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奖励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备案等相关手续根据税务机关相关规定办理。
2、鼓励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实施科技项目
(1)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费安排及管理按《*县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及配套补助
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由县科技局择优推荐申报。同一承担单位已经承担2项同一级别的上级科技项目且均未完成的,不再推荐申报相应级别的上级科技项目。
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上级科技经费补助且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的,县科技经费给予配套补助。
具体配套标准:列入国家级、省级创新基金项目和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按30%-50%的比例给予配套;列入国家级、省级其他类别的科技项目且上级科技部门要求配套经费的,按20%-30%的比例给予配套。配套经费实行最高限额,国家级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省级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同一项目或主要研究内容相同的项目已获县财政科技经费补助的,已补助部分计入配套补助额。
上级科技补助经费和县科技配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各级科技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3、扶持企业建立创新载体
县级企业研发中心由企业提出申请、县科技局组织认定并发文公布。已经被各级科技部门认定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的,不再认定县级研发中心。
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由县科技局择优推荐申报。
4、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企业在县政府组织的重要科技合作活动中签约的科技合作项目,签约地点在国外、国内的,每项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县科技计划项目时优先立项,优先推荐申报上级科技项目。
5、培育扶持各类科技型企业
县委〔2009〕7号文件所指的"科技型企业",是指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工业设计创新试点示范企业及其他由各级科技部门组织认定的示范企业。
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型企业,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由县科技局择优推荐申报。
6、鼓励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实施产业化
企业从县外引进科技部门三年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县实施产业化,且产品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国家级8万元、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7、鼓励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对获得授权、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给予补助。授权专利证书中的第一专利权人地址在本县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在获得专利权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补助。授权专利补助申请全年受理,分批兑现。
8、设立企业创新奖,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县企业创新奖的评选和奖励根据《*县企业创新奖奖励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管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安排和管理根据《*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10、其他
加强对技术比赛的过程管理,保证比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建立比赛申报制度,各部门、各单位组织的技术比赛活动要向公司人事处提出书面报告,比赛实施前要提交竞赛方案,防止各单位只针对上级要组织比赛的工种组织比赛,而忽略了本单位的主要生产工种的现象。
对主要工种要求每次比赛的实际操作内容必须进行变化,尽量多地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比赛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各项比赛由人事处委托技能鉴定中心对比赛过程进行把关,有条件的工种均由鉴定中心聘用其它单位技术人员担任裁判员,既保证比赛的技术含量又保证比赛的公平与公正性。
公司级比赛进行分阶段布置,保证来参赛的选手都是单位生产骨干
组织公司级技能大赛或单项竞赛,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下发竞赛通知:公布竞赛的工种、比赛总体安排、报名时间等。要求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广泛的技术练兵与比赛活动,选出本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秀选手,而不是只选在几个比赛项目上能力强的员工。
这个阶段主要是促进各单位组织技术比赛的能力与水平。第二阶段(距正式比赛约一个月)主要是制订比赛细则:根据各单位技术练兵和报名情况,分配竞赛名额、下达各工种比赛项目及评分细则等,供单位进行对参赛选手的针对性训练。这个阶段主要是促进、评价单位的培训能力与教练员水平。第三阶段正式比赛,全程由公司人事处和技能鉴定中心负责,聘请公司纪委进行全过程监督,能采用计算机评分的项目均由计算机进行阅卷处理,其他项目试卷采用密封、轮换阅卷制,实际比赛一律采取本单位回避制,多名裁判分别打分,平均计算。这样通过比赛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每个单位员工的水平和培训工作的力度。
完善集训机制,保证培训有好的效果
对参加集团公司等上级部门竞赛的工种,提前组织竞赛与选拔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中训练机制。首先在广泛开展练兵与技术比赛的基础上,全方位的挑选集训人员。其次在培训上要分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大面积集中基础培训,这个阶段大约为2个月时间,主要是根据本工种的一般要求,进行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第二阶段是封闭式强化培训,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集团公司公布的技术比赛方案中的操作项目进行系统训练,同时巩固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第三是在整个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刚开始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到后面每周进行一次考核,所有考核成绩分权重计算。
一般前面的考核成绩权重小,越后逐次加大,采取末尾淘汰,但每次淘汰人数不提前规定,而是依据考核情况而定。这样不仅提高了选手的水平,也锻炼了选手的心理抗压能力,消除了单位培训水平的差异,对选手而言更加公平,使真正的优秀选手代表单位参加上级组织的技术比赛活动。
省知识产权局:
益**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55.8平方公里。从2004年起,益**新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开发基地”、“中南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益**息产业园”、“第一批**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2010年8月,在**省78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参加的“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评选中,益**新区综合排名第二。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为前提,以科技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有机结合为抓手,以为企业服务为重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科技与知识产权互助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的良好局面,相继制定了《益**新区科学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益**新区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激励措施,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园区与大学共同承担国家863科研项目2项、973科研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12项。取得的科技成果和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的数量逐年增加,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2009年和2010年,全区分别申请专利82件和109件,其职务发明高于**市平均水平,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平稳增长。根据省知识产权局《**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我区已基本符合申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的条件。
为促进园区技术创新,进一步引导和推进园区内的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我区特此恳请省知识产权局将我区列为**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专此请示,请求批准。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知识产权 试点示范园区 请示
《中国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新型的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皮革行业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制革业是有污染的,甚至有人称制革业是高污染行业。其实,制革业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以前,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忽视了污染治理,给社会带来了一些影响。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制革企业的重要命题。在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污染治理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2010年制革行业循环用水企业数量达到50%,与2007年相比制革单位耗水量降低10%,COD排放降低10%,水循环利用率提高10%。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知》,三年要淘汰落后制革产能三千万标准张,现在已基本上淘汰了1200万张,超额完成了今年1000万张的任务。
这些成绩的取得,伴随着制革业的转型升级,是全行业不懈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制革业集中地区的地方政府,措施得力,重拳出击,有力地遏制了制革业的污染。
坚决治理污染 福建取得成效
福建是我国制革大省,面对制革业的污水处理问题,2009年国庆期间,省环保厅组织执法人员全面清查整治全省皮革行业环境违法问题,对90多家存在污染防治问题的企业责令关闭或限期整改。一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在思考和寻找皮革行业绿色重生的出路,福建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皮革行业防治措施。经贸和环保部门多次向相关专家请教、论证皮革行业发展策略。
从2009年11月起,制革重镇晋江开始了污染整治。整个晋江皮革行业的环保投入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晋江市大部分制革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了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五水分流分治”或“四水分流分治”、含铬废水和含硫化物废水单独处理。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节能降耗措施,一些大型制革企业引进使用进口无灰脱毛超载节能转鼓,实现了清洁生产、中水回用。另一方面,可慕制革集控区内的小型制革企业开始积极重组、整合,增产不增污。通过整改,集控区内的皮革企业实现了集中供热、集中处理、集中分流。
可以说,以前晋江皮革企业是被动地做环保,现如今,“只有坚持走环保之路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否则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环保,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效益。我们在企业整改过程中尝到了环保的甜头。”兴业皮革董事长吴华春曾算了一笔账,兴业皮革年产能超过30万标张,企业每天大约处理3000吨制革污水,其中1000吨能实现中水回用。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已经完全能够抵消处理3000吨污水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在兴业皮革整改的这一年时间里,企业产值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步提高。
在国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今年7月,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严格控制皮革产能总量,并从经济、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综合治理皮革行业。
浙江平阳水头镇是浙江制革企业集聚区。由于环保意识淡薄,污染曾十分严重。污水乱排乱放,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用水,以致于曾有市民宁愿高价购买外地送来的水,也不敢喝一口家里的自来水。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平阳于2007年开始了全面治污行动。2008年,平阳县环保部门和水头制革管委会立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出台了《水头制革基地环境监管长效管理办法》。加快环境管理硬件建设,完善基地内企业的排污监控点,在各企业的污水排放口设置污水流量计,在企业生产车间内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并建立水头制革基地污染监测中心,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详细记录污水日常排放和处理、监测数据等。并对企业实际排放流量进行认真核实,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现场作定期和不定期处理,其中着重检查企业铬水分流处理、污泥产生量及处理等有关情况。环保部门还将环境监管内容对公众公开,并设立公众有奖举报制度,一旦发现有非法制革生产、企业偷排、漏排和超排现象,群众就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向环保部门举报。今天,平阳原来的1600余家制革企业已减至现在的39家;废水排量则从每日10万吨控制到1.7万吨,全县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别削减95.2%和95.4%。氨氮改造、铬水分流、污泥焚烧等工程都已完成,久违的清水又环绕在百姓身边。
“十一五”末期,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节能减排指标的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企业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对落后产能的淘汰都提前完成,实现了多赢局面。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流域水质,是政府要求和民生所需;皮革产业重组、整合、升级,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淘汰落后产能、整合小企业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环保先行 治污靠产业基地统一规划
皮革行业的污染重点在制革,单一、分散的小制革企业单独建立一套污水处理设施在成本上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对于制革业来说,集中生产、统一治污是一条必须选择的现实路径。面对我国越来越严的环保要求,中国皮革协会适时提出了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培育5-8个承接转移的制革生产基地。这些基地都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集群生产,统一治污,环保先行。降低环保成本,便于监督管理,从根本解决制革污染问题。第二,以制革为主,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完善产业链,可向原料延伸,也可向下游制品加工延伸。第三,要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前瞻性地应对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逐步实现皮革行业循环经济。用集群生产、集中治污这种生产基地的模式,向政府、社会展示制革企业的节能减排、环保和走循环经济的新风貌。
这一建议已被工信部采纳,在工信部2009年出台的《制革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要“统一规划、集中制革、统一治污”,在全国培育5-8个承接转移的制革集中生产区。经过周密的调研,最终选择了辽宁阜新作为第一个示范基地,在2009年中国皮革协会六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辽宁省人民政府、中国皮革协会和阜新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培育“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阜新”四方协议,四方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育示范基地,其中阜新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皮革协会是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
阜新皮革基地秉承“基地承载,环保先行”的原则,已经被辽宁省确定为制革企业集中污染控制区。目前,基地项目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各种专项规划、环评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已完成1.3亿元,先期征用的2500亩建设用地已基本达到“七通一平”;第一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设备正在安装调试;第二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并通过技术论证,深度处理方案已启动。
承接转移的制革集中生产区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污染治理,更重要的是在转移中实现了产业转型提升。
针对皮革行业的污染帽子,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开展了“摘帽子”工程,并于今年成立了“制革行业环境自律小组”。今后,“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作为摘帽子工程的领导小组,将以四方面的举措引导行业推进节能减排:一是全面提升行业环保意识,树立“偷排漏排为耻,自觉承担污水治理成本为荣”的行业污染治理新观念;二是引导行业形成系统的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比如牵头推广评价行业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三是把“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打造为“摘帽子”工程的先头部队,进一步加强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的管理和环保要求;四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污染治理监督工作。
“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作为制革业的证明商标,对制革业的环保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中国皮革协会以“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为抓手,通过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每年的年检、抽检,严格皮革中可能存在的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特殊化学物质的限量规定,督促制革企业的污染治理。同时通过“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激发了全行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行业污染治理水平。
作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中国皮革协会坚定地宣传贯彻国家各项环保政策,推动行业企业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为行业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环保创新奖推动行业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全国皮革行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攻坚力度,重点开展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工作,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节能减排优秀环保创新成果。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采用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动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2007年9月中国皮革协会六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皮革行业环保创新奖”提案的决议》,在2008年年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全国总工会年度联席会议上,中国皮革协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商定,联合开展全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
“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的大环境下开展,旨在前瞻性地引导皮革行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成熟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在全行业内推广,是促进行业节能减排、环保自律的公益性活动。
为此,中国皮革协会会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设立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评选奖励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评选奖励办法》和《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实施细则》。以保证评选的科学、公正、公平。
今天,环保创新奖已经评选了两届,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的宗旨和原则,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有着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届一等奖获奖项目“浸灰废水和铬鞣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项目,采用配套新制革设备,实现制革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利用,该技术节水43%,节电50%,节约各种化工材料20%-30%。获第二届一等奖的“以制革废渣制备制革用蛋白填料的闭合式循环利用技术”,可以降低制革废水的污染物含量,并将回收的95%以上的牛毛和废灰碱皮、废铬渣全都用来制备制革用蛋白填料,铬鞣废液和铬渣里的铬全部回用于制革鞣质,完成从制革污染物到制革生产原料的闭合式制革清洁生产的循环。
其他获奖项目如“皮毛加工废水深度处理及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人工湿地处理制革废水的技术研究”项目、“循环经济型制革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等也都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项目成果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环保创新奖的推出,彰显了行业企业清洁化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典型示范,将激发更多企业节能减排、环保自律。随着这项活动的持续推进,必将推动皮革行业清洁生产的深入,极大提升行业环保水平。
链接:
福建出台
《皮革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
近日福建省出台了《皮革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对皮革行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两项水污染物指标排放总量实行严格控制。
关键词:矿山,人才,建设
1.我矿人才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矿根据生产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稳定队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较好、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了我矿目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但随着我矿300万吨扩产工程改造的完成,我矿已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时期,必须要有高站位、业务精、创新意识强、整体素质高的一批人才。现有的人才已不能满足我矿发展和生产的需要,人才缺乏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
一是年龄偏老化。从管理人才上看,41-50岁的管理人才达到将近一半;从专业技术人才上看,41-50岁的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34.8%,50岁以上的占专业技术人才的10.8%。从操作技术人才上看,技师中41-50岁的操作技术人才占46.8%,将近是操作技术人才的一半。
二是学历层次偏低。从管理人才上看,管理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而高学历只占10.7%,大专学历占到三成;全矿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人员占45.5%;技师中大专学历的只占19.1%。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免费论文。作为矿山行业,采矿和选矿专业应该尤为重要,而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4%和4.9%。随着企业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是必然趋势,而我矿机械和电气自动化人才只占9.9%和5.4%,这已经不能满足我矿的生产需要。作为地下开采矿山,地质和测量这两个专业也不能忽视,而地质专业技术人才只占3.1%,测量专业1.3%,凤毛麟角,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我矿专业技术人才相当匮乏。
四是引进人才困难。一直以来引进人才靠分配的大学生,好大学的大学生不愿来矿山,有的来了中途毁约。免费论文。
2.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要促进矿山持续科学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保障。“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矿山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矿山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我矿的长远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我们应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练,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为更好地落实科技兴矿、人才兴矿的方针,促进我矿“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明和谐的城市化矿山”目标,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2.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一是建立由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全员、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职工可以通过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矿管理、考核、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现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是坚持人本理念。人才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矿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我矿的一切管理活动,一切管理行为都以人为中心,坚持从简单出发,删繁就简,为职工搭建成功的阶梯和创业的舞台,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2.2推进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
一是实行人才总量控制。科学设定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核定岗位数量进行人才总量控制(包括临时人员在内),确保人才总量增长速度不得超过业务发展速度。一般岗位原则上不增加编制,人才招聘侧重满足核心岗位人才需要。免费论文。规范人才编制增加管理机制,推行岗位工作量核算办法,根据各岗位核定的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的定员人数。对特殊的一些岗位,如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和中级管理人才等应做专门处理。
二是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机制。在保证核心人才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推行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建立人才考核末位淘汰机制,对于一些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的人才要有计划的放弃。
三是健全人才奖励制度。建立以奖励为导向、技术创新奖励为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制定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坚持定期评选一次。完善专业技术“科技三种人”和“突出贡献奖”评选管理办法,对在工作中有业绩突出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每月分别给予相应的津贴和奖励。
2.3促进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科学化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引进人才。建议矿业公司建立一批人才招聘基地,畅通人才需求信息渠道,实行校园招聘、网络招聘、公开招聘等多种人才选聘渠道。提高人才选拔招聘标准,进一步规范招聘流程,编写面试题库,通过对应聘人才的道德品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应变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全面考察,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才。试用期进行每月一次考核、面谈,了解实习、试用的效果,交流个人对公司、矿山及工作的看法,通过试用和相关人才的鉴定考核,在三至六个月内做出一个初步评定,不合格的予以淘汰,保证引进人才符合岗位要求和公司整体发展方向。目前,我矿生产能力将有一次大的提升,生产逐渐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乃至信息化演变。为了能适应我矿的发展,首先,我们应从地质、测量、采矿、选矿、机电一体化这几个专业上引进人才,以适应我矿的科学发展。其次,我们还要从职业院校中大量引进懂工艺、懂生产、懂设备的生产操作人才,以缓解我矿生产操作人才中的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是以科学的方式培养人才。教育与培训作为人才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我们矿山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岗位与需要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旨在提高智力水准、政治和业务素质以及价值观念转变的一个训练活动和提高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我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要求。
三是以科学的管理用好人才。用人是一种导向,我们应树立以科学发展的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用人的公信度,坚持以人为本。重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奖励什么人,处罚什么人,旗帜一定要鲜明,态度要坚决。我矿经过近几年的岗位交流,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成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业务熟练、踏实肯干的人才选到更能发挥他们能力的管理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