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造成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实行计划生育的30年间,虽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源紧张的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问题上则逐渐凸显出严峻的态势。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显著下降,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由于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衡等问题的突出,加上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一系列和计划生育政策初衷违背的问题正越来越明显地困扰着我国社会。
1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人口性别比
11出生性别比合理区间
人口结构的重要指标就是出生性别比,这一数值通常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合理区间内上下波动。如果人口性别比长期超出这个范围(无论高低),就很容易因性别比失衡而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造成相当大的阻碍。[1]
关于出生性别比,最早提出这一理论并给出合理数值的人是格朗特,他于17世纪提出这一理念。格朗特认为,人力性别比的合理范围在14∶13左右,也就是10769。但是出生性别比不可能一成不变,并且不同地区的出生性别比也会有差异。当时格朗特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区间,而在20世纪,联合国正式划定出生性别比的标准值区间,也就是最低102,最高107。
12我国出生性别比现状
我国目前具有性别失衡问题,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情况。但相比于其他也具有类似困扰的国家来说,我国的问题尤为严重,无论是经历的时间还是问题的严重性来说,我国都极为突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相对来说还能够基本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但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就开始持续升高。在2010年的调查中,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806。即使相比2005年的调查结果有所缓解,但依然严重超出正常范围。
13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失衡
一方面观点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或者说至少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我国强行推动计划生育政策,大量女性新生儿被无端“消灭”,导致我国出现出生比失衡的情况。因我国对生育的控制较为严苛,人们一般不能自由选择生育的空间,不能通过选择子女数量的方式满足自身对性别的需求,流产情况就开始大量出现,最终人们会选择新生儿的性别。[2]
另一方面观点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关键因素。有学者指出,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当中,也有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情况,例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他们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只是降低了新生儿的出生率,但这和出生性别比并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坚持认为,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很少的案例是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的。由于反例数量太少,因此以此证明计划生育对于出生性别比没有影响,会显得有些不合逻辑。对此,有关学者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得出以下结果:生育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出生性别比就会升高025。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出生性别比偏高,至少是一个关键因素。
2计划生育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21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采取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所用全部模型分别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首先以出生率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变量,在进行回归分析时运用规定的效应模型。第二,在模型中加入代表计划生育政策的虚拟变量PO1、PO2和PO3,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第三,当计算模型出现异方差或序列相关问题时,应运用FGLS将错误数据纠正,消除界面出现的各项异常数据,以免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22分析结果
据研究结果来看,在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由于计划生育而造成的城乡收入差距偏效应基本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如果是在市场化还未健全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不仅不会加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反而会一直减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的健全,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表现出消极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扩大城乡收入的差距。也就是说,在市场化制度还不健全的阶段,计划生育政策会显著缩小家庭的规模,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男性在成年之后能够为家庭获取更多财富,创造更多价值,因此相比于城市来说就具有收入增长的优势。[3]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农村地区男性比例上升的情况下,人口结构会发生严重失衡,对于农村的长期发展又非常不利。另外,为了避免高额返款,通过流产的方式选择性别就成为很重要的手段。
农村地区更偏好男孩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方面。由于男孩拥有更好的体力,能够更好地完成体力活,因此经济回报会远高于女孩。此外当家庭规模较大时,由于乡村地区经济较落后,家庭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就会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但如果家庭规模逐渐缩小,那么这样的差距也会随之缩小。如此一来,在家庭的幼儿成年后,进入到工作岗位就会因受教育程度的差别而导致的收入差距就不会非常明显。再者,由于家庭规模变小,门当户对的思维理念就会被一定程度破坏。通过婚姻家庭重组的方式,财富能够被更合理地转移配置,这也有助于减小城乡差距。另外,由于家庭规模在缩小的初期,农村家庭规模缩小的程度对比城市居民来说更大,因此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计划生育政策能够有效减小城乡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政府预见,而是无意引发的。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计划生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淡化。[4]随着市场化的继?m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城乡收入的差距偏效应开始转为正数,也就是说,计划生育在这一阶段,已经起不到积极作用,而是在往消极的方向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最大的作用就是限制子女的生育数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需要政府的强制措施,甚至很多家庭根本没有兴趣生育。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成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由此而来,农村的劳动力逐渐向外转移,虽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但是同时却增加了城镇人口的管理难度。主要是由于人口流动造成的计划剩余管理工作加重,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城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问题,从而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及对策,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尽一份力。
【关键词】:城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一. 城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而与人口流动相关的计划生育管理的难题也随之接踵而来。一直以来,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建设、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逐渐发展成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如何管理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状况是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外来流动人口的总量在逐年增多,分布领域也很广,因此频繁流动也是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外来人口持证率低、计划生育率低、计划生育处结率低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就必须提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措施来管理城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
此外,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机制运行和维持在现今仍发挥着作用,但是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缺乏某种机制的引入和构建,导致机制没有顺畅的运行环境。而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认识不足,也会出现在实践中摇摆不定的现象。因此,要让运行机制在作无意识地自发运行,对机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就必须加强对机制作用规律的准确把握,利用机制调整系统运行状态的主动性不强,则是造成此现状的重要原因。
二. 城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体制下,人口流动的管理受到很大的限制。国家和政府随对此有了高度重视,但仍不能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有效进行。人口流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管理内容和管理秩序、方式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实施方案。因此,这种不成熟的管理机制带来了许多问题。
2.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收费问题
据规定,流动人口在户口所在地办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需缴纳费用。而在实际中,流动人口除了要缴纳这样“情况证明”的费用外,还必须缴纳计划生育服务费。另外,流动人口在现住地参加并缴纳的计划生育服务费,则是重复收费。同时,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出证机关在办证时扩大收费范围,将未婚青年视作已婚育龄妇女,向她们收取费用。
2.2 对婚育信息的掌握有一定难度
目前,城镇人口的流入越来越多样化,人口居住也较为繁杂,而这也就给管理服务增加了难度。在我国,2002年全国流动人口就有约有1.2亿,流入城镇的比例高达74.4%,可见,人口流动数量之大。因此,要想掌握好这么多人的婚育信息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2.3 两地共同管理的机制无法形成
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地生育政策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各省地方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法则是以女方户籍管理为主的。此外,“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与现行的生育管理不相一致,带来许多问题。另外,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是有差异性的。在很多流动人口的现居住地,由于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层次不同,导致在管理考核的时候要注意针对进行,不能走形式主义,但是仍有些地方故意隐瞒流动人口的生育、政策外生育的真实信息。使得户籍管理不能即使得到信息支持。再加上,流动人口的有效联系方法随时变更,就让管理机关无法掌握实时有效的信息,而流出地只记录了原来在家的情况,在外情况却一无所知,无法管理。因此,整个管理流程下来,所导致的结果会造成管理归属不明、责任不清,无法使得管理机制长远有效的进行。
2.4 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缺乏新意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思想观念的不断提高,使得城镇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计划生育的原有宣传形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不断增多和变化着的流动人口的发展需要了。
2.5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较难落实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性方面,部分管理者对此认识不足,使得部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不规范。查证、验证比率低,流动人口违犯计划生育政策未处理的多。
三、 城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第一,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收费管理机制,强化依法监督检查职能。由于各地收费管理机制的局限性,影响了国家收费政策和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收费机制。在流动人口中,未婚女青年需办理《未婚证》,而已婚妇女需在户口所在地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持此证向现住地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事处缴纳计划生育服务费。同时,定期为持证人进行环检、孕检等服务,加强计划生育的管理。第二,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注重信息建设的加强。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善于运用好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实时记录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将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管理相结合,不仅能大大降低管理的难度,还能为流动人口减轻负担。第三,切实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于流动人口的宣传工作。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居住地,开办人口和计划生育学校普及教育知识,不断加强他们对少生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家庭富裕这个道理的认识,切实做好这一宣传工作。
四、 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管理机制的不成熟,使城乡流动人口给城市和国家带来诸多不便。充分认识加强城镇流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适应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在管理措施上推陈出新。同时,加强宣传力度,改善各级各地对抓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认识的不足,此外,对于管理部门,更应加强监督工作,端正其奖赏惩戒的态度促进资源共享。总之,要改善城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就必须落实和完善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向德平.城市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解决办法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但是农村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导致计划生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人们的生理需要解决,对药具又没有接触,导致了计划生育实施艰难。我国大部分农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对于一些计划生育药具的使用存在抵触心理,这些都要求政府进行有效地宣传和管理,转变传统思念,保证计划生育的顺利进行。育龄群众通过一定的长效避孕措施和避孕药具的知情选择来实现,才能对我国的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对药具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稳定国家的计生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我国农村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问题
1.1农村药具使用人员不断增多,不能及时回馈在农村,导致计划生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人们对生理需要解决、对药具的认知不明朗,大部分农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只有有效地宣传和管理,转变传统思念,计划生育除了政府的宣传管制之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其次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约束力也远没有公职人员到位,给药具宣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通过相关部门的有力宣传,但是药具使用人数仍然不断增多,虽然可以有效控制人口,但是农村的药具使用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农村不同于城市,人口比较分散,分布零散,在进行药具的宣传和讲解时,以及在进行回访时,不能有效进行随访和统计,加上农村医生和农村的计划生育组织,管理药具的专职人员比较少,导致农村的药具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农村居民的使用情况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给管理机构,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讲解。导致农村居民不能正确的使用计划药具,在使用药具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会对药具产生抵触心理,不再使用,不利于农村计划生育的实施。同时,农村的消息比较落后,很多的新产品宣传推广工作也没有展开。
1.2没有专业的药具知识培训,没有进行长期的计划生育规划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农村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育龄人群不断增多,这些都要求相关部门加大药具宣传的力度,但是,这一工作在农村的工作并不到位,管理人员自身对计划药具的一些知识并不十分了解,导致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上级机构没有对药具管理人员进行专职的培训,导致他们在药具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药具的供货渠道和发放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育龄人员的避孕知识缺乏,对药具的认识又不够,影响了计划生育在农村的有效展开。
1.3药具使用增多,但是缺乏保健意识农村药具使用人员不断增多,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定,他们的保健意识通常比较缺乏,虽然能够使用药具,但是在药具的选择上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药具,而在药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又不主动地询问药具管理人员,导致问题长期存在。或者是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或者直接拒用药具。药具使用量增多,使得药具提供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基层的计划生育机构的药品存量比较小,药种又不够,影响了药具的充足供应,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
1.4基层药具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人员的知识缺乏农村的计划生育服务点一般只有两三个人,而且大多不是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比较缺乏,这些人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在药具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药具的发放没有针对适当人群,育龄群众不能保证足够的药具供给,一些不需要的人群的药具发放造成了药具的浪费,阻碍了计划生育在农村的展开。同时在避孕药具的选择上也不能进行筛选,对于药具的特性和药具带来的不良反应,副作用等不了解,在群众领取之前没有正确指导,不利于群众的将抗。在药具的采购上,由于经费不足等问题,采用价格较低的药具,导致一些伪劣产品被群众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群众对药具使用心里存在芥蒂。
2改善农村药具管理的对策
2.1加大药具的宣传和知识的讲解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由于规模小,经费不足,在进行宣传时不能广泛的进行宣传,因此,上级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应该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帮助他们进行宣传和培训,以加大宣传力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宣传国家的政策,将药具免费发放的消息传达个村民,汇报政府的各种公益免费活动,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同时也要讲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群众愿意使用药具,响应国家的号召,配合计划生育政策。
2.2加强药具的管理,创新药具管理机制药具的管理主要有药具的采购,药具的贮藏,药具的发放。在药物的购进渠道上,保证药具的安全和质量,采用合格产品,对于那些避孕效果差的假冒伪劣产品,要杜绝。会造成较大副作用和强烈的不良反应的产品,要谨慎采购。药具的保存要在一个干燥干净的环境,药具无变质,无霉变潮解等现象,在药具的发放上要进行规范化管理,药具的发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设点发放,自动领取,入户发放等同时进行。在发放时要对药具管理人员实施严格的监督,禁止他们向群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确保国家政策的有序进行。同时药具发放要具有针对性,对于育龄群众,药具要定时发放,总之,要最大程度地服务民众,促进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长久发展。药具在发放后也要及时随访,以确保计划生育的有效展开。同时,也要准备一些紧急的避孕药物,以免群众遭受人流等手术带来的创伤,保障群众的安全。
2.3加强药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药具管理人员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群众,这就要求计划生育机构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群众的咨询,药具的发放和随访工作的开展。上层管理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药具的新产品使用的相关知识也要及时传达给他们,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便利,在工作中可以更加得心应手,更好服务于群众。同时,药具管理可以在村级之间实行考核制度,直接与业务业绩挂钩,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解决,表扬一些计划生育实施成绩突出的乡村。
2.4政府介入,规范药具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发展的大计,因此,在进行药具推广时,政府也要确立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药具管理的正常进行。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促进了计划生育的有效进行,国家应该紧抓机遇,探索有效方法,调动群众,实现优生优育。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条例》,为计划生育的推行制定了保障制度。国家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在计划生育的推行中,还存在一些暴力事件,严重侵犯了群众的权利,农村的计划生育改革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在群众避孕失败,导致超生时,计划生育机构采用了不合理的手段,除了对群众进行处罚外,还严重威胁到群众的身心健康,对于这种恶性事件,国家应该进行有效管理和杜绝,加大对药具管理人员的教育,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3结束语
计划生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环境相当脆弱。我国人口问题突出,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城市交通越加拥堵,人居环境明显恶化。计划生育必须大力推行,减少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的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农村人口众多,因此,在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十分重要,药具的推广宣传对于这一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药具管理工作在广大农村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推广,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政府要落实药具工作的有效有序的开展,加大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国民避孕药具的知情选择,稳定国家的低生育水平,一起奔向幸福,小康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骆维萍,沙建平,许建.浅谈计划生育药具零售市场现状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02).
【关键词】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工作;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计划生育事业的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计划生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护理工作在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不可预见性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本文选择于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在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护理治疗的患者各5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总结分析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从而优化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工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年龄介于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28.9±4.5)岁;药物流产56例;观察组中年龄介于23-41岁之间,平均年龄(29.3±4.7)岁;药物流产56例。
1.2 存在的问题
1.2.1 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计划生育服务站和绝大部分的医院存在差异性,其接纳的服务对象中,患者基本上都可以自理生活,故大多数的计划生育服务站中专业的护理人员缺乏,医师偏多,出现人员配置比例不协调的现象,无法形成良好的护理体系,最终使得护理质量差。
1.2.2 特殊用药缺乏规范指导与记录 如医生开药物流产医嘱后,护士收处方单发药时,口头交代病人使用方法,由于语言不规范、沟通不细致、技巧不当,易造成病人误解,导致服药方法错误、预约来医院服第3次药的时间推迟、没有按要求禁食等,结果护士说交代了,病人否认护士进行了有关内容的指导,投诉护士指导的内容不正确,发生医疗纠纷。护士因缺乏记录,没法解释。
1.2.3 健康教育内容缺乏记录 健康教育是对病人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的义务。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与病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术后健康行为密切相关。一些重要的告知内容虽然已交代给病人了,但因缺乏书面健康教育资料及记录,病人和家属否认护理人员进行了有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导致发生不良后果。
1.2.4 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 无法通过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体征等发现潜在的危险从而延误处理和向医生上报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在治疗过程中用语不当引起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恐慌焦虑等。
1.2.5 尚未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护理人员带不良情绪工作、心不在焉、脸色难看、话难听、等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治疗。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我站改进后实施针对性的对策优化护理工作应对存在的问题,具体对策如下 领导层面的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做好患者的整体护理;克服护理工作马虎以及只重视治疗而忽视护理的观念;保证医护比例的协调合理(1:3较合理),明确职责,加强监管;药品分时、分量送至患者,常规工作有条不紊。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举动,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心理和体征上的异常需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及时处理情况。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常规疾病的早期症状、体征的了解认识,能够对基础常见问题进行应急处理; 将患者的重要信息在交接班的时候传达,规范工作中的查看记录。对带教实习人员要做到亲自指导,减少失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4%,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9.6%,观察组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1.1%,对照组为76.8%,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已经被纳入我国的基本国策,旨在控制人口的增加速度、将人口的增长速度和社会发展两者之间达到平衡。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始出现,近些年,随着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给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因计划生育手术相对特殊,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当中较易引发不良护理案件,是护理工作中较薄弱环节。据调查显示目前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够、特殊用药缺乏规范指导与记录、健康教育内容缺乏记录、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尚未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根据上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优化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发现根据问题实施针对性的优化护理工作的对策能够降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今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工作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临红,赵更力,主编.妇女保健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35-137.
关键词:计划生育;变革;法治化
一、前言
计划生育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确定的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经过长时期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贯彻执行,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世界人口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从行政执法角度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违规现象,机构彼此不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从宣传推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样造成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水平较低。所以,有效处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程内出现的不足,能够保障法律自身权威,推动计划生育规章制度能够贯彻落实。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主体、客体等两个方面对强化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计划生育制度变革与法治化的策略建议
(一)主体方面
1、构建及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
根据《计划生育法》及相关规定得知:计生部依法制定有六个标准,即行政执法、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职责及考评、乡村簿卡表册、基层计生协会工作。推动计划生育机构工作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避免群众正当利益遭到破坏。另外,编订合理的计划生育执法责任制度、行政复议及部分程序制度、纠错赔偿体系等等,推动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作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主体,应当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新的工作机制。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同时能够在实际权责方面开展合理划分,能够在基础层次保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质量。
2、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证计划生育依法执行的重要任务,完善和加强计生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和力度,才能保证执法到位。要克服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完善和加强计生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和力度。
完善计划生育系统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上级部门对下级执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为主的模式。对从立案到作出书面决定再到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要求每一个执法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细致,办好每一起案件。应当按阶段开展相应的监督,准确评估执法过程内相关步骤、法律条文能不能保持公平标准;切实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培养合理的法制思想。在外部监督方面来讲,营造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一定要不断拓展途径,提高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水平。
3、强化相关人员素质水平
依法治国、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之一就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推动执法机构树立依法行政观念,营造健全的依法行政体系为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从实践过程中产生关键的影响。因此,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首要前提是依法治权,然后才是依法行政。所有的国家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失职,不得越权,有权必有责,侵权必追究,从实质上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能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不断提高计划生育自身标准化水平。
(二)客体方面
1、积极拓展社会参与资源
包括设法争取社会捐助支持普惠制的养老基金、合作医疗保险费、特惠制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也包括吸纳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计划生育困难户的养老保障、家政服务等工作。同时涵盖了营造良好的生育意愿信息反馈途径和行政指导快速反应体系,给依法行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推进配套设施的建设
法律法规上始终没有对社会公益性支出进行定位,虽然《计划生育法》在第十五条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但是实践中计划生育事业只混同于一般的社会事业。随着《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计划外生育的相对人缴纳的社会抚养费,有的停止缴纳,有的要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计划生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行政不作为,也直接影响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因此,要在计划生育方面开展合理定位,给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推动不同机构彼此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给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广泛建立行政相对人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与民事诉讼、国家赔偿等多元化的救济机制设计,来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工作能够在实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最终推动既保全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又顾及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大局的计划生育事业形象的树立。(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计生办)
参考文献
[1]黄学贤.我国行政计划立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05).
[2]湛中乐,苏宇.中国计划生育、人口发展与人权保护[J].人口与发展,2009,(05).
[3]华东政法大学生育权和人权课题组,何勤华.关于生育权和人权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9,(08).
[4]贾志科.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9,(04).
[5]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意见[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07).
[6]苏州市吴中区制定普惠制下的计生优先优惠政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