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县地处辽西北,是我省的贫困地区。过去,这里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可自打有了新农合,农民的看病问题有了眉目,而对这里的医院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基层就能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切实减轻其经济负担。
多舛命运的农家娃
39岁的*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出生在*县四堡子乡。家境贫寒使得他从小就对改变家乡面貌有了全新的认识。幼年时的*亲历了乡村缺医少药的境遇,大伯就是因突发心脏病,抢救不及时,在那个交通闭塞、医疗十分落后的小村落里撒手人寰的。
*记得真切:那时家里很穷,村里连一个村医都没有,村民有个大病小灾要“上县到省”,经济负担异常沉重。一些村民有病干脆就硬挺着、扛着。也许这正是他日后从事农村医疗工作的最初“萌动”吧。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还是毅然走上了艰辛的学医之路,经过阜新市卫生学校的学习,又在吉林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学习深造,毕业后,他来到哈尔套镇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2006年10月,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走上了领奖台……他成为辽宁1000多所乡镇卫生院管理者中的佼佼者。
心里揣着农民的事儿
对于农民,*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他说这种牵挂时刻魂牵梦绕着自己。2007年7月,他来到县中医院,作为带头人,他把医院定位在“农民医院”上,并由此推出一系列方便农民就医的新举措。院里规定:凡住院农民看病一律报销打车费,参合农民门诊及出院当日即报销补偿费用,同时采取电话回访形式,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报销20块钱的车费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农民眼里可不一样,他们说:“看看,医院心里装着咱农民啊!”
对于医护人员,医院严格“约法”,不准开大药方,不准搞“开单提成”那一套。不许搞小病大治,“以药养医”。让农民花小钱就能解决大问题。为限制大药方,院里规定:门诊超过200元,病房超过300元的收费,要经农民患者本人同意,并要经科主任签字。*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了,所以他的许多“金点子”的出发点都是“农民第一”。
村民张国华家境艰难。一次突遭车祸,生命垂危,张家拿不出钱做手术。救命要紧!一贫如洗的张家最后要拿自家10亩地打出的苞米顶医疗费,这是张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啊!当时还在哈尔套医院的*果断决定,免除张家手术费用3000多元。张国华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在*面前泣不成声:“你们救了我爸,真是俺农民的贴心医院啊!”
石岭子村60岁的村民王德新突发心脏病,来到县中医院时危在旦夕,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经9天住院治疗,转危为安。老人出院时拿着新农合1600多元的补偿款,激动地对*说:“真是太好了,这里服务好,价格也公道!俺农民放心啊!”43岁的村民顾维凤,自从患上乳腺癌,一家三口陷入了贫困潦倒之中。在县中医院,医务人员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她的生命,手术、化疗……出院时,报销了3100多元医疗费。
让农民“一般大病不出县”
11月15日,初冬的辽西轻雾缭绕,夹带着寒意。*县中医院医疗小分队的10名医护人员深入石岭子村,为乡亲们送来1万多元的药品,并为80多位村民进行了B超、心电图检查及血液化验等,过去被“江湖医生”害苦了的村民兴奋地奔走相告:“咱农民自己的医院来了!”其实,这种犹如农村赶大集般的沸腾场景在这里已屡见不鲜,那些动人的场景令人过目不忘。
*县贫困乡镇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与班子商定:医院要经常下到贫困乡镇、村屯最基层,为贫困农民免费送医送药。时下,这已成为不成文的“院规”了。这些年,医院下乡为农民送医送药累计超过了10万元。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开展中医疗法,让农民花最少的钱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兴隆山乡老虎村村民林秀芬腰腿疼病好多年了,不能坐立行走,经医护人员的针灸理疗后,病情迅速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