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垃圾分类实施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

中图分类号:X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87-02

一、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推行的背景

为应对“垃圾围城”的危机,广东省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1年4月1日开始施行。

但是,在该项“生活垃圾分类”工程推行之初,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瓶颈。这些问题主要是体现在试点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标准、操作的方法以及回收桶不同颜色和标志含义的理解不到位等问题。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体现在垃圾分类的常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城管委以及广州市志愿者协会联合推出了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应运而生,从而引领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现状及特色分析

2011年4月17日,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城管以及广州市志愿者协会联合推出的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的启动仪式在越秀区广卫街都府社区举行。该启动仪式的顺利举行标志着广州市垃圾分类第一批30位志愿者正式开始服务。

如今这群垃圾分类志愿者无论是在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还是在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和监督工作上都起到了十分大的推动作用。那下文则将简单介绍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的推行现状及其特色所在。

(一)以亚运社区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为了让志愿者更好的贴近社区的居民,更好的开展志愿宣传服务,本次招募的第一批垃圾分类志愿者主要是在原亚运期间在社区进行城市志愿服务的一批志愿者中进行招募。

通过同相关负责人交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在第一批志愿者招募工作中只在原亚运社区这个小群体内招募志愿者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原亚运期间社区城市志愿者他们已经接受过了专业的培训以及拥有了较为丰富的志愿者服务经验,因此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志愿者服务的要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志愿者们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

(二)“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双重服务模式

志愿者队伍进入社区后,将以“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模式在街道开展服务。志愿者队伍日常运营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担任队长,志愿者担任运营副队长,垃圾分类指导员担任业务副队长,广泛吸纳高校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家庭亲子志愿者在社区长期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分类评估、数据统计、文艺宣传等志愿服务。其中垃圾分类指导员将主要负责志愿者业务培训、岗位分配,志愿者骨干负责人员组织。

(三)分职分类的岗位设置方式

在该志愿者模式中,志愿者的工作类型和职责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工作的需要,一共设置了四类不同的岗位。这些岗位分别是:入户宣传岗、社区分类统计岗、中转站分类数据统计岗以及文艺宣传岗。不同岗位的志愿者分工合作,共同协调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从而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

垃圾分类志愿者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理念和操作方法。为了扩大宣传面以及强化宣传效果,志愿者们想出来了一个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捧。为了让居民更容易接受垃圾分类的方法,志愿者们纷纷把垃圾分类方法编成儿歌,唱给居民听。居民边听边唱,很快就掌握了垃圾分类的要领。志愿者就是用这样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看似复杂的垃圾分类工作变得轻松和简单了。

三、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作为一个新事物必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完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志愿者招募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现阶段该类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已经经过了三轮的招募,但是据相关负责人反映,招募的效果不如一次。第一期招募,有30多人,第二期只有20人,而到了近期的第三批招募,人数则只有12名。如此不尽如人意的招募效果,主要原因应归咎于组织单位忽视了对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宣传工作。组织单位在自己部门的官网上挂出了招募通知后就不再在其他渠道进行该项工作的宣传。

相关组织部门这种宣传手段和它最初想要招募的目标人群是有悖的,因为组织部门最大意向要招募的人员就是在社区附近居住的一些中老年居民,因为他们生活经验丰富,形象亲切。因此做起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更容易走进群众的心中。而对于这类的人群,他们很多不要说上网,他们就连电脑都很少接触,因此单纯地在网上挂出通知而不在当地通过一些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推广的话,确实很难招到更多更好优质的志愿者。

(二)缺乏统一服务以及管理的标准制度

由于该批志愿者是为了推进广州市首次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这项工作而设置的,因此,对于该支志愿者队伍来说,从最初的设置、人员的招募、岗位的分配、各自职责的落实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准备地十分仓促的,因此很多志愿者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标准和制度。

然而,想要使这批志愿者的作用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单纯依靠一些临时性的管理规范是行不通的,这个问题也是完善该“志愿者模式”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三)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

如何激励志愿者,提高他们的服务热情一直是志愿者管理工作中所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难题。在这群生活垃圾志愿者管理中,组织单位除了会提供一些补贴予以志愿者外,其他没有任何特别的激烈措施。从而造成了很多志愿者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积极性减少,工作热情降低等现象的出现。很明显,这就是因为组织安排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有效的激励制度所带来的一个弊端。

四、关于强化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作用的相关建议

为了完善志愿者的管理,让志愿者更好的发挥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宣传和指导作用,改善现阶段该“志愿者模式”中存在的几点不足之处,现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与效果:

(一)拓宽志愿者招募的范围和途径

保证志愿者队伍不断持续地壮大,是深化志愿者作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因此,为了拓宽志愿者招募的途径,首先,可以增加招募志愿者信息的途径。除了在互联网上挂出相关信息之外,还应该在社区内张贴一些招募通知的书面公告,从而保证该招募消息做到广为人知。其次,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同每一个社区周边的学校达成协议,协商好相关条件和要求后,在校园内针对在校的任职的老师以及年龄较长且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展开志愿者招募的宣讲,鼓励更多社区附近的学校的师生共同参与此次的志愿者活动。

(二)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统一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让该“志愿者模式”长期有效的运行,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是首要之举。构建一个完善统一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就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志愿者职责的界定、服务项目和范围的具体分类、志愿者服务效果的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范文第2篇

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打好基础,更好更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收集、集中分拣、生态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方式,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生态处理,达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二、实施内容

(一)建立垃圾分检场。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独立垃圾分检场,500人以下的行政村根据就近节约、方便的原则,建立几个行政村共享的垃圾分捡场。垃圾分捡场选址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要避免空气和水源污染,又要便于运送垃圾;垃圾分捡场按照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图纸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必须具备完善垃圾分捡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垃圾分捡对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分出金属垃圾、纸、玻璃、塑料泡沫制品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变卖;秸秆、剩饭馊菜、水果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通过生物降解,还田利用;建筑垃圾、渣土进行就地堆埋;卫生间废纸、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有害垃圾,破旧衣服,泡沫等不可回收分解垃圾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集中堆放,然后由县环卫处统一处理。

(二)配置垃圾箱(房)。村内设置垃圾箱(100人左右设1个),各行政村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固定垃圾房。

(三)配备卫生保洁员。根据村人口数或分捡处理场覆盖人数配备村卫生保洁员,村级卫生保洁员负责清扫村内公共场所、清运垃圾箱(房)中的垃圾到垃圾分捡场、对垃圾分捡场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将有害垃圾定期运往乡镇(街道)集中堆放场。

(四)修订村规民约。制订卫生保洁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包垃圾清扫、包垃圾进箱(房)、包无污水溢流。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建立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会主任委员为具体责任人,全体村干部都要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住村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要做好参谋指导、帮助解决村干部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疏通协调,争取资金,督促各项工作要求按进度完成。

2、广泛发动。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广大干部群众长期自觉参与。要采取多种形式,统一各级干部思想认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搞好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村民逐步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范文第3篇

一、总体目标

以苏南基本现代化、加快五大城区建设、打造美丽为总要求,巩固我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构建“政府推动、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坚持重点整治创建和长效管理并重,结合两整两创和市容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形成覆盖全区各村的长效管理网络,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资金保障,严格督查考核。同时要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群众普遍接受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措施,把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具体要求为:

(一)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全面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指导意见,在局部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

(二)村内道路环境干净。对通村到组道路和村内主要道路路面及两侧、公共活动场所进行环卫保洁,做到道路路面干净、两侧整洁,无垃圾、无积水、无乱堆乱放、无杂草滋生。

(三)河塘沟渠清洁卫生。建立健全“河长制”责任机制和保洁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河塘沟渠的清淤和卫生保洁,做到水面清洁,无有害水生植物,无白色垃圾和漂浮物;坡岸生态美观,无陈年垃圾,无乱建乱堆;河道水系畅通,水质清澈无臭味。

(四)房前屋后院落整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照城市管理“门前三包”的方式,引导村民各自负责房前屋后和院落的环境卫生保洁,做到垃圾入桶,家禽家畜实行圈养,不随意堆放杂物,无露天粪坑。院落墙面整洁,无乱涂乱画,院内堆放整齐,及时清理和修缮破败房屋。

(五)绿化种植养护到位。保护村内古树名木,爱护花草树木,村内公共绿化由专人负责养护管理;村道两侧、公共活动场所、房前屋后等地带要做到应绿尽绿,引导村民开展庭院绿化和垂直绿化,绿化家园,美化环境。

(六)公共设施配套完好。村内路灯、公共基础设施、卫生设施和公共休闲场所等必须有专人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缮,保持各类设备设施的完好配套和正常开放使用。

(七)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杜绝乱搭乱建、整治乱堆乱放和乱涂乱贴等行为,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民房屋出租给他人的,村规民约中必须明确房东职责,加大对承租人的管理和教育,强化承租人的家园意识,自觉维护周边环境,保持村内环境整洁有序。

(八)田园风貌整齐美观。要引导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按规定搭建农业生产用辅助用房,杜绝影响田园风貌和整体环境的乱搭乱建,保持农田整齐,棚舍规范。同时要加强对重要窗口地带及村庄周边抛荒地、废弃地的整治,通过绿化、复垦等措施改善农田环境,美化田园风貌。

三、工作措施

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制度建设和工作创新,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村庄环境长治久洁。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关于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明确区城管局为我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全面实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确保村庄环境管理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分工。区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区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业务指导和考核工作。

1.区城管局是全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对全市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考核工作;并具体负责对农村环境卫生及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检查考核工作。

2.区建设局负责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村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建设、监管的指导。

3.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指导和监督各相关工作,确保提升和保持村庄环境质量。

4.各镇、开发区、街道参照城市管理社区网格化工作模式,明确每个管理网格(片区)1名片长,实施分片管理、并分别明确各管理队伍负责人。

(三)落实资金保障。坚持多措并举,分级筹措和落实管理经费。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村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的资金多渠道筹集机制,确保长效管理的持续运作。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落实日常管护经费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支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倡导志愿者、义工等形式开展村民的环境卫生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格局。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范文第4篇

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xx市城市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xx市‘垃圾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及《关于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秋雷”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xx执〔xx〕xx

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垃圾(含建筑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等)、生活垃圾处置管理,规范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秩序,全面解决好当前生活垃圾乱扔乱放、治理滞后等问题,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专项整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整治目标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管控建筑垃圾产生源头,规范收集、中转和运输环节,实施全程许可控制;严厉打击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净化清运市场,促进建筑渣土、装修垃圾平衡消纳,全面提升全市建筑垃圾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城乡生活垃圾违规堆放、量大面广、脏乱恶臭等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城乡环境整洁有序、生态宜居,普遍增强城乡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整治时间

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

三、整治内容

1.

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

1、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单位运行。严把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准运许可关,严肃查处未经许可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监管,严肃查处未按规定线路运输、未在指定消纳场地消纳等违法行为。

2、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控。进一步加大对施工现场进出口检查力度,完善专人冲洗进出车辆措施,及时清扫现场出入口的主要道路,禁止带泥上路,确保净车离场;妥善处置建筑工地污水泥浆,不得溢流到临街路面,未经沉淀处理的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排水设施或渠系;及时清运施工现场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临时堆置应密闭存放或进行覆盖;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堆放的零星废弃物以围栏隔离;严肃查处在施工现场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占用人行道堆放物料的违法行为。

3、加大工程运输车辆路面执法力度。针对建筑垃圾偷倒乱倒、严重影响市容的情况,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未密闭运输、抛撒滴漏、

带泥上路、随意偷倒乱倒等各类违法行为,从严查处。

2.

生活垃圾处置提升专项行动

3.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重点查处未按要求分类投放各生活垃圾的分类单位,以及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的投放管理责任人;严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对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的行为,对负有垃圾处置责任的单位未签订协议或者未核实最终贮存、处置、利用情况的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

4.

加强餐厨垃圾监管。督促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与非餐厨垃圾、废弃食用油脂与其他餐厨垃圾分类存放,严肃查处随意排放餐厨垃圾和不按规定设置使用环保环卫设施的行为;督促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按规定与收运单位签订作业合同,严肃查处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交由未取得许可的单位或个人收运处置的违法行为,加大餐厨垃圾流入生猪养殖场这一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严格监督收运处置单位按标准规范分类收运处置餐厨垃圾,严肃查处不按规范标准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的行为。

5.

城区卫生死角清零专项整治行动

1.

深入排查,加强源头管控。加大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和陈年垃圾的清运处置力度,消除卫生死角,进一步查处影响环境卫生管理的违法行为。按照分类、利用、环保、规范的要求,积极做好装修垃圾分拣利用、规范运输、依法消纳等处置政策宣传,加大装修垃圾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处擅自将装修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置、擅自将装修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装修垃圾等违法行为。

2、创新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利用非现场执法模式工作优势,充分发挥智慧城管系统、天网工程等平台拓宽取证渠道的作用,创新科技+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力,对辖区内卫生死角逐一处置到位,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四、行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协同。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整治是规范工程运输市场、解决市容顽症、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各中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扎实推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沟通、紧密协同,合力解决整治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整治工作效率。

(二)依法整治,文明执法。要按照“宣传教育在先、执法查处在后”的文明执法要求,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自由裁量标准,做到既严格执

垃圾分类实施意见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创建“绿色街道”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通过开展创建“绿色街道”活动,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以达到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环保工作的深化和发展的目的。

二、“绿色街道”的基本条件

1、街道居民委员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列为街道重要议事内容,由街道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分管;有健全的“绿色街道”创建领导小组,有比较完整的绿色街道发展计划和工作思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坚持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人人动手,美化家园。

2、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根据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并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定期组织街道居民参与各类环境保护活动,力求做到每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全年参加活动的人次应占街道居民总人数的30%以上。

3、街道居民应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逐步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试行垃圾分类,自觉回收废电池、废灯管等,拒绝“白色污染”,不吃野生动物。

4、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街道居民初步养成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提高物品的重复利用率,积极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5、整个街道环境整洁、优美、清静,可绿化面积都得到有效利用,没有违章建筑,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教育标志牌和环保公益宣传广告,设有环保宣传专栏,并经常性地更新。

6、街道内各污染源都已治理,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小区污水纳管、雨污分流工作,杜绝焚烧垃圾、树叶、随意倾倒废物等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

三、“绿色街道”创建与考评

根据泰环发《关于开展创建“绿色街道”活动的通知》精神,整个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七月份)

1、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意见,与市文明办、市环保局、新城办事处、市建设局联合下发文件。

2、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及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公众了解“绿色街道”的标准要求,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去。

3、在城区8个居民委员会广泛发动的基础上,确定河西小区、龙山小区两个街道委员会为创建工作试点单位。

4、召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小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讨论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具体创建阶段(八月份)

1、组织各街道对照省里制定的“绿色街道”建设指导意见和考评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2、组织街道负责人到创建活动开展较早的地区参观学习。

3、开展各项街道创建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由街道居委会和居民参加的座谈会;为小区居民发放一本环保小册子;设置一块环保宣传版面;放一场环保内容的电影。同时,组建街道老年人“夕阳红环保志愿小组”、青少年“环保小卫士”小组和妇女“巾帼环保家庭创建小组”,协助街道开展创建工作。

4、各项创建工作8月20日前完成,由市创建“绿色街道”领导小组组织自查,8月底将创建活动的申报材料(申报表一式五份、自查报告一份、汇报材料一份)报泰安市文明办、环保局,参加市级“绿色街道”评选。

三、考评命名阶段(9月份)

1、泰安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街道进行实地考察验收。

2、对拟命名的市级“绿色街道”在《泰安日报》进行公示。

3、召开命名表彰大会。

4、按四比一的比例推荐参加省级“绿色街道”评选。泰安市级“绿色街道”每两年评选一次。市级“绿色街道”不搞终身制,每四年复查一次,凡达不到标准的,将予以摘牌。

四、几点要求

1、各居民委员会要把“绿色街道”的创建活动逐步纳入文明街道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之中,不断提高街道居民素质,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2、创建“绿色街道”是一项新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及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公众了解“绿色街道”的标准和要求,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3、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抓好创建工作。市文明办负责督促街道创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市环保局负责街道分管干部的环保教育培训,联系并协助街道制定发展规划和创建计划,组织开展各项环保主题活动,街道内污染源治理;新城办事处负责督促指导试点街道从软硬件两方面实施创建活动,推广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可重复利用器具,减少白色污染。推广使用环保冰箱、空调,禁用含磷洗衣粉。组织街道青少年、妇女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各种街道创建和管理小组,参与“绿色街道”创建与管理;市建设局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在“绿色街道”创建中的作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制止垃圾焚烧、露天烧烤、违法搭建、乱贴乱画、乱停车辆、乱设摊点等行为,做好废旧电池、灯管的集中收集管理和街道环境卫生、绿化工作。组织开展评比“环保家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