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生育功与过

计划生育功与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功与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生育功与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工流产;计划生育服务干预;避孕节育

人工流产是指在妊娠期3个月之内,采取药物方法或者人工方法使妊娠终止。人工流产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都相对较严重,对女性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1]。为了女性的身体健康需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能从根本上达到最终目的[2]。为探究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效果,以450例人工流产妇女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的450例人工流产妇女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25例。对照组225例: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为(27.35±3.54)岁;学历情况:中学34例,大学及以上163例,文盲28例。实验组225例:年龄17~34岁,平均年龄为(28.01±3.57)岁;学历情况:中学35例,大学及以上164例,文盲26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妊娠3个月以内,进行人工流产的产妇。(2)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入组并且在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流产禁忌症。(2)患有凝血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

1.3方法

对照组225例:仅进行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看护指导等。实验组2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干预措施如下:(1)对患者进行知识宣传,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和知识报刊等,患者自由阅读,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3]。(2)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讲解人工流产并发症等,使患者怀有忧患意识,必要时进行相关避孕措施的讲解。(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一些存在抵抗和羞怯心理的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和情绪变化,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疏导[4]。(4)对患者进行随访,每月进行一次电话沟通,了解患者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同时为患者解答相关疑问。(5)医院设置避孕药具提供站,放置避孕药具提供机器,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4评价标准

一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回访,通过电话询问和下发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相关知•公共卫生•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初探刘宝丰1,曹慧玲2(通讯作者)(1江西于都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江西于都;2江西赣州章贡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江西赣州)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接收的450例人工流产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采取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一年后对两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调查,比较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生殖健康、再次人工流产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4.67%的总知晓率相比,实验组总知晓率97.78%明显较高,实验组再次人工流产率明显较低,生殖健康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中,应用计划生育服务干预,能够有效地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降低再次人工流产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人工流产;计划生育服务干预;避孕节育识的知晓情况和生殖健康、再次人工流产率情况。

1.5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具体数据详见表1。与对照组的74.67%比较发现,实验组总知晓率97.78%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再次流产率、生殖健康评分比较具体数据详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再次人工流产率明显较低,生殖健康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统计在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逐渐增多[5],而且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近年来未婚先孕的发生越发普遍,也使人工流产女性出现低龄化现象。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或其他原因造成非意愿妊娠的补救方式,普遍意外妊娠患者多采用此方法。而不论药物流产还是手术流产都是人工地对妊娠的干预,对女性的生理有一定的危害,常见人工流产的并发症有感染、月经失调等,严重者会出现不孕情况[6]。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经过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召开知识讲座等,能够使患者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提高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避孕成功率等都有一定的帮助。一些未婚先孕患者可能会出现羞怯、抗拒的心理,通过合适的心理疏导使其消除消极的心理态度,积极接受治疗[7]。通过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中,应用计划生育服务干预,能够有效地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降低再次人工流产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8]。

作者:刘宝丰 曹慧玲 单位:江西于都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 江西赣州章贡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参考文献

[1]保莲华,魏平.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72-73.

[2]高军连.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6):119.

[3]叶凤妹,陈文英,邹林秀,等.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1):19-23.

[4]穆傲霜,冯淑香.人工流产治疗观察及计划生育服务临床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30(4):70.

[5]郭沛沛,刘玉玲,汤福想,等.2956例人工流产女性现状分析及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在生殖健康中的作用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82-2985.

[6]童丽妍,陈丽芬.计划生育行人工流产手术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283-284.

计划生育功与过范文第2篇

一、下大力,做好环境卫生建设

(一)继续加强爱国卫生的检查工作

一是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各科室环境卫生,确保单元严格按照“五常法”规范办公环境;二是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单元评选工作,去年已评单元的科室今年要做精做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促进其它病区不断提升环境状况;三是要发觉和培育新的爱国卫生单元,适当推出爱国卫生单项评比,例如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医生护士值班房、主任办公室等,力争我院办公区域环境卫生更上一个台阶,打造出环境至美的医学中心。

(二)加强公共区域环境建设

一是加强对医管家、汇仁公司监督指导,正在拟制环境卫生巡查制度,派专人负责对院内卫生状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处理;二是对医院各部门卫生包干区域不定期检查,做到每月一小检,每季度一大检;三是计划今年在六号楼前约1200平米的场地和图书馆西侧约660平米斜坡进行绿化改造,目前斜坡改造图纸已有两家公司正在设计,其中一家公司已出初稿,力争今年打造出环境更美、卫生更好的休闲场所。

二、严要求,做好控烟工作

我院是“无烟医院”单位,要严格落实《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一是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培训,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明确规定医务人员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二是在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及餐厅等场所严禁摆放烟具,医院职工、患者及家属和来访者等在院内场所一律不准吸烟,控烟小组随时对院内场所进行检查,发现医院职工吸烟的要重点教育,根据《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处以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发现患者及家属和来访者等吸烟的要进行劝阻和教育;三是对院内破、旧的禁止吸烟的标识要及时更换,重点在我院建立的九个吸烟区、公共区域张贴吸烟危害的画报、展板等,尤其是在“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卫生纪念日对来访者也要禁止吸烟,做好控烟宣传工作,确保我院内没有吸烟人员,吸烟区吸烟者也越来越少。

三、下死手,全院消除“四害” 一是组织全院职工进行学习,了解“四害”、白蚁等危害,保持个人和办公环境卫生,办公室抽屉、病房柜子等尽量少放食品,严禁将零食、剩菜、剩饭等乱丢乱倒,全面打扫办公场所、病房垃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尽可能的让“四害”、白蚁在院内没有立足之地;二是针对“四害”、白蚁各自的生长规律、生活特点,总务科充分与鼓楼区消毒杀虫服务中心(灭“四害”公司)、拜斯特公司(灭白蚁公司)相配合,坚持以环境综合治理为主,合理使用化学除害药品,

重点对食堂、小卖部、仓库、下水道系统、垃圾站、旧建筑物、老树等易孳生场所投放鼠药、鼠笼、捕蝇笼、灭白蚁药、白蚁诱杀器等,对易孳生场所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定期检查,发现一处消灭一处,限度地控制“四害”等在我院孳生。

四、高标准,食品卫生监督

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对膳食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做到不定期检查,实行员工持证上岗,确保健康的膳食从业人员;其次定期对食堂、摊点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确保饭菜操作间、餐桌椅及环境的整洁有序,严格执行卫生标准确,确保食品安全;通过多种形式,对饮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计划生育功与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计划生育服务在人工流产后妇女中的干预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10例人工流产后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计划生育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妇女在干预后避孕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干预后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实施避孕率和一年内再次意外妊娠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计划生育服务在人工流产后妇女中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人工流产后妇女关于避孕知识的认识,切实做好避孕措施,尽可能减少再次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事件发生,对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 人工流产 避孕 意外妊娠

人工流产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来说属于一项创伤性的操作,反复地人流还会带来感染、子宫穿孔、习惯性流产甚至不孕等严重并发症,对女性生殖健康有重大影响[1],本文通过观察分析计划生育服务在人工流产后妇女中的干预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10例人工流产后的妇女,年龄在18~38岁,评价年龄为29.5±0.3岁,妊娠时间均≤12周,均自愿接受人流后计划生育服务相关问卷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计划生育服务,此次人流原因为意外妊娠有40例(72.7%),避孕失败有15例(27.7%);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此次人流原因为意外妊娠有43例(78.2%),避孕失败有12例(21.8%);观察对比两组干预效果。两组妇女从年龄、妊娠时间及人流原因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由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专门人员建立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问答的形式,让调查对象进行自愿填写,调查对象为人工流产后的妇女,设计的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工流产的原因、年龄、人流后希望获取的计划生育服务要求、平时采取的避孕措施。保证本次调查研究具有真实性与有效性,要求所有调查对象必须如实认真填写问卷的所有项目,尤其针对敏感性问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真实填写[2]。

1.3 疗效评价标准 避孕知识知晓的相关评分标准如下:充分知晓:问卷调查测试评分为8~10分;部分知晓:问卷调查测试评分≥5分;完全不知晓:问卷调查测试评分<5分;知晓率=充分知晓率+部分知晓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干预效果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妇女在干预后避孕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干预后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实施避孕54例,占98.2%,对照组干预后实施避孕25例,占45.5%,两组干预后实施避孕率和一年内再次意外妊娠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68.66,28.5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本文中统计发现,在110例调查对象中,意外妊娠率达75.5%,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与人群中对于避孕知识的认识不足,尤其是流产后避孕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中心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制定出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有避孕知识的宣教,以发传单、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避孕相关知识,另外,长期提供计划生育的咨询服务,尤其针对人流后的妇女进行电话随访、跟踪,讲解人流后的并发症及多次人流的安全隐患,指导合理采取避孕措施,本文统计发现,经我中心针对性实施干预后,人群中的避孕知识知晓率达90.0%,明显比干预前21.8%提升,另外,人群中在干预后放置IUD、使用避孕药物及使用安全套的避孕措施实施率显著提高,也说明了干预后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再者,一年内再次妊娠率仅为3.6%,也进一步表明干预手段基本达到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服务在人工流产后妇女中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人工流产后妇女关于避孕知识的认识,切实做好避孕措施,尽可能减少再次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事件发生,对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宁琳,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2011,6(3):230-231

计划生育功与过范文第4篇

一、编制国土综合开发整治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它标志着人们征服、改造、利用大自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更自觉、更主动的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的各项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和二十一世纪中叶经济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地保护好生态环境,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和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加强对各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已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因此,重视和加强国土综合开发整治规划工作,使之在现实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二、国土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高层次的综合性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国发(1985)44号文件指出:“搞好国土开发整治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国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加强长期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批示精神,国土规划的主要作用是:第一,对规划区范围的资源开发和建设具有约束力。从原则上讲,任何开发建设都不应与国土规划相矛盾。如果在资源开发、环境整治方面与国土规划发生矛盾,都应与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协商解决;第二,国土规划中提出的地域分工、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重点开发地区、江河防洪、沙漠化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森林保护和发展、城市布局、城市化速度预测等具体内容,都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第三,国土规划对行业规划、城市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起指导作用并提供依据。

为此,各省、区一定要把国土规划编好,加快编制进度,争取在1990年完成第一次国土规划的编制任务。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组织编制和完成市域国土规划工作。全国国土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也要分期分批组织编制区域规划,请各有关省(区、市)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

三、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是:资源的综合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具体包括:

(一)分析论证和充分体现当地政府和上级政府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提出地区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和确定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开发的时序和规模。

(三)研究和提出地域的合理分工、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域,并从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角度,提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结构和布局。

(四)提出区域性环境整治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

(五)对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项目,从资源、技术经济、基础设施的条件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论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各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要从实际出发,确定规划内容并突出重点。对重点问题要作充分的论证,不求面面俱到。规划完成后,应按照《国土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上报审批。

四、为了科学地编制国土规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国土规划要从综合分析规划区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条件出发,研究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发挥区域优势,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

(二)国土规划要密切联系实际,同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规划要紧紧围绕各级政府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予以充分体现。当前,省(区、市)国土规划应以2000年为基本规划年限,内容重点放在为编制“八五”、“九五”计划提供依据上。对有些重大问题,需要展望到二十一世纪初期。

(三)国土规划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发挥地区的区位、资源和技术经济优势,又要服从更大地域乃至全国总体发展的要求。

(四)国土规划要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要求,立足当地,放眼全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市场状况,避免封闭式地自成体系。

(五)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要研究环境和地区经济承受能力,环境保护与整治要考虑国力的可能。要寓治理于开发,寓开发于治理,把开发和治理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国土规划完成后,要采取各项积极措施,使之发挥作用。主要途径是:

(一)对国土规划提出的任务、布局方案和项目,要在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上,同经济综合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纳入长期计划、五年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各部门(公司)、地方和单位在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时,要认真听取国土机构关于资源保证程度、开发规模、布局的合理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要符合经批准的国土规划的要求。

(三)为了保证规划的实施,必须加强资源的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及环保方面的计划管理制度。

(四)各省(区、市)如认为必要,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逐步建立国土开发整治基金,作为诱导性投资。主要用于重点开发地区的某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重点地区的投资环境,组织开展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前期工作。

(五)各省(区、市)在安排以工代赈、经费补贴等计划方案时,可以考虑同国土规划中的有关部门相结合,动员和组织群众实施规划中提出的宜于由群众实施的国土开发整治任务。

计划生育功与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即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设计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以及工作方法与经验,这一课程模式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规律,在当今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构建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学习领域课程。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中,通过对辽宁省食品产业的调研,根据其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需求,明确了为食品行业培养食品检验员、品质控制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及营养师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形成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项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课程开发方案

1.根据职业需求设计课程目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工作岗位群之一,是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本课程以食品微生物检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胜任食品检验员工作岗位的相关工作任务,如实验室使用维护与管理、微生物样品的采集、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生产环境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出具检验报告等,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质量与安全意识。课程目标描述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食品样品采集和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掌握微生物检验一般程序;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计数和致病菌的国标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能根据相关要求,正确采集和处理食品样品;能使用国标方法,对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致病菌进行检测;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食品标准判定结果,并能规范书写检验报告;能正确使用微生物检测中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设备;能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微生物检验室,并能对微生物检验室的建设提出正确设计方案;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能与其他组员进行良好沟通,并能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方法变通,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以典型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开发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到必需的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编排上打破传统的课程章节,以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线索,按照从行动到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设计的循序渐进的课程结构。根据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岗位从新手到能手的成长过程,以典型的食品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从微生物的认识,到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再到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和生产环境微生物检测,最后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与管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合理整合,根据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智能水平以及认知规律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3.根据工作程序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的用来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学习情境根据食品企业微生物化验室常规工作及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程序,遵循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同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设计了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的观察、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检测、食品生产环境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实验室设计与管理等5个学习情境和15个任务单元。各个学习情境既相互独立,又存在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既掌握了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又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4.根据行动导向设计教学环节

行动导向教学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则根据工作任务,通过独立查询资料、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过程、评估工作结果等一系列行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模拟企业实验室的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使学生能够在与企业环境相似的条件下学习和实训,同时,与学校的食堂及其他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接受真实的检验任务,如食堂餐盘、环境的监测、食品原料及产品(如糕点)的检测等,学生有真实的工作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企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以检验任务书的形式布置检验标准、仪器设备、检验程序、结果报告等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开展教学;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检验工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锻炼,理论知识得到运用。任务完成后,师生通过共同分析、总结任务,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完成检验任务的检查和评估。

5.以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学习评价

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我们将职业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经验,这样就做到了既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评价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权重为60%,终结性评价权重为40%,评价方案见表2所示。形成性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合作精神、职业素养、工作方法、工作质量等内容,终结性评价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突出了学习过程的考核,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把学习当做乐事。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改革,以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了有效的革新。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加深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岗位、职业标准及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获得了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6.

[2]赵志群.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4):1.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傅伟,袁强,王庭俊.学习领域课程《化工用泵检修与维护》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25-28

[5]姚勇芳,莫慧平.《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