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界银行能够把78万美元花在“邯郸市数字城市建设研究”项目上,这在我国城市电子政务咨询项目中还是首例,究其原因,这和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当地政府高屋建瓴战略规划分不开。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迅速繁荣成为赵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胡服骑射”的千古美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邯郸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邯郸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在2001年10月,邯郸市就被列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在2002年5月,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实践,邯郸市又被建设部列为全国数字化工程综合示范城市,2004年9月25日,世界银行的投资更是将邯郸数字化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世界银行慷慨解囊支持软课题研究
“邯郸市数字城市建设研究”项目是邯郸市政府实施“电子政府、数字邯郸”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数字邯郸建设规划,研究如何通过政务信息化,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办公自动化,如何通过建设和完善数字邯郸信息基础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如何以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个项目内容包括数字化邯郸基础平台及其综合管理框架、电子政府总体设计方案、邯郸市信息资源数字化综合开发利用、邯郸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数字邯郸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邯郸“一卡通”实施方案等6个方面的课题研究。
邯郸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李联敏向记者介绍,由于目前搞数字城市建设牵扯的方面和涉及的问题太多了,而在这方面,对于城市一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国家还尚不齐备,假若盲目行动,就会在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出现问题,尤其是在数据规划问题上,会产生很多的不一致,将来在整合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重建工作。所以,邯郸市就需要有一个“数字邯郸“的总体设计,从规范、技术标准的角度,同时还有相应的一些运营机制、管理办法、政策法规等多个角度进行总体设计。同时,李联敏表示,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对最终指导邯郸市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政务信息化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以城市数字化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以信息化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实现邯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邯郸模式”引领中等城市数字化
不仅如此,更主要的是,邯郸市趟出了一条中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其中,电子政务建设凸现出了一种“邯郸模式”。邯郸市政府信息中心李联任在接受采访时说:“2000年以来市政府又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2001年1月,邯郸利用政务工作网网络平台建成开通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市内设三个中心会议室(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和19个县(市)区分会议室。2002年完成了对视频会议系统的改造,实现了与国家、省视频会议系统的汇接。全国、全省的视频会议,在两个中心会议室以及各分会议室可直接收听收看或发言。会议系统还实现了网络实况直播、会议存储、会议点播、重播等功能。到目前为止,会议系统已成功使用了近300多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和效果。
李联任介绍说,通过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不仅避免了各自为政、各行其事、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而且还为政府各部门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网络化服务的统一、安全、高效的应用服务平台。
在对原有网络环境的升级改造中,邯郸市政府继续实践着统一管理的原则。李联任介绍说:“我们改造的原则是在保留原有网络设备和网络连接的前提下进行全网改造,如果更新骨干设备,原有的设备也要充分利用。最终实现的目的是把我们的网络建设成为可控制、可管理、高稳定性、安全可靠、速度快的网络系统,能够实现对县区和市直的带宽管理,实现对四大机关能够管理到单机。”
同时,邯郸市政府已经开发了电子签章,并即将部署认证中心,力求充分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性。
目前,邯郸所有县(市)区和大部分单位的上报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上传,部分文件的下发已在网上运行。非密级文件资料的网上传送已经初步实现;为了避免重复投资,便于互联互通,统一组织开发了通用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以促进办公自动化;开通了政府的门户网站,大大促进了政务的公开化,提高了日常办公效率;通过建设12345市长公开电话系统、投资项目审批收费等系统,拓宽了政府和市民的联系渠道,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经济环境,树立了良好的政府服务形象。
3个层次建数字邯郸
为了进一步加快数字邯郸的建设,邯郸市政府定下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完善已建成的邯郸市政务工作网络平台的同时,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数据处理交换中心、数据存储备份中心、安全认证中心等,以确保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的顺利开展;继续整合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网站,有计划地开展交互式网上事务处理业务,建设功能完善的、内容丰富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全面推行全市公文交换系统的应用,加快办公自动化应用的推广;大力开发政府资源,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背景评述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进,数字化设备在校园内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升级,根据校园用户的需求,数字化校园设备、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也应运而生,如多媒体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子教室、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等等,环境上的、资源上的、管理上的数字化技术五花八门,各家争鸣。于是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概念,投入资金不断增添现代化、数字化教学设备成为当前中小学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之主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科学规范地把学校数字化设备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服务学校的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也成为当前国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之重点工作。
在当前已建好的数字化校园的中,大多以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功能为重,学生在数字化校园中是被管理被服务的被动角色,学生感受到数字化带给他们的变化并不明显。从精神层面讲,学生几乎感受不到数字化校园带给他们的方便和幸福感。经过调查:学生只知道,老师可以通过家校通和父母取得及时沟通,有的同学甚至不喜欢老师经常发信息给家长“告状”;学生还知道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站得到展示,能展示的学生很自豪,大部分没有展示的学生有几分羡慕,更有几分落寞。没有完全发挥数字化校园所能带给学生精神上的幸福作用。而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目的,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与现在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还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幸福成长。
2、本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今年要建设“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农村普通初中,现在已经有电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备,和家校通、ftp资源库等软件系统。在这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开发一套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的后台管理软件和一个校园网站,将现有的设备和资源整合起来。而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因此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也是以此理念为核心,为学生搭建一个能感知到幸福的网络平台。事实上,“数字化校园”平台是一个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为学生探索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使学习者真正达到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使学生从学习能力上获得提高,感受幸福;能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家人、社会、同学沟通,获得心理上的幸福;给所有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精神得到满足,享受幸福;让学生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使用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责任心也进一步增强,让学生体验一个社会人的权力与义务,享受成年人般具有成就感的幸福。最终发展为信息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幸福成长。
“数字化校园”平台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交流互动,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中个性化得到了发展,获得自我个性化发展的幸福。
2)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依托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设备接受教育,参与探究,
参与管理、对加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增强主人翁意识,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人,成为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人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学生也有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幸福。
3)数字化校园可以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可以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为学生创建发展个性创造的空间,让所有学生享受到精神上的幸福。
4)数字化校园,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提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让教师为学生的幸福成长献技献力,同时教师也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2、研究价值。
1)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只有40%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且为了学生学习成绩,家长平时也不允许学生用电脑。在家长和学生的眼里,电脑就是上上网网,打游戏,甚至还导致学生沉溺于网络,影响学生的学习。最终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幸福。基于此现状,本课题的研究有以下价值:
a.拓展学习空间:数字化园使教室这个教育单元从传统意义上得以提升,网
络环境、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成为教室教育内容之一,教室的开放性更加强大。
b.拓展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
校内教育时间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学,更可在家学。
c.拓展学习对象: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家长、向社会开放教学
资源,给更多的人群提供接学校教育的机会。
d.拓展学习方式和内容:数字化校园可以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
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以上四点都是让学生在学习时间,空间、内容上不受限制,让学生个性化的
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个性自由的幸福,同时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孩子的动态,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家校携手,让孩子幸福成长。
2)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生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展示自己的
机会很少;孩子与家人、社会的沟通机会和方式也很少,甚至羞于和他人沟通。基于这样的现状,本课题有以下研究价值
a.为所有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除了校园之星、荣誉榜等表彰优秀学生
的栏目外,在很多版块中设置一些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栏目:比如 “学生作品集” 栏目:只要学生愿意,就可将自己劳技、美术作品拍成照片上传;如“你一言我一语”:学校征集餐厅节约粮食标语,人人可以上去写一句自己觉得好的标语。总之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享受展示自我的精神幸福。
b.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在版块中预留一些栏目让学生管理,学生可
以自己设定主题,让全体同学参与,让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的同时,享受着成年人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多一份责任。完成之后享受着幸福的成就感。
c.为学生提供与老师、家人、同学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不但通
过论坛,还可以通过邮箱与老师、家人、同学沟通。让当面难以讲出的话用文字来表达,既达到了交流沟通的效果,也能达到家校互通,共同营造学生幸福成长的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适合“学生发展,幸福成长”的、功能完善的集网
络通讯、信息服务、教育教学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好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和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学重要的途径,更是为学生发展、幸福成长提供基础服务的必要条件。
2)结合学校,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版块合理的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
园网站。
a.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资源
和个性化教育的内容的系统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提高的幸福。
b.建立与老师、同学、家长、社会沟通交流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交
能力,让学生心理阳光健康,让学生体验到心理的幸福。
c.建立给学生创造新知、展示个性、发挥潜能、开展创造、提升自信的网
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精神上得到幸福。
d.建立相关的学生负责管理的版块,助推学生管理能力的增长,增强主人
翁意识和责任心,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社会人所拥有的权力与义务,有一种成就感
的幸福。
3)依托“数字化校园”,走进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
观念转变,推动教师教学手段改变,助推教学能边提升,于无形之中形成现代化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奠定有力基础。
4)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让“数字化校园”
切实起到服务于学生幸福成长的目标。
2、研究内容
1)学生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对本校学生进行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a.学生网络幸福感现状及学生对网络幸福的理解;
b.学生想往的网络幸福;
c.对学生的网络幸福标准分析,对不正确的网络幸福进行正确引导,采纳学
生的正确提议。
d.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择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管理能力提高,并
能让学感受到网络幸福的版块、栏目。
2)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幸福成长、功能齐全的“幸福平台”。
a.开设教学服务栏目,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资源服务。建立教学资源栏目
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内容、反馈练习等内容上传到网络供学生课后学习;建立学习咨询栏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在网上予以答疑,互动交流,保证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建立在线练习、在线测验、在线学学习素材等学习资源包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感受其中的乐趣与幸福。
b.学习资源下载平台:在线教学视频等资源,在线学科学习资源库、试题库、
百科知识库等各类学习资源,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在网上开展跨学科跨章节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资源帮助。同时建立互联网学习资源栏,提供资源上传功能,由学生自主进行搜索,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好的相关网址、相关资源包上传到校园网,供全体同学学习参考。以学生提供资源的点击率来评出“共享之星”,激发学生积极分享资源。学生获得分享的快乐的幸福。
c.开设学生园地,校园之星,荣誉台等栏目,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性的文化、
娱乐活动,网上交流学习互动,以展示学生风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的主题交流活动,如计算机绘图作品比赛、flash动画设计比赛、网上学科知识竞赛、一起寻找学科学习素材、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等交流互动活动。
d.开设德育交流互动频道,融合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内容,
结合学生及班级实际,在网络平台中开展德育教育,学校定出主题性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将心得体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材料、网络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让所有学生参于讨论。
e.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学生博客、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等形
式开辟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网内容建设,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在展示自我中体验幸福。
f.让学生在校园平台展示“幸福”。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
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幸福:一句幸福的话,一张幸福的图片都能表达学生的幸福。如学生们正在美化校园,学生可以说一句“我种的花开花了”、一张自己种的植物的成长图片、今天老师让我当“小老师”了等让学生觉得高兴幸福的事,让所有学生都有幸福可展示。
g.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校园信息平台,拓展校内外交流空
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局面,开设家校互动、校园信息等栏目将学校工作中要求家长、社会配合的内容予以公开,开通答疑、交流平台,在网上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探讨学校工作。全社会同心同力为孩子幸福成长而努力。
3)展现“数字化校园”对学生幸福成长的成果。
a.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师生转变教育、学习观念,快速学会利用“数
字化校园”这个幸福的平台沟通、展示、提高自己。
b.形成良好的“数字化校园”使用氛围,持续营造幸福的网络环境。师生积
极为充实“幸福平台”出谋献策、踊跃参与各主题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营造一个健康的平台环境。让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
c.学生在平台上不同的栏目展示和锻炼自己,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学生
自信心和综合能力轻松得到提高,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字化校园”这个幸福平台带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幸福。
3、创新之处
1)“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现在为“学生幸福成长”服务的理念上。
2) 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我机会,促进所有学生幸福成长。
3)让学生在参与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更
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校园成长元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经历。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良好人格。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并学习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了解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价值所在,为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良好的兄弟学校调研取经,向本校教师、学生进行调研,搞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校园,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设施设备和功能,能达到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3、实践反思法:依据研究目标和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定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中建设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
4、实践评估法:分析学校软、硬件建设现况、学校师生特点、网络应用情况等,通过实践应用分析、评价“数字化校园”在运行中的效果。
五、本课题研究思路
1、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把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整合为一体,并融合到校园网络管理后台系统中。使用学校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实现有机统一,有效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创造基本条件。
2、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以服务学校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管理、服务学生、服务家长和社会为核心,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版块合理的校园网站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前台系统)。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等行政管理功能;教学管理、教研组等教学支持系统;德育建设等学生、网上学习,资源下载,视频点播等学生学习功能模块,学生天地、班级主页、博客等学生管理模块,家长频道等互动栏目,让家长了解学生、了解学校。家校携手,共创利于学生幸福成长的和谐环境。
3、在建设与实际使用中,一切以“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为核心,通过对学生使用效果调查、分析,不断改进。并根据学生“幸福成长”需要,开发新版块,不断充实校园网站。
4、管理制度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发展、教学管理、学生幸福成长的一个平台,但是要
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
成长环境。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 结合学校实际健
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 , 使设备使用效益得
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用户使用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4月),认真学习《鄞州区XX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方案》,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商议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实施阶段(XX年4月—XX年1月),根据课题方案,按计划展开研究,定期研讨实践的成败得失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所需改变项目及项目的内容,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反思、改进、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总结阶段(XX年1月--XX年4月),收集、整理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完成研究报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提炼研究成果,及时撰写总结、论文。
七、本课题的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施,促进校园内数字化设施设备有效融合,合理使用,
并为学校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做出贡献。
2.形成有本校特色的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形成研究
课题报告。
3.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让“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可持续
发展。
八、课题完成可能性分析
1、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XX、3第228期,第69页《信息化让一所普高中走向成功》
2)基于数字
化校园的学生工作
2、主要参加者介绍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单位条件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初中,还未创建数字化校园,随着办学条件的改进,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对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性。在创建过程中,以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指导和推动,会使我们的创建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经费保障
[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标准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商务英语专业有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而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是整个国际贸易磋商与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走向外贸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养。
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课程对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涉及许多外贸函电特有的英文表达和句子,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通过翻译、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加强记忆,打牢基础,该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当函电教学的初始阶段告一段落后,我们发现了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一般的教材更多仍局限于词句的层面,学生只会机械地掌握所背的词句,一旦遇到实际的公司来函,需要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答复时,相应的能力就有所欠缺了。
第二,平时课堂练习的载体有限,仍以纸质的作业本为主。然而,目前的外贸业务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等办公聊天工具进行交流,而且在电脑上书写正式的英文公函有其相应的格式和规范。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数字资源,以使函电的教学适应当前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实质是在讲授外贸交易下的英文写作。因此,该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协调函电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做到以函电课程为主线,合理有效地整合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函电学习更加全面,务实,这同样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个案分析出发,探索外贸英语函电核心课程在课程的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方法、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实践操作训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和实践总结,在相关的案例中梳理办法,在客观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期推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及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发展,提高该课程的实际运用效果。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以来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组老师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理念与要求,根据课题组设定的研究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构建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体系
课题组成员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就业的岗位,明确该专业特别是该课程涉及到的行业及岗位群。了解该行业链及其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通过行业了解,确定了《外贸英语函电》所涉及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其具体要求,从而确定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
随后,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与课程中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对接,实现从实践工作到课程材料的过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电子课件、习题库、实训项目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及途径进行教学。
2.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
课题组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说明等七个方面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让教学的实施有相对可供参考的思路与依据。
3.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外贸英语函电》教材
课题组与“凤凰职教出版社”合作,为《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所编写的教材里,学生的身份拟定为外贸业务员,工作项目分为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三个部分。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10个任务板块。
每个板块包括“知识储备”、“实例示范”、“实战任务”、“任务评价”、“练习实践”和“知识拓展”等六个部分。教材里的信例素材许多都来自与目前实际外贸公司中的案例,这些案例能及时反映外贸行业里函电的表达及趋势。
为了使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连贯性,教材里每一个版块中的“实例示范”、“实战任务”和“练习实践”里的信件,分别用统一的三对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贯穿整个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4.探索并尝试开展模拟实战的教学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思考,课题组任课老师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实战模拟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出口商和进口商两大类别,每个类别各自成立若干对应的公司,从而形成统一的买卖双方,统一的买卖商品,然后运用网络、邮件、教学平台等数字资源,就双方间的产品推广、询盘、报盘、还盘、达成协议等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公司练习。
通过这种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课题组发现这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减少了违和感,将函电的写作融入外贸业务中,把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函电任务进行了串联和整合,而非单纯孤立地练习英语的写作和翻译,从而将教材运用的广度和高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5.创建并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数字资源
为了完善《外贸英语函电》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师生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教师着眼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课题组教师试图在电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企业典型案例和业务操作流程,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等五个方面进行创建与运用,加强《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从而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质量。
a.电子教学课件
本课程与凤凰出版社合作,制作了关于外贸英语函电相关项目任务的电子教学课件、演示课件以及配套的音频材料。在电子课件中,还有相关的教学图片,包括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任务的业务流程图。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
教学录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课学习的内容,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通过多媒体授课视频,可以方便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不受授课时间的限制,同时也给其他授课教师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本课程的录像主要采取PPT式微课,时长为10-15分钟。
c.企业典型案例
该课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会加入关于外贸企业函电来往邮件的企业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业务类型及业务操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会推动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充实,使得有关行业的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d.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将实训操作演示录相、习题及答案以及试卷等资料传到校园网上的“超星”等专业教学平台,供学生阅读学习,开展课上课外的互动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更大的范围和空间。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建有专门的国际商务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现场教学、实训等,将教学与实训、教学与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为《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创造了更好的软件与硬件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亮点及创新点
本课题组认为,此次课题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个统一”是指每一个任务里实战任务的信件,尽量用统一的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两个衔接”的第一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函电课程里有许多任务练习就是提供信函内容的中文信息,让学生将这些中文翻译成英文。但是面对实际工作情况,需要自己到网上查找产品信息,运费班船等信息,自己思考回信时的要点,组织并书写语句。这就是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
“两个衔接”里的第二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的衔接。在做实战模拟练习时,面对报盘、还盘等需要计算成本、运费等价格时,需要运用国际贸易的知识,这就是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衔接;面对组织语句、写句子等问题时,需要运用写作技能等涉及英语的基本功,这就是与英文写作,基础英语等课程的衔接。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本课题组提出若干个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考点:
第一,数字资源的建设与运用在“一个统一”与“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现在有一些外贸实务模拟软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中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类外贸实务模拟软件,使其为函电的教学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函电教学这条主线不变、不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函电课程与实践场景的衔接”。在实践模拟运用中,课题组老师认为设定相关模拟任务时,任课老师需要对任务与实践的结合设定一个合理度,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实践任务是为了函电课程的教学服务的。该任务的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安排既不能太简单,使得学生所学不能充分运用,又不能太繁复,使得学生无所适从,被太繁复的安排错失了函电课程本身的内容。因此,关于函电教学中任务的设置与安排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010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后,上海申虹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上海首个低碳实践区的要求,以系统性和前瞻性为特点,深入研究低碳关键技术在虹桥商务区的集成与示范。为此,上海市科委继续支持相关科研工作,紧紧围绕虹桥商务区六大低碳实施工程,牵头组织以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等为专题的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研究实践,虹桥商务区积极探索城市功能区低碳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新路子,各项先进科学技术已在商务区内获得实践,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是推动区域供能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和示范。在建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项目”是分布式供能系统技术在商务区实践应用。经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此项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可由传统供能系统的35%提高到80%左右,核心区一期年节约标煤近4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5万吨。目前南北两个能源中心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进入安装调试设备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分布式供能项目。同时,虹桥商务区积极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采用信息化手段监控整个商务区能源消耗,今后将运用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商务区能源生产、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估,形成商务区智能能源网应用
示范。
二是推动区域建筑的低碳绿色开发建设。建科院、华东院等多个子课题的研究表明建筑能耗是区域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因此商务区内新建建筑运用了楼宇太阳能一体化应用、水循环系统等科研成果,采取各种节能手段和措施,所有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95%,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50%。例如,2011年投入使用的“虹桥商务区公共事务中心大楼”是商务区首个获颁绿色三星的建筑。年初结构封顶的“虹桥绿谷”东区项目是国内首创整体绿色三星总部街区,全部7幢办公楼均通过绿色建筑评审,大楼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总能耗减少六成以上。
关键词: 高校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研究中一支重要力量,学校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特色化的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可靠的信息服务系统,为高校教学及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帮助科研人员快速了解最新信息,多出成果,快出成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经费的大量投入,学校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研力量日趋集中,各高校研究人员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不断加强。而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的信息给科研人员获取所需的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研人员迫切需要经过分析、处理后有用的、及时的信息,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体系。这些变化,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参与到科研课题中来,既节省课题研究人员的时间,又加快科研进程,提高科研效率;另一方面,对图书馆来说,既开拓了服务领域,又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二、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途径
1.科技查新。高校图书馆员利用本校丰富的文献资源,通过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等手段,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手法给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成果、科研课题是否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及新颖性,给科研人员提供课题立项依据,避免重复浪费,为科研成果的鉴定、报奖提供文献依据。在科研课题立项前,通过查新对课题进行国内外科技文献的检索、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本课题领域发展现状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科技查新作为科研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评估验收和技术转让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网络环境下的定题信息跟踪服务。虽然网络信息资源及馆藏资源日益丰富,可在更大范围内满足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多元化需求,但也给他们查找所需资料带来困难。因此,图书馆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跟踪服务,即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设立“课题跟踪”服务平台,旨在利用快速的校园网络环境和图书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来实现对学校的重点科研课题的文献信息保障。需要此项服务的课题研究人员,只要通过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填写好课题申请单,经图书馆相关部门审定后,就可建立其相应的课题档案,然后通过自己的登陆密码直接获得该课题从课题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信息跟踪服务。
3.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开发二、三次信息资源。根据课题要求,图书馆馆员利用网络资源、馆藏资源,从各种信息资源中摘录、挖掘有关信息,运用信息重组技术,编制新颖独特的各学科专题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专题索引等二次文献。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跟踪互联网上本学科研究的动态信息,建立本学科的网络信息库,通过大量原始文件的集中收集、阅读分析及研究论证,编制研究报告、综述等综合浓缩的三次文献信息。
4.信息导航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利用WWW网开展信息服务,用在主页上链接的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把从馆藏资源、网络资源中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整理出有序的信息或建立专题数据库,上载到该主页,还要不断将检索到的最新信息上载到该主页,同时还可以在该主页上增加以下内容: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参考书、检索工具、检索指南等;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学科核心期刊的现刊目次;在该网页上连接一些常用的网址。使科研人员可随时随地的通过联网计算机输人该网页的网址,进入该网页,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前沿和进展情况,方便、快捷地获取有效的、准确的信息,节省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5.对高校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的研究。高校科研人员承担着学校各个领域的研究课题,为提高质量,他们需要了解掌握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专题研究信息的需求也较为迫切。他们对国内外最新的发表的论文、专著、交叉性新学科的有关资料最为关注。因而高校科研人员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表现出具有深度、广泛、新颖以及信息量大的综合性的特点。只有了解了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才能更好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6.高校科研人员的信息培训。信息培训教育包括信息知识教育,理解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的掌握等内容。广泛地经常地开展科研人员信息培训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法,分期分批对科研人员进行网络、光盘、联机数据库等检索系统使用方法的培训。结合具体课题,指导科研人员制定最佳检索策略、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利用各种专业数据库及计算机终端获取所需信息。在时间中增强科研人员的信息意识,使其掌握和了解计算机技术、检索方法、复制技术等,从而促使科研人员信息需求满足程度的提高。
总之,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除了具备图书馆学知识,了解本馆馆藏外,还须有比较强的信息吸收、信息处理和信息研究能力,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技能,能胜任较深层次的文献加工、文献咨询工作。要具备这些能力,高校图书馆应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馆员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及操作技术,提高外文科技资料的阅读及编译能力,支持馆员参加信息服务领域内的学术活动和课题研究,使其在实践中有效地提高综合素质。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