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计划

劳动实践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实践计划

劳动实践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公园改造;老年人活动;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老公园作为一个时代历史发展的缩影,见证了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不仅拥有独特的时代印迹,还兼具艺术风格与景观特色。这些公园多数始建成于20世纪50、60年代,有些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百姓生活需求的变化,老公园经过时间的磨砺、时代的变迁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只有升级改造才是上海老公园在保留其原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美化价值的同时,“返老还童”、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的正确方法。

一、适宜老年人的公园规划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关爱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其次,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诸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通过创造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环境,使老年人更加融入当前社会,全方位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能够更有效的发挥老年人的社会意义,同时使得社会更加成熟与进步,有利于社会稳定。第三,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强调人性化的设计,尤其是对老年人群特殊需求的重视,运用灵活的规划设计手法,营造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景观,发挥公园绿地的积极作用,更加贴近老年人,使得他们老有所乐。

二、适宜老年人的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1、易达性原则

据调查统计,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都会就近选择公共绿地进行活动,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合理安排便于老年人到达的服务半径,协调城市园林环境布局和城市交通规划,在园林环境设施周边设置数量合理的公交车站停靠点。同时考虑到不少老年人行动能力的限制,位于居民区附近的绿地对老年人来说比较远的城市公园更加重要。

2、功能性原则

公园绿地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使用需要的不同进行集中分区,其中老年活动区宜与其他区相对独立又有所联系,还可以继续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身体条件,进一步对老年人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功能细分。

3、弥补性原则

对公共绿地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尽可能将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与儿童活动场所靠近布置,尽管在活动需求和行为特征上,老年人和儿童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把两者靠近布置却可以带来许多好处:首先,儿童天真活泼的稚气可以消除老年人的衰老感、孤独感。其次,在我国相当多家庭的老人在帮助子女培养下一代,约有8%的老年人到户外活动都是带小孩出来玩,设计时合理布局老年区和儿童区,能让老年人体会到“老有所为”的充实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4、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科学、合理的老年公园绿地设计的核心内容。由于设计不当或考虑不周而引发老年人的安全事故或健康障碍是绝不允许的。尤其在设计出入口、道路、园林建筑、铺装场地、公共厕所时,要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保障安全为基本原则进行周密细微不留隐患的设计。

三、城市老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设计构成

老年人大都希望休闲的环境安全便捷,细腻入微,富有亲切感;优雅开敞,静谧和谐,文化气息浓厚;老年人可以驻留、散步、冥思和玩乐,也能够使老年人有一定的私密性、领域性和归属感。

1、创造老幼和乐主题的共用空间

老年人带着自己的子孙去公园游玩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儿童天性活泼,但他们的自制力不强,出外游玩需要家人的看护。现在年轻的父母因为大多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照看自己的孩子,陪伴老人。尽管多数年轻的父母与老年人分住,但他们渴望老年人来照顾他们的孩子。有关儿童活动的场所,要兼顾老年人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如大面积的草坪边缘应设有休闲设施并有植物围栏,停留场地应设有盲道,方便推车等。此外,儿童可塑性强,易受老年人的各种影响。因此,要求老年人文化素质要好,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这样孩子们能体会到家庭和亲人的温暖,他们的身心也就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2、创造老年人休闲主题的空间

公园使用者是以周边居民日常活动为主,往往休闲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其中散步最为多见,散步不仅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可以预防许多疾病,在老年人中散步普遍受欢迎。因此,老公园改造的步行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的腿脚大多笨重,容易出现骨关节炎。步道坡度宜控制在1/25以下,路面铺装需要防滑透水,保证道路无障碍性。有踏步的斜路每10~15级要有一块平地,并设置椅凳供老年人“驻留”坐憩。一般而言,老年人“驻留”属于公园静态活动区的范围,静态活动能使老年人的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缓解思想压力,排除心理困扰,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恢复。老年人行走的最佳距离大约150m,所以公园每隔150m应设有休息的座椅、花架、亭廊等空间。座椅下最好有落叶树种,这样,夏天可遮荫,冬天可以晒太阳。花架上要有落叶藤本植物覆盖,亭廊周围也要有丰富的景观设计营造。此外,驻留空间阳光要充沛,夏天通风效果要好。总之,老公园改造设计应充分考虑铺装的引导、益智、安全和趣味等特性。此外,步行道的宽度应足够两个人或一个人与一辆轮椅并排通行。步行道的路线应蜿蜒曲折,变化奇特。长度和难度应迥异不同,阴影区和围合感程度应不同。老年人喜欢独处,公园步行道应设计一部分静谧的个人空间留给他们。

3、创造老年人娱乐主题的空间

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在社会群体中实现人的自身价值。老年人也一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他们渴望交往,渴望关爱。老公园里的娱乐活动属于公园动态活动区的范围,娱乐活动应以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为指导原则。老公园里与朋友会面是低龄老人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大多聚集一起跳舞、练剑、打太极、钓鱼、打羽毛球、打门球、踢毽子等。那么怎样提供老年人娱乐的空间呢?首先,娱乐空间的场地交通要便捷,可达性要强。一般来说,老年人来公园有80%以上采用步行,20%老年人骑非机动车或乘公交车来公园。老年人的视力、腿脚等诸多不便,因此设计场地要有明显的方向指示,不可太偏。其次,开放的娱乐空间老年人常常用来跳舞、唱歌、打羽毛球等,场地尺度要适宜,采光通风要佳,设计中要考虑围观凑热闹的人的停留地,停留地视线应通透,不能有太多的植物遮挡,可以适当布置些座椅休息或陈放物品、亭廊花架供观看或休息等。此外,老年人喜欢相对私密的空间,他们会进行下棋、打牌等活动。

4、创造老年人冥思主题的空间

《黄帝内经》强调“静生活”的养生之道。老年人骨质日益疏松、各部分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日益下降,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身体,因此静生活对老年人是极其重要。老年人选择城市老公园静生活方式有垂钓、晒太阳、看报和练字等方式。因此,城市老公园改造需要营造一个静空间、静氛围和静环境。老公园景观的自然美,给老年人以亲切、朴实之感。设计师可以通过老公园绿色植物的色彩搭配以及与之搭配的铺地、廊架、桌凳等构成景观空间。老年人普遍青睐艳丽、视觉冲击强、易于视觉感知的色彩或色彩搭配。故老公园老年人安静休闲区园林植物种植多采用色彩鲜艳的花或叶等植物,如乔木有日本晚樱、银杏、枫香等,灌木有变叶木、七彩扶桑等;地被有蟛蜞菊、矮牵牛、一串红、花叶良姜、红背桂等。另外,在绿地中配合设置一些具有地域文化景石、体育雕塑等唤起历史记忆和最真实的文化感受,从而迎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5、创造老年人庭院主题的空间

城市老公园改造应考虑老年人的庭院空间,并由园林建筑、景墙、植物、水体等相互环绕而成。公园老年人的庭院空间应面向人群多的活动场所或朝向公共开放空间,庭院内的仰角不得大于400,保持独立感、开敞感与封闭感的自然平衡。为了使老公园内庭院空间生命力旺盛,庭院内可开展一些书画展览、盆景花卉、园艺等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升老年人在精神领域里的各种追求。另外,老龄化社会孤寡老年人相亲也越来越时尚,设计师要考虑为单身老人营造、设计和提供不可多得的会友、相亲和约会等场所。

结束语

总之,由于老公园改造周期短、进程快,没有一定的时间检验,缺乏总结和分析,导致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因此需将改造的经验和问题同时寻找出来,加以总结、理性分析,对公园改造前后的变化进行文字和图片的记录,才能提升老公园改造的效果,提升公园改造的水平,促进我国老公园改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永琴.公园老人需要“老人公园”[J].城乡建设,2013.

劳动实践计划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关于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浙劳社劳薪〔*〕87号),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管理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把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提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并落实相应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二、制定计划,层层落实。为响应国家、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关于开展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号召,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落实,从*年至2008年,用三年时间实现我市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充分覆盖。其中,*年末各类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6%;2007年各类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1%;2008年末各类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三、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基本思路是:巩固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和提高国有改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以开展“和馨行动”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抓手,重点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着力提高规模以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工作重点是:全面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以非公有制为企业重点、以劳动密集型为行业重点、以乡镇为区域重点;提高劳动合同履行质量,以国有、集体、管理规范的企业为重点,主要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四、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和劳动合同备案制度。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均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到所辖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要按规定到所辖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五、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实施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和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全面、准确摸清企业劳动用工及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底数,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库。要把职业技能考评、社会保险参保及待遇支付与用工登记和劳动合同备案联系起来,实行计算机互动管理。加强劳动合同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台帐,对用人单位签订、履行劳动合同情况实行动态监管。

六、深入宣传,广泛发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劳动合同宣传月或宣传周活动,举办现场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增强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意识,为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劳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广泛宣传讲解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其劳动合同管理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七、分类指导,加强服务。劳动保障部门指导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要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用工的特点,分别制订规范、简明、实用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自行制订劳动合同文本的审核审查,建立用人单位自行制订的劳动合同文本向所辖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内容的合法化。

八、规范管理,建立机制。用人单位要依法制定和完善劳动保障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用人单位把制定的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要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要坚持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规范和约束劳动合同的工作思路,建立劳动合同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新路径。

劳动实践计划范文第3篇

在国际“三八”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并表彰在“巾帼建功”中涌现出的先进工作者。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妇女素质,激励和动员全市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的妇女以及各族各界、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妇女干部和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年来,我市广大妇女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为维护我市社会的安定团结、发展经济和深化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推动各项建设做出了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妇女工作。尤其是在城镇妇女中开展的“巾帼建功”和农村妇女中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女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而且也拓宽了妇女工作领域,为妇女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加快推进我市改革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一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都要明确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针对妇女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为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第一,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建设任务。要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认识,不断地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市XX年来,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建设、财政税收入、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能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一些干部满足于现有成绩,看不到存在问题和差距,满足于资源优势和依靠大企业保证财税收入,认为财政收入好,工资有保障,从而缺乏风险意识,怕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担风险、在改革开放中出问题,守土有余,创业不足。这种状况,严重阻碍我市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们要切实学习贯彻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正把广大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的重大决策和市上的工作部署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发展这个主题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上来。各级妇联组织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深刻领会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自觉性。各级妇联要引导、教育妇女同各种各样束缚妇女发挥聪明才智的封建旧思想作斗争,把妇女自身的思想解放放在首位。要教育、引导妇女真正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有”精神,以克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妇女的思想表现,为妇女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妇女的积极性,才能落实好妇女工作。

第二,要团结和组织广大妇女在我市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贯彻全国妇联“建西部美好家园”座谈会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广泛动员广大妇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我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要把增加农村妇女收入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立足点,引导和组织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学习、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继续搞好“双学双比”活动,努力实现科技脱贫、科技致富。要紧紧围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动员和组织企业女职工为搞好企业献计献策,发挥女职工在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妇女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组织妇女开展社区群众急需的家政服务、抚幼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等,在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使利服务的同时,为下岗女工再就业开辟更多的就业门路。要教育引导下岗女工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支持她们参与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商贸流通、旅游、餐饮等服务工作,促进城乡服务水平的提高。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引导和组织各行各业的妇女立足本职,深化“巾帼建功”活动,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是妇联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工作的大局的要求,也是不断增强妇联组织自身影响力、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要求。随着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利益关系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妇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妇女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抓好思想教育。要深入开展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广大妇女进一步提高分辨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味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封建迷信、科学和的危害性,尤其是认清“”的本质,从而自觉地抵制那些异端邪说和非法活动,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要坚持开展社会主义德育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尤其要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引导广大妇女树立热爱集体、热爱公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妇女思想觉悟的同时,要动员她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做出应有的努力。

劳动实践计划范文第4篇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2000年底前,我市将对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单位中80%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此项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滚动推进”的原则,今年7月份在西城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逐步实施。现就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步骤

    对按规定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000年要在原行业统筹之外所有参统单位中实行。2001年在原行业统筹单位中实行。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二、社会化发放的内容和形式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内容为按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形式主要是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商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为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查询,可自主就近选择发放网点。

    (一)居住在本市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工商银行和邮局发放;

    (二)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邮局寄发;

    (三)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本人申请和实际情况,委托邮局上门送发。

    三、统筹外养老金发放形式

    企业支付的统筹外养老金不属于基本养老金范畴,应由原资金渠道解决。其中离休人员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应给予保障。单位可以委托工商银行、邮局在发放基本养老金时一起发放。

    四、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

    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为每月15日,遇法定节假日提前发放。为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拨付基金,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五、组织实施

    (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顺利实施。

劳动实践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模拟实验室;实践基地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新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门人才为己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为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领域。近年来,一些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社会需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广西地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起步较晚,2005年,广西财经学院财政系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成为目前广西地区唯一的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院校。自专业开设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探讨和研究。

一、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

广西财经学院是从原来的专科院校合并而成的新的本科院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有财政实验室、税收实验室,还有一些会计、证券操作模拟等ERP实验室,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广西财经学院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外实践让学生自己到相关单位实习,或者是参观观摩相关部门的工作过程或流程,校内实践一般是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自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设立起,我们就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本院实践教学的优势来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以期在社会保障业务实践操作方面建立自己的专业优势。

按照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校4年需要修满16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32学分,实践课程28学分。其中实践课程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5个学分,全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块二23个学分,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外,各专业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开设哪些实践实习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社会保障业务实习、行政管理业务实习、社会救济业务实习、社保基金投资综合实验、社会调查。这些课程有的是校内实践课程,有的需要学生到校外相关单位和部门去实习,但大部分是校内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在校内进行。

与其它高校相比,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高,实践课程门类较多,基本围绕着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学生就业需求来进行,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践相结合,实践课程体系初步建成。

二、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课程,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赋予实践课程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很难一下子改变。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仍将重心放在理论的传授上,忽视了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虽然学校也一再强调实践性教学,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内容、深度、方法还比较欠缺,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但也流于形式,不能够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学校对于课酬的设计也明显地偏向理论课程,从事实践教学的课酬偏低,实践课程的报酬只有理论课程的80%,使得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缺乏积极性,很难把实践课程提高到理论课程一样的高度来对待。

2.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规划和研究。自2005年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我们一直在对实践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但是由于本专业的建设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所以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基本的依据,随意性较大,往往是借鉴区外其他高校实践课程设置的经验,或者是觉得哪门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就业或者便于开设就开哪门课程,造成了实践课程设置较混乱,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与规划。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各自为战,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选取过多依附于某门理论课或现有教材,缺乏实际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性内容,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上比较随意,使得各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法衔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

3.实践课程的教学条件滞后。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力度,增设了一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践教学的条件逐渐改善,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没有太大改善,滞后于实际需求。学校对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训软件的开发引进重视不够,以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模拟实验室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当然这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在国内其他高校没有先例,对于建立什么样的实验室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实际经验供借鉴和参考。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训软件建设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实训软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缺乏专业特色。[4]

4.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水平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力量比较薄弱。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多是最近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并且这些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就进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际部门的工作经历,自身操作能力不强。可以说,现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难以适应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

5.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目前,广西财经学院已经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对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估等往往没有相应的制度作支撑,在管理方面较主观、随意[1],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原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5]。比如考核环节,实践课程一般重参与而不注重考核,往往是只要学生参与实践过程,按规定填写相关表格就可以通过,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性差,以学分为目的,能力未见提高,实习流于形式。

6.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经建立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少、种类单一、接收能力有限。我们的实践教学基地多是街道、社区居委会,因为街道、居委会工作任务繁杂,对学生接受度高而且接受能力强,但是学生普遍对这类实习基地不感兴趣,觉得社区的工作比较繁琐并且对本专业没有太大的实践价值,他们一般对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比较感兴趣,但是学校目前还没有与这些部门建立稳定的关系,并且这些部门的工作涉及到民生问题,很难让大批学生直接到这些部门去实践。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实习基地建设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实践课程建设的建议

1.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两层意思,内容涉及到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安全与劳动卫生等众多领域,如果每个方向都开设一些课程,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培养模式,只能使学生无所适从,专业没有特色。因此,必须根据院校的特色和优势选择一两个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并根据此方向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

根据广西财经学院的优势和特点,我们认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前的发展应该突出两个重点:社会保险和员工福利。这两个方向的社会认同度高,社会需求也比较直接。社会保险作为一个特色方向,主要是适应社会保障主体多元化趋势的需要,特别是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形式,应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又懂商业保险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一方向可以开设社会保险职位模拟实习实训课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与生育保险等各种业务模拟实习、社会保障会计模拟实习、社会保障软件操作模拟实习等。[6]员工福利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主要是考虑到毕业生大多进入企业从事微观的行政人事工作,加强这一方向的培训便于学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员工福利的筹划和设计、员工社会保险的管理等工作。可以开设劳动力计划与招聘职位模拟实习、工资福利管理职位模拟实习、劳动力培训职位模拟实习、绩效考评职位模拟实习等加强这一领域的锻炼。

2.建立模拟实验室。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业务工作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为此,我们要建立社会保障业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操作的全过程。首先,要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模拟实验室,通过引进相关教学软件,模拟和实验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基数核定、缴费申报、费用征缴及个人账户等业务操作,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实际操作。其次,建立企事业员工福利管理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进行劳动力计划、招聘、工资福利管理、劳动力培训、绩效考评等职位的工作。此外,建立劳动关系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组织本专业学生进行劳动争议、保险案例裁决,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使他们可以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争议[7]。

3.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使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增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实践教学基地可以直接接纳学生在相关机构实习,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8]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完成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必要的服务。为此,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以及社会保障局等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种类和数量,与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单位和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其列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前往实习和见习。

4.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建设。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首先,加强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骨干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进入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或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其次,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授课教师,建设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9]此外,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报酬,充分调动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完善实践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实践过程管理,使实践教学逐步成熟和完善。每学期由专业教研室确定实践课程的门类和开设实践课程的班级,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教师负责具体实践方案的制定、实践单位或实验室的落实、实践过程的日常管理,指导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成绩考核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日常表现、实习报告质量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实践评估和反馈,根据实践情况,结合学生的意见,由指导教师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方法、改进措施等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荣丽,陈淑君.分类制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18-219.

[2] 刘苇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初探[J].科教纵横,2008,(11):232-233.

[3] 陈淑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分类化”管理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168-170.

[4] 刘苇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初探[J].科教纵横,2008,(11):232-233.

[5] 李艳波,刘松先.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主体性教学活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68.

[6] 陈建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219-220.

[7] 蒋蔷.普通本科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J].科教文汇,2009,(7):17.