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的变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民族;歌剧;声乐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38-02
在民族歌剧当中,声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通过声乐来表达出歌剧的一些思想感情和诉求,同时还要以民族歌剧为基点,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事实证明,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通性,二者早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基于民族歌剧分析民族声乐的变化,不仅可以拓展民族声乐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艺术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基于民族歌剧分析民族声乐的变化。
一、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的相同点
对于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来说,在某些范围内,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我们才能够基于民族歌剧来分析民族声乐的变化。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都存在一个固有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将民族的相关元素、文化等发挥出来,让世界看到东方民族的神秘与美丽。另一方面,很多地区的民族声乐与民族音乐都在不断地发展,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体系。
(一)歌词内容相同
民族歌剧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主要是通过舞台演出来表现,但是民族声乐则是利用深厚的唱功和一些不同形式的音符表现出来。表面上,二者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但是在实际的发展当中,民族声乐和民族歌剧的歌词是一样的。比方说我们熟知的《刘三姐》《南泥湾》等等,都可以通过歌剧和声乐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二者相同的地方之一就在于歌词内容相同。另一方面,由于歌词内容相同,因此大部分的思想感情和诉求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异,类似于《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一系列的歌剧和声乐作品,都表达了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由此可见,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具有高度相同性。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在这个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才能更加了解民族声乐。
(二)音乐基础相同
对于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来说,二者的发展历史是源远流长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好像是“孪生兄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声乐和民族歌剧具有了高度相同的音乐基础。从民族歌剧的角度来说,音乐是一个核心的要素,人们在欣赏歌剧的时候,不仅仅会看到舞台上的表演,同时也会用心倾听舞台后的音乐,在强力的撞击节奏下,让自己充分地感受艺术。从民族声乐的角度来说,它能够通过较为纯粹的声乐形式,将思想感情、诉求以及一些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不同的音符上面,通过不同敲打的配合,让人们一边陶醉在音乐的美秒之中,一边感受文化的冲击。比方说,我国著名的歌剧《白毛女》就是以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青阳传》为基础的;还有《王贵与李香香》是以山西民歌《信天游》为基础的,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具有高度相同的音乐基础。
(三)演唱风格相同
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同的方面有很多,除了上述的方面相同之外,二者的演唱风格也有高度的相同处。对于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来说,二者都非常讲究字正腔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演唱风格都不一样,加上舞台表现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很难完全做到字正腔圆。但是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的魅力就在于此,通过不同的人来表演和演奏,都能够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其次,二者比较讲究声情并茂、韵味醇厚。相对于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都在高度强调声情并茂、韵味醇厚。从一般的角度来说,当一场民族歌剧或者民族声乐结束以后,多数的人不会立刻离去,因为他们还沉浸在歌剧与音乐的魅力之中。这就是声情并茂、韵味醇厚的效果。第三,二者都是秀丽柔美、淳朴自然的。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发展,原因之一在于这两种艺术方式都在利用最淳朴的方式去表达。虽然在演奏之前会进行一定的加工,但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亲近自然的纯粹感受,没有丝毫的杂念。在这个方面,二者是高度相同的。
二、郭兰英与民族歌剧
基于民族歌剧分析民族声乐的变化,要想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就不得不提到“郭兰英”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字。郭兰英自从在1984年首次在《白毛女》中成功扮演“喜儿”形象之后,开始了漫长的“改戏从歌”的路程。之后的一些成功作品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比方说《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等,这些作品都能够充分说明民族声乐以民族歌剧为基点在不断变化着,原有的一些瑕疵也在逐渐地改变。虽然在唱功等方面更加深厚,方式方法上也更加健全,但是原有的那份纯真与古朴气息却没有消失,依然萦绕在我们的周围。
(一)“戏歌唱法”初步形成
相对于一般的唱法来说,戏歌唱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这种唱法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民歌的亲切和自然的感觉,同时将吸取的韵味有效地融入进去,让人们对民族声乐有了新的理解。当时是我国的特殊时期,戏歌唱法可以是一种空前的创新。民族声乐长久以来在人们的心中,一直都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发展,即使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二者毕竟属于两个领域,所以还是有严格区别的。郭兰英的这种创新,打破了多种界限,并且在很多的方面为民族唱法演唱中国歌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民族音乐曲折发展
对于民族音乐来说,它不仅仅要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要拥有一个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自成一派,同时允许融合一些相同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声乐的发展异常艰难。专业领域当中分成了众多的派别,每一派都拥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拥有很强的支点。在非专业领域,很多人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是大部分的观点并没有实践意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阻力。综合来看,民族声乐的发展是非常曲折的。比方说《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从秧歌剧发展而来的歌剧,演唱上基本采用的是“大本嗓”的方式,要想让其转化为戏歌唱法是非常困难的。
(三)“洋为中用”
对于我国的民族歌剧来说,根本没有办法离开民族声乐独立发展。当提出“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后,众多的艺术家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对于“洋为中用”来说,我们需要对其持有肯定的态度。首先,这种指导思想将民族声乐从混乱局面剥离出来,避免了恶性循环的发展。其次,部分观点和方法不符合“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因此遭到了淘汰。第三,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后,结合原有的优势、特点,利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民族声乐终于形成了自有的一套演奏方式,而且在唱法上也得到了革新,音调和音符也发生了变化,戏歌唱法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肯定,从而奠定了郭兰英的历史地位。
三、与民族歌剧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不断发展的,而且每一个时期都拥有自己的成就和特点。在郭兰英之后,又为中国的民族声乐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所处的时代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新思维的不断涌入,既给民族声乐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如果能够利用好新涌入的元素,势必帮助民族声乐获得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是如果利用不好就会影响原来的成果。
(一)大面积革新
当我国的社会与国际接轨以后,很多的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深化和加强。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民族声乐借助民族歌剧这个跳板,已经成功地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创作理念、表现方式、声音技巧等一系列的关键部分。在大面积的革新以后,总体所呈现出来的趋势非常积极,而且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变得更加广阔,比方说原来老一代歌唱家唱到g2就显得十分困难,而新一代的民歌歌唱家甚至可以达到c3,假声成分的增加使得声音更趋于统一,中高声区声音转换的痕迹比较少,声音紧张度的区域也随之提高。
(二)深化力度大
拥有较多的优秀作品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在深化民族声乐的时候,其深化力度堪称空前。例如《万里春色满家园》作为歌剧《党的女儿》中深刻揭示田玉梅内心世界的经典性唱段,作曲技法上的创新突破,使该唱段类似西洋大歌剧的咏叹调,具有强烈的戏剧表现力。由此可见,以民族歌剧为基础,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虽然具有较多的困难,但是很多的方面都得到了革新,而且能够呈现给观众更多的东西。我国的民族声乐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会有一个更大的建树。
从整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民族声乐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其成就是不可小觑的。未来的努力需要不断地结合国情,将思想感情和具体演奏技术上的难度克服,帮助民族声乐拥有一个更大的成就。
――――――――――
参考文献:
〔1〕黄涛.浅论民族声乐体系中的戏曲唱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王芳.试论《白毛女》对中国歌剧发展的重要作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丁蜀还.对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再探讨――以歌剧《白毛女》唱段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0(4).
〔4〕丁子,周源.中国歌剧如何能够再提高一步――首届中国歌剧节专家评委访谈简录[J].歌剧,2012(1).
〔5〕方海燕.第五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活动综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1).
〔6〕刘芬芳.现代歌剧作品的大众审美特征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我国人口格局的新常态已经到来,要求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及其配套政策的总体设计是基于独生子女为主的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出生数量和降低生育率为主要目的,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无疑是对既往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传统模式的巨大挑战。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正面临人口发展、机构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三大宏观因素综合影响,这个服务系统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超越35年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跟上国家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时代潮流,实现计划生育服务拓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要求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
一是调整政策导向。要彻底摆脱以降低生育率为导向的计划生育管理思路和服务方式,全面改革30多年来由此而形成的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创新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新思路,废除一切不利于落实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法规和制度,全面建立有利于实现一对夫妇养育二个孩子的促进人口和家庭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策支持体系和计划生育社会工作新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育龄人群按政策生育。同时,要认真研究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帮助解决为计划生育做出贡献的家庭和个人面临的实际困难,尤其要着力解决过去计划生育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遗留问题和失独家庭问题。
二是提供优质服务。要以家庭为基础,以促进育龄人群生殖健康为核心内容,为每个家庭提供优质的家庭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的核心要从生育控制回归到促进生殖健康,成为促进家庭计划和家庭健康的文明美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大量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育龄人群和中老年人群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变化特征,以往单一刻板的计划生育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要明确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为自愿调节生育的育龄人群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尽快确立以青少年青春健康保护、中老年妇女更年期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为核心内容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足全体育龄人群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
本文介绍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的需求和主要来源,并对其经费支出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管理机制的对策。要加强本部门预算管理;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建立支出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监管水平。
【关键词】
计划生育;经费管理;支出分类;规范化
长期以来,人口问题是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计划生育在我国实行三十年来,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确保经济高效平稳的发展态势,极大的缓解了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恶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经费需求的保障和使用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实现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前提,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又为我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提供保障,两者互为依存,共同发展。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需求
从微观讲,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需求指的是家庭或个人在实行计划生育时对相应服务产生的一种需求,而政府在通过财政支持满足计划生育个人和家庭需求时所需的经费。从宏观讲,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需求指的是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的改善,政府和社会在控制人口数量时,为满足计划生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经费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时期对此项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强,经费需求矛盾也日益凸显。一方面相关政策中各类服务性事务的增多增加了工作经费需求,另一方面关于奖励扶助和救助机制的项目增多,对资金需求增大,致使经费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加剧。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我国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划分,我国计划生育投入分为国家财政投入和非国家财政投入。其中国家财政投入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计划生育经费的各项支出,而非国家财政投入则是指除国家财政投入以外的用于计划生育的支出。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为各级政府的投入,而后者为非政府部门的投入。
在不同时期财政投入和非财政投入在计划生育投入中所占比例是不同的。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国家财政占计划生育投入的全部。自上世纪80年代起,非国家财政投入开始进入计划生育投入资金,从1984年起,非国家财政计划生育投入占到将近50%的比例。自2000年起,国家财政投入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明确投入主体,突出投入重点,细化投入措施,强化投入责任,不断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政策体系,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稳定增长,是我们应完成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支出分类
根据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将各级财政负担的计划生育经费按支出功能分为利益导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管理运行等四类,由各级财政分类负担。
利益导向类:主要包括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扶助和保障性支出。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重大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共同负担。
公共服务类:主要包括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常住人口(含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免费技术服务、宣传教育等支出。
能力建设类:主要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设施修缮,流动服务车和设备运行维护,信息化建设,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条件,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等支出。
管理运行类:主要包括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部门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村(社区)聘用计生人员补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实施重大项目的管理运行等支出。
以上四大类经费支出逐年稳步增长,特别是2005年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以来经费年均支出递增迅速。四大类经费支出由于所含项目不同,重点不同,增长也呈现出不同趋势,其中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类增长最快,这体现了对老年计生家庭的关爱,同时,其他奖励补助的年均增幅都超过其他三类经费支出。
根据近年来经费支出情况分析,计划生育经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既有人口绝对值增加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水平提高、物价上涨的经济因素。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增加,人口出生率会在未来几年增长,同时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优惠政策人数的叠加效应扩大;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使得养老成本加重;随着物价上涨和人员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得计生服务费上升和管理成本的提高等因素,必然导致未来人口计生的经费需求增加。
四、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管理机制的措施
1、加强本部门预算管理
人口计生部门应强化自身的收支预算,在做部门预算时,要以真实完整的信息数据为基础,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尽量提高精确度,并考虑下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收入状况和影响支出的各种因素,对不同的支出确定一个增长比例进而确定预算,真正做到用科学先进方法编制支出预算。改变现在常用的“掐头去尾”的预算编制方法,坚持预算改革中的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全部收支编入预算。严格按照部门预算执行,有计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保证预算约束力和严格性,逐步杜绝随意变更、追加预算的作法。目前,财政列支的基本支出已实行了定员定额,但财政列支之外的也应做好预算。要适应预算改革的要求,搞好项目规划,建设项目库。
2、建立支出管理体系
编制部门预算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支出管理体系。支出标准定额就是规范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支出标准定额要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支出标准定额的制定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要与现行财力相适应,标准定的过高,超过现行负担能力,很难实行;二是要切合实际,参考往年支出情况,在保证预算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物价水平来制定标准;三是要认识差异,按不同预算单位的业务范围划分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支出标准定额,不出现差距过大现象。其次,由于预算的特点,对预算对象不应划分档次,不能使类别太细。这样可以使支出标准定额的制定工作由繁化简,同时有利于管理单位对预算单位进行预算审核。
计划生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繁衍昌盛,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同时,实行计划生育实质上又是一场深刻的移风易俗的变革,它要改变人们头脑中某些长期形成的陈旧伦理道德观念,可以想象要做好这项工作是何等艰难。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生育队伍,显然是不可能的。从而,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必须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各级党政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政治思想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正确的思维方式会保证其行为的正确;反之,则会出现偏差。如果一个人只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政治觉悟比较低,不热爱甚至厌恶计划生育工作,那么他就不可能积极地去从事这项工作。所以,企业计划生育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极为重要。
1.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企业基层计划生育干部,是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在困难面前是坚定不移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还是面对阻力发生动摇,或者为明哲保身而采取回避态度,这是检验计划生育干部觉悟程度和政策水平的试金石。企业计划生育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落实。所以,广大计划生育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计划生育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群众性工作。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广大企业计划生育干部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计划生育干部在加强政治思想修养时,一定要培养自己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广大计划生育干部就会热爱计划生育工作,安心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宣传教育,落实节育措施、奖惩兑现、清理检查、统计分析等。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做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又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如果不进行宣传教育,群众不懂得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不理解国家的生育政策,就不可能自觉自愿地实施计划生育;如果不落实避孕措施,就可能计划外怀孕,补救不及时,就会造成计划外生育;如果对超生者不进行处罚,那边别人也可能效仿,势必导致人口出生失控。
3.要做好这些细致、复杂的工作,就需要企业广大计划生育干部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否则,工作就会出漏洞。为此,要克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只能导致工作上的不负责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会贻误整个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扎实、认真、细致。各项工作要一项一项地去落实、去完成;对育龄妇女要一个个地去做工作。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那么就可能出现一大堆的问题。只有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工作,才能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做扎实。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是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怎样才能做到群众自愿呢?实践证明,除了进行宣传教育之外,就是要搞好服务工作。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采取一些行政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一些问题,特别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单靠行政措施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还需要思想上的引导和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包括许多内容。其中重要的是避孕与节育的技术服务。许多育龄妇女都有避孕节育的要求,但有时因种种原因,影响了节育措施的落实。对于那些羞于领取避孕药具,或领取避孕药不甚方便的,应当主动送避孕药具上门。对缺乏使用药具知识的,应及时给予热情指导,讲明使用避孕药具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二、科学文化
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有人称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只有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否则是搞不好的。有人说,搞计划生育工作不需要什么科学,人人都能搞,这显然是一种误解。目前在我国,计划生育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人称之为边缘学科,因为它既包括了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又包括了自然科学方面的(下转第65页)(上接第35页)内容。
三、工作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计划生育是一项社会工程,为了协调好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关系,就要求计划生育基层干部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在提高协调能力方面,首先要有主动性。主动热情地和有关部门和人员联系,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其次,要善于处理好和上级领导的关系。主动地、经常地向领导汇报上级指示和本地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以取得领导的领导汇报上级指示和本地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基层工作能力。基层工作能力,主要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计划生育基层干部在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方面,主要应提高说服动员群众的能力。因此,要学习一些公共关系学方面的知识,以掌握处理工作对象关系的技巧。
四、心理状态
1.要有不畏艰难的毅力。首先,应充分认识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事先有思想准备。这样,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惊慌失措。其次,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一方面,要看到困难,正视困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树立信心。
2.要有冲破偏见的勇气。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有种种误解。为了搞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干部必须具有冲破这种世俗偏见的勇气,首先要相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要克服自卑感。其次,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我们还应看到,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强有力的后盾。
3.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 。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是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性决定的。这是因为:一是思想意识的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二是人口的发展要受到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三是人口发展是有惯性的。要想使我国人口增长控制在理想的水平,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才能达到目的。
4.要有积极进取的意识。计划生育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克服甘居中游的思想。因此,计划生育基层干部应当培养积极进取的意识,创造一个先进光荣的好环境,这样,整个计划生育工作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键字:计划生育 服务机制 转型
一、研究背景
我国城乡建立计划生育服务机制(以下简称计服)的时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且发展趋势越来越好。我国是人口大国,计服决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为控制人口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主要针对已经结婚并适合生小孩的青年人群。
计服机制越来越完善,但是随着育龄人群人口数量的逐年减少,21世纪之后,计服机制本身的发展已经无法和现今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因此对计服机制及转型的研究很有必要。所以伴随着计服机制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其它要求,首先,全国范围内宏观实行计服决策刻不容缓,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实行可贵探索,为农村计服机制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首先,系统了解我国计划服决策的开始、发展、壮大及出现的新问题。其次,由于计服机制的主体服务机关主要分布在县(市、区)、乡两级,因此需要通过研究经典案例,以此来了解现今计服机制的发展状况及遭遇的问题等各个方面。最后从我国计服机制地选择典型地区,了解研究和计服机制有关资料,并且联系和计服决策机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探讨。
三、计划生育服务对象的变化
计服决策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全国各地人口过快增长。近年来社会发展迅猛,国家计服机制随着改变,走优质服务道路。农村地区的计服机制发展重点开始转变,着重以人文本,做到把计服和其它服务有机结合,整体改善计服质量。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决策,各个地方存在着差异,但是以人为本是不变的决策。但是农村计服机制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计服主体针对对象的逐步减少,特别是计育工作开展良好的地区;第二,新一代适育人群受到的教育良好,能更好地对生育进行计划,因此,国家强制规定的人群减少;第三,我国开始逐年改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加大投入财政对农村各卫生站的建设。此外,外出务工的青年逐年上升,因此,计服机制服务对象减少数量更快。
四、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
不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不同,从问题实际出发做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
(一)不同地区人民群众有不同需求以及服务的转型。东部及中西部发展快速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很大差异,部分西部地区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避孕问题上,因此这部分地区的服务类型主要是避孕服务,而对于社会各方面发展速度迅速的先进地区而言,先进地区长期按照计服机制行事,对于避孕问题有了更多的看法,结扎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手段,相对而言,上环及使用比例逐年上升,因而转型变化更为显著。因而加快计划生育转型的内在动力是探索出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计划生育。
(二)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的转型。农村所需要的转型主要是建立在适合养育小孩的已婚人士的需求变化上,因此对于农村的各类服务以及转型有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东部流动人口数量大,农村中老年人口也不断加大比例,但是西部地区的农村恰恰与东部相反,青年人外出,农村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增加,因此对此服务内容有了更高且更新的要求,以此满足不同需求。
(三)提高各地区的公共卫生要求
若要将来发展好,对于公共卫生的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各县、乡的计服机制及服务能力。对于迎接挑战,参与到国家的公共卫生体制中,为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而努力,极大推动服务转型以及更好地全面发展。
五、我国农村计服的转型及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要正确对待计服机制并且进行更深层的探索与思考。
(一)多重原因是导致计服机制转型的必然结果
农村计服机制的转型是多重原因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其中可以分为内在与外在动力两个方面。内在有三点:首先,随着生活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需要也随之变化;其次,人民群众做结扎手术比例的下降,其它方面比例上升,比如上环;最后,各项卫生医疗报销费用逐步下降,服务经费入不敷出,这是需要转型的最主要内在原因。外在动力方面有六点:首先,为了创造出更好的优质计划生育服务县;其次,为服务方面创造新的项目;再次,要加强中西部服务能力的建设;然后,国家各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最后,各个地方行政体制发生的变化,需要改革。
(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关系着计服机制能层现出什么方面的转型。
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现今我国农村的转型方向是在确保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之下,向家庭保健服务方面转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水平较高,因此,更注重向健康方面促进。但是,部分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方面没法达到建设一支拥有优质服务的要求,因此,为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整合当地现有服务与计服机制很有必要,所以需要转型以实现优势互补。
计服机制的转型是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规律,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做出不同的变革,并且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服务政策,进行转型,这也将使我国农村计服机制慢慢发展出一条既可以稳定各地区低生育水平,又能提高人口素质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孙晓明,舒星宇,周建芳等.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制与转型研究[J]. 人口与发展,2010,16(6):88-96.
[2]孙晓明.关于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人口研究,2008,32(1):87-91.
[3]王博识.关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6):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