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一套表 网上直报 问题 建议
1 企业一套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运行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实际工作与企业一套表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1 部分企业统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大部分企业是会计兼职统计,少数企业聘用做账会计,不在企业定点定时上班,尽管经过统计业务培训,但由于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一,计算机和统计业务不熟悉,直报时操作不当、工作不仔细、不及时上报等原因,经常出现错录、漏报、错行、漏项等差错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直报数据质量。
1.2 企业一套表开关网时间不够科学,没有充分考虑到节假日、周日的因素,容易出现专业人员假日加班及假日里找不到企业工作人员的现象,导致基层统计在审核、工作沟通方面出现不协调情况。
1.3 企业一套表填报还存在不科学的方面,诸如企业的统计报表和财务、工资报表不是由一个专业人员完成,导致在审核方面标准不统一,极容易出现逻辑不对应现象出现,导致报表质量不高。
1.4 区级统计人员缺乏、人力不足,导致现有人员承担工作量过大,影响统计工作质量。
1.5 一套表报表设计上的欠缺。报表分专业设计的报表,没有有机合并,多专业表种反复催报,企业很反感。
1.6 同期数审核出错比较多,修改工作量大。
2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建议
2.1 加强领导、确保企业一套表工作落实到位。基层政府应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由统计、发改、经信、商务、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统计牵头具体工作。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定期汇报制度,规定每10天向分管领导作具体汇报,并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加以落实。制定领导小组定期赴“三上”企业巡查制度,针对企业在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认真研究对策,加以解决,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2.2 严格执行企业一套表制度,严格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标准、口径、范围、表式、统计编码开展调查,严格按照确定的调查单位和报表类型布置报表,督促指导企业联网直报,在国家统一数据处理平台上进行数据审核加工处理。强化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各级统计部门要把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的全过程,要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领导、责任人及其职责分工。
2.3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企业积极性。要广泛开展宣传,让企业知道统计联网直报工作的必要性,多方位调动企业网上直报的积极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激励措施,让企业看到跨入企业一套表直报门槛的好处,进而规范企业统计人员,变被动为主动,让企业网上直报成为企业自觉的行为。加强基层统计人员与企业统计人员的沟通交流,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自觉性。促使企业统计人员按照制度要求准确上报报表。
2.4 加强培训。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上级统计局要分专业重点培训在填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对本专业需要进行哪些操作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切实提高区、乡两级统计局专业人员对数据处理平台具体应用的掌握能力。县级统计局也要加大对企业的培训力度,改变培训方式,由“请上来”培训转变为“走下去”上门培训,由集中培训转变为有针对性面对面指导,现场演示操作流程,让企业统计人员掌握一套表填报要领,在录入过程中尽量减少错误,提高录入数据的质量,使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网上直报软件应用自如,统计业务水平全面提升。
2.5 加强巡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通过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的落实,要对基层网上直报企业进行巡查、复审等措施,对企业经营状态有了一个更加全面了解,对通过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企业将真实的经营状况反映出来,如实上报统计数据。指导督促企业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联网直报环境,建立健全统计台账,规范统计行为。
2.6 落实“三上”企业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制,保证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为了使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成功,对统计网上直报的企业统计人员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对于网上直报熟练程度、数据上报质量、数据逻辑关系审核、误差率的控制都实行分值制,并在年末根据工作情况对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和奖评,调动网上直报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2.7 规范名录库管理。名录库是“一套表”改革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名录库的规范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单位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做到信息真实、行业清楚、维护及时。严格执行《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严格贯彻“先进库、再有数”和“不进库、不出数”的原则,凡没有进入由基本单位名录库生成的全国调查单位库的企业,均不能作为企业一套表的年报、定报统计调查单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丹凤县 水土保持工作 问题 建议
自建国后丹凤县水土保持工作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84年以前为前期;1985年至2004年为中期;2005年至今为后期。前期水土保持工作主要以村组力量为主,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此期间治理成效显著,兴修了大量土、石坎水平梯田。我县大量林地和基本农田也是在前期奠定和巩固的,而且国家投资较少;中期水土保持工作发生重大转变,以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示范,国家补助,受益群众投劳,治理了许多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小流域治理工作,在丹凤县家喻户晓,且成绩喜人,并荣获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和示范县;后期随着国力增强,拉动内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水土保持项目增多,投资额度前所未有,水土保持工作也以当地群众为主转变为以国家投资为主,水土保持工作在丹凤县进一步加强,为丹凤县水土保持工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级水保行政主管部门和治理区受益群众责任划分不清,造成业主不够明晰,责任落不到实处等问题,已成为瓶径。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丹凤县水土保持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就后期水保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项目业主不够明晰,建设主体不完善,责任落的不实
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和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水保项目急聚增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适逢“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机遇,县级水保部门面临治理任务重,建设周期短的局面,给县级水保部门的压力增大。由于水保工作周期长等特点,使得项目实施难度加大。正因为国投资金丰厚,前期调研不足,加之建设周期偏短,为了保证建设工期,水保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进行。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看,只是在项目前期现状调查时到村组干部中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在项目实施和质量管理,以及项目竣工验收中,地方组织和受益群众均未参与。受益群众作为业主而被排除在建设管理主体之外。造成水保项目由水保主管部门专抓独管的局面。项目区组织和受益群众伦为旁观者。在前期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地方组织和受益群众参与较少,群众意愿不能充分体现。真正的业主成了“旁站不理”,从而形成了项目业主不够明晰,建设主体不完善,责任落不到实处的局面,给项目建设产生许多难题,现列举几例与水保同仁共同讨论。
1、项目区村组干部不能参与本村项目工程投标
丹凤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以下简称“丹治”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制订了一条规定,即项目区的村组干部不能参与本村工程承包(对投标商并没有资质要求)。从招投标工作角度看,已经造成对潜在投标人的歧视;从项目实施角度看,把最熟悉社情民意的潜在建设者排除在外。理由是怕当地村干部得利,当地群众有意见。
2、建设土地不实行临时征用,项目竣工不移交,项目效益难保证,地方组织和群众意见大。
水保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对建设用地也应该进行临时征用。实行建设土地临时征用,可以在征用期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用途,排除干扰和纠纷,避免外来因素干扰,有利于水保项目建设。丹凤县水保项目均未实行建设土地临时征用,多处工程和群众发生纠纷,对此群众怨气较大,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二、重大轻小,水土流失隐患难除,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近几年,丹凤县在获得国家大量投资的情况下,提升了对大面积流失坡耕地治理的能力,从2008年至今连片治理了许多处坡耕地,使大量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得到治理,不但治理效益突出,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使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丹凤县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秦岭土石山区,地形千沟万壑,耕地支离分散,小块存在水土流失的土地遍及全县,数量较大。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这类存在流失隐患的土地却不被重视,得不到治理。从而,致使县域内水土流失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且这种土地数量点多量大,一遇降雨便形成水土流失,“小雨小流失,大雨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强降雨诱发泥石流灾害隐患难除。虽然国家投资巨大,但整体治理效益不佳,难以达到国家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三、治理措施单一,综合效益较低
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多措并举,注重综合效益。从丹凤县申报“丹治”项目的项目区可研报告和小流域初设来看,基本体现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思想。但从“丹治”项目实施情况看出入较大。“丹治”项目是以项目区为依托,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从小流域初设报告看,措施设计较为全面,措施配置基本合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和其它措施一应俱全。但在实施小流域治理的措施布置上,丹凤县只重视大块坡耕地治理,忽略零星坡耕地和支毛沟治理。坡耕地治理主要兴修石坎,形成坡改梯。大多坡改梯工程没有配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和蓄水系统,人行便道配置尚不合理。进行坡耕地治理的区域地形一般为“两沟夹一坡”。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要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只注重坡面治理,忽视支毛沟治理,显然起不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治理效益大打折扣。大量支毛沟得不到治理,支毛沟的沟道比降不能改变,侵蚀基准面无法抬升,水土流失强度已然难以降低,就只能是支毛沟的水土流失现状无法改变,使整个小流域治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他措施有沼气池、节柴灶、舍施养畜等。作为辅助措施,通过减少和节约薪柴需求量,实现一定量的能源替代,降低薪炭林损耗,达到保护天然林,提高区域植被蓄水保土功能。舍施养畜是通过对畜舍硬化升级,合理利用牲畜粪尿,美化环境,减少面源污染,其综合效益无容置疑。该县在“丹治”项目实施中,大量小流域其他措施内容被删减,从而使这些有一定综合效益的措施缺失,使整体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不健全,综合防治效益无法形成。
四、对策和建议
1、对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引入共建共享理念,明确当事各方责权利,接受群众监督,理顺关系,调动受益群众参与水保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水土保持工作利国利民。既然利国利民,国与民自然成为了受益主体,既然受益就责无旁贷。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只有通过一种合理机制将受益主体各方捆绑在一起,责任共担利益均享,合力荡舟,同舟共济,责权利明晰。这样才能调动当事各方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受益主体中任何一方的缺失必然导致投入主体成员的缺失。不健全的投入主体,就会大大削弱水保工作力量,肯定会严重制约水保工作的全面、顺利、有效开展。
2、多措并举,合理配置,提高水保措施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功能。
针对现阶段丹凤县水土保持措施单一,布局欠妥的现状,应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土保持工作,正确对待问题,转变作风,严格以国家批复的小流域初步设计为蓝本,将设计中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只有设计与工程施工一一对应,多措并举,合理配置,提高水保措施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功能。才能实现“初设”的治理目标。
3、对建设用地实行临时征用,工程竣工进行移交,作好后期运行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为了保证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首先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工作措施。确立由医疗管理股具体组织实施,分管副局长负责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组织上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各成员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局面。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全县共认定定点零售药店16家。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域范围内和部分人口较集中的乡镇,为了保证“保障民生,和谐医保”创建活能够如期顺利开展,使之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且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首先我局及时将市处《关于在全市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中开展“保障民生,和谐医保”创建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了各定点零售药店。要求他们认真组织学习,充分了解到这次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二是在六月二十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定点零售药店负责参加的创建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按照市创建活动工作要求,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同时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县定点零售药店在医保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诚恳指出了我县定点零售药店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医保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这次创建活动中重点整治的范围和内容,确保创建工作有的放矢,扎实整治,务求实效。
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以实际行动推进创建工作。针对我县部分定点零售药店不能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在提供医疗保险服务过程中,存在以药易物,变相出售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等与药品无关的物品以及人卡不符,冒名用卡,滞卡消费,串换药品等不良现象。要求各定点零售药店必须认真对照创建工作方案,进行自查自纠。一是在自查过程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这次创建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在医保服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充分了解和掌握医疗保险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应该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责任,确保在今后的医保服务工作中,为广大参保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定点零售药店必须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向社会公开作出医保服务承诺,以此营造创建和谐医保氛围。二是各定点零售药店面对自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扎实整改,在规定的期限以内清场下架各类不符合医保规定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化妆品等物品,退还所有滞压在店的医保卡,并且做好参保人员的解释、说服工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从而,以实际行动促进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在此期间各定点零售药店上报自查整改材料16份。
摘 要 煤炭企业医疗保险已具规模,煤炭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已得到充分保障。但现阶段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应加强相关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提高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医疗保险管理 提高
经过多年的医疗改革和发展,煤炭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多种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障体系,使职工医疗保险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程序化。但由于煤炭企业自身特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有效性的发挥受到了一定限制,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企业医疗保险相关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一、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虽然医疗保险工作不是煤炭企业的重点工作,但医疗保险工作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做不好,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就没有好的工作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会影响到重点工作。而煤炭行业又是高危行业之一, 相对于其他行业,煤炭行业风险性极高,加上粉尘度高导致矿工发病率高。此外,风湿、腰肌劳损、尘肺病等职业疾病也普遍存在,这就需要在保证安全生产,改善煤炭企业工作环境的同时更应注重企业医疗保险的有效管理,通过加强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完善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才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使职工更好地享受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而且完善的企业医疗保险制度和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获得职工的信任,使职工发挥潜力,安全生产、用心工作,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保证了企业、职工利益的统一,更好地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负担重,压力大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的开采利用必定要经历开发、兴盛、衰竭、报废、关闭的过程。对于开发兴盛期,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处于鼎盛阶段,退休人员少,相对的支出少,企业医疗保险负担也不重;而到了报废阶段,随着开采资源的不断减少,成本也随之增大,退休人员也越来越多,这就加剧了企业医疗保险的负担。在这种背景下煤炭企业医疗保险工作负担较重,增加了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压力。
(二)不易管理,难度大
有的煤炭企业规模大,人数多,下属矿区多且分散,并且随着煤炭企业退休职工的增多,退休职工返回故乡或投靠子女,分布全国各地,致使医疗保险工作不易管理,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煤炭企业负责人把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看作头等大事,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企业只要生产效益指标完成好了,就算完成任务。因此,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医保管理人员关心不够,造成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工作量大,影响质量
大部分煤炭企业只配备一名医保管理人员,往往一个人要负责全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加上煤炭企业用工制度多样化,职工文化水平差异大,且大部分职工文化素质较低,不能较好地理解企业相关医保政策和信息,所以咨询量大,医保管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耐心解答职工所询问的大量问题,大负荷工作不仅造成医保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影响了工作质量。
(五)补充报销,效率低下
在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之上,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煤炭企业,积极开展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这些企业在职、退休职工每年都能享受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补充报销,报销时间一般在次年中进行集中报销,从收集、计算、审核到发放,大量的医疗费用报销工作增加了医保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并且,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费用报销大多无专业化的报销平台或软件,采用人工计算,计算繁杂,效率低下。
三、加强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针对煤炭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一)煤炭企业负责人要加强注重,配好人员,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整体水平。负责人在抓好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在思想上、管理上要高度重视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和重要性。关心帮助医保管理人员解决存在的问题,合理安排人员、人数,配备懂业务、素质高、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管理干部从事医保工作,把基层单位的经办人员收归到社保中心集中管理,以协助医保管理人员做好基层管理工作,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稳定医保人员队伍。
(二)煤炭企业医保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和服务意识,进而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针对医保政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医保管理人员要时常掌握医保新动向,并与相关医保部门进行业务交流,解读医保政策。企业也应加大对医保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学习,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三)煤炭企业要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医保政策宣传,以利于医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针对煤炭企业职工分散的特殊性,企业可以通过局域网、宣传栏、班组会、对异地职工邮寄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把医保的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对职工进行宣传,使职工知晓医保政策,了解自己的权利,同时宣传医疗保健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减少职业病发生率,提高自身健康和自我保健水平,把职工的健康状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减轻企业的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煤炭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方案,提高工作效率。煤炭企业要充分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在自身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根据职工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分担比例,简化计算程序,制定合理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方案。并应建立专业化的企业内部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险费用的报销平台或软件,通过平台导出职工医保信息,计算报销费用,缩短报销时间,不仅提高了报销业务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程度,而且有效发挥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性能。
(五)煤炭企业要做好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工作。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企业全面发展之路,在工作中应该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广大职工群体的具体利益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煤炭企业在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整体收入水平、整体生活水平之余,还应该继续广开渠道,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地加强广大职工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实解决好广大职工群众看病就医方面的问题,从而解决好广大群众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做好煤炭企业的各项工作。在具体的落实工作中,煤炭企业各级领导,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积极地密切关注并认真解决好与广大职工群众具体利益密切相关的困难与问题,从而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好良好生活工作条件。
参考文献:
[1] 匡国红.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现状分析[J].科学与财富,014(05).
关键词:医保 管理 经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69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医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1]。如何做好医保定点医院管理工作,关系到医院、患者的切身利益,是政府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管理实践
健全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到位:2008年在我院原有医保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医保科,增加了人员配备,2009年医院又成立了医院医保管理领导小组,由医教部、院务部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分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并赋予相应职能。医院医保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由医教部、院务部等人员组成。由医教部主管,各个部门人员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同。
加强政策学习,提高全员素质: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临床科室具体检查指导,每年组织科室医保知识讲座5~8次,到课1500余人次。定期为进修生进行岗前培训,讲授医保政策注意事项。定期住院总会上讲评收集临床科室医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月到全院各科室对医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现场及时纠正处理。周会讲评医保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实行重点科室重点跟进,重点讲评。
发挥科室积极性,主动参与医保管理:为确保医保各种政策能及时培训、落实到位,我院在临床及医保相关科室建立了医保联络员队伍,各临床科室选派1名责任心强的医生和1名护士作为本科的医保联络员。制定了医保联络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医保联络员的主要职责为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处理日常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医保问题,监督本科室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并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定额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医保工作中碰到问题直接与医保科沟通联系,渠道畅通,使医院医保工作协调运转。
强化信息手段,加大技术监管力度:为了更好的控制医保病人医疗费用的不良增长,促进临床医师掌握医保政策,医保科与信息资料科从2007年12月开始联合研制医保监控管理软件,2008年5月开始试运行,7月底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始大规模应用,对医保病人的药品、诊疗项目、自费签字手续及高值耗材使用审批手续实现电脑监控管理,避免了管理中人为因素带来的随意性。医保监控软件整合医生工作站,实时监控,提示药品使用比例,提醒医师统筹支付比例,及统筹报销金额,通过技术手段使主任和医师了解整个病区医保病人的费用情况,及时有效控制费用。
讨 论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重庆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4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医院。作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也是重庆市最早成为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之一,经过多年医保管理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多次受到市级表彰。
医保管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在医保管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医保管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必须实时不断地向受保群众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政策宣传。而且医保工作涉及到医院工作的诸多部门和环节,因此医院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定位,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狠抓制度落实、组织健全,医院形成了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必然会最大限度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医保管理部门管理难度降低,节约人力、物力消耗,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保扩面、完善政策中去[2]。全院上下合力形成“全民医保,全员全院参与”的局面,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舒适”的医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保费用管控是医保管理的中心工作:医疗保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降低个人难以承担的医疗费用的风险来提高参保人员的健康水平,坚守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底线,是一个从上到下、从“收”到“管”到“支”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医保中心、定点医院、患者三方的一个“博弈游戏”,是医保管理的中心工作,也是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关键[3]。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各种结算管理办法又各有优缺点,想做到保医患三方都满意是很难的,特别是作为医疗服务提供主体的医院必须做好的医保费用管控是任重而道远的。
充分发挥医保联络员作用是搞好医保管理的重要举措:构建一支高效的医保管理团队对于加强医院的医保管理大有裨益。由于医保科专职的人员有限,定期组织科室医保联络员学习医保的相关政策,分析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医保政策水平和执行力。我院医保联络员制度的实施与不断完善,通畅医院内部环节管控,对保障医保政策的落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方位多环节的质控体系是深化医保管理的必由之路:在医保管理方面,要加强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环节质控和出院病人的病历质量终末质控相结合,加上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形成全方位多环节的质控体系是深化医保管理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我们通过优质服务赢得了参保患者,随着参保住院患者量的递增,医院未来的发展是美好的。但是,应该看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虽已运行多年,但一个令多方满意的方案还远未达到,医保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须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积极探索研究一条适合国情,既节约医疗费用,又能提高服务效益的运行模式,将是今后医保管理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刑建丽,姚仲玲,孔若玫.实施医疗保险后医疗服务需求变化对医院的影响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