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养成教育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有几点粗浅看法。
1.提高认识,强化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
所谓"知为先.行为后"。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选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经典诵读展示;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与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不欠账;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铭板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是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2.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有内容.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白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我校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从小事抓起。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的训练等等。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我校为了是学生真正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教师勤于督促并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平时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决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了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没有放弃和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外来的强制性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一种行为习惯。
3.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养成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她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八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还在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谁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坏习惯。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学生模仿的和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与学生的言行。比如,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操场上有了垃圾,同学们却视而不见。那么我校的教师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伸伸手,弯弯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组织班队会进行讨论,乱丢垃圾的坏处,使学生们在认识上有所改变,进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逐渐养成无论是在操场上,还是在教室里,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的良好卫生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感受到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快乐,也就是伸伸手,弯弯腰,举手之劳而已。同时还会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使全社会公民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爱我家乡,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
4.建立家.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学校时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示舞台。首先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感情。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卡及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做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戏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小食品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这样,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就达成了共识,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我校积极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定期邀请相关的领导,模范人物来校作报告,开展帮教活动,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进而要求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郑家屯博物馆,双辽烈士陵园,守桥部队,到社区街道参加公益事业劳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公共道德观。
5.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一、以生为本,凝练形成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其内化为一种品质,使学生成为得才兼备、合乎文明社会发展需要的文明人。我们培养习惯从日常行为开始,一方面从主体参与、情景体验实践和采取严格的训练入手;一方面构建“小学生行为习惯目标体系”;再一方面把学生所在的班级文化建设、文明家庭创建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最终实现把理念变为行动,把行动转化为行为,把行为铸造成习惯。我们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行为目标体系,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活、学习、规则习惯。根据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目标,为了保证对达到目标,不但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要求,也要对与学生教育有阵重要教育关系的教师和家长制定相应的具体要求,既要有对成人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还要对成人的习惯规范提出硬性指标,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坏习惯矫正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心理疏导也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全方位的教育目标,系统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教育网络。
二、把学校作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一)加强班主任专业素质,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力。
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关注老师自尊和荣誉上、物质上和精神上、创造和成就上等不同层次和不同时期的需要,通过提高班主任经费补助、评先倾斜、外出学习、名师选拔、专家型教师培养、宣传自己的教学等优先条件让老师心情愉快,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学校通过检查班级活动记录、活动总结、养成教育班级日志、养成教育案例等加强对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都在小学的校园中度过,学生在一个自然环境优雅、人文气氛浓厚、文化资源丰富的文明校园中学习生活,自然会养成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用礼貌提示语、《弟子规》文化墙、设立红领巾礼仪监督员,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营造礼仪教育氛围。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反复实践和积累中产生一种精神愉悦和“内在需要”,最终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并转化成稳定的外在行为。
(三)发挥少先队组织特点,建立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机制。
制定培养目标细则并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要求,通过少先队的组织机制特点帮助监督,在交往中逐步将学生在执行纪律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习惯转化为正确观念,广泛设立红领巾小岗位,通过坚持岗位服务,体验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快乐和光荣感。建立健全的管理网络,从学校的一日常规的总结、评价管理工作到各中队学生行为习惯目标完成记录,寓行为规范训练于各种队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内容。
每学期初根据学生本年龄段应养成的好习惯制定养成计划,举行“新学期我能行”好习惯签约仪式,每个学生把本学期要准备养成和要改正的坏习惯分时间段制定成条约,在仪式上当着全体老师和同学的面宣读并签上自己姓名,家长和老师同样要签上自己的姓名,在高年级组织了“好习惯日记漂流”,每人轮流写下自己在好习惯养成和感想,养成好习惯成为学生追随的时尚,从而巩固好习惯的养成。
三、推动家校互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一)提高认识,唤醒家长参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体意识。
让家长成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支持者、自觉参与者、决策者,帮助家长进行角色的转化,我们从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做起,推出了“为了孩子的未来”习惯养成教育系列讲座,为父母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育思想,保持家庭学校教育一致。
父母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的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学校组织教学开放周、主题队会、实践活动、夏令营都主动邀请家长参加,请家长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考评,让家长给学校提建议,并为学校教育管理和任课教师评分,使家长成为学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加强沟通,促进家校良性互动。
在上级的工作精神和学校工作的引领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和上学期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队员的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安全教育、爱国教育、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及要求:
(一)强化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各中队继续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以创建优秀班集体和文明中队为载体,并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以“三管六不”,“三别四带”为重点,以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不”:管住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粗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涂乱画,不攀摘花草,不乱扔杂物;管住自己的脚,不追逐奔跑,不践踏草坪。“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
2、抓好学校常规,创建积极向上校风。继续抓好一日常规评比工作,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提高值日质量,对红领巾监督岗和校值日生的检查进行分工落实,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反馈,以检促进,调动学生积极性及自我管理意识,在学校营造“学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3、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本学期将采用民主选举确立大、中、小队干部,并定期轮流值日。发挥大队部的作用,协助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各项常规工作。加强学校升旗仪式管理,培养和训练新一轮国旗手成员。并通过早会、班会、校广播站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为全体少先队员树立一个“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榜样引导学习先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1、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10月13日”建队节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开展各种青少年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途径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广大少先队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邀请学校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讲座,举行系列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升少先队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护教育。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杜绝不安全隐患。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节能环保教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增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责任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落实《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的情感。
5、开展五祖拳健身操活动。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锤炼意志,本学期将继续将闽南武术精粹五祖拳引进校园,传承闽南文化,发扬闽南武术精神。
(三)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1、加强少先队队干部队伍建设。 各年级辅导员在学期初做好大、中、小队干部和各级管理队伍干部的改选工作,争取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自主管理,当家作主的机会。引导少先队员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体验中,培养社会公德,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2.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重视德育主阵地建设。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作用;继续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丰富与完善“图书角、黑板报、学习栏、警示语、展示台”等班级文化建设,为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亮幸福灯。
三、各月份工作要点:
九月份:
1、制订新学期少先队大、中队工作计划。
2、组建大、中队组织机构,分配落实具体的工作。
3、组建劝导队、红领巾广播站,并开始运作。
4、深入进行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5、组织参加安海镇《中国梦-我的梦》2019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活动。
6、组织参加晋江市十佳(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
十月份:
1、观摩晋江市第三期少先队中队课观摩研讨活动。
2、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员进行队史教育、“光荣感”教育。
3、庆祝建队节系列活动。
4、利用重阳节,在少先队员中开展尊老爱幼活动。
十一月份:
1、安全教育活动。
2、组织队员开展“感恩亲人、感恩伙伴、感恩社会”系列活动。
3、组织参加晋江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器乐独奏比赛。
4、组织参加晋江市第五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5、各中队举行系列主题队会(有活动方案),做好少先队主题观摩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1、“12.9”爱国运动系列纪念活动。
2、出一期 “迎新年、庆元旦”为主题的主题板报。
3、组织参加晋江市中小学生象棋赛。
4、观摩晋江市第四期少先队中队课观摩研讨活动。
(2019年)一月份:
1、开展“迎新年、庆元旦”活动。
2、评选“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队干”。
一、行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
小学生的行为卫生主要体现在正确用眼、用耳、护牙、加强锻炼等方面。家教在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可能出现近距离看书、长时间看电视或上网、拿尖锐的东西掏耳朵、戴耳机听音乐、睡觉前不刷牙、喜欢吃零食但不爱运动等不良的行为,家长做好以下三件事,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改变不良行为,养成好习惯。
第一,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家长做好示范,让他们有正确的行为可观察、模仿。
第二,发现孩子不良行为刚开始出现时,家长不要去强化这种行为,行为被强化后往往就会变成习惯。这里的不强化,是指不要因为孩子第一次“犯错”,就把情况看得十分严重,就想方设法的急着教育或责罚,也许第一次只是孩子无意识的行为,如果没有被提出来,孩子可能感觉不到自己与以前的变化,这种不良行为因为没有被强化,反而自行消退了。
第三,当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出现频率增加时,家长应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手段,此时,表扬和鼓励对改变不良行为作用更大,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然,学校、教师也能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可教给学生必要的生活知识,规范开展课间操、眼保健操及体育课,让学生体会到不良行为习惯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记得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能够从小就培养出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卫生习惯,是家长、老师共同的责任。
二、心理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卫生不良习惯主要体现在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往;缺乏自信心、自卑;欺负同学,常与同学吵架、打架;自控力差,同样的错误屡教屡犯等。小学生时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这个时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这些变化是个体获得动作、交流、游戏和学习能力的标志。这个时期对环境改善和负面影响最为敏感,且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心理发展中的不足,并努力克服这些不足,使自己的成长更顺利、更健康,教师在孩子心理卫生的教育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搞好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应制定实用的校纪、班规,给学生一个人性化的成长环境。校纪班规不要太空洞,讲大话,要具体可行,而且一旦定下,就要严格实施。
2.以人为本。与学生坦诚的交流,学会宽容,接受犯错。老师和同学要学会宽容犯错的学生,犯错学生也要宽容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教师要接受学生的错误,正确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循序渐近的改正错误。教师对学生应有足够的尊重与信任,相信学生有能力改变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应承学生要与他们一起努力,对学生个体予以支持,并帮助他们做出改变。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积极的关注,对这些孩子多一些鼓励,会让他们变得更开放,更自信。
3.不让价值条件化。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需要,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时,人会感到自尊,然而,这种需要的满足常常取决于别人。例如,家长或老师常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他们赞扬,也就是这种积极的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了自己的价值标准。这一过程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现实倾向,当他采用这一过程反映现实时,就会产生错误的心理;当学生对某一行为自己满意,而别人不满意,或别人满意而自己不满意时,就会出现困境,导致不良情绪或行为。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价值的条件化。
4.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此项工作不仅只限于召开家长会这种单一的形式,还可以由学校举办一些教育专家讲座、家长联谊、户外亲子活动等,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提高家长与学生的参与性,这些活动的目的,都在于加强学校和家长、家长和家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从交流中获取经验,让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或情绪变得更协调、更适应。
一、常规教育方面。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佳拇指奖”。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和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拍球”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3、安全方面的教育
为了使每个学生健康地成长,将在本班内每周定期对学生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班队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如:文明小标兵评选、小书法家、数学小博士和爱书人等各种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六、各学月工作重点
九月份:
1、“我上学了,我爱学校”主题教育。
2、利用教师节进行尊师教育。
3、主题班会——《我爱学习》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十月份:
1、爱亲人,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2、学习、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十一月份:
1、冬季体育锻炼教育,培养学生的毅力。
2、日常行为的养成和评比。
十二月份:
1、坚持上学,不迟到,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2、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评比。
一月份:
1、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学习和养成合作、互助的好品质。
2、元旦庆祝活动,感受新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