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例研修总结

课例研修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例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例研修总结

课例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一、团队分组,开展“多层”研修

园本研修崇尚教师同伴互为资源,在群体互助中“做中研,研中做”,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人或群体的成功经验,在团队研修中成长。如何发挥团队研究优势,形成良好的共同学习研讨氛围,促进实践教师每个个体的成长,我们将全园教师进行分层研修,开展了“研修三部曲”活动。

1.着眼教师个体,使研修组别层级化

为使课例研修落到实处,我们根据教学年限、教学能力、教学成果等方面将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如图1),分别为组、起航组、搏浪组、远航组、领航组五组,并确定每一组教师研修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2.着眼课堂本真,使研修重点具体化

“课例”是教师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1研修小组成员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为的不断跟进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深刻反思的体验,相互学习,经验分享,提升音乐教学能力。因为音乐教学课例研修内容多,重点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根据研修组别的教学经验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研修目标和内容,明确研修课的主要模式,使课例研修更加具体、有针对性。

如,组的教师都是1-3年的新教师,他们研修的主要是歌唱活动,歌唱活动在所有音乐课型里是属于比价容易把握的教学,它的模式比较简单。同时,要求组教师能上好模仿课,上模仿课能让青年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少走弯路。我们将本园优秀音乐课例录像、网络上优秀音乐课例以及名人名家的优秀课例收集在资源共享库中,供青年教师搬课。通过他们细细地“品”,慢慢地“磨”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又如,远航组的教师属于县教研新秀获奖教师,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有别于其他组,他们研修的重点是集体舞教学。集体舞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可以参考的范例较少,需要教师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因此,远航组教师的集体舞教学研修形式多为微格研修和专家引领的形式。

3.着眼纵深发展,使研修内容专题化

所谓专题研讨是指幼儿园根据当前教师存在的某种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问题或某个音乐课型等确定专题,这些专题有预案、有目标、有过程、有反思。每学期大教研和分层教研根据专题预案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上学期研讨的专题为音乐欣赏,我们制定了全园的音乐欣赏大专题策划和各分层组的小专题策划。先在教研大组集中学习理论、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头脑风暴等活动,再由各分层组根据本组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一课多研等课例研讨,最后各组在全园作展示。这样大组学习、小组研讨、集中展示,使我们的音乐课例研修专题学习得以落实,不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音乐分项,力显“多效”价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音乐教学能力不佳的教师来说,建构一套合理的、科学的、适宜的音乐教学各课型的教学模式,为他们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是我们课例研修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1.收集多元教学素材,丰富音乐课程资源

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我们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音乐活动的资源,有外国名曲、流行歌曲、民族乐曲、民间儿谣,也有本土渔文化的民谣等等。并将音乐经过分析、删减、剪接成为我们开展课例研讨的素材。如利用俄罗斯名曲开展的韵律活动《莎莎》,利用流行歌曲《甩葱歌》编排了韵律活动《葱小弟》,节选民族乐曲《欢沁》开展的集体舞《欢乐鼓》等等。同时收集了许卓娅、陈蓉、王秀萍等全国特级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集,也汇编了我园的优秀课例,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多个课例资源库,有集体舞资源库、音乐游戏资源库、音乐欣赏资源库、奥尔夫音乐资源库等等。根据不同分层组研修重点要求每学期收集并研修四个教学活动,并在组内推广落实。

2.探索音乐教学模式,利于教师借鉴参考

对于同一个课例,不同教学经验的教师演绎的效果也有所差别,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充分挖掘音乐的价值,使幼儿乐意学,并学有所获。这种经验被提炼成教学模式,就变成了可复制的经验,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就有一个很好的参照。为此,我们借鉴、融合了传统音乐教学和和王秀萍的经验还原教学,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歌唱教学为例,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各类歌唱教学课例的基本环节,提炼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3.归纳音乐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教学策略,吸引幼儿参与,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在课题研讨初期,很多教师的教学秩序混乱,有的出现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形。分析其问题,主要在于教师不能有效的运用教学策略。

以集体舞教学为例,动作是整个集体舞的“血肉”,动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幼儿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动作表达词汇,而且有助于儿童发展“模仿”、“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但是目前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动作学习过程却异象丛生,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的现象。主要问题是:其一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能力不够熟悉,不能提供难易适中的动作模板;其二是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缺少有效策略,大多数还停留在教师示范,幼儿一遍遍练习,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缺少进一步的推进机制。为破解集体舞存在的理解乐曲、记忆动作、变换队形、人际合作、展现特色等诸多难题,我们积极开展策略研究,提炼出了任务意识策略、难易分级策略、经验还原策略和细节管理策略。

课例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主题式 教研活动 活动策划

中小学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如何摆脱无主题或频繁更换主题的游击状态?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如何避免无过程或过程不扎实的哑铃状态?教研组能否把平常的校本研修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整合起来,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研修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尝试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组研修的主题,试图通过开展系列化的主题式教研活动,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从而在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中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下面结合近三年来我校几个课题研究,谈谈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操作经验。

一、制订课题方案,充盈主题选择和提炼的“源泉”

一个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的阐述、研究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的提炼、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的设计及研究分工,历经专家的开题论证和课题组的多次研讨。一份完善的课题方案就是一枚“指南针”,解读课题方案,从中选择和提炼出主题,便可寻找教研的“源头活水”。

(一)源自研究背景的“炙热点”。教研组可针对课题研究背景的难点、热点问题,提炼研修主题。如四年前我校申报了一项市级课题――《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当时还没有刮起“生本课堂”这一阵教育改革风潮,可参阅的文献资料不多。我们基于研究背景中教师评课视角“偏离学生”的现状,提炼出我校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后来经课题组讨论,课题题目调整为可操作的《关注学习状态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二)源自研究目标的“着力点”。课题方案中研究目标的设定是教研组活动的有效“着力点”,找准它,课题研修主题就自然诞生了。如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提出如下的研究目标:1.通过对阅读练习设计,提炼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需求的阅读练习集;2.依托课例研究,积累典型的阅读教学练习设计案例;3.探索出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的可操作模式;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阅读练习设计理念。根据第一、三项目标,分别提炼出教研组研修大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

(三)源自研究内容的“空白点”。课题的研究内容提示教研组活动的导向,好的研修的主题可以来自课题研究内容的“空白点”。如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研究的一项《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针对地理素材研究的“空白点”提炼出街道品德教研组的研修主题: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又如我校2000―2001年低语组教研活动主题,就是源自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研究的内容“故事引领,发展语言”。

(四)源自研究过程的“生成点”。通过序列化教研活动,主题的研讨逐渐深入,还会生成新的主题。如高段语文组根据小课题《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定的研修主题是“整体设计,有效提升”,但在研究过程中,又生成新的操作性更强的研修主题:1.单元导读课研讨主题:关注起点,有效引导;2.单元总结课研讨主题:有序梳理,有效提升。

总之,课题实施方案是课题组立足学情,多次研讨,专家论证后深思熟虑写成的,就像研讨主题提炼的“原始森林”,处处充满研讨的生机。

二、制订研究计划,提炼与分解主题

研修主题明确后,需要对它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为分解主题提供研修的“轨道”。如根据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制订的研究计划,将“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这一大主题分解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分层练习,提高阅读实效。将之具体细化为可操作性强的子主题:1.星级作业,分层练习;2.课内阅读一页纸专项练习设计;3.课后阅读加餐分层作业设计。

(二)第二阶段指向阅读,有效练习。可分解如下:1.指向阅读能力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提取文本信息、整体感知文本、语言积累运用、解释评价文本的练习);2.指向阅读方法的练习设计(又可分解为摘录批注式、统整归纳式、联结推论式、图表归纳式)。

根据细化的主题,教研组长要系统策划学期教研组活动。如以下的学期教研活动序列:

案例1:“指向阅读,有效练习”高语组学期教研活动策划

主题序列化的教研活动立足学情和现状分析,以课例研讨为有效载体,在同伴研讨中分享智慧,在课堂实践中反思,借鉴他人成功经验。这样的教研组活动策划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焕发出的是团队真正合作、个体自主反思的有效研修的激情。

三、设计研究过程,促进主题的互动与深入

学校有关制度规定,落实课题研究有几个必走流程: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方案――邀请专家开题论证――阶段行动研究(结合课例)――一次中期汇报,梳理课题成果――后续改进行动研究(结合课例)――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市区级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结题指导由教科室牵头落实,小课题在教研组组内论证。

(一)开题论证:主题的互动从笼统到明确。来自课题的研修主题刚开始可能是模糊笼统的,但课题开题论证时,课题组成员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对研修主题的认识从笼统到明确。如几年前我校申报了课题《减负背景下中高年级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时,专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大,可操作性不强,于是我们根据专家的意见做了如下调整:

1.调整研究内容使主题细化,研讨更深入。(1)以分层作业设计为核心辐射全课题研究;(2)研究作业形式和指向性目标。建议作业设计的指向性是阅读能力: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做成评价、整体感知及产生文学体验的能力。考虑文体指向不同的阅读能力,学生的真实起点、教材特点、阅读过程、方法的体验。

2.调整研究方法使主题明确,更具有操作性。(1)设计分层作业,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检测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业成绩,验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2)设计作业序列表,尝试设计一页纸作业并逐步积累;(3)针对阅读题进行质量分析对比评价。

(二)课例研究:主题的互动从理论到实践。课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再现,课例研究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形式。主题式教研活动凭借行为跟进式的课例研讨,设计集体备课活动、展示研讨活动、反思总结活动等活动步骤。每个环节如何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教师真正融入研修活动?精心策划每次教研活动,得先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可操作的课堂观察视角,并给每位教研成员一定的研修任务。

1.分点观察,点式评课。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如在主题为“精选内容,有效语用”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视角分为两组“教学内容的选择、语用的有效性”,并设计以下A、B两份观察记录表:

2.全体参与,主题解读。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研修的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提炼教学策略。怎样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设计参与式任务。如以下是课题《基于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的研究》子主题“感悟型文本教学价值”的教研活动现场,展示的课例是《给予是快乐的》,每位老师就“给予”这个关键词画简笔画,并简短地进行解读。

3.团队认领,小组展示。课例研究中课堂观察评课是关键,如何发挥团队的智慧?在“借助学单,促有效阅读”课例研究中,先就主题分解三个课堂观察点:“助学单设计解读、助学单效果呈现、怎样在助学单中渗透阅读方法。”将教研组成员按年级组分成三组,每组认领一个观察点。主题评课时小组讨论后,以”招贴画“的方式展示评课(如下图)。

(三)专家引领:主题的互动从肤浅到深刻。教研组活动策划中如何围绕主题进行理论的有效指导?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主题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教研活动从实践到理论,从肤浅到深刻。如在区级小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语言》的引领下,围绕“故事引领,发展语言”这一主题进行学期教研活动时,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董晓群老师做《阅读,让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课外阅读指导专题讲座,对课题组老师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利用故事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有深层次的指导,这样的理论指导无疑是“及时雨”。又如区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面临“中原期”――阅读练习的设计如何推陈出新,指向阅读能力?课题组又请来董晓群老师做《课堂练习: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快捷键》专题讲座。董老师从教材的独特解读,对阅读课现状归因的透彻分析,到课堂练习设计的精辟论述都让人耳目一新。把脉课堂练习设计,聚焦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七个“指向”,从理论高度到实践操作深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范例或可操作的方法。专家的引领使主题教研活动从实践走向理论,又将理论运用实践中验证。

(四)中期汇报:主题的互动从零乱到整合。借力课题研究的主题式教研组活动不仅有针对性的研讨主题,最重要的是主题研讨始终是教师自发、自觉的研究行为。如果举行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时,教研组就会精心策划研讨活动,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盘点研究成效。如课题《故事引领,发展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教研组活动展示了精品课例,在同行的互动评课和专家点评中提炼出故事引领,发展语言的简约策略:1.凭借故事“语言链”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2.寻找故事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3.探索文本与语言的“撞击点”,发展学生语言。这样主题研修具有层次性的提升。

四、提炼研究成果,促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教研组的研修主题在同伴互助中得以延续和突破。如在提炼品德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地理素材”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修主题从“积累素材,服务课堂”延续到“巧用素材,服务课堂”,又延伸至“运用现代技术,优化素材呈现方式”。又如我校高段语文组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练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将原来的研修主题“优化练习设计,提高阅读实效”延续为助学单设计的专项研修。

总之,课题研究背景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主题研讨有计划、有成效、有突破、有跟进,解决教研组活动主题针对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和生成性等问题,我校的校本研修逐步走上主题式教研组活动的“轨道”。同时主题式教研活动助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走出无过程或过程不扎实的哑铃状态,促使我校课题研究成果的精品化和具有连续性特色。

参考文献:

课例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修 磨课

“磨课”运用的基本规范是“三次备课”。为了便于老师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数学教师发展的关系,浅显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总结课。其次,教师们最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直接源”。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集中地反映了授课教师的个性、能力、魅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集中反映了教师素质。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鉴于此,课堂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课堂: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常规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习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习、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远程研修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习、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一)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二)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三)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课例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先行求实;紧随引领;常态促进;诊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21-02

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守护责任、赢得尊重的根本;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更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一位老师的最迫切的需求。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始终相信,学校把教师放第一位,教师才能把学生放第一位;应该想教师所想,急老师所急。因此关注老师们的所急所需就是我们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我们立足校本,植根常态课堂,大胆实践“四课”并行,建构校本课例研修新模式。此举重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打造具有实验小学特质的高效课堂。

一、集体备课先行求实

学期初制定计划,确定好课题与主备人,所定的课题比正常的教学进度至少提前半周。每周四晚办公的时间为全校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把集体备课的立足点放在课堂具体教学行为的研究上,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方式、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课堂可能生成资源的预设等。接着由主备人试上,全年级同学科老师共同参与。这样的试上是一种尝试,所以上课的时候,教者更多是在体会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生的反应,而听者更多的是在观察课堂实效,思考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融合、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是研讨,修正第一次集体备课中的偏差。因为安排时间的提前放大了集体备课的效度,也保证了在课堂教学中验证的时间。

二、校级教研紧随引领

我校市、县学科带头人、能手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鞭策他们不断地前行,达到与更多老师“同成长、共进步”的目标,出台了《滨海县实验小学校级教研课活动制度》。校级教研课的人选从上述人员中产生,所选的课题是集体备课时的课题。校级的研修活动都有主题,这种“主题式教研”使研讨的指向性更强。与以往校级教研活动所不同的是,我校的《校级教研课活动制度》中明确要求,活动的主体下移,由执教者所在的年级教研组负责,教科室参与并督促。这样的活动究其本质是集体备课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促进了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也促进了教师个性的发展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促使教师团体协作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三、组内教研常态促进

我校一个年级中同轨的班级较多,最多的达13个班,而市、县学科带头人、能手又都分布在各个年级教研组中。组内教研就成了我们强势推进的一种活动形式。组内教研课可以不拘形式,如可以针对近期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等。上课的老师在学期初根据自愿安排好。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听课—共同研讨—总结运用”。这样的组内教研活动参与的面更广,为各个能力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在交流研讨中,教师的研修能力同样得到了开发,同时能力习得的过程更简化直接。可以这样说,组内教研课的常态开展,是校级研讨课的有效延展,并与校级教研课优势互补。

四、随堂听课诊断课堂

随堂听课是最能看出老师的实际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们大多不愿成为随堂听课的对象,因为它带给人的印象是领导是来故意找茬的,或者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放心不信任等。教师们的内心是抵制这样的行为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思索,经过了与多位老师们交流后,我们将随堂听课的目标定位在“服务”两个字上。最好的管理就是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参与其中,管理者不变的身份是服务者。“管”的唯一目的是激励人,使用人,成就人;“理”的唯一途径是顺应师生需求,尊重育人规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和谐人际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根据我校老师的组成结构,首先每学期初我们会确定随堂听课的人选,如工作在五年内的新人,教龄在十年左右的年轻人等,尽量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群。随堂听课不定时间,保证能听到最常态的课。接着我校各学科核心教研组的成员走进课堂,在随机听取3次以上常态课之后,集中会诊。会诊主要从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既注重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为我校现行的随堂听课是为老师的发展服务的,它也正一步步地为教师们所接受。

现在带着微笑、激情走进课堂,带着等待、关爱走进课堂,已成为所有实验小学人的标识。师生间多了许多默契,学生们的质疑、问答、交流,有时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师生彼此间就能心领神会。课堂的三分之二话语权留给学生,“多激励、多交流、多提示、多训练”,“少标准、少代替、少做主”,“四多三少”等方式保障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显著特征的凸显,与我们长期坚守课堂,以课堂为主阵地,建构起的课例研修新模式休戚相关。

这种新型的校本研修模式,无需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上课和研究课上,研究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课例,更易让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它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有些培训大、空、悬,易让教师“消化不良”的现象。新型的研修模式会引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跨进研究的大门,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讨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讨必将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课例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一、教学方面的常规工作

我主抓学校的教学工作,每次开学初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计划切实可行,计划落实到周,并监督实施。开学初校长和我组织领导听推门课,并及时给予指导交换意见,特别是我校的新教师较多,新教师的课需要把关培养,如我们第一次听了贾爽老师的课《认识物体的形状》、李辉老师的课《水与生命》,听后认为他们的课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要改进,于是对他们进行了跟踪听课、跟踪指导。每节课后及时给予指导交换意见,现在使我校的新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很快,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本学期教师之间互听课活动开展的很好,我校教师现在均完成了20节左右。我校坚持月考制度、期中学区统考制度,每次月考我精心设计月考试题,并坚持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在这方面得到了督导评估领导的肯定。如:本次期中考试,我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教师对这次考试每位教师逐一对所教学科进行全面教学质量分析,并及时总结、研讨,写出自己的改进措施。我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并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二、在教研方面,依靠教师,落实以研促教、以学促教的思想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传统的教研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改变这种现状,从年开始我校的教研工作已经步入正轨,积极主动地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好我学区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践行实践活动,每学期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都能给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如本学期薛建江校长讲《如何说课》、我讲的《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等专题讲座,促使教师在观念、角色、教法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如何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学区充分利用我校和小黄山小学距离近、均有同轨班的优势,经常开展一课多上、同上一节课、跟进上课等活动。教研活动双周学区集中研讨,单周学校教研,不少教师骨干在课例研讨中成长起来,可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每周教研活动,我都会配合教研组长精心组织,特别在课例研讨中每一次老师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由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业务优势,通过真挚的交流,更让大家获益匪浅。

一个苹果换另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交流则会收获两种思想,有时还会产生新的思考。我已经感受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望提到一个新高度。使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我校的李丹讲的优质课课《可爱的草塘》和《天气与生活》获市级奖励,王荷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获县级奖励,李丹老师的阅读指导课《皮皮鲁与鲁西西》获市级奖励,这都是教研活动中结出的硕果。

我校与小黄山小学经常搞跟进上课和同上一节课活动,如:李立新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上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是在小黄山小学五年级上的这节课,通过课例研讨,我们认为他有必要重上这节课,于是他用我校五年级学生重上了这节课,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很成功,但生成了新的问题,巩固练习时有一道数学题“一个物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米比较哪个长?”这道题一直到下课学生也没有搞清答案(因为答案分三种情况讨论),研讨后我给大家留了思考问题,“谁能有解决这道题的好办法”,课后我和茹彩臣老师继续探究这个问题,我和茹彩臣老师根据这道题的题意做了演示教具“米的1/3和1/3米的比较演示器”,李英云老师首先在课堂上试用效果很好,有推广价值,此教具还在县自制教具评选中获县级二等奖,我校的许多教具的制作不是为制教具而制教具,教具都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又服务于教学。教研活动真正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我校的教研活动真正收到了实效。活动走在了其他校的前列,被评为校本研修先进校。

本期在校本教研活动方面,开学初根据教师的疑难困惑确定了研修主题,使校本研修向从深发展,注重实效,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有效的落实,推进课改实验全面、健康、深入地开展。如我校低、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题研究,高年级的研修主题“高年级讲读课文模式的探究”、“低年级阅读课文模式的探究”。

高年级语文教学课例《百合花开》,通过集体备课,单云萍老师主讲了这节课,通过反复研讨,县教研室袁亚玲主任听课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节课指导后可以推广。低年级教研组也同样进行了主题课例,由刘英华老师主讲的课例《特殊的葬礼》,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匠心独具的巧妙设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骊城教育网《基层信息》栏目对我校语文校本教研进行了报道。总之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得到了督导评估小组的肯定,我将继续努力抓好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

相关期刊更多

中学数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数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