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教育培训

科学教育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教育培训

科学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村官教育培训,创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村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村官”培训难在何处?

当前的“村官”培训,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难”。难在何处?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年龄老化,三是观念陈旧。这就造成在培训中,“村官”们对理论和科技知识难接受,对新事物、新观念难理解,对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改革步伐难跟上。这使许多“村官”在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繁重任务面前,表现出能力匮乏、本领恐慌。

“村官”培训难,还有他们自身以外的因素。从培训工作方面看,一是许多领导在村级定位上存在着误区。村级组织是民众自治组织,村级组织的产生和运作必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可长期以来,一些乡镇干部错误地将村级组织视为乡镇政府的自然延伸,强迫村干部们干了许多不该干的事,造成了事实上的既越位又缺位。错误的定位反映在干部教育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培训的内容与“村官”们的实际需要相脱节。

二是现行的培训方式存在着误区。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进课堂,干部培训手段和方式日益多样化。但从根子上看,目前我们对村干部的培训方式依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老模式,即:集中起来办班,封闭式管理,听课、参观、讨论、总结“四部曲”,看起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在这热闹的背后却是虚与浮,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有人曾总结村干部培训班为:“上课时领导讲(或教员讲)学员记颇为紧张,参观时大学一起走马观花浩浩荡荡,讨论时个个表态群情激昂,回村后各自为政派不上用场。”这种说法虽有些偏激,但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村干部培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当我们把干部教育的重点从学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时,这种培训机制便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破解难题靠创新

贺国强同志最近撰文指出: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工作,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切实把增强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点,努力把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个人认为,要做好“村官”培训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做创新的尝试。

一是创新培训内容,将提高水平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现代培训有两个最主要的功能:一是帮助组织和人们“应变”,二是使被培训者通过培训能够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对村干部的培训重在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这些基础性的培训在当时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将培训内容由文化理论为主转变为能力训练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村官”培训中,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结合射阳的特色和工作重点,广泛采用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激情教学、音响教学和教学演出等现代教学方法,逐步把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村干部们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将理论灌输与经验总结结合起来。“村官”教育既是工作培训,也是成人教育。要用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武装村干部,基本的也是最便于操作的方法是采用理论灌输。但成人教育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和提高。怎样才能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我们不妨借鉴西方颇为流行的成人教育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一般要经过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首先是始于自己的经验;而后是对以往经验的反思;第三是对各种经验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抽象,上升为新理论;第四是用新理论、新概念指导新一轮实践。运用经验学习理论进行培训,就是要让“村官”们在组织者的引导下,目的性十分明确地对自己的前一段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这对于他们提高自己或者辐射带动其他“村官”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这种培训方式,许多乡镇领导十分看好。他们认为,现在的“村官”大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办班,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使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用来指导实践,既有需求,也有可能。此外,射阳县基本上都有一批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的“双强”村,这些村的干部富民有实招、践行“三个代表”有实效、发展经济有路子,干群关系融洽,是我们看得见、学得起的典型。同时,这些村干部的经验也需要总结,归纳和提炼,需要再突破、再提高。运用经验学习理论,把培训班由理论灌输型转变为经验总结和提高型,不仅要突破昔日办大班的旧模式,教员的角色也要有较大的转换,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这对组织者是一个能力与责任心的挑战。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迎接这个挑战。

三是创新培训制度,将大众化的普训和个性化的培训结合起来。应该说,所谓培训的个性化,就是村干部培训班既要做到培训内容与目的的相对个性化,也要做到参学对象的相对个性化。个性化的核心是突出需求性。我们以往每一次办班的内容和目的很明确,也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但一年一度的轮训,总希望把村干部应该学的全部教给他们,或者尽可能全面些。而一味地求全,就可能落入大众化、一般化的俗套。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部分人“吃不饱”而另一部分人却“吃不了”,无法消化吸收,回去后根本不解决问题。这是大锅饭式的培训在现代“村官”培训上遇到的新挑战。突出需求性,这既是组织者也是参学者的目标,只有体现了这个目标,培训才有活力,才有吸引力。在调查中,一些村干部就提出要采取两种分类的办法来办班。一是对“村官”要分类,且分类的标准应根据需要而变化;二是对培训内容进行分类,其分类的依据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了这样两个分类,“村官”培训就能有的放矢,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调动“村官”们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只有分类才能体现其个性化,只有个性化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

科学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备课 学员 教材 培训 教学方法

培训师上课前总要备课,然而,有些培训师把“备课”与“写教案”等同、混淆了。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员、考虑培训教学思路和培训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培训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培训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培训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备忘,以便把课上好。

备课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员、思考教法、设计培训教学过程等则是隐性的。隐性备课很重要,譬如研读教材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培训教学构思等,最重要的还是钻研教材。培训师如果只重视显性备课,隐性备课这一部分被忽视,课堂质量就难保证。

备课又可以分为狭义备课和广义备课。狭义备课是指培训师为上一堂课而进行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教学目标的确立、培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培训教学方法的应用、培训教学过程的设计,培训教学课件的制作等。通常所说的备课即指狭义的课前准备。广义备课是指培训师所从事的一切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课堂培训教学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课程标准的掌握、培训教学素材的积累,学员思想、学习、心理状况的了解,培训教学后的反思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义备课应是一种自觉的、长期的自我学习、自我培训、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之重要,不言而喻。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培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培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把课准备得充分具体,课堂培训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培训教学目标,即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的质量。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培训师业务水平的高低。

下面从广义备课的角度谈谈备课的主要的工作。通常具体的有四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员、备教法、备教具。

一、备教材

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员的实际,设计培训课堂教学。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材,就是培训教学材料。教材是学员学习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培训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培训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它也是培训师进行培训教学的主要依据。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是培训师顺利完成培训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培训师要善于钻研和使用教材,既不要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地照本宣科,又不要脱离教材,传授内容与教材存在严重偏差!

二、备学员

学员是培训教学的对象,培训师要想教会学员,必须先了解学员,这样才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成人的教育培训与学校教育大不相同,参加同一期培训的学员,在年龄、受教育背景、工作岗位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如果不考虑学员基础与能力的现状,一本教材、一种教法地进行教育培训,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极有可能连最基本的培训目标都达不到。

三、备教法

备教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要设计易于、乐于被学员接受的培训教学方法。有时候,甚至还要精心设计关键部分的培训教学案例和教学语言,让培训课堂充满生机、文采飞扬。培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成人教学要结合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因此,培训师要大量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材料,加工取舍,充实到课堂培训教学中去。

四、备教具

现代培训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培训师备课在备教材、备学员、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上备教学用具。如准备电子教鞭、激光笔、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尤其是制作多媒体课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课件内容的确定、素材的选择、到最后的制作,甚至精细到用什么样的字体、什么样的颜色、字号,都要反复斟酌、调整。除了帮助学员更直观地学习以外,还力争给学员美好的视觉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员的审美情趣。

科学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教师 培训 课堂教学案例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有必要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下面笔者提出一种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高中英语教师培训方式,并就此展开案例分析。

一、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设计思路

1.1选定培训对象

参与本次培训的高中英语教师共计64人,他们全部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并对新课程的理念基本了解。在这些参与培训的教师当中,有60人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其余4人为硕士研究生。其中男教师6人,女教师59人,平均年龄约为29岁左右,平均教龄6年。

1.2确定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加深参培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并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3设计培训细节

首先,由上案例课的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发给参培教师,该方案中主要包括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其次,上案例课的教师用10分钟的时间向参培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内容,并让参培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预览,为教学案例的观看做准备;再次,全体参培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录像进行观看,然后填写个人收获表和评价表;最后,由现场培训教师组织参培教师进行评课。培训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并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其进行口头评价和解释,随后在本次培训即将结束时,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

在本次培训中选取了SEFC Book 2 A Unit 5 Reading部分为教学案例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2.1确定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其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了解基本音乐知识;其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训练使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运用阅读技巧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其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类型,唤醒学生享受音乐、参与音乐创作的情感体验,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2.2明确教学设计理念

2.2.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教学为主线,将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协调和组织作用。

2.2.2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教学情况把握整体教学进度,灵活运用教学形式。

2.2.3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教学过程介绍

2.3.1 warming up

教师以介绍音乐的作用为切入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提出以下问题:

How many do you know about music?

Can you tell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辨析各类型音乐的名称。

2.3.2 Reading

在Pre-raeding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观点:

Have you heard about any of famous bands in the words, please list them if you have. (Back-street boy,Beatles, West-lif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在While-reading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包括Skimming、Scanning等。要求学生在Skimming环节,通过分组讨论总结文章大意;在Scanning环节,要求学生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布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写作意图。

在Post—reading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与本文相关的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情感教育。

2.3.3 Summary

教师利用2分钟时间对本堂课教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以及情感获取。

三、培训效果分析

对全部参培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98%的教师对本次培训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表示在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而且也从中领悟到应当如何将该理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本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培训方式也获得了大多数参培教师的认可。通过上案例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的讲解,参培教师对设计意图和设计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维,使之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为今后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李宝荣. 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需求调研模式述析[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12).

科学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一、培训概况

1、基本情况

2006年6月,我们2名主讲教师参加了河北省第二期英特尔未来教育高级研修班。带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一份沉重的责任,回到了南皮。自此拉开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帷幕。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备课,协作上课,有问题共同协商解决,通过摸索,顺利完成了两期英特尔50名教师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学员认识到“英特尔未来教育”对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在各自学校推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实施,为培训后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次培训我们采用了集中时间统一培训的形式,每期上满6天,严格要求,坚持签到签退。

2、过程情况

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是、我们英特尔培训办公室提前起草了南皮县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方案,对英特尔培训的各项细节进行了界定。在10月份临开班前,又专门召开了各乡镇业务校长会,严肃强调培训的重要意义及各乡校需要提供的各项保障。开办前的舆论造势做的比较到位,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好的基础。事实证明这样做也是有效的。原来下达的指标,结果完成几乎都不到一半,而今年由于力度比较大,基本完成了培训任务。二是、教学过程灵活创意。按着集体备课的思路,各位主讲教师倾心指导,创意设计。将精讲和过程讨论体验相结合;教师自己演示和优秀光盘学习相结合,有利地促进了参训教师的理解领悟。三是,严格管理,确保培训成效。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学员,对出勤及任务完成情况均做了严格要求。第一期培训未能完成学习任务,要求第二期开课的时候继续学习,第二期为完成作业的延期学习,整个培训过程所有学员均完成培训作业并及时结业。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而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教师如何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学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该项目培训的正常进行。因此,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项目培训标准选送学科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员,我们还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以保证所有学员都能跟上培训的进度。

3、集体授课二、培训成效

我县今年共培训学科教师50人,未来教育的理念给全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崭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改变着培训教师的教学思维,一改传统教学的旧面孔,令人耳目一新。在他们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下,英特尔未来教育必将成为教师争先恐后,急于探索的教学方式。

1、通过培训,多数学员认识到培训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实践。尤其在解决问题起点,如何提出问题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起点,通过基本问题、单元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提出时的角色转换,使教师更加明确了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通过基本问题、单元问题的提出与分工,给出了一个实践探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通过学员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对单元问题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合作学习等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的方式解决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多数学员认为教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很大,并且认为收获很多,改变了过去对多媒体课件评价时单纯考虑为了应用而应用的问题,解决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多、实效小的问题,以及应用软件的掌握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支持作用。

3、锻炼了主讲教师,增强了主讲教师对“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深刻认识。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对“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方法的认识初步达到统一。

三、存在问题

1、主讲教师需进一步统一认识、掌握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方式。

2、培训中反映出学员的电脑基础程度不一,授课的时候教师不易掌握授课进度和难度。个别学员电脑基础差,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跟上进度,产生挫折感。在今后的培训前我们要进一步强调学员的电脑基础,并以此促进学员参训前的电脑基础培训。

3、培训中反映出部分学员观念转换较慢,不会按照学生的特点来提出问题,同时参训时多数学员的精力主要放在网络技术方面,忽略了对培训理念的理解和应用的实践研究。今后的培训中应当在教师的教学和案例中注意引导、示范,加强对培训理念应用的实践指导,促进学员观念转变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4、加强对学员的评价体系标准的研究,目前的评价体系操作性不强,不利于结合实际对学员们评价。希望通过研究重建对学员的评价标准体系。

5、加强对培训后应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对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的跟踪调查体系和标准,保证教学效果落在实处,同时可以根据反馈对以后的培训进行必要修改。

四、学员反馈: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学员反馈表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发现,对于“未来教育”培训,大多数教师是持肯定态度的,虽然短短几天很累,但认为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 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策略、模式等的革新。

2. 计算机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3. 学会多方位、多角度看待多媒体,体会到多媒体、网络对于教学的应用。

4. 体味并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培训模式。

五、 反思总结。

科学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音乐教师们日益希望有各种不同标准的教学大纲可供使用,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择。现在已有一些教师独立地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大纲,并在实践中运用。

所有这些创新都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并且,它们也证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音乐教师的创造力在不断增强。然而,尽管这种创造力本身无可非议,却同时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了解,许多作者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大纲,但是,大多数都显得缺乏成效。究其原因,与一些作者在音乐理论、音乐史和音乐教学法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有关,但这并非惟一的原因。制订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者具有较高的音乐学和心理学造诣,因为这两门学科是彼此互相关联的。以一个实际情况为例:一位很有天赋的音乐教师决心编写一套自己的教学大纲。然而,尽管他有许多新的、富有吸引力的想法,并且还有一些有趣的内容可写,但客观地说,他在确定音乐教育的内容上付出了“不正确的努力”。事实上,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他在如何遵循音乐艺术的基本法则和传授音乐基础知识这一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尽管大纲中编写了很多内容,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法则:不同年龄段的学龄儿童,其感知过程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学龄儿童的感知过程依赖于其年龄特征,因此?熏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大纲内容,要以其年龄特点为依据。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教授音乐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它同知识和艺术的许多领域紧密相联,这些领域主要包括:音乐、哲学、普通心理学和音乐科学理论知识。我们所说的同音乐教育相关的人类知识的分支,是指音乐哲学和音乐心理学。这些知识的水平在许多方面决定着音乐的本质和方向。

很显然,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知识领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并且有助于音乐教师并非盲目地,而是非常专业地解决音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培养他人成为一名创造者,但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以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去工作,显然是可能而且必要的。

多年来培训音乐教师的经验使我们确信,培养音乐教师有能力从事以有关方法学为基础的、富有创造力的专业化活动,最重要的条件是使他们熟练掌握方法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即一名教师不仅应当拥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当有能力认识到采用何种方式可以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熟练掌握理论与专业化实践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这里所涉及到的,并非仅仅是关于独立地分析这个或那个教学大纲的能力的发展,而是包括了对音乐的理解、小学生对音乐的领会、从广义和狭义上理解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具体特性、音乐教师活动的主要原则等等问题。

专业的、直接的教学法的培训允许个人全方位地分析任何一个新的用于音乐学习的教学大纲,其目的是获得关于音乐教育中诸多问题的一种独立的、正确的观点。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它将有助于一个教师理解自己创造性工作的过程,运用已经获得的人类各个领域,包括艺术领域的知识,促进音乐教育领域的和音乐艺术实践领域的工作。

但是,高等人文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两个基本学科单位的彼此分离,第一个学科单位是包括哲学在内的基础文化课,该学科单位在大学里的各个学院(包括音乐学院)中占重要地位;第二个学科单位,制订了一套完备的学科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作为一个从事某学科教学的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由于这两个学科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脱节,使得一些教师缺乏综合文化背景知识,限制了其作为一个教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中获得更好的成就。

在这种情况下,大约10年以前,有关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和教学开始受到重视,《音乐教师方法学的训练》就是高等教育学院专用音乐教学大纲。该教学大纲的意图主要是教会学生们详尽地分析存在于音乐教学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运用音乐教学法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展开教学过程。这个任务即将基本完成。该大纲包含了一些与音乐教学法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有音乐哲学、音乐培养哲学,音乐学和音乐心理学成果。对这些成果的理解构成了编写大纲的基础。

例如,研究黑格尔的音乐概念和音乐教育有助于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音乐教师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懂得作为一名艺术家所具有的地位。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强调无意识在音乐感知中的重要性,荣格式的原型也明确地强调激发儿童的想像力、直觉和音乐联想能力。

俄罗斯音乐学家B・阿萨夫耶夫和B・扬沃尔斯基的研究有助于获得更为完整的音乐基本规则的概念,尤其是关于音乐曲调、音乐体裁和音乐风格的基本规律。掌握这些基本规律,能够使学生们进一步提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当代音乐心理学教授V・V・莫杜斯艾夫斯基和E・V・纳萨肯尼斯基的研究促进了音乐能力观念的内涵,其中,不仅包括节奏、音高、调式及其他所谓的基本音乐能力,而且还包括与原始曲调和根据曲调原型进行各种曲调改编尝试相联系的更广泛的组成部分。

幸亏有了教学法的分析,使我们更为客观地、多角度地判断以C・沃尔夫、Z・库蒂和D・卡巴列夫斯基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教育教学法概念的价值。譬如,有可能比较、观察其他学科(音乐学、音乐审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成就的运用,作曲家和音乐家对音乐教育目的和原则所持态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关于音乐教学法和关于培养儿童创造力途径的观点。

方法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即未来的音乐教师运用广泛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有能力提出自己的专业主张并证明所持的观点,有能力形成全新的富有独创性的理念,这些理念、主张,正是汲取了现代化研究成果的营养。

幸亏有了方法学的教育,我们才得以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讲授音乐教学法的历史(由E・尼古拉艾娃音乐教育博士提出的学科分支)。音乐教学法历史的发现和研究,并非像传统那样是一种概括性的叙述,而是通过对文化研究和对强调音乐知识的置疑来进行的。《音乐教师方法学的训练》教学大纲具有比较音乐教育学的大部分特点,即纵向比较(传统―――继承―――创新)、横向比较(音乐哲学,音乐教育知识、文化研究,音乐方法学)。

音乐教师教学法知识准备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文化,使之作为其精神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D.卡巴列夫斯基)。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发展学生从情感上、精神上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认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感受音乐及其发展变化、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包括旋律、风格、构成、类型等等)。

3.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

在专业水准上完成这个任务,显然有相当的困难,尽管如此,到国立教育大学音乐系申请就读的人有近一半毕业于专业的十年制的音乐学校(有一些毕业于类似的11年制学校)。他们的音乐理论学习预备知识水平很高,并且在演奏各自的乐器方面也颇具才能,其他申请者在音乐和教学法方面具备了很好的学习潜力,他们攻读了四年专门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并且有在音乐学校学习七年的经历。在此基础上,进入学院的学生在整整四年中会继续掌握他们各自的专业技能,他们开始学习一周两次的主要课程,除钢琴外,还有声乐、合唱、音乐史和视唱。

第三学期,开始安排音乐教学法的实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学的技巧。在这里,一个人必须逐渐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音乐教师。为此,所有的学习活动被安排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这些活动包括:音乐、音乐活动、乐器演奏、音乐艺术法则研究、基本乐理、视唱、即兴创作。

上述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授音乐艺术的技能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艺术地表达音乐,娴熟地讲述音乐,能够通过释放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在孩子们与音乐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一般而言,音乐教育的方法是解决前面提及的音乐教育任务的基础,在教学的深化阶段,学生就会到实习学校进行教学实习,在儿童创造性音乐教育过程中去展示他们的综合经验、知识和能力。

通过运用上述的教学法训练,我们正在探索未来教师如何综合运用其在哲学、文化研究、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广博的知识。他们自身具备的音乐技巧和音乐才能应当从哲学和专业这两个不同角度得到认可。

我们确信,儿童们沉醉于与音乐形象产生共鸣的共同体验的过程,以及音乐想像的过程中―――这些都是创造性的过程。他们在不同的表演活动和在音乐编曲过程中进行着自我情感的表达,而这些过程本身就可以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所具有的潜在的创造力。这些过程的实现,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个音乐家所应该拥有的才能,并能敏锐地感受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音乐本身。因此,音乐教师必须面临各种各样的任务。仅仅作为一个音乐家是完成不了这些任务的,因为他不是真正的心理学家和教师;而仅仅作为一个教师也完成不了这些任务,因为他不是职业音乐家。21世纪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具有高度综合的文化知识,善于评估和驾驭工作,能够解决音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上述能力,教师还应当从有关音乐教育哲学、音乐知识和音乐心理学的现代观念中继续获得提高。同时,如何培养音乐教师个性中的创造性也应该引起主要的关注,这种创造性应该在探究新的音乐内容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这个新内容应该能使孩子们沉醉于音乐表演之中,老师对音乐的讲解和诠释应该是高品位的,同时,对于学生的音乐能力而言又是简单易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