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的特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复发因素;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4(c)-000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evant factor of special hysteromyoma recurrence after laporoscope operation and analyze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atients.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ecial hysteromyoma recurrence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opera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general conditions, clinical symptoms and ultrasonicassisted examination results before laporoscope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ecial hysteromyoma was (46.02±7.66) years old,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age, gravidity, parity, cesarean section history, artificial abortion, infertility and intrauterine device placement between the 46 cases diagnosed with special hysteromyoma before and after laporoscope operation, 12 cases misdiagnosed with adenomyosis of uterus before laporoscope operation and 42 cases with missed diagnosis of special hysteromyoma before laporoscope operation(P>0.05);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100 cases diagnosed with special hysteromyoma by B ultrasound before laporoscope operation was 50.0%;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s of 46 cases diagnosed with special hysteromyoma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12 cases of patients misdiagnosed with adenomyosis of uterus before laporoscope operation and 42 cases with missed diagnosis of special hysteromyoma before laporoscope operation were respectively 93.8%, 0% and 6.3%,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pecial hysteromyoma; Adenomyosis of uterus; Recurrence factor; Pathological analysis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简称特殊肌瘤),是指富于细胞性、奇异性、透明性子宫肌瘟血管性平滑肌瘤、淋巴性平滑肌瘤以及脂肪性肌瘤等,临床上易与子宫肉瘤相混淆,但其临床表现为良性,目前国内少有报道[1]。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引起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有关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导致腹腔镜术前误诊、漏诊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该院在2008年1月―2015年10月重庆北斗医院妇科收治的因特殊类型子宫肌瘤行接受手术治疗,腹腔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的患者。术前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特殊类型子宫肌瘤46例,腹腔镜术前误诊为子宫腺肌症12例,腹腔镜术前漏诊特殊类型子宫肌瘤42例。术前漏诊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42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17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脱垂1l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例和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l例,其中27例行全宫切除术,15例行子宫肿瘤剔除腹腔镜术。患者平均年龄(46.02±7.66)岁,其中30岁以下6例(6%),30~50岁62例(62%),50岁以上32例(32%);经产妇53例(53%)、初产妇31例(31%)、不孕症16例(16%);孕次1~4次,平均孕次(3.13±2.06)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78±1.29)次;人工流产者占62%(62例),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占3%(3例),有剖宫产史者占35%(35例)。
1.2 患者筛选标准
入选标准:①腹腔镜术后经实验室病理检查证实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者;②临床病历资料完整;③手术方式为腹腔镜子宫肿瘤剔除术。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者;②病历资料不全者;③合并有如HIV等严重免疫型缺陷病者。
1.3 观察指标
查血相关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体会等筛选出以下因素作为分析对象。①一般项目:包括年龄、病程、既往病史、既往手术史;②月经婚育情况:包括初潮年龄、孕次、产次、顺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人流次数、宫内节育器、是否为不孕;③该手术情况:腹腔镜术前诊断符合率、腹腔镜术式(腹腔镜子宫肿瘤剔除);④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包括痛经(原发、继发)、月经异常、子宫增大等;⑤影像学资料:B超检查结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患者孕次、剖宫产史等比较
46例手术前后均诊断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12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腺肌症患者以及42例术前漏诊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表现
10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是子宫增大(85例,85%)、痛经(50例,50%)、月经异常(44例,44%)。46例术前术后诊断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12例腹腔镜术前误诊子宫腺肌症患者和42例腹腔镜术前漏诊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在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月经改变、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合并子宫腺肌症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腹腔镜术前辅助检查
100例患者腹腔镜术前行B超检查,诊断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50例,诊断符合率为50.0%;在46例术前术后诊断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12例腹腔镜术前误诊子宫腺肌症患者和42例腹腔镜术前漏诊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8%、0%和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况分析
研究表明,分娩造成的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是导致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发生的可能原因[3]。Kitade M[4]等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之间不存在能够抑制反向黏膜生长的黏膜下层,因此在进行采用腹腔镜进行与妊娠和宫腔相关的操作时容易造成子宫内膜和浅肌层损伤,从而使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导致子宫肌瘤病的发生。Wang 等[5]研究亦表明,妊娠次数、宫腔操作情况以及患者雌激素分泌等都与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该研究中,纳入的100例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患者中有53%的患者为经产妇,大多数患者有孕产史,62%的患者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分娩造成的伤害以及手术中器械对子宫造成的损伤均可导致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生长[6],因此临床上尽量减科手术特别是人工流产手术,对预防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3.2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临床表现的分析
研究表明,特殊肌瘤与普通子宫肌瘤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肌瘤生长部位、大小及生长速度等都与其有密切关系[7]。该研究中10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增大、痛经、月经异常和贫血。与Norian等[8]报道相比,该研究纳入的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均较为明显,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能与该研究所选择纳入的患者病情较重且需手术治疗有关。
在笔者分析导致子宫增大的原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病灶所致;②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占位性病变所致。该研究证实术前术后诊断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患者、腹腔镜术前误诊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和腹腔镜术前漏诊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患者在子宫增大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虽然子宫增大在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中比例较高,但其在该病的诊断中并没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3.3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辅助检查分析
随着超声检查的进步,B超已成为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诊断的首选方法,但由于B超在特殊类型子宫肌瘤诊断特异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当临床上采用B超为主要手段诊断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时,漏诊率较高[9]。该研究中患者术前B超诊断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符合率为50.0%,经统计分析腹腔镜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和合并子宫腺肌症率相关,即当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时B超可能对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诊断能力下降。Stoelinga等[10]对420例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进行MRI和经阴道B超检查,对比发现当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不合并子宫腺肌症时,经阴道B超的诊断率为92.5%,当特殊类型子宫肌瘤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症时,经阴道B超的诊断率仅为47.5%,MRI对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为97.5%。
综上所述,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与患者是否生产以及人工流产史有关,然而在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肌瘤无明显区别,因此需要综合包括B超、MRI等在内的诊断方法及时确诊。
[参考文献]
[1] Zhang Q, Ubago J, Li L, et al. Molecular analyses of 6 different types of 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s: Emphasis in atypical leiomyoma[J]. Cancer, 2014, 120(20): 3165-3177.
[2] 狄文,吕煊.子宫肌瘤的规范化治疗――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分型及其诊治要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8(12):884-888.
[3] Wong J Y Y, Gold E B, Johnson W O, et al. Circulating Sex Hormones and Risk of Uterine Fibroids: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SWAN)[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6,101(1):123-130.
[4] Kitade M. The Special Technique of Advance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for Various Type of Uterine Leiomyomas[J].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12, 19(6): S117.
[5] Wang P H. Fertility outcomes after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4, 53(1): 1-14.
[6] 波,陈鹏.子宫肌瘤的复发及其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8(12):902-905.
[7] 姚霞,郝敏.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82例临床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8(1):41-45.
[8] Norian J M, Owen C M, Taboas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issue biomechanics and mechanical signaling in uterine leiomyoma[J]. Matrix Biology, 2012,31(1):57-65.
[9] 张玮.易误诊的子宫肌瘤超声图像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5,2(7):16-20.
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出版业的经济范畴不仅局限于动漫、旅游、艺术品等原有形式,而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新锐而极具个性的网络文化产业链,这也是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全新出版产业经济形态。在数字环境下,网络互动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电子商务平台等模式,使得出版产业形成特有的网络文化出版,既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也将信息系统源头赋予人们,促使新一代网络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伴随图书出版行业快速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境。事实上,作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意义的出版观念在数字化时代已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网络也逐步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构成平台,而这对于出版产业经济发展而言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创新措施。因此,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概述
出版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初步发展,并伴随着新世纪电子商务活动的兴起而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尽管国内相关研究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理念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相关研究规模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逐步成熟。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探讨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聚焦于数字化出版对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诸多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认为文字作品是否具有实体意义上的发行作为出版的标准,其与传统意义上发行理念十分接近。我国出版管理部门规定实体性出版物是指书籍、杂志、报纸等,因此文字性作品只有借助上述实体存储介质才能被认定为出版。而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网络化出版只是借助虚拟的网络系统,因此不具有实体性,不能够作为出版物来看待,从而不能看作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方向。然而,就出版的核心价值而言,其不仅具有实体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传播文化知识的精神类别属性。因此,过于强调出版的实体性缺乏足够科学性,从而不能看作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方向。
2. 商业经济性是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本质属性
在数字环境下,任何一种出版活动都具有一定商业性,即以获得相关利益为目标。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并非一种公益性活动,而对于出版效率与出版质量优劣的根本衡量标准在于对其盈利状况进行评价[1]。尽管商业化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各行业经营状况的根本目标,但作为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公益属性,而忽视公益属性或社会属性的出版活动必然不具有生命力。
3. 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具有网络出版的特性
对于网络出版而言,构建相应的法规极为必要。我国立法机构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网络数字出版的法律规定,并对数字出版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定义。然而,由于网络推广趋于大众化,使得数字出版的法律要求界限往往不够明确,这也影响法律规定效力的发挥,因此出版产业经济发展有必要处理好网络出版的规章性与合法性问题。
二、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字式语言、评论、新闻、趣闻杂事等一系列出版方式屡见不鲜,形成了独特的出版产业文化机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 信息管理困难,制约数字环境出版产业经济发展
在数字模式的催生下,出现了一些公民有意识构建公共信息评论或转发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一些付费文章、杂志、书籍等进行免费传播,使出版产业的经济发展面对盗版及违法出版的困境。另外,期刊社、出版社等也可以将文章通过数字途径进行传播。然而,由于数字出版的公开性和复杂性,容易出现数字出版平台管理的漏洞,从而制约新兴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2. 数字环境模式下存在网络出版文化价值取向偏离
由于网络自身传播的特性,使得网络出版文化产业的内容存在许多问题。如传播方式、传播者身份、传播时间地点和经营者都出现虚假性,最突出的就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目前看来,数字环境中存在大量抨击社会、阴暗心理的思想内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黑色网络出版文化,造成人们自身价值取向畸形,影响了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3. 出版产业在数字环境下容易形成泡沫产业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热情高涨,纷纷建设网络出版产业基地,举办数字出版活动,这对推动各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建基地和办展会比较容易见成效,因而近年形成一股基地和展会热[2]。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多数出版社都已经构建数字出版平台,而这一数字也在不断增长,相关的出版企业也进行了有效联合,逐步构建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不少城市在将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各类数字出版形式、出版企业出现的频率也络绎不绝。在数字环境的影响下,不少出版企业也顺利转型为专职数字出版企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出版产业内部行业的重复建设,数字出版产业的盲目发展,很容易形成数字出版产业的泡沫。
4. 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文化内容创新不足
媒体在数字化时代的聚合效应
数字化浪潮由技术层面带动传播产业的变革,加速了不同领域的技术汇流,引发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等事业的快速整合。本质上这三种体系都能作为数字信息的传输载体,未来信息的内容与服务将不再依媒体类别区分,影像、音乐、数字游戏、电子商务服务等数字化后将带来的新服务,信息与内容服务市场将更为多元化。
对所有的媒体而言,数字化代表着可靠而稳定的通讯质量,更好的抗噪声能力,封包化的数据传输结构可跨过传输媒体的限制,使得传输影像画面、声音和数据更为容易。数字化模糊了传输媒体的界线,科技发展提供了内容不同的传输接口,使得不同传输通路得以整合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影音资料数字化后,可以长久储存、重复修改、大量复制,可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处理,对内容进行加工提升价值,并可在互联网上流通。
数字化媒体的软性价值在于变传统的新闻单向传递为提升、传递价值与服务给受众,信息透过不同传输架构间的搜寻、存取、分类、筛选与传送,使得信息的流通更为便利。跨媒体的传输架构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能够更容易到达受众,确保消费者能在不同时空条件获取媒体信息。
当有线、无线网络走向宽带,功能更强时,传输网络将会变成各种应用软件与内容递送、平台合作的数字基础架构,不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络经营者,未来都必须与内容平台紧密结合,弹性地选择所需与可供应的信息类型。对于中国媒体的数字化前景来说,必须要注意全球化的格式与规范,数字化后无论数据内容多丰富,若格式无法兼容于大众格式者,终将被淘汰。
转制中的媒体应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传输体系的特性,并针对其物理特性优化自身的信息编辑、、流通流程。例如收看电视与收听广播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接收信息的方式,而数字信号的固定式接收与移动式接收也有不同的使用环境需求与限制,数字化媒体必须透过营销与受众习惯的调查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在标准化流程中,也必须有相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数字内容制作上模块化的应用
不论是声音、影像和数据,只要是以数字型态存在的就可称为信息,并可在兼容的网络上流通。信息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性,信息产品的主要成本在头版的制成与初期设备的投资,而且具有制造成本高但再制成本低的特性。这个特性让信息产品通过成本来定价的实质意义消失,消费者必须亲身体验后才会知道信息产品的价值。可透过信息增值的方式,如利用互联网搜集筛选信息、专业编辑信息、整合不同资讯满足受众需求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增值,提升信息的使用效能。
资讯数字化的特质具有累积性、可切割性和可复制性三种特性,资讯可通过不断累积、切割与重组、及不断复制达到规模效益的特性,产生更高的价值。从信息的本质思考增值信息的类型,资讯内容可经过完全利用(复制、重新使用既有信息)、修正采用(因应使用者需要进行调整、重组)、部分利用(结合有意义的部分使用)等类型来进行信息增值。
随着音画资料的标准化与数字化,模块化生产应用在数字内容的制作与增值过程上,就特别凸显其意义。有了模块才能进行交换与重组,当广电制作环境的完全数字化后,从拍摄、剪接、到后制全面改用数字化的器材,同时采用计算机非线性剪辑,引用高分辨率摄影机及数字化辅助等工具,内容可通过想象力与创意对信息进行分类、组和、切割,透过剪接与编辑来提升内容的价值,并建构信息单元数据库,再经过营销与广告的包装后,推出符合不同目标受众喜好的资讯产品。
数字资产管理:数字化媒体的核心资源
数字信息时代内容将会是媒体产业最重要的资产,如何有效管理资讯作业流程,利用数据库的信息,甚至重复循环使用,已成为数字时代内容业者的重要问题。以往的广播电视是以录像带等硬件载体为交换的单位,但数字化科技促进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将来将是计算机辅助处理档案化的世界。T2F(Tape to File)将会加速媒体电子化与数字化的过程,从模拟生产影视概念,快速迈向生产数字化多媒体的概念。
[关键词]数字岩心;测井;应用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P618.13;P6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393-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资源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我国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已逐步由常规储层转向非常规储层,开展了对岩石物理更为广泛的研究。然而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时,却遇到了诸多困难,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岩心技术出现了,它可根据岩石微观结构信息构建反映岩石真实孔隙空间的三维数字岩心,对进行岩石物理实验模拟意义重大。我国在数字岩心技术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它已成为当前一些科研机构特别是石油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数字岩心技术研究概述
数字岩心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析岩心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二维扫描电镜图像或三维CT 扫描图像,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一定的算法完成数字岩心重构,该技术主要应用在常规碳酸盐岩和砂岩等领域。数字岩心的建模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物理实验法,利用CT成像仪、扫描电镜、高倍光学显微镜等高精度仪器来获取岩心的平面图像,之后对平面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来获得数字岩心;其二是数值重建法,利用岩心平面图像等少量资料,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来提取建模信息,再采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字岩心。
二、基于数字岩心技术的岩石物理数值模拟研究
(一)声学特性模拟
物理领域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研究热点,即探索岩石孔隙结构与岩石声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弄清岩石骨架、孔隙结构和流体如何影响岩石声学参数。与传统的岩石声学实验难以定量研究岩石各种因素对岩石声学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相比,三维数字岩心技术能较为准确地反应岩石的孔隙结构,并定量计算出孔隙特征参数。另外,利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还可以研究流体替换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找出对流体变化敏感的参数,以对流体性质进行更有效地识别。
(二)电学特性模拟
孔隙空间流体的性质和分布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都决定了岩石的电学特性,三维数字岩心中,每个像素代表了不同的岩石组分。假设岩心骨架中不含导电物质,数字岩心则由绝缘的孔隙流体和岩石骨架组成。并且对于单相流体饱和岩石而言,三维数字岩心可视为由单相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组成的双相复合材料;而双相流体饱和岩石则可视为由岩石骨架和油、水组成的复合材料。
(三)渗流特性模拟
基于数字岩心渗流特性模拟主要是计算岩石的绝对和相对渗透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进行计算,该方法是一种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二是提取反映真实孔隙空间的网络模型,采用逾渗理论计算,由于该方法进行渗流模拟速度较格子波尔兹曼方法要快,已成为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
(四)核磁共振特性模拟
基于数字岩心模拟岩石的核磁共振特性,目前主要采用随机行走算法,该方法由Arns等人首次提出,通过对大量数字岩心样品进行数值模拟后,他们得出了核磁共振的T1和T2弛豫时间。其具体模拟步骤为将粒子随机放在孔隙空间中,若粒子进入岩石骨架后存活下来,那么它的位置就不会发生改变,与此同时进行时间的更新。通过对大量粒子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得到随机行走粒子的生命分布曲线,进而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到核磁共振的T2谱分布。
三、数字岩心技术在测井中的应用
(一)实现对页岩评价的有效分析
由于页岩岩石的强非均质性以及油气在页岩的储存空间与渗透主要是微小裂缝和孔隙,因此页岩岩石物理研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三维数字岩心由于其高分辨率的独特优势在页岩储层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数字岩心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包括有机质孔隙、独立空隙和连通孔隙度的分析,也可以实现对有机质含量和干酪根含量的分析,并计算出气水相对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测试毛细管压力。
(二)求取复杂条件下的测井解释模型参数
在对一些处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井进行测井解释评价时,求取其模型参数是非常困难的,而数字岩心技术则可以将岩心与岩石物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数字岩石物理实验,可对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化、快速化的处理与解释评价。
(三)分析研究低电阻率储层成因机理
岩石的岩性、润湿性、微孔隙、导电矿物和孔隙结构等这些微观因素会对岩石的电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数字岩心技术则实现了对这些因素的充分考虑。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评价中的重要参数,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可以计算出含油或含水饱和度,采用数字岩心技术可以模拟低电阻率储层的电学特性,并对其成因机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测井评价,提高电阻率油气层的符合率和解释水平。
四、数字岩心技术测井展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岩心技术在测井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①针对页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这类非常规油藏,由于其孔隙空间都在纳米尺度,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们的孔隙结构特征,应建立适合于这类储层纳米级分辨率的三维数字岩心。②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多尺度特性,为了全面研究孔隙结构,需要建立包括宏观次生孔隙和微观基质空隙等多分辨率的三维数字岩心。③结合核磁共振和电成像等成像测井技术,利用数字岩心技术实现全三维数字测井模拟;④开展更加深刻和广泛的数字岩石物理实验,实现测录井等多学科的结合;⑤丰富的测井资料可以保证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利用多种手段收集测井资料,如核磁共振资料、压汞资料、录井岩屑资料、粒度资料、电成像测井资料等,以构建一个更为精确的数字岩心。
结束语
数字岩心技术在测井中的应用能够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数字岩心,利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不仅可建立多种物理属性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一些如页岩、碳酸盐岩等取心困难的岩石物理属性的分析,对了解储层参数对岩石物理属性的影响也有很大帮助。总之应用数字岩心技术我国的油田勘探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建孟,姜黎明,刘学锋等.数字岩心技术测井应用与展望[J].测井技术,2012,13(01):1-7.
通过电子途径交易的数字商品是指在Internet上或通过其它在线方式交易的数据、信息与知识。包括各种在线报刊、杂志、音乐、教育、可检索数据库、咨询及专门知识与意见。数字商品不受特质障碍限制,也不限于诸如“耐用”、“笨重”、“独特”、“稀缺”等传统经济特征。相反地,无形商品可同时“既经久耐用又易于破损,既笨重又可无限分割,既独特又普遍,既稀缺又充裕”。纯粹无形商品的贸易与传统电子商务截然不同,因为传统电子商务主要限于有形商品或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混合物质的交易,或者是为此种交易进行准备,交易数字商品需要新的交易模式和程序。传统的观点认为,信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减少不确定性。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及其内容则既是生产资本同时又是商品。
2、数字商品的属性
概括地讲,数字商品具有五个基本属性:
1.无形性。数字商品是一种无形商品。尽管现实中的许多产品都包含有形因素,又包含无形因素(即包含专有技术或品牌认同等无形因素)。
但数字商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不包含任何有形成分。
2.非损耗性。同一数字商品可由同一消费者或者不同消费者反复使用。某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别人的消费量。
3.擅变性。数字商品易于修改,从会导致巨大的产品变异与定做数量。
4.可再生性。快速低廉的再生能力会引起规模经济与版权保护问题。
5.时效性。数字商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就是时间从属性,(如股市信息,气象信息等),而不具有时间独立性(如字典信息),也不具有任何居间性质,如驾驶员的行车地图、旅馆信息与电话号码。时效性的标准对按照一贯贸易模式交易的同类包装的数字商品的鉴别非常重要。
由于上述特性的缘故,数字商品的排他性难于长久保持,分享是同时的或相继的,并能影响到产权的配置。尽管实物商品的销售商要失去其所有权,数字商品的销售商则能继续持有。
3、数字商品的定价问题
传统的定价与交易机制只适用于数字商品经济价值的获取。产品的价格一般包括三个因素:生产成本、协作成本和利润。协作成本包括全部信息的交易成本。信息处理对于协调那些执行主要工序过程的机器与人力的工作十分必要。现在日益明朗化的是,随着变量——生产成本趋向于零,以及由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而极大缩小的交易成本与当前贸易模式中日益减少的利润,在决定数字商品的价格时,必须引进新的概念。生产成本不能作为定价指南,因为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多大联系。规模消费不需要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是由消费决定的,而不是生产决定的。数字商品的生产制作中的规模经济是有限的,但是其经销中的规模经济却相当显著。
传统上,内容的定价一直以给付媒介为基础——主要以方便程度来衡量,而不是以实际质量为基础,例如,书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印刷质量与页数,但是好书与坏书的价格却常相差无几。数字商品的电子交易意味着非联系性,即内容的定价可以脱离媒介,允许在内容估价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偏差。这种非联系性也会引起一些问题,如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消费者的支付愿望通常受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者不消费影响。与此相应,考虑到复制/分享与相关外在化的容易程度,对评估数字商品的价值不是一种适当的方法。另外,对消费者来说,在不了解内容的情况下,要确定购买某一种数字商品是否值得是很困难的。
再者,当数字商品的价值属高度时间密集型时,数字商品的定价问题常常引发估价的内在不稳定性这个根本问题。
数字商品定价方案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复杂。互联网为销售、共享与放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且,既可以按照“数字商品的实际利用”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也可以按照固定方式收费。
4、数字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
数字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四种:网上订阅模式、付费浏览模式、广告支持模式和网上赠与模式。
1.网上订阅模式(Subscription-basedSales)。网上订阅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网页向消费者提供网上直接订阅、直接信息浏览的电子商务模式。网上订阅模式主要被商业在线机构用来销售报刊杂志、有线电视节目等,主要包括:
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指在线经营通过每月向消费者收取固定费用,提供各种形式的在线信息服务。
在线出版(OnlinePublications)在线出版指的是出版商通过互联网络,向消费者提供除传统出版物之外的电子刊物。
在线娱乐(OnlineEntertainment)在线娱乐是软体产品和服务在线销售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
2.付费浏览模式(thePay-pet-ViewModel)。付费浏览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网页安排向消费者提供计次收费网上信息浏览和信息下载的电子商务模式。
3.广告支持模式(Advertising-supportedModel)。广告支持模式是指在线服务商免费向消费者或用户提供信息在线服务,而营业活动全部用广告收入支持。这是目前最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一。
4.网上赠与模式。网上赠与模式是一种非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它指的是企业借助于国际互联网全球广泛性的优势,向互联网上的用户赠送软件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5、结论
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存在许多根本不同的商品,有实物型的产品,也有数字型的产品,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并通过不同的贸易模式交易本文对数字商品的定义、特性、定价及交易模式做了初步探讨,以便使数字商品成为贸易领域的后起之秀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会带来新的贸易机会。随着网上信息、内容和知识数量的迅猛增长,如果没有效挖掘利用这些未开发的资源,则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浪费。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StuartBarnes,BrianHunt.赵科杰,陈龙译.电子商务与虚拟商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万菁菁.好看、好听、更好买——虚拟产品体验实现研究[J].电子商务2008,(1):36-39.
[4]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张远昌.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