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城市广场;
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在其设计中的艺术魅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涵义的景观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宣扬主题
城市广场作为一个体现城市文化的核心,其景观是这个城市民族地域的文化象征。主题标志物作为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要素,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生活习俗、地域特色等,而民族地域的内容差异则是将灵感集中在本民族典型的文化内涵上,寻找一种活力的源泉,通过载体――富于结构美的景观元素来表现这些本身无形的文化,营造出具有地方风采的典范,充分宣扬本民族、本地域的主题思想,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重庆市涪陵某现代休闲广场,景观主体浮雕墙设计以地方历史文化――世上独有的“水下碑林”――白鹤梁和传统榨菜手工制作程序为内容,反映了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形式、风格和手法上体现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可见,在当今变幻莫测的景观审美倾向上,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满足人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情感依赖,也是对未来地域特色城市景观一种精神主题的宣扬。
一个整体有意义的景观设计是由相对独立的景观元素通过某种内在的秩序融为一体,利用直观的艺术形式风格来构筑,达到功能、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建筑,其形式、手法也可多样化,创造性地表现主题景观设计,生动地再现地域文化格局及民族色彩语汇,不仅景观的感知性好,还赋予了新形式的景观内容,更加鲜明地宣扬了地域文化的精神与主题。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内涵
1 地域文化
“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与一贯性,也强调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的综合。地域文化与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以及人们行为方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开放空间,是人们从事生产、文化、生活活动及科技交流的主要场所,是不同城市文化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广场作为其中一类独特的场所,将各个城市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还能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发扬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地域文化的形式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艺术价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从一种观念找出一个民族文化的踪迹,体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血脉相连。将传统地域文化符号、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提炼、概括,运用形式美构成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组合,传承其浓郁的民族地域气息。每一件景观作品,都是在追寻从随时光流逝中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的艺术结晶,传承一种民族艺术美,探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重视景观要素的风格和形式美感,更应重视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内涵是颇具信息传达功能的,它既是民风、民俗的传承,也是从精神上对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样,带有某种精神内涵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品,也是大众所关心、熟悉、喜闻乐见,以及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从这点上看,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必然。如重庆某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紧紧围绕蜀国古都的历史文化展开,其中以日(凸起向上金属圆雕,代表一种阳刚之气)月(凹下水池,代表一种阴柔之美)相辉映为主体,体现了刚柔相济、天地合一、阴阳相生的世俗传说,整个景观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象征某种寓意的神秘文化,体现了其地域作为理学发源地的特点。可见,根据民族地域的民风民俗及其历史文化合理地设计尺度空间,营造一种舒适亲切的景观环境,是一种独特文化观念的继承与发扬。总之,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融合传统地域文化,创造性地延续了地域历史文脉,传承了民族文化的信息,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传统地域文化指导下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科学发展及主观认识发生一定的变化,未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营造,应根据地球环境变迁,总结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人类视觉感受需求出发,创造性地沿袭与利用传统地域文化形式与风格,融合现代的观念和技术,创造科学的、各民族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另一方面,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吸取传统文化生态知识,突出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借助自然设计一种传统的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的心理“意境”之园,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如: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形”“神”“意”综合作用下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依赖传统地域文化,综合运用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心理,是探求景观艺术至高境界的方式之一。
1 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广场作为人们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场所。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广场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支持人在广场空间中的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表达,实现城市广场空间的“人性化”。
1.2 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设计延续历史、合乎时代的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是每个城市都面临发展的问题。怎样在已有传统与时代变迁两者之间做到平衡与结合,往往成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一大难题。文化需要历史文脉的积淀与继承,同样也需要随着时代激荡而创新与发展。
1.3 突出个性的原则
西方早期的城市美化运动单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造成城市景观的枯燥与空洞和雷同现象。今天出于延续地域文化目的,对古代建筑形式的简单模仿依然不能起到传递文化的作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对地域传统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应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融汇。形式上注重对地域特色的提炼;材质上注重新材料、工艺和质感的表现;空间上注重对原有传统装饰元素本质特征的保留。
结语: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城市广场的理想景观。城市广场景观概念在文化层次上的含义也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使其构造方式、表现手段发生变化;发扬优良传统,借鉴现代设计观念,以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为旨归对传统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使其富有新的活力;保护、开发和创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的城市广场景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小区;节能低碳;绿色;生态;规划设计
一?城镇小区规划现状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的生活已渐渐与大自然相隔离,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越加的现代工业化。各种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应运而生,大大改善了人民周围的生活环境。然而人们生活中的“绿洲”渐离人们远去。现代的建筑承包方越加看重利益而愈加减少社区景观规划。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小区规划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居民休闲交流区域,现有居民交往方式为碰面打招呼,日常娱乐健身,交往场所缺乏,主要表现:室外休闲娱乐场地与设施都缺乏,日常娱乐休闲场所严重不足,缺乏为老人以及儿童提更的活动空间。服务设施不全,居民购物不方便。交通系统混乱,车行道、人行道分布不合理,无人车分道行驶。绿地品质差,绿化单一,景观节点较少,且现有绿植破坏严重,观赏与休闲区没有结合在一起。停车问题较多,停车区域不明确,居民车辆乱放影响交通,安全隐患较大。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充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通过休闲场地划分合理布局景观设计,给人以最佳的观赏角度和使用效果,并确保安全,从而显现出环境景观对居民的人文关怀。
2. 功能性与观赏性统一原则
景观与水系设计要具有创新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功能性要明确,在使用基础上造出特色,设计独特吸引人们实现观赏价值。在功能与观赏上合理结合满足人们视觉和使用的双重享受。
3. 整体功能原则
小区以中心左右景观作为主轴以及主要活动空间,结合周边建筑设计为相对“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运动空间”“水体空间”等多层次社区规划。入口景观观赏区,中心休闲广场,亲水区,植物观赏区,儿童娱乐区等。动静结合,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类休闲活动。
三?细化设计分析
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同时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等。
1. 水景设计分析
水池面积较大,能给人以豁朗的感觉,但不深因为考虑到了老人和小孩的安全问题。水池里面是喷泉一有音乐响起喷泉就会喷出美丽的图案。水池周边的沿有抬高有下陷,既可以是人们坐在水池旁休息又可以站在水池旁游玩,做到了美观和实用性的结合。
2. 道路及铺装分析
应注重小区花园广场上跑跳的安全。园中小路弯幽曲折但清晰可见,四通八达,每一条路都可以通向广场。铺装采用大理石地面铺装,色彩淡雅但不失文化气息。最主要是应用当地特有的石材,选取当地一些废弃或切割不成功的石板,进行拼铺各色图案。材料廉价且环保,在实际使用中要保证安全、坚实、抗压、耐用。
3. 植物配置分析
要选取的植物都是当地常见的植物,既能净化空气又起到美化的作用。植物的摆设高低正有序,选取四季不同生长期的种类,四季都有绿意,都有鸟语花香。
4. 设施分析
小区车辆停放设施,应为简约现代风格,安全性能高,方便人们日常使用需要。材料选取现代环保材质,防止阳光照射以及雨水腐蚀,实用性强。
健身设施分析:小区设有儿童压板、腹肌板、肩关节康复器、健骑机等一系列健身器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需求,将原有简单游憩功能转变、提升到集体健身、游憩功能为一体。实现城市健身设施的有机增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文化娱乐设施分析:音乐喷泉的设计、公用绿地以及个小品的设计使人们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5. 社区功能设计分析
考虑不同场景的耗电量,合理平衡日常、节日、重大节日等不同场景的照明层次规划。小区处于沿海城市,设有风能发电路灯,洁净环保。另使用景观灯、泛光灯、节能灯、LED变色灯几种类型灯具。大量选择节能灯,其光效高、寿命长、显色好、体积小巧、造型美观、使用简便,最重要是节能环保。
改造雨水回灌、喷灌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选择了多种养护成本低的乡土植物,突出人文生态;在人行道上,铺设了新型环保透水砖,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调解地表温湿度和热岛效应;挖设蓄水井收集雨水,和景观用水、生活污水一起接受微生物和数十种植物的分解净化处理,用于灌溉园内绿地,大大节约市政水资源。
四?结论
一切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细节设计完美。从自然中得到回归自然,走可持续发展设计路。景观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石岩;生态住区社会生态关系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3):11215.
[2] 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课题组;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J]. 住宅科技,2002(4):19225
关键词:园林景观;色彩应用;设计;作用
0 引言
所有的园林工程都希望在景观设计这一环节中通过完美的形态设计和合适的色彩应用,将自身的功能、特色以最佳的形态展现在世人的眼中。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在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色彩应用作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更是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不仅是要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提高景观本身审美价值的同时优化城市环境建设。
1 色彩应用的意义
1.1 色彩应用的功能
色彩在园林景观中具有很强大的认知功能。生活中的色彩千变万化,园林景观色彩在时时刻刻影响人们的感官、态度和思维。人们想要认识事物,最原始的办法就是靠视觉去感受,外界色彩以不同的状态刺激人们的感官,在这种潜在的交流中逐渐会产生各种信息,从而让人去感知世界。一处建筑的所有信息,包括位置、形状、大小等都可以通过色彩去感知。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来建立属于自己的风格,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去感受来自生活中不同层次的情感。
1.2 色彩的作用
经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色彩人们会形成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不一样的心理变化。基于这种色彩心理效应,人们把色彩分为了冷色调(青色、蓝色)和暖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两种。由于色彩会导致人的心理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它与人们的情感变化也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红色、橙色会使人情绪激动,绿色会使人兴奋,蓝色和青色会使人心情平静。很多的科学实践也证明,鲜亮的颜色会加速血液流动,使人变得奔放,而黯淡的颜色则会减缓血液流动,使人情绪逐渐稳定。根据这种关系,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的场合配以不同的颜色以渲染气氛。
1.3 色彩应用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进一步追求利用色彩美化生活,直到今天,无论是对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追求,色彩艺术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人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色彩运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颜料绘画,在建筑景观的设计中更是应用了很多科学功能。科学化的色彩应用方式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更加科学和美观。例如,学校采用冷色调,医院采用浅色调,卧室采用暖色调,游泳馆采用蓝色等,这些都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依据来设计的。色彩的科学性运用使得其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逐渐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建筑,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色彩在园林景观形态设计中的作用
形态设计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形态一旦形成就会长久存在,所以在形态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色彩的应用,以保证建筑能够拥有最完美的形态。一个建筑物的主体景观结构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建筑边缘与建筑物的轮廓线,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很好地将二者凸现出来,大大提高景观的视觉冲击力。如果只想体现一部分景观,那么就可以重点呈现一部分颜色。强烈突出想表达的那一部分,对景观形态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3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园林景观建筑的色彩与周围环境要协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并没有孤立的元素,周边的环境会对建筑色彩视觉感受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建筑景观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色彩的应用与周边环境能够协调起来,这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还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制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周边环境与建筑景观色彩相互协调的情况下增强景观建造的独特性,不同的地域其艺术文化也不尽相同,要按照所在城市的主题定位来分析周围环境的具体特点。例如,在南方,一般园林建筑普遍呈现青瓦白墙的特点,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建筑则主要采用红色和金色。由此可见,建筑景观的色彩与各个地区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很多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对景观色彩的设计还要掌握好人们的审美特征,保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3.2 园林景观与色彩要搭配得当
在保证周围环境与建筑景观色彩可以协调共存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景观本身与色彩是否搭配得当。例如,公园、绿地和广场整体上都由深浅不一的绿色组成,而小建筑或石板铺地等其他色彩则可以作为点缀颜色出现。当然也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来确定背景色和点缀色,要确保和谐统一,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利用合理的色彩去创造更加适合的舒适空间,避免因为色彩运用不当问题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情绪造成不好的影响。
3.3 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性化
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颜色一定不可以是单一和重复,也不是随便拼凑,而是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人性化。视觉美是世界上最敏感的色彩形态,要想更好体现出设计的园林景观的美感,首先必须通过视觉色彩来体现,然后才是线条、形态和质感。因此,园林景观的植物在色彩上必须令人赏心悦目。设计师可以根据人们的审美观来设计园林景观丰富的空间层次,这样才会使景观设计得更加合理,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
4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更加严格,要想保证色彩应用得感性化和人性化,首先必须要保证色彩与环境整体和谐,实现视觉感的统一;其次一定要尊重自然,多汲取自然中的色彩。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展现出园林景观的最大化价值,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同时保证景观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坤.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分析[J].人舞台,2010(4).
[2] 吕丹丹.浅析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关键词:广场 地域 大连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被喻为“城市的客厅”,已经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与市民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城市除了以其著名建筑作为城市标志以外,更因其拥有供广大市民聚会、交往的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标志而被人铭记在心,如天安门广场之于北京,外滩广场之于上海,星海广场之于大连等都是其中的典例。
一、结合地域特色的广场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广场是构成城市感觉空间的要素。体现地域特征的文化具象及内涵使空间得到情与景的交融,并通过景观的组织,展示广场空间的层次与序列,丰富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勾起人们心中的共鸣.空间意境得到升华,由此探析几种结合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法。
1.1结合场地
场地是基础,也是特色营造的前提。要充分利用场地已有的条件,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同的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都有差异,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这些差异,以突出自己的个性。
广场设计应采用按气候设计的对策,进行合理的选址、定位,选择适宜的规划尺度,建构复合空间层次,塑造四季宜人的景观,进行细部的人性化设置。我国寒地城市数量很多,如哈尔滨,设计时应采用“气候响应”的对策,提高冬季及冷暖交替季节人在广场的热舒适,铜过日照、防风等人工手段,小品材质、铺装材料的选择,防滑问题的考虑,营造适宜的广场微气候环境,有效地延长户外活动期,提高广场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在广场上举办冰雕等活动,突出冰城的独特景观。
对于地势不平坦的地区,可利用地势的高差,在布局上采取梯级、平台、阶地、斜坡等手法,突出层次,既能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动态感,同时又能领略到广场的立体景观。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
1.2体现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植物和其它景观元素不同,它们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和形态会不断变化发展。植物配置要根据树木年龄,季节、气候变化,预先作安排,及时采取措施,以便创造良好的景观。
1.3突出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域内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而创造的文化个体。一个没有特色的广场必定是没有文化性的广场。城市广场的设计要能够反映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地方自然与人文特色,并将城市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融入设计构思中,使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的舞台。
1.4尊重周围环境
广场建设多为一个历史性过程,广场自身允许随时展不断被更新与扩展。每个时代都可以通过建设向广场注入时代的精神与理念,因此广场是文化沉淀的过程。注重周围环境,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提高环境的吸引力。
1.3.5凸显主题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才能形成特色、内聚力与外引力。
二、结合大连广场的景观设计分析
大连比较有名的广场有:星海广场、海之韵广场、友好广场、时代广场、奥林匹克广场等等。广场上的很多建筑物也颇具代表性和美感。下面我就以海之韵广场为例分析一下大连广场的景观设置。
2.1从设计风格及寓意分析
海之韵广场中心有五根曲率不同的白钢管为主体的雕塑,21只飞翔的海鸥象征飞向21世纪,50个大小不同的球体即代表原子结构,又寓意建国50周年。从远处看它就像一条跃跃的长龙。建筑主体采用自由曲线,给人柔和、变化性、虚幻性、流动感和丰富性。极富变化性,是设计的亮点。线的群组和集聚产生面的实体,透过线与线之间的间隙可以看到形体以外的空间,扩大了实际的视域,也大大地拓展了心理空间。线上的球体散落着,点缀在曲线上,使得建筑整体活泼又不失稳定。球体大小不一,丰富人们的视觉。曲线的动态极像波涛汹涌的海浪,21只海鸥就是乘风破浪的勇敢者,奋力向前,圆球就是海浪拍打激起的白沫。整个雕塑富有画面感,与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主题不谋而合,可以说“海之韵”在整个设计中非常的完美。
2.2从观赏价值分析
在海之韵广场的不显眼处有一个木靴子雕塑,我不曾确切的量过它,只知道小木靴大约到我的肩部,宽约两米。在我去海之韵广场的数十次中,我只见过它两次,确切的说是留意过它两次。这是路旁的园林设计里凸显的雕塑,点缀了几乎到处一样的园林设计,让人不再觉得单调的雕塑在浅层次上有了基础的视觉效果。这种小雕塑很讨小朋友的喜欢,路过时总有小朋友围着它,试途摸摸它。或者让大人们抱起来看看靴子的里面到底有什么。很难解释这种小雕塑的优劣型,毕竟它们并不是在一种深思熟虑的创作下诞生的。它们只是为了填满广场宽荡荡毫无生气的空白。但我想说它们的意义总归是重大的,因为我们看到它们时会感到有趣,会找到童真,这就是它们带给我们的。像这样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有亲身体会,假如自己休假在外看见了很是不懂的雕塑我不会花很多的时间来搞懂这位艺术家想对我们说什么,因为我的休假时间不多如果把它花在理解您的思想上我会觉得很不值得,但如果已经成为经典或许就另当别论了。但就现代一些广场上的建筑来说大部分还是处于想要美观和简单易懂的阶段的时候,简单明了的雕塑更能传的久些吧。
2.3 从广场的雕塑的互动性分析
星海广场的溜冰雕塑就极富现代多元化元素,它由三个溜冰运动员雕塑构成,三个运动员身体的倾斜程度和四肢的摆动幅度各不相同,从而使得静止的雕塑具有了动态美,也使得雕塑与周围的广场空间和谐统一于充满韵律的氛围中。所以,我建议广场雕塑一定要在把雕塑作为三维空间中心的基础上,优化调节生存空间,把握整体比例和关系。另外,我建议广场雕塑要在保持原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社会化和大众化元素,贴近公众生活,营造良好的公共生活空间和环境。要想达到这种目的,必须以雕塑为主体,建立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溜冰雕塑的空间纷繁,表现形式多样,通过三个溜冰运动员雕塑和广场空间的整体组合来表现运动的内涵,展示社会化和大众化的意蕴和精神性。
星海广场的百年城雕就在这一点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百年城雕是为纪念大连建市百年而在星海广场海边建立的一座巨型雕塑,它地处位置优越的星海广场南端海边,形同一本打开的大书,刻有无数个各领域人士足迹的青铜雕塑延长开来,最南端是两个儿童的雕塑,他们面朝大海,手指远方。百年城雕聆听着汹涌的海浪,沐浴着沧桑的岁月,时时刻刻呈现着海滨城市大连的城市乐章和世纪画卷,从百年城雕中可以感受大连的历史足迹,更可以展望大连的美好未来。总之,广场雕塑只有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才能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点亮每一位观看者的灵魂。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入挖掘地域内涵,更多的是应该尊重场地,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达到场地与环境融合。这样的景观才是可持续的,才是真正体现了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意象》[M].北京:中图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丹麦]J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在哈尔滨的广场设计实践中,该文着重从广场与城市的关系,广场的多元性,以及广场的界面特点三个方面简要进行论述。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序列 空间组织 空间语言
哈尔滨西客站广场景观设计概述
项目所在地位于哈西新区的迎宾大道,是城市新轴线的第一个段落;其西侧终端的中兴广场是高铁西客运站,长途客运站,城市地铁站等重要城市门户的交汇处:中兴广场以啥西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一一双塔为依托,是啥西新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迎宾大道南侧的万达广场成熟商圈可以形成持续的集客力,为城市中心广场的建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内容支持。(见图1、2)
在整体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挖掘工业遗存,延续百年文脉;借势知识南岗,打造教育高地;传承欧陆风情,展示建筑艺术……根植历史,文化塑魂,哈西新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传承与创新的熔冶中重构现代都市文化。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着重从广场的连接、延续性、有机性进行了实践探索。
1 城市与广场设计的肌理结合
根据城市空间环境体系,各个城市广场在功能、性质、规模、区位等方面的差别,形成了不同主题、不同形状风格的一系列城市广场,共同组成城市广场空间的有机整体。
在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基础上,与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做全面的分析,结合周边用地和建筑物的功能,产生有效联系,形成有序的,良好的城市内部空间。在哈西项目设计范围中,它周围的各个功能性建筑:西侧终端的高铁西客运站,长途客运站,城市地铁站,啥西新区的标志性建筑――双塔,迎宾大道南侧的万达商业楼等等,而这些功能性主体建筑与广场及街道的城市外部空间之间所带来的问题,广场的基本价值――人的活动与功能主体建筑在城市外部空间中能更好给人赋予空间方位感而获得定位,并且能发挥各自的独特性同时怎样更好地又能很好地彼此联系统一整体,而这就是作为广场设计的问题及制约性因素,也是我们寻找广场空间语言的关键。以及所涉及道路之间的不同设计定位,例如学府四道街(中兴大道)作为整体哈西新区的规划定义为礼仪性迎宾大道,而哈西大街定义为体验性城市主街,丁香大街(哈尔滨大街)则定位于景观性花园大道,符合城市设计的大局观念是这次设计的基本价值的体现。
2 广场元素的连接性
2.1 广场之间的连接性
街道景观的中心节点和谐广场,位于中兴大街与和谐大道的交汇,是临街建筑与道路的过渡区域,怎样更好地引入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触动新的空间形式。以商业集客力为主的万达广场,在广场的参与性方面已经满足的情况下,而其专属的空间结构要求我们在广场空间多元化性的链接方面找到一个新的接入点,处于中心孤岛的绿化景观为主的中兴广场,由于哈尔滨大街与中兴街的隔断使其广场的被分割,空间的社会性受到制约,方案采取了加强广场之间的对话机制,也加强了流动空间之间的连接性。
2.2 交通的连接性
中兴休闲的街道不是指以交通为主的道路,而是通过街道引人人胜,达到行路过程中的休闲,行人可进入情和景的休闲中,因而要求街道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从而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做到“出入意料,如人意中”,给人以美的感受。在中兴广场设计中将空间和时间用“断”的空间处理,建立新中心的秩序和景观。实现空间与时间的重叠效果,其中包括新的商业内容和新视角的景观感受,以及在分化的空间用自动扶梯,下沉庭院,过街天桥,贯穿内中心的内外上下,实现人流、车流的分离,充满情趣。另外“断”性的空间处理将中兴休闲廊道跨过车行道与中兴广场连在一起,形成多元化从容的步行体系,与快车行道共同形成城市的两种表情,犹如人体内的食道与呼吸道,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两种重要内容,功能性的满足情况下也产生动感空间,在视线的快速移动中也注意了景观的“连”续韵律,强调色彩与线性的变化,步移景异。(见图4)
2.3 功能设施的连接性
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对于室外公共空间的功能划分来说,要使所有的功能空间精确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唯有做到活动空间在功能上的“连”续性,例如街道,步行街作为活动空间,融入室内处理手法,根据人的行为方式和主题景观形式的整体性中,根据分割所设立的座椅、电话亭、公共卫生间、滑道等融入其设计中,更好地满足现代生活中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
建筑、道路、广场、绿地、花园以及停车场等,这些都是城市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而这些构成元素又各有特点,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通过将他们共有的同质的东西和用某种形式的表达连接,同时他们还会对城市空间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并共同构建出公共区休闲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环境“连”续体。
3 城市广场本身的延续性
3.1 界面的延续性
街道与广场空间边界的存在与临街的建筑内部空间并不是“断”开的,相反这种“断”却是它与城市其他元素的另种形式――置换,“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波特曼的共享大厅是有序的室内广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典雅的文化广场”,这种客厅大厅与广场间的互相借喻也形象表达了两者间的作用共通,效果共享。[1]
对于中兴大道上的和谐广场、万达广场,因处于建筑与车行道路的中间,没有很好的界面闭合关系,广场缺乏明晰的图形性,很难在此形成良好的公共休憩空间,在此设计中,我们利用铺装的视觉特点将铺装分割内趋向建筑,同时很好地利用和谐广场与万达广场建筑的向内的弧向,来加强广场的围合感。
3.2 时间的延续性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人的行为与活动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在广场空间的各个不同时间段上,都会有着不同的活动内容。因此,在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上,承载着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啥尔滨所特有的地域性活动项目,各种活动内容的活动时间、以及多类型和多层次的活动人群,并由这些内容或形式在时间性的空间层次分布,形成城市广场在空间形态的使用时间性延续性特征。
作为室外,景观的植被设计是构成广场基本元素之一,在植被中从色彩、形体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广场设计影响,以樟子松、红松等作为设计中的植被,因为具有季节性特点,在搭配,穿插等手法处理上特别用白蜡、红松等季节性植物对色彩、形体产生韵律性的丰富层次。
4 广场表达语言的有机性
在和谐.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表现形式来看,它本身具有着包容性,多元性,以及与建筑空间发生的边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广场是城市区域连接的复合体,它联系着区域的生态元素、空间元素、文化元素、视觉因素和提供人性化设计和人们从事户外活动的游憩环境,而各个功能元素承载着城市组织的有序发展,不仅仅是对新建事物设计的创造性,对既有环境的客观存在的设计分析同样重要。
在中兴广场设计中,将万达广场与中兴广场联系起来,这样实现人流路线的连续性提供了条件,而广场本身的吸引力则是吸引人们的保证,况且考虑到北方寒冷地区,广场设计中加入景观建筑的概念一方面可避免广场空旷的景象,另―方面也为这城市增加了一个多功能厅作为承载着周围环境对它的历史性检验,不是孤立的只展现现代的局域性的东西,丰富了其广场的功能语言,作为激发人们对于室外空间热爱的源泉所在,成为吸引市民及参观者聚集的强大理由,就像村里的大榕树底下永远吸引集聚着唠―下生活杂事乘凉的人们一样。(见图3)
结语
在哈尔滨西客站地区和谐.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展现城市特色方面体现文脉的象征,广场在精神层面上已不再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城市静态和动态空间序列中的一部分,而城市与广场“连接”的本质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触发形成,而区别于宫殿及其特殊类型的建筑附加的广场是其自身建筑文化性的烙印的本质,作为当代性的广场建设,一定意义上负有地域及地区的历史性的责任,当代社会是一个可以容纳多种思想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城市广场也是一样的,是城市内部区域组织一个可以融会贯通的一个容器,将他们汇集一起并且打通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它还承载着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的意义。一
注(1)
设计项目名称:哈尔滨西客站地区和谐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
设计单位:北京四面镜像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项目地点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客站地区
用地面积:总面积76500时
绿地面积:27092m2
绿地率:35 42%
配套建筑:29000m2
参考文献
[1]刘珏著现代广场设计随笔[J]江苏建筑(刊物)1999年第四期
[2]郭子光著自然社会[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7
[3]张景荣著矛盾存在形态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9
[4]佩格菲蒙约翰维甘(美)张晓飞(译)等著设计原点[M]上海美术出版社20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