平台、合作平台、服务平台”,电商企业要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将本土特色产品卖出去,寻找销路、寻找市场,“为百姓卖产品,为产品找市场”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通过努力,我们要进一步宣传,服务群众,为百姓增收助力,扩大影响招揽客商。

目前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好,据初步统计,从事电子商务、微商的从业人员330余人,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5000万元,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建立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含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1个乡镇区域配送中心,6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3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应有更加广泛,产业发展更加聚集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

(一)围绕“互联网+”。推动建立以县城区为重点的“同城购”垂直电商平台。

虽然电子商务2014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购买方面,本土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以及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方面还十分薄弱。为此,我县将着力于整合县域现有的邮政、电商企业、工农业产品、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地方特色产品经营企业、业主、社区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修配服务、餐饮住宿服务、水电气费用交付服务资源,以县城区为重点,以社区便民连锁店为平台,以“互联网+”为手段,科学布局,分步推进建立“同城购”电商垂直平台。预计2015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方案,2015年8月完成平台的组织架构和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建10—20个社区便利连锁店,开展试营运。

(二)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推动村级电商平台建设。

一是认真总结分析县域现有电商网店营运推广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整合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扩大网店数量和交易能级,同时把农村网店的开设作为重点。力争到2015年底,县域网店净增加10户以上,其中农村网店达5家以上。二是着力整合邮政、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等资源,推动建设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充实完善其服务功能,畅通农产品进城,日用消费品、农资、农技服务下乡渠道。2015年底前力争建成10—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三是着力推广县域优势工业、农业、旅游文化产品上网销售。2015年力争县域优势产品网络交易额达1000万元以上。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保证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

成立县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电子商务产业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完善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有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职责,推动部门管理与服务创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协会的协调作用,确保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规划引领

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整体规划,指导行业规划,明确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切实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先导引领作用,带动实体经济全面发展。围绕资源特色与实体产业基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网络经济模式,开展与当地经济状况相适应的电商投资,有针对性规划,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资源共享,加强电子商务产业跨区域协作。

(三)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政策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政策意见和具体的落实措施。统筹整合相关促进发展资金,根据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重点,制定详细的财政配套政策、落实国家有关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渠道构建

1.家电企业农村市场存在的问题

1.1营销渠道成本高渠道分销效率低

就目前的家电市场情况来看,家电营销渠道仍在使用传统的、间接的营销模式。但是这种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环节多,而且分销效率低,各级商、批发商需要相应的渠道成本,家电企业利润微薄,仅仅依靠销售量所提升的利润是有限的。

部分家电企业采取自建营销网络,经营渠道营销终端业务,即:“生产企业――零售商――用户”,这种营销模式的优点在于:由生产企业直接向零售商提供货源,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使得渠道重心向下移动,确保能够由生产企业控制零售终端。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去建立营销终端业务,由厂家的营销人员代替批发商去开发市场和经营管理零售业务,另外,生产企业也需要承担起运输和仓储职能,由于家电行业利润已经呈现下滑状态,所以生产企业自建营销渠道的负担会越来越沉重,这条路越来越难走,最终只得面临崩溃的下场,与此同时,这种营销渠道模式还需要有很强的营销能力,能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至销售当中,这样才能维持渠道成本的平衡。

1.2营销渠道灵活性差

营销渠道策略是整个营销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其目标是为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的绝大多数家电生产企业仍旧采取单一的一种或两种营销渠道模式。面对家电市场日新月益风起云涌的变化,这种不够灵活,不够实用的营销渠道模式显然已经不足以适应国内各种情况不同、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地区间市场差异较大,城市市场与乡村市场的需求差异较大、市场需求各有不同,有不一样的偏重点和消费观。现在的城市市场早已接近饱和,所以及时变换战略眼光,着重开发农村市场反而更有提升的空间。城市市场以家电连锁店、百货商场家电部等为主要营销渠道,其特点是资金多、规模大而集中分布,而农村市场则是以家电超市、品牌专卖店为主要营销渠道,其特点是资金少、规模小而发散分布;而且各家家电企业自身的规模和生产力并不一样,因此,各家家电企业必须细分市场、贴近农村消费者的要求,采取多种不同的营销渠道模式以取得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1.3渠道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的家电流通企业已超过了三万家,但不足的是大部分流通企业规模不够大、物流速度慢、管理能力差,营销能力急待于提高。好的渠道模式能有效提高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使得分销网络中产生的费用逐步合理化。家电生产企业自建设营销渠道以来,市场地位和销售业绩有了可观而又显著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渠道的营运成本。要建立厂商利益共同体,只有让商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利益,公司才能发展更为的市场空间,赚取更多的钱。

2.家电企业农村市场营销渠道的构建

2.1降低渠道建设成本提高效益

农村营销渠道建立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还要统筹竞争对手的情况、资源供应者的情况、自身的条件和素质等等,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2营造灵活多变的营销渠道

随中家电产品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传统的经销商制度日益落后,现今更多的中间商选择新型的经销制度,实行的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一股热潮,所以各中间商纷纷用的方式来减少经营风险。而中间商对商的选择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及时、顺利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服务质量也很大一部分受到商的影响,这些都决定着生产企业的营销目标能否顺利的实现,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商的选择对生产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家电企业还可以与农村市场的优秀零售商建立契约型或者资产纽带性的战略伙伴,并充分利用家电连锁经销商在农村市场以加盟的方式发进行展,使得家电专营向区域连锁化方向发展。增强与店铺老板的联系,促进双方的关系,优良的人际关系网对推广企业产品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制定不同渠道战略实现渠道成员多元化

百货商场、家电专卖店等一些经营模式,是农村市场家电零售最终端。企业在进行营销渠道设计时,要结合农村市场的特征作出相应的设计。家电制造商根据不同地区和产品情况选择不同营销渠道;可以在同一地区对某产品同时选择多种营销渠道进行销售,也可以在不同地区对某产品选择不同渠道进行营销,根据不同的市场选择不同的渠道进行销售。通过这种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的方式,可以弥补单一渠道模式的不足,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率、降低渠道运营成本、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

3.结论

通过对农村市场进行分析,我总结一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为更好地构建农村市场营销渠道铺垫了一些理论基础,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出台,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大力推广,家电企业农村市场有了更加宽阔的市场舞台。本文虽然提出了对家电企业在农村营销渠道的一些分析,但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研究能力尚不成熟,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讨论,论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由衷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刘鸿渊.论企业营销渠道管理[J].商业研究,2011,(5):47-52

[2]周权雄.家电分销渠道的演变与发展[J].商业时代,2010,(6):35-36

农村电商发展总结范文第5篇

几乎同时,在川南,丘区大县威远,电子商务进农村也迈开步伐,作为非电商进村示范县,在毫无示范工程政策和资金的助力下,威远农村电商依然风生水起,其红火的程度超出了想象,这背后的奥秘,更让人好奇。

一线扫描

作为阿里巴巴村淘项目落地四川的第一个县,2015年威远开展电商培训3000余人,46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深耕乡土,农村淘宝网上代购金额1800万元,销售本地农特产品超过2亿元……这是丘区大县威远在去年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成绩背后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并非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威远,仅依靠自力更生式的小投入,撬动了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的大参与,点燃了全县农村电商创新创业的火种。

6月12日,笔者走进威远,被从乡村到县城所呈现的电商创业创新风潮所震撼。

位于县城二环路西北段,建设面积2100平方米的电商中心,是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本营,集电商办公、企业孵化、产品展示、会议培训、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包括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在内的5家知名平台企业入驻,时刻谋划着全县农村电商发展大局。

“威远县是阿里农村淘宝落户四川的第一个试点县,取得了农村淘宝 ‘全国开拓型示范县’的荣誉,在淘宝上的代购和本地产品上行均取得排名全国第一的成绩,我们还搭建了全县农村电商服务网络,解决了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威远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全县通过借助电子商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工程,并融合精准扶贫,围绕提高电商产业应用和实现农村电商服务全覆盖的目标,积极开展工业产品、特色农产品上行,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已掀起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新。

截至去年,全县农村淘宝建成46个村级服务站,20个服务分站,农村淘宝手机APP绑定总量5800个左右。全年农村淘宝网上代购金额1800万元,销售本地农特产品超过2亿元。

原因探究

1.龙头带动,合伙人带领农民触网致富

发展农村电商,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还是普及电商知识,让所有农民参与,这是一个问题。前者上手快,效果好,后者基数大,但效果慢。

威远选择前者,以返乡青年或农村致富带头人为龙头,培育一批农村电商的骨干人才,并以此为楔子,打入乡村沃土。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20平米的铺子,威远县龙会镇的何方彬一年创造了200万元的交易额,从一个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商品零售大户。

“工业品下乡,我们网上销售的产品比别家实体店销售的产品便宜1/5,一台大家电,能为农民省下好几百元,同时我还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本土的土特产,帮农民打开了销路。”6月12日,何方彬一边向笔者介绍自己的发家史,一边忙碌着搭理网上的购物咨询。

作为第一批村淘合伙人,何方彬的团队有5人,网络设计、网店维系、农产品收购分工有序。

“截至目前,在威远像何方彬一样的淘宝合伙人有80余名,他们大多是乡村的有为青年,他们介入后生意越做越大,有了网络市场,合伙人也开始反向,发展农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威远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合伙人通过淘宝平台,帮助村民网购,平台给付佣金,并帮助农民卖农副产品,同时还聚代缴水电气费等现代网络服务为一体,成为农村新消费、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在合伙人的带动下,当地的竹笋、柠檬、折耳根、土鸡蛋、红薯等鲜活农副产品在网上大卖。

此外,为了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骨干人才,2015年开始,威远将电商培训纳入县委中心组培训、镇村干部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党校培训、职能院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仅去年一年便已组织县、镇、村三级干部学习培训30余场,培训5000人,在乡镇、村、组培育了大批的电商能人。

2.注重实效,以务实之举推动电商进村

“农村电子商务必须落在交易额上,落在农民的互联网意识的培育上,不能落于俗套,成为花架子,空壳子。”6月12日,威远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一语总结了当地对待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宁务实,不务虚。

该负责人向笔者回忆,去年当地农村电商工程刚刚起步时,有很多电商企业闻风而来,豪情万丈,要做威远最好的电商下乡企业,但当政府拿出诚意,建好基地,对方却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要求,这种先要钱,再办事的做法一度让当地颇为被动。

“后来我们忍痛,全部拒绝,关上了务虚的大门,这些企业也只好空手而去。”该负责人告诉笔者,不可否认,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资金消耗巨大的工程,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做铺垫,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精确每一分钱的用处和去向,唯有真抓实干,才能打开局面。

以务实之举推动电商下乡,威远首先建立了县级服务中心,作为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大本营,引进有实力,且愿意干实事的企业入驻。

其次,打通乡村物流体系,发展了快递企业20余家,初步建立起了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解决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通过大规模的人才培训和宣传动员,以及管理创新,威远迅速打开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工作局面。

在产业及电商发展的基础上,威远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社体系以及大型龙头流通企业、电商企业,我们重点促进威远县域特色农产品、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交易,建设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完善电商进农村体系,并制定严格计划推进实施,再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生活方式改变。

3.调动市场,尊重市场规律,民间力量成电商下乡主力军

作为一项 “烧钱”的工程,在没有更多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的背景下,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唯有尊重市场规律,调动市场的积极性,以小投入撬动大投资。

政府投资,市场调节,民间参与,最初由财政投资的500万元发挥了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

从县城到农村,在电商运营环境极大改善的背景下,一批批企业和有志之士自发参与,成为了威远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主力军。

“除了享受了政府的培训,阿里巴巴的店面设计等服务之外,其余的开支都是自己花钱,建这样的一个乡村电商服务站,成为村淘合伙人,我总共花费了15万元。”何方彬告诉笔者,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极具前景的行业,大家能看到希望,在政府打下了电商创业的基石后,很多农村青年便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成为了整个产业的生力军。

调动民间资本,不贪大求全,是威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特色,发挥有限的资金,调动市场积极性,打通了农村电子商务的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