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健康管理;社区护士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0-0044-02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management mode led by the community nurses on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 treatment
LIU Yajing, XIAO Feng, YU Aihua
(Zhoujia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5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management mode led by the community nurses on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 treatment. 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104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with insulin in Zhoujia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ngning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2 ones. The chronic diseas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anaged by the community nurses,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followed up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Results: After one year, the incorrect rate of insulin injection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HbA1c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was (10.98±3.31) mmol/L to (9.24±1.89) mmol/L, P
KEY WORDS insulin treatment; diabetes; health management; community nurse
糖尿病是一N常见的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20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1],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增加了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注射是控制血糖的最佳方式,2011年全球有12%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的治疗[2]。第2次全球糖尿病患者注射技术近况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现况不容乐观,不规范注射现象普遍存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达标率仅37%[3]。本研究旨在通过发挥护士的专业所长,指导社区中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降低胰岛素注射的错误,促进血糖控制。探索社区护士主导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本社区进行糖尿病随访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48例患者中,选取自愿加入本研究的患者104例(占比41.93%)。纳入标准为(1)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2014年中心定点就诊率≥80%;(3)认知水平正常、意识清楚、能够完成糖尿病知识问卷;(4)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研究。使用信封抽取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观察组各52例。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 0 . 6 2±8 . 7 2)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7 1 . 2 3±9 . 6 7)岁;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分别为(14.98±9.03)年和(14.58±9.0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 P>0.05)
1.2 干预措施和观察指标
对照组沿用全科医生的门诊随访形式。试验组在对照组随访基础上,(1)由本中心取得上海糖尿病管理护士资质的社区护士每月定期对研究对象开展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胰岛素的药物知识、注射操作、日常保存、并发症的处理、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治疗等6 项,课程在6个月内完成。每次授课后都安排患者交流和咨询、胰岛素笔操作、测血糖等活动;授课主题内容都被制作成一个相关内容的健康读本,课后发放给患者,方便回家学习。(2)由两名护士(1名糖尿病管理护士和1名高年资的社区护士)每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的随访,通过上门访视、服务站点访视、电话访视的方式了解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胰岛素操作正确与否等情况,并针对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每次随访都会根据患者血糖和胰岛素剂量等情况做好记录,干预随访时间为一年。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的血糖的控制以及胰岛素注射操作情况的改变。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干预前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情况
试验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干预后的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注射胰岛素操作不正确情况的变化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注射胰岛素操作不正确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0%在注射前不消毒,58%注射前消毒不规范,83%在注射前不排气,77%注射部位不正确,90%以上重复使用针头,100%随意丢弃针头,使用6 mm直径以上针头的患者有60%注射深度不够,有43%在使用预混胰岛素时摇匀方法不正确[4]。胰岛素注射操作不当将影响胰岛素的疗效[5]。提示胰岛素注射对普通糖尿病患者而言是较为专业的医疗技术,在社区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的医务人员给予指导和传授。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社区护士主导的健康管理模式能降低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不正确的发生率,说明通过社区护士主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和胰岛素注射操作的技术指导,是可以有助于胰岛素注射操作不正确行为的纠正。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也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6]。
本研究发现,通过由护士主导的糖尿病健康讲座和社区护士一对一的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的监测,胰岛素笔使用的操作指导,以及糖尿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效果的。由于护士在胰岛素注射操作技术上可能比医生更有优势,所以护士更有利于在胰岛素注射正确操作的知识的宣传、定期督促患者血糖监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本次护士主导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模式中,护士能经常检查患者是否正确执行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遵医嘱用药等日常行为并指导患者做好记录,不但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得护患关系更为融洽,联系更为频繁,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本研究以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士在胰岛素注射的专业知识为切入点,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上取得一定效果。同时也反映护士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上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既能减轻全科医生的工作压力,还能提高社区护士的糖尿病防治的能力,有助于推动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Xu Y, Wang LM,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JAMA, 2013, 310:948-958
[2] PafiliK, Papanas N.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A Meta-analysis[J]. Expert Opin Drug Deliv, 2014, 11(5): 1-3
[3] 都玉娜, 民.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调查[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1): 7-9
[4] 宋宇明, 忻晶, 张颖. 使用胰岛素笔患者现状调查及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4:18-20
【关键词】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8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6-01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近些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在日渐老龄化的中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健康档案不完善,有遗漏;二是档案本身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查阅;三是目前是死档案,没有实现动态管理;四是没有实现网络连接;五是对于人们的隐私造成了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专门调研后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科学建立健康档案;二是要实现对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三是要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四是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探讨这几个方面。
1 科学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健康档案是进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前提。做好健康档案的设计制作工作是加强健康档案管理必须要做到的。笔者认为建立一份居民健康档案很简单,但是要包含居民的更多信息就非常不易。居民健康档案主要指的是由健康体检表,会诊记录表,接诊记录表,双向转诊表等组成的档案记录,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的参考依据,社区医疗服务能否真正到位关键是看健康档案是否完整有效。
所谓科学健康档案,笔者认为就是要在建立健康档案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全面合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尽可能地收集居民的健康状况信息;二是要不断完善健康档案。在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居民健康变更的情形,此时就需要我们及时记录健康档案。这样对于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很有帮助。三是要以真实性为原则。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卫生服务的关键。我们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真实性为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
2 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
在传统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是以保证档案不丢失为目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被动低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保证居民健康档案不丢失,不遗失。但是不可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国家对居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和人们对城市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动态管理。
所谓动态管理笔者认为就是要实现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随时调查,分析并予以记录。对于小区居民中出现的居民健康问题,医疗人员必须要及时进行评价,对于那些患有疑难杂症的居民还要进行会诊,要专门针对患者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出行方案,在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跟踪检测调查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只有这样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主动管理,动态管理。
3 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连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是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方便居民查阅档案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网络连接,通过网络连接的手段来构建完整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网络结构。
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查阅非常方便也不易受到区域限制,内容也非常完善,连续性有保证。通过信息化建设医疗人员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居民本身的全面的健康信息,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连续性地动态管理非常有帮助。
4 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隐私权,是小区居民的基本人身权利,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居民隐私权的保护。笔者认为做好居民隐私权的保护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医疗卫生人员必须要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二是要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隐私教育,要不断告诫医疗人员要保守居民隐私,对于那些泄露居民隐私的行为将会受到惩罚。三是要建立完整的居民隐私保护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对于泄露居民隐私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
社区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要求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就必须要从上文提到的四个措施来办。
参考文献
[1] 王淑果.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与慢病防控探讨[J].健康管理,2013,(2).
[2] 方雪照.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J].上海档案,2012,(5).
[3] 邢聪艳,张文昌.福州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1,(10).
【关键词】健康档案;社区居民;管理方式;信息化
健康档案能够客观记录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体现着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居民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医时,医生也可以根据健康档案,了解居民既往病史或者疾病爆发高危因素,更为科学地为居民进行诊治。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疾病预防的有效性。
一、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社区居民众多,受到居民素质、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首先,社区居民的流动性较大,收集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较为困难。其次,社区居民对于健康档案存在一定的误解,不愿意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种问题:
(一)居民自身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居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对于健康档案仍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档案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导致出现居民健康档案不完整的问题,同时,部分年老的居民没有树立健康管理意识,认为疾病没有发作时就是身体健康,等到疾病真正发作时,又为时晚矣。此外,对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大多数居民持怀疑态度,甚至部分居民觉得这是变相的挣钱手段,通常不配合社区医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难度。
(二)居民健康档案质量有待提升。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直接决定着档案的价值,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质量问题:一是重点居民的健康档案不完整,虽然大多数居民的基本情况信息是真实的,但部分慢性疾病居民的健康档案缺乏基本的病情进展记载,如血压值记录不准确等。二是居民联系方式不准确,部分居民不愿意为社区提供联系方式,增加了社区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加强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途径
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需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转变对健康档案的态度,不断引进先进健康档案管理理念与方式,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
(一)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是科学管理档案的重要途径,首先,健康档案应包括居民的历史门诊病历、体检报告,工作人员应在全面收集居民健康档案的前提下,按照对应的分类方式,通过电脑录入、复制、扫描等方式,将档案分类存放。其次,汇总居民健康档案后进行比对,动态了解居民整体身体素质与高发疾病,结合社区居民的体检报告,找出高危发病因素,为居民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后,可以为居民建立电子形式的健康档案,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就可以直接使用健康档案,确保疾病诊断的真实性,降低疾病诊断的困难度。
(二)完善健康档案管理机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主要为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健康档案管理机制,一是根据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现状,整合医疗资源,为每一位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做好备份工作,并科学保存档案文件。二是创建居民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制度划分管理过程的责任,将收集、存档、管理档案的责任明确到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个人,保障健康档案能够及时被利用。同时当社区居民就诊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新档案,防止档案的缺失。
(三)智能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价值。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健康n案管理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形式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更为突出。首先,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存储量大,能够更好地保障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医疗人员也可以更加快捷地调取资料,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其次,信息检索更加方便,通过表格等方式存储档案,医疗人员可借助电脑的搜索功能,迅速找到患者基本信息,进而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最后,通过网络智能管理平台,医疗人员可实时查阅患者信息,打破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医疗机构也可借助健康档案疾病预防信息,及时防范传染性疾病,为居民创建更好的生活环境。
(四)保护居民健康档案隐私,赢取居民整体信任。部分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因为其基本信息或者疾病信息被泄露,甚至还存在谈论居民疾病的情况,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应加强档案的保密性。患者的治病信息、保健信息都应具备保密性,在没有得到患者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将信息透露给其他人。工作人员应将保密性原则贯彻在管理环节中,更好地赢取居民信任,保障医疗机构的权威性,进而提升健康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帮助居民预防疾病,应合理加大对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工作人员应通过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等途径,保障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价值性,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应重视保护居民的隐私,树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权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洪忻,王琛琛,秦真真等.基于本土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南京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10(3):177-182.
[2]张洁,项莹.杭州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障碍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4):311-314.
基层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基本卫生、满足基本保健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4年多来,我中心研究并探讨基层服务环节管理,在应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做法总结报告如下。
一体化管理模式
质量控制一体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制度、医疗信息社会公示制度,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建立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基础医疗和护理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强化对医院感染、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对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考评,与绩效考核挂钩,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形成监督、考核、评价一体化管理。
药品、财务、后勤保障一体化管理:社区办、药剂科、财务科共同协商与合作,药剂科由专门药剂人员对社区药品进行集中管理、集中统配、集中盘库,做到一体化、规范化管理。后勤保障积极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所需物品、人员运送等工作。
科研、教学、培训一体化管理:与二级以上的医院合作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科研教学工作,并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各项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医院、有利于基层卫生服务科研工作的合作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环状管理模式
院前急救、双向转诊、疾病环状管理:合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建立中心与医院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开通绿色通道,开通服务热线,优化双向转诊流程,畅通预约转诊路径,保证患者基本医疗的分流,实现社区首诊就医和分级医疗,使就医格局趋于合理;医院体检中心开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健康体检项目,实行体检套餐、健康体检超市等优惠制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
家庭-社区-医院-社区-家庭环状无缝式管理: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随访在家中无缝式管理。关注患者健康,为患者全面康复提供全方位、连续。充分体现基层卫生服务对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
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双环状管理模式:医院的健康教育部门与社区联手共建,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规范化管理,有计划的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社区人群及其生产、生活环境为对象,以社区人群健康促进为目的,找出影响健康的因素,分析疾病与有关变量的关系,作出社区诊断,为决策和计划管理提供依据,进而实施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家庭访视是实现环状管理的重要途径:辖区居民出院后建立随访制度;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上门服务,如电话预约、送医送药;办理家庭病床的患者;随着老龄化及疾病谱的变化,应邀前往有增无减;急诊服务与转送。遵循“医乃仁术”的古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服务品质,不忘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人在社区,心在社区,感情投入在社区,健康服务在社区。
创新服务模式
创建俱乐部,2010年10月21日成立建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俱乐部。明确了举办俱乐部的意义、理念、宗旨。目前有1500位辖区内中老年人办理了健康俱乐部会员,每季度举办1次健康大讲堂,深受居民好评。中心将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和健康运动积极结合起来,让中心和老年人的组织有机的结合,使老年人健康积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组织健康角。协调各级组织,组成了社区干部、志愿人员、慢病患者参加的在社区活动的健康角组织,暂建立了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每月活动1次,每次约1小时。通过“医患合作”、“患者互助”,提高居民对慢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提升了慢病居民自我管理能力。
实施大协作。根据我中心与医院紧密相连的特点,制定了方便患者、资源共享,共利互赢的双方协作工作思路,制定了房屋调剂使用协议书、大型医疗设备共享使用协议书、人力资源共享协议书(专家、教授)等。协议得到了当地卫生部门的认可,密切了关系,促进了工作。
[关键词]物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保险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54-01
一、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1、 慢性病预防和治疗
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加注重,不仅要求对疾病的预防很重视,对疾病的治疗也很注意。现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传染病的防治转移到对慢性病的防治,《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 2012-2015) 》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2010 年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3%[1]。慢性病的比重大而且慢性病治疗周期时间长、费用昂贵,治疗负担占医疗费用的70%。通过对150名慢性病人的研究发现,病患在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后身体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2、 物联网的健康及疾病管理符合医学发展
物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医疗模式来说更加贴合于基层的家庭,更加注重个人自身的健康,贴合个人生活工作的状态,在物联网信息收集功能方面更加重视了基层人民的反馈意见[2]。物联网模式体现了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展示了未来医疗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健康和疾病管理起来,才能有效促进个人健康消除疾病。通过网络技术与健康理念结合是医学领悟的重大改变,通过网络平台及人的健康状况来分析解决最大程度帮助治疗个人的疾病,管理个人的健康。
3、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符合国家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要求[3]
国家政府比较重视对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2009年召开的卫生领域射频识别大会上,将射频设别系统运用到物联网上,加快了对物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在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智能化管理的安全保障,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
二、 物联网及健康管理服务含义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传感设备,将所有的东西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模式[4]。在互联网领域,物联网与传统的网络模式不一样,物联网可以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一个信息的交换和联系。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健康管理则指通过运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红外传感技术等对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危机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分析,并通过检测结果提出对人体健康的指导方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对身体健康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的应用
针对家庭、社区及医院展开健康管理。
1、 家庭健康管理
在物联网的广泛运用下,人们在家就能通过物联网对自身的健康管理进行检测,尤其是现代社会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考虑老年人出行不便等因素,通过物联网在家检测身体状况不为一个好方法。家庭健康是社区与医院健康管理的前提,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自助检查诊断,并通过摄像头等来对身体气色一些指标进行监测,也可以通过个人的需要,进行设置专门的监测设施,需要监测什么就导入什么设备,并在其设备中导入相关的健康指标,人们就能通过检测完后的健康指标内容,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
2、 社区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机构是小区的重要核心,是连接家庭和医院的纽带。通过物联网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对社区成员的健康建立电子档案库,时刻监测社区成员健康。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卫生要重点监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使老年人能够健康的安度晚年。展开各种专业的检查,比如免费测量血压,通过远程血压监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督,将高血压从6%控制到28%[5].创建个人信息的平台,使社区和医院能够共享资料,社区成员到医院就医时,医生通过网络信息更加了解病患情况,提高诊治的水平。
3、 医院健康管理
医院是卫生领域的中心体,承担救治病患的责任,对于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稀缺,因为人们对大医院的可信度高导致主要的资料都集中在了大医院,医院和社区都相对匮乏。通过物联网技术之后就能使医院、社区共享资源,遇到困难病患也能通过物联网远程模式让专业医生对此类病患进行诊治,得到治疗的及时性,缩短了治疗时间大大避免因时间问题导致的病患情况恶化。
四、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医生不足、政府力度不够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中的设备产品大多已经成型,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措施,所以发展还需要大力的引导。基本的医疗体系大多处于体检范围,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且对于许多的健康指标如测量血压、血糖这些都需要在家中自行检测,这个时候就更多的需要家庭医生的帮助,家庭医生可根据病情状况分析,督促个人的健康管理,随着社区卫生机构的扩大,家庭医生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
2、 健康保险制度不完善
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只负责治疗,医保也只能在生病治疗才能使用,对于亚健康人群此类的健康保险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医疗的赔付制度也是局限于大型医院才能使用,预防保健、长期的疾病管理及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也都未列入医保的管理范围内。
五、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健康检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记入到健康信息平台上,然后通过健康状况的评估内容建立数据库,实施监督,如发生健康问题可到医院、社区进行就医。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措施,并对数据及时更新管理,协调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完善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使各方都参与到健康管理模式中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六、 总结
打开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市场,发展整体理念和创新技术,对物联网应用进行推广试点,慢慢壮大团队规模,促进良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市场。
参考文献:
[1]王 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12: 20.
[2]任菁菁,何前锋,金瓯,等.感知健康、智能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3):46-48.
[3] 谢 桦,陈春妍,曹剑峰.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 6) : 493-496.
[4]王 羽,徐渊洪,杨 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2010,1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