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模式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降阶梯思维;人文精神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健康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水平,而作为守卫人民生命健康第一条防线———急诊科则成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1]。目前,我国大多数急诊医师都是由所在医院的其他科室的医师临时组成,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培训教育[2]。因此,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就此,现将我们科在20多年带教中所积累的经验总结分享。

1急诊医学疾病谱的特殊性与教学模式的辩证关系

1.1急诊科的教学应该是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的教学

其他专业科室的疾病谱是按照人体系统进行划分,在各个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而给予专业的治疗。所以其它专业科室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是按照某种明确的疾病为纲要,展开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回顾、分析其病理生理变化、总结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再进行鉴别诊断以确诊,最后给出明确的治疗方案。然而,急诊科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诊断及系统划分不明确、同时有多种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致残或致死,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急诊医生明确所有的诊断后再制定治疗方案[3]。为此,应该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在展开救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诊断。因此,为了满足急诊工作的需要,急诊教学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合急疹疾病谱的特殊性,建立合理的急诊教学模式。作者在急诊教学中以症状体征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危急程度分级,需要急救的先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及生命支持,相对稳定的可按照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路径的排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急诊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各种急救流程的标准化,教学结合各种症状体征的临床路径教学[4]。比如,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首先不是明确此患者的诊断系肺梗还是心律失常,而是果断启动EMSS,进行心肺脑复苏,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基础病,因此,急救流程的教学对于急诊专业医生尤为重要;而对于急腹症的患者,可按照腹痛这一症状的部位及其性质,结合查体的阳性体征,进行排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所以,急腹症的教学不同于阑尾炎、空腔脏器穿孔以及胆囊炎等疾病的教学,应该是成熟的急腹症临床路径的教学。

1.2降阶梯思维模式贯穿于急诊教学之中

急诊病人中许多相同的症状和体征既可以是轻症,也可以是重症,也可能是病情迅速进展和发展缓和的疾病的共同表现[5];所以在急诊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某一表现首先考虑其严重情况的可能性,在排除严重情况后才能考虑其他较轻微的疾病[2];而王佩燕教授在2007年提出了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例如,作者曾接诊到一位胸痛患者时,首先想到的是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梗塞等致死性疾病,这时需要通过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定、凝血功能检测、心动超声、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快速检查进行排查,在排除这些常见致死性疾病后才能考虑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及肋软骨炎等轻性疾病。由此可见,在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中,降阶梯思维模式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6]。

2急诊教学中应该重视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只见病,不见人”的问题,忽视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整体临床观念、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对病人的关爱等[7-8]。身与心是一体两面,躯体的疾病可带来患者的心理障碍以及患者家属的急躁心理,同时,心理障碍又可加重躯体疾病或严重干扰躯体疾病的救治效果。医务人员人文素质低下,沟通技巧差,常常会诱发医患对抗,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医疗的救治效果。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懂得平等待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中医患矛盾冲突的重灾区,工作中频繁的医患纠纷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急诊医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9]。

3PBL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国外医学院校已经普遍实施,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我国因受到教室、设备资金不足以及师资力量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与传统教学和学习观念、习惯的冲突,导致PBL教学模式的推广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在PBL教学的试点中发现,矛盾冲突多、既严格又灵活是急诊医学学科的固有特点,非常适合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更容易引发学员自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把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给予辅的指导教学,PBL教学取得了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10]。作者在教学中将院外急救分为现场急救、转运、以及途中救护几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学员对于现场急救的检伤、协作、急救原则、急救技能、肢体固定、转运病人的措施等知识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并能够深刻理解和记忆这些急救技能的各种要点[11]。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急诊医学的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合格的急诊专业医生,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化普及PBL教学模式的推广,重视学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运用降阶梯的思维模式,按照“追表寻因法”以症状体征为中心建立规范化急救流程和成熟临床路路径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烨,吴梦茹,梁欢,等.降阶梯思维在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35-536.

[2]肖敏,杨贤义,陈立东,等.急诊医学程序化目标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95-196.

[3]刘艳丽,陈永进,张旻,等.口腔医学本科生急诊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59-61.

[4]谢宗豹,陆秋琛.临床教育质量检测与实践教学体系架构[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90-93.

[5]项和平,李贺.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85-987.

[6]周彤,李翠萍,郭瑞峰,等.急诊医学实践技能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评价[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10(36):905-907.

[7]金伟,罗燕.急诊临床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0-42.

[8]向强,刘明华,文亮.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思路和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50-52.

[9]李飞,成祥林,孙亚凌.“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33):55-56.

[10]张正良,白郑海,许凤,等.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50-552.

教学模式改革范文第2篇

1.教学观念的本源

“教学”这一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它的真正含义,学者却各执一词。对于教学的实质,离不开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而教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毋庸置疑,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认识到共同分享再到共同创造的基本互动形式。单独而言,“教”的实质是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而“学”的宗旨更加侧重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获得、吸收、融会贯通,并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反馈过程,促进教师主动改善教与授的本领和过程。

2.学生在新课标改革教学关系中的角色

与昔日学生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相区别,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地位,将是一种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位置,与老师彼此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其实,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综合活动过程,沟通是合作的基础,通过沟通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接触和联系到实际生活与现实社会,从而拓宽教学的视野,提高授学的质量。在课堂中、现实和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在合作交往中得到升华,新课标的科学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倡导“从活动到体验”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穷无尽的,教师与其在每一节的课上填鸭式般被动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还不如更多地把搜索、获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学识结构和完善人生价值。

二、新课标背景下师生间和谐交互教学应为常态

1.以教学互动流程改良过去的单向传授模式

无论什么时空下的教学课堂,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过去到现在甚至不远的将来,首先发生的都是师生之间的接触、沟通和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和交往引起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虽然这种作用或者影响不一定是积极的,但我们可以掌握和利用这种影响相互性的客观规律,对现今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和科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拥有毋庸置疑的决定权利和不由质问的权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发挥着难以摆脱的作用和影响,更有甚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单体中心地位必须作出质的转变,教师只有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才能真正体现“教”是为了教学双长。

由此出发,过去落后的单向式中学课堂教育必须得到更加贴合实际、接近科学的实际性改革。教师应该充分学习本次“新课标”改革的有关精神、实质和具体的细化规定,转变过去对学生盲目地传授知识、强迫记忆等观念,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到课程教育当中,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积极以心中之疑问、所学之学识和课外主动掌握的要领与教师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主动引导,为课堂教育当中的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更多更合适的条件和环境。学生在中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思考自发性和行为自觉性,此时此刻,如果还是完全把学生看成机器人具体实施每个既定程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削弱,遇事无法作出合理的思考和判断,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将难以克服,更有甚者,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成熟。

2.教学模改更应着重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模式内的主体包括学生和老师,而主体间的交流和合作主要是发生在师生之间、老师之间与生生之间。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之间都会互相沟通交流,分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并累积的经验教训,分享有价值并具实用性的教学资源,故本次改革不太需要着重针对这一关系上的交流与合作,在今后,教师之间只需保持这种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即可。

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开头可以提起学生在学习之初的兴趣和主动性,结尾能够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供便利,也给他们指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重视,哪些世界观、价值观需要遵循。另外,除了认真抓好一头一尾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抓住重点,精巧传达并授予学生所需掌握的一切,同时,要注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和自己进行交流沟通,充分调动学生们在本课程甚至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在不断的交流反馈过程中,调整教学层次、传授流程等细化方面,使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充满活力性和创造型的环境。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基础和机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及课后的生活上,一方面要引导生生交流,并以小组讨论、分组任务等方式促成生生间的有效、长期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间的互动辅导学习工作,以“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方便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能够得到优秀学生的辅导性帮助、心理性帮扶,两者之间共同影响,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广东: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李国文.情绪智商:人生的必修课[J].现代交际,2001,(6).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模式改革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逐渐成为经济的核心部分,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导致一国甚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同时,金融业的职能范式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金融学教学模式都呈现出与实际脱钩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基于金融职能范式转变的视角,分析目前金融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现状与问题,对金融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模式改革;金融职能范式转变;模拟银行;操作实训

一、前言

自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之后又相继爆发的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及非核心政府部门关门事件,都说明金融职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范式上进行拓展与转变。2013年新公布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均是从事金融学方向研究,更说明金融学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大规模兴起,其业务职能不断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业务范围和业务深度也不断的进行拓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虽然在现实社会中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且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与现实脱钩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教学占据课程安排的绝大部分,而实践教学的比重则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当扎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捉襟见肘,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虽然实践教学已经引起高校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安排上还存在较大欠缺。

因此,为了适应金融职能范式的转变,当前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学模式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亟待改革。

二、目前金融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对金融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要立足于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因为只有通过对其现状的准确把握与判断,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大班授课,理论为主

随着高校普遍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师资数量相对较少,且其增度也相对较慢,因此,少量的师资无法满足迅速增加的大量学生的需求,导致大部分高校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大班授课的现象。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通过PPT演示或板书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基本理论,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等。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通过对全国大部分高校从事金融学教学方面的教师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金融领域的实践操作经验。这些教师们从自身学习金融学知识开始,就一直身处于大学内,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而很少有人直接从事过一线岗位的工作。这就导致教师队伍理论功底强劲,但对具体业务操作流程与细节不慎了解。这也是导致课程安排上以理论为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学生参与度低

对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观察同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这既包括出勤率,同时也包括课堂问答的主动回答率以及课下作业的独立完成情况、及时上交情况等。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包括上面论述的大班上课,对出勤率的考核成本较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授课为主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等。

4.课程设置滞后

课程设置上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与理论发展的滞后,与实践操作的滞后。在理论发展方面,忽略了国际上新近取得重大研究突破的金融学分支领域,如行为金融、绿色金融等。实践操作方面则是课程设置滞后的最突出问题,学校及教师很少给学生提供接触金融业务实际操作的机会,即使安排实习周等实践课程,但是对学生的完成方式的考核也不合理。

5.考核方式有待改善

在目前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80%,其余的20%-40%则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以及课堂参与率三项。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不合理的方面。首先,学生可以通过PPT、考试范围等“突击”复习考试内容。其次,由于学生基数大,对出勤率的全面考察难度较高;教师无法批阅全部学生作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还因为教师缺乏随堂记录的助教,无法随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6.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的高校金融学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单一现象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即理论教授方面和实践参加方面。在理论讲授方面,主要以课堂上教师讲授PPT内容或板书为主,而没有相应的安排学生互动讨论、学生课堂报告以及校内外金融学专业知识讲座等。在实践参加方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是假期实习和参观等,而缺乏校内直接的模拟训练与操作实训等。

三、金融学教学新模式探索

通过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金融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教学模式表现出大班授课,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参与率低,课程设置滞后,考核方式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等现象。这表明目前的金融学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一)加强与校内、校周边金融企业的合作

从全面的视角来看,大学是一种水平相对较高的社区,同时具有社区增长极的地位,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而大学城的建设更加突出了这种效应。这也就意味着,大学周边会出现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的集聚。对现实的观察也符合这一理论。

1. 增加学生到金融企业的实习机会

金融业在大学周边的集聚,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数量的增加与服务种类的增加,这就为学生到这些金融企业实习参观等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学校应当充分的利用这种优势资源,积极与校内、校周的金融企业联系,选派优秀学生到这些金融机构实习。例如,济南某所高校与其附近的中国农业银行达成口头协议,由学校选派优秀学生到银行实习,每半个月一轮,主要实习内容为银行大堂的各种业务工作,并由银行提供部分补贴等。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大堂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 双方的人才互动与交流

加强高校与金融企业合作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促进双方的人才互动与交流,这主要体现在对高校的教师与金融企业职员之间互动与交流的层面上。如高校中实行对银行职员半年聘任制,在银行中选拔一些业务技能熟练的职员到高校中担任客座讲师,为学生讲述最直接、最实际的银行业务操作,任期半年并保留其在银行的原有职位,任期满后可以继续回到原单位工作。通过这种安排,既不耽误银行职员的本职工作,又能弥补高校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对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与高校之间进行人才互动交流。

(二)开展实验室教学方式

为了有效弥补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严重不足,并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及降低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提高实践教学绩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实验室教学,而实验室教学中两个卓有成效的方式就是开展模拟银行与操作实训等课程安排与设置。

1.模拟银行等金融机构

模拟银行是指在学校内部设立一定的场所,在其中模拟真实银行的管理与业务设置,并应用于教学及实践过程。为了保证模拟银行的顺利运行,其主要负责人一般由校级或院级领导组成,而职员则由学生组成。模拟银行根据课程的需要,对与课程相关的部分进行模拟操作,如银行日常的存贷款业务操作,以及每年都进行的银行招聘面试工作等,都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2.注重进行操作实训

对于一些具体的业务操作知识,仅仅依靠理论解释,很难让学生有具体真切的感受以及深刻的理解,而操作实训恰恰能弥补着方面的不足。简单的讲,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借助一定的设备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对一定的业务进行虚拟环境下的实际操作训练。如上例中模拟银行中的存贷款业务操作,与贷款业务相比,金融学的学生可能相对更熟悉存款业务,因此,可以通过对贷款业务的操作实训,让学生对贷款业务有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再比如还有其他的一些具体业务,如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与测度,期权与期货的具体买卖操作等都可以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三)重视学生组织的作用

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模式中的一个突出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组织的有效利用。目前,全国各高校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总支等。这些学生组织往往与学校及学院行政单位联系紧密,但却较少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组织的力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模拟股票投资

学生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是由学生组成,他们相互之间更能了解彼此的诉求,也更容易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通过学生组织开展一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济南某高校为例,该所高校每年由教师牵头,由学生会组织本年级相关专业同学进行模拟股票投资活动。每个人通过网络,以自己的学号为ID注册,注册完成后每个人分配10万元的初始资本,对股市进行模拟投资操作,并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评选出优秀的投资者,由学院颁发奖励。这种由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又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展开。

2.金融知识与技能比赛

学生组织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竞赛,如金融知识与技能比赛等。在学院教师的牵头下,由学生会出面组织,负责场地的安排,工作人员的配备,相应器材的购买等,可以顺利开展。通过这种比赛,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资本,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基本技能。但是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得到学术界和实践者的广泛认可与应用。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金融职能范式转变下的我国金融学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金融学教学模式中存在大班授课,以理论为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参与度低,课程设置滞后,考核方式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我国金融学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对新模式改革的探索分析包括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如增加学生到金融企业实习的机会,加强双方的人才互动交流;开展实验室教学方式,如模拟银行等金融机构,注重进行操作实训;重视学生组织的作用,如模拟股票投资与开展金融知识与技能比赛等。基于金融职能范式转变下的金融学教学新模式将有效地解决当前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晓兰, 王雁茜, 金雪军. 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1,3:59-63.

[2]康金莉, 付红. 金融危机环境下金融教学改革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9,5:386.

[3]魏革军. 教有所用是金融教学生涯的最大快乐——访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林继肯[J]. 中国金融, 2009,22:16-18.

[4]林伟君. 校内模拟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8):339-442,448.

[5]沈军, 王聪. 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9,2:75-77.

[6]吴英杰. 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4:126-129.

教学模式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钢琴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24-01

一、多元化的钢琴文化发展趋向

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人类社会走进全球化进的程中,世界各国都将自身的精华文化作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者,在推进地区文化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钢琴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欧洲文化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在理论的发展上还是在作品的创作上,西方文化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革新成人钢琴教学模式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成人钢琴教学不仅要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训练,同时还要对音乐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对于学习对象来讲,既包括欧洲的音乐文化,同时也要包括中国的音乐文化,要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领略音乐的内涵。唯有对音乐文化进行多元化的认识和学习,才能使成人钢琴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使学生对学习钢琴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进而扩大钢琴学习者的文化视野,提高成人钢琴学习的质量。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成人钢琴教学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尽管这种“小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钢琴技能技巧的培训,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使音乐知识的传授以及成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相对具有局限性。进而使某些成人钢琴学生出现技能和修养不匹配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我们在进行成人钢琴教学时应当创立一种形式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技术与知识相结合的立体式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

(一)单独授课模式

作为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尽管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成人钢琴教学来说,这种“单独”的授课模式对于提高钢琴演奏技巧来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便在于,它能够更加准确、更加直接的对成年学员进行指导、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广大钢琴教师还能够以此为平台,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便使教师能够审时度势,不断改变教学方案和教授方法,及时的发现、纠正和提高成人学员的钢琴弹奏技能。此外,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长期以来钢琴教学一直运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集体授课模式

集体授课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授课,其二针对技术及艺术方面的授课。前者主要要是面对全体同等钢琴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开设的。通过对古今中外的钢琴艺术历史及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学习,使成人学生深层次的了解钢琴的发展历史,扩大成人学生的音乐理论及作品视野,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欣赏和鉴赏,培养成人钢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是提高成人学生人文和艺术素养的十分重要的方式。后者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条件进行目的性教学,按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将其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共同演奏协作性作品,例如钢琴协奏曲,四手联弹等。这样成员间可以互相弥补对方在演奏中的缺陷,相互促进提高。这种大小结合,总分有序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成人钢琴教学的目标和旨归,促进成人钢琴教学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钢琴课程教学的实践化

成人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演出应变能力。成人钢琴教育与正常的钢琴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授内容的实践化的教学,舞台能力是实践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舞台能力也是检验成人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是改革成人钢琴教学模式和改革的重要方面。具体言之就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商业演出、公益表演等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积累表演经验,为以后工作做好实践准备。鼓励学生多上台演奏,在掌握钢琴知识和钢琴技巧之后要将自身精力放置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及舞台演奏上来,使学生能够在舞台氛围中完成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接触舞台实践,从而给自己全新的定位,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成人钢琴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模式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是一个由工业社会进一步向信息社会转化的时代。正是由于深刻认识到新世纪给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英语课的改革就成为重中之重。综合英语也就是《大纲》中的基础英语,它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综合英语课通常贯穿于前四个学期,在每周学时数为14-15的一二年级,综合英语在各高校每周就占到了6-8学时,可见各高校对综合英语的重视程度。那么,在新形势下对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大纲》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虽然《大纲》已经对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引导,但是由于综合英语是一门传统的课程,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并不是用几句话进行宏观的引导就能解决问题的。而实际上,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尝试把课堂的时间部分地交给学生。比如:几年来很多高校都推行了一种简单易行而且行之有效的小节目“FreeTalk”,即“自由发言”。在每次精读课上,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自由发言,发言的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新闻、个人感悟或者是经历、趣事、故事、天气等;课文理解部分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课文精讲时,让学生读课文;课后练习部分,由老师挑学生来做,等等。这些尝试和努力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但是简单地把“以学生为中心”理解为“把教师支配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是错误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事实上,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综合英语教学存在的教改空间,但因未接受过英语教学法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教学视野狭窄,苦于无从下手。而且,对于多样的综合英语教材和多变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并不能娴熟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主导课堂,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奠定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关于第二语言习得(SLA)的研究在80年代得以蓬勃发展以后,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研究也随之在更广阔的范围铺开。美国心理学家Bruner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外语学习是与学习者个人不懈努力和不断实践分不开的,而且主要依赖予学习者的主观努力。正如科德所言:“有效的语言教学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并促进学习。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也就是说,我们教的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不是教科书。他的话说明了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作为学习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研究,提出问题和设想并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交际教学法,通过“pair work”、“team work”、“role-play”、“class discussion”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综合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大纲》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解读,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 

    (一)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途径(the task-oriented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通过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综合英语课堂不像口语课堂,每节课可以有明确的交际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综合英语课程的时候,依据课文内容或者主题思想来开发各种各样的任务,以此主导学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完成任务。以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课The Green Banana为例。此课的主题思想是拒绝种族中心论,尊重各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多样化的世界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把此节课的任务设定为:了解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和它们的差异之所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认识,然后自由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再比如,第二册第十一课You Have to Get Me Out of Here,该课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在爬山时发生意外摔断了腿,努力保持清醒,冷静地进行自救的故事。笔者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创设发生意外的场景,并进行自救和互救。笔者在该单元教学中设计上述任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一些急救措施,能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讲述占用了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增加了“学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学生产出”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参与的时间。但是,要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这些还远远不够。 

    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在备课阶段,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作者信息或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查课文中的生单词;在课堂陈述阶段,让一个或两个学生共同组织全体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并发掘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进一步进行讨论或者辩论;课堂讲述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每一段落的大意和知识点,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总结阶段,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从该课中所得到的收获或者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巩固练习阶段,由学生讲解和分析各项练习,有时也可让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试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想来进行课堂教学。 

    虽然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责任和任务,但笔者发现当学生在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习动机也很强。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时候,他们总能很有创意地开发出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活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学生的教学模拟试验中,学生设计的各种活动形式,反映出了他们对综合英语课程的理解,以及学生对综合英语教学效果的期待。学生的模拟教学试验让笔者也受益匪浅,正所谓“教学相长”,笔者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 

    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是新形势下我们获取知识的两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后者。事实上,在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能很容易地学会这两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这些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综合英语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可以发动学生广泛地通过上述途径来获取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信息的交流。虽然英语的专业课较早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但是英语的基础课仍然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道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进度,对于综合英语这样的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的改革限制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